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面具底板
猴子面具制作方法

猴子面具制作方法
制作猴子面具需要以下材料和步骤:
材料:
1. 纸板或卡纸
2. 剪刀
3. 胶带或胶水
4. 颜料或彩色纸
5. 眼镜或针线
步骤:
1. 根据自己的头部大小,测量纸板或卡纸的长度,适当调整大小并剪下合适的形状作为面具的基础。
2. 在面具的两侧剪出猴子的耳朵形状,可以参考图片或模板。
3. 在面具的两侧剪出眼睛的洞,可以使用剪刀或刀具小心地剪出。
4. 根据个人喜好,涂上猴子面具的颜色。
可以使用颜料,也可以用彩色纸将颜色剪下来贴在面具上。
5. 如果希望面具更立体,可以使用眼镜或者针线将眼睛部分装饰起来。
6. 使用胶带或胶水将面具的两侧耳朵贴好,确保稳固。
7. 最后检查面具的大小是否合适,如果需要,可以根据自己的头部大小进行调整。
以上便是制作猴子面具的基本步骤,可以根据个人的创意和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装饰。
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能够通过讨论和活动感受故事的情境和情感;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准备•《猴子捞月亮》故事卡片•小猴子面具•蓝色布条•黄色球•猴子图片•固定胶带•活动场地教学内容1. 故事学习1.1 导入教师将猴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让小朋友围绕着这只猴子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只猴子长得什么样子?1.2 讲故事教师从《猴子捞月亮》故事卡片中讲述故事。
让孩子们跟随故事卡片情节来理解故事。
1.3 讨论教师让孩子们讨论和分析故事的情节、主题和意义。
2. 语言活动2.1 运动活动将小猴子面具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戴上面具,像小猴子一样在活动区内跳跃,描绘小猴子抓月亮的场景,同时练习动词和形容词。
2.2 手工制作将蓝色和黄色的长布条叠在一起,用固定胶带固定后,挂上黄色的球,制作成月亮挂饰。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做出小猴子捞月亮的场景。
2.3 角色扮演孩子们在场地中分成几个小组,花几分钟的时间讨论角色和对话,然后扮演小猴子、月亮等角色,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情境,让他们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在这次语言活动教学中,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讲故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并在互动中锻炼口语表达和语言交流能力。
在故事学习上,我注意到孩子们都能够聚精会神地听讲,表现出很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但是讨论要点需要提醒一些孩子。
在活动环节中,孩子们相互协作,发扬创意,完成手工制作环节和角色扮演。
通过教学活动,孩子们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故事的理解和对角色情感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次的活动教学是成功的。
但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是教学中一些小细节的处理。
在故事讨论环节中,需要引导所有孩子一起参与,并提醒有些孩子说话过程中需要把思想表达清晰。
在活动环节中,孩子接受任务的效率需要提高,需要教师布置任务后跟进和帮助完成。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猴卖圈》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猴卖圈》教案:小猴卖圈目标:通过《小猴卖圈》这个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情节,培养幼儿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小猴卖圈》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2. 认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3. 能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对话;4. 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内容;5.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一个新的故事。
教学准备:1. 《小猴卖圈》绘本;2. 教具:猴子面具、圈圈图片、绘本故事剧情图片;3. 彩色纸、彩色笔;4. 黑板/白板和粉笔/白板笔。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故事(15分钟)1. 教师打开绘本《小猴卖圈》,向幼儿展示绘本封面,询问幼儿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师通过浏览绘本的插图和简单的描述,引导幼儿猜测故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
3. 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告诉幼儿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猴子卖圈的故事。
Step 2:阅读故事(15分钟)1. 教师向幼儿逐页阅读整个故事,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
2.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来,例如:教师读到猴子说话的部分时,可以请幼儿大声回答。
Step 3:角色认知和对话练习(2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猴子面具,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是谁的面具。
2. 教师请几位幼儿戴上猴子面具,模拟故事中的猴子角色。
3. 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故事中猴子与其他动物角色的对话。
例如:教师:猴子,你要卖圈吗?幼儿(戴猴子面具):当然要卖圈啦!教师:兔子,你要买圈吗?幼儿(扮演兔子角色):我不要买圈,我要买胡萝卜。
4.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对话情节。
Step 4:故事表演(15分钟)1. 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动物角色。
2. 各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一起排练和表演整个故事。
Step 5:复述和创作(20分钟)1. 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内容,询问幼儿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角色。
中班自主游戏教案《勇敢的小猴子》

中班自主游戏教案《勇敢的小猴子》活动名称:勇敢的小猴子适用年龄:3-4岁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2. 培养幼儿勇敢、独立、自信的品质;3. 培养幼儿团队意识,学会合作和分享。
活动准备:1. 服装道具:小猴子面具、披肩;2. 场地布置:房间内放置几个盒子,里面放上自己准备好的物品,可以是书籍、毛绒玩具等,类似“神秘物品”游戏;3. 游戏道具:扑克牌或者其他随机物品。
活动步骤:1. 准备环节教师手持小猴子玩偶出现在幼儿面前,告诉幼儿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勇敢的小猴子”,并穿戴好小猴子面具与披肩,让幼儿留意老师的着装,猜猜老师今天要扮演哪个角色?2. 游戏环节(1)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将扑克牌或其他随机物品放入旁边的小篮子中,让每位幼儿在随机挑选一张,然后告诉幼儿不要把自己拥有的牌面展示给别人。
(2)游戏过程教师告诉幼儿,小猴子正在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需要幼儿一起帮助解决。
每个难关都与手中的牌面有关,所有人需要共同合作,一起解开谜团。
教师会给每个幼儿指派不同的任务,比如说先去找到一张红色的牌面,然后根据提示在房间内找到相对应的物品。
当解决一个问题时,幼儿就可以从盒子里面取出一件神秘物品,这也是游戏的奖励之一。
(3)结尾环节当所有难题都得到解决时,小猴子成功地克服了困难,摘下面具,露出了真面目,大声称赞幼儿们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表现出了勇敢的品格。
最后,老师分享一些关于勇气和勇敢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勇敢的重要性,并激发幼儿们信心。
活动评价:1.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能够培养团队意识,并注意力集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2. 教师设置了很多不同的难题,让幼儿在思考和解决中得到锻炼,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展示了勇敢的品质,同时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幼儿学习勇气和勇敢的重要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概念。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面具》案例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面具》案例分析“注重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提高教学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就成了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最好的方法。
而在我们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但在教学实践中,面对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们,怎样把这种教育思想落到实处,例如小学生的主动性从哪里来,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和调控这种主动性等方面,既要有理论的指导,更要有教学实践的支撑。
下面就是我针对《面具》这一课展开的对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案例分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群头戴色彩鲜艳,各式各样面具的同学伴随着活泼、有趣的音乐声,载歌载舞地来到同学们面前,并向同学们逐一的自我介绍。
由此拉开了本堂美术课的序幕。
“大家好,我是小兔子,我有两只长长的耳朵。
”一位女生捋着长长的耳朵蹦蹦跳跳的打招呼。
“我是孙悟空”,另一位同学边说边表演起小猴子抓耳挠腮的伶俐动作,引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
“大家猜猜我是谁?”又一戴面具者神秘地出现了,同学们稍愣一下,随即小声议论起来:“假如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应该是牛魔王吧。
”“不会是怪物吧!”学生们都笑了起来。
老师:“同学们,大家静一静,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为自己制作一个特别的面具,参加化装舞会,你们愿意吗?”(学生们齐声说好)。
“那你想作一个怎样形象的面具呢?”一名男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想制作一个外星人面具。
”另一个男生扮机械状说:“我想制作一个机器人面具。
”一名女生甜甜地微笑着说:“我想制作一个小猫咪的面具。
”其他同学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想象着自己喜欢而又与众不同的面具造型。
老师:“刚才,大家都已经想好了自己的面具造型,那么,怎样来制作呢?”孩子们被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所驱使,都静静地等待老师的讲解示范。
二、直观演示,诱导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给了课堂一个良好的开端,老师应引导学生这种积极性,应用到学习内容中去。
超搞笑这些滑稽动物瞬间让你捧腹大笑

超搞笑这些滑稽动物瞬间让你捧腹大笑动物世界中,有一些滑稽的瞬间让人忍俊不禁。
它们的天真可爱和不经意间的搞笑举动,总能给我们带来一阵欢乐。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超搞笑的滑稽动物,看看它们是如何让我们捧腹大笑的。
1. 笑话鸟:面具之后的欢乐首先登场的是一种叫做笑话鸟的小鸟。
这种小鸟外表可爱,它拥有一副面具般的黑白羽毛。
笑话鸟的名字源自它独特的笑声。
每当笑话鸟感到开心时,它会放声大笑,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笑。
笑话鸟的滑稽之处在于它与其他鸟儿有着截然不同的外貌。
当它站在一群普通的鸟儿中间时,它那张明亮的笑脸显得格外突出,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的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2. 会“假装”的小猴子:不经意的滑稽举动小猴子们聪明灵活,常常给人们带来欢乐。
在它们看来,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游戏的对象。
这使得它们时常表现出滑稽的举动,让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在热带雨林中,一群小猴子遇到了一个滑稽的情景。
它们发现一只大型植物中隐藏着美味的果实。
为了悄悄地摘取这些果实,它们假装在树上摇晃,好像在玩耍一样。
这个滑稽的举动让人们忍不住开怀大笑。
3. 站立行走的企鹅:滑稽的步伐我们都知道,企鹅是不会飞的。
但是,它们却有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行走方式。
当企鹅站立行走时,它们的身体重心不稳,摇摇晃晃地走路。
这种滑稽的步伐常常引人发笑。
尤其是当企鹅们集体行走时,它们的步伐保持完美的一致。
这样的景象无疑增添了更多的欢乐氛围,使人们不禁忍俊不禁。
4. 顽皮的海豹:搞怪的戏水海豹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海洋生物。
它们身体圆润,长着一双快乐的大眼睛。
当海豹在水中嬉戏时,经常做出许多搞怪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在海滩上,一只顽皮的海豹决定来个跳跃表演。
它跳出水面,然后像一个翻滚的皮球一样在空中翻来覆去。
这个滑稽的表演让周围的观众捧腹大笑。
5. 大嘴鳄鱼:不经意的搞怪表情大嘴鳄鱼被誉为世界上最搞怪的鳄鱼之一。
它们长着一张大而宽的嘴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它们的表情变化多样,时而严肃,时而欢快。
哈洛猴子实验

哈洛猴子实验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哈洛做了一系列实验,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及同类隔离开。
一些小猴子与母猴分开喂养后,虽然身体上没有什么疾病,可行为上却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现象。
同时,观察发现小猴子对盖在笼子地板上的绒布产生了极大的依恋。
它们躺在上面,用自己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绒布,如果把绒布拿走的话,它们就会发脾气,这就像人类的婴儿喜欢破毯子和填充熊玩具。
哈洛的研究给了我们有意义的启示。
代母养育实验基本实验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
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
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
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婴猴在遭到威胁时紧紧抱住绒布代母)代母养育”实验中幼猴挂靠在绒布代母上吸取铁丝代母的奶水后续实验哈洛从这个“代母养育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问题:那些由“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
于是,哈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
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实验结论哈洛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用他的话说就是“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
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育儿启示: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哈洛等人的研究发现给了我们很多有意义的启示,它对改变传统的育儿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小猴子下山的歇后语

有关小猴子的歇后语其含义1.小猴子下山来,最后空手而归:这个歇后语比喻一个人在努力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因为一再放弃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果。
就像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最后回到原点,什么也没有得到。
2.小猴子下山来,有勇无谋:这个歇后语比喻一个人在行动中只有勇气而没有谋略,缺乏有效的计划和策略。
小猴子下山来,只是盲目地追求目标,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最终无法成功。
3.小猴子下山来,三心二意:这个歇后语比喻一个人在行动中缺乏决心和专注,总是犹豫不决,无法坚持到底。
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一会儿想要这个,一会儿想要那个,总是无法做出决定,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4.小猴子下山来,知难而退:这个歇后语比喻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放弃或退缩。
小猴子下山来,遇到一些困难或挑战,就认为自己无法实现目标,选择放弃或退缩。
5.小猴子下山来,自食其果:这个歇后语比喻一个人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或行为,而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小猴子下山来,因为自己的盲目和冲动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定或行为,最终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6. 1. 小猴子捞月亮——一场空。
这个歇后语用来形容努力做了某件事,但是最终没有得到任何结果,是一场空。
7. 2. 小猴子爬树——上蹿下跳。
这个歇后语用来形容人不安分,不停地活动,没有安静的时候。
8.小猴子偷桃子——毛手毛脚。
这个歇后语用来形容人粗心大意,做事毛糙。
9.小猴子吃辣椒——抓耳挠腮。
这个歇后语用来形容人非常烦恼或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10.小猴子坐火箭——尾巴翘上天了。
这个歇后语用来形容人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
11.1. 小猴子扛大旗——肩膀上没轻重:这个歇后语比喻一个人在承担责任或任务时没有分寸,无法承担重任。
12.2. 小猴子吃仙桃——贪多嚼不烂:这个歇后语比喻一个人贪心不足,想要得到更多,但往往因为贪心而无法顾及眼前的事物,导致得不偿失。
13.小猴子戴面具——要露原形:这个歇后语比喻一个人表面装模作样,但最终会露出真实的面目。
幼儿园儿歌小猴子教案

幼儿园儿歌小猴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唱出《小猴一棵树》这首儿歌,并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表演儿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小猴一棵树》这首儿歌的歌词和曲调。
2.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教学准备:1.大幅彩色图片:树、小猴2.小猴子面具3.CD或其他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儿歌1.教师将小猴子面具戴在自己的头上,模仿小猴子的样子进入教室,唱一小段《小猴一棵树》的歌词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儿歌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这是一首关于小猴子的儿歌,并向学生展示大幅彩色图片。
Step 2:欣赏儿歌1.教师播放《小猴一棵树》的音乐,让学生仔细听歌,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摇摇头、拍拍手等动作,让他们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3.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唱儿歌,注意发音和节奏。
可以逐句教唱、分组唱或全班合唱。
Step 3:学唱儿歌1.教师教唱儿歌的第一句歌词:“小猴一棵树,树上吃香蕉。
”学生跟读几遍,然后全班一起唱。
2.教师教唱儿歌的第二句歌词:“一棵树上数很多,香蕉挂得多。
”学生跟读几遍,然后全班一起唱。
3.教师教唱儿歌的其余歌词,学生跟随学唱。
4.教师带领学生整体唱儿歌。
Step 4:表演儿歌1.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小猴子,一组扮演树上的香蕉。
2.小猴子们可以带上面具,树上的香蕉可以手持香蕉形状的卡片。
3.教师带领小猴子们唱儿歌,树上的香蕉们根据歌词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如挂在树上、摇动等。
4.小猴子和香蕉们可以交替表演,整体展示儿歌。
Step 5:总结反思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整个学唱和表演的过程,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儿童涂色画可爱小猴子教案

儿童涂色画可爱小猴子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了解小猴子的形象,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涂色画的活动,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3.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自由发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小猴子形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孩子了解小猴子的形象,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难点,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自由发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小猴子形象。
三、教学准备。
1. 色彩丰富的涂色画纸。
2. 彩色笔、彩色铅笔、蜡笔等。
3. 小猴子的图片或故事书。
4. 活动道具,小猴子面具、小猴子玩偶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小猴子的图片或故事书,引导孩子了解小猴子的形象和特点,让孩子对小猴子产生兴趣。
2. 激发想象,让孩子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猴子,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和其他小猴子一起玩耍,跳跃,摘水果等。
让孩子自由发挥,描述自己心中的小猴子形象。
3. 制作小猴子面具,让孩子用彩色纸、毛笔等制作小猴子面具,让孩子亲身体验小猴子的形象,增强对小猴子的了解和兴趣。
4. 涂色画,给孩子提供小猴子的涂色画纸,让孩子用彩色笔、彩色铅笔、蜡笔等自由涂色,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小猴子形象。
5. 比赛评选,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涂色作品,组织小猴子涂色画比赛,评选出最具创意、最有想象力的作品,并给予奖励和表扬。
6.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孩子继续关注小动物,热爱自然,保护动物。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对小猴子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小猴子形象。
同时,通过涂色画的活动,锻炼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白脸僧面猴作文

白脸僧面猴作文《我和白脸僧面猴的奇妙相遇》我一直觉得这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而白脸僧面猴在我心中就像个神秘的小老头。
那天,我兴高采烈地去动物园看这些小家伙们。
一走进猴山那一片区域,我就开始到处找白脸僧面猴的身影。
找了老半天,才在一个小角落里发现它正慢悠悠地坐着,那模样就像个思考人生的哲学家。
它脸是白色的,周围的毛却黑乎乎的,像穿着黑袍子戴着白面具,看起来特别滑稽。
我凑近了一点,想着仔细看看它到底在干啥。
嘿,这小猴子过一会儿就抓抓耳朵,眼睛滴溜溜地转,那耳朵尖尖的,周围还有一小撮白毛,就像耳朵上镶了白毛边儿。
它好像注意到我在看它,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两条腿短短的,走起来一摇一摆。
这时候我发现它身后的尾巴可长了,就像第五只手一样,在树枝间荡来荡去的时候,多了这只“手”就是方便。
它跳到一根矮树枝上,我就蹲在离它不远处看着。
它开始捣鼓旁边的小果子,用那小小的爪子抓呀抓,可能那果子有点涩,它吃一口就皱皱眉头,那表情简直像极了人吃到酸东西的样子,小眼睛眯着,脸都好像扭曲了一些。
它又把果子拿在爪子里翻来覆去看,仿佛在责怪这果子为啥不好吃。
我在那儿看了它好一会儿,它在树上跳来跳去,有时候和旁边的小伙伴凑在一起,互相摸一摸对方的毛,可能是在交流吃果子的心得吧。
看着它那古灵精怪的模样,我觉得这白脸僧面猴真是有趣极了。
好像它不仅仅是一只动物,更像是一个有着自己小世界的小伙伴。
那天从动物园离开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还都是它那副调皮又搞笑的模样,这白脸僧面猴给我的这次动物园之旅增添了太多的欢乐。
《再遇白脸僧面猴》最近又去到了动物园,心里挂念着那些白脸僧面猴。
一进去就迫不及待地冲向它们的栖息地。
这次见到的它,感觉比上次肥了一点。
它正缩成一团在树杈上打盹儿。
我静静地站在那,不想打扰它的美梦。
没过多久,有只小鸟飞过来停在了离它比较近的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白脸僧面猴被吵醒了,耳朵立马竖了起来,眼睛有些迷糊地睁开,像我们刚被吵醒时一样满腹牢骚。
小猴子角色扮演教案设计

小猴子角色扮演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猴子角色扮演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与小猴子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小猴子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
2. 角色扮演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准备:1. 小猴子相关的图片、卡片或玩具。
2. 角色扮演道具,如小猴子面具、尾巴等。
3. 角色扮演活动的任务卡片或提示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入小猴子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如"monkey"、"banana"、"swing"等。
2. 展示小猴子的图片、卡片或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角色扮演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猴子角色。
2. 提供角色扮演道具,如小猴子面具、尾巴等,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
3. 发放任务卡片或提示卡片,每个小组根据卡片上的任务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4. 角色扮演活动可以是模拟小猴子吃香蕉、爬树、荡秋千等场景,也可以是编写小猴子的对话或故事情节。
5.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鼓励他们使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互相合作完成任务。
总结和评价: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活动成果,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指出他们在词汇运用、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方面的进步。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猴子角色扮演活动对学生语言和认知发展的积极影响。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小猴子角色扮演活动,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观看与小猴子相关的影视作品,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1. 角色扮演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与小猴子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表演课小猴子教案反思中班

表演课小猴子教案反思中班在中班阶段,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在逐渐形成,因此表演课程对于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表演课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表演意识和表演能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今天我将分享一堂关于小猴子的表演课教案,并对课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表演意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2.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表演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准备。
1.小猴子的故事书籍或图片。
2.小猴子的面具或头饰。
3.音乐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小猴子的故事,让他们了解小猴子的形象和特点。
2.学习动作。
老师带领幼儿学习小猴子的动作,如模仿小猴子的跳跃、摆动等动作。
3.分组表演。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小猴子的角色,进行小猴子的表演。
可以根据小猴子故事的情节安排表演内容,让幼儿们自由发挥,展示他们的表演才华。
4.集体表演。
所有幼儿一起进行小猴子的集体表演,通过音乐和动作的配合,展现出小猴子的活泼可爱形象。
5.总结反思。
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表演课程,分享表演的收获和感受,鼓励幼儿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表演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表演课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表演课可以培养幼儿的表演意识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学会通过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其次,表演课可以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表演能力,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通过动作和表情来传达信息。
最后,表演课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的准备不足,导致幼儿对小猴子的故事不够了解,影响了他们的表演效果。
其次,教师在分组表演环节的指导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幼儿在表演中缺乏自信,表现不够出色。
白面僧面猴作文

白面僧面猴作文你见过那种长得像小和尚的猴子吗?今天我就来给你讲讲白面僧面猴,那可真是一种超级有趣又神秘的小动物。
白面僧面猴呀,光听名字就很奇特。
你看它那张脸,白白的,就像一个小和尚戴着白色的面具。
这白脸配上它那一身毛茸茸的黑色或者棕色的毛发,对比可强烈了,就像是从神秘的雨林深处走出来的小精灵。
这种猴子生活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那可是个充满生机又危机四伏的地方。
它们整天在高高的树上蹦来跳去,就像天生的杂技演员。
你想啊,雨林里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树枝,就像一个天然的大迷宫,可白面僧面猴却能在里面穿梭自如,从这根树枝跳到那根树枝,一点都不害怕会掉下去。
白面僧面猴的眼睛又大又圆,就像两颗明亮的黑宝石。
这双眼睛可有用啦,在昏暗的雨林里,它们就靠着这双大眼睛寻找食物。
说到食物,这白面僧面猴可真是个“大胃王”,而且还不挑食呢!它们吃各种各样的果实、嫩叶,有时候还会抓点小昆虫来打打牙祭。
你能想象吗?一只小小的猴子,坐在树枝上,双手捧着一个大果子,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那简直太可爱了。
你可别以为它们整天就只知道吃和玩。
白面僧面猴在雨林里也有自己的小烦恼呢。
比如说,雨林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有些可是它们的天敌。
像那些狡猾的猛禽,总是在天空中盘旋,想找个机会把白面僧面猴当成一顿美餐。
但是咱们的白面僧面猴也不是好惹的,它们特别机灵,一旦发现危险,就会迅速躲进茂密的树叶里,让那些天敌怎么也找不到。
而且啊,白面僧面猴还是个很“害羞”的小家伙。
它们不太喜欢和人类打交道,如果有人类靠近它们的栖息地,它们往往会躲得远远的。
这也让它们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就像雨林里的一个小秘密,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索。
我特别喜欢白面僧面猴,它们就像是雨林的守护者一样。
虽然它们小小的,但是在那片广阔的雨林里,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希望我们人类能够好好保护雨林,这样白面僧面猴就能一直快乐地在它们的家园里生活下去啦,继续做那神秘又可爱的“小和尚”猴。
小猴子下山教案幼儿园大班

小猴子下山教案幼儿园大班概述本文档是针对幼儿园大班设计的一份教案,主题为《小猴子下山》。
通过这个教案的指导,旨在帮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培养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动听的音乐感。
本文档将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园大班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提高幼儿园大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动听的音乐感。
3.培养幼儿园大班孩子们的领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份《小猴子下山》的歌曲音频。
2.教师准备一份《小猴子下山》的歌谱。
3.教师准备一套用于模拟山的器材,如绳子和画出山的纸板。
4.教师准备一些小猴子面具和小猴子的服装。
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播放《小猴子下山》的歌曲音频,让学生们欣赏并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晃身体。
2.学习歌曲《小猴子下山》:教师引导学生们一起学唱《小猴子下山》,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感。
3.角色扮演:教师分发小猴子面具和小猴子的服装,指导学生们穿上服装并戴上面具。
然后,教师模拟山的形状,让学生们排成一列,模仿小猴子下山的动作。
4.小猴子下山游戏:教师引导学生们在室内或室外的场地里进行小猴子下山的游戏。
学生们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模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5.表演展示: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猴子下山的表演展示。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增加一些小动作和表情,以提高他们的领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1.歌曲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小猴子下山》的歌曲音频,让学生们放松身心,欣赏音乐。
2.学习歌曲《小猴子下山》(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歌曲《小猴子下山》,并教他们唱歌的歌词和动作。
3.角色扮演(15分钟):教师分发小猴子面具和服装,引导学生们穿上服装,并戴上面具。
然后,教师模拟山的形状,让学生们排成一列,模仿小猴子下山的动作。
4.小猴子下山游戏(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们在室内或室外的场地里进行小猴子下山的游戏。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们一些指令,比如。
中班早读书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教案

中班早读书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教案教案主题:中班早读教学——《小猴子爬树》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朗读故事《小猴子爬树》。
2.学生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
3.学生能够模仿小猴子的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
4.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感知词汇并掌握正确发音。
教学时间:1节课,共30分钟教学准备:1.故事书《小猴子爬树》2.带有小猴子爬树图片的幼儿认知挂图3.黑板、彩色粉笔4.小猴子面具、绿色布条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1.教师拿起故事书《小猴子爬树》,向学生展示封面。
2.教师提问:“大家看看这本书叫什么?”(学生回答)3.教师接着问:“小猴子想做什么?”(学生回答)4.教师说:“小猴子想要爬树!”(同时指着挂图上的小猴子爬树图片)5.教师继续问:“你们有没有见过小猴子爬树?”(学生回答)6.教师说:“我们来看看小猴子是怎么爬树的。
”Step 2:欣赏故事(10分钟)1.教师从故事书《小猴子爬树》中朗读故事。
同时,教师要用手势和表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教师让学生跟着读故事,模仿教师的发音、语调和节奏。
3.教师边读边指着挂图上的小猴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小猴子的动作和表情。
4.教师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模仿小猴子爬树的动作。
Step 3:提问检查理解(5分钟)1.教师停下来,向学生问几个问题:“小猴子爬了哪棵树?”、“小猴子想爬到树的哪里?”、“小猴子最差一次爬到哪里?”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Step 4:图片学词(5分钟)1.教师拿出幼儿认知挂图上带有小猴子爬树的图片,挂在黑板上。
2.教师指着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3.教师读出“树”字,让学生模仿发音。
4.教师继续指着图片问:“你们知道树上有什么?”(学生回答)5.教师读出“果子”字,让学生模仿发音。
Step 5:游戏互动(5分钟)1.教师拿出小猴子面具和绿色布条,简单解释游戏规则:“现在,我需要一位小勇士扮演小猴子,其他同学帮助小猴子爬树。
美工小猴子教案中班

美工小猴子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美工小猴子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美工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2. 中班幼儿的美工作品展示。
3. 小猴子的图片和故事书。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小猴子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对小猴子的认知和喜爱程度。
2. 通过故事书或简短的故事介绍,向幼儿展示小猴子的特点和故事背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一:制作小猴子面具1. 给每个幼儿发放面具模板和彩色纸,指导幼儿用剪刀剪下面具的形状。
2. 引导幼儿使用颜料和画笔给面具上色,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
3. 在面具上粘贴小猴子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等特征,让幼儿感受到小猴子的形象。
活动二:小猴子的家1. 提供纸板、颜料、画笔和其他装饰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制作小猴子的家。
2. 引导幼儿观察小猴子的生活环境,例如树林、爬藤等,鼓励他们在作品中表达出小猴子的特点和喜好。
3. 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创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三:小猴子的手工艺品1. 提供不同的手工材料,如纸杯、麦片盒、彩色纸等,让幼儿制作小猴子的手工艺品。
2. 引导幼儿观察小猴子的特点和动作,例如他们喜欢爬树、摘果子等,鼓励幼儿在手工艺品中表达出这些特点。
3. 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可以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来制作手工艺品。
总结活动:1.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
2. 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赞扬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
3. 结合小猴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小猴子的品质和价值观,并与自己的行为进行联系,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
延伸活动:1. 鼓励幼儿在家继续进行美工创作,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强家庭互动。
小猴子面具涂色教案

小猴子面具涂色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选择不同的颜色,用水粉笔涂染的方法表现小猴子面具。
2、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下进一步了解水粉笔绘画的步骤与方法。
3、初步建立换笔作画的常规,知道换色时把笔放回原处。
活动准备:
1、幼儿故事《小猴子的面具》。
2、蜡笔、水粉笔人手1支,多色水粉颜料若干盘,白色铅画纸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故事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还记得《小猴子的面具》的故事吗?(师幼共同回忆、简要讲述故事)。
2、教师:故事中说,小猴子面具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画小猴子的面具。
(二)教师通过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画圆、涂染的技能。
1、教师:太阳是什么形状的、你们喜欢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画一个小猴子面具?还有谁愿意换一种颜色画小猴子面具?请你用水粉笔给小猴子面具涂上漂亮的颜色。
3、教师示范涂染步骤和方法:水粉笔先在颜料里蘸一蘸,在盘子边上舔一舔,然后在圆内涂颜色,尽量不将颜料涂到圆外。
4、常规要求:在想换颜色的时候,要将手上的笔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指导幼儿大胆用蜡笔画圆、水粉笔涂染,并自由地在小猴子面具周围添画细节。
2、提醒幼儿大胆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绘画工具作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教师:谁画的小猴子面具是不同颜色的?谁涂的颜色最干净、漂亮?。
小猴子角色扮演教案中班

小猴子角色扮演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小猴子角色扮演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小猴子这一动物形象,并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技能和创造力的发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小猴子的图片、故事书或视频资源。
2. 小猴子的面具或头饰道具。
3. 小猴子的模仿动作和声音示范。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小猴子的图片或播放小猴子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与幼儿一起探讨小猴子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角色扮演活动:1. 提供小猴子的面具或头饰道具,让幼儿自愿选择并戴上。
2. 通过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和声音示范,引导幼儿模仿。
3. 给予幼儿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指令,如“小猴子爬树”、“小猴子吃香蕉”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角色扮演游戏:1. 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猴子的森林环境,放置一些小猴子喜欢的道具,如树枝、香蕉等。
2. 分配角色,让幼儿扮演小猴子、树、香蕉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3.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声音,与其他小猴子互动。
角色扮演表演:1. 鼓励幼儿组成小组,准备小猴子角色扮演表演。
2. 引导幼儿选择一个小猴子的故事或情景,编排表演内容。
3.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准备表演道具、台词等。
4. 组织幼儿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技巧。
总结活动:1. 与幼儿一起回顾角色扮演活动的内容和经验。
2.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猴子的特点和行为习性。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索其他动物的角色扮演活动,拓展幼儿的动物认知能力。
2. 鼓励幼儿创造自己的小猴子故事,进行绘画或书写活动。
3. 利用小猴子的形象进行数学、音乐等跨学科教学。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绘画、书写作品,评估他们对小猴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关于猴的民俗

《关于猴的民俗》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关于猴的民俗,可有意思啦!你们知道吗?在咱们国家,猴子可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和习俗呢。
比如说,过年的时候,有些地方会有耍猴戏的表演。
耍猴人带着小猴子,让它们表演各种好玩的节目,像翻跟头、骑自行车,可逗啦!还有哦,猴子在一些传说里特别聪明厉害。
有一个故事说,猴子能打败妖怪,保护村子里的人。
小猴子可勇敢啦,一点都不害怕强大的妖怪,用自己的智慧和本领把妖怪打得落花流水。
在有些地方,人们觉得猴子能带来好运。
比如说,家里放一个猴子的小摆件,就好像能把幸福和快乐都留在家里。
还有一个有趣的,就是和猴子有关的剪纸。
过年的时候,窗户上贴上猴子形状的剪纸,红红火火的,特别好看。
那剪纸里的猴子呀,有的拿着桃子,有的在玩耍,活灵活现的,就像真的一样。
在一些戏曲里面,也会有猴子的形象呢。
演员们穿着猴子的衣服,戴着猴子的面具,表演猴子的动作,可好玩啦。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些关于猴的民俗吗?《关于猴的民俗》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猴的民俗哟!你们有没有在电视上或者在大街上看到过耍猴呀?耍猴的人拿着小鞭子,小猴子就按照他们的指示做各种动作,像是爬上高高的杆子,或者从一个人的肩膀跳到另一个人的肩膀,可有趣啦!在一些古老的故事里,猴子常常是聪明又勇敢的。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村子老是被怪物捣乱,人们都很害怕。
这时候,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出现了,它想了好多办法,最后把怪物给赶跑了,大家都特别感谢它。
还有呢,在一些手艺人那里,能看到用木头或者泥土做的小猴子玩具。
这些小猴子有的抱着水果,有的咧着嘴笑,做得特别逼真,让人一看就喜欢。
在一些节日里,大人们会给小朋友们讲和猴子有关的故事。
比如猴子摘桃子的故事,猴子和大象比赛的故事,可有意思啦!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自己是那只小猴子,会怎么做呢?《关于猴的民俗》小朋友们,今天来听我讲讲有关猴的民俗哦!你们有没有在书上或者图画里看到过猴子呀?其实猴子在咱们的民俗里可有不少有趣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