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毛概精品课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当前不利 于社会稳 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
一是就业压力增大 二是大量贫困人口存在 三是贫富差距拉大 四是社会安全网薄弱
五是社会焦虑现象显现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社会主义社 会中,基本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与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 础之间的矛盾”。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 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 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中,逐 步使中资金融机构在市场的竞 争中特别是在与外资金融机构 的竞争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我国的金融安全。
(一)合资发展著新篇:青岛啤 酒“引进来”与“走出去”
(二)海尔:走出国门闯天下
坚持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的立足点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 自主,这是中国人民的根 本利益所决定的,也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自 力更生,这是由中国的 具体国情决定的。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与实行对外开放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以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
“引进来”
“引进来” “走出去”
案例: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思考讨论
• 1.美国人感叹:“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 团糟”。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 2.结合本案例,谈一谈中国该如何进一步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毛概重点章节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 党的十四大以来相继提出来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2.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第三,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辨析题)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别。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13.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15. 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简答题:
1.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
毛概第七章ppt课件
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应遵循 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 任务决定的。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改变落后 的生产力,这就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 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 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 式和思想方式。
1、全面改革的历史
进程
我国改革始于20世纪 70年代末。首先是农 村改革。废除人民公 社制度、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发展 乡镇企业等。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 应,主要看它是否适 应当时生产力的要求, 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 展。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 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 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主要 矛盾和根本任务统 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主 要矛盾的途径是改 革。改革是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的必由 之路。
教学重点
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3.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 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 点。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 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 会主义制度本身解 决社会基本矛盾的 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 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状况和性质的基 础上,进一步分析 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 和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 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 展马克思主义。”
毛概第七章
(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性质)
A 改革不是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而 是改变束缚生产力 发展的具体体制 (改革的对象)
B 改革不是要抛 弃社会主义,而是 为了更好地坚持和 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基本制度是在一 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 位的政治、经济、文化 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 态的本质特征,具有根 本性、稳定性、原则性 的特点
“一年跨出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1)对内改革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 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 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 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小岗之夜惊天动地
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 生产队20名农民代表全队20户 农民(两户单身), 聚在村里一间屋里。 神态极为严峻地写下了一纸契 约,全文如下: 1978年12月地点严立华家我们分田 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 伸手要钱要粮如干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 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这个惊天动地的契约,现作为中国当代史的珍贵文物, 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藏 品号为GB54563。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我们把改革当做一种革 命” ——邓小平
第一,就改革解放生产力而言, 改革是一场革命
“改革的性质通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 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 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 叫做革命性的变革。” ——邓小平
第二,就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而 言,改革是一场革命。
毛概课件_第七章_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3、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关系 第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 根本立足点。 第二,对外开放是提高自力更生 的手段。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与实行对外开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对外开放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对外开放是不是意味全盘西化? 对外开放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
二、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
生产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 金融国际化
交通、信息国际化
1、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依据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经 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任何国家 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把自己孤 立于世界之外只能是死路一条。对外开 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 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第一,吸收和借鉴前人创造的文明成 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第二,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创造 的现代文明成果,是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 需要。 第三,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 果,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其创造的文 明成果。
一种是把体制的 改革变成对根本制度的 变革,使改革变 成 “改向”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 裕起来,振兴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富有社会 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发 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 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 前列。
到目前为止,大金龙 产品已经外销到四十多个 国家,它仍然是迄今为止 将产品外销到欧洲地区的 惟一一家客车企业。
金龙客车在世界客 车博览欧洲展览会 (BAAV)
在肯尼亚内罗毕的一家手机专卖店,售货小姐展示中国的 海尔手机。小至搪瓷盆、鞋油和服装,大至电视、卡车, 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融入非洲人的生活。
07、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之后,乡镇企业
异军突起。8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的步伐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
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90年代,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
最后,改革的配套性要求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整个改革中,经济体制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以时代精神和实践要
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
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由先进文化引导和由人民群众推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
不移地坚持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同时,它通过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了党的性
关键词
社会主义原则和方针 基本矛盾改革、发展和稳定 基本格局
上 目录 下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改革开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理论阐述 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性质和基本原则,“三个代表”继续论述了社会主义改革 的特点、内容和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 的基本国策,邓小平理论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作用和基本原则,“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了对外开放理论,制定了“走出去” 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战略。
党202、0/1怎0/3样1 建设党的问题。
上 目录 下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首先,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改革。
毛概第7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 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多次强调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 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就会葬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 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精品课件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 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 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 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 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 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在改革开放的性质问题上,则不 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 必须理直气壮地支持社会主义方向。
1992年春,小平 同志在视察民营企业 珠海江海电子厂时说, 不要争论是姓“社” 还是姓“资”,只要 有利于提高综合实力, 要放手去做
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 额1.15亿美元,增长 35.7%,由上年居世界第 四位上升为第三位。
精品课件
2005年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 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 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 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 到8189亿美元。
精品课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江泽民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全党工
作的大局,系统地分析了改革、
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指出它们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
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
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
政治理论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C.经济体制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判断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否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 )
A.主观标准B.客观标准C.理论标准D.实践标准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6.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7.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是在2001年12月。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现阶段我国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本次练习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
A.改革B.开放C.民主D.矛盾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小岗之夜
小岗生产队: 20户人家 副队长:严宏昌 老队长:关庭珠 队长:严俊昌 时间:1978.12 地点:严立华家
新乐园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 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式衣服穿不完。 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总体改革思路:“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改革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阶段: 1984年10月—1992年9 月
总体改革思路:确认了“有计划的 商品经济”观念
改革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阶段: 1992年以后
总体改革思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改革方式:由“ 重点突破” 转为“全面 推进”
多 层 次 开 放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发区
沿边、沿江、沿铁路 开放城市
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技术的窗 口、管理 的窗口、 知识的窗 口、对外 政策的窗 口
1988年海南设 省,成为我国 最大的经济特 区。
80年5月
1984年
1985年2月党中央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随后, 又将山东省济南市、广东韶关市、河远市、梅州 市列入经济开发区,在这些地区基本上实行沿海 开放城市的政策。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 浦东新区。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 长江流域,加快上海的建设步伐,使上海成为国 际性的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 1992年,出台了沿江、沿边开放和内陆开放的一 系列新举措。
85 1562 1739 20.46
二、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
毛概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单调划一的服装:从颜色到样式,
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 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 瑞士伯尔尼公司一个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 瓦,职工只有12人。我国江西省江口水电站,当时装机2.6 万千瓦,职工却有298人,高出20多倍。 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工人,而中 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工人,相差14.5倍。 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一小时起落两架,还搞得 手忙脚乱。 ——1978年赴西欧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 西德)考察团 的见闻
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 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 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 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按英国学者戴维. 赫尔德的说法:“全球化是 一个体现社会关系和交易的空间组织变革的过程, 此过程可以根据其广度、强度、速度以及影响来 衡量,并产生了跨大陆或区域间的流动与活动、 交往与权力实施的网络。”
巨大的震撼:中外经济科技之间巨大差 距
邓小平乘坐日本新干线的感慨!
1978年邓小平去日 本访问之后,坐在新 干线上,讲了一句话, 说我懂得了什么叫现 代化。
邓小平的感受是: “乘坐新干线,使人 有了追赶时代的感觉。 中国惟有大步前进。”
三、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建立充满 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 时代前列; 改革不是放弃社会主义。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 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毛概I·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 存在着矛盾.毛泽东说,社会 总是充满着矛盾,即使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 不过矛盾的性质和阶级社会有 所不同罢了.正是这些矛盾推 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8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 一方面肯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另一方面在总 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 入思考,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9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30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4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马列 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论述, 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论述,但未系统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 东在《 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一文中, 的问题》一文中,全面阐述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 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 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江泽民指出: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 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 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有 一着下不好,就可能全局受挫.
毛概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共和国1912-1949
第一次鸦片战争,48只军舰和4千英军 打败了拥有4亿人口的大清帝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2万英法联军打败大 清帝国,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焚毁圆明园。
变革努力:
1860-1894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95-1898维新运动:传播科学民主的启蒙运动 1905-1911立宪运动:大幅度行政改革计划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郑和7次下西洋,目的宣扬大明帝国国威;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政府向中国派出第一个外交使
团,无果而归。
主动开放
被动开放
主动开放
明中叶1500年前
1971年后
1840-1949
主动封闭
1840年前 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但是面对 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 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 策,把门关上,最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 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 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是 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 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 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 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 ,指出 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的途径是改革。
被动封闭
1949-1971前
“所请多与天朝体制不合,断 不可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辛亥革命
清王朝1840-1911
历史背景: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9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 1900八国联军入侵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是】:D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的进步C.改革D.对外开放【正确答案是】:C3、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A.科教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政治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正确答案是】:B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
A.前提B.基础C.目的D.手段【正确答案是】:C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其中,改革是发展和稳定的()。
A.动力B.目的C.前提D.手段【正确答案是】:A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正确答案是】:C7、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B.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C.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D.全方位、多方向、宽领域【正确答案是】:A8、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D.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正确答案是】:C9、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A.对外开放为主、自力更生为辅B.自力更生为主、国外援助为辅C.互不相干、相互排斥D.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正确答案是】:D10.对外开放是()。
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B.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正确答案是】:C1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政策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D.一项权宜之计【正确答案是】:A12.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名词解释1基本制度,是指该社会形态的本质所决定、并表现该社会形态本质特征的制度。
2具体制度,则是由基本制度所决定和派生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的体系。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这种基本制度,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必须坚持。
4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则是指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和科研体制等等。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具体包含三层含义:①这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不是指作为其实现形式和运行手段的体制和机制。
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
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
这就忘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②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通过改革使其完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③对社会主义体制,特别是经济体制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这种革命性变革,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制度来说,也是一种完善。
改革的对象: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改革的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方法: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相互协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6邓小平多次强调,改革“实质上是一场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把改革与革命,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赋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以更加深刻、完整的内涵。
7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前者是对抗性的矛盾,后者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8稳定问题的四个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不变,两个开放不变,进行改革的方针不变。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国内、国际)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性质)(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体制转换的根本途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这就一方面使改革成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基本形式,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也使改革具有了解放生产力的性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具体制度,扫除障碍,解放生产力。
(二)理解社会主义改革需要明确以下几点:(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从深度上看,我国的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3)从广度上看,改革要触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4)从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上讲,改革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5)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引起和决定这对矛盾的根本因素。
生产关系按照生产力性质和要求不断改变自身形式,是这一矛盾运动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观点1、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曾有过“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的著名论断。
2、斯大林自1936年宣布在苏联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后,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经历了一个从“完全适合”到“也有矛盾”的认识过程,但他对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的问题,终究还是没有搞清楚。
(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提出背景:随着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建立,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显现和突出。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ppt课件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22
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二,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 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 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23
六、对外开放的依据
1.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2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改革决策的理论依据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 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 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 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 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 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 具体政策措施。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20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是判断姓‘资’姓 ‘社’的标准,而是判断改革和工作是非得失的 标准。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11
我国改革的出发点与苏东国家根本不同。我们认为 社会主义所以要进行改革,不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 注定没有效率,而是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 还存在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僵化的经济和其他方 面的体制,所以有一个通过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和 活力的社会主义各方面的体制的问题。改革的性质 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改革,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 度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优越性能够始终一贯、 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总之,两种改革的本质区别 就在于是否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毛概--第七章
改革开放30年伟大实践的启示
喜看今日路
胜读百年书
谢谢!
(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把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混为一谈必然导致的两种后果 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 把改革体制误认为是改变基本制度,反对对体制作任何改 革。 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把体制的改革变成对根本制度的变革,改革变成了“改 向”。
(三)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 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1987年6月
(一)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二)政治体制改革:从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到高官问责制 (三)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深化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的改革 (四)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五)用“三个有利于”排除“姓资姓社”的争论与干扰
1、邓小平提出要从中国的国情和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出发, 恢复生产力对 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恢复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 2、邓小平提出要全面、辩证地理解革命,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正 本清源。
3、邓小平提出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1、起步阶段:1979—1983设立经济特区 2、逐步扩大:1984—1991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3、全面铺开:1992年以后沿江、沿边、沿路、内陆全面开放 4、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内涵
(三)宽领域,是指在开放的范围、空间和形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三)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策略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率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毛概第7章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二、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按照中国入世承诺, 日起, 按照中国入世承诺,从2007年1月1日起,外资银 年 月 日起 行将获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也就是说, 行将获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也就是说, 还剩下不到6个月的时间 孱弱的国内银行业, 个月的时间, 还剩下不到 个月的时间,孱弱的国内银行业, 将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将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 行真刀真枪的竞争。 行真刀真枪的竞争。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 动的必然需要。 动的必然需要。 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出路和希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出路和希 望。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消除制约 经济社会 发展的体 制性问题
第一, 第一,重塑改革文化 ; 第二,抵制公共权力市场化的行为; 第二,抵制公共权力市场化的行为; 第三, 第三,制定和实施改革推进规划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除弊创新、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除弊创新、自我完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除弊创新 善和发展的过程; 善和发展的过程;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是促进经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教学方案新课导入:我国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理论上有四个重大问题需要做出准确回答:一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二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还是改革;三是改革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改革;四是用什么标准检验改革实践的成败得失。
对第一个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的是毛泽东,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对第二、三、四个问题做出完整而科学回答的是邓小平,从而形成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邓小平同志他是怎样回答的呢?新课教学;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1)1848年—1920年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建党、夺权;2)1921年前后—1949年前后,主要任务是在孤立的苏联一国建设社会主义;3)1950年—今,在此期间出现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却取得了辉煌成就。
2、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面对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三种不同选择1)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共同性。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体制被模式化,要求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既要改革落后的生产力,又要改革超越的生产关系。
2)不同选择:A、拒绝改革,固守僵化的苏联模式,最终大多数国家发生剧变。
做出这一选择的国家是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柬埔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这些国家已陷入重重危机,柬埔寨由于大搞阶级斗争,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首先亡党。
此后其他国家虽然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维持了一段时间,但在政治经济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以后,实行苏联模式所产生的巨大差距明显地摆在国人面前,到1989年,大多数国家发生了历史性逆转。
B、选择了改革道路,但未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路线,最终仍然发生了剧变。
这一类国家主要有苏联、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这些国家大多数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改革,如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十年改革、匈牙利的“静悄悄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等,但由于这些国家的改革目标一直不明,改革时断时续,无法持久深入。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些国家掀起了新的一轮改革热潮。
在经济体制改革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这些国家转而优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它们逐渐抛弃了马列主义指导思想,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由于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长期实行苏联模式,经济没有搞好,又犯过许多历史错误,在轻装上阵,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反对党的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步步退却,而已被搞乱了思想的广大群众在“民主选举”中自然倾向于反对党。
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纷纷下台也就在所难免。
C、选择了社会主义改革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作出这一选择的主要是中国。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苏东国家积极进行改革之际,我国却在搞阶级斗争,轰轰烈烈地进行“文化大革命”,置身于改革潮流之外。
与苏东相比,我国落伍了。
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这前,我国各条战线都遭受了空前的破坏,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国内形势相当严峻。
国际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与它们的差距拉大了。
面对国内国际的重大挑战,当时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
一条是继续坚持“左”的指导思想,遵循“两个凡是”,狠抓阶级斗争,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另一条是恢复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3、社会主义改革不同结果1)两种结果:15个国家,10个失败,5个成功。
2)两种改革观:A、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态度:全盘私有化—以公有制为主体。
B、对多党制的态度:支持—反对。
C、对多元化的态度:拥护—反对。
D、对开放的态度:全盘西化、全面开放—扬我之长,西学为用。
思考与点评:思考: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中要吸取怎样的教训?点评: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应该存在多样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只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这一体制后来被模式化了。
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1)只有改革,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2)只有坚持正确的改革路线,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模式导致经济没有搞好,是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原因,选择了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是苏东剧变的关键。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没有太多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中的运动形式,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 ——恩格斯列宁提出来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斯大林前期曾强调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把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一概看作敌我矛盾,搞阶级斗争扩大化。
晚年虽承认矛盾,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评价:由于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没有充分展开,各种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全清醒的认识,缺乏一贯的、科学的界定,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做最一般的概括,所以当时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矛盾方面的分析,主要强调的是没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部分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矛盾,没有提出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可能存在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下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理论上的局限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科学认识等原因,导致了实践中的失误,如脱离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一味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试图“以阶级斗争为纲”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等等,结果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严重挫折。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出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还是矛盾的新标准——不是简单地根据一种生产关系的做出判断,而是强调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一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合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不同社会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及其解决途径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发展是通过社会变革的形式实现的,革命与改革是社会变革两种基本形式;2)在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是阶级斗争,解决此矛盾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进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下的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此矛盾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进行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第一,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落后的状态.第二,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三,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
经济体制及相关体制的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案例:“超女”带来变化2005年底,周笔畅、李宇春、何洁在广告上频频出现,张靓颖参排的音乐剧正为外界关注。
而早在半年前,她们都只是无名小辈,她们的命运在2005年陡然上扬。
她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超女”。
美国《时代》周刊的亚洲版把10月3日的封面给了李宇春,把她列为该周刊评出的25位年度亚洲英雄人物代表之一。
人们常用“可爱”形容周笔畅,用“帅”形容李宇春,却都不用“美丽”或“漂亮”。
赛场上,李宇春遇到难题:能否穿裙子给大家看看?她犹豫几秒后,笑答:“再说吧。
”短发,长裤,挥手甩头,潇洒利落——这就是新“超女”冠军的典型出场。
裙子,女性的经典装束,但李宇春和周笔畅就不爱。
即使其他选手都裙装亮相,她俩依然穿长裤特立独行。
在女性主义学者眼里,这等于“直接拒绝了自己作为女性的某种穿着特性”。
“超女”之后,望着“帅”女生、“男仔头”,传统的偶像标准仿佛刹那间消逝。
“超女”们的单纯、直率、天真,以及在残酷竞争中流露的真性,征服了大众。
《时代》周刊说,李宇春等“超女”挑战了中国传统的规范。
“所带来的震撼已经超过了自身,毫无疑问是中国的新偶像。
”女孩子们纷至沓来,总共约15万女生成为“超女”。
看着15万超女的热情,看着她们的集体追梦,仿佛中国人传统上老实、沉稳、中庸的风格一扫而光。
时代变了,“新人类”多了?还是中国人就在变?2005年中,15万“超女”在追梦中感受幸福,数以百万的歌迷粉丝,在这集体狂欢中感受激情。
年底回眸,夏天里的激情发段于何处,可能难以说清,但当时的狂热,仿佛就在昨夜。
粉丝团的工作核心都是短信投票。
允许民众参与并建构自己的偶像体系,这或许是广大粉丝积极参与的重大推动。
短信投票被外界解释注解出许多的含义。
不管如何,让百姓能用推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参与并建构自己的偶像体系,这或许是广大粉丝积极参与的重大推动。
有人说,热情的粉丝才是真正的“超女”。
随着一场“超级女声”,许多人的热情在瞬间激发,其潜藏才能得到开拓,生活人生仿佛陡然一变。
是他们自己为“ 超级女生”改变,还是他们心中本就蕴藏着改变的愿望和潜质?曲终人散,余音绕梁之后,也会绝去。
但有些人令我们难以遗忘:脱颖而出的“超女”明星,追逐梦想的参赛者,激情狂热的粉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