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5篇)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一.实验室废弃物的定义1.实验废弃的高浓度溶液,标准曲线的标准溶液,配置不当的溶液以及过期的药品。
2.检测仪器使用过程当中排除的废弃溶液。
3.实验室药品用完后弃置的药品包装瓶,废弃玻璃器皿。
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目的:为防止实验室的废弃物污染扩散。
2.适用范围: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液。
3.责任与监督:实验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安全负责人应进行监督。
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一般原则1.在证明废液溶液浓度已相当小而又安全时,可以排放到排水沟中;2.尽量将废弃物放在安全处隔离储存,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等待统一处理。
3.固体废物应收集在大小合适,中等强度的包装材料(如纸箱,编织袋等),包装材料要求完好,结实,牢固。
4.每一类别的废弃物应在收集处,储存包装上贴好标签,以便在处理时分类。
5.收集好的实验室废弃物品,需按要求在废品清单上做好相应的记录。
6.按照单位的统一部署和废弃物处置公司的要求进行废弃物的转运,记录和交接。
四.注意事项1.因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所以在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并在分类时应边观察边操作。
2.虽然各类废液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但可将可以统一处理的各种化合物收集后进行处理。
3.要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
将收集的废液的成分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
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其要十分注意。
4.含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的溶液,要谨慎丝的操作,并应尽快处理。
五.安全措施1.处理废弃物时,必须戴上防溅眼罩,口罩,手套和实验服。
2.为防止废液挥发,每次倾倒废物之后应盖紧容器。
3.在处理易挥发,有毒等化学废液时,处理者必须戴上具适当滤毒罐的防毒面具,并在通风环境下进行。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实验室成员和环境安全的规定。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五篇)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实验室垃圾应当分类后处理,分别装入黑色(无生物危害)或红色(有生物危害)垃圾袋中。
3.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4.采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5.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___小时。
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6.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7.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8.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9.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
11.菌种、毒种、剧毒试剂、易燃、易爆、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严加保管,定期检查。
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2.一般标本发出报告后视检测项目保留二十四小时至____月,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
1、需保存的菌种、毒株,由指定的专人统一登记、保存和管理,按时传代,定期鉴定,并做好详细记录。
2、菌(毒)种的收入、发出及销毁,须事先报告科领导,取得同意后办理,并完备详细的登记手续。
3、因工作需要领取菌种、毒株时,报科负责人同意并经中心领导批准,办理领取手续,领出后由领用人严格保管使用,保管者要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用完后立即销毁,销毁时应有二人参加并做好记录。
4、外单位索取或发放苗(毒)种,均须按国家有关甲、乙类菌(毒)种的规定手续办理。
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规章制度

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制度引言概述: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是保障环境安全和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制定了一系列废弃物管理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些规章制度的内容。
一、废弃物分类管理1.1 分类标准: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有害废弃物、可回收物和其他废弃物三类。
1.2 分类收集:学校实验室设立相应的分类垃圾桶,有害废弃物、可回收物和其他废弃物分别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中。
1.3 分类处理:有害废弃物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可回收物进行回收利用,其他废弃物经过妥善处理后进行无害化处置。
二、废弃物存储管理2.1 存储容器:学校实验室配备符合规定的废弃物存储容器,容器应具备密闭、防渗漏等特点。
2.2 标识标牌:存储容器上应贴有明确的标识标牌,标明废弃物的种类、性质和存放日期等信息。
2.3 存储位置:废弃物存储容器应放置在指定的存储区域,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和食品等。
三、废弃物运输管理3.1 运输工具: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的运输应使用封闭、防渗漏的专用运输工具。
3.2 运输标识:运输工具应粘贴废弃物运输标识,标明废弃物的种类和运输日期等信息。
3.3 运输记录:每次废弃物运输都应有相应的运输记录,包括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和运输人员等信息。
四、废弃物处理管理4.1 有害废弃物处理:有害废弃物应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确保符合环保法规和安全标准。
4.2 可回收物处理:可回收物应进行分类回收,经过处理后再进行再利用或销售。
4.3 其他废弃物处理:其他废弃物应经过妥善处理,进行无害化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废弃物监管与培训5.1 监管措施: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应建立监管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5.2 培训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废弃物管理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废弃物管理意识和技能。
5.3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校园废弃物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废弃物管理氛围。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 →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条例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条例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条例第一章总则本条例旨在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实验室废弃物分类与标识第一节实验室废弃物分类根据性质和危害程度,实验室废弃物分为以下几类:1. 有害废弃物:包括有毒、有害、可燃等废弃物;2. 医疗废弃物:包括感染性废弃物和一般医疗废弃物;3. 化学废弃物:包括化学试剂废弃物、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4. 生物废弃物:包括生物样品、菌种、培养基等;5. 辐射废弃物:包括放射性物质废物和辐射污染的物体。
第二节实验室废弃物标识在实验室废弃物上应标明以下内容:1. 废弃物分类标志:使用统一的分类标志进行标识;2. 废弃物性质标志:标明废弃物的具体性质,如有害物质、化学物质等;3. 废弃物处理方式标志:标明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如储存、中转、处置等;4. 废弃物处理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第三章实验室废弃物安全收集、存储和运输第一节安全收集实验室废弃物应通过专用进行收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废弃物不会泄露、散发或发生事故。
第二节安全存储实验室废弃物应储存在特定的储存区域,并按照不同废弃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存放,防止混合污染。
储存区域应设有防火、防爆、通风等安全设施。
第三节安全运输实验室废弃物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废弃物不会泄露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运输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废弃物的特点和运输要求。
第四章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置第一节安全处置原则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处理方式。
第二节安全处理方式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焚烧处理、填埋处理等。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第三节外包处理实验室可以将废弃物外包给符合相关资质要求的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并保证其合法、安全、环保。
废弃物处理制度(5篇)

废弃物处理制度对实验室三废处理,根据国家环保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法规和技术指标要求办理。
1、检验科三废处理工作,由清洁、保卫人员负责。
2、三废种类:有毒、具腐蚀性废弃物;废弃有机溶剂;细菌、病毒、动物性试验后的废弃物。
3、三废处理规定:实验室化学类的有毒、具腐蚀性废液物,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或垃圾箱内,用专用设施分别收集保存,定期用化学方法将其中和,降解致无害,再经稀释后排入下水道;废弃有害溶剂,实验室应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处理;细菌、病毒、动物性实验后的废弃物必须严格消毒后,集中处理;严格根据国家环保行政部门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指标对各类废弃物集中处理。
实验室管理制度1、实验室是进行科学试验的检测、检定的场所,必须保持安静、整洁。
2、实验室内严禁随地吐痰、吸烟、饮食和会客。
3、禁止将于工作无关的私人物品存放于实验室。
4、非本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实验室。
5、试验后的所有用品,应尽快按要求处理,洗净放回原处。
6、进入实验室应穿工作服,进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应戴工作帽,换鞋,工作服、鞋、帽不得带出实验室。
7、各实验室要有安全、卫生值日制度,要有专人督促检查。
hiv实验室工作制度1、进行实验室前须更换工作衣、帽、鞋,操作时要戴好手套,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核对血液标本编号、姓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正确吸样加试剂,发现可疑标本反复进行复查,务必做出正确结果。
3、疑有hiv阳性,经复核后依然阳性,应送省确认实验室确定,同时做好记录,并保护患者隐私。
4、在实验过程中所以废品废物、废水必须严格消毒处理,实验室每天必须进行消毒杀菌工作。
废弃物处理制度(2)的重要性和现状废弃物是人类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再使用的物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废弃物的产生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建立和完善废弃物处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废弃物处理制度的目的是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全面、高效的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维护实验室环境的卫生与安全,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置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实验室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中产生的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参照相关行业规范。
第二章废弃物管理机构第五条本单位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由专门的废弃物管理机构负责。
第六条废弃物管理机构的任务包括废弃物的分类、统计、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等。
第七条废弃物管理机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废弃物管理人员,并保证其具备相应的岗位资质和培训合格证明。
第八条废弃物管理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废弃物管理档案,记录有关废弃物的信息和处理过程。
档案应定期备份,且备份数据应储存于安全可靠的系统中。
第三章废弃物分类和储存第九条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其性质和分类进行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存储设施中。
第十条化学废弃物应按照其所属类别和危险性进行分类,根据危险性级别储存于不同的容器中。
第十一条生物废弃物应按照其所属类别进行分类,且应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储存。
第十二条放射性废弃物应按照其放射性活度和危险性级别进行分类,并储存在具备放射性防护措施的设施中。
第十三条危险废弃物应按照其危险性进行分类,根据危险性级别储存于不同的容器中。
第十四条废弃物的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废弃物收集与运输第十五条废弃物收集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和及时收集。
第十六条废弃物收集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废弃物的泄漏和扩散。
第十七条废弃物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适当容器进行收集和运输,防止废弃物的泄漏和事故发生。
第十八条废弃物的运输应依据废弃物的性质和数量,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路线。
第十九条废弃物的运输过程中,应有相关的运输合同和证明文件,并按照相应程序进行申报和审批。
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5篇)

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1目的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防止污染。
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和合理有效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避免环境污染及废弃物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实验室人员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于实验室工作环境、实验台面、工作服、移液器等的清洁消毒工作,实验室所有废弃标本、使用过的耗材等。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3职责3.1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人员负责实验室消毒及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废液的收集和处理。
3.2生物安全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消毒工作、废弃物处理的监督检查。
____具体要求4.1实验室清洁消毒4.1.1消毒液配制4.1.1.1配制2g/L有效氯消毒液:参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终浓度为2g/L有效氯消毒液。
4.1.1.2各实验区的清洁消毒工具均专用,不可混用。
所配制的消毒液只限在当天内使用,隔夜如使用时应根据本SOP重新配制。
4.1.2紫外消毒4.1.2.1紫外消毒须根据需要设定时间,通常为____分钟,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4.1.2.2消毒结束后,关闭电源开关。
4.1.3实验室消毒清洁程序4.1.3.1每次实验前一天和实验结束后对各区进行全面消毒。
包括实验台面、地板。
4.1.3.2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或试剂外溅,应立即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湿布覆盖污染处____分钟,再进行擦拭,随后用清水擦洗,并作记录。
4.1.3.3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台面进行清洁,紫外灯照射____分钟。
4.1.3.4实验结束后,开启室内紫外灯对实验室进行紫外照射消毒至少____分钟。
4.1.3.5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各区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擦拭清洁。
4.1.3.6每次对使用过的移液器、镊子用____%酒精棉球进行擦拭。
4.1.3.7每周将待清洁工作服高压灭菌后洗涤消毒,不同实验区的工作服隔天洗涤4.1.4生物安全柜消毒消毒、清洁方法a、一项工作完成后,所有的容器和设备应用____%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后取出。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3篇)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维护正常的检验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
3.定义3.1医疗废物指医院实验室在进行相关的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包含实验废弃物。
3.2实验废弃物指医院生物实验室在实验活动或实验活动有关的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
实验废弃物属于医疗废弃物。
4职责4.1总务科负责中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
4.2实验室生物安全员负责组织检查本科室实验废弃物消毒、处理工作。
4.3实验工勤人员负责实验内实验废弃物的消毒、处理工作。
4.4医院废物回收中心工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实验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消毒、贮存,并负责贮存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维护、消毒及处理。
4.5实验室生物安管理小组负责实验废弃物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
5.管理规定5.1实验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标》、《医疗废物管理条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相关法规要求,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进行妥善处理。
5.2医院废物回收中心负责中心实验废弃物管理,科室负责任范围内的实验废弃物管理,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实验废弃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5.3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实验废弃物,并按照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类别分别放置于防渗专用包装容器(袋)或者防锐器穿透密闭容器(可以是广口塑料瓶或耐重硬纸盒等)内。
5.4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实验废弃物放入包装容器后不得取出。
5.5严禁使用破损的包装容器,严禁包装容器超量盛装,达到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范本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实验室环境和人身安全,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行为,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内所有废弃物的收集、分装、储存、转运、处理等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废弃物是指实验室中使用过的、被抛弃的、不再使用的有害物质、瓶装物、实验设备、废液体等物品。
第二章废弃物收集与分装第四条实验室废弃物在收集前应根据种类进行分类。
第五条废弃物的分类包括:化学废物、生物废物、放射性废物等。
第六条废弃物的收集和分装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七条废弃物的收集和分装工作由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负责,他们应接受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第八条废弃物收集容器应选择材质坚固、不泄漏、耐腐蚀的容器,并标注清晰的废弃物种类和危险程度。
第九条废弃物应及时收集,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密封。
第十条废弃物的分装应根据种类进行,禁止混装处理。
第三章废弃物储存第十一条实验室废弃物的储存应在专门的存储区域进行。
第十二条废弃物的存储区域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第十三条废弃物的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废弃物容器的完整性,防止泄漏和污染。
第十四条废弃物存储区域应建立明确的标识,标识应包括废弃物种类、危险性等信息。
第十五条废弃物存储区域应定期清理,防止杂物积累。
第四章废弃物转运与处理第十六条废弃物的转运工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
第十七条废弃物转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八条废弃物的处理应根据废弃物种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第十九条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废弃物溅泼、泄漏等情况的发生。
第二十条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应全程监控,确保处理过程符合安全规定。
第五章废弃物管理措施第二十一条实验室应建立废弃物管理档案,记录废弃物的来源、数量、处理方式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废弃物管理档案应保存至少五年的时间。
第二十三条废弃物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其废弃物管理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范文(3篇)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防止实验室废弃物污染危害环境,维护校园环境和公共安全,保障我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校师生员工必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实验方式,尽量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废弃物的产生,对可重复利用的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充分回收与合理利用。
第三条校内产生实验室废弃物的实验室和相关人员,都应遵守本办法。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于违反本办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
第二章实验室废弃物分类第四条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和实验室一般废弃物。
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指的是由实验室产生的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废弃物:(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实验室一般废弃物指的是实验室产生的除危险废弃物以外的其它废弃物。
第五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必须根据本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实验室一般废弃物按环卫部门的要求定点存放,定期清理。
第六条根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化学危险废弃物:剧毒化学品及不明物、高危化学品、一般化学品、一般化学废液、被化学品污染的固体废物;(二)生物危险废弃物:经有害生物、化学毒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体和组织;未经有害生物、化学毒品及放射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体和组织;生物实验器材与耗材;其它生物废液;(三)电离辐射危险废弃物:放射源、放射性废弃物、废弃放射性装置;(四)其它危险废弃物。
第三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七条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实行学校、二级单位和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
第八条实验室技术安全办公室是实验室废弃物的校级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令、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落实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规章制度;(二)负责产生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和实验项目的安全准入;(三)组织建立全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理体系;(四)监督、检查全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理;(五)协调处理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大事项报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决策。
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规章制度

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对于保障实验室环境安全和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废弃物分类1. 化学废弃物:包括实验剩余物、废弃试剂、废弃溶液等。
2. 生物废弃物:包括实验动植物遗体、细菌培养物、病毒培养物等。
3. 物理废弃物:包括废旧玻璃器皿、废旧仪器设备等。
三、废弃物处理流程1. 废弃物采集: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废弃物分类要求,将废弃物放置于指定的废弃物采集容器中。
2. 废弃物储存:化学废弃物应储存在密闭容器中,生物废弃物应储存在生物安全柜或者密闭容器中,物理废弃物应储存在指定区域。
3. 废弃物运输:废弃物应由专人负责运输,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泄漏和交叉污染。
4. 废弃物处置:废弃物应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进行处置,化学废弃物应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公司处理,生物废弃物应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物理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或者交由相关单位回收利用。
四、废弃物管理责任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废弃物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废弃物管理工作,并监督实验室成员的废弃物处理行为。
2. 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按照废弃物分类要求进行废弃物的采集、储存和运输,并遵守废弃物处置规定。
3.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情况,提供相关指导和培训。
五、废弃物管理措施1. 提供必要的废弃物采集容器和标识,确保实验室内有足够的废弃物采集设施。
2. 定期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废弃物的及时处理和储存。
3. 加强废弃物处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实验室成员的废弃物管理意识和能力。
4. 建立废弃物管理档案,记录废弃物的产生、采集、储存、运输和处置情况,以备查阅和监督。
六、废弃物管理的风险控制1. 化学废弃物:实验室应建立化学品台账,并定期检查和更新,严禁使用过期化学品或者未标识化学品。
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气体废弃物等。
三、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制度,并对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负责。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本制度,按照规定处理实验室废弃物。
3. 学校环保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四、废弃物分类及处理1. 固体废弃物:(1)一般固体废弃物:如实验用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应分类放入指定的废弃物容器中。
(2)有害固体废弃物:如实验用试剂瓶、过期药品、化学试剂等,应分类放入指定的有害废弃物容器中。
2. 液体废弃物:(1)一般液体废弃物:如实验用水、洗涤剂等,应倒入下水道或指定的废弃物容器中。
(2)有害液体废弃物:如酸、碱、重金属盐等,应分类倒入指定的有害废弃物容器中。
3. 气体废弃物:(1)一般气体废弃物:如二氧化碳、氮气等,应通过通风设备排放。
(2)有害气体废弃物: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应通过通风设备排放,并定期检测空气质量。
五、废弃物处理流程1. 分类收集:实验室工作人员按照废弃物分类要求,将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废弃物容器中。
2. 定期清运:实验室主任定期对废弃物容器进行检查,确保废弃物容器满载时及时清运。
3. 危险废弃物处理:实验室主任将有害废弃物交给学校环保部门指定的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4. 普通废弃物处理:实验室主任将普通废弃物送至学校指定的废弃物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六、监督检查1. 学校环保部门定期对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实验室主任应定期对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工作进行自查,确保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学校将依法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环保部门负责解释。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实验室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包括废弃物分类、贮存、标识和处理等内容,旨在提高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一、废弃物分类实验室废弃物需要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常见的实验室废弃物分类如下:1. 化学废物:包括有机溶剂、酸碱、重金属盐等。
2. 生物废物:包括实验动物尸体、细菌培养物、生物标本等。
3. 辐射废物:包括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源等。
4. 物理性废物: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废弃物、玻璃器皿等。
二、废弃物贮存正确的废弃物贮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废弃物贮存区域,要求如下:1. 化学废物应储存在密闭容器中,避免泄漏。
不同性质的化学废物要分别贮存在不同的容器中,以防交叉反应。
2. 生物废物应单独存放,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防传播疾病。
3. 辐射废物应在特定区域贮存,使用辐射防护设施,并遵循相关法规和规定。
4. 物理性废物如玻璃器皿应贮存在专用容器中,注意防止破裂和划伤。
三、废弃物标识为了方便管理和警示,实验室废弃物需要进行明确的标识。
标识内容包括废弃物的类型、性质和处理方式等信息,要求如下:1. 废弃物容器上应贴有标签,明确标注废弃物的名称和性质。
2. 化学废物容器上的标签应包含有害性和危险性等级的符号和文字警示。
3. 生物废物容器上应标明生物危害标志,并注明相应的预防措施。
4. 辐射废物容器上应标明辐射危险标志,并注明相应的防护要求。
四、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应符合环境和安全要求,确保废弃物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常见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如下:1. 化学废物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理,可以选择催化燃烧、中和处理或专业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置。
2. 生物废物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例如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等方法。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确保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活动,包括废弃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放射性物品、危险废物等。
第三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实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分类排放。
第四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应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确保废弃物处理的安全和合规。
第二章废弃物分类与收集第五条实验室废弃物分为以下几类:(一)化学废弃物:包括过期化学品、配制错误的化学品、反应剩余物、洗涤剂、实验室垃圾等。
(二)生物废弃物:包括过期生物制品、实验动物尸体、植物残体等。
(三)放射性废弃物: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标记物等。
(四)其他废弃物:包括废旧仪器设备、废纸、废塑料等。
第六条实验室应根据废弃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收集方法,避免混合,减少污染风险。
第七条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废弃物收集容器,标明废弃物种类,定期清理,防止废弃物泄漏、溢出。
第三章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第八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评估废弃物性质,确定废弃物处理方法。
(二)制定废弃物处理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三)按照处理计划,实施废弃物处理。
(四)处理结束后,对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定期检查处理效果。
第九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应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具体处理方法如下:(一)化学废弃物:通过化学反应、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生物废弃物:进行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三)放射性废弃物:按照国家放射性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安全包装、运输、储存,送交放射性废物处理单位处理。
(四)其他废弃物:根据废弃物性质,采取资源化、填埋、焚烧等方法进行处理。
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规章制度

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制度在学校实验室中,废弃物管理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制度。
一、废弃物分类管理1.1 制定明确的废弃物分类标准,包括有害废弃物、可回收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
1.2 在实验室内设置不同的垃圾桶,标明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应该投放的位置。
1.3 建立废弃物收集点和暂存点,定期清理和处理。
二、废弃物处理流程2.1 确定废弃物处理的责任人,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2 制定废弃物处理流程,包括废弃物收集、暂存、运输和最终处理。
2.3 配备必要的废弃物处理设备和器材,确保废弃物能够得到安全处理。
三、废弃物安全储存3.1 确保废弃物储存区域符合安全要求,远离火源和易燃材料。
3.2 对有害废弃物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3 定期检查废弃物储存区域,确保废弃物没有泄漏或溢出。
四、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利用4.1 制定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利用计划,鼓励实验室成员参与废弃物回收。
4.2 建立废弃物回收站点,方便实验室成员回收可再利用的废弃物。
4.3 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五、废弃物管理监督和考核5.1 设立废弃物管理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5.2 定期对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3 建立废弃物管理档案,记录废弃物处理的详细信息和过程,便于追溯和管理。
总结:学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章制度是确保实验室环境卫生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废弃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减少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废弃物管理,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共同维护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实验室废弃物是实验室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和副产物的总称,包括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等。
为确保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保护环境和人员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废弃物分类与标识1. 废弃物分类:实验室废弃物按照其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等。
2. 废弃物标识:实验室废弃物应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标记废弃物类型、性质、数量等信息,并遵守相关标识规范,如国家标准GB 19000-2018《通用图形符号标志》。
三、废弃物的收集与储存1. 废弃物收集:(1) 废弃物应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进行收集,不得随意丢弃或排放。
(2) 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应分别进行分装、分别收集。
2. 废弃物储存:(1) 废弃物储存应使用专用容器,确保容器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
(2) 废弃物储存区域应设置标识,明确废弃物类型和储存要求。
(3) 废弃物储存区域应定期清理,确保清洁和安全。
四、废弃物的安全处理1. 化学废弃物处理:(1) 化学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和处理,禁止混装、乱倒。
(2) 化学废弃物应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处理或随意倾倒。
2. 生物废弃物处理:(1) 生物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装、密封和标识。
(2) 生物废弃物应交由专业的生物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处理或随意倾倒。
3. 放射性废弃物处理:(1) 放射性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装、密封和标识。
(2) 放射性废弃物应交由专业的放射性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处理或随意倾倒。
五、废弃物处理应急措施1. 废弃物泄漏:(1) 废弃物泄漏应立即停止泄漏源,避免进一步扩散。
(2) 应根据泄漏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清理措施,确保安全。
2. 废弃物意外事故:(1) 废弃物意外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紧急处置。
(2) 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事故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管理制度一、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实验室环境安全,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健康,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和管理的操作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内各类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
三、废弃物分类(一)化学废弃物化学废弃物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包括化学试剂、废液、废固体、废玻璃器皿等。
(二)生物废弃物生物废弃物是在生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实验动物、细胞培养液、生物制品、血液等。
(三)医疗废弃物医疗废弃物是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器械、药品、医疗用品等。
四、废弃物处理方法(一)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法1. 化学废液Ⅰ. 不可混合。
分类清晰,逐一处理。
Ⅱ. 可混合。
请勿与其他非混合液体混合倒入。
Ⅲ. 与有机物混合,用有机溶剂洗涤。
对高沸点有机溶剂,可在降温后,倒入源槽或储存罐中。
2. 化学废固体Ⅰ. 若固体物质没有生化危害,直接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Ⅱ. 如有生化危害性质,储存在特定的储存设施中,送往固体废物处理厂处理。
3. 化学废玻璃器皿Ⅰ. 不可作一般垃圾处理,必须用特定的玻璃器皿处理。
Ⅱ. 具有生化危害性的玻璃器皿应储存并安排如图所示的处理程序来销毁。
(二)生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对于生物废物的处理,我们需要遵守以下的原则:1. 将所有的生物废弃物严格按照危险性分类,在集中区域妥善储存。
2. 对于有生化危害的生物废物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3. 生化危险物质与一般危险物质的分别处理。
4. 对于病死动物,必须进行安全的常规处理,随后消毒。
(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法1. 医疗器械和药品和其他废弃物分开处理。
2. 医疗器械和药品需以严格公式进行储存。
3. 所有液体和危险废物必须通过储存罐处理。
4. 丢弃到医疗废弃物箱中的项目不得外泄。
五、废弃物储存1. 废液、废固体和废玻璃器皿应储存在特定的储存设施中,避免泄漏到环境中,千万不可混储。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范文(三篇)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范文1. 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分类、贮存、运输和处理。
2. 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有害程度和危险性等进行分类,如化学品废弃物、生物医疗废物等。
3. 废弃物应在专门的废物贮存区域进行贮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泄漏和污染环境。
4. 废弃物的运输应遵循相关规定,如使用特定的容器、车辆和标识,并确保安全操作和运输过程中无泄漏。
5. 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法处理,如通过科学的处理技术或委托资质认可的单位进行处理。
6. 实验室废弃物应建立废物记录和跟踪制度,记录废弃物的数量、分类和处理情况,确保废弃物的合规处理和安全性。
7. 实验室应加强废弃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废弃物分类、贮存和处理的意识和能力。
8.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废物管理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废弃物管理规定的执行,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9.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应与相关部门、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依法监督和指导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
10. 违反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范文(二)一、引言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生成、收集、储存、处置和报废等环节,确保废弃物的有效管理和安全处理,保护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健康安全。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实验室内所有废弃物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有害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等。
三、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1. 废弃物的分类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实验室废弃物分为四类: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有害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
1.1 化学废弃物化学废弃物包括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试剂、废液、废溶剂等。
化学废弃物应根据危险性进行分类和标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储存、处置和报废。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保护环境,维护教学、科研秩序与安全,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各级实验室的废弃物的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一)减量化原则:尽量减少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
(二)分类原则:按照不同种类和性质对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
(三)安全原则:确保废弃物的存储、处置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对环境无害原则:采取对环境无害的方式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五)责任原则:实验室的师生应当共同承担废弃物管理责任。
四、管理流程(一)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应当进行分类处理,按照不同的种类、性质互相分开收集。
原则上应当分类收集有害废弃物、可回收物品、其他废弃物三类。
有害废弃物:如老化的化学试剂、化学废液等。
这些废弃物经过标记和分类之后,储存在安全的地方并根据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定,妥善处理。
可回收物品:如实验器材、试剂瓶、塑料瓶、玻璃等。
这些物品可以经过彻底的清洗后进行重复利用。
在储存这类物品的时候要注意分类,确保不同材料的物品不互相污染。
其他废弃物:如纸张、塑料袋、空笔芯等。
这些废弃物应该进行分类储存,同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二)实验室废弃物的储存实验室废弃物应该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尽量将废弃物分开储存,不同的废弃物不应该混在一起。
有毒、易燃等危险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柜或储存室内,必要时应进行标记。
(三)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种类,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例如,对于玻璃制品、塑料制品及纸张废弃物,可采取再生利用的措施;对于废液,应采取联合处理方法,采取蒸发、浓缩、离心沉淀等方法处理;对于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按严格的规定处理。
五、废弃物管理的注意事项(一)实验室工作人员遇到不确定的废弃物应向有关专业人士咨询,以便得到正确的处置方法。
(二)尽量采用减量化措施,减少实验室废弃物产生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流程适用于公司药品检验活动的所有环节。
三、责任人:质量管理部经理、QC负责人、QC。
四、内容:
1 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
1.1 按废弃物的污染性质分类
1.1.1 化学污染类包括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
有机物污染主要是有机试剂污染和有机样品污染。
无机物污染有强酸、强碱的污染,重金属污染,氰化物、汞、砷、铅、镉、铬污染等;
1.1.2 生物性污染类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
生物废弃物有细菌培养基和细菌阳性标本等。
1.2 按废弃物的形态分类。
1.2.1 废水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溶液、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
1.2.2 废气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
1.2.3 固体废物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
2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2.1 化学类废弃物处理
2.1.1 一般少量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
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
2.1.2 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
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
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2.1.4 含镉废液的处理氢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用分光光度法检验滤液中的Cd离子后(降至0.1mg/L以下),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
离子交换法: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
2.1.5 含铅废液的处理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与Al(OH)3
共沉淀,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2.1.6、含砷废液的处理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
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
放置一夜,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2.1.7 含酚废液的处理酚属剧毒类细胞原浆毒物,处理方法: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如果是高浓度的含酚废液,可通过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经调节pH值后进行蒸馏回收.处理后的废液排放;
2.1.8 综合废液处理用酸、碱调节废液p H为3-4、加入铁粉,搅拌30min,然后用碱调节p H为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废渣方式处理。
2.2 生物类废物
2.2.1 生物类废弃物应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灭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2.2.2 液体废弃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
固体可燃性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一律及时焚烧。
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
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
2.2.3 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烧毁;
2.2.4 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洗液浸泡,然后清洗重新使用。
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2.2.6 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121℃压力灭菌30min,降至室温将琼脂倒弃处理。
3 质量负责人应组织开展对废弃物处置情况的经常性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