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死去?何以复活?——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复活》(节选)赏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正高级教师 谭勇平
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引诱天真、善良的玛丝洛娃,在她怀孕后把她抛弃,使她陷入种种悲惨遭——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复活》(节选)赏读
为何死去?何以复活?
聂赫留朵夫是怎样“复活”的?
首先,他有“复活”的基础。
聂赫留朵夫出身贵族家庭,在读大学时曾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高尚理想,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
他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而两人的爱情也是纯洁美好的。
这时的他是“活着的”,处于良心纯正、道德正派的时段。
在玛丝洛娃受到审判时,聂赫留朵夫担任陪审员。
当他见到玛丝洛娃,并通过交谈认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对她造成深深的伤害时,良心受到谴责,昏睡的灵魂被震撼了,探监忏悔成为他“复活”路上的重要一步。
他想通过拯救玛丝洛
娃以赎前罪,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在这个过程中,他有过犹豫和担心,如课文中“‘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
’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
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但后来“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聂赫留朵夫不断和律师、庭长、将军、枢密院官员等人物交涉,试图为玛丝洛娃和其他受难的无辜者找回清白和公道。
至此,他
聂赫留朵夫是怎样“死去”的?
聂赫留朵夫的“死去”是从他加入禁卫军团后开始的。
他受道德败坏的军官影响,开始追求享乐,走向堕落,成为作风荒唐的纨绔子弟。
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后,他变得猥琐、卑劣、空虚、渺小,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他认为女人无非是一种“享乐工具”。
诱骗玛丝洛娃后,他给了她一百卢布并抛弃了她。
列夫·托尔斯泰写道:“人性受精神控制,兽性受人类欲望控制,人性的精神世界可以满足,兽性的精神世界无法满足,人性有更美好善良的追求,兽性只是在填充欲望。
”此时的聂赫留朵夫已被人的“兽性”控制,导致了玛丝洛娃的悲剧。
此时的聂赫留朵夫“死去”了。
玛丝洛娃怎么“死去”的?
从原著中可知,玛丝洛娃出生于贫困家庭,从小缺少母爱,后来被聂赫留朵夫两个地主姑姑领养,成为她们的养女与侍女。
她在女主人家里过惯了舒适的生活,不愿接受其他农奴的求婚。
这时,她遇到了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天真、活泼、善良,对聂赫留朵夫的感情是一种少女朦胧的初恋。
怀孕后,她被驱逐出贵族之家,沦落至当了数年妓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此时,她对善、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对恶的存在与力量深信无疑。
从课文节选的内容我们可以明确:玛丝洛娃已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她的肉体虽然活着,但在精神上已经死去。
二 剖析人物的“活”
18
现代阅读
课本新读
经典阅读
认清了自己的堕落,看到了沙俄官僚的昏庸、凶残,更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改革后的农民带来的灾难。
在玛丝洛娃走向新生后,他回到自己的庄园,散发家财,将土地分给农民。
聂赫留朵夫由忏悔走向“复活”的过程,是人性由失落到复归的过程,也是改恶从善、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
玛丝洛娃是怎样“复活”的?
课文中描述玛丝洛娃“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以及聂赫留朵夫说“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这是玛丝洛娃人性中的朴素淳厚与善良崇高一直值得肯定、一直不变的体现。
这种美好品德犹如真金,一旦拂去长期积存的尘埃和污垢,便能重现昔日的夺目光辉。
这是她复活的坚实基石。
从课文中对玛丝洛娃的肖像描写看,那“特别有神”的眼睛,依然保存着昔日的纯真;而那苍白而微肿的面色,以及故意让它溜出来的“一圈圈飘在额上”乌黑的鬈发,显出她长期受侮辱、迫害和堕落过的痕迹;两只在浮肿的眼皮下斜睨的眼睛隐含着她对社会的不满和蔑视。
她遭受的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使她觉得将她面前的聂赫留朵夫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太痛苦了。
唯其痛苦,才说明她没有彻底麻木,也就存在治疗的可能。
所以说玛丝洛娃的复活是有希望的。
聂赫留朵夫历尽艰辛为她及她的狱友奔走呼吁,这让她重新看到了人性中的善,有了对新生活的渴望,而在流放路上和许多革命者的交流,更燃起了她的新希望,使她最终获得精神上的“复活”。
三 关于“复活”主题的深层内核
只是他们两人的“复活”?
小说以“复活”为题,探讨的是人的精神的“复活”。
通过阅读小说,读者能清晰了解沙皇俄国统治下的众生相:社会上层阶级腐败、奢靡、麻木、自私、残酷,监狱里的狱卒暴虐贪婪,底层无辜者求生无门。
小说展现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俄统治下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故事探索社会出路,争取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爱情、平等。
小说《复活》彰显了“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博爱”的托尔斯泰主义。
他开掘了罪与罚、堕落与拯救、忏悔与赎罪、苦难与抗争等人生重大主题,让读者反思如何对待自己人生路上的过错,如何赎罪,如何拯救自己的良知和灵魂。
19
现代阅读
课本新读
经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