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经济犯罪案件类型上看,一是金融犯罪仍呈多发态势,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案件12194起,涉案金额775.5亿元,比1998年分别上升近50%和3.2倍,其中假币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发放贷款等案件较为突出;1999年共立各种金融诈骗案件12221起,比上年多立2053起,上升20%;涉案金额171.9亿元,比上年增加50亿元,上升41.5%,其中发案率多,涉案金额大的主要是票据、凭证和集资、贷款诈骗案,共立7174起,涉案金额126.5亿元,占金融诈骗案件立案总数的58.7%,涉案总额的73.5%。〖1〗二是涉税犯罪形势相当严峻;1999年公安机关共立涉税案件9009起,比1998年上升36.5%;2000年全年立涉税案件11577起,涉案总值232.5亿元,与1999年相比立案数上升28.5%,案值增加3.35倍;2001年1-6月份立涉税犯罪案件6120起,案值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80.5%,其中非法制贩假发票呈泛滥态势,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严重,大要案件突出。三是合同诈骗犯罪突出,1999年全国立合同诈骗案件8114起,比1998年上升9%,占全部经济犯罪案件的13.9%。四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增多,1999年公安机关共立案1022起,涉案金额2.69亿元,分别比1998年上升26.3%和27.5%,其中侵犯商业秘密、假冒商标案件涨幅较大,假冒注册商标、标识案件的涉案金额增加。五是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犯罪案件十分突出,1999年共立4000多件,涉案金额20多亿元,2001年1-6月份立此类犯罪案件6143起,涉案金额61.2亿元,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犯罪案件正逐步向证券领域渗透,证券业从业人员利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数千万甚至几亿元巨额资金以牟取私利的重特大案件屡有发生。
(五)经济犯罪手段隐蔽、狡猾,智能型犯罪突出
目前,国内的一些经济犯罪从传统的、初级的犯罪手段向高科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专长,利用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从事经济犯罪活动,作案过程诡秘、快速;二是经济犯罪分子作案前精心策划、设计,具有反侦查的意识;三是规避法律,寻找法律上的空隙和不完善之处,打“擦边球”,逃避法律的制裁;四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经济犯罪。经济犯罪手段的上述特点,给公安机关发现和打击经济犯罪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 一)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涉案金额巨大近年来,经济犯罪案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其中大要案件尤为突出,1998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51000余起,涉案金额540多亿,1999年公安机关共立经济犯罪案件63869起,比1998年上升24%,涉案金额1166亿元,同比增长115.5%。经济犯罪大案不断上升,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个案最高案值仅为百万元,80年代末升值至千万元,90年代以来个案案值突破亿元之巨,甚至出现上百亿的经济犯罪案件,1998年全国公安机关的所立的合同诈骗案件案值达228亿元,平均每起案件案值超过310万元。从个案看,1993年,美籍华人梅直方,李卓明诈骗中国农业银行衡水中心支行100亿美元备用信用证案件,这一被骗金额几近当年国家外汇结存总额一半;1998年浙江省金华县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涉案金额达63亿元,广东省湛江市的走私案件案值共110亿元,厦门远华集团的走私案件案值共530亿元。可以说,经济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关 键 词】经济犯罪/现状/趋势
【正 文】
一、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产生的不平衡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可资经济犯罪主体利用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与“空隙”大量存在,再加之市场经济本身的负面效应,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产生的权力缺乏监督与制约而导致的“权力寻租”现象的泛滥,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过程中的国际经济犯罪的渗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犯罪日渐突出,呈现出十分严峻的态势,犯罪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犯罪种类更趋多样,手段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危害极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应该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一些新兴的专业市场应运而生,如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高科技市场等,在这些专业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投向集中,利润回报丰厚,然而,调整此类新兴市场的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却远没有建立起来,内部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有关管理和监控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与漏洞,这就为不法分子进行经济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在这些经济热点部门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犯罪类型,可以说,经济犯罪活动已透渗到商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领域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四)群体型经济犯罪、单位经济犯罪十分突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 相互制约,没有相互间的配合协作,经济犯罪分子很难或基本上不可能独自完成从预谋到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在经济犯罪中,群体型犯罪非常突出。从侦办案件的情况看,金融财税犯罪几乎全部是团伙所为;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已基本形成制、贩、销一条龙作业的犯罪链条;有的甚至已演变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经济实力较强的带黑社会性质的经济犯罪集团。这些带黑社会性质的经济犯罪组织为争取更大经济利益或市场份额,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不惜雇杀手、打手,伤害竞争对手,诱发滋生其它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影响了社会治安。
二、我国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
对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说,必须全面地把握与经济犯罪相关的所有因素,研究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状况,由于经济犯罪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经济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系统中的许多机理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了解还不够全面,这就使得对经济犯罪趋势的研究只能在对未来经济犯罪的发展起主要、直接作用的因素及其相互联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犯罪未来的走势作出一定的推断和估测。经济犯罪的增减、消长的状况是经济犯罪的诱发力(各种诱发பைடு நூலகம்济犯罪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合力)和抑制力(各种抑制经济犯罪的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经济犯罪的诱发力大于抑制力时,经济犯罪就会呈上升的趋势,当经济犯罪的诱发力与抑制力势均力敌时,经济犯罪则呈平缓的态势;当经济犯罪的诱发力弱于控制力时,经济犯罪则呈下降的态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的确立和逐步正常化,法制化和完善化的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比较低,经济犯罪的诱发力大于抑制力,这一时期的经济犯罪必然会呈现相对增长和严重化的发展趋势;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正常发展时期,法制化、制度化相对比较完善,对经济运行的监控机制较为健全,人民生活、素质、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已经相对提高,经济犯罪的诱发力与控制力可能处于势均力敌或诱发力弱于控制力的状态,这时经济犯罪呈现相对稳定或相对减少的态势。
【作者简介】程小白(1960-),男,江西永新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教授;肖冬根(1953-),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公安厅经济侦查总队总队长。
【内容摘要】我国经济犯罪活动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犯罪种类更趋多样,手段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危害极为严重。在对我国经济犯罪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 六)跨区域、跨国的经济犯罪日益增多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给经济犯罪分子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交通通讯工具的日益便捷,也给经济犯罪分子流动作案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经济犯罪大要案件往往涉及几个、十几个省市,有的还涉及到港澳台地区。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跨国的经济犯罪大要案件日益增多。跨国的经济犯罪或称国际性经济犯罪实质上是经济犯罪活动在地域上的扩展和延伸,犯罪要素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是国际性经济犯罪的主要特征。从国际性经济犯罪的活动范围来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已经受到或正面临着国际性经济犯罪的侵害,特别是有组织的国际经济犯罪集团正把黑手伸向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更多的立足点和犯罪空间。1991-1995年5年间,中国公安机关共立境外人员入境作案的刑事案件2865起,破案2793起,查获作案的境外人员4633人,其中走私、经济诈骗犯罪案件占立案总数的56.3%。1994年中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外籍犯人中,共涉及16个国家,许多国际犯罪组织正把犯罪的触角伸入中国。
(三)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日趋严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国家对经济管理的职能日益突出,国家管理经济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诸如发放许可证、营业执照、征收各种税款、拥有种种处罚权和强制执行权等等。但是,由于国家对于公务员行使上述职权缺乏十分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市场经济在分配方式上的多元化导致人们在心态上的失衡,致使部分公务人员将权力推向市场,使权力物化,导致以权换钱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大量发生,贪污贿赂、为亲友非法牟利、私分国有资产等种种经济犯罪行为,已日益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痛恨。从发案情况看,犯罪分子多数在掌管项目、指标、资金、物质等实权单位,以及工商、税务、政法和技术监督部门,犯罪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利,大搞权钱交易,由此可见,经济犯罪与腐败是紧密相连的一对孪生姐妹,从查处的经济犯罪大要案看,几乎每起重大经济犯罪背后,都隐藏着严重的腐败问题,许多大要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有一些党政领导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参与其中,充当保护伞,纵容、包庇犯罪活动。广东省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和厦门远华集团特大走私犯罪案件就是这种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的典型。可以说,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导致腐败的进一步加剧,而腐败又保护了经济犯罪。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
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报刊名称】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主办单位】江西公安专科学校
【ISSN 号】1008-8121
【CN 号】36-1213/D
【卷 期 号】200201
【出版日期】020110
【分 类 号】D917
【分 类 名】犯罪学
【标 题】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 者】程小白/肖冬根
(二)经济犯罪类型更趋多样化,并向市场经济的热点部门拓展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犯罪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可以发现经济犯罪活动的依附性规律,即经济犯罪紧紧依附于经济活动的拓展,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领域的不断拓宽,经济犯罪活动总是不失时机、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这些新的经济领域中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犯罪活动的阴谋最容易在新兴的、薄弱的经济活动环节中得逞,可以说,只要国家出台一项新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一种新的内容,便会衍生出一种新的经济犯罪活动。以涉税犯罪为例,1985年4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出口产品退税政策,并对出口的应退税款一律由国家预算收入退付,这一政策实行后,骗取出口退税款的犯罪活动也就接踵而至,最早出现骗税犯罪的是广东的新会、台山两县,到了1988年下半年发展到整个广东省,1991年扩大到南方沿海大部分地区,1994年迅速蔓延全国,形成了骗税狂潮。1994年1月1日,我国对工商税制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性的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核心的工商税收制度,相应采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够充当抵扣税款的凭证,一些不法分子为获得非法利益,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税款的犯罪行为便应运而生,且愈演愈烈。国家实施的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一些经济犯罪分子便以西部大开发为名,利用虚假合同,发包公路工程进行诈骗活动;国家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上海市便发现诈骗公积金系列案件。
从查处的经济犯罪案件情况看,当前单位犯罪占相当大的比重,单位犯罪突出是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之一。从犯罪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单位经济犯罪发展非常迅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单位犯罪不仅数量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烈而且种类急剧增加。单位走私、单位偷税、骗税;单位假冒商标、制售伪劣商品;单位行贿、受贿;单位非法经营、破坏市场秩序;单位合同诈骗与金融诈骗;单位破坏环境资源;单位侵犯著作权、假冒专利;单位骗购外汇等等。面对单位经济犯罪的种类与范围的不断增多、扩展,难怪有的学者发出这样的呼吁:“实践中法人犯罪的种类在不断扩展,事实上,除了某些需要具备人的自然属性才能实施的犯罪外,其余一切犯罪,法人都可能实施,因此没有必要对法人犯罪范围作专门限制规定”。〖3〗二是单位犯罪的主体面广。从目前查处的单位犯罪看,加入单位犯罪主体行列的,不仅有众多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还有各种各样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三资企业和境外法人,甚至党政机关、司法部门和部队。三是单位犯罪的大要案多,查处难度大。单位犯罪以其依法成立的合法身份掩护,利用其雄厚的资本、权力及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其他特殊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犯罪,其犯罪的规模和数额远远高于自然人,而且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单位的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一旦罪行败露,便会启动各种关系来干扰案件的查处,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执法部门在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利益驱动下,对单位犯罪积极纵容、包庇甚至支持、参与,对查处机关和人员横加干涉,设置障碍,加大了对单位犯罪查处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