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经典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ppt课件

ppt课件contents •课程介绍与背景•太空科技基础知识•火箭技术与运载工具•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载人航天活动与成就•深空探测任务与挑战•未来太空科技发展趋势预测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早期太空探索太空竞赛时期太空探索国际合作030201太空探索历程回顾当代太空科技发展现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太空科技应用《飞向太空的航程》课程目的与意义01020304知识普及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培养职业规划引导太空科技基础知识宇宙起源与演化理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辐射,是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证据。
宇宙加速膨胀恒星、星系及宇宙结构恒星由氢、氦等气体构成的巨大球体,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和光。
星系由恒星、星团、星云等天体组成的庞大系统,我们的银河系就是其中之一。
宇宙结构包括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大尺度的结构,以及暗物质、暗能量等组成的宇宙“暗面”。
太空探测技术与方法通过地面或空间望远镜观测天体,收集光、射线等信息。
发射无人探测器到太空,直接探测天体或收集数据。
通过载人飞船或空间站进行太空探测和实验。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研究天体物理现象。
望远镜观测探测器载人航天数据分析与处理火箭技术与运载工具火箭构造组成包括有效载荷、推进剂、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分。
火箭推进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高速向后喷射工质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推进剂类型与特点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火箭原理及构造简介运载火箭分类与应用领域运载火箭分类应用领域概述典型运载火箭介绍1 2 3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猎鹰9号运载火箭德尔塔IV重型运载火箭典型运载火箭案例分析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人造卫星分类及功能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如气象、地球物理、天文等观测。
技术试验卫星进行新技术试验和应用,如新型推进系统、新材料等。
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如通信、导航、遥感等。
通信卫星原理通信卫星应用遥感卫星原理遥感卫星应用在气象观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太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 来了很多便利。
太空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还 将面临无数挑战,如何应对和 克服这些挑战,将是我们的未 来发展方向。
结语
太空探索的看法
太空探索是人类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冒险。
未知的领域
太空无尽深邃,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永无止境。
研究和探索
愿我们一起研究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2
重要的太空探险历程
从最早的小步到今天的长征,重大的太空探险历程承载着人类的太空梦想。
3
当前的太空探索计划
已有大量的太空探索计划正在进行,人类对太空探索热情高涨。
太空飞行器
火箭发射原理
火箭要把重物送进太空,需要利 用惯性和反作用力。
太空飞行器种类
望远镜、探测器、卫星等,现代 太空飞行器种类繁多。
使用不同种类太空飞行器 的优缺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从太空到地球,探索未知的领域。
什么是太空?
从哪里开始
太空的起点是地球大气层外的那个边界,叫做卡门线。
宇宙的边缘
太空的边界还连接着更加神秘的宇宙,它的边界也是宇宙的边缘。
无垠的天空
太空是一个宽广无比的空间,形态多样,种类丰富,充满了未知和神秘。
太空探索史
1
人类最早的太空探索
人类从古代就对星空心生向往,见证了科技之发展推动太空探索的历程。
不同的太空飞行器具有自己的优 点和运用范围。
太空中的生活
1 生活条件
太空中的温度极低,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2 适应太空环境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激光清理
正在研究一种激光束清理太空垃 圾的技术,这可能会是解决太空 垃圾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
太空旅游的未来发展
商业太空旅游
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商业太 空旅游将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 行业,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游的社会效益
太空旅游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 会和经济效益,也具有激励年 轻人学习科学技术和发展研究 的潜力。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 课件
本次课程将探索人类太空探索的全貌。从史前时代的神话故事,到现代的载 人航天计划和太空旅游,我们将一一探讨太空探索的科技,创新,挑战和改 变我们生活的潜力。
探索太空的起源
1
神话和传说
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到中国神话中的嫦娥,展示了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想象。
2
科幻作品
从《星际穿越》到《银河系漫游指南》,科幻作品不仅创造了悬念和想象,还促 进了太空科技的发展。
3
早期实践
从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踏上太空,到1969年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 月球上行走,人类太空探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太空科技的高峰
载人航天
挑战极限的航天员一次次地突破自己,载人航 天技术也逐步成熟。
太空工程
为了能在太空中生存,人类创造了太空站、地 球遥感卫星、导航卫星等技术项目。
探索太空的未来方向
太空探测的目标
未来的太空探索目标将转向更为 深远的星球,如火星、木星、土 星等。
深空探测
未来的太空探测将需要更多先进 技术来应对探索的挑战,如太阳 风暴、宇宙射线等。
太空殖民地的建设
太空的资源和潜力对人类来说具 有无限吸引力,一些科学家正在 探讨在月球和其他星球上建设殖 民地的可能性。
太空观测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卫星和探测器来观测 地球和宇宙,探索宇宙的宏观世界。
《飞向太空的航程》经典课件

这个经典课件将带您探索太空的奥秘,从太空探索的意义开始,并逐步深入 了解航天技术、人类登月、太空站建设、宇宙飞船设计和太空飞行员的特殊 要求。
太空探索历程概述
1 心和渴 望。从早期的天文观测到如今的探索任务, 我们一直在寻找关于宇宙的答案。
太空飞行员的特殊要求
1 身体素质
太空飞行员需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包括心肺功能、耐力和耐受力。长期在太空中的 生活对身体健康有很高的要求。
2 心理素质
太空飞行员需要具备坚韧的心理素质,包括应对孤独、压力和风险的能力。他们必须能 够在极端环境下保持冷静和专注。
3 培训和准备
成为一名太空飞行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和准备。他们必须掌握航天技术、航天器操 作和紧急情况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太空站建设及功能介绍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在轨道上的永 久性实验室,用于进行科学研究 和测试航天技术。它也扮演着太 空探索合作和交流的重要角色。
实验和研究
太空站上的宇航员进行各种科学 实验和研究,包括生命科学、物 理学、地球科学等。这些实验有 助于增加我们对太空和地球的了 解。
航天任务
宇航员在太空站上执行各种维修 任务,包括修复卫星、调整设备 和维护航天器。他们的工作对太 空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1
月球探索
2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更多的登月任务相
继进行,人类继续探索月球表面,收集
样本和数据,以更深入了解月球的奥秘。
3
阿波罗计划
1969年,人类首次成功登月。阿波罗计 划将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并带回了宝贵 的科学数据。
长期影响
人类登月不仅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壮 举,它也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太空探索 的前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22张PPT)

耸入 嫦娥 酝酿
橘红 翌年
九宵 横亘
快速浏览课文,正音正字。
耸入(sǒng)
橘红(jú) 九宵 (xiāo)
嫦娥(cháng) (é) 翌年(yì) 横亘(gèn) é
酝酿(yùn)(niàng)
理清课文基本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 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 语、主体、结尾。
分析课文
3、新闻的主体部分是“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 史的回顾 ”,这使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怎样的不同?
分析课文
3、新闻的主体部分是“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 史的回顾 ”,这使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怎样的不同?
[明确]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 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 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 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 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 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 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 加凝重。
导语:(1-3段)——第一部分 主体:(4-26段)
背景:(5-26段)
导语:(1-3段)——第一部分 主体:(4-26段)
第二部分 背景:(5-26段)
导语:(1-3段)——第一部分 主体:(4-26段)
第二部分 背景:(5-26段) 结语:(27-30段)——第三部分
分析课文
1、这则新闻的导语主要讲述了什么?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正式完美版

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分析
主要航天国家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05
深空探测任务解析与 挑战
深空探测任务类型划分
月球探测任务
对月球表面和内部进行探测,研究月 球的构造、成分和演化历史。
火星探测任务
对火星表面和大气进行探测,寻找火 星上的生命迹象和水资源。
金星探测任务
对金星表面和大气进行探测,研究金 星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
03
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 探讨
卫星基本构造和功能概述
卫星平台
包括结构、电源、热控、姿态和 轨道控制等分系统,为有效载荷
提供支持和保障。
有效载荷
直接执行特定航天任务的仪器设备 ,如通信转发器、导航设备等。
卫星功能
实现地球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 位等多样化任务。
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领域介绍
通信领域
火箭在太空探索中应用
发射载人飞船
发射卫星
火箭作为载人航天发射的主要工具,可将 飞船送入太空,为宇航员提供安全、可靠 的运输服务。
火箭可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通信、 导航、遥感等空间应用。
深空探测
空间科学实验
通过火箭发射探测器,可实现对月球、火 星等深空天体的探测和研究,揭示宇宙奥 秘。
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需要借助火箭发射实 验装置或实验室模块,以提供微重力环境和 太空辐射等特殊条件。
利用卫星实现远距离通信,如电 话、电视、数据传输等,具有覆 盖广、容量大、质量高等优势。
导航领域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提供全球范 围内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
遥感领域
利用卫星对地球进行观测和探测 ,获取地面信息,用于气象预报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
飞向太空的航程(公开课).PPT课件

闻”: 中国美术馆于10月下旬在京举行陈。一峰画展
课后练习
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人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并 补充课外的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 记”。
谢谢指导!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叙述新闻事实,而是以 “2003年10月15日清晨……发射架”开头?
主题部分叙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按时间国人探索“飞天”的历程?
探索“飞天”是一段艰难的历程,它的艰难更 反衬出“神五”飞天的可贵。
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万户的飞天尝试?
万户,是明朝人,一般认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 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文中多次提到,说明 航天飞行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理想,为了这一 理想,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 能够将古人的理想变成现实。
段落 结构
内
容
新闻事实
主体
1-3 导语
新
4-26 闻 背 景
27-29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30 结语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1、分析导语部分
①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新闻事实 ②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叙述新闻事实,而是以
“2003年10月15日清晨……发射架”开头? ③文章是如何描写火箭升空的?(找出相关的
作者捕捉火箭升空的瞬间,采用特写的方式加 以描写,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定格在这激动 人心的时刻。
“惊天动地”“橘红色的烈焰”“拔地而 起”“直刺九霄”,描写形象、生动,读后让 人感觉身临其境。
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何作用?
倒叙,先写中国航天员飞入太空这一结果,振 奋人心,给人以鼓舞,并把读者的视野延伸到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上来,自然的引起了 作者和大家对往事的回忆,引出下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它是 否不像新闻了?
(1)补充说明新闻事实。 (2)帮助读者了解中国航天人艰辛的努力历程。 (3)有助于冷静回顾,突出事件本身的意义。 文章主体部分运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 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叙述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 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01 要选择好的标题
通讯属报告文学范
04 畴,在新闻性之外还 具有文学性
问题探究: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是叙写激 动人心的大事,语言风格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飞》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别》几乎没有明显的议论抒情。叙写很节制,极 具分寸感。感情内敛。
结合课前导读中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载人 航天研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亚(海南)睛24~320c
漠河(黑龙江)小雪-22~40C
大理(云南)多云转小雨 12~240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 谢!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叙事清晰,语言流畅 生动。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人太空的重要历史 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来中国人的 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见 证了中国飞天梦想的实现,验证了国力的强大。
课后作业:
电台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往往在各条信息之间加 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 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一)语言内涵丰富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 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 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 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2024年)《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火星探测任务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共发射了数十颗火星探测器, 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等,对火星进行了全方位的 探测。
火星大气与气候特征
火星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气候寒冷且干燥,存在明 显的季节变化和极地冰盖。
火星地貌与地质构造
火星表面分布着众多撞击坑、峡谷、火山和沙丘等地貌特 征,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为科学家们研究火星内部结构和 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 降低,太空旅游有望在未 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 未来太空旅游可能呈现以 下趋势
除了简单的太空观光外, 还将出现更多具有吸引力 的旅游产品,如太空科研 、太空探险和太空婚礼等 。
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和3D 打印等技术的成熟应用, 太空旅游成本有望进一步 降低,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
。
2024/3/2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
05
太空生活与科研实验介绍
Chapter
2024/3/26
19
太空生活日常起居和娱乐活动安排
太空居住环境
介绍太空舱内的居住环境 ,包括睡眠区、工作区、 娱乐区等。
2024/3/26
日常生活起居
描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日 常生活,如洗漱、用餐、 锻炼等。
娱乐活动安排
列举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娱 乐活动,如观看电影、听 音乐、与家人视频通话等 。
2024/3/26
11
火箭发射过程及动力学原理
发射准备
包括火箭检测、燃料加注、发射场准备等 。
动力学原理
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 。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大于火箭自身重 力,使火箭得以升空。
点火起飞
火箭发动机点火,产生推力使火箭升空。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全面版

新 闻
体
背 景
新
27-29
闻 事
实
30 结语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二、内容探讨
1、导语部分:指出①至③段运用的表达方式 及其表达效果,并说说第③段的作用是什么。
2、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概括第二部分具有重大意义的六件大事。 4、主体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5、主体部分用大量篇幅写背景材料有什么好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 真实性的特点。
神舟六号返回, 中国航天事业
飞天梦更进一层
的发展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中 国 航 天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中国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载人飞 船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场拔地而起,以漂 亮的曲线在空中成功演绎了“中国制造”。
神六的整个研发过程是我国完全依靠自己 的技术独立自主完成的,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仅是故障检测处理 系统和逃逸系统,就采用了30多项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新技术。
三者都强调真实性。
三者都具有时效性,消息最强、通讯较强、 报告文学较弱。
消息篇幅最短,通讯较长,报告文学最长。
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 的文学色彩更浓。
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作 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通讯具有 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作出评论。
万户雕像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国的航天历程 • 《飞向太空的航程》内容解析 • 中国航天人的精神面貌 • 《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影响与启示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名称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主题领域
科技、历史、探索
主题内容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神舟五号载人 航天飞行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目 标是实现航天员的天地往返。
2003年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 五号飞船进入太空,中国成为世 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
月球探测工程
2004年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旨 在探测月球表面和资源。
2013年
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实 现了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新热情, 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
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
通过《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宣传和推广,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中 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01
培养了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他们默默奉献,为飞船的 成功发射和航天员的安全 保驾护航。
主题思想探讨
探索宇宙的勇气和决心
科技与人类未来的发展
通过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展现了人类 对宇宙探索的勇气和决心,体现了科 技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 探索将越来越深入,未来的发展空间 也将越来越广阔。
1964年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 子弹,成为第五个拥有核 武器的国家。
东方红卫星发射
01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 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课《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03
主题思想探讨
人类对太空的向往与探索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太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通过 各种方式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
科技发展的推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得以实现飞向太空的梦 想,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
太空探索的意义
太空探索不仅有助于人类认识宇宙,还推动了科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与反馈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 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希望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建议教师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写作 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科技进步改变生活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 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问题 等,需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科技的进步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关注科技发展的 伦理和社会影响。
04
写作技巧分析
叙事手法分析
倒叙手法
文章开头先写出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 成功返回地球的壮丽场面,引发读者 的好奇心,然后才从头讲述中国航天 史的历程,使文章波澜起伏。
时间线索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从人造卫星到载 人航天,从1955年归国梦想到2003年 神舟五号发射,清晰地展示了中国航 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课《飞向 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授课教师:
2024-01-04
目
CONTENCT
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飞天的壁画, 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 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 高,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才一步一步的变成现实,开始真正 意义上的……
神一回收
神二回收
神三发射成功
神三回收
神舟四号发射成功
如: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 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4、文章在结构方面有什么特色?
结构特殊,属圆合型结构。 具体来讲:导语写完“神五”发射场景后,不 是按一般写法接着写发射后的情况,而是宕开一笔, 写了大量的有关背景材料,即中国航天历史的简要 回顾,仅用一小部分文字来写“神五”本身,结语用 一个自然段收束,与导语衔接,形成圆合型结构。
功,意义重大。
主体: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实现梦想的艰辛
过程。 ①1958年 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②1960年 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③1970年 中国成功地将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④1992年 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⑤“长征”系列火箭 发射久经考验。 ⑥“神舟”一至四号飞船 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 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神七航天员(3名):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七航天员 翟志刚 出仓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2011年11月1日 05:58:10神州八号发射
神舟八号与天 宫一号对接
2012年6月16日 18:37:24神舟九号升空
神舟九号与天 宫一号对接
神舟十号飞船点火时间为2013年6月11日会对接 任务收官之战,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定型阶段。
试验任务: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 等。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 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 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 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
嫦娥奔月
敦 煌 飞 天 壁 画
明代的勇士万户,真正的航天始祖
我国第一个做飞天尝试的人——万户
约14世纪晚期,中国有一名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 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 自己捆绑在椅子上面,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 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 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 万户为此献出了生命。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 联合会上,人们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
结尾:(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3、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 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 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 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标题有两层含义:
①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 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 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自主学习,内容探究
2、整体把握,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脉络。
导语: 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
神四回收
神舟五号发射前的平静
神五搭载者杨利伟凯旋
举国欢庆神五飞天成功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1、理解课文,分析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2、整体把握,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概况本新闻报 道的导语、主体及结尾。
3、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 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合作学习,文本探究
1、理解课文,分析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中国人在航天路上,在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 原则之下,执着向前,永不止步……
神六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9时
神六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凯旋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发射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 “奔月”过程:8-9天 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探测目标: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 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 月亮的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