(宜宾专版)中考数学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篇 第3章 函数及其图象 第8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函数及其图象
第八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
,考标完全解读)
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
坐标特征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掌握
函数及其自变量的取值X

函数的相关概念了解自变量的取值X围掌握函数值了解
表示方法理解图象的画法掌握
,感受某某中考)
1.(2016某某中考)如图是甲、乙两车在某时段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C)
A.乙前4 s行驶的路程为48 m
B.在0到8 s内甲的速度每秒增加4 m/s
C.两车到第3 s时行驶的路程相等
D.在4至8 s内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
2.(2014某某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__(2,-2)__.
3.(2017某某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3,-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3,1)__.
,核心知识梳理)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特征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如图,在平面内画两条__互相垂直__并且 __原点重合____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__x轴____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做__y轴____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__原点____,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坐标平面内每一个点P都对应着一个横坐标x和一个纵坐标y,我们称一对有序实数P(x,y),即点P的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__x>0,y>0__;
点P(x,y)在第二象限⇔__x<0,y>0__;
点P(x,y)在第三象限⇔__x<0,y<0__;
点P(x,y)在第四象限⇔__x>0,y<0__.
【针对练习】判断下列坐标在第几象限?
例如:(1,3)在__第一__象限;
(-1,2)在__第二__象限;
(-3,-2)在__第三__象限;
(2,-1)在__第四__象限.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__0__;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__0__;
原点的坐标为__(0,0)__.
(3)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 __相等____;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 __互为相反数__.
(4)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a,-b)__;
点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a,b)__;
点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a,-b)__.
(5)点平移的坐标特征P(x,y)
向右平移a个单位
向左平移a个单位__P′(x+a,y)__
__P′(x-a,y)__
向上平移b个单位
向下平移b个单位__P″(x,y+b)__
__P″(x,y-b)__
【针对练习】将点P(1,-2)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为__(4,-2)__.函数及其自变量的取值X围
3.函数的相关概念
(1)变量: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2)常量:某一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同数值的量.
(3)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任意确定的值,y 都有__唯一确定__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__y 是x 的函数__.
4.自变量的取值X 围
A .分式型,如y =a
x
. 分母不为0,即__x≠0__;
B .根式型,如y =x. 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即__x ≥0__;
C .分式+根式型,如y =a x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__①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即x≥0;②分母不为0,即
x≠0__.
5.函数值: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
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图象
函数图象的判断近年来考查多次,题型都为选择题、填空题.出题背景有:(1)与实际问题结合;(2)与几何图形结合;(3)与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结合,设问方式均为“判断函数图象大致是”.
6.表示方法: __列表法__、 __图象法__、 __表达式____是函数关系的三种不同表达形式,它们分别表现出具体、形象直观和便于抽象应用的特点.
7.图象的画法:知道函数的表达式,一般用描点法按下列步骤画出函数的图象.
(1)__列表__.根据函数的表达式,取自变量的一些值,得出函数的对应值,按这些对应值列表. (2)__描点__.根据自变量和函数的数值表,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__连线__.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函数的图象.
8.已知函数表达式,判断点P(x ,y)是否在函数图象上的方法:若点P(x ,y)的坐标适合函数表达式,则点P(x ,y)在其图象上;若点P(x ,y)的坐标不适合函数表达式,则点P(x ,y)不在其图象上.
【方法点拨】判断符合题意的函数图象的方法: (1)与实际问题结合
判断符合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时,需遵循以下几点:①找起点:结合题干中所给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取值X 围,对应到图象中找相对应点;②找特殊点:即指交点或转折点,说明图象在此点处将发生变化;③判断图象趋势: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④看是否与坐标轴相交:即此时另外一个量为0.
(2)与几何图形(含动点)结合
以几何图形为背景判断函数图象的题目,一般的解题思路为设时间为t,找因变量与t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用含t的式子表示,再找相对应的函数图象,要注意的是是否需要分类讨论自变量的取值X围.
(3)分析函数图象判断结论正误
分清图象的横纵坐标代表的量及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X围,同时也要注意:①分段函数要分段讨论;②转折点:判断函数图象的倾斜方向或增减性发生变化的关键点;③平行线: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保持不变.再结合题干推导出实际问题的运动过程,从而判断结论的正误.
,重点难点解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特征
【例1】点A到x轴的距离为2且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考查点到x轴、y轴的距离,注意与横、纵坐标的关系,同时要注意考虑全面,距离向坐标转化要注意正负两种情况.
【答案】(3,2)或(3,-2)或(-3,2)或(-3,-2)
【例2】已知点P(2-a,2a-7),其中a为整数,位于第三象限,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主要考查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第三象限(-,-),构造不等式组,求出a即可.
【答案】(-1,-1)
【针对训练】
1.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由四个格点A,B,C,D,以其中一点为原点,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余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则原点是(B)
A.A点B.B点C.C点D.D点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A.(-2,-3) B.(2,-3)
C.(-3,-2) D.(3,-2)
函数及其图象的意义
【例3】小X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星期天爷爷从家里跑步到公园,打了一会太极拳,然后沿原路慢步走到家,下面能反映当天爷爷离家的距离y(m)与时间t(min)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解析】根据题某某息可知,相同的路程,跑步比慢步走的速度快;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移动距离,则速度为零.故小华的爷爷跑步到公园的速度最快,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最大,打太极的过程中没有移动距离,因此通过的路程为零,还要注意出去和回来时的方向不同,故B符合要求.
【答案】B
【针对训练】
3.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E→F→G→B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时停止(不含点A和点B),则△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B)
4.园林队在某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已知绿化面积S(m2)与工作时间t(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
如图所示,则休息后园林队每小时绿化面积为(B )
A .100 m 2
B .50 m 2
C .80 m 2
D .40 m 2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X 围
【例4】在函数y =1
x -2
中,自变量x 的取值X 围是(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解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分析原函数式可得关系式x -2≠0,解可得自变量x 的取值X 围.
【答案】D 【针对训练】
5.某油箱容量为60 L 的汽车,加满汽油后行驶了100 km 时,油箱中的汽油大约消耗了1
5,如果加满汽油后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x km ,油箱中剩油量为y L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取值X 围分别是(D )
A .y ,x >0
B .y ,x >0
C .y ,0≤x ≤500
D .y ,0≤x ≤500
6.在函数y =
1-x
x +2
中,自变量x 的取值X 围是____x≤1且x≠-2__. ,当堂过关检测)
1.(2017某某中考)在函数y =2x -5
中,自变量x 的取值X 围是(A )
A .x>5
B .x ≥5
C .x ≠5
D .x<5
2.(2017某某中考)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 地到B 地,乙车从B 地到A 地,乙先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km )与行驶时间x(h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 h B.甲的速度是80 km/h C.甲出发0.5 h后两车相遇
D.甲到B地比乙到A地早1
12
h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运动路线是A→D→C→B→A,设P点经过的路程为x,以点A,P,D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