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贸易利益与分配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机会成本递减
W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C凸 向原点。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 C,所必须放弃W的数 量逐渐递减。
C
图1-4 机会成本递减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的相对价 格(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 ΔC / ΔW) 。
案例
单位劳动投入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中国aLi 10 10 20 20 美国 a′Li 10 5 4 2 相对劳动生产率
a′Li/aLi1 0.5 0.2 源自.1第三节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 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相互需求原理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 的说明和补充。 互惠贸易的范围——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贸易条件的决定——相互需求程度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
案例
国家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布aLc 2 5 9 8 小麦aLw 0.5 2 6 8 布的相对成本aLc /aLw 4 2.5 1.5 1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但有许多种产品:M种,分别用1 ,2……M表示。
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也需要消费这M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和美国各自应该
一、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 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 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 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 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 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 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 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文件第二章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

文件第二章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pt
这种转型并不是指要离开制造业,甚至并不是离开劳动 密集型产业,张燕生强调,关键是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 和营销渠道。
张燕生提醒说,由低价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竞 争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当前大部门加工贸易企业 完全依赖贴牌和国外的贸易销售渠道,自己本身没有任 何转型准备。“如果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大转型遇到障 碍,中国可能要面临像日本一样较长时间的经济低速期 甚至停滞期。”
素)
二、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基础)
三、国际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四、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五、资本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兴起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六、人口、资源、生产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七、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演示课件
一、社会生产力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 (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各国在国际分 工体系中的地位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贸易商品 结构 (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 式、广度和深度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P28
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 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
国际分工是国 际贸易和世界
市场的基础
演示课件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P28
(一)国际分工萌芽阶段(16-18世界中叶)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第 二次世界大战)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门类比 较齐全的国际分工新体系。宗主国与殖民地、工 业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 而宗主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工 业部门之间的分工。

国际贸易分析第二章

国际贸易分析第二章

外贸市场
供给(国内和国外)与供给量的区别 供给曲线 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需求曲线
供给
要素禀赋是指这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劳动力、资 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总额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是指在一定技术和一定资 源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产品的最大组 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及其内部区域,我们称之为生产 可能性集合(production possibility set)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 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 最大价值。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 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 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一块地有三种用途,一年用作种 粮食可收入1000元,种水果可收入1200元,建 高尔夫球场可收入1500元。按最大利润原则, 土地所有者用来建高尔夫球场。问这块地用来 建高尔夫球场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供应
W
E
A
8

F
4
B
G
3

O
34
7D
C
图2.1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供应
邮票市场
几个骗子拿着一些更小的纸片对一些傻瓜 说,我们这里有一些更神奇的纸片,它们虽然 只有一寸见方,上面的面值只有几分钱,但是 它们可以几万倍、几百万倍的升值。你们看, 现在这张写着面值8分的纸片我就升值一万倍 卖800元。于是傻瓜门蜂拥而上,买了那些纸 片,后来的傻瓜甚至以8万元、80万元的价格 买那张8分的纸片,直到有一天,傻瓜们发现 那些纸片什么用处也没有,还不如包装纸精美 漂亮有用,最多只值8分钱,于是最后以最高 价格买到那些纸片的傻瓜就成了最大的傻瓜。 这就是邮市。

国贸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陈岩第四版)

国贸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陈岩第四版)

• 下面用例子来说明绝对利益学说的理论: •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生产情况如表2-1(a)
所示。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 有利,分工后的生产情况如表2-1(b)所示。分工后,两国均以各 自的绝对优势产品进行交换,即英国用毛呢与葡萄牙的葡萄酒以1: 1的比例向交换,交换后两国拥有产品的情况如表2-1(c)所示。
W1ssily Leontief(1906-1999)
三、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与事实不符,因而得出了 相反的结论,所以里昂惕夫之谜也叫里昂惕夫反(悖)论。
• 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对外 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按照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是出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 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 度。
国际贸易O理h论l与in实(务1(8第949版-1)9陈79岩)
一、赫-俄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赫-俄理论被称作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使用生产要素禀 赋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进出口商品的特点。
广义的赫-俄理论还包括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其主要内容是说明国际贸易不仅 会使贸易各国的商品价格趋于相等,而且还会使贸易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 相等。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
毛呢产量 (单位)
2.7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90
葡萄牙 2.375
190
--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陈岩
表2-1(c) 交换后拥有产品的情况

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 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首 先使各国内部的劳动分工朝纵深发展,真正的社会化 大生产出现了。适应大工业发展的要求,行业之间的 分工日趋发达,区域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社会分工
最终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形成了以世界市场为
布世界各地的545个供应商提供,这些供应商
在所属专业领域是最优秀的。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写了一 本书,名叫《美国下一条国界》,书中 这样写道:全球正在变成一个单一的市 场。哪里成本最低,就在哪里生产,根
本不考虑国界问题。
微型跨国企业的崛起
由于两个自由化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中小型跨国企业大大增加。比如总部在美 国的斯万眼镜公司,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分 散其生产和设计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别 国好的技术基地和成本结构。
白领工作会外包到境外,而加州大学伯
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更相信该数字会达 到1400万。
• 顺应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中国积
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业双
向贸易和投资,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升
级。
• 三次产业转移机遇: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先 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 分工细化使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个 环节被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 • 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 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 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
• 根据《经济研究》杂志2007年第8期宋小川
的论文提供的资料,根据麦肯锡的分析,全
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
术服务,25%和19%的金融业、保险业以
及13%的制药业职位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萌芽阶段表现为:西欧殖民主义者强制性地对拉丁美 洲、亚洲、非洲等进行掠夺,从这些地方为本国输送自 己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并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 ,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 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化工 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由此促成国际分工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分工形式是形成 以英国为中心的包括亚非拉在内的国际分工。
单的加工的分工 ②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劳动
密集型制成品 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加强 5.从垂直分工,主
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 分工。这种分工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发达国家 的工业品进行不等价交换。
之,则只有比较劣势。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
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
表示: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
产品A的相对成本 =----------------------------------
核心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比较优势说的理论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 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 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
出率来衡量 : 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三)奖出限入政策。
(四)保护关税政策。
(五)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政策
2021/3/10
8
三、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
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 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 现相反的结果。
(过多的出口 →国内市场供应减少 →国内物价上升 →出 口商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减少 →贵金属流入减少。过多 的出口 →国内价格上升, 即国际价格下降 → 进口增加 → 贵金属流出增加)
2021/3/10
7
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
论的政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而是想方设 法吸引外国金银,寓对货币的追求于贸易顺差的追 求之中。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通过贸易垄断,西欧国家在 其殖民地取得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加工成制成品, 高价向殖民地或其他国家出售。如英国的东印度公 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2021/3/10
1
[开篇导读]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是西方最早产生的国际贸易理论。 后来分离出两大国际贸易理论流派:一派是西方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也称之为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也称之为保护贸易理论。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结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 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 论”。
2021/3/10
13
绝对利益学说

国际贸易第2章、国际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第2章、国际贸易利益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从个人分工交换的角度来分析贸易所得,认为国际贸 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 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 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 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 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熟练工人需要更多的培训,大量科技人员的产生也需 要大量的科研与开发费用的投入,在这些劳动力投入 的背后,其实是大量的资本的投入。
美国人力资本投入在全世界占有领先地位,美国拥有 的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也是全世界最多的。
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概念P82
4.自然资源说
H-O理论没有注意到各国自然资源的不同以及 他们与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完全 解开资本劳动比率计算结果中出现的奥秘。
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6.无运输成本 7.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绝对优势论和相对优势轮比较列表(考 试重点内容)
6.新古典经济学对贸易分工的 观点
机会成本的概念:增加某种商品的生产而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 机会成本变动会出现递增、不变和递减。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一个国家充分而有效 地使用全部资源能够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 合。
H-O理论假设贸易为自由的,但现实中 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贸易保护。
美国保护程度较高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别的国家也对他们缺乏竞争力的资本密 集型产品加以保护。
3.人力资本说
H-O理论假设生产要素为劳动和资本,但要素应当进 一步细分。
同一要素之间有很大区别,劳动技能的高低在各国之 间也像在个人之间那样有很大区别。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世界市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贸易条件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从GATT到WTO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0.2课后习题详解本书是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0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贸易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课后习题(名词解释和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资料下载地址:/Ebook/965119.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考点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于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也可称为海外贸易。

第二章 贸易政策的分配效应

第二章 贸易政策的分配效应

贸易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三) ——部门间的分配
主要用于解释在短期内国际贸 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 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 而不适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短期内不流动的生产要素。 可动要素( 可动要素(Mobile Factor ) 短期内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的要素。 短期内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的要素。 尽管这种移动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尽管这种移动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P A
进口需求曲线
P P* O
E 塔洛克 四边形 F C D Q 哈伯格三角损失 G
传统分析假定贸易保护的获得是无需成本的。 传统分析假定贸易保护的获得是无需成本的。 假定贸易保护的获得是无需成本的 现实争夺这种权利的活动本身就是竞争性的 争夺这种权利的活动本身就是竞争性的。 现实争夺这种权利的活动本身就是竞争性的。
消费者剩余:-a-b-c-d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a 政府收入:c+ 政府收入 +e 净收益:不确定 e-b-d 净收益: S
大国减少进口会使 世界价格下降, 世界价格下降,从 而它的国内价格上 而它的国内价格上 涨幅度<关税幅度。 涨幅度<关税幅度。
价格
D* PT PE f E gh
= W = PY×MPLY = RY = PY×MPKY
Y
生产要素的名义价格分别用于购买X、 商品时 商品时, 生产要素的名义价格分别用于购买 、Y商品时, 所能购买到的X、 数量 数量。 实际价格 所能购买到的 、Y数量。-------实际价格 W/ PX = MPLX W/ PY=MPLY R / PX= MPKX R / PY=MPKY
价格 S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S*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a+b+c + +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b-c - 数量 S 1* 外国 D1* a b D* PE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后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后答案第二章国际分工

1.绝对成本论的内容是: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他们都可以使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初一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个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2.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比较成本说是大卫。

李嘉图剔除的一种国家分工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起来的。

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

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3.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是:①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或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②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见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③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的)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依照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本,就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在本国生产中需要较多使用国内比较吸血的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基于以上的认识,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果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赫一俄原理,结果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低于进口替代商品,这一验证结果与赫一俄原理相反。

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果后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因而将此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5.什么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他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6.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所以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为: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义和深度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产品内容7.论述题:国际分工形成阶段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什么?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的特点是:1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60 年代);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3.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 段(19世纪中叶——二战);
4.国际分工的发展迅速,并 在现代国际分工中居主导地位。 其次,战后发达国家之间除了工业部门的 分工,还发展了工业内部的分工。 第三,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 也有了变化。 第四,战后参加国际分工的主体、客体日 益广泛,国际分工呈现多样化趋势。 第五,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二)国际分工按分工是在产业之间 或产业内部分为两种:
1.产业间国际分工 2.产业内部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三)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来 划分,可将国际分工划分为劳动密集 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 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三、影响国际贸易区与分布和地理方向 四、发达国家成了现代国际分工的主要角色 五、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国际贸易利益 分配 六、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链末端 七、成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2020/8/10
断提高 六、国际分工成为推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2020/8/10
第五节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纽带 二、国际贸易制约着国际分工功能的实现 三、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制约着国
际分工的发展 四、国际贸易可以协调参与国际分工主权
国家的分工利益 五、国际贸易引导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
• 定义: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 发展简况 :
产业革命 二战后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20/8/10
第二节 战后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国际分工向广度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性质发生变化 三、国际分工的形式出现的新变化
代化的客观要求 六、战后贸易更加自由化
2020/8/10
第四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使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国际贸易地区分
布和地理方向 四、国际分工中所出地位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利
益分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不均等 五、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使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形式有变化 2、发达国家之间国际分工的变化 3、前苏联、东欧国家间的国际分工 4、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
四、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下降,水平型和混合型的 国际分工上升
2020/8/10
第三节 战后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的的主要 原因
一、技术革命连续发生
二、资本国际化 三、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增长 四、交通与通讯的现代化 五、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国际分工效应。国际分工使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
优势,引起了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单纯由专业化生产本 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被称为来自分工或专 业化的利益。 这两种效应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进而社会无差异曲 线得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也提高了。
以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布为例
小麦 T0(2:1) T1(1:1) I0 I1
以美国生产并出口小麦交换布为例:
p
D
故美国进口布 的净利益为b+d
S
p
D
出口小麦 净利益为i
c 2 a 1 e
A
S f b d 1 g 0.5 h i B
布市场
Q
小麦市场
Q
故美国出口小麦的净利益为i,进口小麦的净利 益为b+d+i。
同理,贸易的另一方也可获得相应的利益。
结论:参加贸易会使各国的福利水平都有所 提高
2.国际贸易直接利得的一般均衡分析
以上分析可知,国际贸易直接利得表现在生产、 消费和价格方面。 一般均衡分析法分析一个国家贸易前后直接利 得的不同情况。一般均衡分析法用生产可能 性曲线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分析贸易均衡。
以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布为例
小麦 T0(2:1) T1(1:1) I0 I1
80
S1
3.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硬件的技术进步和软件的 技术进步,前者表现为新的生产设备,对一种新产品的 生产能力;软件技术进步表现为科研能力,以及这种研 究所形成的专有技术或专利产品。
国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1)国际贸易提供了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 进口:国外产品的竞争迫使企业努力改进技术 出口: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动力
4、加速资金积累
要素积累是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性质转变的一个 基本条件,对劳动力充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因为劳动力要素可给定是充裕的,因而资本要
素的积累便成了要素积累的核心。
(1)对出口而言
企业商品出口可获得更高的收益 商品出口实际上限制了国内消费,将国内部 分的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转化为资本收 入,将其中的一部分转为资本品和生产资本 品的中间材料。 特别地,当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品的生产能 力,使得货币投资转化为实物投资、货币储 蓄转化为实物资本难以实现时,贸易对弥补 发展国投资品不足更具特别重要的作用。发 展中国家有时资本的缺乏恰恰不是储蓄倾向 太低,而是国内资本品生产能力的缺乏。
(2)国际贸易为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 进口方面:①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新产品的生产专利、新的工艺以及信息、人才 等可提高生产效率。②进口产品还可以带来技 术扩散。 出口方面:①出口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可能无论 是技术、设备的直接进口,还是国外贷款以购 买,最终都要用外汇偿还,这必须依靠出口赚 取外汇。②出口还可以使产品技术更为完善。 ③成熟技术出口还可弥补期投入的科研经费
部门间联系:
后向联系:某部门同向它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前向联系:某部门同吸收其产出的部门间的联系。
如在钢铁、机械、汽车三部门中,机械的后向
联系部门是钢铁,前向联系部门是汽车。
从国外引进国内没有生产的产品,往往能 起到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新产业成长的作 用。 进口替代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走向工业化的第一步。这个过程就是:进 口商品刺激国内需求,进而导致进口替代 部门的产生。如果条件具备,进口替代部 门还能发展成为出口部门。进口国外的新 产品还可促进本国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 我国奇迹般崛起的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 产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50 40
S0
C
20
40
60

国际贸易的直接利得
贸易后 美国的生产与消费结构变化了,进口商品布 的价格下降了,国家的福利水平由I0提高到 I1。这就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利得。
3.国际贸易利益的源泉
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价格变动效应。国际贸易使商品的价格结构发生了变
化,引起了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单纯由价格变动所带 来的利益被称为来自贸易或交换的利益。
第一节 国际贸易直接利得
1.国际贸易直接利得的局部均衡分析
第一节 国际贸易直接利得
局部均衡分析:是指把各种商品的供求假定为只是商 品价格的函数,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的价格 与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方法。 用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利得,就是从局部、价格的角度 去看,进口商品可以比购买国内生产的商品更便 宜,出口商品可以比国内卖得更贵。这种价格变 化的实质就是贸易对生产者、消费者和整个国家 福利的不同影响。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 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 格之间的差额。
I2
来自贸易的利益 S0→C1 来自分工的利益 C1→C
80
S1
50 40
S0 C1
C
20
40
60
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贸易条件变化—经济利益变化图
第二节 国际贸易间接利得
·国际贸易打破国内市场的垄断,促进竞争,刺 激企业素质的提高 ·开拓新的市场,获得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 ·加速资金积累 ·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章 国际贸易利益与分配
国际贸易不是为了互通有无,而是为了获 得国际贸易利益。
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国际贸易利益 作了4种解释:
通过使用价值的交换,满足消费者欲望; 交换价值的增加; 出口可增加居民的就业和收入; 对外贸易扩大了市场,促进了国际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贸易利益可从直接和间接角度分析:
直接利得:是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并由国际贸易本身 所产生的利得。这种利得表现为生产的扩大、消费 的增加和产品价格的变化,并综合表现为社会福利 水平的提高,直接利得又称静态利得。 间接利得:是指通过国际贸易而产生并表现在贸易 之外的其他方面的了利得,如市场的扩大、垄断的 打破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又可视为动态利 益。
1.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 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 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出口企业不能不同外国生产同 类商品的企业竞争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又不能避开进口商 品的竞争。
2.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出口企业往往是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 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使得 生产扩大,成本降低,就业增加。在对外贸 易的带动下,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可以带动 一系列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以致各种各样 的从属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 如果出口产业是联系效应大的主导产业,那 么,这个产业的发展将对经济发展起很大的 带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