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知识点整理
高三上册语文第三课《边城》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三上册语文第三课《边城》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2674d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d.png)
【导语】《边城》是沈从⽂创作的中篇⼩说,⾸次出版于1934年。
该⼩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品⽂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情;借船家少⼥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性的善良美好。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三上册语⽂第三课《边城》课⽂原⽂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塔下,看天空被⼣阳烘成桃花⾊的薄云。
⼗四中寨逢场,城中⽣意⼈过中寨收买⼭货的很多,过渡⼈也特别多。
祖⽗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已快夜,别的雀⼦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鹊叫个不息。
⽯头泥⼟为⽩⽇晒了⼀整天,草⽊为⽩⽇晒了⼀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种热⽓。
空⽓中有泥⼟⽓味,有草⽊⽓味,还有各种甲⾍类⽓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飘来乡⽣意⼈的杂乱声⾳,⼼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
但⼀个⼈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薄薄的凄凉。
于是,这⽇⼦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在成熟中的⽣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眼见到这个⽇⼦过去了,想要在⼀件新的⼈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像⽣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把去找我。
” 她便同祖⽗故意⽣⽓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件不可能事情。
且想像她出⾛后,祖⽗⽤各种⽅法寻觅她都⽆结果,到后⽆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家喊:‘过渡,过渡,⽼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放在包袱⾥,搭下⽔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锐声喊着她的祖⽗,⼀⾯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去。
见到了祖⽗正把船拉在溪中⼼,船上⼈喃喃说着话,⼩⼩⼼⼦还依然跳跃不已。
“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 那⽼船夫不明⽩她的意思,还以为是翠翠要为他代劳了,就说: “翠翠,等⼀等,我就回来!” “你不拉回来了吗?” “我就回来!”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为暮⾊所笼罩的⼀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群过渡⼈,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
《边城》知识点整理
![《边城》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fa775b69eae009591bec16.png)
《边城》知识点整理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
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
他们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爱、矛盾、孤寂。
翠翠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而对天保兄弟的爱则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
由于她感觉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的“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的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的无奈便又为他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两人真的就会分手。
这生动地反映出翠翠对祖父的依恋之情。
最精彩之处就在于翠翠的“哭”。
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
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
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
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从翠翠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祖父是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称得上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
《边城(节选)》知识清单
![《边城(节选)》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a89529e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8.png)
《边城(节选)》知识清单一、作家作品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作家。
他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代表作品:《三三》《湘行散记》《边城》《长河》等。
二、背景资料《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三、相关链接京派小说“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沈从文、废名、李健吾、朱光潜等。
之所以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拥有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边城》内容精要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座白色小塔,白塔下住着一户单独的人家,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老船夫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兄弟俩同时爱上了翠翠。
兄长天保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老船夫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她对老二动了情。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结果跌进激流,淹死了。
船总顺顺忘不了儿子的死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傩送也因天保的死十分愧疚,自己下桃源去了。
在一个风雨之夜,船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被冲塌了,老人也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等待着自己的心上人……四、说字解词重点字蘸(zhàn)酒老鹳(guàn)河泅(qiú)水傩(nuó)送氽(tún)蚱(zhà)蜢(měng)鞶(pán)鼓踹(chuài)水碧溪蛆(jū)悖(bèi)时喧阗(tián)镇筸(gān)棕榈(lǘ)角隅(yú)睨(nì)着糍(cí)粑(bā)多音字dòng(茶峒)峒tóng(崆峒)形近字suǒ(唢)呐角yú(隅)suǒ(琐)屑 yú(愚)昧suǒ(锁)门词语解释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
边城知识点及考点总结
![边城知识点及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d171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3.png)
边城知识点及考点总结一、边城概述边城是指处于国家边疆地区的城镇或村落,这些地区往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边城通常面临着边防安全、民族融合等重大挑战。
边城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国家的边防安全和民族团结,因此,边城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二、边城的发展模式1. 战略模式边城在历史上往往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要地,它们通常地理位置重要,有着特殊的防御功能。
在历史上的边城往往是军事要塞、要冲。
边城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托军事力量和军事资源的集中,确保国家边境安全。
2. 经济模式随着历史的演变,边城的发展模式逐渐向着经济模式转变。
边城开始被赋予了更多的经济和人文属性,发展成为了边境地区的重要经济枢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边城的管理与发展1. 国家政策国家对边城的管理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经济扶持政策、军事安全政策、民族团结政策等方面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边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边城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地方政策地方政府也对边城的管理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包括经济发展政策、民族融合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
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是边城管理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边城的挑战与机遇1. 民族融合挑战边城往往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宗教和语言的差异,民族融合是边城稳定发展的重要挑战。
2. 经济发展机遇边城地理位置与资源环境的特殊性为边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为边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五、边城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 环境保护边城地区往往是山水之间,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护边城的生态环境,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2. 资源利用边城地区资源丰富,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是边城发展的重要命题。
六、边城的文化遗产保护1. 历史遗迹保护边城地区往往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包括历史建筑、文化景观、遗址等,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遗产是边城发展的重要内容。
《边城》整理
![《边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8c5ce3551810a6f524868e.png)
《边城》知识整理(外一篇陶潜《归园田居》)
一、作家作品(根据注释1整理)
二、难读难懂字词整理
茶峒(dòng)山岨(zǔ)
一篙(gāo)掷( zhì)
违悖(bâi)竹篁(huáng)
黄麂(jǐ)嗾使(sǒu)
薄薄(báo)喁喁(yǒng)
黑黝黝( yǒu )啭( zhuàn )
三、中心
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
反映着他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
四、人物形象塑造
翠翠:美丽、纯真、纯朴、聪慧、温柔、善良爷爷:善良慈祥、以诚待人、古风犹存。
五、沈从文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出“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
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边城》中,作者既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并且充满诗情画意。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沈从文《边城》知识点全掌握
![沈从文《边城》知识点全掌握](https://img.taocdn.com/s3/m/3ef4ad83376baf1ffc4fadf1.png)
一、《边城》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
山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老人管理着小溪边的渡船。
他活了七十年了,从二十岁起便守在溪边,五十年来用船来去渡了若干人。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地背着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
有了小孩子后,军人看她无远走勇气,于是商量双双殉情。
男的首先服了毒。
女儿一面怀了羞愧,一面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旁,待小孩生下,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长大成人了,一转眼,便十三岁了。
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为这可怜的孤雏取名“翠翠”。
翠翠出落得很标致。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
他的大儿子已十六岁,小的已十四岁。
两个年轻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
年纪大的像爸爸,豪放豁达,不拘小节。
年幼的气质近于白脸黑发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情感。
大的叫天保,小的叫傩送。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
端午时节,有赛船,有人在水里比赛捉鸭子。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天保和傩送皆是泅水划船好选手。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
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上负点儿责。
翠翠在一个端午节的划船赛上,偶然与傩送相遇。
自那次相遇后的两年里,翠翠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儿。
而傩送的心里也萌发了微妙的情感。
这时,天保让父亲派人到翠翠家提亲。
但是老祖父不能明白翠翠的内心,翠翠的羞涩使她也不能直接表白。
老人家想起了边城人特有的求婚方式,让天保在月圆之夜唱歌给翠翠,让他自己打动翠翠。
《边城》阅读考点
![《边城》阅读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b3245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b.png)
高中必修名著阅读《边城》一、作家作品简介: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有汉苗土家血统。
14 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 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 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 1988 年病逝于北京。
文学作品: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 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 6 部中长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二、创作风格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三、《边城》的内容精要《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住着一户独门独院人家,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外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都那么好,那么俊,同时爱上了翠翠。
(完整版)边城梳理
![(完整版)边城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093ce76edb6f1afe001f35.png)
《边城》梳理沈从文介绍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文集》等30多部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中长篇小说。
《边城》写作背景:沈从文带着年轻人的理想与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湘西来到北京,然而迎接他的是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必须重铸我们的民族之魂。
第1、2章(概述主要人物情况)1、故事开头简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民国初地点湘西茶峒2、爷爷为公家撑船的收入三斗米、七百钱3、翠翠、傩送名字的由来,简述翠翠父母的故事答:翠翠的名字: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老船夫捡拾的近身名字。
傩送的名字:傩神送来的。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
屯戍兵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首先服了毒。
女的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4、对老船夫摆渡的描写和叙述,起什么作用?答:可以体现老船夫的性格特征,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的摆渡,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质朴憨厚、狭义心肠,不仅拒收过客的钱财,而且还善待乡亲。
体现了边城人的淳厚品德,也是边城人性美的初步体现。
5、“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这一节对翠翠的描写,可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少女?答:她既是人之子,也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灵性和乖巧,善良和纯真,都令人感到她具有一种质相、淳厚,一种纯自然的美感。
《边城》知识要点
![《边城》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b84ac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0.png)
《边城》知识要点先说平中见奇。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篇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没有一波三折的悬念,但读节选部分,却同样能把我们的心始紧紧地吸引住。
这是因为作者充分发挥高超的叙事能力,使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给人以新颖奇特的感受。
就以“误会法”的运用为例,小说通过种种“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透露出一缕令人心酸的淡淡的悲哀。
节选部分一开始写翠翠误会祖父,而产生了“惩罚”祖父的想法,而祖父把翠翠的心理反应误会为一般的撒娇,于是有了一段不切实际的教诲;祖父给翠翠讲她父母亲对歌的故事,又听了一夜的歌,他以为翠翠已懂了,就没告诉翠翠发生了什么,成为导致翠翠爱情悲剧的一大因素;祖父错误地以为夜歌是天保所唱,翠翠爱的也是天保,结果一片好心反而伤了天保;在与天保交谈后,他终于得知歌是傩送所唱,但仍未把真相告诉翠翠……使翠翠只能继续生活在梦幻中。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误会,才使我们从平淡的故事中品味到新奇独特的感受。
再来看静中见情。
与本文的故事情节相适应,文中的人物之间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多少活动。
以翠翠为例,我们看到她是经常坐着的:“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干塔下”,“翠翠坐在溪边”,“她坐在岸边”,“她坐在悬崖上”,“翠翠坐在灶边的矮条凳上”,“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再坐在小板凳上来听祖父的话”,“翠翠于是坐到那白日里为强烈阳光晒热的岩石上去”,“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翠翠依傍祖父坐着”……从这些描述中,我们感受到的翠翠是一个恬静的湘西少女,但是,作者通过对话与心理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她平静的外表下,火山喷涌般的激情,九曲黄河般的情感波澜,使我们热烈地感受到怀春少女的青春活力。
就节选部分看,作者非常注重叙事的详略安排。
例如,对祖父的船上活动写得略,对祖父安慰开导翠翠和试探天保写得详;祖父给翠翠讲她父母对歌的事写得详,而此后的事却一句话带过;写天保详,傩送则只出现一个影子……由于叙事疏中见密,疏密有致,因此,文本所写虽是生活琐事,读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
《边城》易考知识点
![《边城》易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513456aeaad1f347933f3f.png)
人物形象分析(1)翠翠: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
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
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
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
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
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2)爷爷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他善良纯朴、重义轻利、热心好客、甘守清贫。
为了心爱的孙女,他献出了一切。
她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
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
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
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
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天保:个性豪爽、慷慨。
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
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
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边城》的知识要点
![《边城》的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377f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f.png)
《边城》的知识要点《边城》的知识要点《边城》的知识要点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
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
他们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爱、矛盾、孤寂。
翠翠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而对天保兄弟的爱则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
由于她感觉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的“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的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的无奈便又为他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两人真的就会分手。
这生动地反映出翠翠对祖父的依恋之情。
文章最精彩之处就在于翠翠的“哭”。
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
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
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
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从翠翠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边城的知识点总结
![边城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a44f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e.png)
边城的知识点总结一、边城的历史边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在古代,边城往往是国家的防御要塞,是国境线上的军事重镇。
例如,中国的边城包括了长城沿线的一系列城镇,如云冈、雁门、乌龙、飞云、大同、德胜、晋阳等。
在这些城镇中,有的是军事重镇,有的是商埠贸易市场。
在现代,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交流,边城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
一些边城成为了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如中国的滨城、越南的边城文峰、美国的边城拉雷多。
这些边城在其历史上都曾是各国之间的贸易、文化交融的聚集地,也是各种美食、民俗、民间艺术的交流之地。
二、边城的风土人情边城地区的民风民俗往往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
在边城,常常可以看到多民族、多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在这些边城中,不同民族的人们和睦相处,互相交流,独树一帜的文化习俗也随之形成。
例如,中国的滨城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滨城,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跳着民族舞蹈,还有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和民间艺术表演。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促进了地方的经济繁荣。
三、边城的名胜风景边城地区的自然风光往往是绝美的。
在边城地区,可以看到壮丽的山川河流、秀丽的湖泊湿地、奇特的地质地理景观等。
由于边城地区的地处两个国家或地区的边界或交界处,一些边城地区也具有独特的国际风景。
例如,中国的滨城地区有着美丽的边湖、飞雪长城、边城文化艺术街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边城地区的名胜风景也包括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
在边城中,可以看到古老的城墙、祠堂、古镇、庙宇等传统建筑。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一些边城地区还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如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
这些文物见证了边城地区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于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边城的经济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一些边城地区成为了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1a4a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1.png)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
《边城》是金庸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与祖国边疆相连的边城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以下是《边城》第三课的部分知识点:
1. 智慧才子:小说中的男主角赵辰是一个聪明才智出众的年轻人,被人们称为智慧才子。
2. 边塞诗人:赵辰是边城的一位年轻才子,他喜欢写诗,被人们称为边塞诗人。
3. 边塞风光:小说中描绘了边城的壮丽景色,包括辽阔的戈壁滩、高耸的山峰、奔腾的黄河等。
4. 文化冲突:小说中,赵辰作为一个文化人,面临着与胡文化的冲突。
他在边城被胡人瞧不起,但他却充满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骄傲和自信。
5. 胡族习俗:小说中描述了胡族的一些习俗,如胡人耳朵上的耳环、胡人庆祝婚礼的习俗等。
6. 玛尔扎哈:小说中的女主角玛尔扎哈是一个胡族的美女,她和赵辰之间发生了一段感情纠葛。
7. 蒙古大军:小说中描绘了蒙古大军入侵边城的场景,包括蒙古人的武装装备、战场上的激战等。
这些是《边城》第三课的部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背景。
高中语文边城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边城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3819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b.png)
高中语文边城的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边城》的知识点总结《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描写了一个处在战争年代的小镇和两位青年男女之间的感情纠缠。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我们需要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作品背景1.小说背景:小说发生在20世纪初,是反映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小说。
2.历史背景:20世纪初,中国正处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时期,中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文化背景:作者沈从文深受新文化运动和现代主义的影响,小说的语言风格也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二、主要人物1.斯坦布:斯坦布是小说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充满了蒙古特色的人物,他忠诚勇敢,爱情至上,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2.龙四爷:龙四爷是斯坦布的上级,他有威信和权威,同时也是一个善良正义的人物,是小说中的正面形象。
3.孙少平:孙少平是小说中的另一位男主角,他憧憬着大城市的生活,渴望成为地主,充满了透着资本主义色彩的个人私欲。
4.田小娥:田小娥是小说中的女主角,身处恶劣环境中,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纯真和善良,是小说中的象征。
三、主题思想1.爱情:《边城》可以说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
斯坦布和田小娥之间的爱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之间的缘分注定是短暂的,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深厚,最后斯坦布为了维护田小娥的尊严,在不幸的战争中牺牲。
2.生命:小说中,死亡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因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人性:小说中对人性谴责的部分有两个方面。
首先,对贪婪与欲望所带来的坏处有观念上的批判。
其次,对自私与冷漠所带来的伤害有人物性格上的描写。
同时,对于具体涉及到的背叛,作品中对其的惩罚至极严格,作者想要用刑罚的方式震慑人们、引起人们的警惕。
四、语言风格1.现代主义:作者的语言风格正是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体现在对自然、人性和社会的局限上。
他的语言具有象征、含糊、曲折和琐碎的特点。
边城课文精讲
![边城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d6481f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a.png)
边城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以下是《边城》的大致段落划分:1. 引子:介绍小说的背景和环境,描述茶峒小镇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2. 第一部分:翠翠与爷爷的生活。
描述翠翠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与爷爷之间的深厚感情。
3. 第二部分:翠翠与傩送的初遇。
描述翠翠在端午节看龙舟比赛时与傩送的相遇,以及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4. 第三部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发展。
描述翠翠和傩送在相互接触中逐渐产生的情感,以及他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5. 第四部分:爱情的波折。
描述由于误会和其他原因,翠翠与傩送的爱情遭遇到挫折和困难。
6. 第五部分:结局。
描述翠翠在经历一系列波折后,最终选择等待傩送的归来,以及茶峒小镇的平静生活。
以上是对《边城》的段落划分,供参考。
由于《边城》是一部长篇小说,具体的段落划分可能会因人而异,以上只是一种常见的划分方式。
二、文章赏析《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边城》展示了湘西世界的和谐生命形态。
作者以纯净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爱与美之歌。
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
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间的亲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入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
《边城》描绘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作者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
沈从文《边城》知识点全掌握(附考题)
![沈从文《边城》知识点全掌握(附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7363f2ce2f0066f533229e.png)
沈从文《边城》知识点全掌握(附考题)一、《边城》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
山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老人管理着小溪边的渡船。
他活了七十年了,从二十岁起便守在溪边,五十年来用船来去渡了若干人。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地背着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
有了小孩子后,军人看她无远走勇气,于是商量双双殉情。
男的首先服了毒。
女儿一面怀了羞愧,一面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旁,待小孩生下,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长大成人了,一转眼,便十三岁了。
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为这可怜的孤雏取名“翠翠”。
翠翠出落得很标致。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
他的大儿子已十六岁,小的已十四岁。
两个年轻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
年纪大的像爸爸,豪放豁达,不拘小节。
年幼的气质近于白脸黑发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情感。
大的叫天保,小的叫傩送。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
端午时节,有赛船,有人在水里比赛捉鸭子。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天保和傩送皆是泅水划船好选手。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
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上负点儿责。
翠翠在一个端午节的划船赛上,偶然与傩送相遇。
自那次相遇后的两年里,翠翠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儿。
而傩送的心里也萌发了微妙的情感。
这时,天保让父亲派人到翠翠家提亲。
但是老祖父不能明白翠翠的内心,翠翠的羞涩使她也不能直接表白。
老人家想起了边城人特有的求婚方式,让天保在月圆之夜唱歌给翠翠,让他自己打动翠翠。
《边城》易考知识点
![《边城》易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94d09cce2f0066f53322df.png)
人物形象分析(1)翠翠: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
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
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
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
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
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2)爷爷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他善良纯朴、重义轻利、热心好客、甘守清贫。
为了心爱的孙女,他献出了一切。
她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
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
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
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
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天保:个性豪爽、慷慨。
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
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
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43c38a011ca300a7c39051.png)
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必修五语文第三课边城知识点1、问:小说题为“边城”,边城与其他城市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呢?明确:地处“两省接壤处”——可见其地理上边远、偏僻“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其他城市要么“受战争停顿”,要么“为土匪影响”,而这个边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可见这里生活环境安定、太平“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由于地理上的边远偏僻、与世隔绝,外界的改朝换代、革命战争等都影响不到这里的人们,他们对外界的事情漠不关心,只一心感受着自己生活中的喜乐哀怨他们在一种单纯的生活环境下祖祖辈辈地延续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受外界影响小,这里的传统风俗保留完好2、由此可见,文题“边城”究竟有些什么含义呢?明确:“边城”包括两层含义:(1)地理上的边地小城,客观上与世隔绝(2)文化上的边缘城市(与主流城市相对),民风淳朴,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而作者之所以以“边城”作为小说的标题,则更侧重于后者沈从文先生这样解释他的“边城”,他说“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可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五、赏析品味边城的风情美1、问:“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在这仨节日里,人们是怎么热闹的呢?(速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明确:(1)课文第三节“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这是实写端午节的热闹端午赛龙舟,家家闭门锁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2)第五节第二段“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通统不能如期举行”——这是虚写中秋节的热闹可见有月可看的中秋夜晚,青年男女会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3)第五节第二段“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玩灯的兵士,却在火花中绕着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这是回忆这两年过年的热闹过年时军民们一起舞龙灯、耍狮子、放烟花,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2、除了这些热闹,小说还写了什么热闹吗?明确:(4)过渡人多给了钱给老船夫,老船夫坚决不要时,双方争执、旁人含笑的热闹(5)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时敲锣打鼓吹唢呐,还送给老船夫一个小_的热闹3、你是怎么看待沈从文笔下的这些热闹的?明确:这些热闹体现的是湘西边城特有的原始淳朴和乐的风俗风情美,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卷,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情4、品读课文最后一段——青山绿水白塔,还有蓝天白云小结:这是一幅和谐、恬美的画面,湛蓝的天空,时不时几朵白云悠悠飘过,带着爷爷的祝愿,载着翠翠的情愫;青山绿水间,“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寂静、淳朴、伤感、美丽这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湘西热土,也是他的世外桃源,他的精神家园六、赏析品味人情美,概括归纳人物形象1、问:作者说这篇小说是要“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课文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哪些爱呢?明确:爷爷对翠翠的百般疼爱翠翠对爷爷的依赖关爱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2、请同学们品读课文4—6节,画出表现这三种爱的相关语句(1)表现爷爷对翠翠的百般疼爱的语句明确:①当翠翠说一个人去看龙舟赛不好玩时,“祖父想了半天,方想起一个住在城中的老熟人,赶夜里到城里去商量,请那老人来看一天渡船”——动作描写,可见爷爷对翠翠百依百顺,疼爱有加②翠翠由傩送家的伙计送回来时,爷爷“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哑声儿喊问”,细节描写,可见翠翠这么久没回来爷爷焦急的心情③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语言描写,说明爷爷操心翠翠的婚事,一心想给她找个好人家,让她幸福(2)表现翠翠对爷爷的依赖关爱的语句明确:①文中翠翠多次想到“假若爷爷死了?”——心理描写,其潜台词是“我该怎么办?”,可见翠翠对爷爷的依赖之深,所以深怕爷爷死去②第六节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_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语言描写,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关爱虽然不着一个“爱”字,但这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来的爱却比任何感情都来得真切,来得深沉(3)从哪些语句看出翠翠对傩送有朦胧的爱的?明确:①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并不好,还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在她知道是傩送派人送她回家时,“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心理描写,“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的是,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有几分羞涩,几分难为情②“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心理描写,表现翠翠开始有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少女心事,正所谓“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③“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那个事情”指自己与傩送相遇的事情这个事情让翠翠感到甜美,可见翠翠已经模糊的爱上了傩送,因而沉醉于朦胧的爱情④“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课本20面)——“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可见翠翠这次去是因为难忘傩送,渴望再次见到傩送⑤“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语言描写透露心声,希望船是在飞往青浪滩,只缘于翠翠先前从爷爷与那长年的谈话里知道傩送现在正在青浪滩过端午“忽然停住了发问”,可见她一直都在想着这个事情,她是身在祖父身边,心在傩送那里哎,女大不中留啊!3、归纳人物形象(1)从翠翠对傩送朦胧的爱,我们可以看出翠翠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明确:翠翠是一个天真单纯、活泼可爱而又带点胆怯娇羞,且情窦初开的女孩(2)那么她所爱的傩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找3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本翠翠与傩送的对话,看看傩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诨名“岳云”——英俊潇洒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一个人在河边,于是主动询问;在素昧平生的情况下,还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等;被翠翠骂了以后,也不计较,还让人送她回家-—淳朴善良,古道热肠他吓唬翠翠说“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幽默风趣必修五语文学习方法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知识点整理
《边城》知识点整理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
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
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
领略个中真趣。
在小说中,沈从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悬念,也不想
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更不叙述波澜曲折的情节,他只
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
而沈从文的高
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
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流程,
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
他们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爱、矛盾、孤寂。
翠翠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而对天
保兄弟的爱则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
由于她感觉到祖
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的“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的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
的无奈便又为他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
生怕两人真的就会分手。
这生动地反映出翠翠对祖父的
依恋之情。
文章最精彩之处就在于翠翠的“哭”。
哭得
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
翠翠的哭,祖
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
但正是这哭,
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
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
的躁动不安的心理。
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
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
从翠翠
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种对美好生活的
渴望与追求。
祖父是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称得上
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
在祖父的身上,同样流淌着炽
烈的爱,也存在着难以排遣的矛盾与孤寂。
祖父对翠翠
的爱寄托着对不幸的女儿的哀思,他的后半生是为翠翠
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
但他并
不真正了解孙女儿内心的情感躁动,他只能用一些不切
实际的空洞的话语来安慰孙女儿:“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许哭泣。
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他的许多活动都是围绕孙
女儿能有一个好归宿展开的。
但他又害怕翠翠会重蹈母
亲的悲剧,所以,他去探天保的口风,征求翠翠对天保
兄弟的看法,给翠翠讲她母亲的故事,唱那晚听来的歌,也因此他没有把天保兄弟的选择直接告诉翠翠,只是提
醒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让翠翠理解,也没有成就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反而导致一些误会。
从表面看,他是一个快乐、豪爽而略带幽默感的老人,
但透过他的言行,我们却能感觉到老人心中的那种爱的
矛盾和无奈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