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pdf
十级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十级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伤残保险条例》的规定,十级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如下:
一、十级伤残等级评定标准
10级:四肢及头部截瘫、严重脑损伤、重度面部毁容等。
9级:主要脏器功能受损,失去生命支持的功能,而且伤残程度极高,危及生命。
8级:双侧或都侧上或下肢缺失、单侧或双侧手指缺失、失去两眼或仅剩一只眼等。
7级:主要脏器功能受损,且伤残程度重,但不危及生命。
6级:单侧上、下肢截肢、全身多处严重骨折等。
5级:单侧手臂截肢、失去一个要害器官、重度烧伤等。
4级:双下肢截肢、全身多处中度烧伤、吸入性肺部大面积灼伤等。
3级:双手截指、双眼失明等。
2级:一只手截指、耳聋等。
1级:机体损伤,社会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二、十级伤残等级赔偿标准
10级:80万元人民币。
9级:70万元人民币。
8级:60万元人民币。
7级:50万元人民币。
6级:40万元人民币。
5级:30万元人民币。
4级:20万元人民币。
3级:15万元人民币。
2级:10万元人民币。
1级:5万元人民币。
以上金额为伤残保险赔偿金额,伤残人员还可以领取一次性抚恤金、工资补贴、医疗费用等其他福利。
最新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
最新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包括肇事者给予受害者的各类赔偿内容,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等。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在赔偿项目和标准方面贯彻了全面赔偿的原则。
其中赔偿项目增加了康复费、后续治疗费,并用“残疾赔偿金”代替”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具体体现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一)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二)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项目除第1项外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一、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表二、交通事故赔偿标准(一)一般车祸赔偿标准1、医疗费的赔偿标准医疗费是指受害人遭受人身伤害后接受医学检查、治疗与康复训练所必须支出的费用。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9条规定: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
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
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在医药费等具体损失上采取差额赔偿方式,实际支出多少即赔偿多少。
对后续治疗费采取定型化赔偿的标准。
后续治疗费是指”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尚未恢复需二次所需要的费用”。
定型化赔偿不考虑具体受害人个人财产损失的算术差额,而是基于损害赔偿的社会妥当性和社会公正性,为损害确定固定标准的赔偿原则。
2、误工费的赔偿标准误工费是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期间(即误工时间),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或劳动而失去或减少的工作、劳动收入的赔偿费用。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1.评定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伤事故或因劳动工作致残的人员,针对伤残等级进行评定,并确定相应的赔偿标准。
2.伤残等级评定2.1 一级伤残评定标准根据受伤部位的程度和功能损害,一级伤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评定时考虑因伤残导致的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损害程度。
2.2 二级伤残评定标准根据各个系统功能损害的程度,将二级伤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评定时综合考虑各个系统的残疾程度以及对生活、工作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
2.3 三级伤残评定标准根据综合评定,将三级伤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评定时综合考虑各个系统的功能残疾、生活、工作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程度。
2.4 四级伤残评定标准根据综合评定,将四级伤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评定时综合考虑各个系统的功能残疾、生活、工作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程度。
3.赔偿标准3.1 医疗费用补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确定相应的医疗费用补偿标准。
包括住院治疗、手术费用、康复费用等相关费用的补偿。
3.2 丧失劳动能力补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和工资收入等因素,确定丧失劳动能力的补偿标准。
包括失业补偿金、工伤津贴等相关补偿。
3.3 生活补助费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确定生活补助费的标准。
包括生活补助金、交通补助金等相关补助。
3.4 精神抚慰金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和精神痛苦程度等因素,确定精神抚慰金的标准。
3.5 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和社会保险情况等因素,确定社会保险关系处理的标准。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相关处理。
4.附件详细包括本文所涉及的各个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的附件。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伤残等级:对受伤部位及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定,以确定伤残程度的指标等级。
5.2 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受伤部位、功能损害程度等因素,确定相应的赔偿金额及其他相关补偿事项。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范本一: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一、评定标准1. 轻度伤残评定标准轻度伤残是指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身体部位受损,但对患者的整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影响较小的情况。
评定轻度伤残应满足以下条件:(1)至少有一处身体部位受损,但功能未完全丧失;(2)身体部位的受损造成轻微的日常生活功能受限,但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3)无需经常接受医疗干预或治疗。
2. 中度伤残评定标准中度伤残是指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身体部位受损,对患者的整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情况。
评定中度伤残应满足以下条件:(1)至少有一处身体部位受损,功能部分丧失;(2)身体部位的受损造成一定的日常生活功能受限,但患者仍能进行简单的劳动;(3)需经常接受医疗干预或治疗。
3. 重度伤残评定标准重度伤残是指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身体部位严重受损,对患者的整体功能和生活能力产生严重影响的情况。
评定重度伤残应满足以下条件:(1)至少有一处身体部位功能完全丧失;(2)身体部位的受损造成严重的日常生活功能受限,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需长期接受医疗干预或治疗。
二、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评定结果,赔偿标准如下:1. 轻度伤残赔偿标准:根据患者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及精神痛苦程度,综合考虑赔偿金额。
一般情况下,赔偿金额不超过患者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的三倍。
2. 中度伤残赔偿标准:根据患者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及精神痛苦程度,综合考虑赔偿金额。
一般情况下,赔偿金额不超过患者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的五倍。
3. 重度伤残赔偿标准:根据患者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及精神痛苦程度,综合考虑赔偿金额。
一般情况下,赔偿金额不超过患者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十倍。
附件:伤残等级评定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受伤或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伤残等级和赔偿标准的一套评定标准。
2023年最新的2023年工伤赔偿标准表
2023年最新的2023年工伤赔偿标准表2023年九级工伤赔偿项目与赔偿标准一览九级工伤赔偿标准:本人工资 9个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注】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赔偿项目与赔偿标准一览表工伤赔偿标准申请时,可根据不同情况申请赔偿项目1、造成一般伤害的赔偿(未达到残疾):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
2、造成伤残的赔偿: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3、造成死亡的赔偿: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4、职工下落不明的情况:职工外出或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赔偿项目,要分不同情况而定。
①没宣告死亡的,赔偿项目有: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②被宣告死亡的,赔偿项目有: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工伤赔偿项目与标准详细介绍一、医疗费医疗费实报实销,包括住院期间、康复训练期间、工伤复发期间的医疗费用。
1、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2、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医疗费赔偿金=诊疗金额+药品金额+住院服务费金额+后续医疗费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1、住院伙食补助费=地方规定标准(元) 住院天数;2、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可以要求支付交通费、食宿费;交通费根据地方标准规定;食宿费=地方规定标准(元) 人数天。
三、辅助器具费用1、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2、辅助器具费用参照地方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项目及费用限额标准;四、停工留薪期工资1、停工留薪期内工资=职工原来的工资福利待遇2、停工留薪期时间长短的确定,参看地方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或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其确定的部门和程序依地方规定。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一、伤残等级评定标准1. 一级伤残一级伤残指人身伤害造成生命体征、生理功能的完全丧失或者连续错乱,极易造成死亡或者达到重大危险的情况。
2. 二级伤残二级伤残指人身伤害造成重要生命体征、生理功能的完全丧失或者连续错乱,可能导致死亡或者达到重大危险的情况。
3. 三级伤残三级伤残指人身伤害造成重要生命体征、生理功能的重大缺陷或者连续错乱,可能对生命产生威胁并且需要进行持续治疗的情况。
4. 四级伤残四级伤残指人身伤害造成部分生命体征、生理功能的缺陷或者连续错乱,可能对人身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威胁的情况。
5. 五级伤残五级伤残指人身伤害造成重要生命体征、生理功能的部分缺陷或者连续错乱,可能对人身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威胁的情况。
二、赔偿标准1. 一级伤残赔偿标准一级伤残赔偿标准为人身伤害造成的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抚慰金等相关费用的合理计算总和。
2. 二级伤残赔偿标准二级伤残赔偿标准为人身伤害造成的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抚慰金等相关费用的合理计算总和。
3. 三级伤残赔偿标准三级伤残赔偿标准为人身伤害造成的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抚慰金等相关费用的合理计算总和。
4. 四级伤残赔偿标准四级伤残赔偿标准为人身伤害造成的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抚慰金等相关费用的合理计算总和。
5. 五级伤残赔偿标准五级伤残赔偿标准为人身伤害造成的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抚慰金等相关费用的合理计算总和。
附件:1.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附表:详细列出了各级伤残的具体评定标准。
2. 赔偿费用明细表: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抚慰金等费用的详细计算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1. 人身伤害:指因意外事故或他人行为导致的身体损害。
2. 医疗费用:指因伤残需要进行的治疗、手术、康复等医疗相关费用。
3. 误工费:指因伤残导致的工作时间的减少或中断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4. 护理费:指因伤残需要进行的护理、看护等相关费用。
伤残赔偿标准及赔偿系数
伤残赔偿标准及赔偿系数伤残赔偿标准及赔偿系数一、伤残赔偿标准1.1 一级伤残赔偿标准根据《劳动能力鉴定批准标准及程序规定》,对于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的一级伤残,其赔偿标准如下:(具体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请参考附件一)1.2 二级伤残赔偿标准对于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的二级伤残,其赔偿标准如下:(具体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请参考附件二)1.3 三级伤残赔偿标准对于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的三级伤残,其赔偿标准如下:(具体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请参考附件三)二、赔偿系数2.1 个人情况赔偿系数根据受害劳动者的个人情况,对伤残赔偿标准进行调整,具体赔偿系数如下:(具体系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请参考附件四)2.2 职业情况赔偿系数根据伤残劳动者的职业情况,对伤残赔偿标准进行调整,具体赔偿系数如下:(具体系数请参考附件五)2.3 事故性质赔偿系数根据伤残劳动者发生事故的性质,对伤残赔偿标准进行调整,具体赔偿系数如下:(具体系数请参考附件六)三、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考附件一至附件六。
附件一:一级伤残赔偿标准附件二:二级伤残赔偿标准附件三:三级伤残赔偿标准附件四:个人情况赔偿系数附件五:职业情况赔偿系数附件六:事故性质赔偿系数四、法律名词及注释4.1 伤残: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导致身体、精神或功能上的损伤或缺陷。
4.2 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程度,确定劳动者相应的赔偿金额。
4.3 赔偿系数:根据劳动者个人情况、职业情况以及事故性质等因素,对赔偿标准进行调整的系数。
4.4 一级伤残:伤残程度较轻,影响劳动者劳动能力不超过10%。
4.5 二级伤残:伤残程度适中,影响劳动者劳动能力达到10%至30%。
4.6 三级伤残:伤残程度较重,影响劳动者劳动能力达到30%以上。
五、全文结束。
2022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
2022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一般工伤具体赔偿标准中的一至十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要求、法律依据。
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法律常识:伤残1到10级赔偿标准如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x27个月。
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如果未退出工作岗位,应继续享受原工资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工资的90%,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较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2)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x25个月。
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如果未退出工作岗位,应继续享受原工资待遇。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工资的8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较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3)三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x23个月。
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如果未退出工作岗位,应继续享受原工资待遇。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工资的80%,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较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4)四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x21个月。
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如果未退出工作岗位,应继续享受原工资待遇。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伤残鉴定标准1一10级
伤残鉴定标准1一10级一、1—10级伤残赔偿标准1、一至十级伤残,两个标准的赔偿金计算方式不同:对一般的人身损害的,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二、1-10级伤残标准如下1、一级伤残,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等;2、二级伤残,二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者等;3、三级伤残,三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者等;4、四级伤残,三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一手全肌瘫肌力≤2级;脑脊液漏伴有颅底骨缺损不能修复或反复手术失败;面部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60%,四肢大关节中1个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2并有轻度毁容;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等;5、五级伤残,五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具有多项者;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0%,并有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3并有毁容标准之一项;伴严重根性神经痛等;6、六级伤残,六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撕脱伤后头皮缺失1/5以上;单纯一拇指完全缺失,或连同另一手非拇指二指缺失;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等;7、七级伤残,七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烧伤后颅骨全层缺损≥30cm2,或在硬脑膜上植皮面积≥10cm2;颈部瘢痕挛缩,影响颈部活动;全身瘢痕面积≥30%;面部瘢痕、异物或植皮伴色素改变占面部的10%以上等;8、八级伤残,八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双足部分肌瘫肌力4级;单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脑叶切除术后无功能障碍;符合重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面部烧伤植皮≥1/5;面部轻度异物沉着或色素脱失;双侧耳廓部分或一侧耳廓大部分缺损等;9、九级伤残,九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颈部外伤致颈总、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或血管搭桥手术后无功能障碍;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二项或轻度毁容者;发际边缘瘢痕性秃发或其他部位秃发,需戴假发者等;10、十级伤残,十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等。
伤残等级及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及赔偿标准伤残等级及赔偿标准一、伤残等级划分1.1 一级伤残1.2 二级伤残1.3 三级伤残1.4 四级伤残1.5 五级伤残1.6 六级伤残1.7 七级伤残1.8 八级伤残1.9 九级伤残1.10 十级伤残二、伤残等级划分标准2.1 一级伤残标准2.2 二级伤残标准2.3 三级伤残标准2.4 四级伤残标准2.5 五级伤残标准2.6 六级伤残标准2.7 七级伤残标准2.8 八级伤残标准2.9 九级伤残标准2.10 十级伤残标准三、伤残赔偿计算方法3.1 基础赔偿金额计算3.2 各等级伤残的赔偿计算3.2.1 一级伤残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3.2.2 二级伤残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3.2.3 三级伤残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3.2.4 四级伤残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3.2.5 五级伤残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3.2.6 六级伤残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3.2.7 七级伤残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3.2.8 八级伤残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 3.2.9 九级伤残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3.2.10 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四、附加赔偿4.1 精神抚慰金4.2 误工费4.3 家庭护理费4.4 护理费4.5 伤残辅助器具费4.6 被扶养人生活费4.7 交通伤残津贴4.8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特殊情况处理5.1 遗留后遗症处理5.2 加害方丧失赔偿能力5.3 加害方恶意故意行为5.4 加害方拒绝赔偿六、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附件1:伤残等级划分表附件2:伤残赔偿标准表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伤残等级:指根据医学判定,衡量个体损害程度的等级划分。
2. 伤残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和伤残赔偿计算方法确定的赔偿金额。
3. 精神抚慰金:对受害人精神上遭受的痛苦和悲伤给予的经济补偿。
4. 误工费:对由于伤残导致受害人工作收入减少或中断给予的经济补偿。
5. 家庭护理费:对于因伤残而需要家人进行护理的受害人给予的经济补偿。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赔偿标准
工伤一到十级伤残赔偿标准
1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伤残程度为1%以下,赔偿金为伤残工资乘以赔偿比例,一般是0.5-1倍。
2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伤残程度为1%-10%,赔偿金为伤残工资乘以赔偿比例,一般是2-3倍。
3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伤残程度为11%-20%,赔偿金为伤残工资乘以赔偿比例,一般是4-6倍。
4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伤残程度为21%-30%,赔偿金为伤残工资乘以赔偿比例,一般是8-10倍。
5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伤残程度为31%-40%,赔偿金为伤残工资乘以赔偿比例,一般是12-15倍。
6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伤残程度为41%-50%,赔偿金为伤残工资乘以赔偿比例,一般是18-22倍。
7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伤残程度为51%-60%,赔偿金为伤残工资乘以赔偿比例,一般是24-28倍。
8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伤残程度为61%-70%,赔偿金为伤残工资乘以赔偿比例,一般是32-36倍。
9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伤残程度为71%-80%,赔偿金为伤残工资乘以赔偿比例,一般是40-45倍。
10级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伤残程度为81%以上或者失去两个及以上器官,赔偿金为伤残工资乘以赔偿比例,一般是70倍左右。
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1. 伤残等级1赔偿标准:伤残等级1是指轻微伤残,身体功能有轻微损伤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赔偿标准如下:- 赔偿金额:根据伤残程度和具体损伤情况确定,普通在总赔偿金额的1%摆布。
2. 伤残等级2赔偿标准:伤残等级2是指轻度伤残,身体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但仍能自理和从事轻体力劳动。
赔偿标准如下:- 赔偿金额:根据伤残程度和具体损伤情况确定,普通在总赔偿金额的2%摆布。
3. 伤残等级3赔偿标准:伤残等级3是指中度伤残,身体功能受到较严重的损伤,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仍能从事轻体力劳动。
赔偿标准如下:- 赔偿金额:根据伤残程度和具体损伤情况确定,普通在总赔偿金额的5%摆布。
4. 伤残等级4赔偿标准:伤残等级4是指较重伤残,身体功能明显受限,不能从事工作,需要常年照料。
赔偿标准如下:- 赔偿金额:根据伤残程度和具体损伤情况确定,普通在总赔偿金额的10%摆布。
5. 伤残等级5赔偿标准:伤残等级5是指重度伤残,身体功能丧失或者部份丧失,彻底丧失劳动能力。
赔偿标准如下:- 赔偿金额:根据伤残程度和具体损伤情况确定,普通在总赔偿金额的20%摆布。
6. 伤残等级6赔偿标准:伤残等级6是指严重伤残,身体功能彻底丧失,需要长期护理或者机械辅助。
赔偿标准如下:- 赔偿金额:根据伤残程度和具体损伤情况确定,普通在总赔偿金额的30%摆布。
7. 伤残等级7赔偿标准:伤残等级7是指极重伤残,身体功能彻底丧失,且有生命危(wei)险。
赔偿标准如下:- 赔偿金额:根据伤残程度和具体损伤情况确定,普通在总赔偿金额的40%摆布。
8. 伤残等级8赔偿标准:伤残等级8是指非常严重伤残,身体功能彻底丧失,生命无法维持。
赔偿标准如下:- 赔偿金额:根据伤残程度和具体损伤情况确定,普通在总赔偿金额的50%摆布。
9. 伤残等级9赔偿标准:伤残等级9是指极其严重伤残,身体功能彻底丧失,生命垂危。
1一10级伤残标准及赔偿
1一10级伤残标准及赔偿1. 第一级:胸廓、腹壁、颈部、面部或未定级伤残,可按照最高一级丧失劳动能力的30%计算赔偿金。
2. 第二级:一只手或一只脚伤残,或视力单眼失明,或语言障碍等,可按照最高一级丧失劳动能力的40%计算赔偿金。
3. 第三级:手脚残废,仅存一肢活动,或视力双眼失明、或听力双耳丧失,或智力残疾等,可按照最高一级丧失劳动能力的50%-60%计算赔偿金。
4. 第四级:双肢残废或身体残疾,或严重智力障碍等,可按照最高一级丧失劳动能力的70%-80%计算赔偿金。
5. 第五级: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严重照顾,或丧失全部劳动能力,可按照最高一级丧失劳动能力的100%计算赔偿金。
此外,还需要明确的是,伤残赔偿金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根据事故责任方、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和国家规定的最高赔偿限额等因素来确定的。
如果被害人所受损失超过最高限额,则可能会根据事故责任方的承诺或法院的裁决进行赔偿。
同时,在伤残赔偿金的计算中,还可能会考虑到被害人的年龄、工作经验、收入水平等因素,以及康复治疗和精神损害等方面的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伤残赔偿时,应当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并尽量避免私下解决和非法收受赔偿金等行为。
对于伤残赔偿金额的分配和使用,应当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此外,伤残赔偿金的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到索赔的时效性。
一般来说,索赔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超过规定的时限则可能无法获得赔偿。
因此,在受到事故伤害后,被害人应尽快向相关机构或律师咨询索赔事宜,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提起诉讼,以尽早获得赔偿。
最后,还需要强调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是最为重要的。
人们应该注重各种交通工具和器材的安全使用,遵守交通法规和规定,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
对于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尽力保护自身权益。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及赔偿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伤残等级鉴定和赔偿工作,保障伤残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合用范围:本标准合用于因工伤、意外事故或者疾病等原因造成身体残疾的个人,其伤残等级的鉴定和赔偿标准。
第三条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伤残等级评定和赔偿标准,保证伤残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第四条伤残等级鉴定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五条伤残等级鉴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医疗卫生行业标准进行。
第六条对于伤残等级鉴定和赔偿存在争议或者异议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对不服的伤残人员可以申请复查或者复议。
第二章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第七条伤残等级鉴定应当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一、一级伤残:丧失全部劳动能力或者因伤残致残后寿命不足五年。
二、二级伤残:因伤残失去一个手或者一个脚或者失去听力、语言、视力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或者由于伤残影响劳动能力,需要比同岗位正常工作者增加30%以上劳动强度。
三、三级伤残:因伤残失去单侧或者双侧下肢任何一个关节或者全肢功能障碍,或者由于伤残影响劳动能力,需要比同岗位正常工作者增加10%~30%的劳动强度。
四、四级伤残:因伤残导致下列情形之一的:(一) 双侧腕部以下截肢;(二) 单侧上肢截肢或者缺失肘、腕、手三个关节中两个及以上;(三) 双侧上肢截肢或者缺失肘、腕、手三个关节中三个及以上;(四) 双侧严重畸形;(五) 由于伤残影响劳动能力,需要比同岗位正常工作者增加10%以下的劳动强度。
五、五级伤残:因伤残导致下列情形之一的:(一) 双侧下肢缺失或者截肢在膝关节以上;(二) 单侧下肢截肢或者缺失膝、踝、足三个关节中两个及以上;(三) 双侧上肢缺失或者截肢在肘关节以上;(四) 单侧下肢截肢或者缺失膝、踝、足三个关节中三个及以上;(五) 单侧上肢截肢或者缺失肘、腕、手三个关节中一个或者肩、锁骨、胸骨任一个及以上;(六) 因伤残影响劳动能力,需要比同岗位正常工作者增加30%以下的劳动强度。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2023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2023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20231. 评定标准1.1 伤残等级评定原则1.2 伤残等级评定流程1.3 伤残等级评定指标2. 伤残等级分类2.1 一级伤残2.2 二级伤残2.3 三级伤残2.4 四级伤残2.5 五级伤残3. 各类伤残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3.1 生命功能损失类3.1.1 头部伤残3.1.2 躯干伤残3.1.3 上肢伤残3.1.4 下肢伤残3.2 动态功能损失类3.2.1 视觉伤残3.2.2 听觉伤残3.2.3 言语伤残3.2.4 精神行为伤残3.3 静态功能损失类3.3.1 呼吸系统伤残3.3.2 循环系统伤残3.3.3 消化系统伤残3.3.4 泌尿生殖系统伤残4. 赔偿标准的计算方法4.1 伤残等级与赔偿比例的关系 4.2 赔偿金额计算示例附件:伤残等级评定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根据伤残情况对被评定人进行等级分类,从而确定赔偿金额的评定标准。
2. 生命功能损失类:指因受伤或疾病导致身体各个系统功能受损的伤残类型。
3. 动态功能损失类:指因受伤或疾病导致感官功能或精神行为能力受损的伤残类型。
4. 静态功能损失类:指因受伤或疾病导致身体静止状态下各个系统功能受损的伤残类型。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20231. 评定标准1.1 伤残等级评定原则1.2 伤残等级评定流程1.3 伤残等级评定指标2. 伤残等级分类2.1 一级伤残2.2 二级伤残2.3 三级伤残2.4 四级伤残2.5 五级伤残3. 各类伤残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3.1 生命功能损失类3.1.1 头部伤残的评定标准3.1.2 躯干伤残的评定标准3.1.3 上肢伤残的评定标准3.1.4 下肢伤残的评定标准3.2 动态功能损失类3.2.1 视觉伤残的评定标准3.2.2 听觉伤残的评定标准3.2.3 言语伤残的评定标准3.2.4 精神行为伤残的评定标准 3.3 静态功能损失类3.3.1 呼吸系统伤残的评定标准3.3.2 循环系统伤残的评定标准3.3.3 消化系统伤残的评定标准3.3.4 泌尿生殖系统伤残的评定标准4. 赔偿标准的计算方法4.1 伤残等级与赔偿比例的关系4.2 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附件:伤残等级评定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是根据受伤者身体伤残程度来评定伤残等级的标准。
伤残等级赔偿标准(2023最新版)
伤残等级赔偿标准第一章: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伤残等级赔偿标准的详细信息,以帮助相关方了解相关法律条款和规定,并为正确评估伤残等级及相应的赔偿金额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章:伤残等级的定义和分类⑴伤残等级的定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伤残等级是用于评估个人因事故、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身体或精神损害程度的一种分类系统。
⑵伤残等级的分类在评估伤残等级时,通常会根据损害的类型和程度,将伤残分为不同等级,如轻度伤残、中度伤残、重度伤残等,具体的分类标准如下:- 轻度伤残:对日常生活、工作能力造成轻微影响,但能基本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任务。
- 中度伤残:对日常生活、工作能力造成一定影响,需部分依赖他人协助或辅助器具才能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任务。
- 重度伤残:对日常生活、工作能力造成严重影响,需完全依赖他人协助或辅助器具才能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任务。
第三章:伤残等级评定标准⑴轻度伤残的评定标准轻度伤残的评定标准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功能损害程度。
-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损害程度。
- 工作能力损害程度。
⑵中度伤残的评定标准中度伤残的评定标准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功能损害程度。
-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损害程度。
- 工作能力损害程度。
- 心理或精神状况损害程度。
⑶重度伤残的评定标准重度伤残的评定标准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功能损害程度。
-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损害程度。
- 工作能力损害程度。
- 心理或精神状况损害程度。
- 社会适应和参与能力损害程度。
第四章:伤残等级赔偿标准⑴轻度伤残的赔偿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轻度伤残赔偿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医疗费用的赔偿。
- 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
- 精神抚慰金的赔偿。
⑵中度伤残的赔偿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中度伤残赔偿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医疗费用的赔偿。
- 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
- 精神抚慰金的赔偿。
- 辅助器具费用的赔偿。
⑶重度伤残的赔偿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重度伤残赔偿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医疗费用的赔偿。
伤残鉴定等级标准及赔偿标准
伤残鉴定等级标准及赔偿标准工伤认定流程及赔偿标准(2023版)一、需在什么期限内提出申请(一)用人单位一方的申请时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特别注意: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如果单位没有这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二)劳动者一方的申请时限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特别注意:工会组织也可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三)超过1年申请期限的特别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由于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
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误申请时间的,应当认定为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1)不可抗力;(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3)属于用人单位原因;(4)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5)当事人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
二、需提交什么材料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三、社保部门多长时间受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伤残赔偿标准及赔偿系数(2023最新版)
伤残赔偿标准及赔偿系数
伤残赔偿标准及赔偿系数
一、伤残赔偿标准
⑴伤残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根据被害人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
⑵伤残等级:伤残等级根据被害人的身体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一级至十级。
⑶伤残赔偿金:根据被害人的伤残等级,按照一定的赔偿比例进行赔偿,赔偿比例可根据法律法规的调整进行相应的变动。
二、赔偿系数
⑴职工工资指数调整系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职工工资指数调整系数,对伤残赔偿金进行调整,确保与工资变动趋势相适应。
⑵个人负担系数:个人负担系数是针对被害人的赔偿金进行个人所得税、住院费用等扣除的系数,根据个人所在地的税率政策进行确定。
⑶赔偿系数计算公式:
赔偿系数 = 职工工资指数调整系数 × 个人负担系数
三、附件
附件1:伤残赔偿等级评定表
附件2:伤残赔偿标准表
附件3:职工工资指数调整系数表
附件4: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附件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文件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和劳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⑵《工伤保险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对工伤保险的基本制度和相关规定进行了规范。
⑶伤残等级:指被害人身体功能损害情况评定的等级。
⑷赔偿比例: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比例,对不同情况下的伤残进行相应的赔偿。
⑸个人负担系数:是对赔偿金进行相应扣除,以保证被害人个人所得税、住院费用等支付的系数。
五、全文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
伤残的等级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
一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
b. 意识消失;
c.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d. 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二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b.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
c. 不能工作;
d. 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三级伤残划分依据
a. 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b.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c. 明显职业受限;
d. 社会交往困难。
四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b.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
c. 职业种类受限;
d. 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五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
b.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c. 需要明显减轻工作;
d. 社会交往贫乏。
六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需要帮助;
b. 各种活动降低;
c. 不能胜任原工作;
d. 社会交往狭窄。
七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
b. 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c. 工作时间需要明显缩短;
d. 社会交往降低。
八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b. 远距离流动受限;
c. 断续工作;
d. 社会交往受约束。
九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c. 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十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c. 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伤残等级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作为赔偿标准的系数,即一至十级对应百分比系数分别为100%至10%,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一级伤残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二十年再
乘以100%,二级伤残则乘以90%,依此类推,九级伤残乘以20%,十级伤残乘以10%。
各种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如下:
(一)医疗费医疗费包括当事人为治疗伤疾而支付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
药费、住院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等费用。
(二)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三)护理费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四)交通费根据当事人和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以及参与死亡事故处理的
死者亲属(不得超过三人)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五)住宿费当事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从外地到本市处理交通事故,实际发生的住宿费。
(六)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七)营养费营养费是指当事人为辅助治疗或使身体尽快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
所支出的费用。
营养费根据当事人伤残程度参照医院意见及营养费支出凭证确定。
(八)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按照当地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九)残疾辅助器具费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十)丧葬费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十一)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当地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
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十二)死亡赔偿金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
计算。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
伤残的等级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
一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
b. 意识消失;
c.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d. 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二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b.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
c. 不能工作;
d. 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三级伤残划分依据
a. 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b.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c. 明显职业受限;
d. 社会交往困难。
四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b.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
c. 职业种类受限;
d. 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五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
b.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c. 需要明显减轻工作;
d. 社会交往贫乏。
六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需要帮助;
b. 各种活动降低;
c. 不能胜任原工作;
d. 社会交往狭窄。
七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
b. 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c. 工作时间需要明显缩短;
d. 社会交往降低。
八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b. 远距离流动受限;
c. 断续工作;
d. 社会交往受约束。
九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c. 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十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c. 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伤残等级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作为赔偿标准的系数,即一至十级对应百分比系数分别为100%至10%,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一级伤残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二十年再
乘以100%,二级伤残则乘以90%,依此类推,九级伤残乘以20%,十级伤残乘以10%。
各种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如下:
(一)医疗费医疗费包括当事人为治疗伤疾而支付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
药费、住院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等费用。
(二)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三)护理费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四)交通费根据当事人和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以及参与死亡事故处理的
死者亲属(不得超过三人)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五)住宿费当事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从外地到本市处理交通事故,实际发生的住宿费。
(六)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七)营养费营养费是指当事人为辅助治疗或使身体尽快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
所支出的费用。
营养费根据当事人伤残程度参照医院意见及营养费支出凭证确定。
(八)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按照当地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九)残疾辅助器具费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十)丧葬费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十一)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当地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
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十二)死亡赔偿金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