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北海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5题;共45分)
1. (8分)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蔚蓝的天空倒印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倾的湖面了。

②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采,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震奋。

红紫烂漫的春天,多么活力充沛,生气蓬勃。

2. (9分)(2016·杭州模拟) 给划线字注音,找出并改正其中三个错别字。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郎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________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________的班驳________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
3. (7分) (2017九上·哈尔滨期中) 按课文原文填空
(1) 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 ___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4) 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5)俶尔远逝,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4. (15分)名著阅读。

“您怎么对维克托那么大的火气?”冬妮亚问。

“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公子哥儿,没有灵魂的家伙,我看到这种人,手就发痒。

仗着他有钱,以为什么事都可以干,就横行霸道。

他钱多又怎么样?呸!我才不买这个帐呢。

只要他碰我一下,我就要他的好看。

这种人就得用拳头教训。

”保尔愤愤地说。

冬妮亚后悔不该提起维克托的名字。

看来,这个小伙子同那个娇生惯养的中学生是有旧仇的。

于是,她就把话头转到可以平心静气地谈论的题目上,问起保尔的家庭和工作情况来。

“您怎么不多念几年书呢?”冬妮亚问。

“学校把我撵出来了。


“因为什么?”
保尔脸红了……接着,保尔把事情经过都告诉了冬妮亚。

(1)
此段文字的作者是。

(2)
请结合原著回答两个问题:保尔和维克托有什么“旧仇”?保尔为什么被学校“撵出来了”?
(3)
选段中保尔的语言及其相关的情节主要表现他怎样的个性特点?请简要分析,并列举后文中也能表现这特点的另外两个情节。

5. (6分) (2018九下·诸暨月考) 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作注释。

①衣食所安________,弗敢专也小大之狱________,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②明日徐公来,孰________视之,自以为不如。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________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________陛下。

至于斟酌损益________,进尽忠言(《出师表》)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6. (15分)(2016·成都) 阅读答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

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和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

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

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

“猴”与“候”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

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

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

猴被称为“避马蕴”即由此而来。

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

直到今天,中国云青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

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

《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后,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

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
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灵物。

猴的形象已经植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有删改)
(1)
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
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说明方法,第④段画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7. (20分) (2017九上·江阴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

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

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

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

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

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

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

“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

听口音,是南方人。

④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

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
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

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⑤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

“先去试试再说。

”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

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

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⑥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

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

”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

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⑦有的独生子女,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

超重的难道仅仅是物品吗?
⑧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品析第⑤段划线的句子。

(2)文章写了两个送儿女的场景,在选材上是否有重复累赘之感?为什么?
(3)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其含义及好处。

(4)文章说:“有的独生子女,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 (12分) (2016八下·中山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________
②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9. (13分)文言文阅读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互相轩邈邈:________
②蝉则千转不穷转:________
③窥谷忘反反: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0. (5分)作文:
生命如歌,有人爱在夜阑人静时浅吟低唱,有人愿在暴风骤雨中激情呐喊,有人为别人悲歌,有人为自己欢诵,其实不论忧喜悲欢,都是对存在的礼赞,对经历的感怀,对美好的向往,仔细倾听——你心中的的那首歌也是这样悠扬婉转!
请以“唱一首歌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在600字左右;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5题;共45分)
1-1、
2-1、
3-1、
3-2、
3-3、
3-4、
3-5、
3-6、
4-1、
4-2、
4-3、
5-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6-1、
6-2、
6-3、
7-1、
7-2、
7-3、
7-4、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1、
8-2、
8-3、
9-1、
9-2、
9-3、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