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学会欣赏写景散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而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之中,让他们学会有层次、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
(2)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内容。
(3)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4)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点我定为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多角度、多层次、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为培养学生朗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兴趣和能力。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
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学法。配合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您毫不犹豫地在每一堂课上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得到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将分两课时,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
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诱发兴趣(五分钟)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二十五分钟)
3.师生品读,探究情感(十分钟)
第二课时:
4.师生赏读,探究画面(二十分钟)
5. 师生悟读,探究写法(五分钟)
6. 乘兴一练,描绘秋天(十分钟)
7. 教师寄语,精神启迪(五分钟)
1.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此环节,我运用情景导入法,首先播放几张春天的图片,学生猜测图片所表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这样,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的课程。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变,其义自见”。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为了解决教学重点中的“理清文章的思路”,我设计以下三个步骤。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针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这样不仅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播放课文的视频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标注段落。同时找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这样,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悟,解
决教学重点。
3.师生品读,探究情感
“作为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到底是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在此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精读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三部分“赞春”,深入理解《春》所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师生赏读,探究画面
借景抒情的文章,为了达到抒情的目的,对景物的描写就必须准确、生动。在本环节,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分析前两幅春草图和春花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作者是抓住了春草和春花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从哪写角度来描绘春草和春花的这些特点的?
(3)作者又是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写景散文的能力,这些问题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找到分析的方向和方法,为自主合作探究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打下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因此,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分析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采用小组讨论的
方式。这里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讨论结束后每一小组的同学可以指定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
问题,回答正确记十分,错误不扣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5. 师生悟读,探究写法
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初步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在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归纳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教师予以指导。
6.乘兴一练,描绘秋天
对于新事物,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刚刚掌握的写作方法,学生愿意去尝试。这已环节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乘兴一练,模仿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200字的描写秋天的短文。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7. 教师寄语,精神启迪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天:花样的年华,如歌的岁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趁着青春的美好时光,努力拼搏吧!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