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后练习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新年到了,我们家也会提前进行一次大扫除。

年三十,还要贴对联,挂红灯同笼。

除夕夜,我们一大家子人就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还要熬夜守岁。

大年初一我们要给
长辈们拜年,长辈们还会给我们压岁钱呢!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要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老舍先生多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让文章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第一句中的“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就是其中的代表。

另外,老舍先生还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第二句中的“闲在”是北京方言,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读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 “阅读链接”见教材第5页)
《过年》这篇短文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

《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大忙特忙,迎新送旧,忙围炉的年饭。

而《北京的春节》中的除夕则是赶做年菜,穿起新衣,贴对联、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赶回家吃团圆饭、守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