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冀教版

四则混合运算(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并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有关混合运算的两步试题(不含小括号),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两步的(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
4、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产生探究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理解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往常学习过加减混合运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酸的又对又快!(课件出示下面题目)36—14+25 305—183+96 75+125—83学生先独立计算,在汇报交流、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后,教师指出:我们差不多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接着探究有关混合运算问题。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一)(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探究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请看这道题,您能解决不?(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教师出示问题1:买3本书和1个书包,一共要花多少钱?师:如此的问题,我们原来曾经解决过,现在能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不?学生依照前面学过的知识独立考虑,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指名小组学生回报。
学生大多是先求出买三本书花的钱,再和买1个书包花的钱合在一起,列分步算式:12×3=36(元) 36+36=72(元)也会有学生列出综合算式:12×3+36=72(元)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求出买3本书花的钱,在和买1个书包的钱合在一起;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列的是分步算式,第二种方法列的是综合算式。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P60~P61)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
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
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情境图片、口算卡片、习题板、课件。
教学过程:一、检复铺垫:1、口算: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2、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30×5-100 79-40÷4 (12+24)÷9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出示情境问题:1、师生谈话,引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掌握了这些计算的本领,我们才能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小主人。
比如“购买日常用品”——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
每个保温桶65元,每个垃圾桶17元。
6个班一共要用多少钱?(相机贴示图片与价钱)2、学生尝试自主解决:指名完整口述所给信息和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决。
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1、学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65×6 =17×6 = 65+17=390+102=82×6=【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化解题思路的空间】2、结合板书,鼓励学生将分步的几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一) 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优质教案

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运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3+2×3 18÷2-481÷9-2 14-3×2 56÷7-22.420-356+280 456-123-77师提出问题420-356+280 要先算加法应怎么办?456-123-77要先算减法怎么办?生1:420+280-356生2:456-(123+77)设计意图复习原来所学内容,通过加减法的同一级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求新知。
1.出示课件(例3的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并说一说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1:橘子每千克4元。
生2: 50元钱是用来买香蕉和橘子的。
生3:求买橘子多少千克,应先知道买橘子的有多少钱?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橘子?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师:你能试着进行分步计算吗?生1:先算50-22=28(元)再算28÷7=4(千克)师:谁能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1:50-22求得是买香蕉后剩下多少钱?生2:28÷7求得是可以买几千克橘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题中重要信息,应知道每一步列式求的是什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学习稍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师:那你们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生1: 50-22÷4生2:(50-22)÷4师:同学们判断一下谁做得对,为什么?生1:50-22÷4不对,因为按运算顺序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5四则混合运算(一)教案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 能力目标: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式题。
3. 情感目标: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创设师:小华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华还剩多少元钱?师:要想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与条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生: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探究体验观察情景图师:你从图里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我们怎么就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了呢?你们会算吗?(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算法)师巡视,找不同算法来展示并请学生说一说生:我知道了小华买书包花了20元,买鞋花了56元。
生:我知道了小华带了100元。
①生:我是这样算的100―29=71(元)71―56=15(元)我想先用100减去买书包的29元钱等于71元,再用71减去买鞋的56元钱就是剩下的钱。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师: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你的想法和刚才那位同学的一样,只是写的算式不一样。
那你在计算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呀?师:你说的真棒!这样的算式是连减算式,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从左往右算。
那你们能用完整的竖式把它计算出来吗?师:好,在你的本上试着算一算。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师:大家和他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师:除了这两种算式之外,你还有不同的算式吗?师:真不错,这种方法也很简便,还有谁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呢?你们都很聪明!师:你还有和他们不一样的算式吗?师:你这个算式挺有意思,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吧!生:我是先算29+56=85,在用100减85就是剩下的钱。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括号内混合经营教学目标:1.学会用画线的方法来表达和时间关系中的两个量,以便更方便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熟练掌握解答和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画线的方法准确分析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多重和多重应用问题中每一个多重和差异的数量增益关系。
教学过程:[介绍]主题介绍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关倍的一些知识,王老师要考考你们,谁能用倍的有关知识来描述一下黄球和红球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三个球为一份,黄球是一份,那么红球是三份,以红球就是黄球的三倍。
老师:今天大家都做得很好。
让我们继续了解时代。
(黑板写作主题:求和问题)展示幻灯片并练习画线段。
师:同学们,我们相处有一年了,你知道老师的年龄吗?想知道吗?哪你们得动动脑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阅读题意(出示题目)【讲授】教授新课一1、学习例1:小明和王老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5岁,王老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小明和王老师各是多少岁?老师:我相信一些学生会来讨论如何写公式?学生:44÷(3+1)=11(年)集体讨论:小明和王老师各占多少份,你能不能画出倍数图线?师:那么线段图在这里如何表示,从哪里下手?这里第二个条件很重要(王老师的年龄恰好是小明同学年龄的3倍),像这样“谁是谁的多少倍的问题”,关键要找到一个量,确定那个量较小,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老师:根据王先生的年龄正好是小明同学的三倍的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小明的年龄要小得多。
所以小明的年龄可以用线段来表示。
(总图)师:那么王老师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王老师的年龄又该用几条这样长的线段表示呢?(3个这么多)生:3条老师:王先生和小明今年44岁。
分别计算小明和王先生的年龄。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一条线段代表一份,小明的年龄是一份,王先生的年龄是三份,也就是说,王先生和王先生的年龄之和是四,那么这四份的对应数据是44岁。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概念。
2.掌握其中一个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方法。
3.运用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概念。
2.其中一个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张包含加减法的小学算术题,并请学生先运算,并以抢答的方式回答。
例如:12+3+5−1,然后相互交流解题思路。
2. 引入1.转入今天的主题:“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2.出示(2+3)×4,然后提示学生:“右边的4是不是 2+3 的倍数呢?”3. 展示1.出示(2+3)×4。
2.手执 5 个花朵,将这些花朵分别摆放成 2 个和 3 个两组。
3.然后把这两组花朵分别摆成一个矩形,每组花朵摆放在矩形的一侧。
4.再将这些花朵从矩形的一侧摆放到令 4 个粉色花放入矩形的另一侧。
发现矩形中有 5 朵花。
4. 操练1.进行多组练习。
例如:(3+4)×5。
2.邀请学生自己摆花,重复提示学生:“右边的 5 是不是 3+4 的倍数呢?”5. 讲解1.通过上面的练习,学生们大概可以了解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是什么意思。
2.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优先级和没有括号的运算规则完全一样。
6. 实战举例: 1. 计算(2+3)+4×6。
- 先进行括号内运算:(2+3)=5。
- 然后进行乘法运算:4×6=24。
- 最后进行加法运算:5+24=29。
答案为:29。
2. 计算5×(5+3)−6。
- 先进行括号内运算:5+3=8。
- 然后进行乘法运算:5×8=40。
- 最后进行减法运算:40−6=34。
答案为:34。
7. 巩固教师提供一些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并交给老师批阅。
五、教学方式1.演示法2.交互式互动讲解法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概念,并掌握了其中一个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方法。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
活动一,教材呈现了饮料瓶的情境图和一共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在交流个性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的问题,指导学生将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了解两级混合运算和分步计算的关系。
再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说一说改成后的算式怎样计算,理解含有乘、加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的道理。
活动二,教材安排了常见的鞋子价钱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
鼓励学生通过将含有减、除的算式改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然后,通过上面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不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算理并能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
【五】、教学过程一、出示练习,检查铺垫。
1、教师投影出示下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236+254=490 490-370=120 ——————550-330=220 120+220=440 ——————2、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卡片出示下列题目,指名说说先算哪一步。
227-291+126 119+208-303 227-(560-410)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66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生交流,师板书:有3箱饮料,每箱有24瓶,箱外有12瓶。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56---57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知识准备:①、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123+237=360 360-250=110 ——————650-330=320 190+320=510 ——————②、说说下面各题先算哪一步227-219+126 119+208-303 227-(560-410)2、出示“饮料问题”情景图,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师板书:3箱饮料,每箱24瓶,箱外有8瓶。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一)饮料问题1、提出“一共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2、班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预设:①连加:24+24+24+8 ②分步:24×3=72或3×24=72 72+8=80③可能出现综合:24×3+8或8+24×3或3×24+8或8+3×243.尝试改写算式。
(提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4.小组内讨论改写的方法。
5、班内汇报交流改写的方法和结果。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24×3+8 ●3×24+8 ●8+3×24 ●8+24×3说说:算式中先求的是什么?再求什么?6、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计算。
最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一)》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探索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教程】一、引入课题。
1、PPT展示。
老师:前面,我们都已经学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四则基本运算,那么今天我们就把他们是个结合在一起来算。
老师:下面大家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并且加上运算符号“+”“-”“×”“÷”或“()”,并列出算式、要求算式的结果等于24。
(对照ppt题目)2、老师:大家填的非常正确,那我们再来填填空吧。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2)在计算82+47-11时,应先算()法,再算()法;(3)在计算48÷3+1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4)125×8÷125×8的结果是()。
3、PPT展示:“伊利”牛奶每箱24盒,共48元,明明买8盒花了多少钱?教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呢?有几种方法呢?同学们好好想想。
二、引导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怎样才能求明明买8盒花了多少钱?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汇报,总结方法。
生甲:48÷24×8=16(元)。
生乙:24÷8=3 48÷3=16(元)。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都正确。
4、尝试练习。
教师:请看,你知道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同桌互相说说。
(125-87)×25455÷(102-97)三、巩固运用。
算一算,并说说有什么不同。
100-72÷4与(100-72)÷4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
教材剖析:«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
教材编排了两个处置效果的数学活动,即:饮料效果及购鞋效果。
让先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阅历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求、协作交流、整理剖析,归结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先生剖析、判别才干,又使其言语表达才干失掉提高。
先生剖析:在第二单元,先生曾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先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取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先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停止教学的。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停止两级混合运算。
2、进程与方法:在处置实践效果的进程中,阅历自主探求,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进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践运用中的合理性。
同时,在自主处置效果、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历观察、操作、归结等学习数学的进程,感受数学思索进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舞与协助下,克制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决计;发生对数学学习的兴味,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预备:CAI课件教学重点: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停止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当行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此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效果化的思想,从先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动身,为他们提供充沛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机,促使他们在自主探求进程中真正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取得实真实在的数学活动阅历。
第1课时 混合运算(1)-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时混合运算(1)-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第1课时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找学生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三、出示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66页。
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出示自学指导(老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66~67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1、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谁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2、看例2的情境图,仔细观察,了解观察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试算。
3、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先自学4分钟,然后和小队子讨论自学指导中的内容。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姿势正确,自学效果最好。
四、先学1、看一看,自学探究生看书自学,将自学成果和疑问记录在堂清本上。
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2、议一议,小组交流看完的学生举手示意3秒钟后继续复看,示意给同伴和教师,待第二个同伴举手后开始交流。
主要交流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解题的思路、过程和理由。
小组内的答案尽量统一或记录下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步的展示。
3、说一说,汇报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成果的汇报。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可以口答、板演或提出问题。
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补充或质疑教师尽可能的引导或讲解解疑。
4、做一做自学检测同学们学得不错,下面就来解决问题吧。
67页练一练的第1题。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上册22页《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把两步计算写成一个算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师: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看,可爱的小山羊今天来到了小猴子玩具店。
它来买什么玩具呢?(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图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猴子算一算还剩多少个皮球吗?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1.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决,能想到几种写几种。
2.小组交流:带着你的解决办法到小组中说给小伙伴们听听,看看你的方法是否能够得到小伙伴的认可。
小组同学一起研究一下,你们每个人的方法是否可行,再讨论一下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3.小组展示:以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到前面展示。
小组长主持,组内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其他同学可以向展示的同学质疑。
其间,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向展示组进行质疑或评价。
【预设方法有四种:第一种:18+23=41个,41-20=21个第二种:18+23-20 第三种:23-20=3,3+18=21 第四种:23-20+18 第五种:20-18=2,23-2=21 第六种:23-(20-18)第5、6可能没有】如果学生出现第5、6种,要对学生给以肯定,同时给学生解释这一方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在下一节课来研究。
4.提升总结:①揭示课题:师揭示:像这样加减混合在一个算式,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在数学上与以前的分步方法相对而言,称之为“综合算式”,这样的综合算式将会在我们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多的应用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四则混合运算(1)|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四则混合运算(1)| 冀教版一、教学目的1.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3.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多步骤运算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引出四则运算的定义,即加减乘除操作。
2.通过卡通形象动画,介绍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3.出示“6 - 2 × 2”算式,引导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基本形式。
2. 讲解四则混合运算(1)1.通过矩阵式图表,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分步解决混合运算问题,加混减、乘混加、加混乘、减混乘。
3.模拟实际情景,利用水果运输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进行运算。
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想分给3个朋友,每人分2个,还有几个苹果剩余?”3. 独立完成和巩固练习1.发放相关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2.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纠正学习错误。
3.检查学生作业,收集各类错题,进行针对性练习。
4. 课堂小结1.让一些学生跟班说出自己今天学到的知识点,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提醒学生复习相关内容。
3.下发典型例题并口头提醒在家中复习所有题目并记录重要点,方便下次课进行巩固。
四、板书设计1.四则混合运算示意图2.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3.重点难点提示和解析五、教学后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石,本次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堂练习,发现了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及时进行练习和纠正。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积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学习、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冀教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和乘除法,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这些运算综合起来,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包含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和练习题。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运算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中都含有加减乘除的运算。
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教师布置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然后通过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观看、联系生活情形,明白得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进展初步的运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明白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看情境图并交流感受,明白得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联想明白得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看教师演示无序上下车情境。
指名说说车内人数增减情形。
摸索什么缘故不能确定车内人数增加变化情形。
2.看教师演示有序上下车情境,说说车内人数的增减情形,猜一猜车内人数大约有多少人。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看教学情境图,摸索问题。
(1)从刚才的图中,你看明白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形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图的意思吗?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1.交流答案。
2.认定目标。
3.独立摸索后小组交流:加减混合的算式如何样运算呢?4.一起读一读课前读过的儿歌。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基础练习,想想做做1。
学生看图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列式运算。
2.基础练习,想想做做2。
指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解答。
3.综合练习,想想做做5。
指导学生先看清图意,再与同桌交流一下看到了什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5 混合运算(一)教案与反思

5.1 混合运算(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1.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计算。
32+56÷7 90×8-256 420-72×2 45÷9+380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① 8×7=56 ②84÷6=14 ③12×5=6056+27=83 38+14=52 151-60=913.解决问题。
(1)花坛里有牡丹花27棵,月季花的棵树是牡丹花的6倍,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棵?(2)养鸡场有公鸡75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8倍,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3)王老师买来7盒钢笔,每盒25支,发给三好学生18支后,还剩下多少支?(4)15元共32元一个面包比一个铅笔盒便宜多少元?答案1. 40 464 276 3852. 8×5+27 38+84÷6 151- 12×53. (1) 27×6+27 = 189(本)(2) 75×8-75 = 525(只)(3) 25×7-18= 157(支)(4) 15- 32÷4= 7(元)【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旧会有错误,有错误旧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四则混合运算(1)|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四则混合运算(1)| 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含义。
2.能够按照运算符的优先级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3.能够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运算符的优先级。
2.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2.教会学生如何安排优先级进行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上一次学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哪几种运算符?2.运算符的优先级如何排列?3.同级运算符的计算顺序如何?2. 提出问题,引入新知识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跟学生讨论:1.如果有一道题目,它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时我们怎么样去算?2.如果有一道题目,它既有乘法又有除法,这时我们怎么样去算?通过讨论,引出四则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
3. 讲解四则混合运算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适当讲解四则混合运算,解释其含义和运算规则,重点讲解:1.加减乘除的优先级。
2.同级运算符的计算顺序。
4. 操作练习通过两道例题的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复习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
例题一:求下列算式的值:5 + 4 ×6 - 3 ÷ 3解题思路:按照运算符的优先级做,先乘除,后加减。
1.4 × 6 = 242.3 ÷ 3 = 13.5 + 24 - 1 = 28所以,算式的值为 28。
例题二:求下列算式的值:12 + 8 ÷ 2 - 5 × 3解题思路:按照运算符的优先级做,先乘除,后加减。
1.8 ÷ 2 = 42.5 × 3 = 153.12 + 4 - 15 = 1所以,算式的值为 1。
5. 小结教师通过讲解和例题练习,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自己写 5 道混合运算的题目,布置下节课前交作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1 四则混合运算(一) ︳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1 四则混合运算(一)︳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2.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技能;3.能够独立完成带括号和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4.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发展学生数学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2.加减乘除的基本技能;3.带括号和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1.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2.提高孩子完成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四、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黑板、粉笔;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2.学生:文具盒、练习本;3.课前准备:复习带括号的加减法,熟悉乘数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温故知新,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性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讲解教师在黑板上讲解连加、连减、连乘和连除,以及带括号和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理解。
27 + 3 × 5 - 20 ÷ 4 + 19 = ?(56 - 12) ÷ 8 × 3 + 20 = ?3.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以帮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他们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1)练习题① 13 + 4 × 8 - 22 ÷ 11 = ?② (46 - 26) ÷ 5 + 8 = ?③ 19 × 5 + 9 ÷ 3 - 11 = ?④ 8 ÷ 2 + 7 × 3 - 4 = ?(2)讲解练习题让学生把自己完成的练习题上黑板完成,并讲解一遍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4.巩固通过展示幻灯片上的多道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和技能。
同时,通过提高练习题的难度和复杂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更强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让学生把课堂上没时间完成的练习题当做作业,完成带括号和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
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
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同时,在自
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重点: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学时我以廉价
超市清点库房这一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导出饮料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归纳,又通过解决鞋子问题进一步探索、归纳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数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