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兽医学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兽医学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兽医学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兽医专业相关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从事科研工作,并具备良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2. 研究方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术发展需求,设立多个兽医学研究方向,如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研究方向。
3. 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方向课程和实践环节。
其中,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研究、临床实习和参与科研项目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学术要求: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同时,学生还需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5. 职业发展: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培养,学生将具备从事兽医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临床实践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 评估与质量保障:建立完善的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确保培养质量。
同时,定期开展教学和科研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总之,兽医学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兽医领域的职业发展需求。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1. 专业简介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生态学、动物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养殖学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动物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分类、解剖、生理、生态、繁殖和养殖等方面的知识,为动物的科学管理和养殖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 专业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动物科学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动物科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 - 熟悉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动物的分类、解剖、生理、生态、繁殖和养殖等方面的知识。
- 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动物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
- 具备较强的动物生产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动物养殖和动物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 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现代动物科学的发展需要,为社会服务。
3. 专业课程设置3.1 必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动物养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疾病学•动物行为学3.2 选修课程•动物保护与利用•动物育种学•动物遗传改良•动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检验•动物行业经济学•动物行业管理学•动物营销学4. 实践教学安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科学实践技能,本专业安排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动物解剖学实验:通过对动物解剖学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内部解剖结构。
- 动物生理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动物的生理过程和调节机制。
- 动物养殖实习:学生通过动物养殖实习,掌握动物饲养管理技术。
- 科研实践: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践研究,提高动物科学研究能力。
- 实习和实训:学生通过实习和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就业及出路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就业: - 国家和省级动物研究院所、实验站等科研机构; - 农牧渔业技术推广和生产示范单位; - 养殖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繁殖、饲养管理等工作; - 动物产品加工和质量检验企业; - 动物保护与救助机构; - 大中型养殖场的科学管理部门或技术骨干。
动物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02)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动物学研究与利用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动物学研究与利用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动物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动物学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动物生态学在学习动物分类学等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动物种群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动物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动物生态和动物保护相关研究技术。
未来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资源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
2、昆虫生理生化学主要学习昆虫化学生态学、森林昆虫生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掌握昆虫生长发育机理、昆虫代谢与环境关系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未来主要从事昆虫生理生化学、昆虫化学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
3、动物分类学系统学习动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形态、行为、分子系统等分类技术和技能。
未来从事动物分类学相关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必要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6年。
一般半年至一年时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至两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四、课程设置、学分和学时要求博士生课程按性质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总学分最低为15学分(同等学力总学分最低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余者为非学位课程。
XXXX大学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6)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掌握坚实宽广的兽医学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兽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解决兽医学实际问题及从事有关学科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能在兽医学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创新型学术型人才。
二、培养方向1、预防兽医学2、基础兽医学3、兽医公共卫生学三、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博士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
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三至五年,六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1.课程学分①课程总学分17学分。
②学位课程13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必修环节1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1六、毕业与学位要求答辩资格审核:博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原则上应具有海外研修经历(三个月及以上)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经历,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
学院对博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各学位点组织全体博士研究生进行论文预答辩。
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
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参加下次的预答辩。
动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坦诚守信、学风严谨,具有献身精神、敬业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的专业人才。
掌握比较系统而扎实的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保护学和相关的生物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掌握有关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能够在研究中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和胜任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完成具有一定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
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够从事生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态学以及相关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型人才,并能从事相关的生物学、医学、畜牧学、环境保护及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本学科包括个研究方向: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动物生态学。
研究方向之一: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动物生殖生物学:在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深入系统地研究精子、卵子的发生过程、受精过程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及其生物学机理,为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动物遗传育种:深入研究乳腺生物反应器转基因载体的构建、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家畜技术,不断优化相关技术环节,重点加强与家畜优良生产性能(乳、肉、绒毛等)相关基因的筛选与研究, 建立精子、卵子、胚胎及体细胞等遗传品种保存库,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保存提供资源,为加快我国家畜品种改良,建立农畜动物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提供稳定有效的技术体系。
()动物细胞学:重点开展胚胎干细胞、精原干细胞建系方法、胚胎干细胞培养条件以及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动物生殖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在现有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新一代试管家畜技术体系(包括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试管内杂交育种”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和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身心健康。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动物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鱼类繁殖、生长与营养生理;水生经济动物病害与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学;动物生态与环境生物学;昆虫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昆虫生态与害虫防治;昆虫分类学与昆虫资源;昆虫病源微生物超微结构;杀虫微生物及其基因工程。
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必读和选读书目1.江静波等。
无脊椎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合编。
普通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王祖望,弓知彬。
鼠害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4.包建中,古德祥主编。
中国生物防治。
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1998。
5.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昆虫学通论(上册,第二版)。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6.陈宜章主编。
分子神经生物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7.郑哲民,屠钦编著。
生物学文献引读。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8.袁锋主编。
昆虫分类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动物科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营养学、繁殖学、疾病学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培养方案对动物科学专业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动物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一、培养目标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扎实的动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动物科学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动物生产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动物生产、科研、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掌握动物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动物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2.具备动物科学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动物科学实验和观察;3.了解动物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4.具备动物生产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动物生产和管理工作;5.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动物生物学:介绍动物的起源、进化、分类和形态结构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不同动物类群的了解和观察能力;2.动物遗传学:介绍动物的遗传规律、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等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动物遗传问题的能力;3.动物解剖学:介绍动物体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进行动物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的能力;4.动物生理学:介绍动物的生命活动和生理机制,培养学生了解动物生理过程和适应能力的能力;5.动物行为学:介绍动物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调节机制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6.动物营养学:介绍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等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动物饲养和营养评价的能力;7.动物繁殖学:介绍动物的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等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动物繁殖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8.动物疾病学:介绍动物的常见疾病和防控措施等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治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践等环节。
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实习环节旨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毕业实践旨在让学生对动物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动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动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工作的动物学专业人才。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严谨学风,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掌握坚实的动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写、听、讲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独立从事动物学及其相关方向的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1.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应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动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动物分类、分布及系统发展,动物区系特征,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育策略。
2.动物资源研究与管理应用动物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经济动物的生活策略、种群动态、分布规律、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研究经济动物的科学管理方案及其效益。
3.动物生理生态学应用组织学、生理学、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动物类群生态学特点与生理学特征、环境因子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毒理作用。
三、学习年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在毕业前一年的10月上旬提交延期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分管领导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4年。
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时间以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各占一半,课程学习一般在前三学期内完成。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采用学分制,学习期间必须修满总学分32学分以上。
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种。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是面向各级畜牧兽医工作站、畜牧生产企业、国家动物卫生、兽医卫生监督、动物药品生产与管理、动物检疫等部门,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兽医临床工作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学科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一)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熟悉我国兽医事业的现状,了解国际兽医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二)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
能独立担负兽医科技服务、技术监督、管理与开发、项目规划与实施等工作。
二、学习方式和学习年限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实行学分制。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但须按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学科分委员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
原则上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不超过1年。
三、培养方式与管理培养环节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有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研究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1.课程学习: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必要的研究方法及综合分析能力。
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要求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践环节: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条件,可参加实习单位课题研究。
动物医学院博士生培养方案

最低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
研究方向
1.动物克隆与转基因技术;2.动物胚胎发生机理;3.动物生殖调控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by016100
博士第一外国语
3
90
秋
学位课
by016006
英语二外(一外非英语者必选)
0
60
秋
学位课
by009004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071006
一级学科名称
生物学
二级学科名称
神经生物学
学习年限
非在职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不得超过6年
学分
最低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
研究方向
1.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2.分子神经生物学;3.动物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在学期间
2.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
按照学校有关要求
在学期间
3.读书报告
按照学校有关要求
开题论证前
4.开题论证
同学校要求
第二学期前
5.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同学校规定
6.补修课:以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至少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3门。
课程名称:动物胚胎学与胚胎工程、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基因芯片技术。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by016100
博士第一外国语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2)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2、要求掌握动物学专业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组织和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能够胜任艰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注重前沿性、基础性和交叉性,设定以下4个研究方向:1、细胞分化调控2、动物资源与保护3、动物遗传育种4、动物生理生化三、培养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续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和硕博连续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6年;不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的申请,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
为有利于博采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博士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名单在学院备案。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导师应依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拟定出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遗传学专业(071007)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在模式动物遗传学领域内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相关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具备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遗传学及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宽广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把握本学科的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能独立设计及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的成果应具备创新性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
具体目标如下:1)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优良的学风。
2)具备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内较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关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3)基本具备发现科学问题,并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熟悉独立申请和主持科研项目的过程。
5)能用中、英文撰写综述性和实验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科研论文。
二、研究方向1、基因组改造和细胞遗传学:动物的基因组改造;细胞遗传学;2、模式动物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果蝇、斑马鱼、爪蟾和小鼠发育生物学代谢与生理稳态维持神经系统疾病模型肿瘤与干细胞研究三、招生对象主要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也适量招收数、理、化和工程学科的毕业生。
1、硕士研究生:获学士学位的应届及近四年内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志愿报考南大的各校推免本科生,经由推免生网上报考录取系统登录,在符合南京大学录取条件及面试合格情况下,可获录取。
2、博士研究生:1)硕-博连读: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前两年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享受硕士生待遇。
全体硕士生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后,经所内教授会议批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在入学后第三年直接转为博士生并享受博士生待遇。
2)公开招考:获硕士学位的往、应届硕士毕业生,经“申请-考核”流程,并在复试的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身心健康。
本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要求掌握动物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鱼类繁殖、生长与营养生理;水生经济动物病害与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学;动物分子生态与环境生物学;昆虫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昆虫生态与害虫防治;昆虫分类学与昆虫资源;昆虫病源微生物超微结构;杀虫微生物及其基因工程。
三、学习年限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硕士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
五、考核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必读和选读书目
1.江静波等。
无脊椎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合编。
普通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王祖望,弓知彬。
鼠害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4.包建中,古德祥主编。
中国生物防治。
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1998。
5.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昆虫学通论(上册,第二版)。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6.陈宜章主编。
分子神经生物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7.郑哲民,屠钦编著。
生物学文献引读。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8.袁锋主编。
昆虫分类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9.蒲蛰龙主编。
害虫生物防治原理和方法(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0.蒲蛰龙主编。
农作物害虫管理数学模型与应用。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
11.蒲蛰龙主编。
昆虫病理学。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
12.D.T. 克里格,T.C. 休期主编。
神经内分泌学(罗自强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3.Dent, D. Insect Pest Management (2nd Edition). CABI Publishing. 2000.
14.Kim, L. Advances Enginerred Pesticides. Marcel Dekker, Incc. New York, 1993.
15.Maltheus, F.A. et al. Insect Cell Culture Enginerring.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1993.
16.Maramorosch, K. Biotechnology for Biological Concrol of Pest and V ectord. CRC Press, Inc. New York, 1991.
17.Mainiatis, T.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3rd Edition),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1997.
18.Rand, G.M. Fundamentals of Aquatic Toxicology (2nd Edition)
19.Smith, R.L. Elements of Ecology (3rd Editi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1992. 20.Tanada, Y. and H.K. Kaya. Insect Pathology. Academic Press, 1994. 21.J.Virology (1974-)
22. Biochemistry (1962-)
23.J Insect Physiology(1976-)
24.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1961-)
25. J. Economic Entomology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