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了解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4. 能够应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本会计的应用。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成本会计》教材。
2.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
3.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成本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成本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实际应用:讲解成本会计在企业决策、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2. 现代成本会计的新发展:介绍现代成本会计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讲授效果:反思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生参与度: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堂纪律与管理1. 准时开始上课,按时下课:维护课堂时间纪律,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成本会计课程代码:3301A122(会计电算化)、3302B122(会计与审计)所属院系:财经学院制定时间:2010。
11。
02制定人:黄燕批准人:二、基本信息学分:4 课程类型: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业课学时:7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授课对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后续课程:财务管理、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它的主要能力是掌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其中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基础,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是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而完工产品的成本主要是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构成,这样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核算就形成了课程的分能力,要掌握这种能力就需要有若干的知识点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应会能力标准.本课程就是根据主要能力推出应会能力,再由应会能力推出应知能力,从而进行能力构建的.(1)知识教学目标①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熟练掌握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③熟悉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定额法;④熟悉成本报表的编制和成本分析。
(2)能力教学目标①通过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学习,训练学生的综合核算能力;②通过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③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综合模拟训练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团结协作、计算机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严谨务实、诚实守信等综合素质。
(3)素质教育目标①具有热爱所学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较强的法律意识;②具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健康的身心;③具有较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成本分析.教学总学时为72学时,扣除考试及复习占用学时,知识模块与对应学时为: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4、进度表设计5.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模块式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成本会计课程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课程设计1. 前言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是公司决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成本会计涉及到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包括采购原材料、生产成品、销售产品等诸多环节。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通过成本会计来了解生产和销售的成本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学习成本会计不仅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也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份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方法、计算方式和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知识。
2. 具体内容本课程设计包含以下几个部分:2.1 成本会计基本概念•成本会计的定义及其作用;•成本要素;•三种成本分类方法;•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2.2 成本会计方法•作业成本法;•多元成本法;•标准成本法。
2.3 成本会计计算方式•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间接成本)的计算;•产成品成本的计算;•经营费用的计算。
2.4 成本会计实际应用•成本会计在决策中的应用;•成本会计在预算和控制中的应用;•成本会计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
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方法、计算方式和实际应用。
2.实例教学法。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成本会计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3.讨论和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在线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成本会计的理解。
4. 考核方式本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包括:1.期中考试。
考察学生对成本会计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作业评分。
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成本会计计算题或写一篇成本会计分析报告等作业,以夯实实务能力。
3.期末论文。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针对特定企业或行业的成本会计研究论文,以拓展学生对成本会计的深入了解和应用能力。
5. 精品案例以下是一家生产鞋子的企业的成本会计数据:成本要素花费直接材料成本2000 CNY直接人工成本3000 CNY制造费用1500 CNY销售费用1200 CNY研发费用800 CNY税收及其它1600 CNY营运利润10000 CNY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这家企业的产成品成本。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2)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1. 课程背景
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会计学科,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成本会计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成本会计对于财务专业人才和企业管理人员都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掌握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和实用工具,能够熟练运用成本会计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3. 课程安排
3.1.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成本会计概述
•成本分类和计量
•成本体系和成本流动
•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制定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和成本支持系统
1。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一、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方案的基本依据:课程教学大纲、高职教育的对象和特点、课程性质和特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二、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一)加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采用实践教学模式;(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两方面问题;(三)注重构建适合师生、生生之间交互、讨论的教学环境;(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性质:《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是自《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
《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及《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情况。
《财务管理》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内容,分流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有关资金耗费的核算部分放到《成本会计》中,有关资金耗费的其他部分置于《管理会计》中;《成本会计》课程与《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情况。
其中,《成本会计》课程在费用要素核算的基础上重在阐述成本的核算,而《财务会计》重在阐述费用要素的核算;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中其他行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可置于后续课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作重点阐述。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成本会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总论、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五、学时、学分、教材媒体与教学环节(一)学时和学分1、课内学时:72学时2、学分:4学分(二)教材媒体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该课程选择文字教材作为媒体。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周国安编著的《成本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本教材将成本会计方面的内容划分为六章,章与章之间既关联又独立,有机构成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
《成本会计》课程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模式,力求在书中综合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努力使其成为适应学生需要的教材。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学会分析并归类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3.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能进行简单的成本计算和分配;4. 了解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成本会计方法对实际企业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成本控制和改进措施;2.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熟练运用成本会计相关表格和软件;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共同完成成本会计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责任感,树立成本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2. 增强学生对成本会计职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对成本会计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案例分析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成本会计分析与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成本会计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包括成本的定义、分类及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参考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成本分类与归集:学习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概念,掌握成本归集与分配的方法,参考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成本核算程序与方法:学习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的核算方法,参考教材第三章内容。
4. 成本控制与分析:介绍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学习成本分析的技术,如量本利分析、差异分析等,参考教材第四章内容。
5. 成本决策:探讨成本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包括成本估算、成本效益分析等,参考教材第五章内容。
《成本会计》全套教案

《成本会计》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成本会计》教材第3章至第6章的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1. 成本概念与分类:研究成本的定义、特性、分类及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2. 成本核算要求与程序: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一般程序和具体方法。
3. 成本计算方法:讲解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应用及优缺点。
4. 成本控制与分析:分析成本控制的原理、方法,以及成本分析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本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程序。
2. 培养学生运用成本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成本控制与分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成本控制与分析。
2. 教学重点:成本概念与分类、成本核算要求与程序、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以一家制造型企业为例,让学生了解成本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知识讲解:a. 成本概念与分类b. 成本核算要求与程序c. 成本计算方法d. 成本控制与分析3. 例题讲解:针对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给出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成本概念与分类2. 成本核算要求与程序3. 成本计算方法a. 品种法b. 分批法c. 分步法4. 成本控制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成本的定义及其分类。
b. 列出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程序。
c. 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计算成本,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d. 简述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方法。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成本管理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
成本会计第五版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第五版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成本会计作为企业核心管理领域之一,在企业内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相结合,全面讲授了成本会计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旨在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分析技巧,从而提高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
2.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理解和掌握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分析原则;3.熟悉成本会计的流程和实际应用方法;4.能够利用成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决策辅助分析。
3. 课程大纲本课程根据教学要求,分为以下章节: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述1.1 成本会计的概念和作用1.2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1.3 成本会计的分类和类型第二章:成本计算方法2.1 直接材料成本计算2.2 直接人工成本计算2.3 制造费用的计算2.4 成本期间的分配第三章:成本分析原则3.1 产品成本的分析原则3.2 部门成本的分析原则3.3 成本与管理的关系第四章:成本会计实现的流程4.1 成本会计的数据来源4.2 成本计算系统的搭建4.3 会计凭证的编制4.4 报表的分析和编制第五章:成本数据的应用5.1 成本数据的对比分析5.2 成本数据与决策分析5.3 成本数据对于管理的意义4. 课程教学重点1.成本会计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2.成本分析原则的掌握;3.成本会计实现的流程和应用实例。
5. 课程考核方式1.课堂测试占40%;2.课程大作业占60%。
6. 参考教材1.《财务会计第五版》许孟芳著;2.《成本会计》王大卫著。
7. 教学计划章节课时内容第一章 2 成本会计概述第二章 4 成本计算方法第三章 2 成本分析原则第四章 4 成本会计实现的流程第五章 2 成本数据的应用8. 教学记录•第一节课日期:2022年9月1日时间:14:00-16:00地点:教学楼305教师:李老师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介绍。
对成本会计的概念、分类和类型进行讲解。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成本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分类、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原则,熟悉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独立完成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具备一定的成本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兴趣和责任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从成本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企业成本效益。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基本理论、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四个部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述,介绍成本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第二章:成本核算,讲解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成本核算的程序和账务处理。
3.第三章:成本分析,阐述成本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4.第四章:成本控制,介绍成本控制的原则、程序和措施,以及成本降低的途径。
5.第五章: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成本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产品定价和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安排成本会计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成本核算和分析的方法。
4.讨论法:学生就成本会计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成本会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成本会计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设计摘要:《成本会计》课程是财经类高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本文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按照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研究,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程一、课程性质定位《成本会计》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使初学者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后,能够更深入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便于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设定第一,知识目标。
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成本会计的含义及其分类;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分类;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的原则、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等;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如生产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损失的核算;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等;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核算方法,如成本核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等;成本分析的基本知识,如成本分析的原则和评价标准、成本分析的程序和方法、全部产品成本分析、可比产品成本分析和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等。
第二,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成本会计的含义及分类;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分类,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组织,产品成本核算概述,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损失的核算;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成本计算的定额法;标准成本制度;期间费用的核算;能够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等。
第三,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严格执行《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
培养高尚的会计职业素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和成本节约意识,提高技能参与企业管理,努力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全套教案

编号:__________ 《成本会计》全套教案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成本会计》全套教案目录一、教学内容1.1 成本会计基本概念1.2 成本核算原则1.3 成本核算程序1.4 成本项目及其分类1.5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1.6 成本核算账户设置1.7 成本计算方法1.8 成本分析与控制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2 过程与方法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重点3.2 难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2 学具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合作探究5.4 课堂讲解5.5 案例分析5.6 练习与巩固5.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6.1 板书6.2 板书内容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方法改进8.3 学生反馈意见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知识9.2 实践活动建议9.3 课后阅读材料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成本会计基本概念成本的概念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与费用、收入的关系1.2 成本核算原则合理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1.3 成本核算程序成本核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的方法1.4 成本项目及其分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1.5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的计算间接成本的计算1.6 成本核算账户设置生产成本账户制造费用账户销售费用账户1.7 成本计算方法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作业成本法1.8 成本分析与控制成本分析的方法成本控制的原则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学会成本核算原则能够区分和计算不同类型的成本2.2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成本核算程序进行成本核算能够设置成本核算账户能够运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计算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成本会计工作的兴趣培养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重点成本核算原则成本项目的分类成本核算程序成本计算方法3.2 难点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成本分析与控制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PPT课件教学案例资料4.2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企业的成本核算案例引入成本会计的概念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5.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成本核算原则的应用5.4 课堂讲解讲解成本核算程序和成本项目的分类5.5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体的成本核算案例5.6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随堂练习5.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6.1 板书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6.2 板书内容成本的概念成本会计的概念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完成一个成本核算的案例作业7.2 作业要求准确计算成本分析成本核算结果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对成本会计概念的理解程度8.2 教学方法改进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8.3 学生反馈意见学生对课堂讲解的反馈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知识到成本会计的其他相关知识9.2 实践活动建议建议学生进行成本核算的实践活动9.3 课后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成本会计相关的书籍或文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成本会计基本概念成本的概念: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成本会计教程课程设计 (2)

成本会计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成本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包括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成本会计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并提高其在成本管理领域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成本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方法帮助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发掘和解决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实例分析•讨论课•课程设计四、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概述(1)成本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3)成本会计的任务和目标2. 成本管理(1)成本管理的定义和作用(2)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3)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4)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3. 成本核算(1)成本核算的概念和作用(2)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及应用(3)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4. 成本分析(1)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成本分析的基本技巧和策略(3)成本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5. 成本控制(1)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和技巧(3)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6. 课程设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成本会计核算部分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技能和实践经验。
五、教学计划时间内容第1-2周成本会计概述第3-4周成本管理第5-6周成本核算第7-8周成本分析第9-10周成本控制第11-12周课程设计六、教材参考1.《成本会计导论》,杨珊珊、赵千成编著,人民出版社2.《成本控制》(第2版),邓小平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成本分析与管理》,郑远卓、吕凤笛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成本会计教程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教程课程设计课程背景成本会计是企业核算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筹资规划的重要依据。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
•帮助学生从会计角度分析企业成本结构、成本控制等问题。
•培养学生做出决策、预警的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成本会计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成本的分类和核算方法•成本的统计和报表方法第二章: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成本与优化•营业成本的计算和分析第三章:成本控制与预算•成本控制的概念和方法•成本控制的基本技术•成本控制与预算•成本控制的实践案例第四章:成本管理的决策分析•成本的分析方法•成本与收入的关系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长期经营决策分析课程教材•《成本会计》(第五版),作者:李志刚,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管理会计基础》(第三版),作者:曹威,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评价本课程采用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学生将参与实际成本控制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期末考试占评价比重70%。
•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度占评价比重20%。
•成本控制案例分析报告占评价比重10%。
教学计划本课程涵盖40课时,具体教学计划如下:课程内容节数第一章: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10第二章:成本计算和分析10课程内容节数第三章:成本控制与预算10第四章:成本管理的决策分析10结语成本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成本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其进一步就业和创业打造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平台。
丰富的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核算、分析、预测等实际应用技能。
成本会计学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成本会计学是一门财务管理学科,主要研究企业经营中各类成本的计算、分配、控制及决策应用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成本会计学课程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其主旨就在于提高学生成本控制的能力,提高成本思维和成本计算能力,开展成本管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技能:1.具有成本计算和操纵能力;2.了解和掌握成本管理相关原理、方法和技术;3.能够分析和解决成本管理实际问题;4.能够拟定和实施因应的成本管理计划;5.具备成本会计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 课程大纲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成本会计基础知识介绍;2.成本核算方法和技巧;3.成本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4.成本预算和控制;5.成本决策分析;6.成本管理信息系统;7.成本会计应用实践。
2. 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面授、案例分析、讲座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 课程教材本课程采用以下教材:1.成本会计学,于炯奇、袁桂英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成本管理学,唐国培、陈光远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4. 课程作业本课程作业包括实践性作业和理论性作业。
其中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家企业,对其成本管理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理论性作业则是根据老师的指导,对成本管理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
5. 课程学习评价本课程采用考试和论文两种方式进行学习评价。
其中考试占70%,论文占30%。
四、课程建设与管理本课程的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程的实际效果。
因此,在课程建设和管理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2.教材的选择和合理应用;3.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效果;4.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5.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通过以上建设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和推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本管理能力,也能够提高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成本会计》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一)岗位分析:1、会计专业对应就业岗位2、成本会计课程对应就业岗位2、成本核算会计的基本工作流程是三、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完成西藏天安工业企业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项目,使学生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和会计专业规范,具备完成工业企业及其他行业成本数据归纳总结、成本核算、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
将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熟悉和掌握成本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缩短岗位工作的“适应期”。
能力目标:①通过完成材料成本核算和分析项目的任务,学生能够运用材料成本的相关知识,完成原材料明细账和原材料分配表的登记;能够运用因素分析法,填制产品材料成本分析表;②通过完成人工成本核算和分析项目的任务,学生能够运用人工成本的相关知识,完成产品工资成本分析表的填制;③通过完成外购动力费用核算的任务,学生能够运用动力费用的相关知识,完成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的填制;④通过完成制造费用成本核算和分析项目的任务,学生能够运用制造费用核算相关知识,完成产品制造费用成本分析表的填制;⑤通过完成单位产品成本报表编制项目的任务,学生能够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核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单位成本,填制单位产品计算表;⑥通过完成整个项目具有一定的执业能力(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职称等级证书)。
知识目标:①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②掌握成本核算中的先进先出法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③掌握成本核算中的计划成本核算方法、实际成本核算方法;④掌握成本核算中的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生产工时比例法、机器功率时数比例法;⑤掌握成本核算中的双倍余额递减法、直线法;⑥掌握成本核算中的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⑦掌握成本核算中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⑧了解各行业对成本核算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⑨理解并掌握产品成本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计算原理和方法;⑩理解成本核算分配费用的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B090504 学号:B09050416 姓名:何辉
成
本
会
计
课
程
设
计
⑴成本报表应反映各种可比和不可比产品本月及本年累积的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和实际成本。
以上项目的本月数应根据本月产品成本
②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2760/76000 * 100%=3.6316%
本月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0.83333%,计划降低额500元,根据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填列。
③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商品价值:119540。
④产值成本率=94440/119540 * 100=80
⑵①应从本月计划总成本﹑实际总成本﹑实际比计划升降额﹑实
际比计划升降率﹑本月累计全部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升降额﹑本月累计全部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升降率方面进行分析。
②通过计算从实际和计划的差额及升降率进行分析。
③本年累计全部产品成本完成情况分析表
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
单位:元
本月累计全部产品成
本实际比计划升降额=94440-97700=-3260
本月累计全部产品成
本实际比计划升降率=94440/97700 * 100%=96.66%
成本升降率=96.66%-100%=-3.34%
由资料知,3月份产品计划产量是:甲10件﹑乙10件﹑丙4件。
但生产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实际产量是:甲8件﹑乙15件﹑丙4件。
由于甲﹑乙产品所耗原材料上升,新的产品单位成本升高1200元。
针对这一情况,车间会同技术部门研究并采取了节约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
计算说明,本月全部产品累计实际总成本比计划降低3260元,降低3.34%。
其中,可比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节支1660元,主要是乙产品成本节支1500元,甲产品只节支了160元;不可比产品,只有丙产品,其成本实际比计划节支-1600。
⑶
成本报表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成本指标的分解和综合相结合的过程。
通过指标分析可以是非戏不多深入,通过综合分析才能获得对企业成本工作全面﹑本质的认识。
这体现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要求。
没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事物的本质﹑趋势和其他事物的联系,没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影响因素的数量界限及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特殊性。
所以,应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应注意明确分析目标,制定分析计划。
应注意广泛收集分析目标,掌握全面情况。
应注意从总体分析入手,深入进行因素和项目分析,确定各种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查明各种因素变动的具体原因。
应注意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对企业成本工作进行评价。
应注意分析方法只能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指明方向,而不能代替调查研究
应注意在采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