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93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
C.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 酒精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
2、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石墨间隙化合物,钾原子填充在石墨各层碳原子中。
比较常见的石墨间隙化合物是青铜色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写作CnK,其平面图形见图,则n值为。
A. 4
B. 6
C. 8
D. 12
3、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下图分别代表着三种晶体的晶体结构,其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A. 1∶2∶1
B. 11∶8∶4
C. 9∶8∶4
D. 9∶14∶9
4、主族元素的原子可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主族元素的原子也可得到电子填充在最外层形成阴离子。
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 Ca2+:1s22s22p63s23p6
B. F-:1s22s22p5
C. S:1s22s22p63s23p4
D. Ar:1s22s22p63s23p6
5、某原子X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它与原子2H构成2H m X分子。
a g2H m X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6、下列能说明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的是()
①HCl的还原性比H2S的小。
②HCl的酸性比H2S的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的强。
④HClO酸性比H2SO4弱。
⑤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强。
⑥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⑦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⑧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⑨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
A. 全部
B. ①③⑤⑥⑦
C. ①③④⑤⑥⑦⑧
D. ①③⑤⑥⑦⑧⑨
7、钡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起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 晶体的化学式为Ba2O2
C. 该晶体晶胞结构与CsCl相似
D. 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晶体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 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
C. 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
D. 金属的导热性是通过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实现的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9、(1)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2)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有_______种形状的电子云。
(3)氮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与氮元素同主族的磷元素化合物有如下反应,其中反应物有:PH3、H2SO4、KClO3;生成物有:K2SO4、H3PO4、H2O 和一种未知物质 X。
(4)已知 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
(5)已知 0.2mol KClO3在反应中得到 1mol 电子生成 X;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
(6)完成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
(7)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
(填序号)
A.氧化性:KClO3 > H3PO4
B.氧化性:KClO3 > H2O
C.还原性:PH3 > X
D.还原性:PH3 > K2SO4
(8)在该反应中转移电子 2mol 时,生成H3PO4_______mol。
10、回答下列问题。
(1)SO2与O3互为等电子体。
SO2的VSEPR模型名称是 _____ ,与O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为(写化学式) ______ 。
(2)氯化钠和氯化铯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3)SiO2和GeO2具有类似的晶体结构,其中熔点较高的是 ______ (写化学式),原因是 _____ 。
(4)向盛有氯化银的试管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 ,的原子序数: _______ ,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_______ 。
(2)下列关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_ (填选项字母)。
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ⅡB族,属于区元素。
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ⅣB族,属于区元素。
C.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ⅡA族,属于区元素。
D.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A族,属于区元素。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填选项字母)。
A.第一电离能:G>F>E
B.电负性:D>C
C.原子半径:B>E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I>H
12、(1)以液态HF做溶剂的体系中,许多在水溶液中呈酸性的化合物呈碱性或两性。
例如呈碱性,请写出液态HF中,少量()与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
(2)乙炔钠()是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或2电子稳定结构,的电子式是 _______ 。
(3)氨气与水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氢键形式如图所示:请从电离角度分析结构更稳定的结构式是(填“a”或“b”)
_______ ,用一个电离方程式作为该结构更稳定的证据 _______ 。
13、如图所示C60;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和氯化铯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石墨仅表示出其中的一层结构):
(1)C60、金刚石和石墨三者的关系是互为 _______ 。
A.同分异构体B.同素异形体C.同系物D.同位素。
(2)固态时,C60属于 _______ (填“原子”或“分子”)晶体,C60分子中含有双键的数目是 _______ 。
(3)晶体硅的结构跟金刚石相似,1 mol晶体硅中含有硅—硅单键的数目约是 _______ N A。
(4)石墨层状结构中,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_______ 。
(5)观察CO2分子晶体结构的一部分,试说明每个CO2分子周围有 _______ 个与之紧邻且等距的CO2分子;该结构单元平均占有 _______ 个CO2分子。
(6)观察图形推测,CsCl晶体中两距离最近的Cs+间距离为a,则每个Cs+周围距离相等且次近的Cs+数目为
_______ ,每个Cs+周围紧邻且等距的Cl-数目为 _______ 。
14、选择以下物体填写下列空白。
A干冰B氯化铵C烧碱D固体碘。
(1)晶体中存在分子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__
(3)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_
(4)常况下能升华的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
15、判断正误。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____________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____________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2杂化 ___________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___________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不一定为直线形 ___________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___________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2杂化的结果 ___________
(8)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 ___________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 ___________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___________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___________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___________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 ___________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 ___________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 ___________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成键双方原子提供 ___________
A. 正确
B. 错误
16、第ⅠA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ⅡA族的强。
(_______)
A. 正确
B. 错误
17、CH3CH2OH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___________)
A. 正确
B. 错误
18、判断正误。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____________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____________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2杂化 ___________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___________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不一定为直线形 ___________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___________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2杂化的结果 ___________
(8)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 ___________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 ___________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___________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___________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___________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 ___________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 ___________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 ___________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成键双方原子提供 ___________
A. 正确
B. 错误
19、将丙三醇加入新制中溶液呈绛蓝色,则将葡萄糖溶液加入新制中溶液也呈绛蓝色。
()
A. 正确
B. 错误
20、用铜作电缆、电线,主要是利用铜的导电性。
(______)
A. 正确
B. 错误
21、判断正误。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____________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____________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2杂化 ___________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___________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不一定为直线形 ___________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___________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2杂化的结果 ___________
(8)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 ___________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 ___________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___________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___________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___________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 ___________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 ___________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 ___________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成键双方原子提供 ___________
A. 正确
B. 错误
评卷人得分四、原理综合题(共2题,共20分)
22、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系列石墨烯限域的3d过渡金属中心(Mn、Fe、Co、Ni、Cu)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以H2O2为氧化剂直接将CH4氧化成含氧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Mn、Fe、Co、Ni、Cu中,某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洪特规则特例”,该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 。
⑵在第四周期过渡金属中,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⑶铜的焰色反应呈绿色,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 ________________ 。
⑷常温下,H2O2氧化CH4生成CH3OH;HCHO、 HCOOH等。
①CH3OH、HCHO、 HCOOH的沸点分别为64.7℃、-195℃、100.8℃,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CH4和HCHO比较,键角较大的是 _________ ,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____________ 。
⑸配离子中受配体的影响,中心离子同能级d轨道的能量不同,人们把1个电子从较低能量的d轨道跃迁到较高能量的d轨道所需的能量称为d的分裂能,用符号表示。
分裂能大小一般与配体种类和中心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据此判断分裂能Δ[Co(H2O)6]2+________ Δ[Co(H2O)6]3+(填“>”“<”或“=”理由是 ____________ 。
⑹钴晶胞和白铜(铜镍合金)晶胞如图所示。
①钴晶胞堆积方式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 ;
②已知白铜晶胞的密度为dg∙cm-3,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图2晶胞中两个面心上铜原子最短核间距为____________ pm(列出计算式)。
23、硼及其化合物在新材料;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用途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溴硼基二茂铁()是硼的有机化合物,写出基态F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 ;基态溴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 ___________ 。
(2)立方氮化硼(BN)可利用人工方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属于超硬材料,同属原子晶体的氮化硼比晶体硅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热性的原因是: _____ 。
(3)BF3常被用于制取其他硼的化合物,BF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___________ ,SiF4微粒的空间构型是 ___________ 。
(4)NaBH4被认为是有机化学中的“万能还原剂”,其中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 ;NaBH4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 。
(5)自然界中含硼元素的钠盐是一种天然矿藏,其化学式写作实际上它的结构单元是由两个
和两个缩合而成的双六元环,应该写成其结构如图所示,它的阴离子可形成链状结构,则该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___________ (填字母)。
A.离子键 B.共价键 C.氢键 D.金属键
评卷人得分
五、实验题(共3题,共27分)
24、(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是制备负载型活性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料。
实验室用莫尔盐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中铁离子的配位数为 __________ ,其配体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 。
(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③将加入到溶液中,水浴加热,控制溶液pH为随反应进行需加入适量
__________ (已知:常温下溶液的pH约为3.5)。
(4)得到的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依次用少量冰水、95%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5)某研究小组将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利用下图装置(可重复使用)验证所得气体产物中含有CO和
①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序号)。
②确认气体产物中含CO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25、实验室通常是在NH3和NH4Cl存在条件下,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H2O2氧化CoCl2溶液来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该反应属于大量放热的反应。
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Co(NH3)6]Cl3;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研细的CoCl2•6H2O10.0g和NH4Cl5.0g于烧杯中溶解,将溶液转入三颈烧瓶,加入25mL浓氨水和适量活性炭粉末,逐滴加入5mL30%的H2O2溶液。
Ⅱ.用水浴将混合物加热至60℃;恒温20分钟,然后用冰水浴冷却,充分结晶后过滤。
Ⅲ.将沉淀溶于热的盐酸中;趁热过滤,滤液中加适量浓盐酸并冷却结晶。
Ⅳ.过滤;用乙醇洗涤晶体并在105℃条件下烘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Co(NH3)6]Cl3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 。
(2)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处缺陷 ___ 。
(3)若将5mL30%的H2O2溶液一次性加入三颈烧瓶,会出现的问题是 __ 。
(4)与[Co(NH3)6]Cl3类似的产品还有[Co(NH3)5Cl]Cl2,请简述验证某晶体是[Co(NH3)6]Cl3还是[Co(NH3)5•Cl]Cl2的实验方案 ___ 。
(5)步骤Ⅲ中趁热过滤的主要目的是 ___ ,滤液中加适量浓盐酸的主要目的是 ___ 。
(6)乙醇洗涤与蒸馏水洗涤相比优点是 ___ 。
26、三氯化铬()为紫色单斜晶体;熔点为83℃,易潮解,易升华,溶于水但不易水解,高温下能被氧气氧化,工业上主要用作媒染剂和催化剂。
(1)某化学小组用和在高温下制备无水三氯化铬,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三颈烧瓶内装有
其沸点为76.8℃。
①C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 。
②实验前先往装置A中通入其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持续通入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装置C的水槽中应盛有 _______ (填“冰水”或“沸水”)。
④装置B中还会生成光气(),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的工业制法:先用40%的NaOH将红矾钠()转化为铬酸钠(),加入过量再加入10%HCl溶液,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
写出用将铬酸钠()还原为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进一步探究的性质,某同学取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10滴溶液,并用4滴
酸化,再分别加入不同滴数的0.1mol/L溶液,并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反应现象记录于表中。
的用量(滴数) 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现象90-100℃90-100℃
1 紫红色蓝绿色溶液
2~9 紫红色黄绿色溶液,且随滴数增加,黄色成分增多
10 紫红色澄清的橙黄色溶液
11~23 紫红色橙黄色溶液,有棕褐色沉淀,且随滴数增加,沉淀增多
24~25 紫红色紫红色溶液,有较多的棕褐色沉淀
①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与在常温下反应,观察不到离子的橙色,甲同学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离子的橙色被离子的紫红色掩盖,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所以必须将反应液加热至沸腾4~5min 后,才能观察到反应液由紫红色逐渐变为橙黄色的实验现象。
② 与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在上述反应条件下,欲将氧化为与最佳用量比为 ________ 。
这与由反应所推断得到的用量比不符,你推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评卷人得分
六、结构与性质(共2题,共6分)
27、我国科学家借助自主研制的新型钨钴铁合金催化剂攻克了单壁碳纳米管结构的可控制备难题。
海底金属软泥是在海底覆盖着的一层红棕色沉积物;蕴藏着大量的金属资源,含有钨;铁、锰、锌、钴等。
(1)基态钴原子的价电子的轨道排布式为 _________ 。
单壁碳纳米管可看作石墨烯沿一定方向卷曲而成的空心圆柱体,其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 。
(2)纳米结构氧化钴可在室温下将甲硫醛(CH2S)完全催化氧化,甲硫醛分子属 ___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其中心原子的VSEPR构型为 __________ 。
(3)六羰基钨[W(CO)6]的熔点为17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金属配合物,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三种组成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
配体CO中与W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C而不是O,原因是 ________ 。
(4)多原子分子中各原子若在同一平面内,且有相互平行的p轨道,则p电子可在多个原子间运动,形成“离域π键”。
下列物质中存在“离域π键”的是 _______ (填字母)。
A 苯
B 二氧化硫
C 四氯化碳
D 环己烷。
(5)Fe2+、Fe3+能与CN-形成络离子,其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
该离子可形成铁蓝钾盐,该钾盐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
(6)图2是从铁氧体离子晶体Fe3O4中取出的能体现其晶体结构的一个立方体,该立方体是不是Fe3O4的晶胞
______ (填“是”或“否”);立方体中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 _____ (填空间结构)空隙;根据上图计算Fe3O4晶体的密度为 _____ g·cm-3。
(图中a=0.42n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8、科学家发现固体电解质Li3SBF4快离子导体具有良好导电能力;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与F之间的元素有 ___________ 种。
该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后可得到多种激发态原子,其中形成的能量最低的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___________
(2)BiF3(Bi,铋,第六周期ⅤA族元素)也常用作氟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该物质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_ ,该分子中键角 ___________ (填“>”“<”或“=”)BF3分子中键角。
(3)Li3SBF4可由Li2S与LiBF4反应制得,已知熔点:Li2S为938 ℃;LiBF4为520 ℃,则二者均属于 ___________ 晶体;Li2S的熔点高于LiBF4的可能原因为 ___________
(4)Li3SBF4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BF位于体心,则Li+位于 ___________ (填“顶角”或“棱上”)。
若该晶胞中Li+与BF的最近距离为a pm,则该晶体密度为 ___________ 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不必化简)。
在Li3SBF4晶胞的另一种结构中,BF位于顶角,则S2-位于 ___________ (填“体心”“面心”或“棱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C
【分析】
【分析】
【详解】
A.在离子化合物里,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共价键,如NaOH是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OH-中H;O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A错误;
B.非极性键是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其可能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也可能存在多原子分子中,如H2O2中存在O-O共价键;还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在离子化合物Na2O2的阴离子中存在O-O共价键;B错误;
C.化合物若含有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因此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C正确;
D.酒精溶于水时;物质分子内的共价键并未被破坏,破坏的是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2、C
【分析】
【分析】
【详解】
可以取三个钾原子形成的小三角形为计算单位,如图其完全占有的
碳原子数是4,占有的钾原子数为。
×3= 故碳原子数和钾原子数之比是4:=8:1,故答案为:C。
3、A
【分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均摊法可推知,第一个为六方最密堆积的晶胞,此晶胞中有两个金属原子;第二个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胞,此晶胞中有4个金属原子;第三个为体心立方堆积的晶胞,此晶胞中有2个金属原子;所以原子个数比为2∶4∶2,化简为1∶2∶1,所以选A。
4、B
【分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C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Ca 1s22s22p63s23p64s2,Ca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Ca2+,则基态Ca2+的电子排布式:Ca 1s22s22p63s23p64s2;A正确;
B.F是9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F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5,F-是原子获得1个电子后形成的,F-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B错误;
C.S是1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C正确; D.Ar是18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Ar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5、C
【分析】
【详解】
某元素的一种原子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则质子数为(A-N) ,则每个H m X分子:含有质子数为(A- N+m) ,HmX的物质的量为: H m X含有质子数为m+A-N,故agHmX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故答案为:C。
6、B
【分析】
【详解】
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HCl的还原性比H2S的小能说明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故正确;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的稳定性有关,与氢化物酸性无关,则HCl的酸性比H2S的强不能说明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故错误;
③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HCl的稳定性比H2S的强能说明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故正确;
④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ClO中氯元素不是最高价态,则HClO酸性比H2SO4弱不能说明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故错误;
⑤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强能说明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故正确;
⑥Cl2能与H2S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故正确;
⑦由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可知,氯气的得电子的能力强于硫,非金属
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故正确;
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与氧化性强弱无关,则HClO氧化性比H2SO4强不能说明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故错误;
⑨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与得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最外层电子数无关,则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不能说明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故错误;
①③⑤⑥⑦正确,故选B。
7、D
【分析】
【详解】
A.该晶胞是由金属阳离子钡离子和阴离子过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离子晶体,A错误;
B.该晶胞中Ba离子个数=8×+6×=4;过氧根离子个数=1+12×=4,则钡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个数之比为4:4=1:1,其化学式为BaO2;B错误;
C.该晶胞中钡离子配位数是6;过氧根离子配位数是6;氯化铯晶体中离子配位数是8,NaCl 中离子配位数是6,该晶胞结构和氯化钠结构相似,C错误;
D.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个数为:3×8×=1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8、B
【分析】
【详解】
A.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有导电性却不是金属,A项错误;
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故B正确;
C.有的金属元素只有一种正化合价,如故C错误;
D.金属具有导热性的原因是自由电子通过与金属阳离子发生碰撞;传递了能量,D项错误;
答案选B。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9、略
【分析】
【分析】
【详解】
(1)氮在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A族;所以答案为:第二周期VA族;
(2)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可知氮原子核外有s、p两种不同的电子云形状,故答案为:1s22s22p3;2;
(3)氮元素气态氢化物为NH3其电子式为所以答案为:
(4) 反应前后磷元素化合价升高(-3到+5),所以还原剂是PH3,所以答案为:PH3;
(5)已知 0.2mol KClO3在反应中得到 1mol 电子,所以一个氯原子得5个电子,化合价降低5,所以生成物中氯元素为零价,所以答案为:Cl2;
(6)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配平方程式,所以答案为:
(7)由反应可以判断氧化剂是KClO3,氧化产物是H3PO4,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所以A正确,还原剂是PH3;还原产物是X,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所以C正确,故答案为:AC;
(8)由可知每转移40摩尔电子,生成磷酸5
摩尔,所以转移电子 2mol 时,生成H3PO40.25mol,所以答案为:0.25。
【解析】
第二周期VA族 1s22s22p3 2 PH3
Cl2AC 0.25
10、略
【分析】
【详解】
(1)SO2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 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与O3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有 NO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NO
(2)NaCl;CsCl晶胞结构受离子半径比大小影响;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所以二者正负离子的半径比不同,晶胞结构不同,故答案为: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不同;
(3)SiO2、GeO2均为原子晶体,Ge原子半径大于Si,Si-O键长小于Ge-O键长,SiO2键能更大,熔点更高,故答案为:SiO2;二者均为原子晶体;Si—O键的键长小于Ge—O键;键能大于Ge—O键;
(4)氯化银与氨水反应生成[Ag(NH3)2]Cl,沉淀溶解,化学方程式为:
AgCl+2NH3·H2O=[Ag(NH3)2]Cl+2H2O,故答案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
【解析】
①. 平面三角形②. NO ③. 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不同④. SiO2⑤. 二者均为原子晶体,Si—O 键的键长小于Ge—O键、键能大于Ge—O键⑥.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11、略
【分析】
【详解】
(1) 原子序数为24,基态原子的的电子排布式:位于第六周期ⅡA,第五周期的稀有气体Xe原子序数为54,则L的原子序数为56,为第四周期ⅦA,该周期稀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