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唾液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性 大部分黏液细胞,紧接闰管,围绕腺泡腔呈整齐的单层排列(半月板)
➢ 闰管
小叶内
➢ 分泌管
(纹管)
➢ 排泄管——小叶间
1、闰管(intercalated duct)
①位置
导管的细末分支,连接腺泡与分泌管 长短不一,若黏液细胞多,闰管短;
反之长 纯黏液腺中,腺泡直接连于排泄管
的远端小管
②闰管形态(intercalated duct)
(一)腺泡(acinus) (二)导管系统
(一)腺泡的基本结构
浆液性
➢ 腺泡细胞 黏液性
混合性
➢ 肌上皮细胞
Acinus cell
➢ 基底膜
Basement m. Myoepithelial cell
1、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
➢ 呈球形 ➢ 由浆液细胞组成 ➢ 分泌物稀薄,成水样,含
唾液腺(salivary gland)
➢ 三对大唾液腺 ➢ 小唾液腺
大唾液腺
➢ 腮腺 ➢ 下颌下腺 ➢ 舌下腺
小唾液腺
➢ 分布于口腔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 ➢ 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如唇腺、颊腺、腭腺、
舌腺、磨牙后腺等
唾液
➢ 25%来自腮腺 ➢ 60%来自下颌下腺 ➢ 5%来自舌下腺 ➢ 5~10%来自小唾液腺
(分泌 闰管相延续 胞浆丰富强嗜酸性
改变原始唾液量并使分泌物低渗。受醛固酮等激素
管)
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
的调节)
细胞的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 参与代谢(多种酶如ATP酶、琥珀酰脱氢酶、碳
酸酐酶),为唾液浓缩提供能量
排泄管 与分泌管相延续 管径变粗
干细胞(排泄管的柱状细胞、鳞状细胞)
(小叶 始于小叶内,出 胞浆淡染,呈单层柱状、假复层、复层 化生(纤毛柱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黏液细胞)
①位置
与分泌管相延续,始于小叶内,出小叶又称小叶间 导管
②形态特点
➢ 管径变粗
➢ 管壁细胞胞浆淡染呈单层柱状,变为假复 层或复层柱状上皮 类似分泌管的柱状细胞 小的基底样细胞—储备细胞干细胞 大嗜酸粒细胞
※※※③排泄管细胞的干细胞功能
➢ 排泄管的柱状细胞 ➢ 鳞状细胞
小结
分类 位置
形态特点
功能(导流唾液)
①位置
管径较粗与闰管相延续
分泌管细胞的基底部 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 纹,又称纹管
③分泌管的功能
➢ 导流唾液 ➢ 钠泵(主动吸收Na+,排出K+和HCO;并转运水,改变原始唾液量并使分泌物低渗。受醛固酮等
激素的调节)
➢ 参与代谢 为唾液浓缩 (多种酶如ATP酶、琥珀酰脱氢酶、碳酸酐酶), 提供能量
3、排泄管(excretory duct)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唾液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实质
基本分泌单位
(形成腺小叶)
皮脂腺 肌上皮细胞
腺泡
浆液性 黏液性 混合性
闰管
小叶内
导管 分泌管(纹管)
排泄管— — —小叶间
间质
唾液腺被膜 小叶间结缔组织(含神经、血管、淋巴管)
小叶内结缔组织(包绕腺泡、导管的结缔组织、基底膜等)
一、分泌单位
与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 提示其可能为上皮性来源唾液腺导管细胞
不同方法固定的混合性腺泡结构
➢ 液氮快速固定、冷丙酮中四氧化锇快 速置换
➢ 黏液细胞和浆液细胞围绕腺泡腔呈整 齐的单层排列
➢ 传统方法黏原膨胀,黏液细胞体积增 大取代原本属于浆液细胞的位置
腺泡小结
分型 形态
组成的细胞
胞浆
分泌物性质
浆 球形 浆液细胞
胞浆嗜碱性
稀薄,成水样

(细胞成锥体形,基底部较宽, 含酶原颗粒
间导管)小叶间
柱状上皮
小的基底样细胞、大嗜酸粒细胞
二、皮脂腺
中心细胞含脂滴,周边细胞扁平
➢ 闰管和/或纹管壁内 ➢ 42%腮腺中含有 ➢ 下颌下腺只有5%含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脂腺
三、肌上皮细胞(篮细胞)
(myoepithelial cell)
1、位置
➢ 腺泡和闰管外表面 ➢ 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
与基底膜之间
唾液淀粉酶和少量 黏液
A. PAS阳性的酶原颗粒
B.浆液细胞主要表达a-淀粉酶
光镜下见浆液细胞
➢ 细胞成锥体形,基底部较宽, 顶端向着腺腔内
➢ 核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 ➢ 胞浆嗜碱性 ➢ 含酶原颗粒,直径约为1µm
2、黏液性腺泡(mucous acinus)
➢ 呈管状,由黏液细胞组成 ➢ 分泌物中酶成分较少,蛋

顶端向着腺腔内,核圆形,位 直径约为1µm
于基底部1/3处)
唾液淀粉酶+少 量黏液
黏 管状 黏液细胞
淡嗜碱性,成分为酸性 较稠

(呈三角形或锥体形,分泌产物 和中性黏多糖胞浆
酶成分较少,蛋

少时胞核较大,染色浅,多时 内含丰富的黏原颗粒 白质与大量碳水
胞核扁平,位于细胞底部)
制片后胞浆呈网状
化合物结合
闰管 连接腺泡与分泌 管壁细胞为矮柱状或立方状
干细胞(闰管细胞、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分

胞浆较少,染色较淡
泌管细胞)
若黏液细胞多, 胞核圆形且较大,位于细胞中央 闰管短;反之长
具有碳酸酐酶的活性,排HCO3-,吸收CL-
纹管 管径较粗
管壁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
钠泵(主动吸收Na+,排出K+和HCO;并转运水,
➢ 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并有少数黏液性腺泡 和混合性腺泡
➢ 闰管短,分泌管长
三、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
➢以黏液性腺泡为主混合 性腺,纯浆液性腺泡稀少, 浆液性细胞分泌颗粒少 ➢导管系统不发达
大唾液腺与淋巴组织关系
➢ 腮腺中有较小淋巴结 ➢ 下颌下腺、舌下腺中见
散在淋巴组织
大唾液腺小结
EBNER)
纯浆
3、腭腺
➢ 硬腭的腺区、软腭和 腭垂
➢ 纯黏液腺
4、舌腭腺
➢ 舌腭皱襞的咽部 ➢ 纯黏液腺
唾液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
执助大纲
1.组织结构 (1)腺泡 (2)导管
2.组织学特点 (1)大唾液腺 (2)小唾液腺
学习要求
➢ 掌握唾液腺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 熟悉各大唾液腺的组织学特点 ➢ 了解唾液腺的增龄性变化
纯黏
舌腭腺、腭腺、舌后腺
纯 浆 腮腺
味腺
➢ 以黏液性腺泡为主混合性腺体 ➢ 唇腺能形成并分泌大量分泌型
IgA,是唾液中分泌型IgA的主 要来源,有免疫功能
唇腺
2、舌腺
位置
腺泡性质
舌前腺 舌腹面舌系带近舌尖 黏液性腺泡为主,少
处黏膜下
数混合性腺泡
舌后腺 舌根部和舌边缘区 纯黏
味腺(VON 轮廓乳头环沟下方
唾液腺分布及其组织学特点
➢纯浆液性腺 ➢闰管长、分泌管多 ➢皮脂腺结构或大量脂肪组织 ➢大导管上皮细胞间亦见有少数 含黏液的杯状细胞 ➢小淋巴结 ➢晶样体
腮腺组织存在淋巴结
➢ 唾液腺围绕颈静脉淋巴囊发育 ➢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Warthin瘤和恶性淋巴瘤
二、下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
白质与大量碳水化合物结 合,故其分泌物较稠
光镜下黏液细胞
➢ 呈三角形或锥体形 ➢ 分泌产物少时胞核较大,染色浅,多
时胞核扁平,位于细胞底部,染色较 深 ➢ 胞浆内含丰富的黏原颗粒,制片后胞 浆呈网状,淡嗜碱性,成分为酸性和 中性黏多糖
3、混合性腺泡(mixed acinus)
➢黏液细胞组成腺泡大 部分,紧接闰管 ➢浆液细胞呈新月状位 于腺泡的盲端表面称为 半月板(demilune)
管壁细胞为矮柱状或立方状 胞浆较少,染色较淡 胞核圆形且较大,位于细胞中

※※※③闰管细胞的干细胞功能
➢ 闰管细胞 ➢ 腺泡细胞 ➢ 肌上皮细胞 ➢ 分泌管细胞
④闰管细胞的功能
➢ 导流唾液 ➢ 具有碳酸酐酶的活性,排HCO3-,吸收CL-
2、分泌管/纹管
(secretory duct)/ (striated duct)
2、肌上皮细胞形态
①光镜下
➢ 细胞体小,形态扁平 ➢ 发出4~8支分支状突起,呈放射状包绕腺泡表面,形似篮
子 ➢ 核大而扁,几乎占据整个细胞
➢ 在细胞突起内充满着纵形排列的细丝,直 径约6~10nm,常聚合成致密小体,此结 构与平滑肌细胞相类似称肌微丝
②上皮细胞特征
➢ 肌上皮细胞借桥粒与腺上皮细胞相连接 ➢ 细胞内含角蛋白等上皮细胞的特征性结构
分类
腺泡
腮腺 纯浆液性腺
下颌 下腺
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少数黏液性腺泡和混合
性腺泡
导管
闰管长、分泌管多 大导管上皮细胞间亦见有
少数含黏液的杯状细胞
闰管短,分泌管长
结构
小淋巴结 皮脂腺结构或大量脂肪组织 晶样体
散在淋巴组织 皮脂腺较腮腺少
舌下 腺
以黏液性腺泡为主 纯浆液性腺泡稀少,且
分泌颗粒少
闰管、分泌管发育不良,腺 散在淋巴组织 泡可直接连接于排泄管的远 侧小管
四、小唾液腺
➢ 黏液腺为主,导管不发达 ➢ 位于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 ➢ 唇、颊、舌、腭、舌腭、磨牙后
大小唾液腺比较
分 类 大涎腺
小涎腺
黏液为主混合 舌 下 腺
唇腺、颊腺、磨牙后腺、舌前腺
浆液为主混合 下颌下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