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

《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
交通运输部
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提升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品质,突出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公众绿色交通文化培育,加快建成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规划》明确了6方面17项主要任务,要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完善制度建设,拓展资金来源,加强科技创新,培育绿色文化,强化合作机制,全力保障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到2020年,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保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各项污染防治行动要求得到全面落实,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水平全面提升;行业节能环保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监管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水平,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深化节能降碳制度创新与技术应用。

加强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已建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开展行业水污染防治,进一步提升污染事故应急能力。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健全绿色交通制度和标准体系,强化行业节能环保管理,加强节能环保统计监测。

在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方面,《规划》提出支撑京津冀一体化绿色交通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构建“一带一路”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管理体系。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整理)
1。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25•【字号】豫政办〔2017〕23号•【施行日期】2017.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17〕2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月25日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的关键时期。

谋划我省“十三五”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对深入实施我省中原经济区等国家战略规划,保持全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树立发展新理念,厚植发展新优势,开辟发展新境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自我加压奋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产业融合,保护农业生态,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全省粮食总产连续跨越550亿公斤、600亿公斤两大台阶,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06.71亿公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

优势经济作物产量持续提升,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50万亩,油料、蔬菜及食用菌、水果总产量分别达到599.7万吨、7456.5万吨和930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0.91%、12.56%、16.83%。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3.06•【字号】豫政办〔2017〕42号•【施行日期】2017.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17〕42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3月6日河南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为科学指导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厚植综合交通优势,率先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根据《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现实基础“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交通先行,按照“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强力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巩固提升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全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990亿元,建成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交通项目,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建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1.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加快,“三港、四枢、多站、大口岸”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郑州枢纽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跻身国内大型机场行列,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投入运营,配套建成立体化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一、“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

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

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创新农学结合模式。

以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构建覆盖全国、服务完善的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

依托农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组建农业教育集团,培养多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农业合作社举办或参与举办农业职业院校,参与涉农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统筹水平,促进农科教结合。

推动一批县(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提升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能力。

根据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部署,按照现代生产方式和产业技术进步要求,重点培养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需要,优先发展相关新兴专业,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加快培养服务现代服务业人才。

根据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趋势,逐步提高面向服务业的职业教育比重。

重点加强服务金融、物流、商务、医疗、健康和高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服务人才。

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紧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

发挥职业教育植根社区、服务社区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基层,积极开设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工作、文化体育、环境卫生、老龄服务等专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有文化、懂技术、善沟通的高素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者。

——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优化职业教育区域布局。

各地从本区域实际出发,规划职业教育体系布局结构。

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要根据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2021年度高速公路“13445工程”在建项目质量安全检测情况的通报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2021年度高速公路“13445工程”在建项目质量安全检测情况的通报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2021年度高速公路“13445工程”在建项目质量安全检测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交通厅•【公布日期】2022.02.11•【字号】豫交建管函〔2022〕8号•【施行日期】2022.0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2021年度高速公路“13445工程”在建项目质量安全检测情况的通报豫交建管函〔2022〕8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属有关单位,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各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单位:按照省厅《关于开展高速公路“13445工程”在建项目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豫交建管函〔2021〕44号)工作安排,2021年12月1日至31日,省厅对高速公路“13445工程”在建项目开展了质量安全检测。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检测工作概况根据高速公路“13445工程”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对安罗高速公路上蔡至罗山段、沿太行高速公路新乡段等17个续建项目的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结构物尺寸、路基压实度、路面基层面层厚度、隧道衬砌厚度、锚杆长度等技术指标进行了现场检测,对项目建设管理、施工标准化、施工工艺、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监理检测单位工作开展、人员履约、内业资料归档、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三年行动开展及落实情况、平安工地考核评价、电子档案管理、农民工工资支付、施工扬尘防治及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检查。

对安罗高速公路豫冀省界至原阳段、沿大别山高速公路明港至鸡公山段等20个新开工项目的临建设施标准化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三年行动开展及落实情况、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检查。

二、检测总体情况高速公路“13445工程”各在建项目能够落实《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指导意见》《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明确创优目标,细化工作举措,争先创优氛围浓厚;大部分项目面对征地拆迁、土源紧缺、进度、质量、安全、汛情、疫情等各方面压力,主动加大协调力度,科学调整施工组织,抓好关键节点施工进度,项目建设总体情况良好。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物流枢纽分类研究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物流枢纽分类研究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物流枢纽分类研究作者:***来源:《物流科技》2021年第12期摘要:物流樞纽是物流设施运行和组织的核心,是提高物流业效率的关键。

产业发展决定了不同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分析城市产业特征对于指导物流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采用区位熵方法,以河南省为例,选取合理指标分析了各城市优势产业,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物流枢纽,并为物流枢纽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河南省18个地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区位熵仍较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二,根据区位熵及各地存量物流设施,得出了河南省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三类物流枢纽建设城市;第三,河南省应进一步扩大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建立与物流枢纽建设相匹配的产业体系,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物流体系,以物流枢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关键词:区位熵;物流枢纽;分类方法;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Logistics hub is the core operation infrastructure of logistics facilities, and also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role of node cities is different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due to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o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cities is signific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hubs. The methods of location entropy were used in the paper, the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different kinds of logistics hubs were made out. The analysis result as follows, firstly,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Secondly, the citie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logistics hubs including land port type, productive service type and trading service type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location entropy and existing logistics facility. Thirdly,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industrial system matched to the logistics hubs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hubs, channels and network logistics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should be formed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location entropy; logistics hub; classify method; industrial development0 引言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已成为评估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惠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

惠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

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公示稿)惠州市交通运输局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规划概述为实现惠州市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珠三角《规划纲要》九年大跨越的决定,抓住国家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作用,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惠州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惠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编制《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为惠州全市域,面积11185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上包括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

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基年为2015年。

二、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1、基础设施加快成网“十二五”期间,惠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1)铁路与轨道“十二五”时期,惠州市成功实现通高铁、通城际、通民航。

至2015年末,惠州市铁路、轨道交通通车里程24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8.2公里,城际轨道交通里程33.3公里,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88.9公里,惠大铁路59.3公里。

——高铁。

2013年12月厦深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成为惠州直达深圳、潮汕和闽南地区的快速通道。

——城际轨道。

2015年12月莞惠城际轨道建成通车,加速了深莞惠经济圈交通一体化进程,使惠州更紧密地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2)民航机场2014年4月,惠州机场扩建项目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复,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

2015年2月,惠州机场成功恢复民航客运服务,为惠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添了新的重要元素,进一步完善了珠三角机场布局。

(3)公路“十二五”期间,惠州市公路网结构明显优化,密度进一步提升。

2015年,公路通车总里程13475公里(最终以省交通运输厅核定为准),公路网密度120公里/百平方公里。

至“十二五”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87公里,高速公路面积密度5.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为3.79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4条出市通道,内通外联的高速路主骨架网络形成。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交通厅•【公布日期】2021.06.07•【字号】豫交建管函〔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6.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豫交建管函〔2021〕11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交通运输局,厅直属有关单位,厅机关有关处室,河南交通投资集团,高速公路“13445工程”各项目建设单位:为推动《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豫交文〔2020〕61号)深入实施,促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质量管控水平、安全保障水平、信息化应用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升,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省厅制定了《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6月7日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为推动《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豫交文〔2020〕61号)深入实施,进一步明确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目标任务,全面提升高速公路“13445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水平,结合我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大工程要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主线,以创建优质工程为目标,将“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建设理念和“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价值倡导贯穿到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济源市有色金属行业“十三五”发展的实施意见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济源市有色金属行业“十三五”发展的实施意见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济源市有色金属行业“十三五”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布日期】2017.01.20•【字号】济政办〔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济源市有色金属行业“十三五”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政办〔2017〕6号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企业: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为充分发挥济源市有色金属产业基础优势,打造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绿色冶炼生产加工基地,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济源市“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战略定位,坚持以绿色冶炼为核心,适度控制铜铅锌冶炼总产能,加大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改造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招大引强,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铜铅锌金银深加工及再生金属产业。

以玉川产业集聚区为主导,力争5-10年时间,把济源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为活力济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全市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深加工产品及再生铅比例大幅度提高,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绿色冶炼生产加工基地初步形成。

节能减排: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

到2020年,铜铅锌冶炼综合能耗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冶炼渣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结构调整:2020年,再生铅比重达到50%,电解铅、电解锌深加工比例分别达到50%、30%,金银深加工比例达到30%以上,铜加工比例达到50%以上。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表彰2013年度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及人员的决定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表彰2013年度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及人员的决定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表彰2013年度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及人员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公布日期】2013.07.02
•【字号】豫交文[2013]439号
•【施行日期】2013.07.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正文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表彰2013年度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进
步奖获奖项目及人员的决定
(豫交文〔2013〕439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交通运输局(委),厅直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为进一步调动广大交通运输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更好地服务于我省交通运输事业的科学发展,按照科学、严谨、公开、公平的原则,省厅评选出2013年度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50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4项,现予以通报表彰(详见附件)。

希望获奖项目单位和人员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同时也希望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到我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中,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对于获奖项目单位和人员,省厅将颁发获奖证书,以资鼓励。

请各单位依据有关奖励文件精神对获奖项目及个人给予奖励。

2013年7月2日
附件:。

厉害了新建地铁机场高铁河南这些城市将迎来大发展其中咱漯河

厉害了新建地铁机场高铁河南这些城市将迎来大发展其中咱漯河

厉害了新建地铁机场高铁河南这些城市将迎来大发展其中咱漯河...中原崛起的重大战略,已经提出了14年了,河南在这14年期见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可喜的成绩无疑不在昭示着我大河南的崛起2016年GDP总量位于全国第五▼河南省的总面积位于全国第18名公路总里程已经位于全国第5!▼“要想富,先修路”这不是一句玩笑话,交通和经济的发展牵动着河南崛起之路的关键。

未来河南的交通迎来大发展包括水陆空各个方面将迎来交通大爆发!修路,架桥,高铁,地铁,机场,一样都不会少!快来一起看看你的家乡有什么规划吧!地铁城市建设在河南,除郑州和洛阳外,《河南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650亿元,其中城市轨道交通1500亿元。

鼓励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BRT(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交系统。

也就是说,未来河南将有多座城市有望建造地铁。

在今年最新的规划拟新建地铁的城市当中,河南省就占4个:南阳、开封、新乡、焦作。

除了郑州和洛阳,这些城市成为河南省第二批拥有地铁的城市。

郑州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运营,这标志着郑州成为中原第1个、中部第2个、中国大陆第17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郑州到新密地铁7号线:东赵北—曲梁,长度为49.1km,共设26座车站,新密境内站为:高洼、五虎庙、沟刘、曲梁东、曲梁。

地铁15号线:二七新城—新密西,长度为37.4km,共设9座车站。

郑州到荥阳地铁6号线:始于贾峪一中站,终点至祥云大道站,线路全长47.3公里,全线共设车站28座,荥阳境内有贾峪镇站、湿地公园站、洞林湖站,另有贾峪停车场。

地铁10号线:起点位于上街机场东南侧的东虢湖站,终点止于郑州火车站。

郑州到中牟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西起绕城高速公路东侧的崔寨站,东至中牟县。

线路全长59.4km,设站29座。

地铁14号线:起始站为铁炉站,终点站为中牟站,长度为59.3km,共设29座车站。

济源市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

济源市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

济源市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摘要】济源市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旨在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为济源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本文从示范区选址和规划、产业布局和引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培育等方面介绍了济源市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

通过探讨这些内容,可以看到济源市在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在于为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发展方向应该进一步加强产城融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

经验总结表明,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协调和规划,各方需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关键词】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济源市、经验做法、选址和规划、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政策支持、制度创新、人才培养、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经验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济源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济源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也在不断改变。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比如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环境受到破坏、人才流失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济源市决定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通过整合城市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实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市将实现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升级,吸引更多的优质产业落户,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济源市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背景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造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1.2 问题提出在现有的城市规划中,济源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支撑。

济源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成效显著

济源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成效显著

201X年优秀大学生的入党自传201X年优秀大学生的入党自传我叫xxx,xx大学xx专业学生,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

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和弟弟。

由于父亲是名共产党员,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沐浴着党的阳光茁壮成长。

我于1987年1月3日出生在xx的一个及其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在建井处工作,是一名煤矿工人。

母亲在家待业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家里还有小我3岁的弟弟。

父母从小就给我买很多的书刊,培养我对书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培养成了我爱看书的习惯。

我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小时候父亲就爱给我讲党的历史,给我讲优秀党员的英雄事迹,在那时我就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有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父亲自己的一言一行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从小就对党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爱之情,也对成为一名党员有了一种朦胧的向往。

在我上小学之前,我的幼儿园学习也对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那时,幼儿园老师就开始教导我们,叫我们唱儿歌,学习国歌,还给我们将雷锋的故事,还有很多和中国共产党有关的事情,我开始朦胧的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意思!1992年9月,我进入了xxx中心小学,在这里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

由于我在学校里的积极表现,学习成绩优秀,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作为第一批学生,光荣的加入了少先队。

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情景,国歌奏起,庄严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鲜艳的红领巾在我胸前飘荡,那份激动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

我就对自己说:我是一名少先队员了,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了!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

三年级时,学校组织我们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打扫卫生,慰问孤寡老人,我们干了一上午大家都累坏了,但当看见窗明几净的房间和老人们的笑容时,我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从那以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在父母的帮助下,我渐渐成熟长大,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小学升初中的时候,父母为了让我受更好的教育,把我送到了xxx第一中学。

来到了个陌生的环境,我感到好奇也有些害怕,由于这所学校是市重点能考进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各校的尖子生,这让我压力很大,但我暗暗下决心,一定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豫交文〔2014〕173号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豫交文〔2014〕173号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正文:----------------------------------------------------------------------------------------------------------------------------------------------------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豫交文〔2014〕17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交通运输局(委),厅直有关单位,厅机关有关处室:为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交运发〔2011〕490号),落实城乡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更新管理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改进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我省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

(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衔接顺畅、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道路客运网络,使城乡道路客运分工更加明晰、发展更加协调、衔接更加紧密、服务更加周到、保障更加到位,充分发挥道路客运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等三大战略规划的实施。

2.具体目标科学调配城际客运资源。

依据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科学调配城际客运资源,合理确定运力规模和停靠站点,加强动态监控,引导有序竞争,一方面依托高速公路建设一个优价优质、快速直达的商务化城际客运系统,另一方面依托普通公路建立一个运营稳定、服务便捷的大众化城际客运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济源市交通运输局2017年7月— 1 —目录一、发展基础 (5)(一)“十二五”发展评价 (5)(二)形势与要求 (13)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4)(一)指导思想 (15)(二)基本原则 (15)(三)发展目标 (16)三、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一)加快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能力 (20)(二)持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21)(三)着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27)四、改进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 (28)(一)加快发展优质客运服务 (28)(二)积极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30)(三)不断加强邮政快递实力 (31)五、加快推进智慧绿色交通发展 (31)(一)着力提升科技信息水平 (31)(二)大力开展绿色交通建设 (32)六、持续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34)(一)开展体制机制先导工程 (34)(二)开展基础设施装备工程 (34)— 2 —(三)开展服务保障工程 (35)(四)开展从业人员监管工程 (35)(五)开展交通环境提升工程 (36)(六)开展特色示范工程 (36)七、增强现代综合交通治理能力 (36)(一)全面提升依法治交能力水平 (36)(二)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37)八、投资匡算 (38)九、保障措施 (38)(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规划落实 (38)(二)拓展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 (39)(三)提升行业软实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40)(四)加强规划衔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40)— 3 —前言济源地处河南省西北部,位于全省“米字+井字”综合运输大通道焦柳通道与侯月新兖通道交汇处,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也是沟通晋豫两省、连接华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地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先后入选全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区域性试点城市、全国“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示范城市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等部省示范工程,为全省交通运输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济源市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蝶变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打造中原经济区新兴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四个济源”的关键时期。

为科学指导“十三五”期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官作用,依据《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 4 —一、发展基础(一)“十二五”发展评价1.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全市坚持“全域规划、一体发展”理念,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以通道资源优化配置、综合运输枢纽、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等为重点,着力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持续规范,支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75亿元。

到2015年底,全市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2641公里,基本形成了集公、铁、水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铁路建设积极推进。

完成济源火车站广场改造和功能性提升改建工程,大幅提升了全市的对外交通形象。

积极加强与周边区域和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开展焦济洛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已开始设计招标,为全市加速融入中原城市群带来了崭新机遇。

到2015年底,全市铁路里程达到72公里。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

高速公路方面,积极与山西省沟通对接,推进济源至阳城高速公路建设,并已具备开工条件,将打通一条连接豫晋两省的交通大通道;加快推进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前— 5 —期工作,已完成工程预可行性研究,与洛阳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到2015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6公里。

普通干线公路方面,以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提升小浪底专用公路、G207、S310等路段技术等级及路况水平,五年共新改建公路126.8公里,“十二五”末一级公路通达里程达55.4公里,二级公路通达里程达198.2公里,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比重较“十一五”末增长15%,基本形成东部平原区“一刻钟”和市域“一小时”两大交通经济圈。

农村公路方面,大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乡村畅通工程,着力加快通村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县乡公路建设及配套大中桥改造,五年新、改建县乡道473公里、村道418公里,改造危桥2234延米,农村公路等级路比例达到86%,铺装路面比例达到86%,县乡公路大中危桥基本消除,初步构建了县道干线系统、乡道支线系统、村道脉络系统的农村公路交通格局,打造了“城乡畅、乡村通、村组达”的农村公路交通平台。

同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成了普通国省道网和农村公路网布局调整工作。

规划调整后,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509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29.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普通干线公路里程达486公里,较调整前增加212公里,县乡道调整后里程达945公里,较调整前增加390公里,实现了镇镇通国省干线、村村通县乡公路。

内河水运设施不断完善。

重点实施西霞院海事管理站房和桐— 6 —树岭码头水毁修复工程建设,积极完善小浪底、西霞院库区安全基础设施,为打造小浪底黄金水道、发展沿黄旅游产业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积极发展水路货运,努力推进小浪底至山西货运航道建设,进一步发挥水路运输优势。

到2015年底,全市内河Ⅳ级航道里程达到60公里,拥有客运码头3个,泊位4个,助航标志40个。

枢纽场站建设加快推进。

客运方面,积极推进济源市综合客运枢纽站、客运南站前期工作,客运西站正式投入运营,初步形成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的市区客运场站格局;加快推进五龙口、大峪等乡镇客运站建设,建成邵原客运站,实现镇镇建有等级站;积极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公交枢纽场站不断完善。

货运方面,自贸区(坤鑫)物流园已初具规模,为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等级客运站14个,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2个。

公路管养取得新突破。

以“好路杯”竞赛为契机,深入开展“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大力推行公路预防性、经常性和周期性管养三结合模式,积极开展好星级道班、农村公路养护示范镇评选活动,树立了“畅洁绿美安”的公路形象。

干线公路坚持日常性、精细化、及时性养护,抓好中小修预防性养护,重点对G207、郭木线S240、温邵线G327等进行保养,五年实施安保工程206公里,原有干线公路平均优良率达90%,荣获河南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好路杯”金杯奖和特殊贡献奖。

农村公路坚持常态化养— 7 —护、规范化管养,实现镇镇建有规范化养护站;五年实施安保工程360公里,全市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路段安保设施全部安装到位;原有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5%,多次获得省交通运输厅“好路杯”竞赛金杯奖,并在全国推广农村管养模式典型经验。

(2)客货运输发展成绩斐然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以“率先在河南省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公车公营”,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比例达到86%,形成了市区、市镇、镇村三级公交网络,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

加快对外客运业务发展,开展济源至郑州小巴客运业务,新开通济源至三门峡、驻马店等多条市际客运班线;着力提升客运装备水平,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达到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百分点。

大力倡导公交优先发展,市政府出台了《济源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2014-2030年)》,中心城区初步形成了“四纵、四横、两环线”公交线网布局,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6%,万人公交拥有率达到4标台。

积极发展水运旅游市场,开辟西霞院航线,为沿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货运发展势头迅猛。

深入开展“道路货运物流先进企业”评选和货运企业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货运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动物流转型升级,加大货运市场扶持力度,新增营运货车— 8 —2000余辆,培育限上物流企业5家;持续优化运力结构,积极引导货运车辆向厢式化、重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占比达到15%。

农村物流市场发展迅速,积极服务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济源服务中心发展,助推济源城乡一体化进程。

(3)邮政快递普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以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建设,着力推进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建设,实现“镇镇设所、村村通邮”,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覆盖城乡”的邮政物流体系。

积极开展邮政物流“农超对接”工作,大力推动实施“百全农业种植合作社”及邮政“示范方”工程,稳步推进邮政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邮政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大力开展“快递下乡”、快递“三进”工程,乡镇非邮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80%,末端快递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4)全国绿色交通建设试点成为新亮点。

成功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和交通运输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

积极推广新能源车辆应用示范,在道路货运试点企业大力推广LNG货运车辆,引导鼓励货运企业购置新能源车辆,五年累计更新新能源客车270辆、LNG货车277辆,城市公交、城乡班线车辆、重点营运货车等新增车辆新能源使用比例达到60%以上,全面淘汰了2005年年底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

建— 9 —成投用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全市设立服务站点48个,投放自行车800辆,初步建成济源微交通枢纽。

积极推进公路通道碳汇林建设。

加大温拌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推广力度。

大力开展路面材料、废旧材料的再生、循环和综合利用,国省道改造工程中路面旧料回收率达到95%以上。

(5)“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迅速。

以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市为契机,积极推进交通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迅速。

投用智能交通系统,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集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出租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出行方式查询和出租车电召为一体的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建成投用IC卡“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出租车刷卡“一卡通”。

积极整合全市交通行业业务应用系统资源,实现了网上公文处理。

建成投用交通综合执法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无线稽查、网上办公等功能。

完成综合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工作,实现对全市客运场站、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等的视频监控和对所有两客一危运营车辆、安装GPS公用车辆等的图上显示、远程部署与调度。

同时,积极促进交通信息系统与全市信息系统融合,借助公安110报警电话、市政府12345便民服务热线,建立了海事应急救助联动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