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第四章 世界市场.
《国际贸易》练习册答案

《国际贸易》练习册答案绪论名词解释: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和地区同别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
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他国市场的贸易活动。
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是指贸易货物通过一国的国境,不经加工改制地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
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如出口,即总出口。
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有形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
因为货物或商品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因此称为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是指国家和地区间进行的以无形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
国际服务贸易(GATS)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向他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服务消费者通过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过程。
一般包括四种提供方式: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对外贸易额:指的是以货币表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事情内的进出口商品价值的总和,一般用美元表示。
国际贸易额:指的是一定时期之内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之和。
贸易差额:一定时期的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称为贸易差额。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外贸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思考题:1、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需具备哪些条件?有剩余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国家的产生。
2、在资本主义各个具体历史时期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有何不同?(1)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期的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A、英国占据国际贸易的垄断地位。
1870年,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达25%,几乎相相当于法国、德国和美国的总和。
B、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大宗商品的贸易比重已经下降,纺织品的贸易迅速增长,并占据优势地位。
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世界市场(The World Market)是指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发展的趋势。
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作用形成:(一)分类世界市场的形成分为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
(二)条件条件分为地理条件、物质基础。
地理条件是指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相互联系,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提供地理条件。
物质基础来源于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形成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本国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业原料也来自于世界各地。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组织方面,促使垄断组织出现,大企业时代来临,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跨国公司。
作用: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
首先,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其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再次,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贸易的形成及其作用形成: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二)(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夸大也就使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其意同是产生剩余产品。
世界经济概论 第4章 国际贸易.ppt

贸易保护主义有两大特点:其一,更多用 法律制度和行政干预。其二,逆全球化而 动,甚至不顾世界贸易组织所确定的国际 贸易准则。
3.刺激世界经济复苏需要世界各国市场更加 开放。
2020/3/5
33
三、“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实质及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 国际贸易
2020/3/5
1
本章大纲
案例引导 金融危机影响下东莞的玩具厂为 何大量倒闭?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过程 第二节 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三节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案例剖析 中国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化“危”
为“机”?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3/5
2
商品贸易不仅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 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而且,如果某些 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的话,它恰恰是检验一个 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
等原因而上升。这种在最后阶段出现的现
象被称为“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 济”。
2020/3/5
19
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本身生产规 模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由于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 使企业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交 易成本下降。
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诸如贸易条件
恶化、出口的不稳定性、普遍存在的幼稚 工业以及贸易利益的不合理分配等严峻问 题。很自然地,发展中国家便会采取内向 型的贸易战略和干预性的贸易政策以避免 来自外部经济的不利影响。
2020/3/5
30
(三)解决就业
第0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ppt - 第四章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的比重
技术差距论图解
Q
A国的生产 需 求 滞 后
4
反
T0
T1
滞 后
应
A国的出口 B国的进口
T2
2 1
T3
B国的出口 A国的进口 B国的生产
模 仿 滞 后 后
3
掌 握 滞
Terms
需求滞后: 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后 进国没有意识到它是国内产品的替代 品——认识到其价格,有需求. 反应滞后: 创新国生产,出口新产 品——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国产品的威 胁——决定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 掌握滞后: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 达到与创新国同一水平而停止进口. 模仿滞后:反应滞后+掌握时滞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一个产业或 行业内的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和产出的 增加. 内部规模经济使得大厂商比小厂商更有 成本优势,随着少数大厂商逐渐垄断了 整个市场,不完全竞争取代完全竞争成 为市场的基本特征.
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则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 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典型的外部经济行业通常存在很多小企 业,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
生命周期理论的图解
领先者(美 国) 净出口 0 t0 净进口 t1 t2 t3 时间 其他工业国(加拿 欠发达国家 大, 日本,欧盟等)
第二阶段:技术 第三阶段:技术 第一阶段:创新 停滞 领先国家出口 扩散 跟随者出口 欠发达国家出口
贸易效应
比较而言,高技术产品的创新国更有利可图, 因为: 引入,成长期相对较长,意味着垄断期和出口 期较长;而成熟期,衰退期短,意味着模仿国 获利的机会就少. 若高技术产品的创新能不断地更新技术,使产 品在进入成熟期后马上退出新产品,开始新一 轮的产品生命周期,则有望持续其垄断地位, 赚取超额利润. 换而言之,高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对模仿 国是不利的.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从原料贸易的流向来看,它呈现出与工业制成 品贸易流向正好相反的过程特征。
在第一阶段,少数具有自然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供给者,而发达国家则是主 要进口者。
P.66 图4-3 制成品贸易周期与各国贸易地位
净出口
贸易开始点 X>M
开始净 进口点
发展中国家净 出口点
t0
O
t2 t3
t4
t5
t
t1
X>M
进口
: 其他发达国:
其他发达国 家净出口点
首先推出新产品。这样,工业制 成品贸易的周期性运动便开始了。
发展中国家:
4.1.4 原材料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过程中以制成品 为主,而梅基(S.P.Magee)和罗宾 斯.Robins)在1978年将此理论运用于对国际 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料贸易的分析,提出 了原料贸易周期说。
在第二阶段,其他发展中国家加速开发原料生 产,便利用自己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取代原有的 少数原料出口优势国家,成为国际市场原料的 主要出口者。
在第三阶段,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优势开始作 用于原料,出现了合成原料,原料供应的优势 从发展中国家转向了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 还开始出口合成原料。
4.2 要素增长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本章关键术语
1. 产品生命周期 2. 制成品生命周期 3. 原材料生命周期 4. 国家竞争优势 5. 产业集聚 6.规模经济 7.内部规模经济 8.外部规模经济
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多以静态分析和短期分析为 特征,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准确地解释当 今国际贸易发展中的诸多现象。
第五版国际贸易习题与答案

国际贸易复习题第一章习题1、什么是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方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1、什么是对外贸易量?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2、什么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额/国内生产总值3、研究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分别有什么作用?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也叫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某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位,一般是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既标明了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也标明了该国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着该国进出口贸易的国别分布,表明着它同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叫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经济集团的对外商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观察和研究不同时期的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于我们掌握市场行情的发变化,认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换关系及密切程度,开拓新的国外市场,均有重要的意义4、什么是国际贸易结构?研究国际贸易结构有什么作用?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作用:研究国际贸易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等。
第三章国际分工1、简述国际分工的产生、发展与形成过程(46-48)16-18世纪中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只存在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11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手工业与农业逐步分离,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时期的“地理大发现”和随后的殖民地开拓,加大了市场,促进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过渡,从此资本主义进入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讨论 长期大量顺差与逆差的结果? 顺差----外汇量增多---本币升值----国际市场本国W价格上升----出口量减少 Eg: $1:¥8 $1:¥4 (2:8) 思考 本币对外贬值对本国的进出口有何影响?
(三)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构成)
相关资料:
2000年中国内地十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特区、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与他们的贸易额达$4085亿,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6%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154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其中,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特区、东盟、加、澳、韩等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实现全面增长,累计达到9588.3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83%。
(一)国际贸易额(值)与国际贸易量
1、贸易额(值)(The Value of Trade) (1)定义:~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值。 (2)计算:各国出口额(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额(值)。各国(地区)统计其出口值时通常采用FOB价计算。
(一)国际贸易额(值)与国际贸易量
2、贸易量(Quantum of Trade) (1)定义:以不变价格表示的贸易值。 (2)公式: 贸易量=进出口额/进出口价格指数 (计算期 ) (计算期 ) (计算期指数/基期指数) 例题:1970年,世界出口额$2800亿,1978年,世界出口额为$11736亿。假定出口价格指数为1970年为100,1978年为265。试分别比较1978年世界出口额和世界出口量与1970年世界出口额的增长变化情况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产生、地位与作用 第三章: 国际分工 第四章: 国际分工理论 第五章: 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第六章: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七章: 关税措施 第八章: 非关税壁垒 第九章: 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 第十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十一章:国际贸易救济措施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贸易实务第四章国际贸易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三、成本递增与不完全分工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模型与成本不变条件 下的贸易模型之间存在一个基本差异。在成 本不变的条件下,每个国家都完全分工生产 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例如 A 国只生产 X 不 生产 Y,B 国只生产 Y 不生产 X。两国生产各自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机会成本是常数。
第三节 成本递增条件下贸易的基 础和所得
第二节 无贸易的均衡
注意一点: 两国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商品 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递增。 当两国生产机会成本变化到相同水平时, 即两国的商品相对价格相等时,分工便 会停止。贸易在这个价格比上达到均衡。 通过互利贸易,两国消费量均会大于没 有贸易的消费量。
第三节 成本递增条件下贸易的基 础和所得
第四节 国际贸易均衡分析
一. 国际贸易的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只讨论一种商品及其相 对价格的变动情况 我们利用经济学中的基本工具:供给曲 线与需求曲线 图中分析的基本假设:世界上只有A、 B两国,两国均为贸易大国,各国供给 与需求的变动都 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第四节 国际贸易均衡分析
图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在没有任何贸易障碍的条件下,某商 品出口国的价格会上升,进口国的价格 会下降,最后双方的国内价格都会等于 国际市场上的价格。
简称是指每多第一节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二机会成本递增及生产可能性曲线差异的原因这一章给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这一章给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更符合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情况
世界市场

场
世界市场的销售网络
(一)按商品购销的业务形式来划分
2.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市场,指的是不通 过固定场所进行的各种商品交易。
单纯的商品 购销形式
没有 固定 组织 形式 的世 界市 场
补偿贸易 加工贸易 招标和投标 租赁贸易
补偿贸易是买方利用信贷进 口机械设备、技术、劳务,然 后用买卖双方商定的产品或劳 务去清偿货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补偿贸易是一国在外汇缺乏情 况下,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设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方式 之一。
世界市场的销售网络
(一)按商品购销的业务形式来划分
国际博览会和国际展览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日 趋重要,它为买卖双方了解市场行情,建立商品和 技术联系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成为签订贸易合同, 达成交易的重要场所。 国际博览会和展览会发展很快,国际博览会和 展览会的数量不断增加;展览的面积越来越大;专 业化程度更加突出。
的多 形边 成贸 易 多 边 支 付 体 系
以英国为中心的多边贸易、多边 支付体系的形成
顺差 西欧、北美新型工业国家 顺差 英国 大量工业品输出 顺差 经济不发达国家 西欧、北美新型工业国家 大量工业原料输出 经济不发达国家(中、印) 英国 大量工业品输出
三次科技革 命
时间
主要标志
主要内容
与世界市场 的关系
世界市场的销售网络
(一)按商品购销的业务形式来划分
2.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市场,指的是不通 过固定场所进行的各种商品交易。
单纯的商品 购销形式
没有 固定 组织 形式 的世 界市 场
补偿贸易 加工贸易 招标和投标 租赁贸易
加工贸易是由承揽加工方采 用国外厂商(定做方)提高的 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及 部分设备仪器、工具模具, 按照定做方提出的规格款式、 质量和技术标准,加工为成 品提交给定做方,并按照双 方约定的标准收取加工费的 一种贸易方式。
国际贸易辅导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4.代理人一般不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者签订合同。
代理人只居间介绍生意,招揽生意,但不承担履行合 同的责任。
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是指在信 贷的基础上进口机器设备,然后用机器设备生 产的产品或其它产品或劳务,分期偿还机器设 备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二、贸易条件的类型
1.净贸易条件
净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 格指数之比。其计算方法是: N=(PX/PM)×100
公式中的N为净贸易条件,PX为出口 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
2.收入贸易条件或购买力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或购买 力贸易条件指数的基础上,把贸易量 指数加进来。计算方法是: I=(PX/PM)×QX
2.设备进口与产品出口相联系。设备供应方 必须同时承诺回购设备进口方产品或劳务。
3.设备出口方供应技术、设备并取得补偿产 品,设备进口方提供补偿产品取得设备的使用 权和所有权,双方是买卖关系。
第三节 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世界市场在波动中空前扩大 二、参加世界市场的国家类型日益广泛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价值规律。
计算:
1.假定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为80, 进口价格指数为110,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为140,计算 该年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并解释结果。
第六章 国际服务贸易
1、领会《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定义 2、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征 3、了解战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领会其发展 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世界市场是由十分复杂的相互联系又相互 区别的部分所组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 世界市场进行分类。
商品的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

第四章商品的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价值和国际市场价格的本质内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不等价交换的含义及成因。
一、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民价值(国别价值)(一)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国民价值合乎逻辑的发展形态。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使社会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商品交换成为世界性交换,社会劳动变成国际性的劳动,国民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演变成国际价值。
(二)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商品的国别(国民)价值和国际价值一样,都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结晶,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但是在量的规定性上两者又有着原则的区别……商品的国别价值是商品在一国范围内的社会价值,国别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世界范围的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其价值量大小并不取决于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决定于“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这个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就是在世界经济的一般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由此可见,同一种商品在一国的国内市场上和在世界市场上就具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两种不同的价值尺度。
一是国内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国民价值(国别价值、国内价值),二是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国际价值。
商品在国内交换时以国内价值作为衡量的尺度,而在国际交换中则以国际价值作为衡量的尺度。
二、影响商品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国际价值的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和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一)劳动强度对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影响,P78所谓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紧张程度和繁重程度(或说复杂程度),即在单位时间内劳动力的消耗程度。
薛荣久《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世界市场)【圣才出品】

第4章世界市场1.当代世界市场是如何构成的?答:当代世界市场由国家与地区、贸易厂商、交易商品、交易场所与渠道以及管理与协调机构构成。
(1)国家与地区按照经济发展类型,参加世界市场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可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三个主要类组。
其中,发达国家占有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的绝大部分,它们成为世界市场的主体,在世界市场上起着主导作用。
(2)贸易厂商世界市场上的订约人,按照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可分为三类:公司、企业主联合会以及国家机关(政府各部和各主管部门)和机构。
其中,公司是指那些追求商业目的的订约人,它们是在工业、贸易、建筑、运输、农业和服务等方面以谋利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企业;企业主联合会以协会、联盟和代表会议等形式参与政府的决策活动,为企业扩大出口、开拓世界市场服务的企业家集团联合组织;国家机关和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有在得到政府授权后才能进入世界市场,从事外贸业务活动。
(3)交易商品交易标的是指世界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包括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等。
(4)交易场所与渠道交易场所可分为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和没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两种类型。
其中,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是指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没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可分为单纯的商品购销以及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两大类。
商品销售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所要经过的环节,其作用主要有:①沟通生产与销售;②节约企业推销商品所需的人力和时间;③为贸易各方提供各种方便;④化解企业商品生产后的风险;⑤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IL)是指物流活动超越国家疆界的限制,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其目的是降低运输费用,加快商品周转和提高竞争力,获取销售效益。
(5)运输和信息媒体网络运输网络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组成.承担着世界市场上的各种运输服务。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世界市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贸易条件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从GATT到WTO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0.2课后习题详解本书是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0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贸易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课后习题(名词解释和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资料下载地址:/Ebook/965119.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考点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于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也可称为海外贸易。
第四章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二)意义
1、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制速度 2、分摊巨额投资和风险 3、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4、形成新的竞争原则 (三)类型 1、技术开发型:参加联盟各成员企业的共 同目标是在同一技术的创新和开发方面进 行优势互补。
高新技术产业如通信、生物工程、电子、制 药等产业的联盟多属于此种类型。 举例:21世纪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德国宝 马汽车公司联盟研制零污染的氢电池汽车; 20世纪美国IBM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结成 联盟研制新一代集成电路。
优点:避开贸易壁垒、风险小、成本低、 容易被接受
缺点:国际企业获得利润少、容易培养潜 在竞争对手。
思考:“许可证经营”与“合同制造”的 区别在哪里? 区别:前者授予的既有生产权又有销售权, 而后者只授予生产权。
国际企业降低风险的方法: 1、慎重选择被许可方;
2、授权时只提供一部分关键技术或成分, 而不是和盘托出; 3、购买被许可方的股份对其进行控制
举例2:中国的海尔集团的家电生产能力 很强,但销售能力很弱;日本的三洋公司 也是生产家电产品的大型国际企业,有较 强的销售能力,两家企业于21世纪初结成 国际战略联盟,双方都获得了较之前更大 的收益。
此类型投资一般由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发起, 政府制定政策吸引国际企业到该国投资设厂, 用该厂在当地生产的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以 停止或减少该产品的进口,最后达到自给自 足的目的。 (三)直接投资的形式
1、合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合伙共 同投资共同经营企业。
特点: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 共负盈亏
3、市场营销型:具有生产能力优势的企业与具 有销售能力优势的销售型企业进行优势互补而 形成的国际战略联盟。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Chapter 4
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的原因:每个国家 都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 的机会成本(用另一种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 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 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004版
Chapter 4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有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相比较最有利(有利程度 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 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 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 带来利益。
2004版
假定的生产变化
Chapter 4
美国
玫瑰 (万枝) -1000
计算机 (万台)
+10
南美
+1000
-3
合计
0
+7
2004版
Chapter 4
变化:世界上种植的玫瑰还是跟以前一样多, 但现在生产了更多的计算机,所以这种生产上 的重组将增大整个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由于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比以前生产了更多,则在理 论上可能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第四章 比较优势理论
2004版
一、大卫•李嘉图(详见《经济学家3 李嘉图》)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四、贸易的基础 五、比较优势的度量 (Example) 六、生产和贸易的格局 七、贸易的利得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九、小结
Chapter 4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的存废之争
2004版
第四章 世界市场 《国际贸易》PPT课件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包括16、17世纪和18世纪的大部分年份 (二)世界市场的迅速发展时期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的标
志为: 1. 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的形成。 2.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3. 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4. 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
第三节 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
一、国内外市场融合加速 二、世界市场在波动中空前扩大 三、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显著提高 四、传递机制在加强 五、公平竞争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主流
第四章 世界市场
学习目的与要求 • 世界市场的概念 • 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 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商品市场和加工贸易、补偿贸易,
招标与投标等贸易方式的特点 • 目的在于从实务的角度了解国际贸易活动的交易情况。
第一节 世界市场概述
一、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场所, 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 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三、世界商品市场
(一)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商品市场 1. 商品交易所 2. 国际拍卖 3. 国际贸易博览会、展览会
(二)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市场源自第二节 世界市场上的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商品购销 二、包销 三、代理 四、寄售 五、招标投标 六、期货交易 七、对销贸易 八、补偿贸易 九、加工贸易 十、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四章习题及答案第四章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一、单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率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A.英国 B.德国C.美国D.日本2.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现了()。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3.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4.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抬头。
A.贸易自由化B.贸易保护主义C.新贸易保护主义D.超贸易保护主义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保护的是()。
A.幼稚工业B.成熟工业C.国内高度发展的工业D.夕阳工业6.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与自由贸易学说相对立的是以()为代表的保护贸易学说。
A.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B.李斯特C.凯恩斯D.俄林7.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A.保护国内的幼稚工业B.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C.获得贸易利益D.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8.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认为,各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的产品。
A.两优取重、两劣取轻B.两优取轻、两劣取重C.具有优势条件工业所生产D.具有劣势条件工业所生产9. 比较适合起点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外贸政策类型是()。
A.进口替代型B.出口导向型C.自由贸易型D.混合型10. 外贸政策一般包括外贸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和()政策。
A.国别B.外交C.市场D.经营二、多项选择题1.对外贸易政策由下述内容构成()。
A.对外贸易总政策B.进出口商品政策C.国别对外贸易政策D.自由贸易政策2.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是()。
A.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率B.经济贸易集团内部逐步取消关税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遍优惠制D.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缔结《洛美协定》E.发达国家放宽进口数量限度,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3.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也称为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居民和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跨越国界的方式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的间接交换。
2. 国际贸易的特征(1)跨国界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易双方跨越国界进行经济活动。
(2)交换性: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过程,涉及到价值的转移。
(3)风险性: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国际贸易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
(4)规范性:国际贸易需要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
(5)复杂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文化和法律体系,交易过程较为复杂。
二、国际贸易的历史与发展1. 古代国际贸易(1)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最早的贸易形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2)奴隶社会的贸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封建社会的贸易:封建社会时期,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
2. 近代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的探险活动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
(2)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3)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体系。
3. 现代国际贸易(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贸易受到战争影响,出现萎缩。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4)WTO时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1. 按照商品流动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本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2)进口贸易:外国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国际贸易:第四章、世界市场(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四章:世界市场(考点及强化练习)第一节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构成世界市场的含义与作用一、世界市场的含义与作用1.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世界市场是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不是各国国内市场的总和。
在国家存在的前提下,各国国内市场有其独立性,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
2.世界市场的作用(1)调节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
(2)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的基础(3)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4)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传递。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1.萌芽阶段这个时期包括16-17世纪和18世纪的大部分年份。
2.迅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始于18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
3.形成阶段这个时期始于19世纪80年代,结束于20世纪初。
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如下:(1)多边贸易和支付体系的建立。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3)世界市场上商品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
(4)出现了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
(5)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三、世界市场的构成1.国家与地区按照经济发展类型,参加世界市场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可分为三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国家、经济转型国家。
2.贸易厂商世界市场上的订约人,按照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可分为三类:公司、企业主联合会、国家机关和机构。
3.交易商品标的是指世界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它包括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等。
4.交易场所与渠道(1)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主要包括商品交易所、拍卖、展销会等。
(2)没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主要包括两大类:单纯的商品购销;与其他因素相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
(3)商品销售渠道。
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出口国的销售渠道;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销售渠道;进口国国内的销售渠道。
(4)运输和信息媒体网络。
运输网络承担着世界市场上的各种运输服务。
第四章 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与转移

24
回溯:中世纪地中海贸易的兴衰
农村公社化运动在除去东罗马帝国所统治的一
小片区域在几乎整个欧洲被完成。再加上阿拉 伯人还占领了整个北非以及西亚,造成了原来
地中海贸易所仰赖的消费人群几乎完全萎缩。
与这一阶段的欧洲及地中海沿岸其他地区政治 经济大环境的变迁相对应,地中海贸易经历了 从世纪后半期开始表现为持续的加速的衰落过 程,到8世纪初则基本陷入停顿。
11
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中心
布鲁日的港口,云集着来自各国的货船,可以听到 各种语言,看到各民族的人。布鲁日又是一个巨大 的国际金融中心,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在布鲁日设 立了分支机构。条顿骑士团在布鲁日设有固定的银 行,甚至连教皇在整个北欧征收的什一税,也存放 于布鲁日的银行之中。 14世纪,布鲁日布料贸易的重要性逐渐丧失。1384 年来自勃艮地的菲立普二世成为了佛兰德伯爵,他 在布鲁塞尔、里耳以及布鲁日设立了他的宫殿,这 为布鲁日从全欧洲吸引到了大量的艺术家、银行家 以及其他重要人士。布鲁日的主要活动逐渐转变为 银行业、奢侈品交易以及文化中心。
西罗马帝国是指罗马帝国于286年被戴克里 先分为两部分后,位处西部的帝国;而东部 的帝国后来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于476年9月4日,皇帝 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奥多亚塞威迫退位, 而于西元480年皇帝尼波斯之死后非正式灭 亡。
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C
ISO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国际贸易
第四章 世界市场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第四章 世界市场——章节结构
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第二节 世界市场的开拓 第三节 当代世界市场竞争 小结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一、含义和理解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 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 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场所,国际分工 是世界市场的基础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三、世界市场的构成: 1)国家与地区 2)贸易商 3)交易商品 4)市场链体 5)市场管体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1)国家与地区
发达国家 (主导市场)
按出口 商品分
主要石油出口国 主要制成品出口国 其他国家和地区
国 家 和 地 区 分 类
按经济发 展类型分
发展中国家 (次要市场)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2)贸易商:公司、企业主联合会、国家机关 3)交易商品:货物、服务、资本要素 4)市场链体: - 有形市场,如商品交易所,拍卖会,博览会 - 无形市场,单纯买卖等 - 销售渠道:包括出口国销 售渠道,进出口国间的销 售渠道,进口国内的销售 渠道 - 运输和通信 - 国际物流 德国汉诺威博览会远景
2)调节要素和资源配置
3)各国依赖依存的基础
4)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
5)加强各国间的传递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机器大工业 原料市场和 销售市场扩大 运输通讯事业发展 起源于地理 大发现 第二次科技革命 资本输出加强 国际分工发展
萌芽阶段
16-18世纪
迅速发 展阶段 1760~1870
形成阶段 19世纪80年代 -20世纪初
4.2 世界市场的开拓
二、市场开拓方法 1)出口 直接出口和通过中间人出口的区别 2)国外生产 合资企业、国际分包、许可制造 3)跨国经营 投资大,收益高,管理协调成本高
4.2 世界市场的开拓
思考几个问题:
1)假如A公司在国内市场已经站稳脚跟,计划开发国 间接出口 际市场,但对市场尚不熟悉,宜采用哪种开拓方法? 2)A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出口,对国际市场有了一定 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相结合 程度的了解,开拓方法有何变化? 3)A公司希望学习国外B公司的技术,并生产相应产品 许可制造,进行技术贸易 在本国和国际市场销售。宜采取哪种开拓方法? 4)A公司计划在世界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办事处, 跨国经营 宜采取哪种开拓方法? 5)A公司出口到C国市场的产品售后体系不完善,质量 ?? 投诉率近来越来越高,宜采取哪种开拓方法解决?
4.2 世界市场的开拓
三、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 单纯的商品购销 包销 商品期货交易 易货贸易
代理
寄售
补偿贸易
加工贸易
世界市场 的发展
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Leabharlann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1)多边贸易和支付体系的建立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和世界货币的形成
3)世界市场上商品的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
4)统一的世界价格的形成 5)出现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 6)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制约世界市场发展
并非各国国内市场的简单加总,还包括各 国间市场。国内市场的形成是世界市场形 成的前提。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运输通讯业 的发展
消费
各国内市场
各国间市场
推动 形成
交换
国际贸易
世界市场
表现
分配
生产
国际分工
基础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二、世界市场的作用: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产物
按人均 GDP分 (世行 2008)
最不发达国家 按特征分 内陆国家 负债沉重的穷国 经济转型国家 (新兴市场) 高收入国家(>USD11906)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USD3856~11905) 中等偏下收入国家(USD976~3855) 低收入国家(<USD976)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注:
1)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2013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我国GDP为 568845亿元,总人口13.61亿,按照 1USD=6.15RMB换算,人均GDP为6796美元; 同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折1447
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折
4383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2)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占主导地位。
OECD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四、世界市场的分类: 1)按交易国家分 2)按交易内容分:货物、服务、技术市场, 货物市场又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按照贸易额比重: 货物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 3)其他分类方法。
4.2 世界市场的开拓
一、市场开拓准备 1)市场调研: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2)确定目标:区域、受众 3)市场分析: 需求量及变化,竞争,潜 在需求,供应能力
4.1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5)市场管体 世界市场各种管理组织和机构。
简称
WTO
世界三大经 济组织
中文名 世界贸易组织
全称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MF
WB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Bank Group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 国际商会
4.2 世界市场的开拓
案例思考:奇瑞汽车走进埃及市场
本世纪初,奇瑞汽车开始开拓埃 及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 绩。然而,随着业务的不断做大, 问题也接踵而来:扩张的产能导 致汽车质量滑坡,奇瑞不断收到 来自埃及市场的质量问题投诉。 因为没有及时健全的售后服务做 支撑,在随后的一两年里,销售 业绩直线下滑。 对此,奇瑞及时调整了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与一家埃及 当地的专业汽车厂商签订合作协议,将汽车的售后维修、配 件更换等业务统一外包给这家企业,借助这种做法,奇瑞重 新夺回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