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化学
【重磅】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九科)

【重磅】2017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九科)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初中语文等九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17〕1号各市、县(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福州一中: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我省初中学科教学工作,全面深化初中课程与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和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部署,经广泛征求意见,我厅组织编写了《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门),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初中语文等九门学科教学与考试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省级组织考试命题和学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
省级组织考试命题,要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适应毕业升学“两考合一”的考试功能需要,有利于引导各地学校有效实施教学和复习。
2.各地和学校要逐级组织开展分学科研修,促使教师学习理解学科教学和考试要求,准确把握学科教学重难点和知识的深广度,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性使用国家课程教材,优化教与学方式,强化“校本作业”研究实践,实施精准教学,整体提升初中教学质量。
3.《指导意见》随附的省级统考试卷题型参考,仅供学校教学及复习参考,与省级统考试卷的题序安排、考试内容等方面无对应关系。
为确保考试科学公正,考生参加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均不得携带计算器。
4.《指导意见》文本容量较大,请各地即通知所辖初中校,及时从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下载中心”栏目下载,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各地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厅基础教育处。
福建省教育厅2017年1月10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今年中考都考啥:语文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福建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命题原则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评析及启示

2018·02评析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的考查内容和命题特点,从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对试题进行分析,探析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导向,并对今后教学和复习备考提出若干启示。
摘要关键词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教学启示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评析及启示刘双俊(泉州市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泉州362011)2017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实行全省统考,试题命制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指导思想,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的《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为依据,实行“两考合一”。
分析和研究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的考查内容和命题特点,探析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导向,对今后教学和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整体评价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综合考虑考试时间和题量,在强调知识覆盖的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性”和适度“综合性”。
试题重视实验考查,有助于认识化学原理的客观性,体验“真实的化学”,有助于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试题设置相关问题,检测微观思维水平,体现化学思维“独特性”,考查学生“宏微结合”与“模型认知”等素养水平。
化学试题紧扣九年级化学启蒙性特点,综合考虑福建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和“两考合一”的要求。
二、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结构与考点试卷结构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其中第I卷为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6题,45分。
整卷总分为75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结构与考点分析见表1和表2。
表1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结构与考点分析教学研究2018·02教学研究表2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考点分布三、抽样统计结果与分析抽样情况说明:所采用数据全部来自泉州市洛江区1953名考生成绩的分析和统计。
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第三个必修模块,完成本模块的教学需36课时。
为方便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整合相关内容,本模块安排了一定的机动课时。
《化学反应原理》设置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个专题。
“专题 1 化学反应与能量”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贡献等内容。
“专题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等。
“专题 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研究化学平衡原理的一些应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等;其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是讨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和“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
例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吸热或放热)是讨论温度对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的影响的重要依据;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是判断某一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则为学习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4.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化学反应原理》是理论性较强的选修模块,本模块涉及许多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这些概念和知识虽然大多数在《化学1》、《化学2》中已经出现,但是在《化学1》、《化学2》中要求较低;而在选修模块中又将以不同的呈现方式、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出现。
福建省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福建省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揭示新时期学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指明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课程作为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因此,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时,应建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充分发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用,从而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要坚持如下几个原则:(一)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德育内涵并在化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以人为本。
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启蒙阶段化学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课堂教学文化,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以学定教,密切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全面发展。
开展满足学生基础学力与必备品格发展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化学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
(四)能力为重。
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要求及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用化学语言表述;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中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初中学科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初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对初中学科教学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述,以期能够为初中学科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语文教学指导意见1. 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信息,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2. 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采用任务型、体验式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互动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数学教学指导意见1. 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英语教学指导意见1. 教学目标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基本的英语交流,并拥有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2. 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参与英语口语练习,提高他们的语音和语调准确性。
五、物理教学指导意见1. 教学目标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释物质世界的基本原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室操作技能。
教师可以采用示范实验和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福建2023年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福建2023年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福建2023年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导语】2023年是福建中考全省统考的第三年,和2023年相比,2023年会有哪些变化呢?日前,福建省教育厅网站发布《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透露了几项新变化。
吧。
三项调整化学卷面总分值分值由75分改为100分,考试时间从45分钟增加至60分钟,题型占分比例分别为选择题30%,非选择题70%;道德与法治题量调整为:选择题局部约占52%,非选择题局部约占 48%。
(此前为各50%);历史试卷知识内容比例调整为:中国历史(含地方课程)约占 70%,世界历史约占30%。
(此前为中国历史约占 65%,世界历史约占 35%。
) 语文名著考察不变语文科名著考察范围不变,照旧是七本,详细是:《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简爱》。
各科考试的样题也公布了,《指导意见》还公布各科的考试样题,也包括初二年的地理和生物哦。
来看看各科试卷的概况:语文命题根据: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为指导,以《指导意见》为根据,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进展命题。
考试范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的。
默写:《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推荐的优秀诗文61篇(7~9年级)。
文学名著:文学名著阅读侧重阅读才能的考察。
七~九年级必读书目为《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如《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简爱》等。
考试形式、时间: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总分值为150分,笔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程度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
试卷构造:1。
题型占分比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判断题:60%作文:40%2。
福建宁德2023年中考方案公布

福建宁德2023年中考方案公布福建宁德2023年中考方案公布为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要,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中考中招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23〕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2023年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相关工作通知如下:一、考试科目1.全省统一命题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个科目,实行省级统一命题(A卷)考试。
2.体育与安康测试体育与安康测试的方法和要求,按《宁德市2023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施行方案》(另行制定下发)执行。
3.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察要求和考察内容,按《2023年宁德市初中毕业生理化实验考察有关工作的通知》(另行制定下发)执行。
二、全省统一命题考试的内容、方式、时长、卷面分值1.考试内容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初中语文等九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23〕1号)所确认的考试内容施行。
假设省教育厅有印发新的初中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那么按新印发的文件执行。
2.考试方式省级统考的9个科目全部实行书面闭卷笔试形式,严禁携带计算器。
3.考试时长各科目考试时长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各120分钟;思想品德、物理各90分钟;历史、地理、生物各60分钟;化学45分钟。
4.卷面分值各科目卷面总分值分值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物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生物各100分;化学75分。
各科目考试时长和卷面总分值分值假设有变化,那么以省教育考试院详细文件为准。
三、考试时间安排1.省级统考时间及科目安排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等7个科目安排在九年级学年末进展考试,地理、生物2个科目安排在八年级学年末进展考试。
省级统考的详细科目考试时间按省教育考试院有关通知执行。
2.市级测试或考察时间市级组织的体育与安康测试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察,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3~5月份进展。
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指导意见学习及总复习措施

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指导意见学习及总复习措施新增内容:1、化学定义:增加化学的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2、了解原子序数、核电和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点要加深教学的难度。
结合离子、化合价教学可使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3、了解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4、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变化。
增加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教学。
5、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相应的用途。
总复习策略:初三化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所学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
我们的想法是:将整个复习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系统复习。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70%以上)的试题来自考查"双基"。
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
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①应用型问题:福州厦门2014-2016年应用类的试题仍将是热点,且题型背景将更加丰富多彩。
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学科交融、方案设计、操作决策;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操作探究性试题等专题进行专项训练;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做法是:从省、市调研试卷、县综合练习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教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教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学科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科学习,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意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估与反馈等方面探讨教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课程目标教师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素养三个方面。
在制定课程目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长,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科教学的可关联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研究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要求,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资源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网络等。
教师应选择与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教材,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网络进行教学辅助,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科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四、评估与反馈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测试、作业和项目评估等。
评估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更是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反思和改进。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科学习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学科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学科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科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参观考察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科实践,提高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三明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的通知

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三明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明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4.03.11•【字号】明教中〔2024〕30号•【施行日期】2024.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三明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的通知明教中〔2024〕30号各县(市、区)教育局,局属有关学校(单位):现将《三明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三明市教育局2024年3月11日三明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18〕66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全面落实中考中招改革进一步强化考试招生评价育人导向的通知》(闽教基〔2021〕6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三明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
一、报名条件(一)具有三明市初中学籍的八年级、九年级在校生;(二)具有三明市户籍,在外地就读的八年级、九年级在校生或社会考生(含同等学力考生和往届生)。
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校生不得报考。
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不得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参加报名。
二、报名办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中考)实行网上统一报名,报名时间:2024年3月15日~21日,考区与学校确认时间:2024年3月15日~23日,逾期不再受理考试报名事宜。
具有三明市初中学籍的学生由学籍所在地学校统一组织报名,汇总后向所在地的县(市、区)教育局中招机构报送;在外地就读需回户籍地参加考试的学生和社会考生,须到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教育局中招机构指定报名点报名。
三、考试(考查、测试)科目、方式和时间安排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继续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所有考生必须参加考试,未参加考试者一律不得毕业和升学。
福建省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指导意见

4
考试内容
实验 6 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考试要求
1.检查器材 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观察、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技能
2.进行实验
(1)在杠杆支点两侧挂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挂钩码的位置使 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阻力、动力臂、阻 力臂。
(2)改变杠杆支点两侧所挂钩码的数量并调节挂钩码的位置, 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阻力、动力臂、 阻力臂。
10
实验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化学性质
实验内容
评价要点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一、氧气的制取实 验(用高锰酸钾制 取、用排水法收 集)
二、氧气的化学性 质实验(木炭在氧 气中燃烧并检验 其燃烧产物)
2.用药匙取用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并在试 管口放置一团棉花。 3.将试管的中上部用铁夹固定于铁架台 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预热,并用酒精灯外焰对准药品位置加 热。 5.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倒扣在 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收集气 体。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取出并正放在桌 面上。 6.实验结束,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 灯。
实验技能 2.进行实验
(1)设计并画出并联电路图。 (2)按画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4)观察每只开关闭合或断开时,每只灯泡的亮暗情况。
实验素养
态度认真、尊重事实、器材布置合理、操作有序、整理复原等。
5
考试内容
实验 8 验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考试要求
1.检查器材
力学
电学 光学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验证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3.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4.测量已知质量的固体的密度 5.验证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6.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7.设计并连接并联电路 8.验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9.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10.验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1.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202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

202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一、前言本篇质量分析报告针对202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化学试卷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旨在为广大师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全面、详实的参考资料。
二、考试概况试卷结构2024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结构稳定,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六大部分,题型多样,考查内容全面。
试题难度总体来说,试卷难度适中,与往年相比,并无明显变化。
试卷充分体现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核。
三、试题分析选择题选择题共2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等方面的掌握。
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的检验。
填空题填空题共10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等知识点。
填空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
计算题计算题共5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化学方程式的运用。
试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化学计算方法和技巧。
实验题实验题共1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理解。
试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简答题简答题共5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等知识点。
简答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
综合题综合题共2题,以化学知识为基础,融合跨学科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质量分析知识点覆盖试卷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全部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其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实验等部分是考查的重点。
能力考查试卷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包括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题型特点试卷题型丰富,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试题情境真实,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学科的实用性和发展性。
初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学目标与原则初中学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使其全面发展。
教学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式、探究性和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1. 语文教学指导意见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2. 数学教学指导意见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英语教学指导意见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应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交流,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力和阅读材料提高学科素养。
4. 物理教学指导意见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示范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5. 化学教学指导意见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化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通过实验探究、模型建构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6.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生物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应通过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生物素养。
7. 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应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和研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8. 地理教学指导意见地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师应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制作和模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地理应用能力。
总结初中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福建省2024年中考大纲-地理: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地理一、课程理念、教化教学原则(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化目标.初中地理课程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旨在使学生形成必备的基本地理观念、意识和实力,能够常常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通过学习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初中地理课程,供应将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学问,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实力和生存实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相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供应应学生与其生活和四周世界亲密相关的地理学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觉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尝,增加学生的生存实力。
(三)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关注全球改变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改变等内容。
逐步形成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四)建构开放式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着眼于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的培育,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亲密联系,教化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着力拓宽学习空间,满意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主动探究。
二、课程实施(一)课程开设7~8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敏捷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教学依次不作规定。
地理老师可以自行选择授课的依次。
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学问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二)教学要求地图其次部分世界地理海洋和陆地相识区域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三、考试评价(一)日常学习评价留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式的不足,评价应实行多种方式。
除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评价形式,也要留意通过视察学生在探讨、实地视察与观测、调查、制作学具、探究、课堂中的答问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福建省九年级化学有哪些知识点

福建省九年级化学有哪些知识点福建省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概述福建省九年级的化学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后一年,它为学生奠定了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基础的化学知识点,从原子结构到化学反应,从物质的性质到化学实验操作技巧。
接下来,我们将概述福建省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学生将学习到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概念。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原子的质量单位和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二、元素与化合物学生将学习到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形成的物质。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以及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编写方法。
三、物质的性质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以及物质的酸碱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
四、化学反应学生将学习到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反应速率、反应热、离子方程式等相关概念。
五、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学生将学习离子的概念和命名规则。
掌握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是十分重要的。
六、酸碱与盐学生将学习到酸碱与盐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酸碱与盐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学生需要了解酸碱中的酸碱度概念、常见酸碱的性质和应用,以及盐的命名和制备方法。
七、电化学学生将学习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池的原理和组成、电解池的原理和电解过程是电化学的重要内容。
八、实验操作技巧学生将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包括使用实验仪器的方法、实验记录的规范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加强实践能力,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揭示新时期学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指明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课程作为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因此,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时,应建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充分发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在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要坚持如下几个原则:(一)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德育内涵并在化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以人为本。
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启蒙阶段化学的学习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文化,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落实“以学定教”原则,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全面发展。
设置满足学生基础学力与必备品格发展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化学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
(四)能力为重。
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要求及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用化学语言表达;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并在知识的形成、应用中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实践育人。
高度重视化学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积极开展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化学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化学的学习价值,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
(六)多元评价。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要求,建立包含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的化学学业评价标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二、课程实施初中化学教学要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化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开设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按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足开齐初中化学课程,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
(二)教学设计教学中,注意把握初中化学课程的功能和内容特点,做好四个层面的教学设计:整体教学设计、章(单元)教学设计、节(课题)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时注意: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课程、章(单元)、节(课题)的设置意图。
同时,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化学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能动性以及以学习为目标的人际交流情况等,明确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2.准确把握内容标准,合理选择、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主题进行加工处理,组织和构建教学内容。
不盲目拔高教学要求,提高习题的难度。
3.重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整理和归纳知识、形成观念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和决策。
4.注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设置能有效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内容,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思想方法。
5.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对核心知识的讲解,通过实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结合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优化教学。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领会课程的教育价值,把握课程的内容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化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九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利用各种实际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特点,改变长期以来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开发和使用探究、合作、启发、讲授、自学、讨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等适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重视化学实验等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环节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科学探究意识。
4.重视化学理论性知识的教学与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发挥核心概念在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中的作用化学理论性知识反映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是形成化学学科核心观念必备的知识。
为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属性和规律,不仅需要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宏观性质,还需从微观水平上认识物质结构以及反应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化学符号加以表征,即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
因此,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化学理论性知识教学和学科思维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主题整合、聚焦核心、问题导学、模型建构等策略来实施,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教学要求福建省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我省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其中,学习要求包含知识内容与学习目标,知识内容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学习内容。
1.学习目标包含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
认知性学习目标分为A、B、C三个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在相应教学建议中说明。
学习目标按从低到高分水平层次界定,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
具体如下:(1)认知性学习目标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模仿操作、初步学习”到“独立操作、初步学会”两个由低到高水平的要求。
(3)体验性学习目标包含“经历、体验、感受”到“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再到“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三个由低到高水平的要求。
体验性学习目标可在认知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内容的教学中有机渗透。
、考试评价(一)日常学业评价学业评价的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
日常学业评价是形成性评价。
在日常的学业评价中应注意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水平,选择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评价或建立学习档案等评价方式。
日常学业评价的要求可参照上述“教学要求”。
(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1.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我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2.命题原则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落实省教育厅有关中考命题文件的精神。
命题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性: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试题命制中,应注意弘扬正能量、引导正确的学科价值观以及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2)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升科学素养。
(3)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着重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与方法,考试内容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和对学生后续学习或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4)时代性:关注初中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化学学习能力。
(5)开放性: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做到试题形式、思维过程、答案标准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6)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控制主、客观题比例,把握试卷的长度,留给学生充分思维和解答的时间。
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
3.考试内容(1)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①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简单的化学事实(实验现象、模型图表及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②分析和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a. 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b. 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能力;c.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③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要素,了解观察、实验等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有设计简单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2)考试内容与要求4.考试形式(1)笔试(闭卷,卷面分值: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2)实验操作考试说明:(1)笔试由全省统一组织命题考试。
(2)实验操作考试由各设区市自行组织命题考试,考查内容限于以下8个学生必做实验或其中的实验片段: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⑤燃烧的条件;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⑧酸、碱的化学性质。
5.试题难度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进行命题。
6.试卷结构试题题型比例: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
7.试题示例【例1】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