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f67304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4.png)
《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是中国作家毕淑敏于1989年发表的小说,在国
内外广受好评。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李秋水的命运,展现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处境。
小说以家庭为基础,描写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破裂和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关系,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家庭和个人的压力和影响。
李秋水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一直处于各种不同的压力和挑战中,努力工作,也不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痛苦和艰辛,同时也看到了人性中的坚韧和不屈不挠。
小说中所呈现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和真实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探索,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灵状态。
综上所述,《生死疲劳》艺术地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并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生死疲劳书评
![生死疲劳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b91086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e.png)
生死疲劳书评《生死疲劳》书评《生死疲劳》是由日本作家村山由佳所著的一本小说,于2004年刊登。
小说以日本医疗事故为背景,围绕着医疗界的黑暗面展开故事。
这本小说深入探讨了生死道德和职业压力等重要议题,并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和精心构建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赞誉。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渡边的年轻实习医生。
面对新环境和严酷的医疗现实,渡边必须克服自己的恐惧和不安,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小说通过真实而残酷的场景描述,展示了医生们在抢救生命过程中经历的心理压力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道德抉择。
这不仅让读者有机会深入了解医疗行业的现状,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医疗伦理及职业道德的深入思考。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渡边的导师——横山教授。
横山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还是渡边的偶像和导师。
然而,横山的身体状况却在影响他的专业能力,而这一事实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通过展现横山与渡边的关系,以及横山对自己病情的隐瞒,揭示了医生们经常面临的道德困境和职业压力。
这使得读者不仅对医生的挑战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横山般的医生抱以同情和敬意。
此外,小说中还涉及到一系列的医疗事故。
通过对这些事故的描写,村山由佳揭示了医疗行业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她以这些医疗事故为例,深入探讨了医疗行业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患者权益和医生的职业责任等重要议题。
通过不同角度的切入,村山由佳成功地把这些抽象的问题转化为了每个人都能想象到和理解的现实情境,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医疗行业的复杂性。
《生死疲劳》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医疗行业的小说,它还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小说中的多个角色都经历了生死的挣扎,并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展现出了极致的勇气和坚定。
同时,故事也以其深入的人物情感描写和细腻的叙事方式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本身的思考。
小说呈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伴随着读者对生命的崇敬和对医生的敬意,探索了人类生存的意义。
总结来说,《生死疲劳》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小说。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d65ca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a.png)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一部重要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其中的战争题材部分时,又能从中读出许多深刻的内涵和启示。
战争,往往是残酷与血腥的代名词。
在《生死疲劳》中,莫言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狰狞面目。
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生命瞬间消逝。
这种残酷的场景描写,并非是为了渲染战争的血腥,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破坏性和对人性的摧残。
书中的人物在战争中经历了生死考验,他们的命运也因战争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比如主人公西门闹,原本是一个富裕的地主,却在土地改革的浪潮中被镇压,含冤而死。
他的灵魂经历了多次轮回,见证了不同时代的战争与变革。
这种轮回的设定,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审视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每一次的轮回中,西门闹都以不同的身份和视角去感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战争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也对整个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传统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的阶级和权力关系逐渐形成。
土地改革、合作社运动等一系列社会变革,都与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战争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这种变革往往是以巨大的牺牲和痛苦为代价的。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战争更是对人性的一次大考。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的善恶、勇敢与懦弱、自私与无私都被放大。
有些人为了保卫家园和亲人,英勇无畏地投身战斗;而有些人则在战争的恐惧面前选择了逃避或者背叛。
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每个人在战争中的表现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战争也让我们思考和平的珍贵。
当我们看到书中描绘的战争惨状,更加能体会到和平环境下的安定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和平不仅仅是没有战争,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们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的价值。
此外,《生死疲劳》中的战争题材还让我们反思历史。
莫言《生死疲劳》解读1
![莫言《生死疲劳》解读1](https://img.taocdn.com/s3/m/d269d51d1a37f111f1855baf.png)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生死疲劳》,本书共有47.6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1期。
01“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是佛学经典《八大人觉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那些疲惫、疾病和死亡都是由贪婪欲望引起的;清心寡欲、不争名利,身心都会舒适。
佛教有六道轮回之说,并认为世俗众生在生死世界里循环不已,犹如车轮回旋般不停,是一种善恶有报的因果报应论。
六道分别是天道、人道、神道、傍生道、鬼道和地狱道。
生灵在这六道当中的生生死死是相当疲劳的,人只有脱离了这个生死轮回的状态、进入了佛的境界,才可以脱离苦海。
莫言正是因为看了佛教的六道轮回图后获得启发,然后用43天的时间写了这本具有魔幻现实特色的小说《生死疲劳》。
他把人在人世、动物在畜生道里当作一种疲劳和痛苦来理解。
因为人在人世中,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而欲望越多,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痛苦也就越大,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无欲则刚”。
莫言,本名管谟业,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他出生于山东高密,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在描写农村。
在中国文坛中,莫言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一位,也因此有人称他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他的《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因其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生死疲劳》这部小说,则是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自己选出来推广到全世界的作品。
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猴戴帽、世纪婴儿,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几经转世中,透过动物的眼睛向我们讲述了中国乡村50年的历史。
同时也述说出,不管如何折腾,冥冥之中都逃不脱生死疲劳的下场。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言的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生死疲劳》。
02在地府待了两年的西门闹,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酷刑,但他始终不愿意认罪服输,每次提审,他都会鸣冤叫屈。
《生死疲劳》中的反讽
![《生死疲劳》中的反讽](https://img.taocdn.com/s3/m/ccf018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8.png)
《生死疲劳》中的反讽《生死疲劳》中的反讽是一种艺术手法,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对小说中的角色、事件进行嘲讽、批判,以增强小说的批判效果。
《生死疲劳》以土地为沉重话题,叙述了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的故事。
小说中运用感官的刺激、粗糙的语言、扭曲的夸张艺术来渲染气氛,通过反讽的手法强化了现实生活的"真、善、美"。
以下是《生死疲劳》中的10句反讽的例子:“反革命,在任何时代,都是不绝的。
因为人们的心中,总是残存着些旧社会的余孽。
” 莫言的笔锋和革命、政治立场反差太大,这就产生了反讽意味。
“蓝解放,你爹死了,你娘也死了,你的媳妇跟人跑了,你儿子是个白痴,你妹妹是个精神病。
” 这句话是对蓝解放人生悲剧的讽刺。
“他们用秤称了几斤几十斤,用尺子量了几斗几十斗,然后拿着算盘,快速拨动了几下,就大声报出了钱数。
” 这句话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讽刺。
“他们把大喇叭按在肩膀上往四处送信,他们把大喇叭按在自行车把上往四处送信,他们把大喇叭按在自行车后座上往四处送信。
” 这句话是对农村基层干部滥用权力的讽刺。
“他们把猪按在秤上过磅,猪毛重两百斤,去毛后重一百五十斤,内脏重五十斤。
” 这句话是对农村基层干部只关心猪肉的讽刺。
“……他说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就到这里来把他娘的土墙扒倒发泄一番……” 这句话是对基层官员腐败的讽刺。
“我划火柴点了一支烟,像一条刚出水的蛟龙喷吐着毒烟。
” 这句话是对莫言自己创作的讽刺。
“蓝解放你娘是狐狸精”和“你老婆才是狐狸精”这两句话是相互反讽。
“这些驴狗日的王八蛋、这些驴粪蛋、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这些忘恩负义的杂种……” 这句话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讽刺。
“一个好人如果暂时被误认为坏人,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动地变成坏人。
” 这句话是对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的讽刺。
莫言的《生死疲劳》读后感
![莫言的《生死疲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bf5762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5.png)
《生死疲劳》:从沉重的历史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当我翻开莫言的《生死疲劳》,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沉重历史和庞杂社会背景的世界。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无尽的震撼与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蓝解放是一个经历了六道轮回的地主,他先后变成驴、牛、猪、狗、猴,最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
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莫言通过这个轮回转生的故事,将历史与现实、人与动物、生与死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既真实又荒诞的世界。
读完《生死疲劳》,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生命的脆弱。
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巨大变迁,从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历史的每一次巨变都给他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莫言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反复和不确定性。
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奈,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勇敢地面对和努力地抗争,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生死疲劳》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动物形象不仅是对人的象征和隐喻,更是对人性多面性的揭示。
通过动物的眼睛,我看到了人性的贪婪、自私、残忍和善良。
莫言通过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性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
我们应该正视人性的复杂性,努力去追求真善美。
此外,《生死疲劳》还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
通过主人公的轮回转生,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也看到了死与生的循环往复。
莫言通过这部小说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
总的来说,《生死疲劳》是一部关于历史、人性、生死与轮回的长篇小说。
通过莫言的细腻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莫言《生死疲劳》
![莫言《生死疲劳》](https://img.taocdn.com/s3/m/72cf8a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3.png)
莫言《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原西门屯的地主“西门闹”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死去并进入地狱,为了复仇,西门闹在阎王的安排下,先后转世成为驴、牛、猪、狗、猴等动物,上演了五幕啼笑皆非的喜剧,最后转世为大头儿蓝千岁的故事,六世的主人公共同叙述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和以东北高
密乡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的发展历史。
小说采用复合式的叙事视角,先后从驴、牛、猪、狗、猴等动物的眼中,结合它们身上特有的兽性,以审视现实的荒诞,并深刻地展现中国农村社会50多年来的变迁。
从小说的内容与形式来看,莫言将《生死疲劳》的主题放在人与土地的关系问题上,并借助六道轮回进行结构布局,同时把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古典章回体的写作手法;在小说的结构方面,莫言通过六道轮回的叙事结构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了一次突破性的尝试,借助人与动物视角的糅合交织构成叙事视点的变换,使小说不论从自身的文学创新性,还是对历史的隐喻和审判、对乡村变迁的思考,都迈进了一大步。
《生死疲劳》首次出版于2006年,发行之初便引起诸多反响和争议,曾获第二届红楼梦奖和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问世后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多国出版。
生死疲劳中有关心理的描写
![生死疲劳中有关心理的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1f3749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3.png)
《生死疲劳》是一本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惨遭冤杀后,从怨愤不平到通透醒悟的过程的书。
在这本书中,主人公西门闹经历了六世轮回,才在生死之间看透了世事,终于放下执念,化解了怨恨。
书中关于心理描写的文字,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内心变化。
在他第一世轮回为驴的时候,他感到怨愤和不甘,认为自己被冤杀,心中充满仇恨和痛苦。
但随着轮回的继续,他逐渐开始学会接受现实,并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在第六世轮回为婴儿时,他终于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内心获得了平静和解脱。
《生死疲劳》这本书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向读者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放下执念,才能活出非凡自在的心境。
这本书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让读者能够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ccdb5b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2.png)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生死疲劳》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06年。
小说以1950年代到2000年代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西门闹轮回转世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各种运动、变迁和文化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不可知性。
二、深入分析1. 轮回转世小说中的主角西门闹,因为地主出身和冤屈死亡,开始了他的轮回转世。
他在不同的生命形态中,经历了新中国历史中的各种运动和变迁,如土改、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等,同时也见证了农村社会的巨大变化。
通过轮回转世,西门闹不仅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也呈现了生命的坚韧和希望。
2.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各具特色。
例如,蓝解放和黄合作等人物,他们的命运与西门闹紧密相连,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另外,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如蓝脸、洪泰岳等,他们代表了不同思想和价值观的冲突。
3. 叙事手法莫言在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叙事手法,如第一人称叙述、多角度叙述等,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和人物。
此外,小说中还充满了各种隐喻和象征,如驴、牛等动物形象,它们寓意着人类的某种特质和情感。
三、个人观点《生死疲劳》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独特风格的小说。
莫言通过西门闹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同时,他也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命运的不可知性。
小说中的各种叙事手法和象征形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感悟。
四、对比与参照与其他描写新中国历史的小说相比,《生死疲劳》更注重从人性的角度去揭示历史的残酷。
例如,在描写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莫言没有将其简单地描绘成一场罪恶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各类人物的刻画,展示了运动背后的复杂人性。
五、结论和评分总体来说,《生死疲劳》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独特风格的小说。
莫言通过丰富的叙事手法和象征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同时也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命运的不可知性。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对新中国历史的一次深刻反思。
莫言《生死疲劳》解读6
![莫言《生死疲劳》解读6](https://img.taocdn.com/s3/m/73638373c1c708a1284a44af.png)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生死疲劳》,本书共有47.6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6期。
在上期的解读中,西门闹投胎成了狗。
在为狗的这一世里,他经历了蓝解放的婚变、西门金龙被炸死、西门屯生命的日渐衰败,这使他对仇恨二字,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01当西门闹的灵魂再次来到阎王殿时,阎王问他:“西门闹,你心中现在还有仇恨吗?”西门闹犹豫了一下后摇了摇头。
“这个世界上,怀有仇恨的人太多、太多了,”阎王悲凉地说:“我不愿意让怀有仇恨的灵魂再转世为人,但总有一些怀有仇恨的灵魂漏网。
”“我已经没有仇恨了,大王。
”西门闹说道。
“不,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得出你还有一些仇恨的残渣在闪烁,”阎王说,“我将让你在畜生道里再轮回一次,但这次是灵长类,离人类已经很近了,而且时间很短,只有两年。
希望你能在这两年里,把你所有的仇恨都发泄干净,那时便是你重新做人的时辰。
”西门闹点头答应了,然后阎王便带着他看了西门狗死后的一段世间事。
蓝解放和庞春苗安葬了蓝脸和西门狗后,本想在西门屯耕种蓝脸留下的土地,度过他们的余生。
没想到蓝解放当年在省委党校的一个同学找到了他,对他的人生遭际表达了一番感慨后,颇为厚道地给他安排了一份在文展馆里当副馆长的工作,庞春苗也可以重新回到新华书店里工作。
毕竟庞春苗的父亲是抗美援朝老英雄,出于照顾之心,组织上便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恢复公职,回归县城,又可以奉养老人,这对蓝解放和庞春苗来说无疑是大好之事。
于是他们就这样回到了县城,住进了庞春苗父亲的家里。
蓝解放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文展馆上班,在这样冷清寒酸的单位,所谓副馆长不过是个名分而已,因为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他管。
而庞春苗也回到了书店里工作,她也是每天骑车上下班,下班时总会买点鸡胗或羊肉回去,好让父亲与蓝解放喝上几口,生活也算融洽。
一年后,春苗怀孕了,这个喜讯让年过半百的蓝解放欣喜异常,更让庞父老泪纵横。
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似乎就在眼前了,但一场飞来的横祸使之化为了泡影。
《生死疲劳》点评
![《生死疲劳》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82105f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d.png)
《生死疲劳》点评《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一部杰作,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更通过主人公西门闹的六道轮回,深入探讨了生死、轮回、农民与土地等宏大主题。
首先,该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了读者。
它打破了传统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幻想、人间与阴间、生与死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使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奇幻色彩,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其次,作品深刻揭示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在莫言笔下,土地不仅是农民生存的基础,更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征。
西门闹虽然历经六道轮回,但始终离不开他的家族和这块土地。
这种对土地的执着和眷恋,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家园的无限眷恋。
此外,作品还通过西门闹的轮回经历,探讨了生死和轮回的哲学意义。
生死轮回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莫言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小说中,通过西门闹的多次转世,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轮回的无奈。
这种对生死和轮回的思考,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反思。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生死疲劳》的艺术成就。
莫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高超的叙事技巧,将这部小说打造成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佳作。
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对场景的描绘,都展现了莫言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综上所述,《生死疲劳》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佳作。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和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更通过主人公西门闹的六道轮回探讨了生死、轮回等宏大主题。
这部作品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敬,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死疲劳》的互文性解读-精品文档
![《生死疲劳》的互文性解读-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7f6b236b7360b4c2e3f6429.png)
《生死疲劳》的互文性解读一.引言莫言力作《生死疲劳》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部划时代的长篇巨著,作家莫言也凭借这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生死疲劳》借用了佛教中六道轮回的意象,以动物的独特视角,以主人公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中国乡村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小说审视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也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问题,而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方式去叙述,却采用生死轮回的叙事空间,对历史经验进行重述和想象,把沉重的故事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娓娓道来。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集大成之作,这样一部气势恢宏的巨著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从民间话语[1]、佛教意识[2]、叙事艺术[3]、英译[4]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的文章不乏其数,而作品中显著的互文性却被忽略,鉴于此,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对《生死疲劳》进行解读。
二.文献综述互文性理论是在西方文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5]。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又称文本间性,是由法国著名符号学家Kristeva向欧美介绍Bakhtin的理论时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6]。
互文性指“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的,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与转化”[7](p37)。
互文性理论得以发展的两大基石是Saussure 的符号学和Bakhtin的对话理论[8]。
Saussure[9]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相互差别的符号构成的系统,而且符号本身并不会产生意义,只有通过与其他符号产生相异性和相似性而产生意义。
语言符号的差异性和非指称性为互文性理论奠定了基石。
另外,互文性与Bakhtin的对话性也是一脉相承的。
对话理论强调语言总是处于人与人的对话关系中,脱离与他人话语相联系的、完全孤立的语言是不存在的[10](p49)。
一般来说相对于非文学语篇,文学语篇的对话性较强[11]。
在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上,Bakhtin[12]强调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不能脱离一个时代完整的文化语境去研究文学。
生死疲劳的六大隐喻
![生死疲劳的六大隐喻](https://img.taocdn.com/s3/m/758d91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e.png)
生死疲劳的六大隐喻生死疲劳是一本由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小说中穿插了许多隐喻,用以揭示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下面列举了一些与生死疲劳相关的隐喻,用以解读小说的一些象征意义和内涵。
1. “无绳电铃” - 隐喻虚假的期望和奢求在小说中,有一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农村家庭,他们用宝贵的积蓄买了一个无绳电铃,期望这个高科技产品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
然而,当他们使用无绳电铃的时候,却只是听到了远处雷电风暴的电声,无法传达自己的需要。
这个隐喻象征着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和虚幻的期望,而这些期望往往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
2. 羊 - 隐喻生活的束缚和剥削在小说中,人们的生活像一群无助的羊一样在山一般的艰苦环境中艰难前行。
他们被剥夺了自由,只能依赖于牧羊人的安排和管理。
这个隐喻象征着人们被社会和现实生活所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3. “千年王国” - 隐喻追求幸福的荒谬和虚幻在小说中,有一个主人公脱离现实,幻想着一个不存在的“千年王国”,他认为只要有了这个王国,人们就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后来发现这个“千年王国”只是一个脆弱的幻影,毫无实质。
这个隐喻象征着人们追求幸福时的幻想和错误判断,只看到表面的美好,却忽略了实际的困难和挑战。
4. “修炼者” - 隐喻在困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在小说中,有一位主人公参加了一家“修炼者”的培训班,他们要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经过训练,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这个隐喻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压力和挑战。
5. “风筝” - 隐喻人们追求自由和解脱的心理状态在小说中,有一位主人公喜欢放风筝,通过放风筝来追求一种自由和解脱的心理状态。
这个隐喻象征着人们对于自由和解脱的追求,通过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摆脱生活的困扰和疲劳。
6. “鸭”和“爬山竹” - 隐喻对于价值观的反思和思考在小说中,有一段描写主人公与鸭和爬山竹的对话,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反思,对于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提出了一些问题。
《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cd4008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a.png)
《生死疲劳》是当代作家莫言的重要代表作。
莫言生于1955年,祖籍山东高密。
作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作品叙事磅礴,文字洒脱而富有张力。
他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从1988年的《红高粱》开始,莫言的作品便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
同时还获得过国内外诸多文字奖项的肯定。
《纽约时报》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
我们今天解读的《生死疲劳》,就是这样一部在海内外广受欢迎,散发着奇幻光芒的小说。
小说中的故事在莫言脑海中酝酿了43年,但由于没有一个满意的架构,莫言迟迟没有动笔。
直到一次,他看到一面精美的六道轮回壁画,这才有了灵感。
之后,莫言借住在北京朋友家,用了短短43天,一气呵成了这部50万字的小说。
在这43天里,莫言平均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即便在梦中也在构思情节。
可以说,《生死疲劳》是莫言一次里程碑式的超越。
小说以轮回转世为独特线索,却没有落入因果宿命的套路,以古典章回体为表现形式,却又描写的浑厚大气、无拘无束。
作者超然物外,以生命大义的深情渗透于作品的毫发细微间,将主人公50多年坎坷多难的尘世百劫演绎的淋漓尽致。
小说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驴折腾,,、“牛举劲”,“猪撒欢”,“狗精神”、“结局与开端”。
打开小说,扉页便引用了《佛说八大人觉经》中的一句:“生死疲劳,从贪念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句话奠定了小说佛教轮回视角下的悲悯。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西门闹,是一个拥有一妻两妾,良田百亩的大地主。
有一天,西门闹被抓起来,一抢打掉了半个脑袋,死状凄惨。
死后的西门闹来到阴曹地府,不停鸣冤叫屈。
他自认在人世间30年修桥补路,救济穷人,从没干过亏心事,不该死的那样惨。
他喊冤的声音,惹得阎王心烦,干脆让鬼卒把他扔到油锅里,像炸鸡一样,直到炸的酥脆才把他捞起来。
然而即便是这般酷刑,也不能让西门闹服软。
他请求阎王放他回去,他要当面问问那些人,为什么要让他死得这样惨。
生死疲劳解读鉴赏
![生死疲劳解读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3e7f50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3.png)
生死疲劳解读鉴赏
《生死疲劳》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通过主人公西门闹的六次转世,将故事背景设定在1950年以来的50年历史。
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动物与人类、欲望与道德等元素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荒诞、离奇的魔幻世界,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变。
《生死疲劳》在文学上的意义在于,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情节,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善与恶、道德与欲望的冲突,以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无奈和抗争。
同时,小说在结构和手法上也有所创新,以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变幻为主线,贯穿整个故事,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引人入胜,又能体味到人性、历史和道德的思考。
总之,《生死疲劳》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哲理深度的作品,它以荒诞、离奇的情节,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莫言作品《生死疲劳》内容简介及读后感
![莫言作品《生死疲劳》内容简介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9962beb0b4e767f5bcfcedd.png)
【一、作品《生死疲劳》内容简介】在《生死疲劳》小说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小说的表达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
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二、莫言作品《生死疲劳》读后感篇一】莫言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在车载收音机上听到他得奖的消息,内心还真的欢心鼓舞了一回。
虽然,这是“莫言这小子〞自己的骄傲,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为他感到骄傲。
以前也读过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二十多年年前就读过了,当时好似自己才刚听说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
说到这里,不免想起当年的青春岁月的一段往事。
二十多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内心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渴望和梦想。
现在的交通、通讯是这样的便捷。
那时候,生活、信息、科技和现在没方法相比。
二十多年前异地交流,还都是用书信的方式。
当时我还在东北,有一个“笔友〞,她叫“梅忆寒〞——正梅花千里雪深时,须相忆。
她的名字源于这句话,她那时候还在上高三。
她曾邮寄给我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合订本,其中有《红高粱》、《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等五篇小说。
也许是因为她的名字,也是因为她的寒梅傲雪的品性,我们彼此感觉很好。
当时正值青春年少,那懵懂的情窦初开,那是何等纯真无邪的感情。
那段感情,就像东北的黑土地一样淳朴,就像山上的清泉一样清澈,就像青草地上那一方蔚蓝的天空一样无暇……我曾在《青春的岁月》系列短文中写过,篇幅比拟短,内心的感觉颇多,真的不能一一尽述。
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63cfa3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b.png)
生死疲劳解读生死疲劳解读1. 什么是生死疲劳?生死疲劳是指长时间处于紧张和压力情况下的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出现的一种疲劳症状。
这种疲劳是由恐惧、焦虑、绝望、悲伤等因素造成的,常见于在战争、恐怖袭击、灾难现场等极端环境中的人们。
2. 生死疲劳的症状生死疲劳的症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上的,另一种是体力上的。
(1) 精神上的症状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人们会出现失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疾病;(2) 体力上的症状长期处于极端环境下,人们会出现衰弱、食欲减退、肌肉无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3. 生死疲劳的影响生死疲劳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具体表现如下:(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生死疲劳会导致人们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长时间处于心理和身体的压力下,还可能引发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病症。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生死疲劳会让人们产生沮丧、失落、绝望等消极情绪,甚至可能导致自杀等。
一些研究发现,生死疲劳还可能使人们对死亡产生恐惧,甚至变得不像原来那样爱生活。
4. 如何缓解生死疲劳?(1) 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在紧张的环境中,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左右。
可以试着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或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朋友们交流。
(2) 合理安排时间和生活节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节奏,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身体和心理的恢复。
(3) 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如果无法减轻生死疲劳的困扰,可以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他们可以给予人们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5. 总结生死疲劳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疲劳,发生后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要尽可能采取预防措施,缓解自己的压力,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同时,也要学会理解和关爱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处于高压环境下的人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33d193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5.png)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一部充满想象力与深刻内涵的长篇小说,虽然并非典型的战争题材作品,但其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社会变迁以及人性挣扎,在某种程度上与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有着相似之处。
小说以六道轮回的独特视角展开,讲述了西门闹在经历了多次生死轮回后,见证了家族与社会的兴衰变迁。
从西门闹最初作为地主被冤杀,到他转世为驴、牛、猪、狗、猴,再到最终转世为人,这个过程中,时代的动荡与变革从未停止。
在战争的影响下,社会秩序被打破,人们的生活陷入混乱。
这种混乱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匮乏,更体现在精神层面的迷茫与痛苦。
就如同西门闹的家族,在时代的洪流中风雨飘摇,失去了原有的稳定与安宁。
而这种失去,正是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的一种体现。
战争所引发的人性扭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利益,不惜抛弃道德和良知。
这种人性的堕落,让人感到悲哀和无奈。
比如,在土地改革时期,一些人为了分得土地和财产,不择手段地打击曾经的地主阶级,甚至违背了基本的人性原则。
这种现象在战争时期并不罕见,战争的残酷环境往往会逼迫人们做出违背本心的选择,从而导致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同时,战争也会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勇气。
在《生死疲劳》中,尽管主人公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生活着,努力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这种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希望,正是人类在面对战争等巨大灾难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死疲劳》也让我们反思战争的根源。
是人性的贪婪、欲望,还是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或许都有。
但无论如何,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是无法磨灭的。
它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让无辜的生命消逝,让美好的家园变成废墟。
此外,小说中还揭示了战争对文化和传统的冲击。
在动荡的年代里,许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和破坏。
人们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的过程中,逐渐遗忘了那些曾经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东西。
这让我们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在战争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中慧 王忠聪 Fra bibliotek旦发 表 以后 , 有些读 者也 不高兴 。 因为我 把有 些 当然我不 会迎合 这样 的读 者 , 的作 品都是 高密东 北乡 版图上 的建筑 , 那《 生死 疲 黑 暗暴露 得太 彻底 。 劳》 应该 是标 志性 的建筑 。” 2 0 0 6年 3月 1 5日, 莫 而牺牲 自己文 学创 作 的原 则 。我最 近写 了一部 长 指《 生 死 疲 劳》 ) , 写 了一个 后记 , 最 后一 句 言做 客新 浪 读书 名人 堂 谈《 生 死疲 劳 》 时 如是 说 。 篇 小说 f “ 哪 怕 只剩 下 一 个 读 者 ,我 也 要 这 样 作为 “ 标志 性建 筑” , 《 生死疲 劳》这 部 4 9万 字 的 话 就 是 说 : “ 《 生 死疲 劳》 打一 个形象 化 的 比喻 , 如 果说 我
益 ,也会 大 大影 响文学 的品格 。 因为好 的文学 作
由于奠 言在 三十余 年 的写作 中执着 于有 价值 个性 的追求 ,诺 贝尔 文学奖 最终 才幸运 地落 在 了他 的
头上 。
“ 我 手写 我 口” , 莫 言 这 种精 神 生命 情 愫倾 注 在《 生 死疲 劳 》 的创 作 中 , 倾 注 在 蓝脸 身 上 , 不只 品, 肯定 有一个 真实 的东西 在里 边 , 尤其 是真 实地 使 自己 “ 可 以感受 到一 泻千 里很 畅快 的感觉 ” , 也 反 映 了下 层 人 民群众 的生 活 面貌 。我 有 一 种 偏 使读 者伴 随着小 说 中人物历 史命 运 的多舛 产生真 见, 我 觉得 文 学艺 术 , 它永远 不 是 唱赞 歌 的工 具 。
蓝脸 的原型 是莫 言六七 岁时 就读 的学 校旁 边 判 现 实作 为 自己的创 作 出发 点 ” , “ 自然 地 关注 人 的一位农 民。这位农 民以个 人 的力量 与公 社化 运 性 、 呈 现 人性 并 发 现现 实 社会 中 的 ‘ 荒诞 ’ 属性”
动相 对抗 , 被 很多 人 打骂 , 甚 至 跟 自己的儿 子 、 女 恰 是莫 言创作 个性 的社 会价值 所在 。由此不 难看 出 ,莫 言 的性 情表 白与刘 再复 的外在 感 知与评 价 在“ 有价值 的个 性 ” 点 上进发 出强 烈 的共 振 。正是
文学艺 术就是 应该 暴露 黑暗 , 揭示 社会 的黑 暗 , 揭
情的 奔涌 。 作 品 中的蓝脸原 本是 高密 东北 乡西 门屯地 主
西 门闹从关 帝庙 前雪 地里捡 回家 的孩 子 ,不知道
示 社会 的不公 正 ,也包括 揭示 人类 心灵深 处 的 阴 暗面 ,揭示人 性 中恶 的部 分 。所 以我 的很 多 小说
数 十年在 中国土地上 发生 的政 治荒诞 现象 ,他 都 准” 苛求 , 把 莫言 放 回“ 文 化大 革命 ” 中, 那 么他 的 每 一部 作 品都 是 “ 大毒 草 ” , 红 卫兵 有 足够 理 由对
莫 言进行 十次 “ 檀香刑 ” 和一 百次 “ 牛棚” 处罚 。
前 两位 的是西 门 闹与蓝解放 。笔 者读 完作 品后却 给 了充满 正义 感 的回应 ……如果 真要 从 “ 政治 标
一
长篇 小说 ,着重 叙述 了高密东 北 乡西 门屯地 主西
门闹一 家 和长 工蓝 脸 一 家 5 0年 间所 经 历 的悲 欢 离合 的故 事—— 从 1 9 5 0年 到 2 0 0 0年 年底 ,通过 局 与开端 ” 五个部 分 , 把人 生欢 乐与苦 难 的相互转 换淋 漓尽 致地呈 现给读 者 , 并 在这 曲曲折折 、 生死
莫 言 并 非 把 批 判 现 实 作 为 自 己的 创 作 出发 会 中 的“ 荒诞 ” 属性 , 因 为关注 得 真诚 , 写 得真 实 , 又 自然 地 显现 出 罕见 的批 判 性 力度 。“ 并 非把 批
人 皆非 寄寓作 者理 想精神 的核 心人物 , “ 原西 门闹 点 。他 自然地 关注人 性 、呈现 人性并 发现 现 实社
人完 全 是文 学 中人 ,离政 治很 远 也不 太 懂政 治 。 他浑 身都 跳动着 作家 的 良心 , 他 从不 回避 黑 暗 , 每
一
悲欢 的转换 中以深沉 浑厚 的笔调 张扬 了有价 值 的
人性 。
部 作 品都是对 人 的尊严 、 人 的价值 的呼唤 , 对 于
《 生死 疲 劳》目录前 的“ 主要 人物 表 ” 中, 排在 萌 生一念 : 这二位 虽是 本书 的叙事 主人公 , 在 穿针 引线方 面发挥 了重要 作用 ,尤其 是经 历 “ 六 道 轮 回” 被冤 杀后 先 后转 世 为驴 、 为牛、 为猪 、 为狗 、 为 猴 、 为 大头 婴儿 的西 门闹 , 几 乎 贯穿 始终 ; 但 此 二 家长 工 ” 、 “ 解 放后 一 直 单 干 ” 、 “ 全 中 国唯 一 坚 持 到底 的单 干户 ” 蓝 脸才 是莫 言理想 精神 的化 身 。
写” 。
纵观 现 当代 文学 史 , 在集 体驱力 背 景下 , 作家
能够 坚 持 “ 有偏见” 的“ 讲 真话 ” , “ 只 剩 下一 个 读
“ 驴折腾” 、 “ 牛犟 劲 ” 、 “ 猪 撒欢 ” 、 “ 狗精 神 ” 和“ 结 者 ” “ 也要 这样 写” , 又何 尝不是 有价 值 的个 性 ? 中国 留美 作家 刘再 复 曾评 价莫 言说 :莫言 本
正是由于莫言在三十余年的写作中执着于有价值个性的追求诺贝尔文学奖最终才幸运地落在了他的头上我手写我口莫言这种精神生命情愫倾注在生死疲劳的创作中倾注在蓝脸身上不只使自己可以感受到一泻千里很畅快的感觉也使读者伴随着小说中人物历史命运的多舛产生真情的奔涌作品中的蓝脸原本是高密东北乡西门屯地主西门闹从关帝庙前雪地里捡回家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与年龄无名无姓西门闹抱回家救活后因其左脸上有巴掌大的一块蓝痣故赐名蓝脸收为长工
儿 都分 道扬镳 , 但 他依 然没 有屈服 , 一直 坚持 到最
后 。历史 证 明了这位 农 民是正确 的。这位 农 民身
上表现 出 的有价值 的个性 恰恰 与作 家莫 言的精 神 追求相 契合—— 莫言 在 回顾 《 生死 疲劳 》 的创作 历 程时 , 曾说 : 我觉 得讲真 话毫无 疑 问是一 个作 家宝 贵的素 质 。如果 一个 作家讲 假话 ,不 但对 社会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