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专业培养方案(二)
天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稿2018.9.5)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天文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要求掌握现代天体物理的理论和观测方法,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支的国际研究前沿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观测数据分析、建立模型和科学计算技能。
能在相关分支领域内独立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学位获得者能在国内外一流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天体物理:(1)活动星系核;(2)星系物理;(3)宇宙学;(4)相对论天体物理;(5)恒星与行星物理。
三、学制及学分我校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3年,最短学习年限2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3-4年,最短学习年限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直博生基本学习年限位5-6年,最短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1.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本学科研究生资格者,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2. 研究生若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取得博士生资格,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 45 学分(其中带★的课程不低于8学分,博士层次基础课或专业课不低于4学分)。
3.研究生需在第二年度(6月30日之前)开始,逐年提交《研究生工作进展报告》。
4. 对于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者,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 10 学分(博士层次基础课或专业课不低于4学分)。
5.博士生开始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期间,必须就学位论文题目与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并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计2学分。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取得博士资格后的第三学期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完成。
各博士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5人(其中教授不少于3人),组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生的汇报,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6.博士生做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并有论文在该会议上以口头报告或墙报形式参加学术交流。
天文课程计划实施方案
天文课程计划实施方案一、引言。
天文课程是一门涵盖宇宙知识、天体观测、天文技术等内容的学科,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深远的科学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天文课程教学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对天文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宇宙知识普及。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等形式,普及宇宙知识,包括宇宙起源、星系结构、行星运动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
2. 天体观测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天体观测活动,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月亮、星座等天体,让学生亲身感受天文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 天文技术应用。
介绍天文技术的应用领域,如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等,引导学生了解天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安排。
1. 定期举办天文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普及性讲解,拓展学生的宇宙视野;2. 组织学生参加天文观测活动,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观测,让学生亲身感受天文奇观;3. 开展天文科普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宇宙知识和天体观测图像,生动形象地呈现天文学科内容;2. 实地观测,组织学生到天文台、科普馆等地进行实地观测和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天文知识;3. 科普讲座,邀请天文专家进行科普讲座,传授天文知识和观测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评估方式。
1. 学生参与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2. 学习成绩评估,通过考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3. 综合能力评估,通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版
225 ||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天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模块课程分类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周学时修读学期准入/准出理论/实践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构成通识通修通识教育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教育课程,要求不少于14个学分 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63通修课程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4 一 理论 通修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4 二 理论 计算机通修 00030031 C 语言程序设计 4 8 二 理论+实践数学通修00010011A 微积分Ⅰ(第一层次) 5 5 一 理论 通修 00010011B 微积分Ⅱ(第一层次) 5 5 二 理论 通修 00010011C 线性代数(第一层次) 4 4 三 理论 思想政治通修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 二 理论+实践通修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 一 理论+实践通修0000030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 3 六 理论 通修 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3 暑期三 实践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三 理论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一 理论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二 理论 体育通修00040010A 大学体育(一) 1 2 一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B 大学体育(二) 1 2 二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C 大学体育(三) 1 2 三 理论+实践通修00040010D 大学体育(四) 1 2 四 理论+实践军事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2 2 二 理论 通修 00050020 军训 1 一 实践 学科专业学科平台平台 24020010A 大学物理 4 4 二 准入 理论 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53 平台 24020010B 大学物理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12000070 数学物理方法 4 4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080 理论力学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140 统计物理 4 4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120 电动力学 3 3 五 准出 理论 平台 12000110 量子力学 4 4 五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核心21000010A 普通天文学(上) 4 4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21000010B 普通天文学(下)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21000020 普通天文学实习 1 2 三 准出 实践 核心21000080原子物理22四准出理论| 226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27 || 228229 |拔尖计划天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模块课程分类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周学时修读学期准入/准出理论/实践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构成通识通修通识教育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教育课程,要求不少于14个学分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64通修课程英语通修41000030A 英语口语 2 2 一 理论 通修 41000030B 英语口语 2 2 二 理论 通修 41000021A 英语视听 2 2 一 理论 通修 41000021B 英语视听 2 2 二 理论 通修41000080高级英语词汇与写作22三理论计算机 通修22000010程序设计基础47一理论+实践数学通修 11100120A 高等数学 5 5 一 理论 通修 11100120B 高等数学 5 5 二 理论 通修 11100120C 高等数学3 3 三 理论 思想政治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2/1二 理论+实践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2/1一 理论+实践通修0000030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 3 六 理论 通修 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 3 暑期三 实践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三 理论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一 理论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二 理论 体育通修00040010A 大学体育(一) 1 2 一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B 大学体育(二) 1 2 二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C 大学体育(三) 1 2 三 理论+实践通修00040010D 大学体育(四) 1 2 四 理论+实践军事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2 2 二 理论 通修 00050020 军训 1 一 实践 学科专业学科平台平台 24020010A 大学物理 4 4 二 准入 理论 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53 平台 24020010B 大学物理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12000070 数学物理方法 4 4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080 理论力学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140 统计物理 4 4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120 电动力学 3 3 五 准出 理论 平台 12000110 量子力学 4 4 五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核心21000010A 普通天文学(上) 4 4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21000010B 普通天文学(下)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21000020 普通天文学实习 1 2 三 准出 实践 核心 21000080原子物理22四准出理论| 230231 |拔尖计划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模块课程分类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周学时修读学期准入/准出理论/实践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构成通识通修通识教育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教育课程,要求不少于14个学分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64通修课程 英语通修 41000030A 英语口语 2 2 一 理论 通修41000030B 英语口语 2 2 二 理论 通修 41000021A 英语视听 2 2 一 理论 通修 41000021B 英语视听 2 2 二 理论 通修41000080 高级英语词汇与写作 2 2 三 理论 计算机通修 22000010 程序设计基础 4 7 一 理论+实践数学通修11100120A 高等数学 5 5 一 理论 通修 11100120B 高等数学 5 5 二 理论 通修11100120C 高等数学3 3 三 理论 思想政治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二 理论+实践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一 理论+实践通修0000030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3六理论通修 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3 暑期三 实践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三 理论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一 理论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二 理论 体育通修00040010A 大学体育(一) 1 2 一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B 大学体育(二) 1 2 二 理论+实践通修 00040010C 大学体育(三) 1 2 三 理论+实践通修00040010D 大学体育(四) 1 2 四 理论+实践军事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2 2 二 理论 通修 00050020 军训 1 一 实践 学科专业学科平台平台 24020010A 大学物理 4 4 二 准入 理论 本模块应修学分总数:55平台 24020010B 大学物理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12000080 理论力学 4 4 三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070 数学物理方法4 4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2000050 光学 3 3 四 准入 理论 平台 18000031 电路分析 4 3/1四 准入 理论+实践平台 18000061 模拟电路 4 3/1五 准入 理论+实践平台 21000010A 普通天文学(上) 4 4 三 准出 理论 平台 21000010B 普通天文学(下) 3 3 四 准出 理论 平台 21000020普通天文学实习12三准出实践| 232。
天文学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天文学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天文学系概况南京大学天文学系现有在职教师2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教授16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20名(占76.9%)。
天文学系目前的两个学科方向(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都是国家重点学科, 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同时具备这两个学科方向的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单位。
“九五”、 “十五”期间均受到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支持。
该系教师曾主持两项国家攀登计划、一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科研项目。
近年来每年发表(第一作者)被国际学术榜收录的论文约在35篇左右。
强大的科研力量、充足的研究经费是天文学系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993年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997年起基地和南京大学投资100万元建造了65公分反射望远镜。
该望远镜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并购置了CCD测光和光谱仪等终端设备。
目前该望远镜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教学用望远镜之一,现已开始投入教学实习。
从1995年起天文基地与天文学系共投资近100万元在鼓楼校区和浦口校区建立了两个多媒体教学实验室。
实验室共有微机80多台,并建立局域网和互联网。
本科生基本上可以做到每天都可以上机。
目前天文系现有3个实验室:为本科教学服务的中心实验室(包括鼓楼实验室和浦口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太阳塔实验室,为科研和研究生教学服务的天文数据分析与计算物理国家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同时能满足天文实验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习和早期科研的需要。
以上三个实验室2009年将合并组织成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后正式启动。
天文系现有藏书近17000册,拥有国内外主要天文期刊374种。
基地向高年级学生开放系图书室。
同时有适宜低年级同学使用的最新教学参考书和高级科普读物。
天文课程课时安排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天文科普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天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天文基础知识,了解宇宙的奥秘;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3.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XX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1-4课时):天文基础知识入门(1)课时1:宇宙概述,介绍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发展;(2)课时2:恒星与星系,讲解恒星、星系的概念和分类;(3)课时3:行星与卫星,介绍太阳系内的行星、卫星及其特点;(4)课时4:天体运动,讲解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原理。
2. 第二阶段(5-8课时):天文观测与实验(1)课时5: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与维护,介绍天文望远镜的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2)课时6:天文观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观察恒星、行星等天体;(3)课时7:天文摄影,讲解天文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4)课时8:天文科普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天文科普活动,提高他们的天文素养。
3. 第三阶段(9-12课时):天文文化与科学探究(1)课时9:中国古代天文,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2)课时10:现代天文学,讲解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和前沿领域;(3)课时11:天文探索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4)课时12:天文科普讲座,邀请天文专家为学生进行科普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4. 第四阶段(13-16课时):天文实践活动与成果展示(1)课时13-14:天文观测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天文观测竞赛,检验他们的天文知识和实践能力;(2)课时15-16:天文科普展览,组织学生进行天文科普展览,展示他们的天文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出勤率、课堂参与度;2. 学生对天文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天文观测、实验和科普活动中的表现;4. 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天文特色课程计划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天文特色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天文基础知识,掌握天文观测和天文现象分析的基本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天文基础知识- 宇宙的起源与发展- 天体运动规律- 星系与恒星- 行星与卫星- 天文观测方法与仪器2. 天文观测与实验- 日食、月食观测- 星座识别与观测- 恒星亮度与光谱分析-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与维护3. 天文现象分析- 流星雨、彗星、超新星等现象的成因与观测- 天文灾难与地球环境的关系- 天文科普知识普及4. 天文研究与应用- 天文物理学的基本理论- 天文技术在科研、军事、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天文教育与科普事业发展四、课程安排1. 学期:一个学期2. 学时:每周2学时,共32学时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天文基础知识,介绍天文观测与实验方法 - 案例分析法:分析天文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天文观测与实验-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天文知识交流与讨论五、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出勤、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与数量3.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天文观测与实验报告的质量与完整性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天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六、课程资源1. 教材:《天文学导论》、《天文观测与实验》等2. 课件: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作的PPT3. 实验器材:天文望远镜、观测仪器等4. 网络资源:天文网站、天文论坛、天文科普视频等七、课程特色1. 实践性强:课程注重天文观测与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文现象2. 互动性强:课程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3. 时代性:紧跟天文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课程内容4. 跨学科:结合物理学、数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八、课程实施与保障1. 师资保障:由具有丰富天文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2. 场地保障:提供天文观测场地和实验设备,满足教学需求3. 经费保障: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课程顺利实施4. 管理保障: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质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天文基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计算数学-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
天体物理专业(070401)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Astronomical Physics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专业学习要求:(1)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2)具有团队工作精神和项目综合组织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一定的公关能力。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4)能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5)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能流利地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5、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恒星结构与演化、星系天文学、星系动力学、实测天体物理学、恒星光谱处理、红外天文学、数值方法、数据处理、大样本巡天、广义相对论、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等课程,此外还需参加教学实习、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撰写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
硕士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或在高校和中学担任教学、科研工作,此外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任职。
6、培养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规划,结合国家大科学工程,培养进行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专业人才,对有继续培养需要的成绩优秀生,可推荐至欧美等国际性科研机构攻读(或联合培养)博士。
二、学习年限三年(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1、银河系结构演化对银河系的整体观测特性进行物理描述,研究各主要成分和其整体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导师姓名:束成钢、罗智坚、陈建珍2、星系形成和演化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用半解析方法研究宇宙中星系整体的形成和演化;利用大型天文观测设备及大样本数据观测资料,研究星系及星系团的各类性质。
天文(辅修、辅修学士学位)-2020级
北京师范大学辅修/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
天文(辅修、双学士学位)
(Astronomy)
一、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天文辅修和双学士学位的教学计划,可使学生在本专业之外,进一步掌握天文专业的相关学科知识,拓宽学科基础,加强学科融合,提高科学素养,毕业生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重点中学从事本专业、天文专业或相关交叉学科的科研、教学、科普和管理工作。
二、学分要求
辅修天文专业,总学分需达到22学分;修读天文双学士学位,物理专业学生需达到38学分,其他专业学生总学分需达到43学分。
三、教学计划表
四、修读要求
1. 申请修读天文学专业辅修/辅修学士学位,需在第一学年修读完微积分(I、II)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2.辅修学生若在一、二学期未修读教学计划表中通识教育的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课程,需从第三学期开始修读力学,其余通识课程修读学期视情况依次顺延。
在具备先修课程基础的前提下,所有课程都可以跨年级修读;
3. 教学计划表中灰色阴影部分的课程为辅修必修课程,修完这些课程,取得22学分,可获得辅修毕业证书;
4. 对物理专业学生,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已修,但需修读完计划表中其他课程,取得38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申请辅修学士学位。
5. 对其他专业学生,修读完教学计划表中非黄色阴影部分的课程,取得43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申请辅修学士学位。
天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毕业后能够适应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2.硕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天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观测事实,了解本专业某一前沿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或应用能力。
3.博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硕士生、博士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年,直博生4-6年,硕博联读生5年。
对部分研究生的弹性学制管理按照《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及其补充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课程为全校公共课,B、C和D 类课程分别为一级学科课程、二级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天文系研究1.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学位论文为辅。
(1)硕士研究生须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数的课程。
(2)除A类课程外,须至少修读2-3门B类课程(包括“天文文献阅读”课程)。
(3)天文系“戴文赛奖学金”将主要用于奖励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2.对博士生的培养以学位论文为主、课程学习为辅。
(1)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须修读2-4门专业学位课程,其中导师讲授课程限1-2门。
(2)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课题或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在入学1-1.5年内在全系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在正式答辩前3个月内举行预答辩。
(3)为鼓励研究生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对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考核试行采用加权论文数的标准(试行期间学校原有考核标准继续有效)。
具体办法是,考虑不同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不同专业研究的特点,将天文学主要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除外)分为三档,其中一档期刊包括ApJ, AJ, A&A, MNRAS, Solar Physics, PASP, PASJ, New Astronomy, ICARUS, Celest. Mech. Dyn. Astr., Earth, Moon & Planets等;二档期刊包括ApSS, Adv. Space Res., Science i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JAA等;三档期刊包括天文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天文学进展、空间科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
天文学硕士
天文学硕士天文学硕士:破解星宿之谜,探索宇宙奥秘引言:在浩瀚的宇宙中,星星闪烁、星云缭绕,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
天文学硕士,作为深入研究宇宙奥秘的专业学位,为追逐星辰大海的人们提供了通往宇宙之门的钥匙。
本文将从天文学硕士的培养方案、研究内容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为您揭开天文学硕士专业的神秘面纱。
正文:一、深入了解天文学硕士的培养方案天文学硕士专业是为对宇宙奥秘充满追求的人们量身定制的,它的培养方案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一般而言,天文学硕士的培养时间为3年,其中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两个阶段。
在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将接受系统的天文学理论和实践培训,包括天体物理学、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宇宙学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宇宙的基本原理和现象,掌握天文观测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
在科研实践阶段,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导师,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学生将通过观测、模拟、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独立的科研工作。
这个阶段,学生将亲身体验科学家的工作模式,探索和发现宇宙的奥秘。
二、研究内容:解读星系演化,揭示黑洞之谜天文学硕士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星际物理到宇宙学,从银河系到宇宙大尺度结构,无一不吸引着探索宇宙奥秘的学子们。
一方面,天文学硕士的研究重点之一是星系演化。
通过观测和理论模拟,研究人员可以追溯和解释星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
他们研究星系的星际介质、恒星形成、银河系的组成和结构等,为理解宇宙中星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另一方面,天文学硕士的研究还着重于黑洞的起源、演化和性质等。
黑洞作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具有极强的引力和奇特的物理特性。
研究人员通过观测和数值模拟,试图解开黑洞的奥秘,揭示其存在的普适性和作用于宇宙中的重要性。
三、天文学硕士的未来发展前景天文学硕士专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天文学人才,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此,天文学硕士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天文学(留学生)-2020级培养方案
天文学(留学生)(Astronom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跟踪世界天文学发展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坚实的数理和天文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宽口径复合型理科人才。
毕业生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学等单位,从事天文或相关的航天、测地、理论物理、空间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科普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天文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天文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品质、知识和能力:1.遵纪守法,行为世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2.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掌握坚实系统的数理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3.熟练掌握天文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独立利用天文设备开展天文观测并进行数据图像的处理,了解天文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总体趋势,具备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4.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语言和软件进行编程和数据处理,以服务于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5.熟练掌握汉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汉语文献并具备一定的汉语写作能力,初步具备参与中国国内学术交流的能力;6.熟练掌握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方法,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查阅文献和获取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从而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结构。
三、主干学科天文学四、核心课程(17门)天文学导论I和II,天文学导论实验I和II,数学物理方法,球面天文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天体力学基础,实测天体物理,天文数据处理,恒星结构与演化,星系天文学,恒星大气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通物理实验、天文学导论实验、专业实习、国外研修、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毕业论文与设计。
六、学制学制四年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总学分:155八、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九、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十、教学计划表十一、修读要求1.鼓励学生自主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各模块中的新生研讨课(X类课程)。
天文学培养方案
天文学培养方案
1. 嘿,天文学培养方案啊,那可不是一般的酷呢!就像你想探索一个神秘又浩瀚的宇宙,得有计划地一步步走对吧?比如说学习各种天文知识,那简直就是打开宇宙大门的钥匙啊。
2. 天文学培养方案,这可是走向星辰大海的指引啊!你想想,不通过系统的培养,怎么能像那些厉害的天文学家一样深入了解宇宙呢?就像建房子得有稳固的根基呀。
3. 哇哦,天文学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啦!这不就跟你要去攀登一座高峰,得先准备好装备和路线图一样吗?慢慢积累知识和技能呀。
4. 哎呀呀,天文学培养方案呀,那可是开启宇宙奥秘之门的密码!你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不就像在黑夜里没有指南针瞎走一样吗?
5. 嘿,说说这天文学培养方案,那可是如同给你一双翅膀带你在宇宙中翱翔!没有它,你怎么能在天文学的天空中自由穿梭呢?
6. 哇,天文学培养方案啊,好比是一艘驶向宇宙深处的大船!如果没有明确的培养方案,不就像船没有了导航仪吗?
7. 哎呀,天文学培养方案,这可太关键了啊!你想啊,没有它,就好像在茫茫宇宙中迷失方向,多可怕呀!
8. 哼,天文学培养方案可不能小瞧啊!这就像一场刺激的冒险,没有好的规划能行吗?就像战士上战场没有武器一样。
9. 所以啊,天文学培养方案真的超级重要,它就是你走向天文学巅峰的道路呀!一定得认真对待呀!
观点结论:天文学培养方案至关重要,它是开启天文学之旅的关键,能让人有目标有方向地去探索宇宙奥秘,必须高度重视。
天文学专业基础设置
天文学专业基础设置引言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及宇宙现象的科学,为了培养优秀的天文学专业人才,大多数高校设立了天文学专业。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天文学专业的基础设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天文学专业的基础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是天文学的核心学科,是学生了解天体的物理性质和演化过程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主要涵盖天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天体的结构和组成、恒星的演化过程、星系结构和宇宙学基本原理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天体物理学,能够深入了解天体的形成、演化和相互作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宇宙奠定基础。
天体观测技术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导向的学科,天体观测技术是天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实践技能。
该课程主要包括天体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观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观测,培养其观测和实验研究的能力。
天体力学天体力学是研究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天文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课程主要介绍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天体运动的数学描述和预测方法、天体的相互引力和离心力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天体力学,能够掌握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天体的轨道、动力学和引力现象提供理论基础。
天文数据处理与分析天文学是一门数据密集的学科,天文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天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实验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括天文数据的获取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术、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模型拟合等内容。
学生通过实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并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和软件。
选修课程射电天文学射电天文学是研究利用射电波段进行天体观测和研究的学科,是天文学专业学生的重要选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包括射电观测技术和仪器、射电源的物理特性和分类、射电天体的演化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射电天文学,能够掌握射电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研究射电天体和宇宙提供重要的观测手段。
2018级-天文学-直博生-培养方案
2018级-天文学-直博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本学科博士点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2017年4月成立,前身为2012年成立的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吸引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天文学家相继加盟。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2名、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
本学科目前拥有观测宇宙学、多波段观测、引力理论、星系形成等多个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天文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共计36项,项目连续增长,5年科研经费到账总金额达4460万元。
其中包括97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项、重点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共计16项。
这些平台资源极大地推动了一流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效促进了天文系和天文学科建设,支持天文学科不断产生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
2013-2017年期间,天文学科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7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6篇。
在国际顶级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论文61篇。
二、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
具有很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及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善于发现科技前沿的重要课题。
能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成果。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同时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领导科研项目的能力以及善于与不同背景、不同知识面的人合作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
四、课程学习要求总学分≥38,GPA课程学分≥19,GPA≥2.7,数学类课程学分≥3。
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1年内完成。
天文学培养要求
天文学培养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1.数学。
天文学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概率论和统计学等。
因此,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
2.物理。
天文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生需要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等。
3.计算机。
天文学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模拟,学生需要具备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
4.观测技能。
天文学需要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学生需要学习天文观测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
5.英语。
天文学是国际性科学领域,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以便阅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与国际同行交流。
6.研究方法。
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型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等。
7.团队合作。
天文学需要与其他学科和领域进行合作,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便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
04级天文学专业培育方案(参考)
理学院天文学专业培育方案一、专业培育目标培育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和天体物理前沿知识,了解天文学最新进展,熟练利用运算机,受到全面的素养教育,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将取得理学学士学位,适应到国家天文台、研究所和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和在高科技产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作;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大体要求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毕业大体要求:修满16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 130学分选修学分 30学分三、修读课程一、通识课:参照学校关于通识课的课程要求。
二、学科群基础课:In0*(信息技术类课程):学分运算机文化基础(1)、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微机原理与接口()、电子线路基础(4)、电路分析基础(3)电子线路基础实验(1)Ma0*(数学类课程):8学分复变函数(A)(3)、数理方程(A)(3)、计算方式(B)(2) Ph0*(物理类课程):至少40学分力学(3)、热学(2)、电磁学(4)、理论力学(3)、光学(3)、原子物理学(3)、电动力学(4)、量子力学A(4) 、量子力学B(6)(2选1)、等离子体物理导论(2) 、计算物理学(核科学类)(3)、计算物理学(非核科学类) (3)(2选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4)、固体物理学A(3)、固体物理学B(4)(2选1)、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1)、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1)等。
3、专业课:≥26学分实测天体物理学(3)、天体物理概论(4)、广义相对论(4)、恒星物理基础(4)、星系天文学(4)、宇宙学(I)(4)、天体物理中的统计方式(4)、Fortran语言(3)、流体力学(3)、磁流体力学(3)、一般天文学(3)、太阳物理(3)、天文学史(3)、天体物理系列讲座(3)、文献阅读(3)。
要求跨学科选修课程:由学科点指定,暂不作硬性要求。
本专业要紧课程:高等数学、一般物理学、理论物理、电子线路、信息技术、固体物理学、天体物理等。
大学 天文专业
大学天文专业引言天文学是研究宇宙天体以及宇宙演化规律的科学领域。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重要学科, 天文学在大学中有着广泛的教学与研究。
本文将探讨大学中的天文专业,包括专业特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专业特点1.天文学的跨学科性质天文学作为跨学科的科学领域,涉及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天文学专业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理论与实践结合天文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的天文学理论知识,还会进行实地观测和实验,深入了解天文学的实践应用,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3.国际交流与合作天文学专业拥有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学生有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联合科研项目、交换生计划等,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培养目标大学中天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的天文学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系统的天文学基础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恒星的形成与演化、星系结构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对宇宙的奥秘有更深入的理解。
2.科学的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包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文学专业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3.分析和解读天体观测数据的能力天文学的实践需要对大量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数据模拟和数值计算的技能。
4.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参与天文学领域的学术讨论,并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科研项目。
课程设置大学中天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天文观测与测量、天体物理学、星系与宇宙学等。
这些课程是学生学习天文学的基础,帮助他们掌握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包括实地观测、实验和科研项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文专业培养方案(二)
天文专业培养方案
1. 介绍
天文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天体及其运动、演化等问题,并
探索宇宙的奥秘。
该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的天文学基础、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天文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2. 培养目标
知识与能力
•具备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掌握现代天文观测技术及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具备独立进行天文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具备撰写科学论文和进行相关学术交流的能力。
素质与能力
•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
•具备终身学习和不断追求知识的意识。
3. 培养内容
基础课程
•天文学导论
•天体物理学
•天体测量学
•天体力学
•电磁学与光学
•数学物理方法
•计算机程序设计
专业课程
•恒星与星际物理
•高能天体物理
•天体观测与数据处理
•宇宙学
•天体化学与行星物理
•天文光学与仪器
•天文仪器与观测实习
实践教学
•天文观测实习
•天文学科研课题实践
•天文观测实习
4. 培养模式
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和学术交
流等多种方式,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
与国内外知名天文机构的实习和合作项目,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5. 教学质量评估
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课程考试、实践报告以及学术论文等多个
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每年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不断优化课程设
置和培养方案。
6. 职业发展
天文学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以下领域就业: - 天文科研机构 -
大学和高中天文教学科研机构 - 航天航空领域 - 大型天文观测设施
- 科普机构和天文馆
7. 总结
通过本方案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天
文观测技术,具备从事天文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和
素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