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课程教案模板
教案主题:化学基础知识概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掌握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
4.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教程》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4. 教师备课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的特点。
2. 介绍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
四、总结(10分钟)
1. 归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化学世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全套设计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全套设计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2. 物质的性质3. 化学实验4. 化学反应5. 化学方程式三、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4. 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解析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2. 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3.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实验、沉淀实验等;4.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解析等知识点;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解决一些有关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的问题;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7.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及时进行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2. 观察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2. 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否清晰明确,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3.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如何,是否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说课指导教案
初中化学说课指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元素的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元素的分类;
2. 让学生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实验现象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化学的研究对象
和内容。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等概念,并对
化学元素进行分类介绍。
3. 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在老师
指导下分析实验结果,引出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
思维和探索能力。
5. 知识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可以是练习题或实验报告等,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和药品;
2. PPT或教科书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少量的化学元素模型或卡片等。
五、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能否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以上是初中化学说课指导教案范本,希朤对您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_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_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让教学的方式方法更有效,这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速度是有很大影响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方法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它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规律、定律、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与品德的发展。
由于语言是传递经验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故讲授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运用其他方法,都需要配合以一定的讲授。
讲授法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同时在思想上有提高;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二、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
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
对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于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三、实验探究法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课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化合物的命名规则,能够准确命名给定的化合物;
2. 能够根据化合物的名称,写出其化学式;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出化学式。
难点:一些特殊的化合物名称的命名。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化学品瓶、实验室玻璃仪器、实验试剂等;
2. 实验材料:化合物样本、化合物名称卡片等;
3. 课件:包含化合物命名规则和例题的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几个化合物的名称,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名称的命名规则,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化合物的命名规则(10分钟)
1.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根据碳原子数、双键、官能团等进行命名。
2. 无机物的命名规则:根据元素符号和化合价进行命名。
三、示范命名化合物(15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几个化合物的命名过程,让学生掌握命名的方法和技巧。
四、学生练习(20分钟)
学生根据提供的化合物名称,进行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出化学式的练习。
五、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部分,以便学生复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化合物命名与化学式写作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化合物命名和写化学式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教案编写要求:1. 每个章节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
2. 教学内容要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 课堂练习要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一、第一章: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的科学内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掌握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和命名;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5. 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介绍化学的科学内涵和研究对象。
(2)讲解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
(3)讲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B. 所有物质都可以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
C.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D.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选择题: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 化合物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 物质的分类只有化合物一种。
D. 元素是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
7. 板书设计: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命名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命名:化学式、名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第二章: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本质;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初中化学课程导引方法教案
初中化学课程导引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基本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4.常见化学实验的实施和观察。
三、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2.结合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呈现化学知识;
4.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学流程:
1.导入阶段: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阶段:介绍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3.实验操作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4.讨论阶段: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五、教学评估:
1.及时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反馈;
2.通过课堂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和研究,检验学生实践能力。
六、作业布置:
1.布置相关知识点的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并撰写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
1.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2.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化学学习环境。
家长进课堂初中化学教案
家长进课堂初中化学教案
课程名称:初中化学
授课教师:XXX
时间:XXX
地点:XXX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帮助学生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
3.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内容:
1.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区别。
2.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
3.化学实验: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
1.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2.实验操作与观察:教师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参与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3.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四、课堂安排:
1.教师简要介绍化学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参与讨论。
2.进行化学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归纳总结,回答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五、家长参与:
1.请家长提前和学生一起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家长可以在课堂上帮助监督孩子的操作,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3.课后,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课上学到的知识,鼓励孩子进行相关练习。
六、课后思考:
1.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有何收获?有哪些不足之处?
2.家长认为这堂课的设立是否合理?有何建议和意见?
3.下节课的内容,家长和学生有哪些期望和希望?
希望大家共同合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努力!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参与!。
化学第一节初中教案
化学第一节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性质。
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 化学的抽象概念理解。
2. 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1.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化学知识讲义和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简单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出化学的重要性。
二、讲解
1. 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如元素、化合物等。
2. 介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相关实验方法。
3. 解释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三、实验
老师选取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讨论
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性。
五、练习
板书相关概念,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但是在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时,需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下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化学全套课程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全套课程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化学方程式表示法等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推理等科学实验技能。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及其应用3.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三、教学难点1.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分类及其特点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解析3. 化学实验中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a.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带领学生学习化学的定义、分类、特性等基础知识。
2. 第二课: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a.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的性质,如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等。
b. 着重介绍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分类和周期性规律,让学生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3. 第三课: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a.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b. 实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4. 第四课: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a. 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
b.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进步。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和科学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三种基本模式
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
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
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
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
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
(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
(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初中化学上下册教案
初中化学上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求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一课:化学基本概念
知识点:化学的定义、化学原理、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常见实验操作技能
知识点:溶液的配制、加热操作、滴定等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操作,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第三课:常见实验现象解释
知识点: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常见实验现象解释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常见实验现象的原理和解释。
第四课:化学实验安全意识
知识点: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安全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操作和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提高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化学实验,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知识测试:定期进行化学知识测试,评价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希望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化学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开学化学课教案设计
初中开学化学课教案设计课程名称:化学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复习与介绍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复习化学基础知识,了解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化学世界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化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小组合作教学准备:1. 备课教材:化学教材、课件、实验器材2. 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3.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外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化学基础知识(1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式、化学反应等内容。
2. 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相关知识点。
二、介绍化学的重要性(15分钟)1.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烹饪、药物的制备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化学,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三、展示化学实验(15分钟)1. 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解释实验的原理。
四、小组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形成结论。
2. 汇总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化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多积极参与化学学习,并展示化学的魅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参加化学实验,在实践中提升化学知识。
2. 鼓励学生阅读化学相关书籍,开拓化学视野。
课后作业: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查阅相关化学知识并写下感想。
评价方式:1. 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基本课型
初高中化学基本课型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根据新课学习和复习备考两个阶段可将化学课型分为新授课和复习课两大类。
◆根据化学课程的特点,新授课分为实验课和一般新授课两大类:
【课型一】一般新授课(除实验课以外):
流程: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点拨升华——有效训练
【课型二】实验课:
按照实验课的直接目的可分为将实验课分为探究实验课和验证实验课两种类型。
探究实验课流程:
环节1:提出问题环节2:设计方案
环节3:实验探究环节4:交流提升
环节5:迁移应用
验证实验课流程:
环节1:创设情景,目标导读
环节2:自学文本,确定方案
环节3:规范操作,记录现象
环节4: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环节5:归纳小结,延伸提高
◆根据化学备考三轮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的具体实际,将复习课分为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三种类型:
【课型三】单元复习课:
流程:目标导学——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课型四】专题复习课:
流程:(1)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2)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3)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4)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5)达标练习,提升能力
【课型五】试卷讲评课:
流程:分析激趣(分析考情,情感激励)——自我纠错(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合作交流(展示思路,暴露问题)——精讲点拨(归类点拨,同法提升)——有效训练(变式训练,跟踪检测)。
2024年初三化学教学计划(4篇)
2024年初三化学教学计划本学年,本人担任初三某班化学教师,面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其中部分学生基础扎实,成绩优异。
然而,亦有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导致成绩不尽如人意。
鉴于此,必须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以促进他们在各自基础上的持续进步与提升。
现将我的教学计划阐述如下: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实验操作及技能、逻辑结构为核心内容。
在理论阐述中,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认识能力及对化学知识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同时,教材内容从实际生产和生活出发,适度扩展知识领域,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宗旨和任务。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合理分散难点,梯度适宜,并突出重点。
通过将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质引入,学习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基本概念、理论和定律。
这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减轻学习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难度。
为便于教师教学安排和学生学习掌握,每章节内容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第二个特点强调实验为基础,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每章节均包含大量学生实验和探究活动,同时兼顾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 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提升其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其能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基础化学问题。
学生将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实验和计算的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应用。
2.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简单问题,并逐步培养自我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中考改革的新趋势,把握改革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技巧。
初中化学智慧课堂教案
初中化学智慧课堂教案课程名称:初中化学课时:1课时主题: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认识化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2.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 掌握元素符号和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 元素符号和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学重点:1. 认识化学的基本概念;2. 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3. 掌握元素符号的写法和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单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并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核心教学(30分钟)1. 学生对化学的概念进行讨论,并解释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2. 介绍元素符号的写法和化合物的命名方法;3. 练习元素符号和化合物的命名。
三、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2.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方式:1. 课堂讨论;2. 实例分析;3. 练习应用。
教学工具:1. 教科书;2. 黑板;3. 笔记本。
课后作业:1. 复习并掌握今天学习的内容;2. 完成化学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本文详细记录了一堂初中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为教学内容,以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为主讲教师。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制备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珍爱生命。
2. 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制备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空气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2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3.1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案例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制备方法。
(4)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化学初中基础知识讲解教案
化学初中基础知识讲解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的概念及常见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的理解;化学反应的配平和方程式的书写;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辨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单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元素(15分钟)1. 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2. 介绍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周期表的组成;3. 解释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三、讲解化学反应(15分钟)1. 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讲解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方程式的书写;3. 给学生举例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和配平方法。
四、讲解化学物质(15分钟)1. 分类介绍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性质;2. 解释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3. 给学生展示一些化学物质的实验现象和特点。
五、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重点强调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建议及参考书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的概念和原理。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初中化学15分钟讲课教案
初中化学15分钟讲课教案课题: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作用;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3. 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查询元素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性质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2. 元素周期表复印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提出问题:你知道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5分钟)1.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由谁提出的?为什么会有元素周期表?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中有哪些内容?元素的基本信息都包括什么?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5分钟)1. 周期性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如何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元素的性质?2. 元素的周期性性质: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变化,例如电子层排布和化学性质等。
四、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3分钟)老师选择一两个元素进行讲解,介绍其基本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五、检查与讨论(2分钟)让学生回答几个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课堂讨论。
六、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课上学到的知识做总结,并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一些元素的性质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元素周期表为主题,通过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对周期表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
流程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提高——反思调节”四环节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化学问题情境,包括化学实验、模型、图表、习题、文字材料、动画演示、化学游戏等。
可以是教师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利用化学实验、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
探究新知
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采取以下两个环节。
㈠自主探究
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要求。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学、思、疑、问、解有机连结,获取新知和能力。
在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探究性课题,设计教学个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主,实验基本步骤为:(1)发现并明确提出要探究的问题(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3)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等各种方法收集有价值的科学证据(4)对所有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做出科学的理解(5)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完整性和问题理解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合理评价。
㈡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过程、现象、结论、体验不尽相同,合作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启迪学生的智慧,分享成功的喜悦。
这种交流是多向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究、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
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
促进合作交流策略有:
(1)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和个性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优化组合,组建“合作小组”。
(2)提出问题启迪思维。
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且有思考价值,尤其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
”故一般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组织学生按一定的分工、程序有效开展活动。
(4)开展竞争鼓励合作。
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比一比哪组方法既多又科学,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小组竞争。
(5)及时激励促进交流。
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
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总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共同发展。
应用提高
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强化巩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习题设计和问题教学的意识。
教师应想尽一切方法,将学生探求知识的触角引向课本外无限广阔的领域,把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作一件趣事和乐事。
一是保证训练时间,一般学生独立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要注意侧重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按时、独立、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
二要精心组题,选题要突出应用,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要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意识。
三重讲评,要多渠道收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强化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评方法、评思路、找规律,评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也可以是学生评。
四教师要在规范做题上做学生的楷模,要亲身示范,要引导、指导,确保方法、能力和规范同步提高。
反思调节
化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果没有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形式。
教师可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具体方法有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等。
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一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问、追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疑难处,其他学生补充回答,并鼓励学生自我提问、相互提问,向教师提问,创设提问的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自我反思的问题意识,学会自我调节学习,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
在学生讨论和说思路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予以点拨、归纳、补充更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深化,并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流程四种教学活动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循环过程,教师应根据自身特长、学校条件、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化学教师的教学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