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采访权的保护
新闻采访权的法律保障析论

枪开路” _ l , 新 闻采 访 权 不具 有 强 制 性 , 受 访 者 有 沉 默 的
权利。
最后 , 从外延来看 , 有 的学者将 采访权 扩大 到知情 权和 出版 自由, 这种观点对采访权的实现有所裨 益。但 纵观整个 新 闻出版体系 , 采访 只是其 中一个基 础性 环节 , 以部 分涵盖
笔者认 为新 闻采访权 是一种 权利 , 具体 而言 , 是一 种社 会权利。首先 , 新闻采访 权源于宪法赋予公 民的言论 自由权
首先 , 从主体来看 , 普通公 民和记者一 样 , 都 能搜 集新 闻 信息 , 加 以保存并传播 。但是普通公众搜集信息 的活动能否
得到新闻专门法 的保 护呢?这就 要 区分 一般采 访权 和职业 采访权。二者都源于言论 和出版 自由 , 职业采访 权是在社会
等观点 。权利说 认 为 , 宪法 赋予公 民言论 和 出版 自由的权
性、 新 闻价值。采访是新 闻报 道形成 必经 的基 础性 步骤 , 是
“ 记者通过访问 、 观察等 方式 采集新 闻材 料 的活动 ” , “ 也 是 记者对 客 观事 物 的一 种特 殊 的调 查 研究 活 动” ①。总体 来 说, 新闻界对新闻采访 的概念 基本可 以达成 共识 : 新 闻采 访 是记者通过访 问 、 观察 、 拍照 、 录像等法律不禁止 的方式采集
利, 由此衍 生出的新 闻 自由和源 自新 闻 自由的新闻采访权也 当然地是一种权利 J 。权 力说认 为新 闻采访 权是 国家授予 新 闻单位 的权力 , 具 有强制 性 , 并将新 闻工 作者划 归 国家公 务员 的范畴 。第 四权 力说将 新 闻业称作 立法 、 行政、 司法 之 外 的“ 第 四权 力” , 用 以监督 、 制衡 三权 , 在 国家制度设 计 中凸显新 闻媒体 。 笔者认为 , 权力说和第 四权力说在 我国不具有理论 基础 和实践性 。权力说将记者等同于公务员 、 将采访行为 等同于
新闻采访权保护探析

【作者简介】凌伶,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大庆电视台主任记者。
前言新闻采访权即是指公民有义务、有权利对发生的相关新闻事件进行真实性的描述和一些合理地评判,新闻采访权本身的就是充分保障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和新闻的知情权以及相关新闻采访者工作的正常展开,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相关新闻采访者不正确、不道德地使用新闻采访权或是部分公民对新闻采访权认识的不到位,导致新闻采访权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本研究将结合新闻采访权法理属性和具体内涵对我国新闻采访权遭到不同程度的侵害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深刻剖析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对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更好的保护我国公民的新闻采访权和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性。
一、新闻采访权的具体内涵和实际行使时的权利冲突(一)新闻采访权的具体概念新闻采访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新闻等媒体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因素,更因为新闻采访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公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
因此无论是为了我国媒体行业更好地发展还是为了充分保障我国公民的实际权益,我们都有义务、有责任切实保护我国公民的新闻采访权,避免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因素侵害我国公民的新闻采访权益。
为了更好地应用和保护我国公民地新闻采访权,我们必须通过对新闻采访权的具体概念有一定充分的了解,从而结合其具体的概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结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参考的部分文献,我国公民的新闻采访权的具体概念大抵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我国普通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主动向新闻媒体报告新闻的真实事实和相关媒体记者对新闻的真相和涉及的公民有一定的采访权且被采访的公民在没有足够合理的理由时有义务主动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
(二)新闻采访权的法理属性法理属性在根本决定了权利的具体行使途径和对公民的实际要求,所以为充分保护好我国公民的新闻采访权和更好的实际应用法律给予我们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我国公民的新闻采访权的法理属性,从而结合其具体的法律概念和要求,更好的保障和行使相关的权益。
记者采访权和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记者采访权和人格权的法律保护新闻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自由权利。
新闻媒体依据新闻自由权利,对时事新闻进行即时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需要;对社会不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揭露,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端正社会风气,也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能。
记者作为新闻媒体的组成部分,依据新闻媒体的新闻自由权,通过自己忠实的职业活动,实现新闻媒体的新闻自由权。
因此,保护新闻媒体的权利,就要保护记者的权利,不能使记者的权利受到侵害。
一、采访权是保障实现新闻媒体新闻职能的记者基本权利记者作为新闻媒体的组成部分,其享有的权利首先是采访权。
很多人问我,记者究竟有没有采访权。
我说,记者怎么会没有采访权?记者如果没有采访权,那不是任何采访都是非法采访了?记者的采访权源于新闻媒体的新闻自由权。
在新闻媒体,采制新闻、编辑新闻、发表新闻,都是新闻自由的权利内容。
记者的采访权,就是实现新闻媒体这些新闻权利的基础。
试想,如果记者没有采访权,新闻媒体的报道自由从何而来呢?采访权,就是记者对具有新闻性的事件有权进行采访,制作新闻报道,交给自己的新闻媒体编辑、发表。
在现在的新闻实践中,新闻报道有正面报道、反面报道的区别。
在进行正面报道的时候,往往不会发生大的问题,但是在进行反面报道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舆论监督时,新闻媒体以及记者往往受到威胁、殴打、关押,甚至有生命的危险。
然而,社会进步需要这样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和媒体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这不仅仅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更重要的是以新闻为武器,与丑恶的社会现象作战,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正因为如此,记者的采访权就时时受到侵害的威胁,充满挑战性和危险性。
在战场上,记者冒着枪林弹雨,舍生忘死采写新闻,很多记者为此而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在现实,面对危险和威胁,很多记者只身与恶势力或者腐败现象争斗,与违法行为争斗,受到打击、报复,甚至受到生命的威胁。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依法行使自己的采访权,实现新闻媒体的职能。
对记者权衡隐私权与采访权问题的探讨

20204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作者简介】孙小静,烟台广播电视台记者。
一、加深对采访权的思考新闻记者拥有相应的采访权,这属于较为合理的权利,不具备任何的争议。
在过去的时候,只要不涉及到违法问题,记者可以随时去任何地方采访他人,而采访对象经常会把接到记者采访作为一项幸运之事,自主、积极配合记者的采访,这时候的采访权不太让人重视。
但是随着新闻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出现冲突情况越来越多,采访权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其中采访权与隐私权相互冲突的类别有:第一类是采访侵权。
记者因为编写的新闻报道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侵犯了受采访方的合法权益,让被采访对象存在不满情绪,法院出现的“新闻官司”也越来越多。
我国每年法院所受理的相应新闻诉讼案件不少于1000件,出现了告记者、告媒体热。
第二类是采访受侵。
记者在使用正当、合法采访的时候,受到了他人人为方面的干扰,导致摄像机被毁、采访本被没收的情况出现,甚至会出现记者受到不法伤害的事情出现,让社会、新闻界都较为震惊。
针对以上问题,都表明了我们需要加深对于采访权的思考,在以上两种类型冲突中都关系着一种议题,那就是采访权问题,第一种类型是因为采访权的使用不恰当,第二种是因为采访权受到了限制,这些都妨碍了记者合法、正常使用采访权,对媒介运作都属于一种伤害。
当前社会公众对于记者的信任度逐渐下降,打击了采访中涉及到的社会基础,甚至会用“防火、防盗、防记者”等字眼来打击记者参与采访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记者开展舆论监督、新闻报道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降低了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
同时,公众与社会对于记者的采访权也会拥有一定的矛盾心理,希望记者拥有更为自主、积极的采访权,这样可以全面报道新闻,满足自己知晓社会数据信息的需求。
同时也对于记者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害怕自身利益受到侵犯,从而提出要限制记者去采访。
针对以上分析、思考可以发现,我国需要依靠法律手段来缓解以上矛盾,明确记者采访权的内涵与属性,这些都属于新闻界、法学界共同探究的论题。
保护新闻采访权的立法探析

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O N G N A NC H U A N B0主题专栏——传媒与和谐保护新闻采访权的立法探析朱颖,陈艳(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江西南昌330031)摘要:2006年,《解放日报》记者依照《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拒绝采访要求的上海市规划局告上法庭,开启了我国媒体与政府在信息自由上的博弈。
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新闻法对媒体进行保护或约束,没有明确提出应保护新闻采访权,因此,媒体揭露政府机关不良行为时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本文阐述保护新闻采访权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新闻立法现状,并提出了依法保护新闻采访权的建议。
关键词:采访权知情权立法信息公开一、我国法律保护采访权的意义探析国际新闻学会曾于1951年提出新闻工作者具有包括自由采访、自由传播、自由出版和自由表达四个方面的权利。
在我国,虽然这些权利在习惯上、观念上得到了公认,也有其法理依据,但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却没有明确规定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和评论权在内的媒体权利。
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新闻法律法规保障媒体的采访权利,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及出版工作时碰钉子的事屡见不鲜。
其中不乏政府机关阻碍记者采访而大打出手,砸碎采访设备,打伤记者的事例。
为此,用法律保护新闻采访权就显得意义非凡。
1、保障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新闻媒体在我国堪称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
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无明文规定媒体及记者享有采访权,记者采访政府机关吃闭门羹不足为奇。
按照我国学者的意见,采访权“指记者在工作中享有的、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不受限制地收集信息的权利。
其含义是:在公开或特定场合,记者有自主采集、访问的权利,他人不得干预:对负有特定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记者有向其索取信息的权利。
”m若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活动权利——采访权,能够被法律给予相应的保护的话,那么新闻工作便可顺利展开,因为只有采访后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将之编辑成新闻刊登出来。
社会采访中的访谈对象权益保护

社会采访中的访谈对象权益保护在进行社会采访时,保护访谈对象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采访对象可能是普通市民、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各种身份的人,他们都应该被尊重,并且他们的个人隐私和意见应该得到妥善保护。
首先,采访对象的隐私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在进行采访前,记者应该事先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并告知他们采访的目的和内容。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尊重访谈对象的个人隐私,不逾越界限,不涉及访谈对象不愿透露的私人信息。
如果访谈对象要求保密或匿名,记者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并且不公开他们的身份或个人信息。
其次,在采访中应该尊重访谈对象的意见和言论自由。
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尊重访谈对象的观点,并不应该对访谈对象进行刻意引导或干扰。
记者应该客观地记录访谈对象的发言,不加以篡改或曲解,同时尊重访谈对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对其言论做过分解读或评论。
此外,采访对象的权益也包括对待方式和用语的尊重。
记者应该在采访中保持礼貌和耐心,不应该发表不尊重或攻击性的言论,不应该对访谈对象进行人身攻击或侮辱。
在提问和对话时,记者应该使用得体的用语和方式,尊重访谈对象的身份和地位,不应该过分追问或刁难访谈对象,避免使访谈对象感到尴尬或不安。
最后,对于敏感话题和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记者应该慎重处理,避免对访谈对象造成负面影响。
在采访敏感话题时,记者应该在尊重访谈对象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在报道敏感话题时,记者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偏颇地报道事实,同时避免对访谈对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困扰。
总之,在进行社会采访时,保护访谈对象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应该尊重访谈对象的隐私和意见自由,保持专业的态度和行为,避免给访谈对象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只有这样,采访的报道才能更为客观真实,最大限度地维护访谈对象的权益和尊严。
新闻报道中的新闻采访授权与许可

新闻报道中的新闻采访授权与许可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便利化,新闻报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和快速。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需要与被采访者进行沟通和协商,以获得合法授权和许可使用相关信息。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中的新闻采访授权与许可的重要性和应遵守的原则。
一、采访授权的重要性新闻采访授权是指被采访者同意和授权采访者获取并使用其相关信息的过程。
在进行新闻报道前,采访者必须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授权沟通,以保证所获取的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以下是采访授权的重要性。
1.保护被采访者的权益新闻报道涉及的信息可能会涉及到被采访者的隐私、商业机密等敏感信息。
通过授权的方式,被采访者可以确定自己的相关信息是否被使用,以及使用的范围和目的。
这样可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信息泄露,保护被采访者的权益。
2.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新闻媒体对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通过授权获得的信息,可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内容与事实相符,并且没有被篡改和扭曲的情况出现。
这样可以增加读者对新闻报道的信任度,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3.遵守法律法规要求采访授权的过程对新闻媒体来说也是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环节。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商业竞争、涉及国家安全等,采访授权可能需要特殊的审批和许可。
通过与被采访者进行授权沟通,可以明确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采访授权的原则在进行新闻采访授权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些原则来确保授权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在采访授权的过程中,以下原则需要被重视。
1.明确授权范围被采访者对于所授权信息的使用范围可能存在诸多限制。
采访者在进行授权沟通时,需要明确所获取信息的具体用途和范围。
例如,授权是否只针对本次采访,是否可以在其他媒体渠道使用等等。
这样可以避免授权范围超限的问题,确保采访者的合法权益。
2.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被采访者有权决定是否进行授权,以及授权信息的内容。
采访者需要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不得强迫或者误导被采访者进行授权。
论新闻记者的采访权

文化·文化产业论坛传统意义上讲,采访权是新闻业的核心,保障整个新闻活动能够准确的将正确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公众,在我国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采访权也显得尤为重要。
网信部给了14家网站采访权,但还没给商业网站。
具体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台湾网、中国西藏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新闻网和中青在线14家网站。
我国政府对于记者的采访权是缺少足够的重视,采访权在进行实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记者纰漏国家秘密、误导社会舆论的问题,但是从根本上讲,采访权是一项社会赋予记者的一项权利,其意义是代表公众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向公众公开,保护公共利益,其应该受到司法的保护。
1新闻采访权的意义新闻采访权,是新闻记者能够对于社会各类事情事件进行采访的基本权利,是保障社会各类信息公开透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权利。
我国的公民都拥有对社会信息的知情权,而普通的民众是无法对一些信息进行彻底的询问与调查,而采访权,就相当于社会赋予记者的一项权利,作为保障公民权的重要基础,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延伸。
我国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法文保护记者的采访权,但是记者的采访权对于我国社会舆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保障记者的采访权,公众才能够及时的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信息,对社会现状有着清晰的认知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新闻采访权,也是制约政府权力的重要手段,新闻记者拥有采访权后,可以对政府的各类行为进行报道与监督,保证一切政务都能够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在几年来,新闻曝光在反腐倡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利于政府的廉洁。
2新闻采访权在我国的现状2.1部分企业暴力干涉记者的采访在原则上,新闻记者拥有着对于社会相关任何事件的采访权,即记者有权对社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等进行相关的采访。
在某些情况下,记者所想要了解的内容可能会接触到某些企业的利益,部分企业与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拒绝接受记者合理的采访甚至采用暴力手段威胁记者采访,严重侵犯了新闻从业者的新闻自由。
法律保护每个人的什么权【新闻采访权及其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每个人的什么权【新闻采访权及其法律保护】新闻采访权受到暴力干涉,整个社会公共利益就会受到伤害,但新闻采访权又因其权利的特殊性而使保护手段不同于普通的私权利。
因此对新闻采访权需要从法律上加以特别的明确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创造出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实现公民应有的政治权利。
一、新闻采访权的基本含义及其法律界定为了对新闻采访权实施有效的保护,首先应当明确它的概念和性质,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分析其现状和发展,为制定保护措施打下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采访权的基本概念采访权,就是记者对具有新闻性的事件有权进行采访,制成作品,交给自己所在的媒体发表。
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是采访权的主体专指记者。
所谓的记者只限于合法成立经营的媒体内的成员而言。
其次采访权的客体是具有新闻性的事件。
最后,采访权的内容不单是进行采访,还包括制成作品,交给自己的媒体编辑、发表。
显然,进行采访是采访权最核心的权能。
(二)采访权的性质采访权的权利基础是新闻自由权,新闻自由权的基础是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权。
新闻权还是一个权利,而不是权力,因为新闻媒体不是国家机构,无法享有国家机构的权力。
但是,新闻权又不是一般的私权利,不是个人的权利,而是一种社会的权利,因而是公权利,是政治权利性质的权利。
它与私权利的性质不同,私权利面对的是个人,因而不能采用私权利的保护方法进行保护。
曾经有记者在采访中认为自己的采访权受到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法院驳回了这种诉讼请求。
原因就是对公权利无法适用私权利的救济手段进行保护。
这种判决不是说记者的采访权不受到法律保护,而是受到侵害的记者寻求的法律保护方法不适当而已。
二、对新闻采访权实施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新闻采访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呈上升趋势。
这与实际采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是分不开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闻记者的采访权遭到践踏的现象非常严重在进行正面报道的时候,往往不会发生大的问题,但是在进行负面报道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舆论监督时,新闻媒体以及记者往往受到威胁、殴打、关押,甚至有生命危险。
新闻记者的权利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新闻记者的权利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新闻记者的权利: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新闻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新闻传播的“中介者”,新闻记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记者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和监督者,拥有一定的特权和权利,其中包括采访权、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法律、道德和职业角度分析新闻记者的权利及其重要性。
一、记者的采访权采访是新闻工作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环节之一。
记者的采访权即保障记者能够自由地进行新闻采访并取得相关信息的权利。
采访权的保障有助于实现新闻的公正、客观和多元。
采访权的行使应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进行,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从法律层面来看,记者的采访权受到宪法和相关法律的保护。
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而记者作为公民之一,在新闻采访领域享有相应的权利。
法律如新闻采访权细则对采访权的行使做出了具体规范,包括在涉及个人隐私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
从道德层面来看,记者的采访权应遵循新闻伦理的规范。
记者在采访中应坚持公正、真实、客观的原则,尊重被采访者的权益和隐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侵犯。
记者应当遵循“采访自由、责任自负”的原则,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追求新闻报道。
二、记者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指记者作为新闻报道者,有权获取并传递信息给公众的权利。
新闻记者作为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拥有知情权是履行其职责的前提。
记者的知情权包括获取信息的权利,以及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权利。
记者获取信息的权利受到信息公开的影响。
政府和其他机构应该主动公开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记者能够准确及时地掌握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记者自身也应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
记者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权利则要求记者具备专业的素养和职业道德。
记者应当诚实守信地收集信息,严谨客观地整理和报道信息,避免主观性太强、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报道。
论记者采访权的法律保护

不是新 闻了 ,将新 闻记者列入 “ 高危行 至被 黑恶 势力 殴打 、拘禁 ,摄影 和摄像 义务 ,明确新 闻采访权 的内容并规范行
业名单 ”也 已经不 是危 言耸听 ,它 的危 器材 、设备经常被砸 、被毁。
险程度仅次于矿工 和警 察。记者 的公务 行为 ,特别是对不 良现 象的采访 ,已经 2地 方保护主义和官本位 思想严重 .
使方式 以及侵犯新闻采访权应承担的责
任等 。这样 可使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获得
2 0 年 1 月 13, 昆 明 市 出 台 了 一 09 1 1
由于有地方保护主义者 的支持甚至 真正 的保障。
成为风险极高 的工作 。关 于记者被打伤 怂恿 ,才使一些人有恃 无恐 ,粗暴地干
甚至被打死的报道 ,不 时见诸报 端。据 涉记 者采 访, 严重 地侵 犯 了记 者的合 法 个涉及保护记者采访权 、舆 论监督权的 中国记协不完全统计 ,近几年就有3 多 权益 。同时 由于封建残余思 想等的消极 地方法规 《昆明市 预防职务犯罪 工作 条 0
四 、 保 护 记者 采访 权 的 法 律 措 施
律 、法规分散于 《 宪法 》 、 《 知识产权
记者 常 被人 们 贯 以 “ 无冕 之 王 ” 的头衔 ,是社会监督 的主要 承担者 ,是
引起 了中宣部 和最高检 的高度关 注 ,才 保 护 法 》、 《 作 权法 》等法 律 中。 著
的采访权 问题作一探讨。
一
记者采 访权在行使中却遭到很 多尴 同样也是受访者的权利,除特定情况下涉 尬 ,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
采 访 权 的 来 源 及公共利益和公众人物外 ,采访不具有强 第 一 ,拒 绝 采 访 。主 要是 通 过语 采 访权 ,是 记者 开展 采 访 这一 职 制性 。 言 、命 令 禁 止 、限制 、拒 绝记 者 的采
新闻采访权保护探析

256文化纵横新闻采访权保护探析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由于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往往会侵犯受访者的私生活,媒体及记者的采访权受到损害,被采访者的隐私同样也无法得到保证。
为了实现这一社会媒体的监督价值,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策略来保护采访权。
新闻采访权的概念及权利矛盾新闻采访权的定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闻成为感知世界的必要手段,通过新闻可以了解当今社会的奇闻趣事,并与世界建立联系。
新闻业的持续繁荣,使各种新闻媒体大行其道,各种新闻媒体形式也层出不穷,各新闻同行也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新闻创新,以吸引受众的视线,博取大众的持续关注。
记者采访权是指媒体在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前提下,经当事人同意对其进行采访的权利,即新闻采访权。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被采访人可能会隐瞒事实或曲解事实,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新闻是错误的,很容易被误传,从而损害了某些当事人的权益。
另外,更为极端的做法会直接拒绝新闻记者的采访,从而使本应暴露在大众视野中的某些信息隐藏起来,从而有可能导致大众知情权的缺失。
上述即是新闻媒体和记者对其新闻采访权得不到保障的表现。
此外,一些不适当的新闻机构为了获得公众的关注而对整个事件断章取义,对当事人进行过多的曝光和过多的采访,也是屡见不鲜的。
这与新闻业的职业道德背道而驰,也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等人权。
这就是新闻采访权在新闻媒介上的滥用。
新闻采访权的法理性质。
采访权常常成为公众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个定义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有学者认为,新闻采访权不仅仅是记者的权利,而是所有人的权利。
关于采访权,笔者认为,采访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特殊的权利。
要保障记者采访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解决采访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权利行使的法理基础尚未确立,学界已将其与一般诉讼制度相分离。
从法律性质上看,一般与起诉、新闻没有明显区别,但属于不同的法律范畴。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保障被采访者的权益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保障被采访者的权益记者职业中的权益保障作为一个记者,我们的职责是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
然而,在我们追求新闻真相的同时,也要保障被采访者的权益。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保障被采访者的权益,以确保公正和透明的新闻报道。
1. 尊重隐私权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当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权。
尽管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公开信息,但我们应该避免侵犯被采访者的个人隐私。
在采访前,应征得被采访者的同意,并在报道中尽量减少公布个人敏感信息的数量。
如果被采访者要求保持匿名,记者应该尊重他们的决定。
2. 保持公正客观记者在报道中应该保持公正客观的原则。
我们应该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评价,而是通过事实和证据来支撑我们的报道。
在采访中,应当给予被采访者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人。
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诱导被采访者发表不真实或不准确的言论。
3. 事前告知采访目的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应该向被采访者明确告知采访的目的和意义。
被采访者有权知道他们的言论将如何被使用,并对此作出决定。
记者应该尊重被采访者是否愿意接受采访,以及选择性地公开哪些信息。
4. 事后核实和审查记者在报道中应该进行事后核实和审查,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我们不能仅凭单一来源的信息进行报道,而是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证实来获取更全面的情况。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使用权威和可靠的信息来源,避免传播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
5. 尊重被采访者的知情权被采访者有权知道他们的言论将如何被使用和呈现。
记者应该尊重被采访者的知情权,不应该对他们的言论进行歪曲或断章取义。
在报道中,我们应该尽量还原被采访者的原始意图和观点,避免对他们的言论进行不当解读。
总结: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从业者,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保障被采访者的权益是我们的职责之一。
通过尊重隐私权、保持公正客观、事前告知采访目的、事后核实和审查以及尊重被采访者的知情权,我们可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新闻报道版权保护

新闻报道版权保护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新闻报道成为了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之而来的新闻报道版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了媒体行业和法律领域关注的焦点。
新闻报道版权,简单来说,就是新闻工作者对其创作的新闻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这包括了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创作成果的保护。
它不仅关乎着新闻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和经济利益,更关系到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公正性、准确性。
那么,为什么新闻报道版权保护如此重要呢?首先,保护新闻报道版权是对新闻工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
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取新闻素材,常常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采访、调查、撰写和编辑。
如果他们的作品可以被随意复制、传播而不受到任何保护,那么他们的努力将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无疑会打击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版权保护有助于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
当新闻工作者知道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会更加用心地去创作,力求提供更准确、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相反,如果版权得不到保护,可能会导致一些新闻从业者为了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质量,从而降低整个新闻行业的水准。
再者,有效的版权保护能够促进新闻行业的竞争与创新。
在一个版权受到尊重的环境中,媒体机构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报道水平和独特性,以吸引受众和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会推动新闻行业不断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多样化、更优质的新闻服务。
然而,当前新闻报道版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一方面为新闻的传播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使得版权侵权变得更加容易和难以控制。
一些网站、自媒体未经授权就转载他人的新闻作品,甚至篡改标题和内容,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
技术的发展也为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难题。
例如,一些智能软件可以自动抓取和整合新闻内容,生成新的报道,这使得版权的界定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公众对版权保护的意识相对薄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很多人在互联网上随意转发、分享新闻,却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涉及侵权行为。
新闻学中的新闻采访与权力关系

新闻学中的新闻采访与权力关系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新闻采访的核心是获取信息,以传递给公众,因此,采访者与权力关系的正确认识与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新闻采访中的权力关系角度出发,探讨新闻学中新闻采访与权力的互动关系。
一、新闻采访中的权力关系新闻采访中的权力关系主要涉及到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的角力。
首先,政府拥有信息垄断的倾向,通过掌握政府资源以及利用官方渠道发布消息,政府对新闻采访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其次,企业也具有一定的信息掌控能力,通过媒体公关等手段影响媒体报道。
而公众则是新闻采访的对象,其权力相对较小,容易受制于政府与企业的控制。
在这样的权力关系下,新闻采访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政府信息透明度不足,政府部门容易对一些重要信息进行隐瞒和篡改。
其次是企业利益的干扰,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和利益,可能会限制媒体的采访范围和报道内容。
最后,公众作为新闻的受众,也可能受到政府信息封锁与商业宣传的影响,接收到失真的新闻信息。
二、权力与反权力的互动尽管面临着权力的压制,但新闻采访并非无力回天。
在新闻学中,采访者常常通过对权力的反击来保持他们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首先,新闻采访需要建立起一种权力互补关系,即政府、企业、公众与媒体之间相互制约。
媒体通过调查报道,揭露权力的腐败与不当行为,以维护公众的权益。
其次,新闻采访需要拥有独立的调查能力和独立的判断力。
采访者应当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和深入调查,获取真实的信息。
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更准确地反映事实真相。
最后,新闻采访还需要采用公共监督的方式,通过引导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在民主的框架下对权力进行监督。
媒体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鼓励公众参与讨论和交流,发表意见和建议。
三、新闻采访中的伦理道德新闻采访中的权力关系不仅仅是政治、商业等权力的角力,还涉及到了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
新闻采访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
记者采访权益保障措施

记者采访权益保障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媒体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记者采访权益保障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记者采访权益保障的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记者采访权益的保障。
一、加强法律保护在记者采访权益保障中,法律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国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记者的采访权益进行保护,例如我国的《新闻采访活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记者进行采访所享有的权益。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记者采访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确保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二、建立行业自律机制除了法律保护外,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也是保障记者采访权益的重要措施。
媒体组织可以建立行业协会或公会,制定相关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记者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同时,媒体组织还可以建立投诉和监督机制,对记者采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处理,保障记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记者培训和教育记者的专业素养和采访技巧直接影响到他们在采访中的权益保障情况。
因此,加强记者培训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媒体组织可以组织各类培训班、讲座和研讨会,邀请资深记者和专家教授采访技巧、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提高记者的采访素养和法律意识。
同时,也需要重视记者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提升空间,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才加入。
四、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往往需要获取一些敏感信息和现场采访。
为了保障记者的采访权益,与公安机关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公安机关可以设立专门的窗口,负责协助和保护记者进行采访活动,在必要时提供安全保护和安排。
五、加强公众意识的培养保障记者采访权益不仅需要法律和组织的保护,也需要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因此,加强公众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新闻媒体的重要性,加强对记者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的了解,提倡公众对记者的尊重和理解,减少对记者采访活动的干扰和阻挠。
新闻采访与采访对象权益的平衡

新闻采访与采访对象权益的平衡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采访对象来获取信息和观点,进而传递给读者。
然而,在追求新闻真实性和公正性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采访对象的权益保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闻采访与采访对象权益的平衡。
首先,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真相和传递信息。
作为新闻从业者,记者有责任追求真实的报道,揭露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的现象。
然而,为了获取真实的信息,记者常常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提问。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在追求真相的同时,如何保护采访对象的权益。
一种平衡的方式是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和个人权利。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遵循伦理规范,不得侵犯采访对象的隐私。
例如,不得擅自公开采访对象的个人信息,不得恶意曲解或篡改采访对象的观点。
此外,记者还应该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如果采访对象不愿意回答某些问题,记者应该尊重其决定。
另一方面,采访对象也应该理解新闻采访的目的和意义。
他们应该意识到,通过接受采访,他们有机会传递自己的观点和信息,对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采访对象应该主动配合记者的采访工作,并提供准确和真实的信息。
当然,采访对象也有权利拒绝接受采访,但他们应该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尊重记者的职业要求。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还应该尽力减少对采访对象的伤害和负面影响。
记者的提问和报道方式应该客观公正,避免使用冷嘲热讽或侮辱性的言辞。
此外,记者还应该注意报道的平衡性,不偏袒一方,不歪曲事实。
通过这样的方式,记者可以保护采访对象的权益,避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新闻媒体和记者还可以通过建立更加透明和公正的采访机制来保护采访对象的权益。
例如,可以建立采访伦理委员会,对记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此外,可以加强对记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平衡新闻采访与采访对象权益之间的关系。
总之,新闻采访与采访对象权益的平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在追求真实和公正的报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采访对象的权益保护。
新闻采访权保护探析

再根据收集的信息,整理成稿经过理性的 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中,俄方政府没有第一 应该结合不断随着时代改变而产生的新
批判之后发布。采访是记者行使新闻采访 时间将消息公布与众,一开始封锁消息,之 问题如新闻采访工作人员盲目滥用新闻
.权的Al重l要环R节ig。hts Reserved. 后在事情扩大之后才将消息公布与众,此 采访权、人民大众认识不到位等采取科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 何一个国家的法律或任何一本权威的法
全,没有,电视,智能 典都不能肯定地保证其中不存在任何的
法的确定来保护新闻媒体的新闻采访权。 手机,互联网,信息扩散迅速。如果报纸刻 缺陷,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能避免缺
一、新闻采访权的提出
大范围还是小范围,新闻采访权的前提必 息,那么新闻媒体如何发挥作用呢?通过 起人们相对广泛的关注的同时,相应的司
须是在法律允许的前提,记者可以自由选 媒体的报告对权力机关不合理的地方进 法惩治措施相对较轻或并没有获得合理
择采访对象,整理出稿的新闻必须客观真 行曝光,引起群众广泛的共鸣,从而形成群 的实施。
意对某件事情进行隐瞒,不但不会缩小消 陷的存在,因为时代在一直变化着,总会有
1.新闻采访权基本概念。
息的扩散,还会失去威信,因为它没有保障 新的问题产生,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随
新闻采访权是指记者通过搜集资料, 好群众的知情权。刻意隐瞒事情的真相往 着时代的前进而做出一定的改变。所以我
实地采访观察等形式,收集新闻素材,然后 往起到相反的效果,例如:在 1989 年切尔 国的相关阐释新闻采访权的法律法规也
实。在以上条件下,被采访者无权干涉记 众监督权力机关权力的实施。另一方面权
结语:通过这几年的新闻媒体和被采
新闻采访权保护探析

新闻采访权保护探析发布时间:2021-07-23T06:08:48.45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5期作者:张晓玲[导读] 新闻采访权是指基于知情权而延伸出来的新闻了解、探究、表达的权利,使新闻记者可以合法地了解整个新闻事件过程,同时也可以进行报道和发表的权利。
在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对于媒体和从业者的管理主要依据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从立法的角度来研究采访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我国尚属于前沿领域,并将为我国在新闻立法中如何来保护记者的采访权奠定基础。
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记者采访权保护问题将那些讨论分析。
张晓玲鸡西市融媒体发展中心黑龙江鸡西 1518100摘要:新闻采访权是指基于知情权而延伸出来的新闻了解、探究、表达的权利,使新闻记者可以合法地了解整个新闻事件过程,同时也可以进行报道和发表的权利。
在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对于媒体和从业者的管理主要依据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从立法的角度来研究采访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我国尚属于前沿领域,并将为我国在新闻立法中如何来保护记者的采访权奠定基础。
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记者采访权保护问题将那些讨论分析。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采访权;采访权保护;新闻法一、新闻采访与新闻采访权概述新闻采访是新闻的必须条件,新闻的采集必须经过新闻采访的步骤,如不经过新闻采访,便不能使新闻线索发展。
如果未经新闻采访这一先决条件,新闻难以形成,必然有违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客观宣传的目的,有违受众关心社会生活的新闻目的,从而损害新闻采访权对象的类型化,使得新闻采访权无以依托不能成为一项具体的法律权利。
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采访是新闻采访权的必须条件,新闻采访实际上是以一种新闻采访权的行为条件出现的。
而从上文所概括的新闻采访的概念,我们又可以看出它的基本特征:首先,新闻采访的实施者无疑是指能够实施新闻调查研究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是一项专门活动。
在实践中一般包括新闻单位、专业的新闻记者和业余的新闻报道者,而对于其他人不能随便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采访权的保护
作者:王楠
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18期
【摘要】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闻采访是大众知情权的根本保证,能够体现居民主人翁地位。
但是,就现阶段来看,我国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对记者的采访权进行肯定。
但是,记者的新闻采访权一直都被认为是在宪法允许内记者享受的自由权利。
因此,积极对新闻采访的知情权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保证居民的知情权以及言论自由权得到展现,还能使居民更好地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
【关键词】新闻采访权;保护要求;舆论监督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新闻采访权受到严重侵害,并且还容易和其他权益发生冲突,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只有积极对新闻采访权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推动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新闻采访权的概述
所谓的新闻采访主要指的是记者通过相应的访问、观察等方式获取新闻材料的过程,是记者日常的主要工作内容。
另外,记者进行采访也是记者对客观事物调查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新闻媒体权利的主要构成部分。
同时,还能保证人们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等得到体现。
新闻采访权是新闻工作的基础构成,也是记者的主要权利之一;就目前来看,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法律对记者的采访自由、报道自由等权利进行保护。
新闻采访权的内涵:我国学界对新闻采访权内涵存在很大分歧,大概分为:一、将新闻采访权视为对新闻信息自由收集的权利,新闻记者能够自由地对相应的新闻进行采访、报道。
二、将新闻采访权限制在自主调查研究权内;新闻调采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大众的知情权,在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以内能够自由地进行采访调查;三、将新闻采访权扩大到知情权;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有权利进入到新闻的事发地,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收集一些可靠的新闻信息。
二、新闻采访权法制现状分析
1.对相关的报道内容进行限制
记者在行使自身权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社会公德等方面出发,保证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的报道过程中,我国报纸、广播电视等平台都有明确的禁播规定。
我国《出版管理条例》第26条明确规定: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
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5)宣扬邪教、迷信的;(6)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7)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9)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10)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另外,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记者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2. 对新闻工作人员的管理
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我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关于全国统一换发记者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记者证管理的通知》、《关于迸一步加强对报社记者站管理的通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关于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献对新闻工作人员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3. 对记者的保护
就现阶段来看,对新闻记者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立法保护、行政保护、行业保护三方面,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所谓的立法保护主要指的是在理论上被大众认可,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规定,如果记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受到威胁,其自身的权益将很难进行维护。
所谓的行政保护主要指的是通过行政层面对新闻记者进行保护,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对新闻记者进行保护,并且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
所谓的行业保护主要指的是对新闻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保护,中国记协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的成立,有效的保证新闻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概括来说,我国现阶段的新闻采访权所展现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限制较多、保护措施薄弱;惩罚规则缺失、救济困难,只有针对此种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新闻采访权保护机制的措施分析
1.积极扩大新闻采访权保护的法律制度的范围
在实际的新闻工作过程中,出现侵害新闻机构权益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对于新闻采访权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
因此,应该积极从法律角度出发,制定明确的法律保护文献,对新闻记者进行保护。
知情权是我国居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公民享有的社会权利,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具有获取各类信息的自由。
新闻采访权是居民知情权的具体延伸。
通常来说,新闻采访的本质就是获取相应的新闻信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构建相应的机制,保证公众以及记者的利益不会受到侵害,加强对个人信息以及一些商业机密进行保护。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成立政府信息公开部门,对相应的行政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构建新闻采访权民事保护制度,在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存在一定的漏洞,只是对记者的健康权、生命权进行管理,对于身体权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通常来说,一些人为行为对新闻记者正常活动干扰的主要表现是:对于记者的身体进行搜查,此种现象属于违法
行为,甚至还会造成行政违法或刑事犯罪,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针对此种现象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措施,杜绝此种现象的出现,保证记者自身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
如果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自身的权益受到侵犯,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法律渠道积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还要积极制定相应的采访作品保护权。
例如:采访本、录音笔、摄像机、摄影机等设备都是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常用的一些设备,能够揭穿一些不法分子的丑陋,如果没有这些设备,一些重要的新闻信息就不能得到有效传播。
记者在重要新闻信息获取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投入某种智力,因此,相应的作品存在一定的创造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此种现象进行明确规定,这也是新闻采访权发展的重要体现。
2. 积极建构侵害新闻采访权的法律救济机制
在实际的新闻工作过程中,新闻采访权的侵害主要特征为:易发性、隐蔽性、确定性。
针对此种现象,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制定新闻采访权侵犯的惩罚制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如果新闻采访权受到侵害,应该积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惩罚的力度。
3.加强对司法审判活动采访的限制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其中,14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由法院决定是否不公开审理);经当事人申请,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经当事人申请,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等,明确对新闻采访进行限制。
另外,如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从一些当事人口中获知一些重要的商业机密,记者要严守秘密,不能进行曝光,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对新闻采访权的保护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新闻事业改革工作的开展,还能保证记者安全,保证居民知情权的最大化。
■
参考文献:
[1] 金鑫.浅析新闻采访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及途径[J].活力,2011,(11):193.
[2] 陈汉君.浅析我国新闻采访权的侵害与法律保障[J].中国科技博览,2012,(28):210-210.
[3] 张顺棋.浅析新闻采访权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182-182.
[4] 舒真.论记者采访权的法律保护[J].新闻知识,2011,(3):68-70.
[5] 郭赫男.昆明立法保护采访权的标本意义——兼及我国新闻立法的路径选择[J].新闻知识,2010(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