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丸制剂的发展现状完整版

合集下载

血塞通滴丸调研报告

血塞通滴丸调研报告

血塞通滴丸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血塞通滴丸是一种中药制剂,由中国三农集团研发并生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血塞通滴丸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成果的结合,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特点而设计。

本文通过调研,旨在了解血塞通滴丸在市场中的现状,并提供参考意见。

2. 调研方法通过网上搜索、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本次调研以全国不同地区的患者、医生、药店店主和专家学者为对象,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调研结果3.1 市场需求调研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许多患者认为血塞通滴丸对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并经常购买和使用。

3.2 产品特点血塞通滴丸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具有顺气活血、软坚散结的功效。

它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3 使用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7%的患者表示血塞通滴丸使用后症状明显减轻,21%的患者表示病情稳定,其余12%的患者表示无效果。

其中,患者均表示滴丸易于服用,口感良好。

3.4 药店销售情况实地访谈发现,血塞通滴丸在药店销售状况良好。

药店店主普遍认为该产品广告宣传力度强,市场认知度高。

另外,该产品价格适中,毛利率较高,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3.5 专家意见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血塞通滴丸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制剂,能帮助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效果可能有所差异,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

4. 参考意见4.1 增加宣传力度血塞通滴丸应该进一步加强市场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

通过广告、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向更多的人介绍其功能特点和使用效果。

4.2 进一步研究与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该建立临床研究中心,继续深入研究血塞通滴丸的药理和疗效,完善产品配方和剂型,以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4.3 加强医生推广血塞通滴丸的使用往往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应该加强与医生的合作,提供更多关于产品的宣讲和培训,提高医生对该产品的认可度和推荐意愿。

中药滴丸剂的特点与研究进展状况分析

中药滴丸剂的特点与研究进展状况分析

中药滴丸剂的特点与研究进展状况分析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中药滴丸剂的特点与研究进展状况分析滴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有用聚乙二醇(PEG)4000为基质,以植物油为冷凝剂制备苯巴比妥钠滴丸的报道,1958年国内有人用滴制法制备了地锑钾滴丸,1968年我国芸香油滴丸的试制成功揭开了中药滴丸的序幕。

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发展,滴丸在中药剂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中药新剂型。

中药滴丸剂系中药经过加工提取后,与固体基质加热熔融成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剂中,由于界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收缩并冷凝成固态而制成的制剂。

由于滴丸载药量小,因此,中药要制备成滴丸必须要经过精制,富集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因而滴丸成分明确,质量易于控制。

中药滴丸剂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生产方面,工艺设备简单,生产方便,成本低,易于控制质量,而且有利于清洁卫生及劳动保护等;(2)在剂型方面,能够将某些液体药物制成固体滴丸,也可通过选用肠溶性基质直接制成肠溶性滴丸等,同时某些难溶性药物通过制成滴丸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3)适用于中药急症制剂,达到高效、速效的目的;(4)适用于耳、鼻、口腔等局部用药,可具有长效作用;(5)适用于缓释制剂,具有延效作用等。

近年来在已上市和已批准临床研究的中药滴丸品种中,多数为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各种痛症等方面的用药。

已上市的中药滴丸剂有20多种,已批准临床研究的中药滴丸剂有十余种。

1、滴丸剂的基质和冷凝剂滴丸中除主药以外的其他辅料统称为基质。

而用于冷却滴出的液滴,使之冷凝成为固体药丸的液体,则称为冷凝剂。

种类滴丸的基质和冷凝剂均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常用的脂溶性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蜂蜡、石蜡、氢化油及植物油等,其相应的冷凝剂则为水、乙醇或两者的混合等。

常用的水溶性基质有PEG、硬脂酸钠、甘油明胶、水等;其相应的冷凝剂为脂溶性的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煤油以及它们的混合液等。

年产300万盒人参滴丸产品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00万盒人参滴丸产品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1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1.1.1国内外现状随着近几年中医中药在世界上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人参的认识更加深入,世界各国学者对人参医药保健功效进行深入研究,日本和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人参功能的研究与开发,人参在医药与保健方面的用途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韩国早已将人参制成人参茶、饮料、饼干、方便面、糖、果酱、人参蜜片等几十种人参食品投放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德国进口中国人参,生产出的G115人参浸膏,号称世界标准人参浸膏,年产值50多亿美元;韩国进口中国人参制成产品年产值110多亿美元;日本进口中国人参制成产品年产值60多亿美元。

而我国人参目前年产量近7000吨,每吨收购价约80万元人民币,年总产值56亿元人民币,人参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不足2亿美元(见下面图一)。

目前,我国人参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工艺单一落后,大部分企业加工出的产品如人参切片、人参粉等只是经过简单工艺加工后的半成品,产品中的有效成分低,附加值低,在全球人参市场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

随着中药现代化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我省内及国内各个人参企业都在研究与开发人参深加工产品,未来中国人参产品附加值将会是跨越式提高(见下面图二)。

但是目前,除吉林吉福参公司以外,没有第二家企业能够利用系列人参单体皂苷配伍研究开发出不同功效作用的人参系列保健食品,更不能够产业化生产。

吉林吉福参生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利用次第法提取人参精油及人参皂苷单体的方法》发明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使人参中含量极少的人参皂苷、人参精油、人参多糖等多种人参功效成分得以全部提取,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利用人参中不同功效成分研制开发出不同功效作用的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等人参系列产品的技术延伸了人参加工产业链,填补了人参精深加工领域的空白。

1.1.2技术发展趋势吉林人参加工层次不断深化,新产品开发取得一定进展,主要加工产品按用途和行业分,已形成医药、保健、营养食品、日用化工等几大类,十多个系列,数百个品种。

中药滴丸制剂工艺

中药滴丸制剂工艺

中药滴丸剂工艺质量及发展现状中药滴丸剂以其基本能符合现代制剂“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五方便”(生产、运输、使用、携带、保管)的发展方向,故发展非常迅速并在医药及食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概述滴丸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

滴丸剂的制备具有设备简单,易操作,生产周期短,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无粉尘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辅料等许多优点;其质量稳定,均一一致;含量准确;溶出快,高效速效;生物利用度高,局部给药有长效作用;可减少药物的挥发,增加药物稳定性;便于携带,贮存,服用。

滴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有用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以植物油为冷凝剂制备苯巴比妥钠滴丸的报道,1958年国内有人用滴制法制备了地锑钾滴丸[1],1968年我国芸香油滴丸的试制成功揭开了中药滴丸的序幕[2]。

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发展,滴丸在中药剂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中药新剂型。

滴丸剂是采用滴制法制成的丸剂,过程实际上是将固体分散体制成滴丸。

上海医药工研院等单位对苏和香丸进行研究,其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与药物形成固体分散体系,药物主要呈胶体、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使药物总表面积增大,从而溶出速率加快,吸收完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因剂量小,起效快,可发挥高效、速效作用。

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剂量准确,药物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

又因滴丸剂既可口服给药又可舌下含服,这就克服了一些同类口服剂型,如片剂、冲剂、胶囊等起效慢,肝首过效应和胃肠反应等缺点,也避免了注射剂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急性中毒反应、过敏反应,使其成为稳定性好、易于储藏携带、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安全、高效、速效为一体的现代新制剂。

中药滴丸可用于全身用药也可用于局部治疗。

滴制法制丸最早始于1933年丹麦药厂制备的维生素A、D丸

滴制法制丸最早始于1933年丹麦药厂制备的维生素A、D丸

滴制法制丸最早始于1933年丹麦药厂制备的维生素A、D丸,我国滴丸剂的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初露端倪,在1956年曾有用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以植物油为冷却剂制备苯巴比妥钠滴丸的报道。

然而,1968年我国芸香油滴丸的试制成功揭开中药滴丸剂生产的序幕,之后1977年版《中国药典》第一次收载滴丸剂型。

滴丸剂是采用滴制方法而制备的丸剂,即将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混悬或熔化在基质中,然后滴入到与药物基质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却剂中,经收缩冷凝成球形的丸剂。

同传统中药的“丸散膏丹”剂型相比,滴丸具有药品的化学成分清楚的特点,是易于为国际市场接受的中药剂型。

本文从滴丸剂品种特点、工艺和制备出发,筒述了滴丸剂生产的要求,也叙述了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与天津市弗兰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合作研制DWJ-A型滴丸机的原理和特点,目的是推动国内滴丸剂生产繁荣,也使中国特有的中药能走出国门。

1滴丸剂的品种和特点我国最早生产的中药滴丸剂是治疗慢性气管哮喘病的荟香油滴丸。

从目前已报道的中药滴丸剂来看,有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芸香油滴丸;治疗无黄疸型及迁性、慢性肝炎的五味子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等20多个品种,正在研究待批或进入临床的滴丸剂新品种已达100多个。

然而,滴丸剂的种类繁多,既有中药、复合又有西药,其特点不同,制备方法也略有不同,下面对滴丸剂的品种和特点作一简述。

1.1速效高效滴丸速效高效滴丸是利用固体分散体的技术进行制备。

当药品基质溶解时,体内药物以微细结晶、无定形微粒或分子形式释出,故速效高效滴丸具有溶解快、吸收快、作用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1.2缓释控释滴丸缓释滴丸能使滴丸药物在体内较长时间内缓慢溶出,而达长效效果;控释滴丸则能使药物在滴丸中以恒定速度溶出,其作用可达数日以上,如氯霉素控释滴丸。

1.3溶液滴丸众所周知,片剂制备所用的润滑剂、崩解剂大多为不溶性水,所以通常不能用片剂来配置澄明要求的溶液。

然而,溶液滴丸则可用水溶性基质来制备,在水中可崩解为有澄明要求的溶液,如洗比泰滴丸可用于饮水消毒。

中药行业的中药丸剂市场需求与趋势

中药行业的中药丸剂市场需求与趋势

中药行业的中药丸剂市场需求与趋势中药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以其方便服用和药效稳定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医学的认可度不断增加,中药丸剂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介绍中药丸剂在市场上的需求情况,并探讨中药丸剂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中药丸剂市场需求分析中药丸剂具有制剂方便、剂形规范、用药精确等特点,深受疾病患者的欢迎。

尤其是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状况较差,口服中药丸剂更加简单易行。

此外,中药丸剂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这些慢性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中药丸剂的方便性能够带来更好的用药效果。

二、中药丸剂市场趋势分析1. 多样化的产品类型随着消费者对中药丸剂的需求增加,市场上涌现出了更多种类的中药丸剂产品。

不同的中药配方、功效针对不同的疾病需求,对个体化的药物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比如,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丸剂、养生保健类中药丸剂等。

2.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中药丸剂的生产过程需要保证制剂精确、药效稳定等要求。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药制药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水平,采取现代药物制剂工艺,保证每一批产品的质量和药效稳定性。

3. 注重药物安全与可信度中药丸剂的药材来源、质量把控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中药丸剂产品,企业需要加强对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管。

4. 个性化服务的兴起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个性化特征日益凸显,中药丸剂市场也逐渐朝着个性化服务方向发展。

中药制药企业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定制化的中药丸剂等方式,为不同群体的消费者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结语中药丸剂作为中药制剂的重要形式,满足了消费者对中药的方便服用的需求。

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医学的认可度的增加,中药丸剂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丸剂市场的发展,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注重药物安全与可信度,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滴丸剂的研究进展

滴丸剂的研究进展

滴丸剂的研究进展滴丸剂是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融成溶液、混悬液或者乳液后,滴入不相溶的冷凝液中,冷凝收缩而制成的制剂。

滴丸剂是固体分散体的一种形式。

滴丸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早在1933年丹麦首次制成的维生素甲丁滴丸,相继报道的有维生素A、AD、 ADB1及ADB1C 苯巴比妥及酒石酸锑钾等滴丸。

此后由于制备工艺、制造理论尚不成熟,不能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因此以后这个剂型销声匿迹了。

直到60年代末我国药学工作者受到西药倍政灰黄霉素制成滴丸的启示,辛勤的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后,使滴丸剂的理论、应用范围和生产设备等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条件。

1971年我国就上市了芸香油滴丸[1],1977年我国药典开始收载滴丸剂型,使中国药典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收载滴丸剂的药典。

可以说,滴丸剂已成为我国独有的剂型。

滴丸剂既可供内服、外用和局部使用,亦可制成缓控释制剂,是一种开始引人注目并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剂型。

1、滴丸剂的种类1.1速效、高效滴丸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所处的状态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重要因素。

速效、高效滴丸中,药物以极微小的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存在,故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及生物利用度,起到速效、高效的作用。

此类滴丸一般采用水溶性基质,如聚乙二醇(PEG4000,PEG6000)、聚氧乙烯吡咯烷酮类(PVP)、泊洛沙姆等[2]。

使其在体内迅速释放药物,迅速缓解症状。

例如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的其他剂型相比,具有比表面积大、溶出速率快的特点,其舌下含服,经舌黏膜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3分钟起效,可以作为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而复方丹参片为生药磨粉压片,只能口服,起效缓慢[3]。

郭建平等[4]考察了葛根黄酮滴丸和愈风宁心为风宁心片的两倍,愈风宁心片(主药均为葛根)的兔体内药动学发现葛根黄酮滴丸的AUX0-24片的HPLC达峰时间则是葛根黄酮滴丸的两倍,葛根黄酮滴丸药效更快,生物利用度更高。

院内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院内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院内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一、现状1. 生产条件落后:目前,院内中药制剂的生产条件普遍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

2. 科研环境不足:院内中药制剂的科研环境相对较差,缺乏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同时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有效地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

3. 人员素质不高:院内中药制剂生产和管理团队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专业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对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了解不足。

4. 制剂产品定价能力弱:由于院内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研发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竞争的能力,因此在定价方面缺乏主动权。

二、发展对策1. 院内领导重视:院内领导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的重视,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水平的提升。

2. 加强研发资金投入:增加中药制剂研发的资金投入,引入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建立研发成果奖励制度:建立中药制剂研发成果奖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研究,推动中药制剂技术的进步。

4.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中药制剂生产和管理团队的人员培训和引进,提高团队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确保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加强与行业交流:积极参与中药制剂行业的交流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6. 拓展市场:积极拓展中药制剂产品的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 强化质量意识:加强中药制剂质量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树立起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

8. 推进技术进步:不断推进中药制剂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同时要注重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9. 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中药制剂生产的供应链管理流程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配送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药剂学滴丸课件PPT课件

药剂学滴丸课件PPT课件

滴丸制剂的创新研究与技术突破
创新研究
针对滴丸制剂的制备工艺、药物释放机制、 新型载体材料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 滴丸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技术突破
在滴丸制剂的生产技术、设备、质量控制等 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大规模、高效、连续化 的生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滴丸制剂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疾病治疗
滴丸制剂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 统疾病、肿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和新药的开发,其应用范围将进
特点
滴丸具有快速溶出、生物利用度 高、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 ,因此在药剂学领域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
药剂学滴丸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药剂学滴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 纪50年代,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发 展,滴丸剂型逐渐得到完善和推广。
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载体和制备技 术的出现,药剂学滴丸在制备工艺、 剂型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检测方法
采用目视、称重、硬度计等方法对滴丸的外观、重量、硬度等进行检测,溶散 时限可采用药典方法进行检测。
滴丸的稳定性与有效期
稳定性
滴丸的稳定性是指其在一定条件下保 持其物理、化学特性的能力。影响因 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等,需在一 定条件下进行稳定性试验。
有效期
根据滴丸的稳定性试验结果,确定滴 丸的有效期。一般为3年,需在包装 上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药剂学滴丸的应用领域
内科
滴丸剂型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应 用广泛,如感冒、咳嗽、哮喘
等常见病症的药物治疗。
外科
滴丸剂型在外伤、手术等情况 下具有快速止痛、抗炎等作用 ,如手术后疼痛控制、骨折止 痛等。
肿瘤科
滴丸剂型在肿瘤治疗中可以作 为靶向药物载体,提高药物的 肿瘤靶向性和疗效。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将西药中普遍开展的药物传输系统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十分活跃,虽因中药成分复杂,较化学药物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要大得多,但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系统此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透皮制剂组方及现代方法系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透皮吸收,尤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效果更好。

通过用HPLC对透皮接受液中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洋金花透过蛇皮速率的影响,为筛选组方提供了依据;以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氘标记物做示踪剂对如意金黄散黑膏进行的透皮示踪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结果。

为中药涂膜剂、膜剂、贴剂奠定理论基础。

并可配合应用传统的中医穴位理论,采用穴位透皮给药获得较好的结果。

中药微囊制剂此研究使常规中药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变得更加有效、安全、方便。

制成的微囊,根据粒径不同,可供制备多种剂型,既可解决某些剂型的质量不稳定问题,又可制备缓释及长效制剂。

如驱绦虫中草药鹤草酚片剂,崩解度及释放度均较差,为了增加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在胃肠道中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在小肠上段特定部位与寄生虫病原体相接触,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改为复凝聚法制成微囊颗粒剂,经释放度测定、累计释药率在2小时即达高峰,在小肠上段造成高浓度,制成使药物控速在特定部位释放的新剂型。

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成功用于化学药物的定时、定向、恒速释药系统及靶向给药系统已在中药制剂中应用。

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

将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淤冲剂"浸膏和氟尿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加入明胶和磁微粉等制成磁性微球释药系统,该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浓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的目的。

院内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院内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院内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院内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导言: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医疗应用经验,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药制剂在药物研发和应用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结合院内中药制剂的现状,深入探讨其发展对策,以期为读者展示一个全面、深刻且灵活的中药制剂发展图景。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1. 院内中药制剂的定义与特点院内中药制剂指的是在医药卫生机构中制备的中药产品,包括饮片制剂、浓缩提取制剂、颗粒制剂等形式。

这些制剂具有中药的药效特点,能够满足临床实践中对中药治疗的需求,其优势体现在个体化处理、方便携带和药物管理等方面。

2.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中药制剂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药制剂在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方面还需加强,有的制剂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出现药效不稳定的情况。

制剂生产的工艺和设备需要提高,以提高中药制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仍需进一步深化,推广应用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第二部分:发展对策1. 推动标准化与质量控制为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推动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是关键的一步。

我们可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化,严格控制中药材的来源和加工环节,以确保制剂的质量稳定性。

另外,构建中药鉴定和评价的标准体系,建立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标准,将有助于提高中药制剂的标准化水平。

2. 提高制剂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目前,中药制剂的工艺和设备相对滞后,影响了制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我们可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制剂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研发改进。

推广应用先进的制剂生产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等,以提高中药制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3. 深化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但二者结合可以发挥更大的疗效。

我们可以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建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体系,丰富中药制剂的应用领域。

加强对中药制剂的临床评估和药物安全监测,提高其在医疗领域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复方丹参滴丸研究现状分析

复方丹参滴丸研究现状分析

复方丹参滴丸研究现状分析钟文 201381702015【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研究状况和进展。

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并结合当前复方丹参片的临床用药进行综述。

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具有良好的扩张血管及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脏功能,但其不良反应还不明确。

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流药物,使用安全。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冠心病改善心肌缺血不良反应复方丹参滴丸( CDSP) 是在复方丹参片的基础上,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 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研制的一种纯中药滴丸剂, 在质量控制、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上均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 可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急救药物,是一种新型中药制剂,药剂学实验多种指标综合测定表明: 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状血流量和抗血小板的功效。

由于复方丹参滴丸是中药复合制剂,作用靶点多,虽然有个例报告发现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已逐渐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主流药物。

1.复方丹参滴丸的多靶点药理作用1.1 复方丹参滴丸具有多靶点作用尤其对各种类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无症状心肌缺血等均具有显著效果。

冠心病心绞痛其机制为血瘀心脉,痹阻不通,不通则痛。

复方丹参滴丸是以水溶性丹参素,以三七皂苷为主要成分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通脉,化瘀止痛之功效,使瘀血消散,气血调达而达到治疗胸痹心痛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已获肯定。

临床报道其疗效为83. 8% ~ 96. 5%,优于硝酸异山梨酯( 75% ~ 87%)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2 周后,缓解症状有效率和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率分别为91. 3% 和76. 8%,均优于硝酸异山梨酯( 分别为78. 8%和60. 6%) 。

这表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长期应用安全有效,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1.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白细胞的抑制作用: 用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CDDP 对心肌梗死,白细胞抑制作用的影响。

2024年药品制剂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药品制剂市场发展现状

药品制剂市场发展现状概述药品制剂市场是指将药物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制备工艺,制成适合投放市场的药品形式并销售的市场。

药品制剂市场在医药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满足人们对药物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药品制剂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药品制剂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药品制剂市场的总规模达到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

预计未来几年内,药品制剂市场的规模将继续增长,主要受益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结构药品制剂市场具有明显的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创新药和仿制药两大类别。

创新药是指经过研发和创新的新型药物,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专利保护,价格较高。

仿制药是指在原创药品专利期满后,其他企业通过仿制原研药物生产的药品,价格相对较低。

在药品制剂市场中,仿制药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

这主要得益于仿制药的价格相对较低,能够满足人们对药物的基本需求。

而创新药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减小,这与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有关。

此外,药品制剂市场还存在多个细分市场,如西药制剂、中药制剂等,这些市场根据不同的药物类型和制剂形式进行分类,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增长驱动因素药品制剂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人口增长和老龄化: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对药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推动了药品制剂市场的发展。

2.疾病谱变化: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一些新的疾病出现,对药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创新药的研发和制造。

3.政策支持: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支持也推动了药品制剂市场的发展,如加大对仿制药研发的支持力度、降低药品价格等。

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内,药品制剂市场将继续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仿制药市场份额继续增加:由于仿制药的价格较低,且在原研药专利期满后可以生产销售,预计仿制药的市场份额将继续增加。

2.创新药研发重点转移:由于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研发成功率低,未来创新药的研发重点将转移到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领域,如罕见病治疗药物等。

血塞通滴丸调研报告

血塞通滴丸调研报告

血塞通滴丸调研报告血塞通滴丸调研报告一、引言血管疾病是世界各地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其中血栓形成和血管堵塞是主要原因之一。

血栓形成和堵塞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和脑卒中,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学界开发了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其中之一就是血塞通滴丸。

本报告将对血塞通滴丸进行调研,探讨其应用情况和效果。

二、血塞通滴丸的概述血塞通滴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蒜皮、水牛角、乳香、没药、三棱、红花等。

这些中药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对血栓形成和堵塞有一定的疗效。

三、血塞通滴丸的药理作用血塞通滴丸的中药成分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中,蒜皮和水牛角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乳香和没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三棱和红花具有祛瘀通络的效果,可以改善血管病变。

四、血塞通滴丸的临床应用血塞通滴丸作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临床应用中,血塞通滴丸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的症状,如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可明显减轻。

此外,血塞通滴丸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五、血塞通滴丸的副作用和安全性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血塞通滴丸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并且多为轻微不适,如胃部不适、头晕等。

然而,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性,我们建议在使用血塞通滴丸前,需要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根据医嘱进行使用。

六、结论综上所述,血塞通滴丸作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在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和治疗血栓形成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血塞通滴丸时,仍需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血塞通滴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医药研究. 20XX, 10(1): 100-110.[2] Liu Q, Chen G, Xu R, et 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Xuesaitong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J Neurol Sci. 20XX, 300(1-2): 111-115.。

滴丸制剂的发展现状

滴丸制剂的发展现状

滴丸剂的发展现状S0920497 吴海涛摘要:目的综述滴丸制剂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总结滴丸剂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及设备,探讨滴丸制剂的目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结论滴丸制剂随着辅料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相关瓶颈问题逐渐解决,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滴丸制剂特点优势原理速效高效技术设备滴丸剂是由药物和固体基质加热熔融成溶液、混悬液或乳液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由于熔融液滴在冷凝液中的界面张力作用而收缩成丸,随后冷凝成固态而制得。

滴丸剂是固体分散体的一种形式。

由于它具有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定性好及制备简便、质量易控等优点,因此受到医药界广泛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滴丸相关辅料和制备工艺研究的不断深人和发展,滴丸剂这一优良剂型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1]。

特别是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今,滴丸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主要剂型之一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滴丸批准文号有70余种,其中用于心血管系统的中药滴丸有20余种,可见其重要性[2]。

现将滴丸剂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 滴丸剂发展的历史沿革自1933年丹麦首次制成维生素AD滴丸后,相继报道的有维生素A、AD、ADB1及ADB1C、苯巴比妥及酒石酸锑钾等滴丸[3]。

由于当时的制造理论尚不成熟,无法解决生产上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因此这个剂型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使这一剂型重获新生;并且发现药物与基质熔融形成固体分散物可提高药物疗效。

滴丸剂的研究无论是在制备理论、应用范围、品种数量和生产设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条件。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有12个省市约20家药厂生产滴丸(20余个品种),并且滴丸剂作为一种新剂型收入于国内高等药学院校的统编教材。

《中国药典》从1977年版开始收载化学药的滴丸剂,使之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收载滴丸剂的药典。

药物制剂的现状与发展

药物制剂的现状与发展

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展望(提纲)中国药科大学平其能教授一、新制剂品种的开发除片剂和胶囊等常用剂型外,从多种剂型、多种用药新途径和新方法考虑开发制剂以提高药效,减低副作用,改善病人用药顺应性,是开发新制剂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将雌二醇、黄体酮、甲地孕酮等开发成软胶囊,将硫酸沙丁胺醇等药物开发成鼻腔给药制剂、雾化吸入剂等,将阿昔洛韦和环孢素分别制备成缓释制剂和微乳制剂等。

儿童及老人用制剂如滴剂和栓剂,五官科用制剂如牙线、毫微粒、口胶剂、眼胶剂以及速溶、速效制剂等都是具有治疗或技术特色的制剂。

除分散片外,还有多种剂型可达到速溶和速效。

如含水溶性药物的软胶囊和滴剂,可溶性包合物制剂,固体分散物制剂,可溶性片等。

研究复方制剂也是国外制剂行业的重要方向。

大量的OTC药物是复方制剂。

与普通制剂开发相比较,国内的复方制剂较少,对开发复方制剂应有充分的临床用药依据和药效学依据,对开发治疗危重疾病的复方制剂应充分调研。

开发原则是应有协同作用,减少副作用。

二、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的发展缓控释制剂不断增加,对其技术及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国外对这类制剂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从仅要求平稳血药浓度发展到以提高病人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目标。

开发这类产品应解决三个关键的问题:①该制剂能否提高治疗值?即该制剂能否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释药时间及部位或靶位?②该制剂如何达到以上要求?即对上述释药特征是否优化?是否经药效学和药理学实验取得了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特别是在疾病状态下的相关?③该制剂选择的剂型和技术是否对以上特征最适合?是否包括了对经济学、方便用药和制定剂量方案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按此标准,仅有很少缓控释制剂符合要求。

但从现有开发角度,缓控释品种大大增加。

许多作用强的药物、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抗生素药物、成瘾性药物均制成缓释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应用。

发展1天1次给药的缓释及控释品种、复方缓释及控释制剂、液体缓释及控释制剂是今后的重要趋势。

滴丸剂的概念

滴丸剂的概念

滴丸剂的概念1. 什么是滴丸剂?滴丸剂是一种药物剂型,具有滴眼液和丸剂的特点。

滴丸剂通常使用胶囊或颗粒剂包裹药物,让患者可通过滴入眼睛或直接服用的方式使用药物。

滴丸剂的出现为某些特定患者提供了方便和舒适的治疗方式,同时也在某些药物应用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滴丸剂的应用领域滴丸剂在不同的药物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2.1 眼科药物滴丸剂在眼科领域中应用广泛。

通过滴入眼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眼部组织,达到治疗效果。

滴丸剂可以方便患者使用眼药水,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频繁滴眼药物的患者来说更加方便和舒适。

2.2 胃肠道药物滴丸剂在胃肠道药物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丸剂形式包裹药物,患者可以直接服用滴丸剂,无需打开胶囊或是用其他液体辅助服用。

这种口服方式能够减少药物的刺激,提高患者的便利性。

2.3 特殊人群药物滴丸剂在特殊人群药物中有重要作用。

比如儿童、老年人或是特殊病患,他们可能难以接受传统的药物方式,但通过滴丸剂的方式使用药物,能够更加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特殊需求。

滴丸剂的应用使得药物的使用更加个性化和温和。

3. 滴丸剂的优点和局限性滴丸剂作为一种新颖的药物剂型,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3.1 优点•方便使用:滴丸剂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患者可以直接滴入眼睛或是服用丸剂,不需要额外的辅助设备。

•个性化:由于滴丸剂的灵活性,药物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定制,满足不同患者的具体治疗要求。

•舒适性:相比其他剂型,滴丸剂的使用更加舒适,患者不需要承受过多的不适感。

3.2 局限性•药物包裹性:滴丸剂需要通过胶囊或颗粒剂来包裹药物,这可能限制了某些药物的应用范围。

•储存和稳定性:滴丸剂的药物在包装中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储存条件和使用期限。

•成本:相比一些传统的药物剂型,滴丸剂可能存在一定的成本上的增加,这对一些患者来说可能是个问题。

4. 滴丸剂的发展趋势滴丸剂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剂型,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浅谈中药滴丸研究概况

浅谈中药滴丸研究概况

浅谈中药滴丸研究概况王园园;汪电雷;曹银【期刊名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2【摘要】中药滴丸具有疗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液体药物固体化、毒副作用小、制备简单等优势,是中药新剂型中很有发展前景的制剂。

本文综述了滴丸的历史、特点、工艺研究,说明了中药滴丸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opping pills have such advantages as rapid efficacy, high bio- availability, liquid medication solid, small side effects and easy preparation. It is a promising agent in the new form of TCM.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technical study of dropping pills, and illustrates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TCM pills agent development.【总页数】3页(P106-108)【作者】王园园;汪电雷;曹银【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合肥230031/毫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毫州236800;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合肥230031;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相关文献】1.浅谈中药复方研究概况 [J], 吴云珍;李文辉2.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概况 [J], 李启照3.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概况 [J], 李启照;王章姐;刘新泳4.浅谈中药三七及其有效成分对血液系统的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J], 徐家翠5.中药滴丸剂发展概况 [J], 何咏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丸制剂的发展现状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滴丸剂的发展现状S0920497 吴海涛摘要:目的综述滴丸制剂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总结滴丸剂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及设备,探讨滴丸制剂的目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结论滴丸制剂随着辅料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相关瓶颈问题逐渐解决,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滴丸制剂特点优势原理速效高效技术设备滴丸剂是由药物和固体基质加热熔融成溶液、混悬液或乳液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由于熔融液滴在冷凝液中的界面张力作用而收缩成丸,随后冷凝成固态而制得。

滴丸剂是固体分散体的一种形式。

由于它具有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定性好及制备简便、质量易控等优点,因此受到医药界广泛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滴丸相关辅料和制备工艺研究的不断深人和发展,滴丸剂这一优良剂型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1]。

特别是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今,滴丸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主要剂型之一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滴丸批准文号有70余种,其中用于心血管系统的中药滴丸有20余种,可见其重要性[2]。

现将滴丸剂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 滴丸剂发展的历史沿革自1933年丹麦首次制成维生素AD滴丸后,相继报道的有维生素A、AD、ADB1及ADB1C、苯巴比妥及酒石酸锑钾等滴丸[3]。

由于当时的制造理论尚不成熟,无法解决生产上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因此这个剂型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使这一剂型重获新生;并且发现药物与基质熔融形成固体分散物可提高药物疗效。

滴丸剂的研究无论是在制备理论、应用范围、品种数量和生产设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条件。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有12个省市约20家药厂生产滴丸(20余个品种),并且滴丸剂作为一种新剂型收入于国内高等药学院校的统编教材。

《中国药典》从1977年版开始收载化学药的滴丸剂,使之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收载滴丸剂的药典。

中药滴丸剂始载于1990年版药典,此时不仅品种有增加,而且在一部、二部附录中均附有滴丸剂的制剂通则,规定了该品种的质量检查方法。

《中国药典》 2000年版共收载滴丸剂9种,其中化学药制剂7种,中药制剂2种(复方丹参滴丸,满山红油滴丸)。

自1998年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 IND 临床用药申请后,许多药厂和研究机构更加大了滴丸剂品种的研发[4]。

2. 滴丸剂的特点及局限性滴丸剂的特点2.1.1 提高药物溶出速率滴丸剂制备基于固体分散体原理,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水溶性基质中,药物以分子状态、胶态微晶或亚稳态微粒等高能态形式存在,易于溶出,故滴丸能够提高药物溶出速率。

如非甾体消炎解热镇痛药布洛芬片剂,常因药物溶出慢而起效延缓,为增加溶出速度,栗立标等[5]将其制成滴丸,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表明,布洛芬滴丸10 min溶出达%,大大高于市售布洛芬片的%。

又如将雷公藤制成滴丸后,其有效成分雷公藤内脂醇的溶出率10 min达45%,远远高于雷公藤片的5%,可见雷公藤滴丸剂确实解决了雷公藤有效成分溶出难的问题[6]。

2.1.2 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抗惊厥、抗癫痈药苯巴比妥,体内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

马慧平等[7]将其制成滴丸后,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其在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将其与片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苯巴比妥滴丸的生物利用度为片剂的316%,说明滴丸剂能明显提高苯巴比妥的生物利用度。

又如吴乃峰等[8]通过4种药理指标比较了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片的作用,结果发现滴丸对主动脉舒张作用比片剂起效快6倍,达峰时间几乎在20 min之内。

2.1.3 增强药物疗效滴丸剂中药物的高度分散性可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达到高效、速效的作用。

如复方丹参片是《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品种,但其扩张心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较弱且发挥作用慢,不适合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的治疗及急救。

改制成滴丸剂后,药物以极微小晶粒存在,提高了体内血药浓度,可迅速缓解症状。

因此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比之片剂疗效高,作用迅速[9]。

又如头痛舒滴丸临床用量仅为原方的1/,可见其疗效提高显着[10]。

2.1.4 增加药物稳定性易水解、氧化分解和易挥发的药物因在滴丸中被包埋而增加其稳定性。

如复方麝香草脑滴丸中丁香油为易挥发药物,制成滴丸后丁香油很好地包埋于高分子固体载体中,增强了药物的稳定性[11]。

又如舒心滴丸中的有效成分为易氧化挥发的药物,制成滴丸增加了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并减少刺激性,掩盖了不良气味[12]。

2.1.5 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一直以来滴丸制剂研究的热点是将难溶性、胃肠道吸收差的药物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滴丸剂,以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药物吸收。

如齐墩果酸因难溶于水,胃中吸收不好。

孙淑英等将其制成滴丸后,齐墩果酸以非晶型和/或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从而显着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13]。

又如双炔失碳脂因溶解度不高,在胃肠道中吸收差,且副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用水溶性基质PEG6000制成双炔失碳脂滴丸后,显着提高了它的溶解度[14]。

有如陈武等[15]将乌索酸制成滴丸剂后溶出度得到了显着提高,45 min内乌索酸滴丸的体外溶出度比片剂提高%,比乌索酸胶囊提高%。

2.1.6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疗效确切,但因胃肠道刺激性大,影响临床广泛应用。

陆彬等[16]将其做成滴丸,增加溶解度,提高吸收,减少剂量,从而达到减少对胃肠道刺激性的目的。

又如替硝哇,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的口腔疾病,临床疗效显着,但长期大量应用不良反应较大。

将其制成牙用滴丸,作为一种局部给药剂型仅在病灶部位达到较高浓度,从而降低了全身的不良反应[17]。

2.1.7 速效作用与高效作用[18]以水溶性基质制备的滴丸,溶散时限大多在5~15 min,不超过30 min。

舌下含服通过口腔黏膜直接吸收入血,起效更快。

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符合Noyes-Whitney溶出速度方程dc/dt=K·S·C,溶出速度随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提高药物的分散度,减少药物粒度,使比表面积增加,则可以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能使中药有效成分与黏膜表面充分接触,提高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技术正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将药物形成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的高分散体,改善了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

从而,提高了机体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发挥高效。

2.1.8 缓释-长效作用以水溶性差或脂溶性载体制成的固体分散体-滴丸剂,具有缓释长效作用。

此分散系可以看作溶散扩散或骨架分散系,释放理论与相应的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相同,有一级过程,Higuchi过程和零级过程。

此种滴丸药物从载体中缓慢释放,维持药物所需浓度,可呈长效作用。

经口服除了可达到缓释作用外,还可减少在消化道和肝脏的灭活作用。

如雷公藤滴丸用虫蜡和硬脂酸为载体,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而成,使其达到肠溶和长效作用[18]。

有如唐春发[19]采用联合载体材料即聚乙二醇6000和泊洛沙姆188为速释性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硬脂酸为缓释性骨架材料制备水飞蓟素缓释滴丸,该缓释滴丸10 h的最大累积溶出百分率可达%,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滴丸剂的局限性[20]2.2.1 质量稳定性较差滴丸剂的熔点大多数较低,一般在50~60℃,因此遇热容易变软、粘连或融化;一些水溶性基质制备的滴丸,比较容易吸潮变白,经风化后变成粉末;虽然滴丸剂对一些不稳定、易挥发的药物有保护作用,但由于其表面分散的药物分子、微粒或微晶在空气中会被氧化、分解或挥发,使滴丸表面性状发生变化,如发干、结露、挂霜等,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2.2.2 剂量小限制了应用范围由于滴丸制剂的剂型比较小,大多数丸重小于100 mg,且基质所占比例较大,载药量比较低,因此剂量过大的处方难以制成滴丸制剂,否则服用粒数过多,因此并不是所有中药处方都适于制成滴丸,其范围有待扩大。

2.2.3 可供选择的滴丸基质和冷凝剂品种较少3. 滴丸的种类[21]速效高效滴丸剂滴丸是利用固体分散体的技术进行制备。

当基质溶解时,体内药物以微细结晶、无定形微粒或分子形式释出,所以溶解快、吸收快、作用快、生物利用度高。

缓释控释滴丸缓释是使滴丸中的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缓慢溶出,而达长效;控释是使药物在滴丸中以恒定速度溶出,其作用可达数日以上,如氯霉素控释眼丸。

溶液滴丸片剂所用的润滑剂、崩解剂多为水不溶性,所以通常不能用片剂来配置澄明溶液。

而滴丸可用水溶性基质来配置,在水中可崩解为澄明溶液,如洗比泰滴丸可用于饮水消毒。

栓剂滴丸滴丸同水溶性栓剂一样可用聚乙二醇等水溶性基质,用于腔道时由体液溶解产生作用。

如氟哌酸耳用滴丸,甲硝唑牙用滴丸等。

滴丸可同样用于直肠,也可由直肠吸收而直接作用于全身,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快的特点。

硬胶囊滴丸硬胶囊中可装入不同溶出度的滴丸,以组成所需溶出度的缓释小丸胶囊,如联苯双酯的硬胶囊滴丸。

包衣滴丸同片剂、丸剂一样需包糖衣、薄膜衣等,如联苯双酯滴丸。

脂质体滴丸脂质体为混悬液体,用聚乙二醇可制成固体剂型,是将脂质体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中形成混悬液,倾倒于模型中冷凝成型。

肠溶衣滴丸用在胃中不溶解的基质,如酒食酸锑钾滴丸是用明胶溶液作基质成丸后,用甲醛处理,使明胶的氨基在胃液中不溶解,在肠中溶解。

干压包衣滴丸以滴丸为中心,压上其他药物组成的衣层,融合了两种剂型的优点,如镇咳祛痰的咳必清氯化钾干压包衣片。

前者为滴丸,后者为衣层。

4. 中药,西药滴丸制剂的介绍中药滴丸制剂我国最早生产的中药滴丸是1970年6月经鉴定民间治疗慢性气管炎、哮喘病的芸香油滴丸。

在不断的研究论证中认为中药滴丸是一种较理想,很有发展前途的剂型。

到目前研制并已报道的中药滴丸有:治疗无黄疸型及迁延性、慢性肝炎的五味子滴丸及治疗菌痢、慢性肠炎的秦香滴丸;治疗冠脉循环机能不全、脑动脉硬化、头痛、失眠的川归滴丸;解痉止痛的当归腹宁滴丸;用于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安宫牛黄滴丸;用于慢性气管炎的牡荆油滴丸;用于脘胁疼痛、嗳气吐酸的萸连浸膏滴丸以及鼻用薄荷滴丸[3];定喘、止咳、祛痰药华山参滴丸[22];抗心率失常、降血糖的葛根黄酮滴丸;治疗霉菌性中耳炎的复方麝香草脑滴丸(克霉净滴丸)[23];主治血淤心痹症及产后腹痛的失笑滴丸[24];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炎的麻杏石甘滴丸[25];用于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米槁心乐滴丸[26];主治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四逆汤滴丸[27];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苏冰滴丸;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冬凌草滴丸[28];用于清化湿热、行气止痛的香连滴丸[29];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芸香油滴丸[30];另外还有山苍子油滴丸、牙科用香连滴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