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第一章测量运动和声现象典例点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丈量、运动和声现象典例点拨
课时1丈量
知识梳理
1. 长度的丈量工具是刻度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字母m表示。

常用的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

它们同米的关系是:
1 km= m 1 dm= m 1 cm= m 1 mm= m
1 μ m= m 1 nm= m
2.现代的时间丈量工具和计时工具是钟表,实验室常用秒表计时。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
是秒,用字母 s 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分。

3.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字母 N 表示;弹簧测力计是丈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
必定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测力计使用前一要察看指针能否与零
刻度线对齐,二要察看弹簧测力计的称量范围,三要察看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弹簧
测力计的最正确使用方式是竖直向上拉。

4. 常用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淆物的温度规
定为 0℃,把 1 标准大气压下开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把 0 ℃和 100 ℃之间分红100 等份,每 1 等份叫 1 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注意:摄氏温度不是温度的国际单位。

5. 托盘天平使用前应:①要搁置在水平台面上,游码要归零,②调理均衡螺母( 天平两头的
螺母 )直至指针瞄准中央刻度线。

使用中应:①预计被测物体质量并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中,
砝码放在右盘中;②依据对物体质量的预计用镊子由大到小夹取砝码,挪动游码,直至指针再次瞄准中央刻度线;③读出物体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左边所对的刻度值;④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归零,并将天平放回原位。

( 注意:过冷过热的物体不行放在
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搁置至室温后再称;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
一张同样质量的纸,而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的药品,一定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6.如图 1.1-1 、 1.1-2 ,读数时,视野应与量筒垂直,且应读取的一般是液体的凹面。

图 1.1-1图 1.1-2
7.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用字母A 表示,常用单位还有毫安、微安;丈量电流要求用特意
的仪表电流表,它在电路中的符号是;使用电流表时,电流表要串连在电路中,“ +”“- ”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连结电流表时,一定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 ”接线柱流出;绝对不一样意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被测电流不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在不可以早先预计电流大小的状况下,要用试触方法,看看指针的偏转能否在量
程以内;实验室学生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0~0.6 A 和 0~3 A,此中 0~0.6 A 的分度值是 0.02 A 。

8. 国际上用字母 U 表示电压,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 220 伏 =0.22 千伏 =毫伏,3 千伏 =伏 =毫伏; 0.8 微伏 =毫伏 = 伏 =千伏;丈量电路两头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电路中的
符号是,要丈量某部分电路两头的电压,一定把它跟这部分电路并联起来,并使电流从正
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还要注意被测电压不得超出它的量程;
实验室最常用的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接线如图 1.1-3 ,表示所选量程为 0~3 V,刻度盘每个大格表示 1V,每个小格表示 0.1V ,指针所指地点表示 2.3V 。

图 1.1-3
9. 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调理电阻大小而且能够显示出大小的变阻器,使用时把两个接线柱接入
电路 ( 两接线柱不分正负极 ) ,读数方法是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志的倍
数,而后加在一同,就是接入电路的阻值。

10.电能表是丈量电功 ( 耗费电能 ) 的仪表。

考点典例
考点 1依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物体长度和质量( 高频考点 )
【例 1】估测在实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宽泛,以下所估测的数据中最凑近实质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 g
B.一般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 3 m
C.教室中使用的一般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 2 m
D.完好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 s
【思路剖析】质量和长度的估测能够用生活中已知质量和长度作为标准,比方一瓶一般的矿
泉水质量是500 g,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和题目给出的选项去比较,至于 D 选项同学能够唱
一遍国歌,用表计时看看。

【答案】 D
考点 2丈量物体密度(高频考点)
【例 2】小军用天平易量筒丈量小石块的密度。

他在调理天平常,发现指针倾向分度盘中
央刻度线的右边,如图 1.1-4甲所示。

为使天平横梁水均匀衡,他应将均衡螺母向__________端调。

而后用调理好的天平丈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均匀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地点如图乙所示,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kg ,用量筒丈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 ,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 。

__ _
甲乙丙
图 1.1-4
【思路剖析】调理天均匀衡时,指针向左偏,均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右偏,螺母左调;质量、
体积的读数要看清图中给的单位与题目中的单位,注意单位换算;求密度,用被测对象的质量除
以被测对象的体积。

【答案】左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 )
A.安培B.伏特C.焦耳D.瓦特
答案: A
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PM2.5中的“ 2.5 ”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对于它的单位,以下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米B.分米C.厘米D.微米
答案: D
二、实验研究题
3. 在图 1.1-5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被测橡皮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图 1.1-5
答案: 0.1 cm 3.70
4. 如图 1.1-6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 __________kW· h。

图 1.1-6
答案: 2 016.6
5. 图 1.1-7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__________Ω。

图 1.1-7
答案: 50
6. 如图 1.1-8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_℃。

图 1.1-8
答案: 39
7. 如图 1.1-9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_N。

图 1.1-9
答案: 4.0
8.用调理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如图1.1-10 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__________g。

图 1.1-10
答案: 72
9. 小岩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丈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过程中,与小灯泡并联的电压表的示
数如图 1.1-11甲所示,与小灯泡串连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__________V,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A,此时所丈量的小灯泡的电功率为__________W。

甲乙
图 1.1-11
答案: 2.0 0.3 0.6
10. 图 1.1-12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

图 1.1-12
答案: 38.5
11. 为了丈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当这类液体的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 __________ 台面上,将盛有适当液体的烧杯放在调理好的天平左盘内,改
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地点,使天平横梁在水平地点从头均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
码在标尺上的地点如图 1.1-13 甲所示,则烧杯及烧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 ;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节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6 g 。

(3)依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

甲乙
图 1.1-13
答案: (1) 水平
12. 在丈量小车均匀速度的实验中,采纳如图 1.1-14所示实验装置,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
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究竟端,运动的
行程和秒表指针如图( 指针未转过一周,每格表示 1 s) ,则小车从顶端抵达底端所用时间是
__________s ,小车的均匀速度为__________m/s。

图 1.1-14
答案:小 4 0.2
拓展提升
小曼利用切合实验要求的圆柱体物块、石子、细线、量筒和适当的水丈量某未知液体的密度。

图 1.1-15是小曼正确丈量过程的表示图。

已知水的密度为,g取10 N/kg。

实验过程以下:
甲乙丙丁
图 1.1-15
①将适当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 。

②将拴有石子的物块置于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为
__________。

③将待测液体倒入另一量筒中,如图丙所示,记录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 。

④将上述石子和物块擦干后,置于量筒内的待测液体中,如图丁所示,量筒中液面所对应的示数为 __________ 。

想一想看,你可否算出被测液体的密度?
答案: 50 66 50 70能够算出密度
拴有石子的物块在水中时,有
由图甲、乙可知,=66 mL-50 mL=16 mL
拴有石子的物块放入待测液体中时,有
由图丙、丁可知,=70 mL-50 mL=20 mL
所以有
所以 ==
实战操练
1.(2016 ·顺义一模 ) 估测在实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宽泛,以下所估测的数据中最凑近实质的
是( )
A.课桌的高度大概是 0.8 m
B. 1 个鸡蛋的质量大概是600 g
C.北京夏季的均匀气温约为15 ℃
D.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约为5 s
答案: A
2.(2016 ·东城一模 ) 估测在实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宽泛,以下所估测的数据中,最凑近实质的是( )
A.课桌的高度为 1.5 m
B.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10 N
C.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0 m/s
D.一个重生儿的质量约为 3.5 kg
答案: D
3.(2016 ·旭日一模 )( 多项选择 ) 以下估测中最凑近真切值的
是( )
A.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为 1 min
B.一般教室的高度约为 6 m
C.我国 1 元硬币的直径大概是 2.5 cm
D.国家规定,夏季公共场所室内空调设定温度不得低于26 ℃
答案: CD
4.(2014 ·北京中考 ) 图 1.1-16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

图 1.1-16
答案: 3
5.(2016 ·海淀一模 ) 图 1.1-17所示的电能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kW· h。

图 1.1-17
答案: 2 653.8
6.(2015 ·北京中考 ) 图 1.1-18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__________ Ω。

图 1.1-18
答案: 20
7.(2014 ·北京中考 ) 小刚经过实验研究冰的融化规律。

实验前小刚察看到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1.1-19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 ℃。

图 1.1-19
答案: 26
课时 2机械运动
知识梳理
1.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一定选择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地点变化了,
就说它是运动的。

选择不一样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状况的描述可能不一样。

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

2.物体经过的行程与经过这段行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
理量。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

1 m/s=3.6 km/h。

人步行速度约 1 m/s ,骑自行
车的速度约 5 m/s ,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m/s ,合 km/h , 15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为 340 m/s。

3.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汽车沿直线运动的愈来愈快或愈来愈慢
是指速度大小在变化,汽车匀速拐弯时固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在变化。

4.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 15 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钟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15 m,合 54 km/h 。

考点典例
考点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 1】如图 1.2-1 所示,特技跳伞运动员在做空中造型表演,只有在他们保持相对
__________时,才能形成图中的造型。

图 1.2-1
【思路剖析】四个人相互地点应没有变化。

【答案】静止
考点 2均匀速度的丈量及计算
【例 2】 (2016·北京中考)图1.2-2是一个水滴着落过程的表示图,水滴经过AB 和 BC所
用时间均为0.1 s。

水滴由 A 地点着落到 C 地点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__cm,则这个过程中
水滴着落的均匀速度是__________ m/s 。

该水滴着落过程是__________ 运动。

(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图 1.2-2
【思路剖析】 (1) 找准初始地点、末地点所对的刻度值读数; (2) 用总行程除以总时间求均匀速度;
(3) 同样时间比较行程作出判断。

【答案】 20 1变速直线
考点 3行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例 3】 (2006·北京中考)图1.2-3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行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
依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s 。

图 1.2-3
【思路剖析】物体在04 s 、 811 s 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7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位诗人写道“ 看山好似走来迎,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河岸和行船B.行船和河岸
C.都是行船D.都是河岸
答案: B
2.听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飞翔员在 2 000 m高空飞翔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他几乎相
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随手抓过来一看,本来是一颗子弹头 ! 能发生这类事情的原由是
( )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飞翔得很慢
C.飞机飞翔得很慢
D.子弹与飞机同向飞翔,且飞翔速度很凑近
答案: D
3.图 1.2-4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行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
图 1.2-4
A.在 0~ 1 s 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 1 s ~ 2 s 内小车做加快直线运动
C.在 0~ 3 s 内小车挪动的距离为 2 m
D.在 0~ 3 s 内小车挪动的距离为 1 m
答案: D
4. 汽车速度是36 km/h,优异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 m/s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
钟经过 0.6 km 的行程,三者速度对比较(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同样大
答案: D
5.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行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1.2-5所示,下边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
图 1.2-5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2 s
B. 在 2~6 s 时间内,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4 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D.前 4 s 内,甲、乙两同学经过的行程相等
答案: C
6.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物体在运动中所用的时间多,速度却可能大
B.物体经过的行程越多,所需要的时间就必定越多
C.经过同样的行程所用的时间越多,速度就越大
D.速度越大的物体,经过的行程就越多
答案: A
7.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经过的行程是 2 m,第二秒内经过的行程
是 3 m,第三秒内经过的行程是4 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
项是( )
A.前 2 s 内的均匀速度是 3 m/s B.前 2 s 内的均匀速度是 2 m/s
C.前 3 s 内的均匀速度是 3 m/s
D.前 3 s 内的均匀速度是 4 m/s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
8.以下运动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跳伞运动员翻开下降伞后在竖直方向沿直线着落的快慢不变
B.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答案: AB
9.如图 1.2-6 所示是一个运动物体经过的行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图 1.2-6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5 m/s
B.从计时起再经过 2 s ,物体行进了10 m
C.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速度愈来愈大
答案: ABC
三、实验研究题
10.图 1.2-7 所示是小阳测均匀速度时的实验过程,依据图中所记录的时间及丈量的距离,
可知小车经过全程的均匀速度是 __________m/s 。

图 1.2-7
答案: 0.18
11. 如图 1.2-8为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剖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 点到 F 点做的是 __________运动 ( 填“匀速直线”或“变
速直线” ) 。

小球从 D 点到 F 点的均匀速度是__________m/s。

图 1.2-8
答案:变速直线0.2
四、科普阅读题
12.风洞实验是飞翔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行缺乏的构成部分。

实验时,将飞翔器的模型或实
物固定在地面人工环境中,人为制造气流,以此模拟飞翔器在空中各样复杂的飞翔状态,
以获取实验数据。

这类方法,流动条件简单控制,重要的依照是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它不单
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侧重要作用,跟着工业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房子建筑、风能利用等领域更是不行或缺的。

此刻,风洞已宽泛地应用于汽车、火车、高层建筑、桥梁等试验。

比如,上海的东方明
珠电视塔在设计之初,就在我国最大的低速风洞中进行了模拟抗风试验,并依据试验结果改正了
部分设计,大大提升了抗风能力。

依据上边的阅读资料回答下边的问题:
(1)风洞试验的重要依照是 __________原理。

(2)举例说明风洞试验的应用有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3)除了文中提到的固定物体,让空气流动我们还能够采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运动相对性(2)火车高层建筑桥梁(3)空气不流动物体运动或气体、物体都运动
五、计算题
13. 一列长 300 m 的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半小时内经过了45 km 的行程,求:
(1)火车在前 10 min 内的速度。

(2)该火车用此速度经过长为 2 700 m 的南京长江大桥,需要多长时间?答
案:已知: =30 min=1 800 s
=45 000 m
=3 000 m
( 注:火车整体过桥才算经过 )
求: (1)v= ? =?
解: (1) 因为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火车任何时候速度都同样。

所以 v= ==25 m/s
(2)火车经过桥的时间
===120 s=2 min
拓展提升
1. ( 多项选择 ) 以下物体中,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抛出后正在空中飞翔的排球
B.沿直线匀速上坡的汽车
C.在弯路上快慢不变行驶的汽车
D.空中匀速直线着落的跳伞运动员
答案: AC
2. 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72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铁路上后边驶来一列以216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火车。

己知火车全长200 m,汽车车身长度不计,则火车从汽车旁驶
过经历的时间 ( )
A. 20 s B. 2.5 s C. 5 s D. 10 s
答案: C
3.当前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由是碰到不测状况时车不可以立刻停下来。

司机从看到情
况到操控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响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行
进一段距离,叫反响距离。

从操控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行进一段距离,这
叫制动距离。

反响距离与制动距离的和称为泊车距离。

下表是一个机敏的司机驾驶一辆养护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一样的速度行驶时,
测得的反响距离和制动距离。

请依据表中数据和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速度 /(km · )反响距离 /m制动距离 /m
4078
50913
601119
7026
801534
1001954
(1)为何行驶的汽车碰到不测状况时不可以立刻泊车?
(2)剖析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若该司机驾驶这辆汽车以 70 km/h 的速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行驶,请估量出这辆汽车与
前车安全行驶的距离起码是多少?
(4)如图 1.2-9 所示,马路宽 12 m,小明准备从 A 点到 B点横过马路,正好这辆汽车从距十
字路口 100 m处的 C点以 72 km/h 的速度驶过来,小明以 1.2 m/s 的速度可否在汽车抵达路口前安全经过?
图 1.2-9
答案: (1) 因为惯性 (2) 汽车行驶的速度(3)39 m
====5 s
===10 s
,小明不可以在汽车抵达前安全经过。

实战操练
1.(2016 ·东城二模 )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绘:“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忧如是积极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此中“山向船尾跑去了” 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山B.船C.兽脊D.河岸
答案: B
2.(2015 ·延庆一模 ) 寓言《守株待兔》中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
照物是( )
A.岸边的山B.水中的剑 C .乘坐的船 D .江中的水
答案: C
3. (2014 ·怀柔二模 ) 已知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km/s ,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 2.56 s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
A. km B . km C. km D. km
答案: C
4. (2015 ·平谷一模 )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状况的照片如图 1.2-10 所示,则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D 点的均匀速度为 __________m/s 。

图 1.2-10
答案: 1
5.(2016 ·东城二模 ) 小明在“测小车的均匀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 1.2-1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上的 A 点由静止下滑, B 为 AC的中点, C 处立有一金属片。

小车左端
经过三点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中所示( 数字表示 : 时:分:秒 ) 。

图 1.2-11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 __________ 进行丈量的。

(2)已知 =1 m,则由上述丈量值可知 AB段的均匀速度 =__________m/s 。

(3)实验前一定学会娴熟使用电子表,假如让小车左端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的均匀速度偏_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

答案:( 1)=( 2)0.05( 3)大
6.(2016 ·顺义一模 ) 小利有甲、乙两辆玩具小车,他分别记录了两玩具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时
间的数据,并依据数据描述出s-t图像,如图 1.2-12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___车运动的速度快。

( 选填“甲”或“乙”)
图 1.2-12
答案:甲
课时 3声现象
知识梳理
1.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拨动的琴弦发声靠的是琴弦的振动,鼓发声时,用手按住鼓
面,鼓声就消逝了,这是因为振动停止。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

声音在不一样的介质中流传速度一般不一样,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的流传速度也不一样,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流传的快。

如图 1.3-1 ,从密封罩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愈来愈小,最
后几乎听不到了。

这个实验说明:真空不可以传声。

图 1.3-1
3.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流传;光是电磁波,光在真空中流传的速度是m/s ,波长是指在波的流传方向上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用字母λ表示,频次是指振动的物体 1 秒钟完成振动的次数,用字母 f 表示,波速v=λ× f 。

4.乐音的三因素是指:音调、音色和响度。

我们能够鉴别不一样乐器发出的声音主假如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同一种乐器如钢琴,敲击不一样的键时,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主假如因为音调不一样;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听起来声音也不一样,这主假如响度不一样。

5.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作
单位。

要保证睡眠和歇息应控制噪声不超出50 dB 。

考点典例
考点声音的产生、流传和乐音和噪音
【例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声音能够在真空中流传
B.鉴别某人的声音主假如依据音调来判断的
C.全部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公路旁的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思路剖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流传需要介质;乐音的三因素是音色、音调解
响度,音色是指声音的质量,不一样的乐器音色不一样;减弱噪声的门路是在声源处、流传门路中和人耳接收处。

【答案】 C
【例 2】小明在家入耳音响时,突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颠簸并以此将
声音传到远方。

小明想:“声音的这类颠簸我为何看不见?这类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图 1.3-2
小明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小碟、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

小明将洗衣粉倒入碟子中,
加水溶解;而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

小明将铁圈放在音响的喇叭前,翻开音箱。

这时,他发现,薄膜跟着声音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图
1.3-2所示。

(1)小明经过实验说了然什么结论?
(2)小明的研究大概上经历了什么样的研究过程?
(3)小明在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运用了什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思路剖析】 (1) 经过薄膜跟着声音不断地发生变化能够得出结论;
(2) 小明先提出问题:“声音的这类颠簸我为何看不见?这类说法究竟对不对呢?”而后根据问题设计并进行了实验,最后依据实验剖析论证;
(3)实验过程小明将看不见的变为了看得见的。

【答案】 (1) 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颠簸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2)提出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剖析论证(3)变换法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回声的流传速度小于原声的流传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流传速度越大
D.声音的流传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没关
答案: D
2.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录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
能提早听到夜袭仇敌的马蹄声,这段记录的科学道理是( )
A.声音不可以经过空气流传
B.大地不可以流传声音
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能够流传声音
D.固体传声成效比空气好
答案: D
3.以下做法属于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
B.考场邻近严禁鸣笛
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城市道路旁设有隔声板
答案: D
4. 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边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 D
5.以下对于波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相邻的两个波峰( 或波谷 ) 间的距离叫做波长
B.声音的响度由频次决定
C.声音的音调由振幅决定
D.只有发声体在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才是噪声
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
6. 以下对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断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断地振动
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显然减少,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D.只需物体振感人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 AB
7.对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假如依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
C.讲堂上能听到老师的授课声,是因为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一样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一样
答案: ABC
8. 以下对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手与桌面的摩擦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物体发声时音调高必定响度大
C.声波是一种电磁波
D.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 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