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辉《商业银行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志辉《商业银行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十四章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
一、概念题
1.利率平价条件(中央财大2009研)
答:利率平价条件指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的预期回报率相等时外汇市场所达到的均衡条件。
具体如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
对于筹资者来说,利率的高低决定筹资成本的高低;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率的高低决定投资收益的高低。
当国际间存在利率差距时,在特定汇率水平下,为套利而跨国流动的货币资本就会大量出现,并通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促使汇率变动,而汇率的变动又会反过来遏制资金的跨国流动。
只有当利率差与汇率变动的水平相等,货币资本跨国流动无利可图时,利率差对汇率的影响才会消除。
利率平价条件由费雪效应拓展而来,可简要地由下式表示,即:
由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以A国货币进行投资和以B国货币进行投资的利率差,应等于B国货币汇率的远期升水或贴水,而且随着利差的扩大,汇率的远期升水或贴水也应同比例的变化。
2.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华中科大2002研;北邮2008研;中央财大2009研)
答: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
购买力平价说(简称PPP),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
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
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
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
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
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
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
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来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同为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
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的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
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理论关系上,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
购买力平价侧重于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与之相比,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在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
3.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北师大2003研)
答: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内容所做的具体解释是: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的统计表,它表明:①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在商品、劳务以及收入方面的交易;②该经济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余地区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的变化和其他变化;③从会计意义上讲,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的任何账目所需的无偿性转让和对应项目。
首先,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它是一定时期(如3个月、半年、1年)内一国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总和。
其次,只有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交易才能被包括在国际收支范围内。
正确理解居民与非居民的涵义对于理解国际收支非常关键。
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期限达一年以上的经济体,否则,该经济体就被称为该国(或地区)的非居民。
最后,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它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而所谓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转移。
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一切经济往来,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不管是使用本国货币,还是使用外国货币;不管是实物形态还是货币形态,均应列入国际收支范畴。
二、选择题
1.解释金本位制度时期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是()。
(中央财大2011金融硕士)
A.国际借贷说
B.购买力评价说
C.货币分析说
D.金融资产说
【答案】A
【解析】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外汇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
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主要是一定时期之内需要及时支付的流动债权债务才影响该时期的外汇供求状况。
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当一国流动负债多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外汇汇率上升。
2.下面关于外汇看跌期权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南京大学2011金融硕士)A.合约买方拥有卖出外汇的权利
B.合约买方拥有买入外汇的权利
C.合约卖方承担买入外汇的义务
D.合约买方支付的期权费不能收回
【答案】B
【解析】外汇看跌期权的买方拥有卖出外汇的权力,在买方执行合约时期权卖方承担买入外汇的义务,若买方放弃执行合约其支付的期权费也不能收回。
三、简答题
1.简述汇率决定货币分析法(money approach)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上海交大2000研)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汇率决定理论是分析汇率大小及变动规律的学说。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汇率作为一种资产价格(即一国货币资产用另一国货币进行标价的价格)的分析方法应用到汇率决定理论中,形成了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说,取代了汇率的国际收支流量分析。
根据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资产市场说可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
(1)货币分析法的假定
第一,在资产市场分析中,假定本国居民主要持有三种资产:本国货币、本国发行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本国债券)、外国发行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外国债券),这样一国的资产市场就由本国货币市场、本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市场构成。
第二,假定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两者可完全替代,因此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成立。
第三,资金是完全流动的,抛补利率平价始终成立。
即远期利率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水平之差。
(2)货币分析法的分类及基本内容
在货币分析法的内部,又依据对价格弹性的不同假定,分为弹性价格分析法和粘性价格分析法。
①弹性价格分析法简称为汇率的“货币模型”。
如前所述,本外币资产(例如债券)是完全可替代的,因此这两种资产市场实际是一个统一的市场。
因此,货币模型集中分析的是本国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其基本结论是:本国与外国之间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对各自物价水平的影响而决定了汇率水平。
货币模型体现了资产市场分析的基本特点,即对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②粘性价格分析法又称汇率决定的“超调模型”。
超调模型与货币模型的区别在于:它
认为商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的价格在短期内具有粘性即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过渡的过程。
“超调模型”的结论为:当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存在粘性而汇率、利率作为资产价格可以自由调整时,为维持经济平衡,汇率在短期内的调整幅度将超过长期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作“汇率超调”
2.简述国际收支说的基本原理及简单分析。
答:国际收支说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其早期形式是国际借贷说。
二战后,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被广泛应用,很多学者应用凯恩斯模型来说明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国际收支作用到汇率,从而形成了国际收支说的现代形式。
(1)国际收支说的基本原理。
汇率是外汇市场上的价格,它通过自身变动来实现外汇市场供求的平衡,从而使国际收支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账户(CA)和资本与金融账户(K),所以始终有:CA+K=0。
如果将经常账户简单视为贸易账户,它主要是由商品与劳务的进出口决定的。
其中,进
口主要是由本国国民收入(Y)和实际汇率决定的,出口主要是由外国国民收入(Y*)和实际汇率决定的。
这样,影响经常账户收支的主要因素可表示为CA=f(Y,Y*,P,P*,e)简单地看,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收支又取决于本国利率(i)、外国利率(i*)、还有对未来
汇率水平变化的预期。
综合以上公式,可得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为:
如果将除汇率外的其他变量均视为已给定的外生变量,则汇率将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
下变化至某一水平,以平衡国际收支。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