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蚯蚓的选择》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蚯蚓的选择》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让学生学会合作——《蚯蚓的选择》教案
让学生学会合作——《蚯蚓的选择》教案引言在现代教育中,合作是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引入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学校共同的教育方式。
而本文将介绍一种以《蚯蚓的选择》为基础的合作教学案例,并且解析其中的教学方法和实现目标。
二、背景介绍《蚯蚓的选择》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蚯蚓需要从一个泥土圆球中死里挣扎地钻到另一个圆球中去,以此来换取更好的生存环境。
但是这个圆球中还有一些危险的东西,蚯蚓要想办法躲过这些障碍,选择正确的路径才能成功。
在这个游戏中,每位学生都扮演一个蚯蚓,需要努力寻找到正确的路线。
但是有些路线是单独一个人很难找到的,需要和其他同学合作才能找到或者更快地找到,这样就使得学生必须相互配合,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这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学目标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1.了解合作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2.能够掌握如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案例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故事首先老师需要将《蚯蚓的选择》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并且让学生自己操纵鼠标和键盘玩一遍,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游戏规则。
第二部分:角色分配随后,老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四个学生,并且在每个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被分配一个不同的角色。
其中,学生A是寻找静态路线的,学生B是控制路线方向的,学生C是寻找动态路线的,学生D 是“灯塔”,即在实现任务过程中站在远处,评估及指导其他同学。
第三部分: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技能,与同组其他同学紧密合作,不断交流和协调,找到正确的路线,并从中学习如何团队协作及优化合作方式,最终实现集体目标。
五、教学收获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教育,学生们得到了非常有益的锻炼,其中包括:1.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组织协调能力;3.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4.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反应能力;5.体验乐趣与挑战的同时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蚯蚓的选择 |教科版 (1)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自然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等)的帮助指导,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综合上述观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对原有认知结构重新建构的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指导,本课将采取“探索——建构”的教学模式,改革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传授灌输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方式。
依据小学科学知识的发展规律与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认知结构发展规律,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科学探究真正作为科学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途径,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按照知识建构的科学模式发展,并以此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1.教学内容《蚯蚓的选择》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四课。
在本课中,教材作出了这样的安排,首先提出问题:植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存的环境。
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做探究实验,记录观察结果,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形成自己的观点。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及生存环境的图片,讨论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并列举其他事例。
2.教学方法《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本课特点,采取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查阅资料法等教学方法。
给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收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案一. 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课文通过描述蚯蚓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以及它们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蚯蚓这种常见的生物,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蚯蚓的特点,并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会观察和描述蚯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蚯蚓的特点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蚯蚓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蚯蚓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习性。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蚯蚓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蚯蚓的基本知识,准备好观察和实验的心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蚯蚓这种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并简要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蚯蚓观察实验,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习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蚯蚓的收获,总结蚯蚓的特点和价值。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旧寨小学向斌教材分析1、蚯蚓的选择,学生先要谈谈自己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然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
然后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
另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湿土的一边。
2、认识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是让学生具体分析一些动物的生活需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特别喜欢到大自然去玩,对动物好奇,男生好动手,女生爱思考。
2.学生不会观察,不知道怎样去观察,观察能力较差,学生认知只是停留在感性基础上3.学生实验过程思路不够清楚,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弄懂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实践与观察教学重点:如何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一、教师谈话引入,揭题,设计提问二、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按事先设计好的将学生分成两拨,到预设的地点去捉蚯蚓)。
三、教师组织学生将捉到的蚯蚓装在盒子里带回。
然后提问。
1、哪个组捉到的蚯蚓多?2、在什么样的的地方才会有?3、说明什么?(老师相机板书):阴暗,潮湿。
四、怎么证明呢?(做实验)先自己想一想,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为什么?(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实验。
教师进行汇总。
综合以上两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体会动物选择环境的实例五、放归蚯蚓。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蚯蚓的选择》教科版
4.蚯蚓的选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2.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自己对蚯蚓的已有知识,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根据材料设计单一变量的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
3.能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蚯蚓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动物对环境的需求现象表现出研究兴趣。
2.尊重实验证据,当实验结果与他人不一致时,能分析原因,并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动物依赖于环境,树立保护好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设计对比实验探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
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1个底部全铺湿纸巾(布)的长方形盒子(无盖、内侧涂黑)、1个底部一半铺湿纸巾(布)、一半铺干纸巾(布)的长方形盒子(无盖、内侧涂黑)、用于遮光的科学书1本,镊子1把,蚯蚓10条、实验设计单1张、课堂作业本【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设1分钟)1.前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环境。
今天我们以蚯蚓为研究对象,来学习第四课。
2.揭示课题:蚯蚓的选择(板书)二、蚯蚓与环境(预设34分钟)1.提出问题(预设3分钟)在大自然中,蚯蚓能选择什么呢?对于它的选择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研究的问题?(预设:蚯蚓喜欢什么食物?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2.经验推测(预设2分钟)大家的问题很有趣,因为时间有限,这节课我们先研究蚯蚓对生活环境的选择。
提问: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为什么你这样推测?(预设:黑暗、潮湿)3.确定研究方向(预设1分钟)根据同学们的推测,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蚯蚓对“光”和“水分”的选择。
4.实验设计(预设10分钟)你们打算怎么设计这两个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设计单,师分组巡视指导。
分组汇报,小结对比实验设计。
蚯蚓的选择
蚯蚓的选择《蚯蚓的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特点和选择行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教导学生认识蚯蚓的生活习性、特点和选择行为。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研究蚯蚓的选择行为。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设备:投影仪、小黑板、纸板、图画、磁带。
2. 教学材料:《蚯蚓的选择》教案、试验用的蚯蚓、玉米、花生、土。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 引入话题:通过观察图画或故事等引起学生对蚯蚓的兴趣。
- 设计问题: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特点和选择行为。
2.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将蚯蚓放在玉米和花生之间,观察蚯蚓的选择行为。
- 实验结果:记录蚯蚓的选择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 分析与讨论- 教师引导:分析蚯蚓为什么选择某种食物,引导学生讨论。
- 学生讨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分享实验结果。
4. 总结与评价- 总结结论:总结蚯蚓的选择行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 拓展延伸: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操作,学生对蚯蚓的选择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希望通过《蚯蚓的选择》教案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蚯蚓的选择,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生动的叙述、详细的科普知识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蚯蚓这种常见的生物,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可能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蚯蚓的生活习性,了解蚯蚓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热爱科学、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蚯蚓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蚯蚓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讨论:学生汇报探究成果,讨论蚯蚓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蚯蚓的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5.拓展:学生课后蚯蚓在当地的分布情况,了解蚯蚓的保护现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外形特征:环节动物、肌肉发达、体表湿润2.生活习性:昼伏夜出、喜潮湿、挖洞、分解有机物3.生态环境: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维持生态平衡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蚯蚓的选择 教案 教学设计
《蚯蚓的选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生态作用,知道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对蚯蚓的关爱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教学难点: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蚯蚓标本、土壤样本、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观察日记、实验报告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蚯蚓标本,引发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验证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蚯蚓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土壤,记录蚯蚓的活动情况。
3. 结合家庭、学校、社区实际情况,提出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八、教学拓展1. 参观蚯蚓养殖场:组织学生参观蚯蚓养殖场,了解蚯蚓的养殖技术和应用。
2. 开展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九、教学资源1. 教师资源:蚯蚓标本、土壤样本、实验器材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参考教案
蚯蚓的选择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学校陈道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李坑学校李忠华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1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1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课 蚯蚓的选择教科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4.蚯蚓的选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蚯蚓的选择教案
蚯蚓的选择教案
教案名称: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 掌握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选择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入问题:你在遇到不同的问题时,是如何进行选择的呢? -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蚯蚓的选择能力。
2. 知识讲解
-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蚯蚓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 讲解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和其对光线、温度、湿度等
环境条件的选择。
3. 实践活动
- 分发不同的容器给学生,每个容器中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强光、弱光、不同温度等)。
- 提供一小组蚯蚓给每个学生,观察蚯蚓在不同容器中的选
择行为。
-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蚯蚓选择行为,并解释原因。
4. 总结归纳
- 引导学生总结蚯蚓的选择能力及其原因。
- 提出问题:蚯蚓对于不同环境条件的选择有什么好处?
5. 拓展延伸
- 鼓励学生自主进一步研究,了解蚯蚓选择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
- 探讨蚯蚓选择能力对我们人类的启示。
6. 小结
- 简要总结蚯蚓的选择能力及其对学生的意义。
教学资源:
1. 蚯蚓图片或视频
2. 不同环境条件的容器
3. 蚯蚓
4. 观察记录表
评估方式:
1. 观察记录表的填写情况。
2. 学生对于蚯蚓选择能力及其原因的解释和总结。
3. 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表现。
小学科学14《蚯蚓的选择》(教案)
小学科学14《蚯蚓的选择》(教案)摘要:本文是针对小学科学14《蚯蚓的选择》的教案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了解蚯蚓对于不同环境的选择,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导语】《蚯蚓的选择》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了解蚯蚓对于不同环境的选择。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探究蚯蚓对不同环境的选择;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见过蚯蚓吗?你们知道蚯蚓生活在哪里吗?蚯蚓对于不同环境会有什么选择?”等。
2. 观察和记录(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引导他们观察蚯蚓并记录所见的现象。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注意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例如:在干燥环境下,蚯蚓会躲藏在土壤深处;而在潮湿环境下,蚯蚓则会靠近地表。
3. 探究蚯蚓的选择(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以准备两组环境,一组为干燥环境,一组为潮湿环境。
每组环境都放置一个相同大小的容器,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土壤。
然后将同样数量的蚯蚓放在两组环境中,观察蚯蚓的选择。
学生可以进行记录并进行思考:蚯蚓会选择进入哪个容器中?为什么?4. 分享和总结(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分享,并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蚯蚓对于干燥和潮湿环境的选择原因,并解释可能的原因。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蚯蚓与环境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生物对于环境的选择。
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其他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选择。
6. 活动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掌握了对比实验的设计流程和实验实施过程。
本节课中,学生将针对“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明的环境”、“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这2个问题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研讨,了解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中。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企鹅、天鹅、狼等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分析这些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了解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从而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有观察蚯蚓的经验,知道能在花园、菜地等地方找到蚯蚓,但对于蚯蚓的生活环境进行研究的学生并不多,不清楚蚯蚓是否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基于此,对蚯蚓喜欢的环境展开对比实验研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学能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究蚯蚓对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
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能基于事实证据进行合理分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教学难点:在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1个长方形盒子(带一边镂空的盖子,内侧黑色)、1个底部铺满干土的长方形盒子(带盖,内侧黑色)、1杯水、1个滴管、手电筒、计时器、蚯蚓10条、1双一次性手套。
【教学过程】一、聚焦——猜测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一)复习导入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学生回顾:充足的阳光、一定的空气、充足的水分、一定的土壤、适宜的温度。
2.植物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那么动物呢?(学生回答并举例说明)3.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一个动物朋友——蚯蚓,它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揭题:蚯蚓的选择(二)猜测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谁来说说,你在哪见过蚯蚓?你觉得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预设:我们经常在草丛里、花坛的土壤里、下过雨的路上看到蚯蚓。
教科版《蚯蚓的选择》优秀公开课教案1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横峰小学徐伟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蚯蚓的选择》是教科版《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四课。
这一课是在研究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环境后,继续研究动物的生长是否也需要一定的环境。
二、学情分析学生普遍爱上科学课,上课的热情比较高,再加上他们喜欢动手,善于善于操作。
在三年级对蚯蚓已有了认识的基础,但对它的生活习性还缺乏认识,需要进一步实验来验证已有的认知。
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教学如下:三、教学内容分析《蚯蚓的选择》是小学科学新教材五上第四课,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蚯蚓与环境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先要谈谈自己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然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
然后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
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湿土的一边。
第二部分: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这个部分是让学生具体分析一些动物的生活需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六、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以少见多,游戏规则很简单,屏幕上会出现不同动物的身体的一小部分,同学们通过观察这小部分来猜猜它是什么动物,第一题(屏幕出示),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下一题。
五年级科学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研究,探寻蚯蚓对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
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基于事实证据进行合理分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
难点: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长方形扁纸盒两个(可以让学生准备)、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 15条、干土、湿土。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寻找蚯蚓的视频]1.提问:我们在植物园里观察绿豆苗时发现了蚯蚓生活的痕迹。
植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预设:动物也是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
)2.提问:对于蚯蚓来说,适宜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预设: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3.揭示课题:蚯蚓的选择(板书)二、探索:(一)寻找蚯蚓(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微视频]通过一段小视频了解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容易寻找到蚯蚓,进而推测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提问: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蚓,我推测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
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预设:对比实验。
)提问:实验中我们改变的是什么条件?没改变的又有哪些条件?(预设:改变的条件是干土壤和湿土壤。
没改变的条件是空气、温度、光照条件等。
)(二)同时进行两个实验(预设20分钟)1.实验指导(1)蚯蚓对水分的选择实验[材料准备:一个长方形盒子、干燥的泥土、湿润的泥土、10条蚯蚓、手套(可无)。
]实验方法: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将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反复做3次,并记录下我们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实验并完成实验单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1、用大号培养皿替代纸盒完成蚯蚓是否喜欢潮湿环境的对比实验,实际教学效果更明显,实验操作也更简单。
2、两个实验都可采用视屏下演示的方法进行,前一个实验教师演示,第二个实验可交于个别学生演示,教师解说,其他学生观察的方式进行。
3、教师必须自行准备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
2、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
设计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环境的对比实验。
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自然界是事物相互联系的。
2、培养热爱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设计对比实验,了解蚯蚓喜欢的环境特点。
【教学准备】:
大号培养皿一只、镊子一把,蚯蚓若干条、纸盒、纸巾若干。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预设实录)
一、猜谜导入
师:同学们,玩个小把戏吧,猜个谜语: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里。
它是庄稼的好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
生:(蚯蚓)。
师:是的,蚯蚓。
同学们熟悉的小动物。
(出示蚯蚓图片)每种动物都有它喜欢的环境,这些小家伙,通常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
(教学说明:谜语看似简单,但很逗乐。
)
二、说一说
生:它们喜欢在潮湿的地方。
(板书:潮湿)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生:因为我常常在这样的地方挖到蚯蚓。
师:能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很不错。
生:蚯蚓喜欢黑暗的地方,因为它总爱躲在土里。
(板书:黑暗)
师:真能干啊,说话有凭有据。
(教学说明:其实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大多是非常清楚了。
无需走过场似的让学生经历猜测,大可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来说一说。
应为课的重点是在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结论。
)
三、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对比实验)
师:同学们,咱们能不能在在课堂上设计出证明蚯蚓喜欢黑暗的对比实验来呢?
生:思考
师:有想法了,请你说说。
生:我们可以把蚯蚓放在一个盒子里。
一边是黑暗的,一边是光亮的,放在中间,看蚯蚓往哪个方向爬。
(教学说明:经历过前几课的对比实验设计,学生是有能力自行设计这样的对比实验的。
)
师:这个选家的方式不错。
若往暗处爬,说明(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若往明处爬,说明(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
同
学们,对于这个实验,你有什么要说的,或是实验中有什么要改进、注意的地方呢?
生:要3条以上的蚯蚓。
生:蚯蚓在盒子里不好爬,可以在盒子里放些纸。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周到,说得很有理。
老师问问这个实验做一次行不行?
生:不行,至少两次。
师:对,实验要强调可重复性。
(板书:实验可重复性)四、演示实验
师:这个实验,就有老师演示,同学们视屏观察。
请看大屏幕。
(教师边演示,边简介实验器具及注意事项)
师:同学们,这就是大家说的盒子,一边黑暗,一边光亮。
先垫上纸巾。
怕伤者蚯蚓,我们要用这圆头的镊子。
好,轻轻的夹几条蚯蚓放在中间,看它们选哪个家?
(学生观察大屏幕)
生:(迫不及待,喊到)它们爬了,看,看。
那条爬向黑暗的地方了。
生:(捣蛋的)你看,那条爬向光亮的地方了。
师:不着急,我们等等它,究竟选哪个家。
(教学说明:实验结果是比较明了的,蚯蚓选择了黑暗的家。
但为使实验更具说服力,需重再用其他蚯蚓证明一次。
)
五、小结: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六、实验二:(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对比实验)
1、设计
师:对于蚯蚓喜欢黑暗的家,我们有了公认,现在我们要证明蚯蚓是否喜欢潮湿的家呢?同学们看着这些实验器具,能在课堂上设计出证明蚯蚓是否喜欢黑暗的对比实验来吗?(师:逐件逐件出示实验器具,一边可简介:这是干燥的土壤,这是湿润的土壤。
还有这一只空的大号培养器皿。
)生:我们可以在空的培养皿里放上干燥和湿润的土壤,然后在中间放上一些蚯蚓,看它们选择那个家。
师;同学们这办法可行吗?
生:可行!
2、实验
师:我们就按你说的办。
现在我请你作为本次实验的操作员。
老师充当解说员,其他同学作为实验观察员。
请看大屏幕。
(温馨提示:操作员的要求:实验操作要规范,合理。
观察员的要求:1、仔细观察操作员的实验操作,有不当之处,举手示意。
2、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
)
教学预设:教师的解说词:我们看,操作员首先把一勺一勺的干燥的土搬到实验用的培养器皿上。
他很小心翼翼,怕掉土。
非常好,干燥与湿润的土都已经被他放在了培养皿的两边。
我们问问,接下来你准备干什么?(在它们中间放上蚯蚓),请观察员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建议:此实验操作中可让操作员用圆头镊子夹取一团蚯蚓,大概大大小小不下10条(蚯蚓在有限土里,它们喜欢抱做一团)。
此刻可以让计时员掐表计时。
效果会很明显。
)2、小结:观察员你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结论是什么。
(教学建议: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重要的是教师要尽力引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观察描述。
)
七、其他动物与环境
图片出示:北极熊
1、这北极熊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生:冰天雪地、寒冷
2、我国南方动物园引进北极熊,在饲养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什么?所以在炎热的夏天动物园会有一些怎样的措施?
图片出示:大雁、青蛙
3、大雁为什么要迁徙?青蛙为什么要过冬?
4、总结
小小的玻璃培养皿
教材回顾:
小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第四课《蚯蚓的选择》中有一个对比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当中。
课本中的实验是如此设计的:
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作好记录。
反复做几次,交流我们的发现。
新的发现:
为此我在仪器室寻找这样合适的盒子。
盒子没找到,但玻璃
培养皿却跳入我眼帘。
这不是更好的实验器具吗?它光滑,不需要垫纸巾或玻璃纸了,省却了一道工序。
如果能再大点就更好了,再找找。
果然有更大号的。
窃喜之后,马山动手,搬出三套玻璃器皿。
一套放上干燥的土,一套装满潮湿的土。
还有一只就做实验用。
实验开始,用小勺把干燥的土搬运到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上,安置在培养皿的一边。
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在培养皿的另一边给蚯蚓安上另一个干燥的窝。
一切完毕,该主角登场了,用圆头镊子夹取一团蚯蚓,大概大大小小不下10条(蚯蚓在有限土里,它们喜欢抱做一团)。
从黑暗的环境里,到了光亮处,蚯蚓显得不安,它们一伸一缩探着脑袋扭动起了身子。
似乎它们有特殊的嗅觉或是天生的本能,大多数朝潮湿的泥土爬去,哪些刚刚触到干燥泥土的蚯蚓也立马回头。
没过过久,大概也只有三分钟时间吧,一条接一条都进了潮湿的窝。
实验结果令我满意极了。
很快我有了一个想法:如此一步一步在大屏幕视频下演示这个实验,孩子们一定特感兴趣。
演示之后,还可以让一位学生重复这个实验。
如此一来,教与学不是相得益彰了吗?
没想到,寻找盒子时的一个小小发现带给我如此收获,我真得感谢感谢这大号的玻璃培养皿。
是它让我享受到了教学的一番快乐!
课堂跟踪:
课堂上孩子们对熟悉的蚯蚓本身就是一种喜好,到设计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的对比实验时,学生也说出了自己的实验设计。
随着我演示实验的行进,学生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
他们不放过蚯蚓在选择自己安乐窝时的每一个细节,课堂到达了一种热度。
一个学生被选上来重复这个实验时,那真是喜悦之极。
瞧着他规范、细致一步一步演示之时,我也满怀欣喜。
而且,我有了新的想法,如果课堂上有个秒表,记下蚯蚓进窝的时间,也倒是一件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