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的实验室检测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cba90c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1.png)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引言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导致肺循环障碍。
它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常常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的开展,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多种手段。
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如CT肺动脉造影可以直观显示血管阻塞情况,而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在肺栓塞的治疗方面,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方面,抗凝治疗是首选,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和华法林等。
对于高危患者或无法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导管置入和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则包括肺动脉栓塞切除术等。
除了诊断与治疗,预防肺栓塞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宣教、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等。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的预防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如利用基因筛查进行个体化预防。
综上所述,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将会进一步改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肺栓塞的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
肺栓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常常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数发病于中老年人群。
肺栓塞的病因复杂多样,最常见的病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脱落至肺动脉系统,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
其他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变、肿瘤、外伤等。
这些因素可促使血栓形成,并进一步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各异,取决于血栓的大小和部位。
轻度肺栓塞可能无明显症状,而重度肺栓塞可导致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严重症状。
直接口服抗凝药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直接口服抗凝药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fc4c6e5fad6195f302ba629.png)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1年4月第7卷第3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7, No.3, Apr 2021直接口服抗凝药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王茹璇1, 2都丽萍1郑月宏3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730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050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730摘要:食物可以通过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进而影响患者口服药物的疗效。
虽然与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相比,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靶点单一且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较少。
但是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食物对药物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本文通过综述DOACs,包括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和贝曲沙班及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与食物的相互作用,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重视。
关键词:直接口服抗凝药;药物-食物相互作用;Xa因子抑制剂;凝血酶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418/ki.issn2096-0646.2021.03.17Progress of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and food interactionsWang Ruxuan1, 2 Du Liping1 Zheng Y uehong3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eking Union Medical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2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50, China3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eking Union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Abstract: Food can influence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drugs and then affect the efficacy of oral drug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ral anticoagulant warfarin, the DOACs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have a single target and fewer drug-food interaction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icacy of the drug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drug-food interactions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nteractions of DOACs, including factor Xa inhibitors rivaroxaban, apixaban, edoxaban, betrixaban, and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 dabigatran etexilate, with food,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clinicians and pharmacists.Key words: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rug-food interaction; factor Xa inhibitor; thrombin inhibitor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88d16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9.png)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是一份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抗凝药物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对于提高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抗凝药物选用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以及药学监护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
指南将围绕抗凝药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适应症与禁忌症、不良反应与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临床医生和药师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依据和药学监护建议。
本指南的制定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结合了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本指南也注重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旨在为临床医生和药师提供一套简单易懂、易于操作的抗凝药物选用与药学监护方案。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的发布,将为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和药师的专业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推动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VTE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同一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VT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且由于其临床表现隐匿,常被漏诊或误诊,从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因此,了解VTE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VTE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VTE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VTE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78e1e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c.png)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之一,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的收缩无规律,使得心房内形成血栓并容易导致栓塞事件的发生。
抗凝治疗可以减少心房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栓塞风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而传统的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如药物代谢变异性大,剂量控制困难,导致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难以平衡,因此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已经成为崭新治疗策略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一、药物分类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主要分为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和抗血小板药物。
DOACs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和口服抗凝药因素Xa抑制剂(FXaI)两类药物。
DTIs包括达比加群、艾司洛韦以及甘露醇硫酸酯;FXaI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妥拉韦隆等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罗巴莫等。
二、药理特点1. DOACsDOACs在血液凝固相关酶或因子活化的位置直接作用,对患者的限制性较小,无需常规的监测和调整剂量。
具有作用迅速、抗凝效果显著、副作用清淡等特点。
(1)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DTIs作用于血液凝固级联作用的终端酶凝血酶,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贯通性纤维蛋白的形成,从而防止栓子的形成。
达比加群、艾司洛韦以及甘露醇硫酸酯均为DTIs类药物。
(2)因子Xa抑制剂(FXaI)FXaI主要通过抑制因子Xa的活性而达到抗凝目的,此类药物具有一个标准吸收性过程,在肝脏中代谢,通过肾脏排泄。
主要药物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妥拉韦隆等。
2.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代谢及血栓素A2的合成达到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防止血栓发生。
较常见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罗巴莫等。
1. DOACs相比于华法林的治疗优势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显示,DOACs与华法林治疗房颤患者相关的脑卒中风险均显著降低,但DOACs相比于华法林具有更低的出血风险。
2021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在VTE治疗及预防领域进展(全文)
![2021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在VTE治疗及预防领域进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277151cc22bcd127ff0cae.png)
2021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在VTE治疗及预防领域进展(全文)摘要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 E)抗凝及预防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临床证据不断增加,使其在VT E 抗凝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内外在VT E的诊治及预防指南中推荐的级别不断提高,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但在临床应用中尚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DOACs在肿瘤相关VT E抗凝治疗、在VT E预防以及在儿童VT E抗凝治疗等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提出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长期以来,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治疗一直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桥接华法林的方案,我们称其为标准抗凝治疗方案,随着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的研发和上市,其在VTE治疗领域的证据不断增加,目前各指南均推荐DOACs作为非肿瘤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案。
自从DOACs在2008年问世以来,在VTE治疗和预防领域的证据不断丰富。
DOACs克服了传统抗凝药物的诸多不足,以使用方便、固定剂量、无需常规监测、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少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DOACs在VTE中应用的领域仍在不断拓展。
一、DOACs在肿瘤相关VTE中的应用在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抗栓指南[1]以及国内《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2]中,对于肿瘤相关VTE的患者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6个月,然后转换为口服药物抗凝治疗。
但在2018年先后发表了2项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针对肿瘤相关VTE的人群,使用DOACs与低分子肝素进行对照,观察DOACs对于肿瘤相关VTE的疗效和安全性。
使用Ⅹa因子抑制剂依度沙班与低分子肝素(达肝素)进行的RCT中,入选了1 046例肿瘤相关VTE的患者,抗凝治疗至少6个月,主要研究终点为VTE复发和/或大出血的发生[3]。
糖尿病患者麻醉中的抗凝治疗
![糖尿病患者麻醉中的抗凝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f3f5e4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9.png)
糖尿病患者麻醉中的抗凝治疗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时,麻醉和抗凝治疗是关键环节。
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血管病变等问题,麻醉和抗凝治疗需谨慎进行。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麻醉中的抗凝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糖尿病患者麻醉中的抗凝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糖尿病病程、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
2.综合评估: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及心、肝、肾功能。
3.严密监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4.药物选择:选择对糖尿病患者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的抗凝药物。
5.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因素调整抗凝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6.并发症处理: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三、糖尿病患者麻醉中的抗凝药物选择1.普通肝素:适用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具有抗凝作用明确、价格低廉等优点。
但需注意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避免出血风险。
2.低分子肝素: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和较少的出血风险,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抗凝治疗。
但需注意监测抗Xa因子活性,确保药物效果。
3.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但需注意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4.氯吡格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术后血栓风险。
但需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出血风险。
5.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具有固定剂量、无需监测等优点。
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同时使用。
四、糖尿病患者麻醉中的抗凝治疗注意事项1.血糖控制:术前应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术中低血糖或高血糖风险。
2.血压控制:术前应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避免术中血压波动。
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时代颅内出血的抗凝逆转
![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时代颅内出血的抗凝逆转](https://img.taocdn.com/s3/m/fc8d2d9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b.png)
直接⼝服抗凝剂(DOACs)时代颅内出⾎的抗凝逆转直接⼝服抗凝剂(DOACs)时代颅内出⾎的抗凝逆转直接⼝服抗凝剂(DOACs)⼜称新型⼝服抗凝剂(NOAC),包括达⽐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均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学和药效学特性,但其缺乏标准化的实验室检测,缺乏逆转剂。
本⽂就近年来有关颅内出⾎(ICH)患者直接⼝服抗凝剂(DOACs)逆转的相关⽂献进⾏综述。
这篇综述的⽬的是提供⼀个关于现有逆转剂及其临床应⽤具有洞察⼒的新思路。
结果发表在2020年4⽉的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上。
⽂献地址: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April 2020-Volume 26-Issue2-p122-128doi:10.1097/MCC.0000000000000706研究背景⾃20世纪50年代批准以来,华法林是近60年来唯⼀的⼝服抗凝治疗药物。
在过去的10年⾥,另外5种⼝服抗凝⾎剂获得了美国⾷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临床使⽤批准。
与华法林不同的是,这些药物在凝⾎级联反应中有更具体的靶点,这导致它们被归类为直接⼝服抗凝剂(DOACs)。
尽管这些新的DOACs已经显⽰出与华法林相当的临床疗效,并且消除了频繁的实验室监测的需要,但是如何最好地逆转这些药物的抗凝作⽤仍有待阐明。
尽管DOACs相关颅内出⾎(ICH)的年风险较低(0.5%),但其发⽣与⾼死亡率相关。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DOACs应⽤的最新证据及其在ICH中抗凝作⽤的逆转。
DOACs的临床应⽤⾮特异性逆转剂⾮特异性逆转剂通过作⽤于凝⾎级联反应的各个部分来帮助恢复正常的⽌⾎活性,但不针对药物部分。
新鲜冰冻⾎浆重组VIIa因⼦III和IV因⼦凝⾎酶原复合物浓缩物药物特异性逆转剂药物特异性逆转剂直接靶向⼀种或多种抗凝药物以逆转其抗凝作⽤。
这些药剂对凝⾎级联没有直接影响。
Idarucizumab (Praxbindß)-达⽐加群Andexanet-Xa因⼦抑制剂Ciraparantag-⼴谱逆转剂讨论及体会⾎栓性疾病是当今社会主要疾病负担,也是⼈类主要的死亡原因。
利伐沙班片的原理
![利伐沙班片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c519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a.png)
利伐沙班片的原理利伐沙班片,也称为Apixaban片,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属于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的一种。
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来阻断血栓的形成和扩展,从而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利伐沙班片的主要作用靶点是凝血因子Xa。
在正常的凝血过程中,凝血因子Xa 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与凝血因子Va和磷脂共同形成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
利伐沙班片是一种小分子抗凝药物,在体内通过与凝血因子Xa结合,特异性地抑制其活性。
这种结合是可逆的,主要通过与凝血因子Xa独特的活性位点接近,并与其形成氢键和疏水作用。
利伐沙班片使用后,在人体内迅速吸收,并能迅速达到有效浓度。
口服后不需要先行代谢就可直接发挥作用,并在细胞膜的脂质双层中迅速扩散,与凝血因子Xa结合。
由于利伐沙班片对凝血因子Xa的亲和性高于其他凝血因子,因此它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相对特异。
利伐沙班片不仅能够抑制游离的凝血因子Xa,还可以抑制凝血因子Xa与凝血因子Va和磷脂结合,从而阻断凝血级联反应。
利伐沙班片的抗凝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阻断凝血级联反应:利伐沙班片通过与凝血因子Xa结合来阻断凝血的级联反应,从而抑制凝血酶的形成。
2. 抑制血栓的形成和扩展:利伐沙班片能够抑制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扩展,并可以预防新血栓的形成。
3. 减少血栓相关疾病的风险:利伐沙班片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和肺栓塞(PE)的风险,避免血栓引起的并发症,如心肌梗塞和脑卒中。
利伐沙班片的抗凝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
剂量较低时,主要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而剂量增加时,可以实现更大程度的抗凝作用。
与传统的抗凝药物相比,利伐沙班片具有一些优势:1. 快速发挥作用:利伐沙班片口服后迅速吸收并迅速达到稳定的浓度,减少了药物起效时间和血验水平监测的需求。
2. 作用相对特异:利伐沙班片对凝血因子Xa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凝血监测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肺栓塞急救药品抗凝剂和溶栓剂的应用原则
![肺栓塞急救药品抗凝剂和溶栓剂的应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845a7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d.png)
肺栓塞急救药品抗凝剂和溶栓剂的应用原则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发生在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内形成血栓,导致肺动脉血流阻塞。
肺栓塞的急救药品主要包括抗凝剂和溶栓剂。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急救药品抗凝剂和溶栓剂的应用原则,并讨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肺栓塞急救药品抗凝剂的应用原则抗凝剂是通过阻止血液凝结来减少血栓形成的药物。
在肺栓塞的急救过程中,抗凝剂能够帮助阻止现有血栓的进一步扩张,并预防新的血栓形成。
以下是抗凝剂在肺栓塞急救中的应用原则:1. 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常用的抗凝剂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肾功能、出血风险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凝剂进行治疗。
2. 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通常需要在医院的监护下进行。
在开始抗凝治疗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通过合理调整抗凝剂的剂量,可以达到抗凝治疗的最佳效果。
3. 预防抗凝剂的并发症:抗凝剂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肺栓塞急救药品溶栓剂的应用原则溶栓剂是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肺动脉血流的药物。
在肺栓塞的急救过程中,溶栓剂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肺动脉的通畅。
以下是溶栓剂在肺栓塞急救中的应用原则:1. 选择合适的溶栓剂:常用的溶栓剂包括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和舒泼他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溶栓剂进行治疗。
2. 谨慎使用溶栓剂:溶栓剂具有明显的溶栓作用,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溶栓剂前,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并综合考虑潜在的利弊。
3. 监测治疗效果:溶栓治疗的效果通常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来评估。
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抗凝剂和溶栓剂在肺栓塞急救中的应用重要性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急救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浅谈抗凝药物在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浅谈抗凝药物在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e2ef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8.png)
浅谈抗凝药物在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内科危重症患者VTE(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抗凝药物作为预防和治疗VTE的基本手段之一,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内科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多重疾病、严重的炎症状态和因子失衡等,抗凝治疗方案的确定常面临挑战。
因此,对抗凝药物在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助于明确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提供指导性的治疗策略。
本文旨在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浅谈,以期为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凝药物;内科危重症患者;VTEVTE(静脉血栓栓塞)是内科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
抗凝药物在预防和治疗VTE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如何在内科危重患者中合理应用抗凝药物仍存在争议。
近年来,新型抗凝药物如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在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增加,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然而,由于内科危重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器官功能不全、药物相互作用等,对抗凝药物的个体化应用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因此,综合评估抗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内科危重症患者VTE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机制和流行病学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简称VTE)是指在静脉系统内形成血栓并引起栓塞的一种疾病。
其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Virchow三要素理论:Virchow三要素包括血液淤滞、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当这三个要素发生改变时,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血液淤滞:长期卧床、手术、外伤等会导致患者血液循环不畅,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创伤、导管插管等会导致血管内皮受到损伤,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出促凝物质,促进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某些内科疾病如肿瘤、感染、炎症等,会导致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增加,抗凝机制受到抑制,血液易于凝结形成血栓。
《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决策路径ACC专家共识》解读
![《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决策路径ACC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4173fa427d3240c8547ef21.png)
《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决策路径ACC专家共识》解读抗凝是房颤治疗的核心策略,对于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心脏内血栓形成、既往血栓栓塞病史、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生物瓣术后早期(3个月)以及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等心脏机械支持治疗的患者也需要抗凝。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检测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房颤及其他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
近来的研究提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或直接口服抗凝剂(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OACs)在房颤血栓栓塞事件预防中的获益风险比优于华法林,其在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优于低分子肝素,随着这些证据的积累以及特异性拮抗剂的面市,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将逐渐普及。
抗凝治疗对这些患者带来的获益是明显的,但也伴随着出血风险的增加,并增加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布了《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决策路径ACC专家共识》,该共识聚焦于因各种原因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发生出血患者的管理流程制定,决策路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出血程度的判断、出血的治疗和管理和出血后的管理,后者包括评估患者是否有必要继续应用抗凝治疗,以及什么时间再开始抗凝治疗。
另外,该专家共识也对与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的出血管理进行了论述。
这是有关口服抗凝药患者出血管理的第一个专家共识,在口服抗凝药所致出血管理的多个相关领域临床证据还有待积累,该专家共识提供的决策路径和智慧结晶,对改善口服抗凝药所致出血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1.出血程度的判断对于出血患者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了解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出血的部位、时间和程度。
大出血是指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于关键部位、血红蛋白下降2g/dL或输血需要2个单位或以上的出血,非大出血有时也需要医疗干预或住院治疗,这类出血也被称为临床相关非大出血。
肺栓塞抗凝治疗最新指南
![肺栓塞抗凝治疗最新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556095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f.png)
肺栓塞抗凝治疗最新指南引言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死亡。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减少血栓形成和减轻其后果。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肺栓塞抗凝治疗的指南不断更新。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抗凝治疗最新的指南内容。
肺栓塞抗凝治疗的原则肺栓塞抗凝治疗的原则是避免血栓的进一步扩展,阻止肺动脉的再次栓塞,并尽可能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治疗方案。
新一代抗凝药物近年来,新一代的口服直接抗凝药物(DOACs)在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华法林相比,DOACs具有作用迅速、无需定期监测以及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
根据最新指南,DOACs已被推荐作为肺栓塞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
DOACs的使用指南选药原则根据患者的肺栓塞风险评估和出血倾向评估,选择合适的DOACs。
目前常用的DOACs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
初始治疗方案在肺栓塞的初始治疗中,建议使用高剂量的DOACs,如达比加群酯150mg两次/日或利伐沙班10mg两次/日,连续7天。
之后继续维持治疗,改为常规剂量,如达比加群酯150mg一次/日或利伐沙班20mg一次/日。
治疗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决定肺栓塞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
对于临床上高危的患者,建议至少进行3个月的抗凝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可以考虑减少抗凝治疗的时间。
华法林的使用指南虽然DOACs在肺栓塞抗凝治疗中的地位不断增强,但华法林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抗凝药物。
对于下列情况,华法林仍然是推荐的首选药物:1.患有机械心脏瓣膜和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2.肝功能受损的患者;3.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在华法林的使用中,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并根据INR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肺栓塞抗凝治疗的监护和并发症预防在肺栓塞抗凝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和血小板计数。
如果出现严重的出血,需要立即停止抗凝治疗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a68d39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f.png)
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是指不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房颤患者。
由于房颤可导致左心房功能不全,增加血栓形成和栓塞风险,因此抗凝治疗成为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利伐沙班(rivaroxaban)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属于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 类药物。
近年来,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中,相比传统的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具有许多优势。
利伐沙班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因子Xa来发挥抗凝效果,无需监测凝血时间,给药剂量稳定,用药便利。
这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来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抗凝效果非常显著。
ROCKET AF研究是一项针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预防栓塞事件方面的疗效相当,而在安全性方面要优于华法林。
研究结果表明,利伐沙班可以显著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中风和栓塞风险。
利伐沙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与华法林相比,利伐沙班的出血风险更低,特别是颅内出血的风险。
ROCKET AF研究结果显示,利伐沙班在中风和非中风栓塞方面的优势是以较低的出血风险为代价的。
需要注意的是,利伐沙班的剂量选择和用药监测充满争议。
根据ROCKET AF研究的结果,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适宜使用利伐沙班20 mg口服一次/天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肝功能受损者、体重低者等特定患者群体的药物代谢和药效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调整剂量。
而目前,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的剂量调整仍缺乏统一的共识。
利伐沙班在与其他药物合并治疗以及手术期间的应用也需要特别注意。
如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需要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与利伐沙班的联合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09bd8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4.png)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新型口服抗凝药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华法林等药物而言,具有更好的药动学和药动力学特性,并且更加方便易用的药物。
在房颤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中,新型口服抗凝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常见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和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两类。
DTIs主要有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药物,而DOACs则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奉他肽、依度沙班等。
这些药物具有快速有效、安全可靠、无需定期监测等特点,使其成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疗效比较: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在预防卒中和栓塞事件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且在减少出血事件方面表现得更好。
一项名为“ARISTOTLE”的研究发现,与华法林相比,阿哌沙班可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和栓塞的发生率,并且减少严重出血的风险。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 特殊人群的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在老年人、肾功能受损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特殊人群中,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常规抗凝治疗相当,甚至更好。
例如,一项名为“RE-LY”的研究发现,在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达比加群相比华法林具有更好的药效和安全性。
3. 用药策略和剂量调整: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用药策略和剂量调整也是研究的热点。
研究发现,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和治疗需要,可以采用固定剂量或个体化剂量的给药策略。
以阿哌沙班为例,研究发现固定剂量的阿哌沙班与个体化剂量的华法林在预防卒中和栓塞事件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4.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转化应用:除了房颤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也被研究用于其它疾病的治疗,如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等。
这些研究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治疗这些疾病中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肺栓塞最新指南2022英文版
![肺栓塞最新指南2022英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6115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b.png)
肺栓塞最新指南2022英文版引言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系统引起。
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的病状之一,其病情严重度可从轻微的症状到危及生命的情况不等。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肺栓塞的最新治疗指南,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最新指南2022英文版的相关内容。
诊断肺栓塞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组合来进行。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医生会怀疑患者是否可能患有肺栓塞,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目前,最常用的肺栓塞筛查工具是肺动脉造影和螺旋CT。
除此之外,D-二聚体检测和肺通气/血流扫描也是常用的诊断工具。
肺栓塞最新指南建议利用这些工具来进行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分类与风险评估根据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和危险因素,可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组别。
肺栓塞最新指南2022英文版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供了针对不同风险组别的治疗建议。
常用的肺栓塞风险评估工具有Wells评分和Geneva评分,这些评估工具有助于医生确定患者的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肺栓塞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机械治疗两大类。
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治疗的首选,常用的药物有肝素、华法林和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
溶栓治疗适用于高危肺栓塞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机械治疗主要包括导管取栓术和外科手术取栓术。
导管取栓术通过导管将血栓吸入器引入到肺动脉中,直接清除血栓。
外科手术取栓术适用于无法进行药物治疗或机械治疗的患者,手术中会直接切开肺动脉将血栓取出。
肺栓塞最新指南2022英文版对于不同风险组别的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预防肺栓塞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如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患者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
应重视实验室检查中抗凝剂的使用
![应重视实验室检查中抗凝剂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1ed89a51e79b896802266e.png)
应重视实验室检查中抗凝剂的使用医学实验室检查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对各种离体成分的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准确的机体状态信息。
血液检验又是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方面。
如何正确恰当地选用血液标本类别(血清、血浆或全血),如何准确规范地使用抗凝剂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使待测的离体血液成分尽可能接近在体状态,从而更准确地反映机体信息。
因此,抗凝剂的使用关系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过去曾首选血清来测定血液中某成分的细胞外浓度,现在则首选血浆用于部分实验室检查。
2002年WHO文件 [1]《实验室检查中抗凝剂的使用》强调,使用抗凝剂能避免血液中待测成分的改变,血浆中的成分比血清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病理状态。
当前的实验室检查中,对抗凝剂的使用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的检测,把血清与血浆的检测结果视为等同;二是忽视了不同抗凝剂对某些项目导致的检测结果差异。
笔者综合WHO的相关文件以及实验室检查中使用抗凝剂的有关报道,提供新的观念和使用原则,旨在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恰当选用抗凝剂、报告准确的检测结果提供参考。
一、血清、血浆与全血的定义血清、血浆与全血都是实验室检查可选用的血液标本类型,但是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容忽视。
血清是凝血完成后血液未经稀释的细胞外成分[1]。
血清是血液自然凝固后1-2h,血凝块发生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2]。
血浆是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所得的无细胞上清液。
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蛋白质占6.5%-8.5%,低分子物质如代谢产物、某些激素等占2%。
而全血是来自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的血样,和体内状态相比,全血中的细胞与细胞外成分的浓度与特性保持相对不变。
体外抗凝剂使全血成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但是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2]。
血管被刺破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凝血过程在不含凝血剂的采血管中继续进行,必须加入体外抗凝剂才能阻止血液凝固,使用血浆可使待测成分接近在体状态。
稀释凝血酶时间试验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性能评价
![稀释凝血酶时间试验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性能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df3c7e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b.png)
稀释凝血酶时间试验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性能评价吴雪莲;屈晨雪;戴菊华;李丽萍;龚岩;陆遥;袁家颖;倪莲芳【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diluted thrombin time (dTT) assay for detecting Dabigatran levels and observe whether this assay ma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linical laboratory.Methods According to EP15-A2,EP6-A,EP7-A and C-24 documents of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the precision,trueness,analytical measurement range,carryover rate and anti-biological interference of dTT assay were evaluated and the stability of specimen for dTT assay was observed.Results Both the within-day and between-da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of dTT assay for detecting Dabigatran levels were consistent with manufacturer's stated pared with target values of Dabigatran,the relative bias of 3 levels of proficiency test materials from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AP) were less than 10%.The results meet linear verification when Dabigatran concentration was between 30.92 and 249.13 ng/mL.The carryover rate was-0.84%.There was no interference for Dabigatran levels by dTT assay for detecting Dabigatran when Hb≤3 g/L,triglyceride≤873 mg/dL,heparin≤2.2 IU/mL and FDP≤29 mg/L.The results of stability showed that plasma specimens for dTT could not be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more than 4 hours,at 4 ℃ more than 4 days,at-20 ℃ exceed 1 month,while at-80℃ the plasma specimens could be stored at least 6 months for dTT assay.Conclusion The precision,trueness,analytical measurement range,carryover rate,anti-biological interference of dTT assaymay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stability of the specimen can fulfill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s.%目的评价稀释凝血酶时间(dTT)试验用于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性能,观察其是否能满足临床实验室检测需求.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2、EP6-A、EP7-A及C-24文件对dTT试验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携带污染率、抗生物干扰进行评价,并观察血浆样品的稳定性.结果 dTT试验检测血浆达比加群水平的日内、日间变异系数(CV)均符合厂家声明的CV;3个水平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能力验证计划物质达比加群浓度与靶值的相对偏差均<10%;在30.92~249.13 ng/mL范围内dTT试验检测达比加群水平结果呈线性分布;携带污染率为-0.84%;Hb≤3 g/L、三酰甘油≤873 mg/dL、肝素≤2.2 IU/mL、FDP≤29 mg/L对dTT试验检测达比加群水平无影响;血浆样品在常温保存不宜超过4h,4℃不宜超过4d,-20℃不宜超过1个月,-80℃条件下可以存放半年.结论 dTT试验检测达比加群浓度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携带污染率、抗生物干扰能力基本符合实验室要求.血浆样品稳定性满足临床要求.【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7(035)012【总页数】5页(P903-907)【关键词】达比加群;抗凝监测;稀释凝血酶时间;性能验证【作者】吴雪莲;屈晨雪;戴菊华;李丽萍;龚岩;陆遥;袁家颖;倪莲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达比加群是一种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属于凝血酶抑制剂。
一步检测血浆中的各种抗凝药物
![一步检测血浆中的各种抗凝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cc7e9e1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6.png)
一步检测血浆中的各种抗凝药物每种抗凝药的药物浓度检测指标均不一致。
2016年5月,发表在《J Thromb Haemost》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一种TP 稀释浓度的dFiix-PT可以同时评估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肝素和依诺肝素的抗凝作用。
背景:紧急情况下或术前检测抗凝药物浓度很有帮助。
具体需要进行哪种检测取决于抗凝药物。
目的:研究者假设使用高度稀释凝血活酶(TP),可以通过稀释凝血酶原时间(dPT)和稀释Fiix-PT (dFiix-PT)测得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肝素的浓度。
后者检测间仅受活性因子II和X水平降低的影响,但校正了其他血浆检测的缺陷。
方法:用增加的TP稀释液来确定合适的稀释液浓度来测量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普通肝素(UFH)与依诺肝素的浓度。
用含有已知直接口服抗凝剂的(DOACs)标准品制作进行标准曲线。
标准血样来源于服用华法林或DOACs 且通过具体检测药物浓度已知的患者。
方法:在dFiix-PT的TP稀释为1:1156时可以用来衡量除磺达肝癸之外所有药物的治疗浓度。
DPT达到相同的效果但需要两个TP稀释度(1:750和1:300)。
使用dFiix-PT在1:1156可以检测华法林效果,PT比率与国际标准化比值相同。
6种不同的TPs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但其中2个敏感性稍差。
使用两种稀释PT检验检测的患者样本可以准确测量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可以使用稀PT检测患者样本的,但更好的相关性持续观察thedfiix和具体的检测之间的比与DPT,但观察到dFiix-PT与具体检测比dPT相关性更好。
结论:使用一种TP稀释浓度的dFiix-PT可以评估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肝素和依诺肝素的抗凝作用。
抗磷脂综合征诊治及发病机制
![抗磷脂综合征诊治及发病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1b18bd0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f.png)
抗磷脂综合征诊治及发病机制
李洁琼;张文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年(卷),期】2018(012)004
【摘要】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以血栓形成和(或)病理性妊娠为主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为持续性抗磷脂抗体(aPL)阳性的疾病谱.近年来关于APS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主要涉及APS的发病机制、APS的诊断标准、APS“诊断标准外”临床表现、aPL类型和治疗推荐等,这些研究进展为APS研究提供了最新的知识和观点,同时为APS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并可改善APS的治疗结局.本文就APS“诊断标准外”临床表现及aPL类型、治疗进展包括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的应用以及发病机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7页(P423-429)
【作者】李洁琼;张文
【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抗磷脂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J], 张晶;周彬
2.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复发性流产的诊治:附75例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妊娠期用药和结局分析 [J], 李欣艺;赵金霞;刘湘源
3.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治要点与进展 [J], 杨鑫; 李登举
4.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J], 韦锦松;荣晓凤
5.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诊治现状研究 [J], 李燕茹;彭静;陈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