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珍贵的纪念品
王愿坚
像我们这样的老战士,大半都有这么个怪脾气——喜欢保存点珍贵的玩意儿:一块从自己身上开刀取出来的炮弹皮啦,老战友的来信啦,等等。

因为这些东西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留着可以做个纪念。

像我,就保存着这么一条红领巾。

那是1953年的事。

蒋军拼凑了两万兵力,二十多辆坦克,想偷偷地袭击我们的东山岛,阴谋配合美军在朝鲜对我们的进攻。

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东山岛战斗开始的时候。

战斗一打响,我们连的任务是阻击。

战斗正打得火热,连长到我跟前说:“于成年同志,你这挺机枪做掩护,部队转移到主阵地去!”
敌人被赶下去了,弹药手也平安地撤走了,可就在这时,我负了伤:一颗子弹打在大腿上,麻酥酥的,那血呀,像个小泉眼似的,呼呼直冒,不一会儿腿底下的土就湿了一大片。

凭经验,我知道伤得不轻,十有八九是碰到骨头上了。

我想包扎一下,谁知道一掏口袋,急救包没啦。

这时候,敌人的小炮还一个劲儿地往这儿落。

不行,得走!人死活不说,这挺机枪丢不得呀!
我把枪往怀里一抱,一骨碌就滚下了山坡,费了好大的劲,才爬过一条小沟,顺着沟沿望着一块黑压压的甘蔗地爬。

爬呀,爬呀,越爬越觉得没有力气,浑身发软,突然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醒过来了。

迷迷糊糊的,觉得腮上像爬着几个虫子,痒得很,伸手一摸,湿漉漉的。

睁眼一看,原来我正躺在一个孩子的身旁。

那孩子抱着我的肩膀,头俯在我的脸上抽抽喳喳地哭,泪珠吧嗒吧嗒掉到我脸上,又顺着流下来。

我挣扎着坐起来,四周望了望:是在一块甘蔗田里,那甘蔗密密麻麻的,隔一垄就望不见人;我那挺机枪好好地架在甘蔗棵子上。

我竭力回想是怎么到这个地方来的,这时才想到我那负了伤的腿,不由得朝伤口处望了一眼。

冷不丁一看,把我吓了一跳:怎么血流得这么多!再仔细一瞅,才发现那并不是血,是一块红布。

那红布哇,鲜红鲜红的,就和我的血一样红。

奇怪的是,那块红布竟扎得那么准,那么平贴,不歪不斜,不松不紧,就像卫生员包扎过的一样,怪不得血不流了呢。

不用说,这一定是这个孩子干的事。

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这是个女孩子,看样子有十二三岁,梳着两条小辨儿,黑黝黝的圆脸上稀稀落落的有几个雀斑,下巴上有一个黑痣子,长眉毛下面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看就是个机灵的孩子。

可是她
怎么在这个时候跑到这个地方来了!我刚要问,她倒先开口了:“叔叔,腿还痛不痛?”
我说:“不痛了。

”真的,因为止住了血,不怎么痛了。

“嗯,真的不痛。

”我看着她那开心而又天真的小脸孔,又感激,又怕她为我的伤口害怕,我把话岔开去,问她:“你怎么一个人到这儿来啦?”
她说:“妈妈去给那边山上的解放军叔叔送开水去了。

临走的时候叫我躲到这里来。


我看看伤口上的那条红领巾。

不知怎的,眼眶一热,眼泪也差点收不住了。

痛过一阵以后,我透过甘蔗棵子望望天,太阳已经偏西了;我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了听,附近的枪声早停了,只有远处还传来枪炮声。

“你在这儿躲着吧,我得找部队去了。

”说着,我就往起站,谁知这腿伤得的确厉害,脚刚一着地,就钻心地痛,我“哎哟”一声又歪倒了。

她连忙扶着我,说:“叔叔,你还得躺着。


我说:“不行,打仗的时候,一挺机枪关系重大,我得把枪送到队伍上去。


“我给你送,我扛得动,我刚才还扛过呢!”她看看我的脸,知道我不答应,她就说:“要么,我先进庄去看看,找人来抬你,好不好?”
过了约摸有一个钟头,我听见甘蔗地头上一个人声地数着:“一,二,三,四……”是她,她回来了。

仔细一听,似乎还有一个人,我一惊,刚要抓那挺机枪,就看见她钻了进来。

孩子一蹦蹦到我跟前,高兴地说:“庄里没有尘匪,可是找不到人,我把我妈领来了。


太阳快落的时候,娘儿俩帮我走到了村子里,到了她们的家。

那条包过伤的红领巾,现在还留在我这几。

我还她的是条新的。

你看,这就是那条红领巾。

这条缺口,是她给我包伤口的时候用牙撕开的。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珍贵的纪念品》为题,不用更直接的“一条红领巾”,这样拟题既表达了“我”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又能引起读者的悬想。

B.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我”醒来后产生“误判”,这既是因为自己受伤严重,又是因为那孩子用的是鲜红的红领巾来给“我”包扎伤口。

C. “我”受伤醒来第一件关心的事是“我那挺机枪”,腿伤得再厉害,也要“把枪送到队伍上去”,表明“我”也曾对孩子不放心,担心机枪被破坏。

D. 甘蔗地是“我”与那孩子的连接点,小说由此转入女少先队员勇敢机智救护战士的故事,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表现新中国少年的英雄品质。

2. 小说中写那个孩子从庄里回甘蔗地时,“一个人小声地数着:一,二,三,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小说开头的表达方式、结尾的叙述人称都与主体部分不同,这种变化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品
非花非雾
中原军阀张帅的长子,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

其母刘老夫人收留一流亡女子,取名素素,居藏书楼整理书画。

张将军返故里休整,遇素素画《梅花傲雪》,惊叹:“程派画风画技竟得两位女传人,二人造诣也在伯仲之间。

”素素吃惊回身,风姿如惊鸿照影。

定下神来,大方见礼,向张将军询问那画风画技如己的人是谁。

张将军笑道:“南京才女程雪如,以善画程派梅花著名。

虽落风尘,却自比红拂,性傲不俗。


素素更加惊异,且面露忧愤。

将军探问其故,素素只是摇头不语。

张将军常访藏书楼,与素素论诗品画,情趣相投,感情日笃。

偶尔谈到已逝画梅名家程长史。

张将军回忆说:“据传长史之妻有皇族血统,其外祖是永字辈中极通字画的皇子。

生一女名雪如,姿貌不凡。

更奇的是她的聪明。

初读书时点到即悟,年龄稍长便无师自通。

天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

程长史画梅时,雪如站在旁边看,就学会了。

写画出来竟和父亲一毫不差。

长史俗务繁忙时,便令雪如代笔,其构图,立意常有好过父亲之处。


素素沉吟良久,试探道:“这个女子现在哪里?”张将军说:“那个南京程雪如,自称长史之女。

看她绘画行事,应该不假。

”素素垂下泪来:“将军以诚相待,便不隐瞒了。

真正的程雪如,就是眼前的素素。

我身若转蓬,怕辱门楣而隐姓埋名。

不料却有风尘之人冒我清名,请将军为我昭雪。


素素拿出程长史印章、真迹与心法笔记,让张将军验看。

另有一枚翠玉金丝蟠龙印,上刻女真文字,确是清宫皇家信物。

张将军扼腕叹息,思谋道:“南京程雪如,广交志士,不畏权贵,不是庸脂俗粉,不可草率。


将军即携素素赴南京,邀江南知名画家数人,聚程雪如的悦梅楼论画。

素素见雪如白衣素裙,端庄雅静,如凌波仙子,北腔京韵听之亲切。

敌意已冲淡几分。

观雪如侧壁悬一巨幅《梅花迎春》,正是世传程派遗作。

其实,程长史早抑郁于心,病体难支了。

他的后期作品,皆素素捉刀。

这画是素素悬纸于墙,登梯而作。

她在画里加了皴擦变化,花瓣丝丝纹理尽现。

梅花百朵,每朵都在另一张纸上反复推敲、修改。

第五十一朵藏在粗枝暗处,色稍浓。

当时画完此花,一个闪失,晕染的“大白云”脱手落在花上,无意中以一朵“点画”之梅,盖了“勾画”之梅,竟成程派“梅中梅”绝技。

雪如观素素对画若有所思,便以此画为题,细述细评,如亲历亲见素素当日作画一般。

及说到长史为生计卖此画时,珠泪盈眶,感同身受。

素素叹世间有知音如斯,心下暗服。

便展纸调色勾画那朵双影梅花,暗传“梅中梅”绝技。

雪如震惊,握素素手,想邀到别室一叙。

几名画家拦住,请雪如也画一幅,实际是想让二女一较高低。

雪如便摹仿程长史前期亲作,却得其神而超其韵。

雪如心里是欲以不似求败。

不料别辟蹊径,一扫程派梅花的萧瑟清冷,一片生机与活力勃勃欲出。

素素击案赞叹,父亲一生突破不了的清寒,被雪如一时冲开。

众画家皆以程派画风又攀新高称贺。

素素双目含泪,拿出父亲印章、真迹等物,郑重交给雪如。

向众人宣称受人之托,转交程氏后人。

雪如见物,如获至宝,望定素素。

二女四目相对,顷刻已交流了千言万语无法表达的重托与承诺。

张将军拉素素至侧门,急切地问:“你不怕百年后,名载风尘吗?”
素素慷慨陈词:“英雄不问来路,位卑不掩品高。

此女奇才,旷世难逢。

我父若在,求她为徒也未必可得。

她竟自行研摹、承继至此。

我当代父谢她,代己谢她。

一己虚名何足惜?”
将军仰天而笑,大赞:“此生有幸遇到两位有梅之高品的女子。


素素随张将军转战南北,不再画梅,只描草木虫鱼小品。

他们时常从来自南京的爱国友人口中听到程雪如的义举。

素素叹道:“这雪如,也是梅中极品了。

”张将军便携其玉手,爱由心生:“素素逸世通达,竟是梅仙了。


素素多次拍卖画作,赈灾民、兴义学。

日寇进犯中原,素素散尽张将军遗赠家资,捐作军费,毅然从军。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素素怕辱没门楣而隐姓埋名,雪如为扬名立万而冒名顶替。

雪如细评《梅花迎春》感同身受,素素暗服“高山流水”引为知己。

B. 作者把这个故事放在民国时期,主要原因是那个动荡的时代,世事的镜子更能映射两位主人公品性的高下。

C. “素素”和“程雪如”这两个名字,既切合人物各自的身份,又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品性,颇具匠心,深得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命名之趣。

D. 《梅品》虽然故事平淡,几无情节,叙述上却有条不紊,伏笔、照应、言情、状物、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 请结合小说概括分析素素的形象特点。

6. 请简要分析张将军这一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蜂拥而至
徐嘉青
魏强是个短视频控,有着不少粉丝。

这天是周六,好友邹涛约他去乡下转悠,两人开着车出发了,快到时看到路边有个卖蜂蜜的商贩,邹涛提议说:“要不咱下去买两瓶?”
于是,两人下了车。

到了摊子前,魏强问道:“这蜂蜜咋卖?”商贩是个中年男子,漫不经心地伸出一只手晃了晃。

魏强拿起一瓶蜂蜜,拧开盖子看了看,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用夸张的表情说:“真香啊,这蜂蜜保准假不了。

”说完,他冲着中年男子问:“老兄,价能降点吗?”
中年男子摇摇头,吐出了句话:“不能,一瓶最多便宜一毛钱。


两人站起身来,打算上车走人。

中年男子一看,忽地站了起来,一个箭步跳过去,伸出两只胳膊拦住了他们,说:“不能走!东西你们看了,价也给你们降了,到头来却不买了,这可说不过去!”
邹涛怒气冲冲地说:“哟呵,看样子你是要强卖了?光天化日之下,我看你是没有王法了!”说完,他将中年男子的手臂拨到一边,径直向车子走去,魏强也赶紧跟了上去。

中年男子俯身抓起一瓶蜂蜜,随后追了过去。

到了车子跟前,他一把拉住邹涛,叫嚷道:“不买别想走!”
邹涛着实生气了,用劲儿把手臂一收,中年男子猝不及防,被带了个趔趄,手中的蜂蜜飞了出去,偏偏落在车子的前窗上,就听“啪”的一声,蜂蜜瓶子的盖儿被磕开了,里面的蜂蜜流了出来,在车窗上上形成了一条淡黄色的线。

这下,中年男子可不干了,过去一把拉住邹涛,说:“你不把这瓶蜂蜜的钱给我,想走?没门儿!”
魏强想息事宁人,把钱包拿出来,从里面掏出五十块钱递了过去,没好气地说:“给你!”
中年男子斜着眼睛看了看,说:“你打发叫花子呀?”
邹涛反问道:“难不成还是五百块?”中年男子点了点头。

魏强急了:“刚才说好的价,五十块一瓶,啥时候成了五百块?”
中年男子说:“一开始我就是这个价,我可从没说过五十块一瓶,那可是你说的。


这下魏强和邹涛无话可说了。

邹涛要报警,魏强说:“算了算了,花钱消灾吧!”说完,魏强从钱包里拿出五百块钱,递给了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送过来两瓶新的蜂蜜,还有四百块钱。

他说刚才是和他们开玩笑的,这蜂蜜就是五十块一瓶。

坐到车里,魏强不由得一阵感慨。

他发动车子,正准备走,忽然想起前车窗上还洒有蜂蜜,就拿了条毛巾,打算将蜂蜜擦掉,谁知就在准备下车的瞬间,手碰到了雨刮器开关,雨刮器“刷”的一下就工作了起来。

这下倒好,蜂蜜原本是一条线,现在变成了一大片,几乎将整个车前窗都给罩住了。

副驾驶座上的邹涛眼疾手快,连忙关上了雨刮器开关。

魏强拎着条毛巾下了车,刚准备用毛巾擦,忽
然惊讶地冲着车里叫道:“邹涛,你快点下来看看!”邹涛一边拉开车门下来,一边问:“咋了?”
魏强指着车前窗说:“你看!”
邹涛一看,只见上面爬了不少的蜜蜂,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着,没过多久,那上面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了。

邹涛拉了拉旁边目瞪口呆的魏强,说:“老魏,还不快拿手机!”魏强这才恍然大悟,赶快掏出手机,拍了一段短视频,并配上了文字:车子被蜜蜂包围,缘于何故?
短视频发出去之后,魏强着实吃了一惊,竟有了数十万的点击量,而且还有人在后面揣测咋回事,魏强说明了刚才的情况。

有人立刻回应说:“能引来这么多蜜蜂,这蜂蜜绝对假不了,强哥是从哪儿买的?”魏强就把路过的那个地方说了,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

过了些天,邹涛突然来找魏强,一见面就笑着说:“老魏,我要谢谢你呀!自从你发过短视频后,原本无人知晓的蜂蜜,有好些人专门开车过去买,都卖脱销了。

”魏强愣了愣问:“你咋知道的?邹涛笑着说:“实话跟你说了吧,那是我对口扶贫的村子,村里有养蜜蜂的传统,我寻思着把这个传统变成产业,谁知到头来,蜂蜜竟然卖不出去。

后来我一琢磨,还是得扩大宣传呀,可广告费咱又出不起,我就想起了你……”
魏强恍然大悟。

两人相互看着对方,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本文选自2019年第22期《故事会》)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就点明魏强是短视频玩家,“有着不少粉丝”,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B. 小说写卖蜂蜜的男子强买强卖,邹涛与中年男子撕扯,魏强被逼高价买下了蜂蜜。

C. 卖蜂蜜的男子最后给魏强送来两瓶蜂蜜和四百块钱,并且说明只是和顾客开个玩笑。

D. 作为扶贫干部,邹涛在一次出游中灵感大发,让扶贫村里的蜂蜜打开了销路。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结构严谨,开头为下文埋下伏笔,使蜂蜜脱销的情节合情合理。

B. 卖蜂蜜的男子推动了情节发展,由于他的“无理取闹”才有蜂蜜溅到车窗上的情节。

C. “怒气冲冲”“着实生气”“要报警”等词语,突出了邹涛急躁的个性特点。

D. 小说贴近时代,语言朴素自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 请分析小说标题“蜂拥而至”的含义及作用。

10.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魏强,还是邹涛?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子都,鲍宜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

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
为州从事。

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

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

岁余,宣坐免。

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

宜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

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

上以宣名儒,优容之。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请曹黄门郎数十人。

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

拜宣为司隶。

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为司隶,官比司直。

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

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延尉狱。

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

”诸生会者千余人。

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

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

宣既被刑,乃徒之上党,以为其地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

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

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经明经选拔进入仕途。

B. 孝廉,孝,指孝者;廉,清廉者。

汉朝选拔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 三公,文中指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

D. 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

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的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

B. 鲍宣数次上书论政,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C. 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

他曾将依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
并没收其车马。

D. 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

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被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下御史,中丞、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5. 文中“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这一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鹊①
韩偓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②,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③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④。

注:①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

②凤阙:汉代宫阙名。

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

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

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颢以上闻,藏之秘府。

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

’颢后官至太尉。

”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久远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

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

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

“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

17.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
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一个经济整合大战略,阅读下图的“一带一路”简易说明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这幅简易说明图主要从、原则和三个角度呈现了“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

请再用两个词语概括。

(2)请根据该图将“一带一路”的定义补充完整。

不超过8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以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为题材拟写的,下联同样要求以历史故事为题材,但只给出了前四个字,请从三个备选中选择两个,补全下联,并标出这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不要求平仄,词性大致相同即可。

上联:完璧归赵美名扬天下——蔺相如
下联: ①负荆请罪_________——_________
②持节牧羊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天测地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故宫官方咖啡馆“角落咖啡”在故宫博物院西排房正式开业。

咖啡馆以《千里江山图》为主要装修元素,咖啡上的印花是“如朕亲临”“朕心甚累”“母仪天下”等独具宫廷特色的词语,馆内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区,摆放《千里江山图》扇子、故宫日历等文创产品。

咖啡馆一开张就引起各家媒体的关注,也引发网友们的议论,诸如,“故宫文化真心是与时俱进了。

”“这里的咖啡注入了有趣的灵魂”“故宫需要一杯咖啡吗? ”“不伦不类,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

”“为什么不是茶馆而是咖啡馆?”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据此写一篇文章,通过“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的“私信”通道,向故宫博物院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