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汉俄语空间方位词的非方位表述功能
高考俄语硬核知识点
高考俄语硬核知识点一、语音与拼音俄语是一个重音语言,每个单词都有一个重音,重音可以出现在单词的任何位置。
重音的位置对单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非常重要。
俄语的拼音系统由33个字母组成,其中包括10个元音字母和23个辅音字母。
掌握这些字母的发音规则是理解和拼写俄语单词的基础。
二、名词和形容词的格和性俄语的名词和形容词分为六个格:主格、属格、与格、所在格、目的格和仪格。
每个格都有自己的变位规则和用法。
此外,俄语的名词和形容词还有三个性:阳性、阴性和中性。
性对应名词和形容词的变位和形式。
三、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俄语动词有三个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每个时态都有自己的变位规则和用法。
动词还有两个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的构成是由助动词和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
四、介词和代词的用法俄语的介词用于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等。
不同的介词代表不同的含义,正确的使用介词对句子的意思非常重要。
俄语的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相互代词。
代词的形式和用法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进行选择和变化。
五、复杂句和从句的构成俄语的复杂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
从句的引导词和主句之间有特定的关系,如因果、条件、让步等。
从句的结构和用法需要根据主句的需要和从句的功能进行灵活变化。
了解从句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对于理解和组织复杂句子至关重要。
六、俄语的时空关系和方位词俄语中的方位词用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前、后等。
掌握方位词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空间。
此外,俄语还有一些关于时间的表达方式,如过去、现在、将来等。
了解这些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概念。
七、俄语的固定搭配和俚语俄语中有很多固定搭配和俚语。
这些搭配和俚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字面意思可能完全不同,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掌握。
熟练掌握俄语的固定搭配和俚语,可以提高我们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地道度。
八、俄语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学习俄语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还需要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汉语空间方位词释义
汉语空间方位词释义一引言文炼(1987)说:“我们更常见的是:方位词附着在别的词语后边,被附着的词语表示基准,方位词指明方向,合起来表示处所或时间。
”如果我们暂时撇开方位词的时间意义,只关注它的空间意义,那么文炼实际上已经正确地指出了汉语空间方位词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
这就是说,汉语空间方位词的句法功能是附着在普通名词的后边,它的语义功能是与普通名词组合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
简而言之,汉语空间方位词的作用就是附着于普通名词之后造成处所短语。
说汉语空间方位词的作用是附着于普通名词之后造成处所短语,这是就方位词的总体功能而言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弄清楚每个方位词各自的意义,以及彼此的区别和联系。
这是本文要做的工作。
在我们之前,已有学者就上述问题作了专门研究,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看法(廖秋忠1989;林笛1993),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下面以“上”为例对此作些说明。
廖秋忠(1989)提出,“上”有两个意义:1)指高于某个参考点(即我们下文说的“参照物”)的位置,2)指参考点的外部接触面,前者如例(3),后者如例(1)(2)。
(1)不要把布告贴在城墙上。
(指城墙前后表面)(2)不要站在城墙上。
(指城墙的最上部表面)(3)彩旗在城墙上迎风招展。
(指城墙上空)詹人凤(1997:154—155)对上面第二个意义提出了异议,下面是他的例子:(4)树上有只黄鹂鸟。
其中的“黄鹂鸟”便不在树的表面,而可能只在树冠之中。
詹人凤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在他看来,例(4)不是以树为参照物,而是以观察者为参照物,其中之所以用“上”是因为“黄鹂鸟”在人(观察者)视野之上。
如果说廖秋忠(1989)对“上”的解释存在问题的话,那么在我们看来,詹人凤的解释问题更大。
第一,按照通常的说法,参照物指的是方位词所附着的名词所指称的对象(详见第节),既然例(4)中“上”所附着的名词是“树”,那么其中仍然是以树为参照物,而不是以观察者为参照物。
浅析汉语空间介词与俄语空间前置词的对应关系
浅析汉语空间介词与俄语空间前置词的对应关系作者:刘娜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6期[摘要]空间关系是一种基本的存在关系。
前置词是俄语中特有且十分重要的词类,而现代汉语介词作为虚词与俄语前置词有许多相似之处。
汉语介词与俄语前置词,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都是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汉语空间关系介词与俄语空间关系前置词的对应关系,举例分析两者的异同。
帮助俄语学习者和汉语学习者在翻译中掌握技巧,减少阻力。
[关键词]空间关系俄语前置词汉语介词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95-02一、汉语空间介词与俄语空间前置词的一对一关系俄语前置词在数量上远超出汉语介词,在分析汉语空间介词与俄语空间前置词的对应关系的过程中,会发现每个俄语空间前置词有丰富的表意,如в+名词6格可以表示“在……里”,на+名词6格可以表示“在……上”。
而汉语受自身特点的限制,此时需要构成“介词+名词+方位词”的介词框架才能完整表达,单单一个汉语介词“在”却无法表达。
所以就会出现这种对应现象,в ,на ,у,вокруг表示“在……里/上/旁边/附近”都对应着汉语介词“在+名词+方位词”。
可以说,这是两者的一对多关系。
实际上,由于两种语言自身的差异,才导致这种对应关系,而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本文在可以查找的范围内,严格上讲,并未找到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汉语空间介词与俄语空间前置词,而只找到了一对在空间表义上一一对应的介词与前置词,即“跟……”与“вслед за”。
在汉语中,“跟……”并不属于空间介词,而是对象介词。
但在某种程度上表空间意义。
表示处所或方向,即“跟在……后面”,同俄语前置词“за”。
如:Анна шла вслед за мамой.(安娜跟在妈妈的后面走。
)二、汉语空间介词与俄语空间前置词的一对多关系俄语中,前置词的数量比汉语介词多出很多,在表义上较汉语介词也丰富很多,两者对比会发现一个汉语介词译成俄语,会有很多个前置词可供选择,有的意思相同,有些会有细微差别。
汉语空间方位词的语义认知分析
汉语空间方位词的语义认知分析在人类与大自然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形成了空间方位的概念。
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风格。
汉语博大精深,其中所包含的方位词更是色彩缤纷的。
本文对汉语方位词的语义进行了认知对比分析,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空间方位词,推进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和理解中的应用。
汉语空间方位词语义分析认知分析汉语中的空间方位词是我国特定的社会文化的产物。
这些空间方位词的语义表现出的异同也体现了语言使用者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异同。
本人做学校三助岗位的工作教流学生汉语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一道题:朗读下列各组会话并指出说话人或话中人的位置。
(1)A:他上来了吗?B:还没有呢。
(2)A:麦克从山上下来了吗?B:他还没下来呢(3)A:外边太冷,快进屋来吧。
B:我不进去了,家里还有事。
(4)A:林老师进教室去了吗?B:刚进去。
(5)A:你爸爸回家去了吗?B:回来了这些题考察的是留学生对空间方位词的理解。
空间方位是人类最直接的体验方式。
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思维方式,对空间方位认知模式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这必然会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中。
汉语空间方位词是指汉语中专门用来表示物体空间方位和位置的一类词语。
在自然语言中,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词语本身的语法符号来作为唯一的确定因素,空间方位词的语义是依赖于语境的。
要将自然语言转换为图形图像系统输出,则必须正确理解语句中空间方位词的语义。
方位词是虚词,和实词相比,它的意义比较空泛,但和其他虚词相比,它的意义又相对较实。
吕叔湘先生(1965)曾提出”定向性”与“泛向性”两个概念,照我们的理解“定向性”是指方位词的所指是它们各自的实际方位,而后者则不能从实际方位去理解,“泛向性”实际上也就是方位词词义的进一步虚化,为了对“上/下”的方位实指义进行分析。
我们首先看这二者的词典释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96)对“上”的释义是“位置在高处的”;对“下”的释义是“位置在低处的”根据释义,不难看出“上/下”显示着“位置高”和“位置低”的对立。
浅探汉俄语空间方位词的非方位表述功能
浅探汉俄语空间方位词的非方位表述功能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单音节汉语空间方位词与俄语空间方位词表示非方位含义时的相互对应,说明汉俄空间方位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能够表示不同的含义,方位词的非方位表述功能也可以称为方位词的隐喻功能。
汉俄语中的方位隐喻现象具有共性。
汉俄空间方位词在非空间意义表述情况下的对应所体现出的相似性能够反映出汉俄两种语言所包含的语法功能、语用特点及民族思维方式。
本文分别从空间方位词表示时间含义、范围含义等两个方面进行汉俄相互对应说明方位隐喻现象,及其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启发。
关键词:汉俄方位词隐喻相互对应第二语言学习一、引言无论是学习汉语还是俄语,空间方位表述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表达,对于空间方位的描述是通过方位词来实现的。
然而方位词除可以表示方向位置外,还具有隐喻其他意义的特点,即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otaphor)。
方位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Source domain)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target domain)进行映射(map)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
也就是说,人们把这些表示空间方位关系的词投射延伸到其他一些人类认为与之具有联系的表示非空间意义的概念上,例如时间、范围、程度等概念上,使几种概念之间产生关联性,具有一种相互的联系,以此来使自己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
莱考夫先生认为隐喻归根到底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且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
而方位隐喻也就是指将空间方位概念延伸至另一全新概念之中,发挥方位词的非方位表述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对一些新的概念产生认识并留下深刻印象。
二、汉俄语中的空间方位词表述非方位意义时的对应情况1.方位词表示时间含义时的汉俄对应情况方位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空间位置,还具有表示时间点或时间段的作用。
即所谓方位,既指空间又指时间,并且方位词在表达时间概念上具有重要作用。
Gluckberg,keysar&McGlone认为:“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性,甚至说,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特性,是系统的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
俄语定向与不定向运动动词的意义及用法
定向与不定向运动动词的意义及用法定向运动动词不定向运动动词идтиходить(走,步行)ехатьездить(乘···行)бежатьбегать(跑)лететьлетать(飞)плытьплавать(游,航行)нестиносить(拿,带)вестиводить(领,引导)везтивозить(运,载)运动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下:А、定向运动动词的意义和用法:1、表示有一定方向的运动。
如:Матьзовётдетей, ионибегуткней. (母亲叫孩子,他们跑向她。
)Лодкаплывётктомуберегу.(小船驶向对岸。
)2、表示正在进行的有固定方向的运动。
如:Мысейчасидёмвшколу.(我们正去上学。
)Смотри, почтальоннесётнамгазеты.(看,邮递员给我们送报来啦。
)3、表示在某一固定时间,朝一个方向的经常性的运动。
如:Каждыйденьвсемьчасовутраотецедетнаработу.(每天早七点父亲去上班。
)Осеньюласточкилетятнаюг.(秋天燕子飞往南方。
)4、定向运动动词的将来时表示将要进行的动作过程。
如:Когдавыбудетеидтимимомагазина, купитемнеоднуручку.(当您经过商店时,请给我买一支钢笔。
)Подождитеменяоколомузея, завтрактрёмчасамябудуидтимимоэтогомузея.(请在博物馆旁边等我,明天三点前我将经过这个博物馆。
)5、定向运动动词的过去时表示过去进行的动作过程。
如:Вчера, когдаяшёлнаработу, явстретилего.(昨天当我去上班时遇到了他。
)Яувиделэтотмагазин, когдамышлимимо.(当我们正从旁边经过时,我看见了这个商店。
俄汉对比视角下的空间语符“左、右”语义及修辞指向思考
2012年第1期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2, №1 总第35期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35俄汉语空间语符“лево-/право-左、右”语义评价指向考论徐英平(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提要:语言作为特殊的符号,有着自身的规律,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可能在封闭的系统中独立发展,势必受到文化、思维、社会等诸语言外因素的影响。
俄汉语空间语符“左、右”语义评价指向错合的形成就是其典型体现。
在此进程中,俄语重宗教信仰,汉语重民族文化;两者虽然对语符的标记性及功能表征具有认知共性,但其突显度及语义拓展取向却各异。
关键词:俄汉对比;左右;语义评价中图分类号:H353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不言而喻,“自然语言无法描写世界的本来面目。
”(А. Вежбицкая 1996:5)因为语言是一种文化模型,是文化的载体和心理认知的编码符,它蕴藏着民族文化和认知方式,而文化又是语言的塑模基础,它制约着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语言研究必须联系民族文化和心理背景,以语言的内蕴形式为重点。
”(潘文国1997:42)由于空间词汇语义中聚集着大量文化认知证同性和民族性信息,通过对其研究进而透视潜藏于其后的民族认知原则和思维意识的共性与个性,破解语言内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已成为当代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
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从宗教信仰、思维个性、功能认知等角度探寻俄汉两种不同文化图景下的空间语符“左、右”语义评价指向及其理据。
2 语符的词典释义对比汉语【左】在《辞源》中共有8个义位:“①方位名。
与‘右相对’,面向南则东为左,面向北则西为左。
古时常以东为左,席位以左为尊。
②卑,下。
③降职。
④不帮助,反对。
⑤不当,不便。
⑥邪恶,不正当。
⑦差错。
⑧姓。
”(1995:956)。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有8个义位,但与前有所不同,它们是:“①′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跟‘右’相对)。
论现代汉语方位词的定义、类型和范围
论现代汉语方位词的定义、类型和范围论文关键词:方位词定义类型范围论文摘要:本文在回顾和评论有关现代汉语方位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关于方位词的科学定义应该从语法功能角度来进行,即能普遍地附在其他词(或比词更大的单位)的后面表方向或位置意义的词叫方位词。
根据不同的标准,方位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我们从总体上、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等三个方面对方位词的类型进行划分。
根据定义,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单纯方位词有17个,典型的单纯方位词有14个,合成方位词有138个,方位词总共有155个。
方位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独特的一类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
汉语语法学的开山之作《马氏文通》(1998)提到用“方”“地”“处”等来表示名词(名字)的次类。
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82)一书在名词(名字)的类下设了表“物”、表“时”、表“所”三个次类,这是论及方位词的造端。
语法学界关于方位词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1982)一书中有专章讨论汉语的方位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研究现代汉语方位词的专著。
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1998)将方位词视为一种语法标,并根据形式(音节的多寡)分为两类,还对方位词语法特点、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齐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则从方位词与空间的关系着眼,对方位词进行了新的分类。
这类专著的出现说明现代汉语方位词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汉语方位词研究正在走向成熟。
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语义、语用以及方位词的使用和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但关于方位词一些基本问题的争论至今仍悬而未决。
本文在回顾和评论有关现代汉语方位词研究的各种观点基础上,主要研究了方位词的定义、类型和范围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位词的定义通常做法是从意义角度给方位词定义,认为表示方向或者位置关系的名词是方位词。
《马氏文通》在名词(名字)下并无方位词这个次类;陈承泽大体勾勒出了方位词的雏形,其中“上”“下”“东”“后”等叫“表所之方位之字”。
汉语方位词及反义复词空间隐喻论文
汉语方位词及反义复词空间隐喻论文摘要: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是我们认知方式中的一种基本隐喻,这就是“时间即空间”的隐喻。
它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
空间除了隐喻时间外,还隐喻数量、状态、范围等。
方位词“左”“右”和它们组合而成的反义复词都存在明显的空间隐喻现象。
空间隐喻已经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和原则,它的适用范围很大,也为世人普遍使用。
通过对空间隐喻的认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认识词汇的抽象意义,同时还可以增强我们的认知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世界。
关键词:左;右;左右;空间隐喻;时间;数量;状态;地位;范围一、绪论(一)研究现状1.关于“左”、“右”和“左右”关于汉语方位词“左”“右”,它的研究最早出现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989)中,它们同“上、下、中、外”一起被划入“静词”(形容词);而最早将“左”“右”等归入名字(名词)的是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他认为“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等是表示方位的字(词);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中认为这些实体词在其前不加介词时,可认为是“地位副词”①。
杨树达《高等国文法》(1934)提出“东、西、南、北、左、右、上、下”是由形容词转化而来的,属于“表地副词”。
上面的学者都是将这些词分别归入到形容词、名词和副词中,最早将其单独归类的是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其中赵先生还指出方位词同时是处所词或时间词。
但后来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52~1953)、文炼《处所、时间、方位》(1956)和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1979)都将方位词单独归为一类,但附属名词中,是名词的一种特殊类。
以上都是各位大家对方位词的词性及相关功能的研究,对我们认识方位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该阶段尚处于方位词的“本体研究”,对其深入的研究还不够。
1980年后,这种状况就有所改变了。
这时期的学者除了将之前研究进一步深入还将重点集中到了方位词的范围、语法特点、相关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不同方位词的对比研究上,如:高元石《“方位词语”的文化蕴涵》就从文化层面谈及了方位词;涉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有李清华《外国留学生在方位词使用上的几个问题》、陈满华《从外国留学生的病句看方位词的用法》等;储泽祥还写了现代汉语方位词的相关专著《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
汉韩方向性词汇的局部差异辨析
汉韩方向性词汇的局部差异辨析摘要:汉语和韩国语虽然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但是二者都用空间地域方位词来表达空间置换关系。
不过,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风格差异,也呈现出一系列局部异同。
本文具体讨论了两种语言在制约性与非制约性方面的差异、格助词和介词的分布以及方向性词汇的隐现等。
关键词:方向性词汇空间置换制约性隐现一、汉韩空间方位的表达形式表达空间关系的手段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附置词(介词和助词),另一种是方位词。
有的语言只用附置词,有的语言同时用附置词和方位词,在纯附置词型的语言中,附置词本身包含方位意义。
在汉语和韩语中的助词和介词本身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空间关系,因此,要借助于方位词。
同时,韩语和汉语多出一个方位词系统,韩语和汉语都属于有方位词的语言。
空间方位词有助于缩小处所的搜索领域。
韩国语和汉语在表达空间关系的典型形式有以下:韩国语:名词+方位词+助词(????? ???? ?? )名词+助词(???? ???? ?? )汉语:介词+名词+方位词(在教室里学习)介词+名词(在教室学习)名词+方位词(教室里没有人)就表达形式的类型而言,两种语言均呈现出多样化,韩国语有两种形式,汉语有三种形式。
韩国语和汉语中方位词有时必现,有时隐现,但是,呈现不同的倾向性和目的性,从中看出,汉语比韩语多出一种形式,情况因此就显得更加复杂。
方位词的必现和隐现,不仅跟人们的认知和直觉的差异性有关,并且跟语言的类型和特点有关。
助词后置,介词前置,这种分布差别对方位词的隐现也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空间关系与方位词的制约性与非制约性众所周知,物体和参照物的关系大体上可分为几种,有接触关系、容入关系、邻接关系等。
在韩国语和汉语中,这三种空间关系均由专门的方位词来表达,如:(1)接触关系:?(上)(2)容入关系:?,?(里、内、中)(3)邻接关系:???,??,??,?,?(左、右、下、外、旁)同时,方位词的使用有制约性和非制约性之分。
浅析俄语科技语体中非主体的施事性表达
浅析俄语科技语体中非主体的施事性表达作为俄语功能语体中的五大语体之一,科技语体一直以其逻辑性、准确性、严密性、抽象性和概括性著称。
随着中俄两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在科技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而科技翻译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文章通过《分子生物学》的具体实例、浅析俄语科技语体句法的主要特点、即非主体施事性的表达。
标签:俄语科技语体;非主体;施事性一、俄语科技语体的概述(一)科技语体的概念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在人类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之间的科技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科技翻译充当着决定性的角色。
近年来中俄两国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尤其在能源、科技等领域。
所以研究俄语的科技语体,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俄语科学语体的相关特点;有利于我们更为规范运用科技语言进行科学文件的编辑;有助于促进科技翻译的规范化,使中俄两国之间举行的科技交流和商务活动更为通畅;有助于中俄两国的交流,避免因科技语言使用错误、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科学语体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功和生产实践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在当今的世界,没有科学语体,不掌握或不能熟练地掌握科学语体,便无法完成科学技术交流,也谈不上科学文化的积累。
作为俄语的五大功能语体之一、科技语体一直以其逻辑性、准确性、严密性、抽象性和概括性著称。
它行文简练、语法严谨、重点突出,通常使用一种独自语体来叙述、论证科学技术原理,因此,也可以说,科学语体是一种严谨的书面语体。
(二)俄语科技语体的词汇特点1.专业术语的大量使用Такие двуцепочечные области образуются за счет того,что в разных местах молекулы существуют взаимно комплементарные антипараллельно направленные участки –так называемые палиндромы.(存在于分子不同位置上的互补反平行的双链部分称之为回文序列。
认知视角下俄汉时间表示法的空间隐喻对比
认知视角下俄汉时间表示法的空间隐喻对比时间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们需要通过时间来组织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表达方式。
俄汉语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它们的时间表示法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认知视角出发,探讨俄汉时间表示法的空间隐喻对比。
一、时间的空间隐喻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本身没有具体的形态和物理存在。
因此,人们常常利用空间隐喻来表达时间的概念。
空间隐喻指的是将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个具体的空间形象来表达。
比如,英文中的时间表达中,常用到“before”(之前)、“after”(之后)、“in front of”(在前面)、“behind”(在后面)等空间隐喻。
1. 时间长度的表达俄汉语在表达时间长度时常采用不同的空间隐喻。
汉语中最常用的方式是将时间长度与空间里的长短、高低等有形物品对比。
比如,“一分钟”可以表达为“一根长条”、“一匹快马跑完的时间”、“一壶酒的时间”等等;“一年”可以表达为“一季度”、“四个季度”等等。
俄语中则常常使用折叠的方式来表达时间长度。
比如,“неделя”(一周)可以被解释为三次折叠后的七层面包,在这种表达方式下,时间被认为是折叠起来的。
同样,“месяц”(一个月)可以被认为是不同天数的连续叠石头所组成的。
2. 时间的方向汉语中表示时间顺序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标记词汇的使用。
“先”和“后”是最为常见的标记词汇。
比如,“吃完饭后要做作业”;“先听课,后交作业”。
而俄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空间隐喻。
俄语一般将时间视为从过去到未来的运动。
过去则成为时间的起点,未来则成为时间的终点。
因此,俄语中“дo”(到)这个词更普遍用于表示未来时间点。
比如,“我会在两个星期内学日语”会被表达为“через две недели я буду уметь японский язык”(两周后我会懂日语)。
在这个句子中,“через”(过去)表示时间的起点,“буду”(将要)则表示时间的终点。
认知视角下俄汉时间表示法的空间隐喻对比
认知视角下俄汉时间表示法的空间隐喻对比俄汉语言分别属于斯拉夫语族和汉藏语系,两者在时间表示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俄语采用空间隐喻来表示时间,而汉语则采用其他方式。
本文将从认知视角分析俄汉时间表示法的空间隐喻对比,探讨两种语言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俄语的时间表示法采用空间隐喻,即将时间有序排列在空间中,表现出时间在空间中的物理运动和排列。
俄语中表示“未来”一般使用“вперед”(向前),“позади”(后面)等与空间位置相关的词语表示时间的前后顺序。
而汉语则采用词语本身所指代的时间概念或事件顺序来表示时间,“未来”通常使用“将来”、“以后”等词语。
由此可见,俄语利用空间隐喻将时间表达得更为具体和形象,而汉语则直接使用时间词语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俄语中不仅包括以上的空间隐喻,还有一些其他时间表示法并不符合空间隐喻的规律。
俄语中表示“小时前/后”的词语与空间位置并不对应,如“часназад”(一个小时前),“час спустя”(一个小时后)。
这表明俄语中时间表示法并非完全依赖空间隐喻,而是结合了其他因素的综合表达。
汉语中也存在部分词语或句式与空间隐喻有关,例如“远古时代”、“遥远的未来”等词语,表示时间距离远近的概念。
但总体上,汉语时间表示法并没有像俄语那样以空间隐喻为主要特点。
对比俄汉时间表示法的空间隐喻,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对时间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
俄语倾向于使用空间隐喻来表达时间的前后顺序和位置关系,这种表达方式使时间概念更加具体和形象。
而汉语则更多地使用词语本身所指代的时间概念来表示时间的顺序关系,较少使用空间隐喻。
俄汉时间表示法的空间隐喻对比体现了不同语言对时间认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通过对两种语言时间表示法的认知视角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提供有益参考。
俄汉上、下 之对比
间中进行的,我们能用视觉、听觉等感官去直接感知自己身体、身体的各部分与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远近、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所以空间经验是人类的最基本经验.空间感知能力是人的最基本能力。
人类利用某些事物的物理基础与某些心理体验之间的相似性。
把一些空间关系和性状映射到情绪、心理状态、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非空间的抽象概念上.就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
方位隐喻中“上”、“下”概念的隐喻运用最为广泛。
下面我们来探讨俄汉语中“上”、“下”这一空间概念在时间、数量、地位的抽象概念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3.上、下(Bepx—B}嵋)隐喻3.1时间在人类的思想历史上,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被认为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但这两个概念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并不处于平等地位,普遍认为空间概念的形成先于时间概念。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儿童很早就已具备空间感知能力,并高度完善化,儿童习得空间概念要早于习得时间概念。
实验证明,二至六岁的幼儿使用时间词汇的句子比使用空间词汇的句子少得多。
…人类靠视觉可以感知空间。
却无法感知时间.因为时间看不见、摸不着。
人们对它难以进行直观的描述.所以只好寻求空间这一具体概念来帮助理解,将在总结空间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空间意象图式隐喻映射到时间概念上。
用比较具体的空间概念来描述时间或长或短或前或后或远或近。
这样就形成了时间一空间隐喻,空间一时间隐喻是众多时间隐喻概念的原形。
认知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在人类的大多数语言当中,对时间概念的定义和理解是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以隐喻的形式建立起来的。
俄汉语也不例外,在这两种语言中大多数表示空间方位的词已被广泛应用于时间领域。
如:前一BⅡe p酝,BⅡ印e且H;后一Ⅱo饥e,H a3a皿;远~珏aJ I芒K腑,且aJIeK o;近一6脚K H盘,6几H3K o;里一B,H a;夕卜一3a,B H e;长一硼Ⅱl H H M扭;短一l(opoTK曲等。
而“上”、“下”空间概念在时间隐喻上的运用汉语同俄语存在差异。
从“北上”、“南下”文化内涵审视俄汉方位词
从“北上”、“南下”文化内涵审视俄汉方位词2006年第5期总第206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LanguagesandTheirTeaching2006.№5Serial№2O6从"北上","南下"文化内涵审视俄汉方位词李谨香(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摘要:文章从汉俄对比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东,南,西,北"等词以及某些含"东,南,西,北"的词语所包含的文化蕴涵,反映的民族认知心理,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等问题进行阐释,揭示汉,俄语产生差异的根源.由于汉语某些方位词具有一定民族特色,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等而视之,翻译时不能机械传译.关键词:东南西北;文化内涵;民族认知心理;约定俗成Abstract:Thisarticleelaboratesonthequestionsaboutculturalimplication,ethicalcognitive psychologyandtheestablishedlanguagebyIx~ular tlsagewhichcontemporaryChinesewordssuchaS"east,west,south,north"andsomephrase sincluding"east,west,south,north"havebycompar~ ChinesewithRussianSOaStorevealtheoriginofChineseandRussian'Sdifferences.SinceS ~lleChinesenol/nsoflocalityhavecertainnationalcharacter.istic.weshouldn'ttreatthemequallyandtranslateliterallyinteaching.KeyWords:eastwestsouthnorth;culturalimplication;ethicalcognitivepsychology;establi shedbyIx~pulartlsage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38(20o6)05—0058—030.5I言我们查阅了国内外诸如《中国语文》,《外语学刊》,《中国俄语教学》,&州砌船∞眦Hz坍,6等刊物(1980年一2002年)以及《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一20o2年)的所有论文,发现其中对于现代汉,俄语中包含"东,南,西,北"等词的词语并没有太多的研究.或许是因为俄语中的方位词既没有类似于汉语的文化含义,也不表示汉语中特定的所指,汉语只是在研究方位词系统时有所涉及.如廖秋忠(1989)在论及方位词及其参考点时指出,"东,南,西,北"等词的参考方位是客观性的.陆俭明(1994)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东,南,西,北"等词在两两组合时,遵循以下规则,即"东>西>南>北"及"东,南,西,北都不能自身重叠组合".张清常(1996)考证了汉语中的"东,西,南,北"排列次序比"东,南,西,北"要久远.邹韶华(1984)则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对含有东,南,西,北的方位词进行了阐释.Ylxo~eaaE.C.(1993)论述了某些带有表示空间意义的副词(如,胎J)的模型.我们发现在非母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学生时常会犯一些用目的语语言规范无法解释的错误.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所犯错误做出尽可能合理的解释, 我们认为对汉,俄语中某些含"东,南,西,北"等词的词语进行对比研究很有必要.这对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我国学生的俄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吕叔湘(12)所说:"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对于俄汉语中"东,南,西,北"等词在形式和意义上对等的情况(由于学生易于掌握)以及汉语中特有的现象(如"东西"的同形异义现象,由于缺乏可比度),将不予讨论,我们将着重分析探讨俄,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差异的表达方式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作者简介:李谨香(1970一),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语言学收稿日期;2006—03—17(修改稿)1."北上","南下"的语义分析.在古汉语中"北","南"等单音节词,总括起来大致可表示如下义项:①"北方","南方"(纯表方向);②"北部,北边","南部,南边"(表示位置,地方);③"向北,往北","向南,往南";④"往北方去","往南方去"."上"表示①"位置在高处",由此引申出"尊"之义,如:上座(最尊的座位),上宾(尊贵的客人),上手(位置较尊的一侧)②由低处到高处.而现代汉语中,单独的"东,南,西,北"只表示方位(即纯表方向),已失去其他用法,用"东,南,西,北+边(面,部)"等方式表示位置;表示意义③时,必须加介词饷,朝,往",构成"向东","朝西","往南"等形式;意义④则用"意义③+运动动词"表示,如"往西去","向南行".古汉语的"北上"表示向北登上,与"南下"相对."北上"中的"北"不仅包含义项"方位北"(cn,v),同时还包含义项"向北"(Ha oeBep)和"地方,地区"(铡qaca'I,!,067姗I),与俄语的腿ceBep~ue啪(Ba唧)对应;"上"表示"登上,往高处攀登" (IIOKHRThCR-IIOKHIO~TIgR,rtgT~KIR4exaTbmmpx),隐含着"位置在高处".也就是说,古汉语的"北上"不仅表示"到北方(地区)去",同时还隐含"北"为"尊"或"北"为"高"的意义.现代汉语"南","北"已经失去"往南,向南","往北,向北"的义项,因而"北上"一词显然是古汉语的遗留形式.由于现在人们已不再以"北"为尊,不再认为"去北方是一种由低处向高处的运动",已渐渐淡化甚至遗忘了"北上"中所包含的附加意义,所以现代汉语"北上"的"上"仅保留了义素"到,去"(rtKT~H删ex~Tb),失去了义素"往高处"(~epx),因此"北上"应与俄语的rtKT~H删ex~Tb腿ceBep~iea(腿cenep)~.同时,还需指出,汉语的"南下","北上"具有熟语性,其中的"南"和"北"专指"我国的南方(地区)"和"我国的北方(地区)",俄语的Dr,ceⅨIp则没有这种功能.59?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古汉语"北上"中的"北"不同于现代汉语中单音节的"北","上"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上"."北上","南下"是古汉语遗留下来的,包含文化蕴涵的词汇."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位词交叉搭配,在遵循两两组合的基本规则的同时,其意义也不等于单个方位词义的简单相加如"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等,它们的意义也不等于各组成部分意义的代数和."东西"除表示"东边和西边"的意义外,还可表示"从东到西"或"从东到西的距离";"东北"除表示"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外,还可以特指"我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现代汉语词典》,2002:299).这是基本方位词"东,南,西,北"在两两组合之后,整个组合发生语义增生的情形.汉语中还有许多运用"东,南,西, 北"等词组建的四字结构,这些四字结构已经带有熟语性,其中"东, 南,西,北"的基本义项已经淡化或已荡然无存(见3.:).由于"东,南,西,北"在不同的组合中,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在翻译时要视具体语境酌情处理2."南下","北上"的文化蕴涵反映的民族认知心理2.1"南下","北上"的文化蕴涵古汉语"南下","北上"等形式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从文化渊源来看,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位于我国疆土的偏北方,中国的7大古都就有5个位于黄河流域.千百年来统治中华大地的封建王朝绝大部分定都北方.贵为天子的皇帝就坐镇北方,统治着普天之下的王土.在万民心中,皇帝是天子,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北"之对立者"南"也.在《孟子?膝文公上》有"今也南蛮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的记载,<礼记?曲礼下》则有"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日子"的说法(转自程裕祯,l998).尽管"北狄"并不是恭维语,但将华夏大地的南部称为"南蛮",将南方语言口q做驮舌这些语言形式透露出古人对南方的一种鄙夷.从而形成"北上","南下"等语言形式.那么它们与地图的客观方位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之间是否有着某种联系呢?我们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发现,"北上"一词至少在战国宋玉的<风赋》中就已经出现:"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虽然宋玉的具体生平不详,但相传宋玉是屈原(约公元前340年一公元前278年)的弟子.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现在一般以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到秦始皇2O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为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我国现存最早的地图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地形图,它绘制于汉文帝l2年(公元前l68年)前后,方位与现行地图相反,上南下北.至于为什么我国最早地形图的方位与现在的地图方位相反,我们不去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北上","南下"与地图的"上北","下南"不仅在词义上没有联系. 而且"北上"一词的使用不仅在时间上要早于地图的出现,还与最早地图的方位相悖.据此可以判定:汉语中的"北上","南下"等表达法与地图方位没有直接联系.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客观世界物理空间的定位有"上,下","高,低"之分.物理空间的"上,下高,低"是具体的,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相对标准."上"的本义是"位置在高处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1105),"下"是相对"上"而言的.因而认为,"南下","北上"等语言形式,反映了我国地势:北部多山脉,地势高,南部多水域,地势低.我们不去考证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但不论是"文化蕴涵说",还是"地势说",有一点是相通的:汉语中的"南下","北上"等语言形式是具有汉民族特色的组合,在翻译时难以做到将语言中所包含的民族特色传译到另一语言中.2.2"东南","西南"等准方位词所反映的民族认知心理世界各民族面对相同的世界本体,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方切人,通过语言这面"多棱镜"折射出来,在表达形式上就有差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的不同会导致不同民族不同的思维过程.从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各民族心目中的世界也是不同的(转自韩宝育,20o2:48).虽然操不同语言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固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导致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都会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世界本体有着不同的切入点,又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但他们认识的最终结果却是相同的.汉,俄民族面对同一自然顺序,却选用了不同的切入点.由于汉民族"对方位的认识是以经线为基础的"(崔希亮,2001:72),这种认知方式反映到语言中,就形成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样的准方位词序."一般来说,在谈到方位时,汉民族的思维定势总是先前再后,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崔希亮,2001:72—73)汉民族之所以"先前再后,先左再右,先上再下",是因为汉民族认为:前为已知,后为未知;左尊右卑;上优下劣.当涉及到"东,南,西,北"4个基本方位时,因我国"古人在认识'东','西'的基础上,才慢慢产生出'南','北'方位的观念"(江林昌,l998:74),所以汉语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形式表示准方位.3.汉语"东,南,西,北"等词的俄译3.1汉语"北上","西北"等词语的俄译汉语"北上"."南下"等词所包含的民族特色对于俄罗斯民族来说是无法体会的.他们深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常以"自然连续体"为思维对象(韩宝育,2002:42),强调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分析,研究.对客观方位的认识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南","北"方位没有高,低,上,下之分,没有挟带太多的主观因素.犹如现代汉语一样,"南下","北上"的民族特色已被淡化,仅存"向南(北)去"之义.我们在翻译时虽然不能将汉语中曾经包含的民族特色传译过去,但"南", "北"为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专指功能却不能不考虑,俄语通过将第一个字母大写的方式来表达与汉语相同的意义,因俄语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具有表示专指的功能.请看下例: (1)……(现在因发现我军,故又折向瓦(瓦窑堡)市以南以西,再向瓦市赶我北上).O6.apy~sHamB0c髓,nlXm4BHm~nosepayaTeⅡepb髓IOFH髓3ana且OTp0poⅡa8a.o6ao,tlTO6bl阴Oc4c11啪I,/l,Bl'ff~CbBHanpa~enm4 3TOFOroDoⅡa,HTbI-laCHace~ep.(这里的ce~ep应改为Ce~ep为宜)(2)我军主力不急于北上打榆林,也不急于南下打敌后路.①rmBc删脚掀B0iicxHe脚.'}IbIcneumvbHacempH胁IeH啊HaI【胁IHHb.IJⅡlHaIOr删Ha1.1eCeh'l~y~apaHOnlxmmm,zycTibia.(句中ce~ep改为Cemp,IOF改为l0r为宜)(3)我们现在正在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随军南下,但是这个数目很小①MbIIY)TOBHMCflo珊paBHTbHa{OFBMe~Tecap删萌53Tb嘲qH陋即DBl脚MK0B,HO啪l删OtleHbHe3IIa哪TeJⅡ'Ha.(句中l0r改为l0r为宜)第5期李谨香从"北上","南下"文化内涵审视俄汉方位词?60?当汉语的"东北"等词语表示准方位时,与俄语的ceaepo-P~'roK在词义上是等同的,都表示"东偏北45度夹角线",但由于西方民族对方位的认知与汉民族相反,他们"以纬线为基础"(崔希亮,2001:72),因此语言中的准方位词"词序"有别于汉语,并不与之对等.俄语也不例外,用lOFtYBOCTOK表示"东南",不是BOCTOKO-IOF,Dro-3atla~ 表示"西南",不是强na且0卜,ceBepo-P~roK表示"东北",不是BOCTOKO-Ce唧,ceaepoqana~表示"西北",不是3ana~o<eaep.但由于汉语的"东北"等除了表示准方位外,还可以特指我国的"东北地区",相当于专有名词,俄语的ceaepo-socroK却没有这样的专指意义,同样可以用第一个字母大写或后加限定语的方法来表达.总之,对于汉语的"东北","西北"等词不能简单地一律翻译成俄语的cesepo-BocroK,ceBepo-3ana~,而应根据具体语境酌情而定.请看下例:(4)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BnacTom~ee3a~aqefi~muefinalm~髓堡巴flKIDI~L-'fl(X)3JI~IHeonoI~LX6B3….(5)南北通航通邮业已开始.①y).'eHa皿Ⅱ舢啷cbcy且oxQⅡB0HrlOqTOl~DlCB~I3bM嘲'且yIOI'OMH ceBepomcrpaau?事实上,汉俄语语言形式("词序")的差异(当然其根源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并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本质认识上的同一,只是反映了汉,俄民族不同的文化及认知出发点.不同的语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有殊途同归之感.3.2汉语含"东,南,西,北"四字结构的俄译中国自古具有"对立统一","相对"的哲学思想,这种深厚的哲学底蕴对汉民族的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利用"东"与"西","南"与"北"互相对立,构建了许多熟语性的四字组合.这些固定结构中的"东,南酒,北"的方位义已经削弱或完全消失,徒有其形.因此,在汉译俄时就不能再用BOCTOK,IOF,3aJ_la丑,ceaep及与其相关的词语翻译(因BOcTOK,IOF,强rIa且,ceaep及其相关词语均包含方位义),只能采取"意译"的方法.如:南征北战(nTHC60HMHriOaceficrl~e),南来北往(CHOBaTb髓且14Bnepe~),南腔北调(rOBOpC~MIJXDa3HHqHbⅨnposmu~),南辕北辙(pe3y他TncU1yqH1℃Ho6pavnu~xouy,KOTOpS~ Hy).'eH),东拼西凑(c60py且aCOC~HKH),东挪西借(6paTbB3a~Mblr且e TQⅡbK0MO3KHO),东奔西跑(M哪Tb明H3CrOpOHUBcropony),东流西窜(nepexo~CMem髓MEcro),东鳞西爪(ⅡaHox(I(H),东拉西扯(cy且aLⅡ|Tb,ml帕pHTb3p兄)等四字结构.请看下列句子的翻译:(6)他走起路来就像熊一样,东倒西歪的……llhrYHeFoM已口'Bl掰【II,BnepemJ~,…(7)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②!Q磐Hcayx~HHKoIHe且a且)rTKSKItX-.『IIf60兀QJⅡ|0IIe|IHb【xmH曲.(8)过去我们南征北战,那种战争好打.因为敌人清楚.②I::XaHWLleMbl鱼型堕避,HI~CTHTaKyIOBOfiHy6bIOlOJ~erKo,H60spar6bi21HaBH且y.4.结论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看似简单的"东,南,西,北"在汉,俄两种语言中,形,义上既有对等的情形(如用于表方位的直义时),也有不对等的情况(如汉语中"形"于"义"如同虚设时);既反映出汉,俄民族不同的认知心理,又折射出蕴涵汉文化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由于每个民族的语言表达形式都与该民族的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同民族语言中严格意义上完全对等的词只是该语言词汇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得一门语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入了解该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的过程.虽然,"语言学习本身就隐含(包含一引者注)了文化学习的成分.……习得语言也就意味着习得一定的文化"(赵爱国姜雅明,2003:3o1).但是这种"文化"是指在词语中"凸显"出来的部分,对于隐含在词语当中的文化因素,有时却必须通过汉外对比才能得到显现.注释:①表示例句引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60年9月第1版,人民出版社及该版本的俄译本.②表示例句引自《汉俄译例汇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参考文献:[1]~l_KBnemE.CHeKOTOpblXMO~I.e..qRXnp0cTpaHcT髓BpyCCKO~ ~I3blKOBOHKaprHHeMvlpa[J].Bonpoc~且3b'腻】3腿H"咒,1993(4).[2]韩宝育.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崔希亮.语言理解与认知[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6]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7]江林昌.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98.[8]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91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J].中国语文,1989(1). [10]陆俭明.同类词连用规则刍议一从方位词"东南西北"两两组合规则谈起[J].中国语文,1994(5).[11]张清常.北京街巷名称中的l4个方位词[J].中国语文,1996 (1).[12]邹韶华.现代汉语方位词的语法功能[J].中国语文,l984(3).[13]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育与研究,1992(2).。
浅谈俄语词汇的非术语化现象
浅谈俄语词汇的非术语化现象【摘要】语言既是社会现象,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社会现象和文化载体,语言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
当民族文化迅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时,语言的变化就尤为明显。
语言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各不相同,联系最为直接的是词汇。
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为敏感,变化也最快。
近年来俄语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词汇层次上。
其具体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外来词语的引进,词汇修辞的变化以及专有名词的非术语化现象等等。
本文将通过不同领域的具体事例来分析俄语词汇的非术语化现象。
【关键词】专业术语,非术语化一、非术语化现象的起因术语指的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称谓的集合,又称名词或科技名词。
非术语化现象表现为大量的专业术语跨域专业领域的界限,入侵到新闻报道,政论时文,文艺作品和日常语言等非术语领域中,失去其原有的术语意义,扩大原有的语义范畴。
非术语化现象普遍发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同语言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从社会方面看,苏联解体以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经历了重大变革,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也发生了急剧变化,这是词义发生变化的催化剂,非术语化反映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表达需求。
知识爆炸、科技迅猛发展,致使大量科技术语涌现出来,迅速而广泛地为大众所熟知和了解,最终进入普通词汇层;从语言本身看,语义系统具有先天的不足性,随着信息的推广,原有的单一的语义难以满足人们的表达需求,而用来指称新概念的旧词新意则更易于被人们接受,这也符合语言发展的“精简原则”。
总的来说,非术语化现象的实质是无数语言使用者个人的创造性努力相互碰撞和互相认同的结果,是语言使用者认知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的表现。
二、俄语的非术语化现象非术语化现象,发生在各种语言中,弥补了语言语义单一性的缺陷,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当然,俄语也不例外。
20世纪的俄罗斯社会经历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变革,这种社会变化使俄语术语词汇产生非术语化的现象尤为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1、政治术语的非术语化政治术语泛化到其他领域,包括与之相距甚远的日常生活。
俄汉语“高低(矮)”空间维度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2012年第1期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2012, №1 总第35期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35俄汉语“高/低(矮)”空间维度隐喻认知对比分析张志军 孙敏庆(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提要:本文以俄汉语空间维度词“高/低(矮)”为例,从词典释义入手,对其空间维度的概念特征进行探讨,进而借助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俄汉语“高/低”维度由空间域向其他六个目标域的映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俄汉对比;“高/低(矮)”空间维度;隐喻中图分类号:H353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物理学认为,客观世界中的事物都存在三维的空间特征,其特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语言中,空间维度词是表达客观事物空间特征的一类典型词汇。
然而,不同民族由于语言世界图景上存在差异,空间维度词的数量也不尽一致。
如俄语中表空间维度的形容词(以下简称维度词)主要有большой/маленький (малый, мелкий), высокий/низкий, длинный/короткий, глубокий/мелкий, широкий/узкий, толстый /тонкий六对。
相应地,汉语中主要有:大/小、高/低(矮)、长/短、深/浅、宽/窄、粗/细、厚/薄七对。
其中,俄语的толстый /тонкий对应着汉语的“粗/细”和“厚/薄”。
本文以俄汉语中的维度词высокий/низкий(高/低(矮))为例,从词典释义入手,探讨其在空间概念特征及其跨域映射方面的异同,以揭示俄汉语“高/低(矮)”空间维度隐喻认知的差异。
2 俄汉语词典对维度词释义的异同本文主要参考由С.И.Ожегов主编,Н.Ю.Шведова进一步修订的«Толковыйсловарь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2002)和《现代汉语词典》(2005),现将俄汉语词典对表达“高/低(矮)”维度的词汇的释义列表如下:俄语维度词«Толковыйсловарь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2002)释义词组示例высотаВеличина, протяжённостьчего-н. отнижнейточкидоверхней.(某物从下方一点到上方一点的延展度、大小)高度высотаприбоя(海浪的高度)высотациклона(旋风的高度)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расстояниеотземливверх.(从地面到上方的距离、空间)高处лететьнабольшойвысоте(在高处飞)набиратьвысоту. [(指飞机)爬高]высокийБольшойпопротяжённостиснизувверхилидалекорасположенныйвтакомнаправлении.(从下向上距离大высокаягора(高山)высокаядевушка(高个子姑娘)或者在这一方向上所处的位置远)高的высокий потолок(高的天花板) низкий Малый по высоте,находящийся на небольшой высотеот земли,от какого-н. уровня.(高度小;距离地面、某一平面的高度不大)低的низкая ограда(矮的篱笆) низкое кресло(低矮的沙发) низкое солнце(低低的太阳)汉 语维度词《现代汉语词典》(2005)释义 词组示例 高度高低的程度;从地面或基准面向上到某处的距离;从事物的底部到顶端的距离 飞行的高度;山的高度 高(形)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
俄译汉修饰语的位置调整策略
俄译汉修饰语的位置调整策略李延武【期刊名称】《黑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5)6【摘要】Russian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differences are bigger, and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Russian and Chinese are different .Russia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modifier needs appropriate processing to make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on the basis of faithfully conforming to the grammar of the Chinese logic and the Chinese habits of thinking and language .Some adjectives ( verb) or noun form a second act as modifier , the position of grammar translation only with Russian habits .easy to under-stand by not conforming to the Chinese grammar and Chinese language habits .At this point it is adjusting its position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in this paper ,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tent adjustment , switch , and switch places ,Thus,the statement will be smooth and logical .%俄罗斯人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与中国人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差别较大,且俄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也相去甚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探汉俄语空间方位词的非方位表述功能
发表时间:2018-12-14T17:54:08.1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作者:沙比娜?穆塔里夫
[导读] 本文主要通过单音节汉语空间方位词与俄语空间方位词表示非方位含义时的相互对应,说明汉俄空间方位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能够表示不同的含义,方位词的非方位表述功能也可以称为方位词的隐喻功能。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单音节汉语空间方位词与俄语空间方位词表示非方位含义时的相互对应,说明汉俄空间方位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能够表示不同的含义,方位词的非方位表述功能也可以称为方位词的隐喻功能。
汉俄语中的方位隐喻现象具有共性。
汉俄空间方位词在非空间意义表述情况下的对应所体现出的相似性能够反映出汉俄两种语言所包含的语法功能、语用特点及民族思维方式。
本文分别从空间方位词表示时间含义、范围含义等两个方面进行汉俄相互对应说明方位隐喻现象,及其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启发。
关键词:汉俄方位词隐喻相互对应第二语言学习
一、引言
无论是学习汉语还是俄语,空间方位表述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表达,对于空间方位的描述是通过方位词来实现的。
然而方位词除可以表示方向位置外,还具有隐喻其他意义的特点,即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otaphor)。
方位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Source domain)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target domain)进行映射(map)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
也就是说,人们把这些表示空间方位关系的词投射延伸到其他一些人类认为与之具有联系的表示非空间意义的概念上,例如时间、范围、程度等概念上,使几种概念之间产生关联性,具有一种相互的联系,以此来使自己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
莱考夫先生认为隐喻归根到底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且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
而方位隐喻也就是指将空间方位概念延伸至另一全新概念之中,发挥方位词的非方位表述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对一些新的概念产生认识并留下深刻印象。
二、汉俄语中的空间方位词表述非方位意义时的对应情况
1.方位词表示时间含义时的汉俄对应情况
方位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空间位置,还具有表示时间点或时间段的作用。
即所谓方位,既指空间又指时间,并且方位词在表达时间概念上具有重要作用。
Gluckberg,keysar&McGlone认为:“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性,甚至说,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特性,是系统的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
”
在俄语中,隐喻以一种特定的修辞将语言表达效果进行进一步提高,隐喻是修辞格的一种,是形象描绘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长期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演变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其主要的用词方式是通过将一个短语或者词汇转换成为相近或者相像的事物进行表达出来。
俄罗斯学者加克认为:“形象的相同以及隐喻的共性现象既表现在空间上,也表现于时间上。
从空间上讲,不同的语言在互不影响情况下会产生相同的隐喻性转换;而从时间上来讲,则表现于同一语族的语言甚至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会产生同样的隐喻性转换。
”而汉语与俄语在方位词上的非方位描述正是汉俄两种语言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产生的相同的隐喻转换,这也说明汉俄两个民族在思维上的相似性。
表1:方位词表示时间含义时的汉俄对应情况
上表对部分汉俄空间方位词中能够表示时间意义的词进行了对应。
从表中的对应情况来看,汉语与俄语中都存在着空间隐喻时间的例子,这也印证了一个重要的认知现象,即空间能够隐喻时间,时间是空间的平面表达,同时从中我们也能够了解到,汉俄两个民族在空间隐喻时间这个概念上具有相似性,在空间转换时间时汉俄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具有共性。
李枫认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决定语言和思维的是客观存在,是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和社会历史条件。
”同时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也表明: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方式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形成也有深刻的影响。
也就是说,汉俄空间思维的相似性还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国与俄罗斯相互接壤,这种“邻居式”的地理位置也影响了汉俄两个民族思维的某种相似性。
在俄语中,表示空间方位一般会用到前置词,俄语前置词按照自身的语法规则会产生相应的含义,有时可能几个不同的前置词能够表示同一个含义,但其具体含义还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俄语前置词所需搭配的语法规律及具体语境来进行不同的选择与搭配。
2.方位词表示期限、范围意义时的对应情况
方位词还具有表示某种范围期限的含义。
常用来说明某一方面或某一界限。
表2:方位词表示期限、范围意义时的对应情况
人们通过对空间方位的认知,把对空间的认知进行转换,将空间概念延伸至范围、界限这一新的概念上,从而使两者产生联系,以加深对表示范围这一概念的认知。
俄罗斯学者认为,隐喻是人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人们为了对一个新的事物产生认知,挑选一个与此事物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
进行比较,以加强对该事物的认识。
而隐喻恰好就起到了这种作用。
赵艳芳认为:“在隐喻结构中,两种本来似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的联想,因而最终会利用这两种事物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这也就说明了,之所以汉俄语空间方位词能够具有表示范围之意,是因为在汉俄两个民族的思维中已经将空间方位与范围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汉俄两个民族通过空间认知对范围界限进行理解,这也印证了隐喻的普遍性与隐喻具有共性,汉俄民族思维中某一个相同的方面使得两个民族在空间隐喻这个层面产生了共性,选择通过对空间的认知来延伸其含义至另一层面,即范围层面。
三、结束语
方位词的隐喻功能对人类认知其他概念起着非常关键且基础性的作用。
人们通过对空间方位关系的理解,再将其进行投射延伸到与之相似的其他关系中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理解。
汉俄空间方位词的非方位表述功能具有相似性,在空间方位词的隐喻方面存在共性。
方位词在交际中的出现频率非常之高,通过汉俄方位隐喻对应,发现方位隐喻在汉俄语法中的共同点,方位词的隐喻只不过是将立体三维的空间转换到平面式的空间或容器式的空间来进行理解,从而再进一步去探索两种文化及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相似性,能够使语言学习者加深对方位词表示非方位含义时的理解。
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只是语言的学习,还是一种思维的转换,文化的学习等,只有全面地学习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到这门语言。
汉语和俄语的学习者,能够通过方位隐喻的这种对应从而将其他一些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词汇进行类似的对应,从中得出汉俄语言中的相似点,得出语言中隐藏的文化及思维方式的相似点,再通过在实际情况中的具体运用,得到学习启发。
汉俄方位词的隐喻功能具有的这种相似性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及俄语学习中可以进行运用,通过对应对比,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尝试掌握目的语的思维方式方法,能够在汉、俄语学习的过程中起到辅助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曾传禄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4-107。
[2]Lakoff.G 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
[3]练雪瑞现代汉语方位词的时间表达[D].安徽师范大学,2007。
[4]刘燕汉语方位词与俄语表示时空关系前置词之比较[J].黑河学院学报,2013,(1),21-24。
[5]王松亭俄汉语中隐喻共性现象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报,1999,(5),15-18。
[6]李枫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第二语言学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8-67。
[7]张薇汉俄语空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沙比娜?穆塔里夫,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