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外国语中学2015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附答案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附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班级姓名分数一、我能填: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60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钟乳石C、珊瑚虫D、珊瑚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A、丁B、丙C、乙D、甲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A、捕食B、合作C、竞争D、食物网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A、生长现象B、应激性C、繁殖D、呼吸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
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11、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A、森林面积减少?B、环境污染?C、生物进化?D、生物入侵12、到了冬天,杨树和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A、杨树和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柏比杨柳更适应寒冷的环境C、松柏和杨柳进行着生存斗争D、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13、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14、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棵桃树B、一片果园C、一条小溪D、一块稻田1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一、选择题1.以下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珊瑚C.生物课本D.细菌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A.生长B.新陈代谢C.应激性D.发育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A.蜻蜓点水B.种子萌发C.森林着火D.人的呼吸4.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A.向日葵B.青蛙C.SARS病毒D.酵母菌5.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
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描写记录法6.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能自由运动B.能制造有机物C.由细胞构成D.能生长和繁殖7.一般说来,生物种类不会由于一个个体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
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A.遗传特性B.生殖作用C.生长现象D.应激性8.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9.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都要进行呼吸10.有一同学把两条鲜活的鲫鱼中的一条的尾鳍剪掉,放入水中,观察两条鱼的运动状况。
从中分析鱼的尾鳍的作用。
这种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探究实验法D.反证法11.草履虫在阳光下向暗处移动,在光线弱时向光源处移动,这一现象说明生物具有()A.应激性B.遗传性C.适应性D.能发育1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生物的是()A.牛和松树B.细菌和病毒C.玉米和高粱D.水和石头13.下列各项中的物质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二氧化碳、牵牛花、苹果B.煤炭、鸟、真菌C.土壤、小草、柳树D.母鸡、酵母菌、病毒14.某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B.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C.同种的生物都是完全一样的D.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反应15.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A.人吃饭B.给汽车加油C.小鸡破壳而出D.蘑菇由小长大16.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17.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个生理现象相同()A.植物的光合作用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C.人出汗和排尿D.母鸡下蛋二、非选择题18. 连线:A.动物的取食 1.应激性B.向日葵朝向太阳 2.生长C.植物的开花结果 3. 营养D.人体的排汗 4.繁殖E蘑菇由小长大 5.排泄19.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物单元检测测试题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A.珊瑚虫、月季、机器人、鼠妇B.长颈鹿、珊瑚、海豚、斑马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瓢虫D.病毒、丹顶鹤、水杉、蚂蚁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的是()A.能运动和由小变大B.能吸收营养和排出废物C.能呼吸和获取营养D.能生长和繁殖3.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4.生物体有严整的结构,并且大都由细胞构成,下列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酵母菌B.病毒C.草履虫D.细菌5.下列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放在室外的铁皮会逐渐生锈B.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后会合拢下垂C.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D.植物的根向地生长6.下列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A.用摄像机拍摄蜜蜂采蜜的过程B.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做记录C.用摄像机拍摄鸟筑巢的过程,并做记录D.夜晚流星划过7.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A.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8.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A.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收入B.统计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C.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D.调查一块农田中的生物种类9.调查中不应该()A.有明确的目的B.制定详细计划C.凭个人喜好取舍D.真实记录10.为掌握水产养殖的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山东省的寿光、寒亭、昌邑等地,考察了解养殖场,走访相关养殖人员。
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量法11.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不同的一组是()。
A.猫头鹰和鼠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 D. 狗和水草12.某小组同学将调查涉及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月季、梧桐、含羞草、白菜、桂花树归为一类,而将瓢虫、蜜蜂、蜘蛛、猫、狗归为另一类。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影响韭菜“变”韭黄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水B.温度C.光D.空气2.足不出户、畅游山水。
疫情期间,荣荣通过“云旅游”欣赏了祖国多处美景,如云南的泸沽湖、新疆的那拉提草原、甘肃的鸣沙山、湖北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等。
关于上述四个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属于生物圈B.都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C.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泸沽湖D.四处相距甚远,不会产生联系3.下列事例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C.雨露滋润禾苗壮D.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4.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组织B.细胞C.器官D.系统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基本的生命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茎和叶脉中的营养组织相互连通,有利于物质的运输B.沙漠中生长的植物都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利于从环境中吸水C.植物的茎尖有输导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促进茎的生长D.蒲公英的果实有伞状的细毛,能随风飘扬,有利于种子的传播6.下列各项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食草动物B.阳光C.空气D.温度7.下列诗句中不含生命现象的是()A.柴门闻犬吠B.海日生残夜C.鸟鸣山更幽D.鱼戏莲叶间8.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草”这一食物链中,大鱼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分解者和消费者9.第一个发现细胞并给细胞命名的科学家是()A.施莱登B.胡克C.施旺D.达尔文10.生活在沙漠的大多数动物的体色是微黄的“沙漠色”,这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这一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适应生物D.环境影响生物11.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量,这说明生物()A.需要营养B.能生长和繁殖C.具有应激性D.能进行新陈代谢1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兔吃草B.铁生锈C.鱼呼吸D.人出汗1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的是()A.流感病毒B.刚出生的小老虎C.煮熟的米饭D.珊瑚虫14.“鲸落”是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盲虾等生物会在此觅食,当鲸尸只剩下骨骼时,厌氧细菌会趁机进入分解鲸鱼中的脂质,产生硫化氢(无机物)。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2.如果你去捉蝴蝶,蝴蝶会逃跑,这直接证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有反射现象B.需要营养C.能生长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C.一片农田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叫生产者4.在“草→蚱蜢→食虫鸟→蛇”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A.太阳B.草C.蚱蜢D.食虫鸟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6.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鱼。
如果该生态系统的水体被有毒物质汞污染,则体内的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A.微小的水生植物B.剑水蚤C.蜻蜓幼虫D.鱼7.下列对图中所示的食物网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是农田生态系统C.该生态系统中蜘蛛和青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D.如果农作物受到DDT的污染,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蛇8.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阳光→植物→青虫→燕子B.植物←青虫←燕子C.植物→青虫→燕子→细菌D.植物→青虫→燕子9.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婴儿听优美的音乐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机器人下棋10.《秘境之眼》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国家森林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联合,通过布设各种红外相机和远程摄像头拍摄动物原生态生活视频来对动物进行研究。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模拟卷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共有人口1411778724人。
下列不是这次人口普查所做的工作是A.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D.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2.2022年1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生长于青藏高原的假水生龙胆具有会跳舞的特性。
其花冠被机械触碰后,最短仅需7秒即可闭合成花苞状,可称之为世界上闭合速度最快的花。
这种花冠被触碰后闭合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进行运动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生长繁殖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3.俗语“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这主要体现了影响水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温度C.土壤D.空气4.窗台上的小绿植渐渐向窗外有阳光的方向生长。
这主要体现了生物()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能进行呼吸C.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5.俗话说:“秧好一半稻”,下列不属于环境中影响秧苗生长的生物因素的是( )A.昆虫B.光照C.稗草D.青蛙6.下列诗句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D.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7.“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其根系深30~40厘米,可增加盐碱地土壤中的有机质,使土壤变得肥沃。
这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需依赖环境D.环境需依赖生物8.生态系统中植物产生大量氧气,每年产氧量占地球产氧量70%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9.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实验”中,控制实验的变量是()A.光照B.温度C.空气D.水分10.2024年春节前夕,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了圈,“冰雪世界”中属于生物的是()A.哈尔滨大雪人B.黑龙江东北虎C.巨型冰雕雪龙D.东北冰糖葫芦11.下列对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A.珊瑚虫—热带海洋的深海区B.雪莲—高寒山区C.蜗牛—潮湿的地方D.帝企鹅—寒冷的南极12.窗台上的小绿植渐渐向窗外有阳光的方向生长。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质量检测过关卷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质量检测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A.能取食B.能运动C.能繁殖D.具有细胞结构2.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A.减少生物的种类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C.增加生物的种类D.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龙生龙,凤生凤”“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些俗语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A.①②④B.③①④C.③①②D.③②④4.2022年1月,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组织的第二次青藏高原水生植物调查中,首次发现了生长于青藏高原的假水生龙胆,其花冠被机械触碰后,平均闭合时间为29秒,最短闭合时间仅7秒,可称之为世界上闭合速度最快的花。
这种花冠被触碰后闭合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5.下列诗句或谚语中不能体现出生物特征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6.在以下四幅图像中,哪一幅是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A.1B.2C.3D.4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和水圈的大部B.生物圈的范围是指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的范围C.生物圈的总厚度是20千米D.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是截然分开的三部分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鱼塘B.一片树林C.一群羊D.一块农田9.把一条死掉的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小鱼不见了。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模拟卷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食物链、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目前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肺”的美称D.“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2.寄生虫的显著特征是( )A.生殖器官发达B.消化器官发达C.感觉器官发达D.运动器官发达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珍珠B.落叶C.化石D.蘑菇4.炎热的夏季,校园里的香樟树下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这主要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D.适应具有普遍性5.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水中的其他生物可能减少或死亡,主要原因是()A.浮游生物消耗大量氧气,使其他生物缺氧而死B.浮游生物消耗大量食物,使其他生物缺乏食物C.浮游生物占据很大空间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D.浮游生物使水体透光程度降低,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影响其他生物6.沙漠戈壁与森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差别极大,这种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B.阳光C.温度D.迁入和迁出7.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A.不断长大的钟乳石B.恐龙化石C.橘皮上长出的绿毛D.珊瑚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所有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农田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生物圈10.生物圈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各生态系统相关联,生物圈是一个整体B.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1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惠州市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惠州市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关于基因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 一只狼的全部基因就是一个基因库B . 基因库越丰富,生物物种的特征就越多C .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基因库D . 每种生物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2. (2分)你喜爱生物吗?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
下面是在某小水塘中发现的物体,请选出全部是生物的一项。
()①水②泥沙③小鱼④水草⑤青蛙⑥石块⑦微生物⑧贝壳A . ①②⑥⑧B . ①③④⑦C . ③④⑤⑧D . ③④⑤⑦3. (2分) (2019九下·雷州模拟)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①积累的毒素最多B . ②、③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C . 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D . 该生态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4. (2分) (2018九下·临沭模拟)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A . 向上,③②B . 向下,④②C . 向上,③①D . 向下,③②5. (2分) (2018七上·云南月考) 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组织层次的是()A . 一块骨B . 一块骨骼肌C . 一滴血液D . 一只耳朵6. (2分)(2018·娄底) 若将水螅、蚯蚓、黑眉锦蛇、蛔虫、丹顶鹤、涡虫、家蚕、河蚌、草鱼、老虎等动物分成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是()A . 运动方式不同B . 呼吸方式不同C . 生殖和发育方式不同D . 体内有无脊柱7. (2分)有关潍县萝卜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通常所食用部分为萝卜的茎B . 潍县萝卜历史悠久,属于裸子植物C . 一般是深秋采种,来年夏末播种D . 一般是夏初采种,当年夏末播种8. (2分)美国有一妇女长了一颗重达782公斤的南瓜,该南瓜能长到如此大的主要原因是A . 吸收了水和无机盐B . 吸收了水和二氧化碳C . 吸收了水和有机物D . 吸收了氧气和有机物9. (2分) (2018七上·台商期末) 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在同一株植物的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等大的圆片,分别滴加碘液观察()A . 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B . 中午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C . 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D . 三片叶片颜色深浅程度都一致10. (2分) (2017七上·邹平期中) 某同学欲验证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实验装置及处理应是()A .B .C .D .11. (2分) (2016九上·抚州期末) 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A . 导致地球升温,引起温室效应B . 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C .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D . 防风固沙、消纳噪音12. (2分) (2015七上·榆社期末) 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 . 清洁鱼缸里的水B . 提供新鲜的食料C . 增加水中氧的含量D . 起杀菌作用13. (2分) (2015八上·黑龙江期中) 动物具有学习行为,其意义是()A . 便于找到食物B . 能够逃避敌害C . 便于找到配偶D . 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14. (2分) (2017八下·宜春期末) 下列叙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其中能说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A . 大树底下好乘凉B . 雨露滋滋润禾苗壮C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 . 草盛豆苗稀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32分)15. (6分)如图所示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请回答:(1)右图中①表示细胞的________ 过程,细胞形态________ ,其结果使细胞数目________ 。
广东省惠州市外国语中学2015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认识生命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

第1单元认识生命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2×45=90分)1.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A.10千米B.20千米C.100千米D.1千米2.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繁殖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3.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能够运动 B.需要呼吸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产生反射4.冬眠解除后,蛇从洞里爬出来晒太阳,说明( )影响生物的生活.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土壤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A.合作 B.捕食 C.寄生 D.共生7.生物圈是指( )A.各种动物、植物和细菌B.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C.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D.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8.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和记录的200多万种生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A.动物 B.植物和真菌C.单细胞生物D.昆虫类9.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理因素是( ) A.水B.阳光 C.土壤 D.温度10.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鼠和兔都吃草,所以鼠和兔是合作关系B.鹰和鼠是合作关系C.鼠和蛇都被鹰捕食,所以鼠和蛇是竞争关系D.鼠和草属于捕食关系11.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1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布娃娃C.电脑病毒 D.馒头上长的“白毛”13.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14.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1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16.仙人掌的叶变化成刺,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仙人掌防止动物食用D.以上都对17.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18.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biology)”的科学家是( )A.拉马克B.达尔文C.林奈 D.沃森19.被国际上誉为“分类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林奈 B.达尔文C.哈维 D.虎克20.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下列观点中哪一种不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 A.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B.人类是由古代猿类演化而来C.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D.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21.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是由于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者是( )A.林奈 B.达尔文C.沃森和克里克 D.哈维22.基因是一种( )A.生物 B.物质 C.细胞 D.能量23.实验研究法包括几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步应是( )A.作出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C.发现并提出问题D.分析实验现象24.要是牧场的一大片牧草又矮又小,那才急死人呢!后来偶然发现牧场内有一小片牧草长得非常茂盛,原来是微量元素钼的微妙作用,这一过程最初是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哪一种基本方法?( )A.分析资料 B.调查 C.收集资料 D.观察25.进行实验方察设计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能准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只考虑( )A.一个变量因素 B.二个变量因素 C.多个变量因素 D.综合因素26.在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A.所有变量都相同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27.霉菌喜欢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环境条件温暖、潮湿的地方.为了防止食品长霉,你认为食品最好保存在( )环境中.A.低温、潮湿B.温暖、潮湿C.温暖、干燥D.低温、干燥28.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有光和无光B.有空气和无空气C.有光和无空气 D.有水分和无水分29.在科学探究中,如果有人得出与你相反的结论,你的态度是( )A.坚持你的意见 B.放弃你的意见C.要求对方修改结论 D.共同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30.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组是这项实验的对照组( ) A.光线的明亮、阴暗 B.土壤的干燥、潮湿C.温度的高、低 D.食物的多、少31.绿萝是我国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在室外生长时叶子长得比较大,在室内时盆载叶子长得比较小,这一现象说明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改变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32.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33.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D.增加实验的难度34.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C.动、植物都进行新陈代谢D.生物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3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36.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37.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净化水源、促淤造陆、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38.下列哪项是影响玉米生长的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39.影响水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管理水稻的农民C.水稻田间的杂草D.水稻的害虫40.一只草履虫通过表膜从水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只草履虫正在( )A.产生应激性B.进行新陈代谢 C.生长 D.繁殖41.“科学上常常如此,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带出更多新的问题.”教材中的这句话说明了( )A.科学研究不能解决提出的问题B.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C.科学本身是不确定的D.科学是静止不变的42.人类的基因组是指人体细胞内( )A.人体的遗传特性B.人类的遗传多样性C.全部DNA的总和D.全部蛋白质的总和43.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 ) A.B.C.D.44.为掌握我市水产养殖的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八里河、颍州西湖等地,考察了解养殖场,走访相关养殖人员.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量法45.古代的生物学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对生物进行描述,从而进行定性和分类,因此可以称为( )A.实验生物学B.进化生物学C.理论生物学D.描述生物学二、实验与探究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46.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天内校园草地湿度变化曲线图.(1)在一天内空气湿度最干燥的时段为__________(填早晨、中午或晚上).(2)仅依据这个曲线图,他还不能得出草地能够改变空气湿度的结论.其理由是__________.47.老师要同学们培养绿豆以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人问:“怎样才能让绿豆快点发芽?”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于是小明用绿豆进行四组实验,其处理”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的__________ (填写科学探究的步骤).(2)甲、乙、丙、丁四组中,可以用来证明“光线是否会影响绿豆发芽”的是__________,其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3)小明的实验证明了绿豆的萌发与__________ 有关,与__________ 无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2015年单元检测卷(广东省惠州市外国语中学)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2×45=90分)1.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A.10千米B.20千米C.100千米D.1千米【考点】生物圈的范围.【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圈的厚度.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的概念、范围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2.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繁殖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A、有的生物能运动,如动物;有的生物不能运动,如植物等;B、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物共同特征;C、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等;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3.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能够运动 B.需要呼吸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产生反射【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含羞草不能够运动,不具有神经系统,不能产生反射,选项A、D是错误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4.冬眠解除后,蛇从洞里爬出来晒太阳,说明( )影响生物的生活.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土壤【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不利于蛇的活动,蛇开始冬眠;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有利于蛇的活动,蛇的冬眠解除;蛇从洞里爬出来晒太阳,说明环境温度高了.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分析答题.【解答】解:A、池塘中的水草:只有植物,没有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故A错.B、池塘中的鱼:只有动物,没有植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故B错.C、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没有环境,把生物与环境分割开了,也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也不是生态系统.故C错.D、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池塘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故D正确.故选:D【点评】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既包括环境又包括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理解掌握了这点就可轻松作答.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A.合作 B.捕食 C.寄生 D.共生【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解答】解: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7.生物圈是指( )A.各种动物、植物和细菌B.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C.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D.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据此解答.【解答】解:由分析可知: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A错误;B、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C、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所以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生物圈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好好理解掌握,明确生物圈的功能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解题的关键.8.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和记录的200多万种生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A.动物 B.植物和真菌C.单细胞生物D.昆虫类【考点】生物学史.【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解答】解:物种多样性:在过去的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发现、命名和记录了200多万中生物,其中70%以上是动物,22%是植物和真菌,约5%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等).遗传多样性:实例:金鱼、菊原产于我国,菊目前世界上约有2﹣2.5万个品种,我国有7000种左右.故A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熟记生物的种类.9.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理因素是( ) A.水B.阳光 C.土壤 D.温度【考点】根系及其在土壤里的分布和意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水的作用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与植物特点方面来切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在沙漠地区干旱缺水,水分成为制约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沙漠地区的植物根系发达而长,可以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同时叶片较小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0.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鼠和兔都吃草,所以鼠和兔是合作关系B.鹰和鼠是合作关系C.鼠和蛇都被鹰捕食,所以鼠和蛇是竞争关系D.鼠和草属于捕食关系【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解答】解:A、鼠和兔都吃草,相互之间争夺食物,所以鼠和兔是竞争关系,A不正确.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鹰和鼠是捕食关系.B不正确.C、鼠和蛇都被鹰捕食,鼠又被蛇捕食,所以鼠和蛇是捕食关系,C不正确.D、鼠吃草,所以鼠和草属于捕食关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11.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考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仙人掌体内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不需要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1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布娃娃C.电脑病毒 D.馒头上长的“白毛”【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机器人、布娃娃、电脑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馒头上长的白毛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D【点评】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物具有生物的主要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主要特征.13.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春兰秋菊”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同的影响,“南橘北梨”主要是受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4.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本题中考查生物影响环境.也就是要反映因为生物怎么样所以环境改变了,要有这样的因果关系.“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故选:D【点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16.仙人掌的叶变化成刺,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仙人掌防止动物食用D.以上都对【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17.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此题考查对实验法、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的理解和应用.【解答】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不符合题意.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题中叙述的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符合实验法的要求,符合题意.C、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故不符合题意;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B.生物有遗传的特性C.生物能由小长大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B.一条河流C.一群大雁D.一块农田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水B.阳光C.温度D.空气4.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蚂蚁筑巢B.空气流动C.钢铁生锈D.蜡烛燃烧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团队构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月宫一号”,里面空气和土壤(含多种常见的土壤小动物)来自自然界,土培了植物、饲养了动物、培养了微生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月宫一号”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B.“月宫一号”正常运行离不开光照C.“月宫一号”里的动物属于分解者D.“月宫一号”土壤中含有的细菌、真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6.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B.C.D.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能成为一条食物链的原因是( )A.缺少非生物部分B.缺少生产者C.缺少消费者D.缺少分解者8.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A.白鹭翱翔B.桃花盛开C.春水猛涨D.鳜鱼畅游9.海胆能在海水中生活,却无法在淡水中生活,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任何环境B.生物不能适应新的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10.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人工放射性核素在海洋鱼类中的富集、分布及放射损伤研究进展》一文中引用了Tateda 科研团队利用动态生物舱模型模拟福岛南部沿海生物群中铯-137水平的研究成果。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飞向太空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B.从小长大的钟乳石C.海洋中堆积得越来越高的珊瑚礁D.枯木上生长的蘑菇2.对于生活在田野中的一株蒲公英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生态因素有( )A.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B.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C.A和B的总和D.A和B的总和再加上这片田野里的其他蒲公英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由小长大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下面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滇池中的所有植物B.滇池中所有的生物C.滇池D.滇池中的所有鱼虾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与环境是有关系的,生物的生存受环境影响B.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C.生物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6.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A.动物和植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7.家养的仙人掌,如果经常浇水反而生长不好,甚至还会死亡。
因为()A.仙人掌不能离开沙漠B.仙人掌的生长不需要水分C.仙人掌不适应湿润的环境D.仙人掌的叶子发生了变化8.生物圈中各种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 )A.能自由活动B.能繁殖后代C.能进行光合作用D.能讲话9.多彩的大自然、奇妙的生物世界带给我们生机勃勃的景象。
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在弹钢琴B.桃树开出粉色的花朵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阳光普照大地10.生物兴趣小组在学校劳动基地种了一块小麦田,对于其中一棵小麦来说,影响其生存的因素是( )A.阳光、空气和水分B.非生物因素和其他小麦及其他生物C.小麦地里的其他小麦、杂草D.小麦地里的动物1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风声鹤唳,草木皆兵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12.生命神奇而美丽。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综合诊断(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鼠妇的数量(只)光照条件土壤条件对照组10①湿润实验组10明亮②A.表格中的①应为阴暗B.表格中的②应为干燥C.对照组和实验组应保持光照相同D.可将鼠妇的数量减少到2只,不影响实验2.据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农业部对部分省市销售的豆芽选取样本进行了检测,共抽检豆芽40041批次,合格率99.98%,检测结果显示豆芽生产企业所生成的豆芽是安全的。
这种检测豆芽的方法是()A.调查法B.比较法C.观察法D.实验法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的厚度为10千米B.生物圈的范围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D.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4.“梁上有双燕,翩翻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
诗中涉及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阳光→植物→青虫→燕子B.植物←青虫←燕子C.植物→青虫→燕子→细菌D.植物→青虫→燕子5.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生物的变异现象6.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河水②岩石③花④草⑤鸟⑥阳光⑦鱼⑧空气.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⑦C.⑤⑥⑦⑧D.①②⑥⑧7.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小麦和杂草B.猫和老鼠C.七星瓢虫与蚜虫D.蚂蚁和蚱蜢8.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鱼离不开水B.大树底下好乘凉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疏松土壤9.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
(名师整理)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第1章 认识生物 》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单元检测一、基础演练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①制定计划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③得出结论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实施计划.A. ②④①⑥③⑤B. ②④①⑥⑤③C. ④②①⑥⑤③D. ①②③④⑤⑥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②提出问题、④作出假设、①制定计划、⑥实施计划、③得出结论、⑤表达和交流.故选:A2、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 调查时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C. 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D. 无论调查范围有多大,都必须逐个调查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分析: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解答: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可见D错误.故选:D3、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也学会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孔子鸟化石B. 珊瑚C. 钟乳石D. 石头上的青苔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题干中的A、B、C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而青苔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苔藓植物,可见D正确.故选:D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 生石花开出黄色的花朵B. 机器人演奏曲子C. 植物能产生落叶D. 猎豹追捕羚羊考点:生物的特征。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生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测得数据如下表。
下列选项对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组别裸地组草坪组灌木丛组空气湿度的平均值55.9%63.7%77.6%A.无需重复多次测量实验数据B.实验应选择在阴天实施C.使用干湿表来测量空气湿度D.草坪组的空气湿度最大2.下图是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B.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水稻C.青蛙和鸟是竞争关系D.若农田中有农药,水稻体内含农药最少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化石B.标本C.琥珀D.新冠病毒4.为了探究东北虎的生活习性,科学家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在深山丛林中跟踪东北虎,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属于( )A.调查B.观察C.收集资料D.实验探究5.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蓝天白云、优美的环境让人们心旷神怡。
蓝天白云属于生物圈的()A.岩石圈B.水圈C.大气圈D.外太空6.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是日本附近海域中的一条食物链,若将核污水排入海中则这条食物链中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人D.大鱼7.“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 )A.需要营养B.具有应激性C.能排泄D.能生长8.青蛙伸长舌头,捕捉昆虫,此事例说明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9.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体A B C D E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A.D → B → C → E → A B.D → B → C → E → AC.A → E → C → D → B D.A → E → C → B → D10.下列属于共生现象的是()A.苏云金杆菌与松毛虫B.用乳酸菌制泡菜C.痢疾杆菌生活在人的大肠内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11.下列可以看做生态系统的是A.洪泽湖B.洪泽湖里的全部鱼C.池塘里的全部鲤鱼12.下列选项能够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鱼儿离不开水B.大树底下好乘凉C.北极熊体色为白色D.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1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珊瑚B.枯死的树干C.蘑菇14.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A.珊蝴虫、月季、机器人、鼠妇B.长颈鹿、珊瑚、海豚、斑马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瓢虫D.丹顶鹤、松树、蚂蚁、病毒1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山羊B.蝉模型C.智能机器人D.钟乳石16.下列不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校园里的花坛B.孝河湿地公园C.胜溪湖森林公园里的所有植物D.一个湖泊17.有关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说法①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水稻、鱼类外,补充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即可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③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④因为在稻田中增加了鱼类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提高到与热带雨林相同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8.沙漠中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体现了(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环境对生物的制约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19.当前,某些地方的个别官员为了打造所谓的“城市名片”,不惜重金移栽一些南方树种,但因“水土不服”,成活率较低。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质量检测(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质量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千世界因缤纷的生物而变得多彩,下列描述中属于生物的是( )A.在网络上传播的电脑病毒B.能杀死细菌的青霉素C.溶洞中不断生长的石笋D.引起新型冠状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2.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青草与山羊B.害虫与青蛙C.水稻与稗草D.松树和松鼠3.为响应国家号召,企业家蒋乙嘉,回到蓬溪老家,打造了著名的千叶佛莲种植基地。
如图是该基地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此食物网中共有2条食物链B.食虫鸟与蜘蛛间只有捕食关系C.该基地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D.千叶佛莲是该食物网的生产者4.下列各项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①草②家兔③珊瑚④计算机病毒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扫地机器人A.①②⑤⑦B.①②③⑧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A.蜜蜂群起攻敌B.大雁成群南飞C.个体大的鲈鱼吃掉个体小的鲈鱼D.麝牛集体对付狼群6.人的排汗、排尿反应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能排除体内的废物D.能生长和繁殖7.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慢慢变大的钟乳石B.绚雨缤纷的珊瑚C.造型奇特的生石花D.会弹琴的机器人8.以下生态系统属于“地球之肾”的是( )A.龙岗河B.龙城公园C.龙岗湿地公园D.清林径水库9.云南普洱市村民发现一种兰花螳螂,其形态、颜色都与兰花相似,可完美的与环境融为一体。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兰花螳螂相似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大树底下好乘凉C.企鹅皮下脂肪很厚D.雨露滋润禾苗壮10.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金鱼B.蒲公英C.动物病毒D.阳光11.睡莲的花具有“昼舒夜卷”的特征,即随太阳落下花朵关闭,太阳升起花朵张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认识生命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2×45=90分)1.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A.10千米B.20千米C.100千米D.1千米2.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繁殖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3.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能够运动 B.需要呼吸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产生反射4.冬眠解除后,蛇从洞里爬出来晒太阳,说明( )影响生物的生活.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土壤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A.合作 B.捕食 C.寄生 D.共生7.生物圈是指( )A.各种动物、植物和细菌B.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C.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D.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8.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和记录的200多万种生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A.动物 B.植物和真菌C.单细胞生物D.昆虫类9.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理因素是( ) A.水B.阳光 C.土壤 D.温度10.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鼠和兔都吃草,所以鼠和兔是合作关系B.鹰和鼠是合作关系C.鼠和蛇都被鹰捕食,所以鼠和蛇是竞争关系D.鼠和草属于捕食关系11.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1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布娃娃C.电脑病毒 D.馒头上长的“白毛”13.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14.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1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16.仙人掌的叶变化成刺,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仙人掌防止动物食用D.以上都对17.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18.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biology)”的科学家是( )A.拉马克B.达尔文C.林奈 D.沃森19.被国际上誉为“分类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林奈 B.达尔文C.哈维 D.虎克20.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下列观点中哪一种不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 A.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B.人类是由古代猿类演化而来C.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D.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21.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是由于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者是( )A.林奈 B.达尔文C.沃森和克里克 D.哈维22.基因是一种( )A.生物 B.物质 C.细胞 D.能量23.实验研究法包括几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步应是( )A.作出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C.发现并提出问题D.分析实验现象24.要是牧场的一大片牧草又矮又小,那才急死人呢!后来偶然发现牧场内有一小片牧草长得非常茂盛,原来是微量元素钼的微妙作用,这一过程最初是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哪一种基本方法?( )A.分析资料 B.调查 C.收集资料 D.观察25.进行实验方察设计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能准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只考虑( )A.一个变量因素 B.二个变量因素 C.多个变量因素 D.综合因素26.在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A.所有变量都相同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27.霉菌喜欢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环境条件温暖、潮湿的地方.为了防止食品长霉,你认为食品最好保存在( )环境中.A.低温、潮湿B.温暖、潮湿C.温暖、干燥D.低温、干燥28.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有光和无光B.有空气和无空气C.有光和无空气 D.有水分和无水分29.在科学探究中,如果有人得出与你相反的结论,你的态度是( )A.坚持你的意见 B.放弃你的意见C.要求对方修改结论 D.共同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30.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组是这项实验的对照组( ) A.光线的明亮、阴暗 B.土壤的干燥、潮湿C.温度的高、低 D.食物的多、少31.绿萝是我国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在室外生长时叶子长得比较大,在室内时盆载叶子长得比较小,这一现象说明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改变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32.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33.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D.增加实验的难度34.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C.动、植物都进行新陈代谢D.生物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3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36.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37.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净化水源、促淤造陆、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38.下列哪项是影响玉米生长的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39.影响水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管理水稻的农民C.水稻田间的杂草D.水稻的害虫40.一只草履虫通过表膜从水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只草履虫正在( )A.产生应激性B.进行新陈代谢 C.生长 D.繁殖41.“科学上常常如此,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带出更多新的问题.”教材中的这句话说明了( )A.科学研究不能解决提出的问题B.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C.科学本身是不确定的D.科学是静止不变的42.人类的基因组是指人体细胞内( )A.人体的遗传特性B.人类的遗传多样性C.全部DNA的总和D.全部蛋白质的总和43.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 ) A.B.C.D.44.为掌握我市水产养殖的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八里河、颍州西湖等地,考察了解养殖场,走访相关养殖人员.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量法45.古代的生物学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对生物进行描述,从而进行定性和分类,因此可以称为( )A.实验生物学B.进化生物学C.理论生物学D.描述生物学二、实验与探究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46.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天内校园草地湿度变化曲线图.(1)在一天内空气湿度最干燥的时段为__________(填早晨、中午或晚上).(2)仅依据这个曲线图,他还不能得出草地能够改变空气湿度的结论.其理由是__________.47.老师要同学们培养绿豆以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人问:“怎样才能让绿豆快点发芽?”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于是小明用绿豆进行四组实验,其处理”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的__________ (填写科学探究的步骤).(2)甲、乙、丙、丁四组中,可以用来证明“光线是否会影响绿豆发芽”的是__________,其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3)小明的实验证明了绿豆的萌发与__________ 有关,与__________ 无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2015年单元检测卷(广东省惠州市外国语中学)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2×45=90分)1.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A.10千米B.20千米C.100千米D.1千米【考点】生物圈的范围.【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圈的厚度.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的概念、范围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2.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繁殖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A、有的生物能运动,如动物;有的生物不能运动,如植物等;B、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物共同特征;C、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等;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3.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 A.能够运动 B.需要呼吸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产生反射【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含羞草不能够运动,不具有神经系统,不能产生反射,选项A、D是错误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4.冬眠解除后,蛇从洞里爬出来晒太阳,说明( )影响生物的生活.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土壤【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不利于蛇的活动,蛇开始冬眠;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有利于蛇的活动,蛇的冬眠解除;蛇从洞里爬出来晒太阳,说明环境温度高了.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分析答题.【解答】解:A、池塘中的水草:只有植物,没有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故A错.B、池塘中的鱼:只有动物,没有植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故B错.C、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没有环境,把生物与环境分割开了,也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也不是生态系统.故C错.D、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池塘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故D正确.故选:D【点评】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既包括环境又包括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理解掌握了这点就可轻松作答.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A.合作 B.捕食 C.寄生 D.共生【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解答】解: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7.生物圈是指( )A.各种动物、植物和细菌B.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C.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D.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据此解答.【解答】解:由分析可知: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A错误;B、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C、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所以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生物圈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好好理解掌握,明确生物圈的功能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解题的关键.8.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和记录的200多万种生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A.动物 B.植物和真菌C.单细胞生物D.昆虫类【考点】生物学史.【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解答】解:物种多样性:在过去的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发现、命名和记录了200多万中生物,其中70%以上是动物,22%是植物和真菌,约5%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等).遗传多样性:实例:金鱼、菊原产于我国,菊目前世界上约有2﹣2.5万个品种,我国有7000种左右.故A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熟记生物的种类.9.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理因素是( ) A.水B.阳光 C.土壤 D.温度【考点】根系及其在土壤里的分布和意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水的作用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与植物特点方面来切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在沙漠地区干旱缺水,水分成为制约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沙漠地区的植物根系发达而长,可以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同时叶片较小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0.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鼠和兔都吃草,所以鼠和兔是合作关系B.鹰和鼠是合作关系C.鼠和蛇都被鹰捕食,所以鼠和蛇是竞争关系D.鼠和草属于捕食关系【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解答】解:A、鼠和兔都吃草,相互之间争夺食物,所以鼠和兔是竞争关系,A不正确.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鹰和鼠是捕食关系.B不正确.C、鼠和蛇都被鹰捕食,鼠又被蛇捕食,所以鼠和蛇是捕食关系,C不正确.D、鼠吃草,所以鼠和草属于捕食关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11.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考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仙人掌体内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不需要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1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布娃娃C.电脑病毒 D.馒头上长的“白毛”【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机器人、布娃娃、电脑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馒头上长的白毛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D【点评】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物具有生物的主要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主要特征.13.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春兰秋菊”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同的影响,“南橘北梨”主要是受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4.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本题中考查生物影响环境.也就是要反映因为生物怎么样所以环境改变了,要有这样的因果关系.“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故选:D【点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16.仙人掌的叶变化成刺,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仙人掌防止动物食用D.以上都对【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17.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此题考查对实验法、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的理解和应用.【解答】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不符合题意.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题中叙述的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符合实验法的要求,符合题意.C、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故不符合题意;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