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易考知识点.docx
《边城(节选)》知识清单
《边城(节选)》知识清单一、作家作品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作家。
他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代表作品:《三三》《湘行散记》《边城》《长河》等。
二、背景资料《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三、相关链接京派小说“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沈从文、废名、李健吾、朱光潜等。
之所以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拥有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边城》内容精要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座白色小塔,白塔下住着一户单独的人家,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老船夫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兄弟俩同时爱上了翠翠。
兄长天保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老船夫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她对老二动了情。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结果跌进激流,淹死了。
船总顺顺忘不了儿子的死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傩送也因天保的死十分愧疚,自己下桃源去了。
在一个风雨之夜,船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被冲塌了,老人也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等待着自己的心上人……四、说字解词重点字蘸(zhàn)酒老鹳(guàn)河泅(qiú)水傩(nuó)送氽(tún)蚱(zhà)蜢(měng)鞶(pán)鼓踹(chuài)水碧溪蛆(jū)悖(bèi)时喧阗(tián)镇筸(gān)棕榈(lǘ)角隅(yú)睨(nì)着糍(cí)粑(bā)多音字dòng(茶峒)峒tóng(崆峒)形近字suǒ(唢)呐角yú(隅)suǒ(琐)屑 yú(愚)昧suǒ(锁)门词语解释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
《边城》整理
《边城》知识整理(外一篇陶潜《归园田居》)
一、作家作品(根据注释1整理)
二、难读难懂字词整理
茶峒(dòng)山岨(zǔ)
一篙(gāo)掷( zhì)
违悖(bâi)竹篁(huáng)
黄麂(jǐ)嗾使(sǒu)
薄薄(báo)喁喁(yǒng)
黑黝黝( yǒu )啭( zhuàn )
三、中心
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
反映着他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
四、人物形象塑造
翠翠:美丽、纯真、纯朴、聪慧、温柔、善良爷爷:善良慈祥、以诚待人、古风犹存。
五、沈从文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出“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
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边城》中,作者既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并且充满诗情画意。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边城》知识要点
《边城》知识要点导读: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
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
他们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爱、矛盾、孤寂。
翠翠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而对天保兄弟的爱则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
由于她感觉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的“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的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的无奈便又为他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两人真的就会分手。
这生动地反映出翠翠对祖父的依恋之情。
文章最精彩之处就在于翠翠的“哭”。
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
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
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
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从翠翠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祖父是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称得上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
《边城》阅读考点
高中必修名著阅读《边城》一、作家作品简介: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有汉苗土家血统。
14 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 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 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 1988 年病逝于北京。
文学作品: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 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 6 部中长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二、创作风格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三、《边城》的内容精要《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住着一户独门独院人家,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外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都那么好,那么俊,同时爱上了翠翠。
《边城》易考知识点
人物形象分析(1)翠翠: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
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
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
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
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
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2)爷爷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他善良纯朴、重义轻利、热心好客、甘守清贫。
为了心爱的孙女,他献出了一切。
她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
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
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
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
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天保:个性豪爽、慷慨。
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
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
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边城》知识要点
《边城》知识要点《边城》知识要点《边城》是沈从文得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得《呐喊》。
下面是《边城》知识要点,请参考!《边城》知识要点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得“风俗画家”,它得小说以恬静冲淡得风格,小品散文得笔调,诗词曲令得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得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得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得人物形象。
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得小说艺术得主要特点。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得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得爱情得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得无韵之诗,绘就得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得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得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得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得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得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得真实得人物。
而沈从文得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得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得笔法刻画出人物得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得心灵世界。
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
他们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得心理情感:爱、矛盾、孤寂。
翠翠对祖父得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而对天保兄弟得爱则带着少女得羞涩和幻想。
由于她感觉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得“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得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得无奈便又为他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两人真得就会分手。
这生动地反映出翠翠对祖父得依恋之情。
文章最精彩之处就在于翠翠得“哭”。
哭得那么得突然,那么得深沉,那么得久长。
翠翠得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
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得负疚感、无人解怀得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得矛盾感。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得躁动不安得心理。
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得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边城》高考复习资料汇编
《边城》简答题汇编一一概括情节1湘西边远小城,生活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与翠翠。
2两年前赛龙舟盛会上,翠翠邂逅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翠翠,托人求亲。
而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嫁女。
傩送不要碾坊,宁愿做个摆渡人。
3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4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去世。
留下翠翠独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二、翠翠形象1翠翠天真善良....。
....,乖巧活泼....、温柔清纯2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
3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4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三外公形象1外公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
.....,忠于职守、慷慨豪爽、忠厚善良2重义轻利。
有人给钱,依然塞到那人手心,如果不管怎样还是有人给钱,老船夫就拿这些钱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
老船夫去买肉,人家不要他的钱,但他也不想占屠户的便宜,他会预先把钱算好,猛地把钱掷到钱筒里,提了就走。
3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
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4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
四天保1天保个性豪放豁达、敢作敢为、胸怀宽广..............。
2爱上翠翠。
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
3后来他外出闯滩,既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爱情的失意。
《边城》的知识要点
《边城》的知识要点《边城》的知识要点《边城》的知识要点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
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
他们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爱、矛盾、孤寂。
翠翠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而对天保兄弟的爱则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
由于她感觉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的“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的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的无奈便又为他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两人真的就会分手。
这生动地反映出翠翠对祖父的依恋之情。
文章最精彩之处就在于翠翠的“哭”。
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
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
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
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从翠翠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边城》知识要点
《边城》知识要点作者简介《边城》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小说,也是沈从文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
他的作品以江南水乡和乡村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中丰富的人情风俗和生活细节。
内容概述《边城》是一部以江南农村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个寡居妇女悲剧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边境城市,主要人物包括女主人公孙少安、男主人公张牧之、牛云龙和六指琴童等。
在《边城》中,沈从文通过描写孙少安和张牧之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传统农村社会中的婚姻和家庭观念。
孙少安是一个寡居妇女,性格独立坚强,自尊心强烈。
而张牧之则是一个憧憬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对自由有着极大的渴望。
他们之间的爱情被家庭观念和社会习俗所束缚,最终以悲剧收场。
主题与意义《边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道,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社会习俗。
小说通过描述孙少安和张牧之的感情纠葛,批判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束缚和限制,揭示了传统婚姻观念对个体自由的限制。
另一方面,小说也表现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差异。
张牧之渴望城市生活,对边境小城的生活感到厌倦,而孙少安则深深地扎根于乡村土地。
这种城乡对比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差异,反映了个体追求自由和现代化的渴望。
文学风格沈从文的文学风格温婉细腻,在《边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入微,描写细腻而具有感染力。
沈从文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同时,小说中也融入了一些诗词和音乐的元素,使整个作品充满了艺术气息。
影响与评价《边城》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它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引起了人们对家庭观念、婚姻自由和城乡差异的思考。
《边城》也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并在国内外取得了广泛的影响。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
《边城》是金庸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与祖国边疆相连的边城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以下是《边城》第三课的部分知识点:
1. 智慧才子:小说中的男主角赵辰是一个聪明才智出众的年轻人,被人们称为智慧才子。
2. 边塞诗人:赵辰是边城的一位年轻才子,他喜欢写诗,被人们称为边塞诗人。
3. 边塞风光:小说中描绘了边城的壮丽景色,包括辽阔的戈壁滩、高耸的山峰、奔腾的黄河等。
4. 文化冲突:小说中,赵辰作为一个文化人,面临着与胡文化的冲突。
他在边城被胡人瞧不起,但他却充满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骄傲和自信。
5. 胡族习俗:小说中描述了胡族的一些习俗,如胡人耳朵上的耳环、胡人庆祝婚礼的习俗等。
6. 玛尔扎哈:小说中的女主角玛尔扎哈是一个胡族的美女,她和赵辰之间发生了一段感情纠葛。
7. 蒙古大军:小说中描绘了蒙古大军入侵边城的场景,包括蒙古人的武装装备、战场上的激战等。
这些是《边城》第三课的部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背景。
《边城》名著知识点整理
名著《边城》阅读重点+人物形象解析写作背景《边城》成书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时期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
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翠翠,其原型是一个绒线铺的姑娘。
早年,沈从文在行军途中,有个叫赵开明的好友,他们在泸溪县城一家绒线铺遇到了一个名叫翠翠的俊秀少女,赵开明发誓要娶她为妻。
17年后,沈从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泸溪。
他站在船头上,回忆起翠翠的模样,随即便朝曾经的绒线铺走去,在门前看到了一个和翠翠长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
原来这是翠翠的女儿小翠,当年的翠翠真的嫁给了追求她的赵开明。
这时她已故去,留下父女两人。
感情上的震动使沈从文久久不能平静。
1934年,他坐在院子里,在阳光下的枣树和槐树枝叶阴影间写《边城》时,翠翠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沈从文在《湘行散记·老伴》中提到:“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子女孩脱胎而来。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边城》是“京派小说”代表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
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
沈从文《边城》知识点全掌握(附考题)
沈从文《边城》知识点全掌握(附考题)一、《边城》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
山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老人管理着小溪边的渡船。
他活了七十年了,从二十岁起便守在溪边,五十年来用船来去渡了若干人。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地背着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
有了小孩子后,军人看她无远走勇气,于是商量双双殉情。
男的首先服了毒。
女儿一面怀了羞愧,一面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旁,待小孩生下,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长大成人了,一转眼,便十三岁了。
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为这可怜的孤雏取名“翠翠”。
翠翠出落得很标致。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
他的大儿子已十六岁,小的已十四岁。
两个年轻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
年纪大的像爸爸,豪放豁达,不拘小节。
年幼的气质近于白脸黑发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情感。
大的叫天保,小的叫傩送。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
端午时节,有赛船,有人在水里比赛捉鸭子。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天保和傩送皆是泅水划船好选手。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
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上负点儿责。
翠翠在一个端午节的划船赛上,偶然与傩送相遇。
自那次相遇后的两年里,翠翠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儿。
而傩送的心里也萌发了微妙的情感。
这时,天保让父亲派人到翠翠家提亲。
但是老祖父不能明白翠翠的内心,翠翠的羞涩使她也不能直接表白。
老人家想起了边城人特有的求婚方式,让天保在月圆之夜唱歌给翠翠,让他自己打动翠翠。
考试边城知识点汇总
考试边城知识点汇总考试边城知识点一、作家作品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有汉苗土家血统。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文学作品: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二、创作风格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三、《边城》的内容精要《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住着一户独门独院人家,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外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都那么好,那么俊,同时爱上了翠翠。
兄长天保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边城》复习资料(精选版)
《边城》复习资料1、《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2、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船总顺顺的性格特征。
答:豁达洒脱、公正廉洁、慷慨好义。
3、《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答:《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4、《边城》中的傩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傩送外在俊美,善歌。
勤劳勇敢、热情大方、忠于爱情,为爱情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
他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漂泊到什么地方。
5、试分析《边城》中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答:翠翠美丽纯洁、天真无邪、乖巧活泼。
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傩送远去后,她矢志不渝地等着心上人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6、《边城》让我们了解丁许多湘西民俗,请说说“爷爷”向翠翠所说的求婚的两种方式。
答:一种是走车路,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
一种是走马路,就是婚姻由小伙子自己做主,那就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
7、简述《边城》中对“美”与“爱”主题的诠释。
答:《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沈从文《边城》知识点全掌握
沈从文《边城》知识点全掌握(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沈从文《边城》知识点全掌握(附考题)一、《边城》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
山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老人管理着小溪边的渡船。
他活了七十年了,从二十岁起便守在溪边,五十年来用船来去渡了若干人。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地背着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
有了小孩子后,军人看她无远走勇气,于是商量双双殉情。
男的首先服了毒。
女儿一面怀了羞愧,一面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旁,待小孩生下,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长大成人了,一转眼,便十三岁了。
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为这可怜的孤雏取名“翠翠”。
翠翠出落得很标致。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
他的大儿子已十六岁,小的已十四岁。
两个年轻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
年纪大的像爸爸,豪放豁达,不拘小节。
年幼的气质近于白脸黑发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情感。
大的叫天保,小的叫傩送。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
端午时节,有赛船,有人在水里比赛捉鸭子。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天保和傩送皆是泅水划船好选手。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
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上负点儿责。
翠翠在一个端午节的划船赛上,偶然与傩送相遇。
自那次相遇后的两年里,翠翠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儿。
《边城》知识要点
《边城》知识要点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
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
他们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爱、矛盾、孤寂。
翠翠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而对天保兄弟的爱则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
由于她感觉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的“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的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的无奈便又为他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两人真的就会分手。
这生动地反映出翠翠对祖父的依恋之情。
文章最精彩之处就在于翠翠的“哭” 。
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
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
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
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从翠翠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祖父是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称得上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形象分析(1)翠翠: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
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
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
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
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着。
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2)爷爷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他善良纯朴、重义轻利、热心好客、甘守清贫。
为了心爱的孙女,他献出了一切。
她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
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
他对翠翠“温和悲地笑” ,表了他内心的矛盾,既女,又害怕她再走母的老路,却不能直接出来。
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女的悲,他又无能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只能撒手而去。
可以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天保:个性豪爽、慷慨。
他是船的大儿子,却上了苦渡人的女。
他喜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送送也喜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情的矛盾中。
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自己先提了,“作哥哥走路占了先” ,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 手” ,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一是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 ,最后意外遇,可以是了情和情而死。
也正是他孤独的宿。
天保真善良,但缺乏送的,他翠翠,可又犯:“翠翠太⋯⋯”在情里着世俗的。
送:外在俊美,善歌。
心灵勇敢、坦白、无私、正直,情不任何物得失。
他也可以孤独地追求情,和哥哥的“决斗” ,夜半唱情歌,却并不心上人所知。
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泊到什么地方。
文章主旨城描了一幅民淳朴的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情、情、人与人之的友之情的美,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
无是植根于当地悠史土壤里的“ ”的那种自甘苦而生性达、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是在古老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埃的“翠翠”“天保”“ 送”那种初涉人世而摒弃旧俗、雨而其志不渝的慧,作者无不凭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捕捉到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反映着他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
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表达了想以此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美好愿望。
【可能考到的问题】1、简述对《边城》“美”与“爱”的理解。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3、《边城》究竟是牧歌还是悲剧?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
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相互不理解, 最终落得“翠翠在渡口孤独地等候傩送的归来 " 。
悲剧情调又是同作者的泛神论的哲理感悟相融汇的, 具体表现在作品中的天人合一:日头似乎通人性, 黄狗也写得极富灵性。
作者是有意将自然力的破坏同善的不幸布置在一起, 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情悲,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美了民淳良的心灵。
关于《城》的主旨,用沈从文自己的就是,“我要表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 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5、作品所描写的境表出哪些特点?景美:湘西山城充了安静活、生机盎然的景美,天朗、、水清。
个健康、自然、美的世界。
俗美:中秋夜,青年男女用歌的方式在月夜下吐慕之情;每到端午,家家到河、上吊脚楼看舟,参加在河中提子的活,正月十五夜晚,舞、耍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之中⋯⋯些山花流水般的俗画笔,散着泥土的清香,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人性美:湘西民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送,有士兵、水手、往的商旅,尽管物条件并不相同,但朴、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的善良、原始的可,他表了一种“ 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
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文明的染,寂寞,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6、作者何要把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作者作的用意在于要把两种行照:一种是用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懦弱、自私、利、男盗女娼相照;即把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的人生相照。
在两种照中,使人能从一个下人的作品中,一种燃的感情,于人智慧与美的心,健康的,以及于愚蠢自私极端憎的感情。
他主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
作者采用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对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性美做了理想化的表现。
小说灵气四溢,犹如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一曲古老人性的绝响。
语言文白杂糅,丰富多变,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
7、艺术成就牧歌田园风格现代批评家常常把那种偏于表现单纯、素朴生活,并常与现代生活相对照的作品,都称作牧歌式的作品。
作者以他特有的审美眼光,放开笔墨,绘出了一幅幅明媚秀丽的风景画,溪边的碾坊、水车,河上的方头渡船,攀渡的缆绳,河岸的白塔、青崖、黄狗,山上的翠竹,丛林,鸟语,乃至自然界的雾霭风雷,无不写得美不胜收,使人如置身湘西边地山光水色之中。
《边城》还充分地描绘了湘西边地风俗。
元宵节的烟火,端午节的龙船,中秋节的赏月,和月下男女沟下对歌,都表现出湘西边地风俗纯真的美。
这一幅抒情诗般的风景风俗画卷,构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
同时这风景美与种种光彩夺目的人情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淳朴、美好的天性。
沈从文以一种美好而自然的人性建构了一个诗意的田园牧歌世界。
诗化小说沈从文的贡献在于创造了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
他实际上是把诗和散文引进了小说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从而也就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及其审美的功能。
他注意意境,表现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时重在风俗,重在人情,使优美与平庸交织,淳朴,健康与原始,蒙昧并存。
他的办法是“纯化”,把自然景物,社会生活景的描尽是融入朴的生活情致之中,人和自然合一,或者自然境成了人性的外化。
如《城》自然景致如此之美,就和着作者的情感,回,想象,无不在体作者的美追求。
自然景物与人事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的投射、情人物的置、流的抒情笔致等,共同造成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看小中写翠翠梦里听到送在山崖上她唱歌一段,糅想像、幻境、想于一体,字里行灌注着流的意,是沈从文的抒情韵致的典范。
出色的心理描写。
作者关于以一种致入微、逼真神的心理刻画揭示人物内心的秘。
心理描写(如第六章最后她望云遐想),“⋯⋯她有仿佛孤独了一点,受坐在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星凝眸。
祖父若⋯⋯她点害羞情,地:在看水打架。
“ 里展示了一个山村少女天真,害羞迷惘的心灵:萌的情着她,她感到有一种新的西了她的生活,但又因涉世不深,感情幼稚,必引来她内心的迷乱和孤寂,也羞于任何人出,哪怕最近的也休想知道。
”梦中灵魂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 , 仿佛的各着 , 上了白塔 , 下了菜园 , 到了船上又复崖半腰 -- 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 是翠翠的梦境,也是情的梦境;种大胆奇特的想像,梦境正是翠翠送情的真感受。
逼真地刻画出一个情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从而人一种意般的回味和美的感受。
江苏高考名着阅读简答题汇编之《边城》2、《城》在故事的展中穿插了歌、提、舟等苗族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3、沈从文认为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衍生物,所以他的小说多从交代环境人手,试分析《边城》的开头部分在这方面的特点。
答:《边城》由描写“茶峒”开始,白河( 酉水 ) 、河街、吊脚楼、妓女,写了长长的几节,为翠翠出场作背景。
9、《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答:《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
13简述《边城》中对“美”与“爱”主题的诠释。
答:《边城》以摆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15.“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是《边城》结尾的文字,请对这个结尾作简要评述。
答:结尾预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