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最新版
农村低压配电网的低电压治理方案
农村低压配电网的低电压治理方案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运行了十几年的农网设备逐渐老化,不断出现过负荷、低电压问题。
本文针对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考虑供电距离过长、线路线径小、供电半径大,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在线路末端加装动态低压补偿器、在配电变压器出口或线路末端三相不对称可调输出无功补偿装置,这两种解决方案可有效解决农村低压配电网低电压问题,降低低电压带来的供电系统不稳定、损坏用电设备等危害。
关键词:农村;低压;配电网;低电压;治理1、研究背景(1)农村低压配电网突出特点1)农村低压配电网结构复杂,负荷分散,供电半径过大。
2)农村低压配电网改造周期长,负荷增长快,影响区域较广,用电时段相对集中,呈现白天高电压,夜晚低电压。
3)所用导线品种繁多,新旧程度不一,部分供电设备陈旧老化。
4)超容量用电情况较为普遍。
5)“低电压”现象普遍存在,“低电压”用户基本处于低压线路末端。
6)农村配电网的管理相对较分散,台账不齐全,线路的接线图较为简单。
(2)农村低压配电网低电压的原因1)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导线线径小,不满足现有负荷需求:2)10 kV配电线路、台区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3)三相负载不平衡;4)无功补偿容量不足;5)管理措施不到位。
(3)农村低压配电网常见的低电压治理技术措施1)针对供电距离过长的治理技术措施:① 在供电线路中加装无功补偿器,补偿消耗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
② 在线路中装设调压器,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③ 配电变压器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调节档位范围大,档位调节灵活,保持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在允许波动范围内。
2)线路线径过大的治理技术措施:针对线径偏小的根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措施:①更换线径大的导线,提高导线的输电能力,降低电压损耗。
②供电线路中加装无功补偿装置,补充消耗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压损耗。
3)配变容量小对应的治理技术措施:针对配变容量小引起的变压器电压损耗大,更换大容量的变压器来解决此问题。
浅谈配网“低电压”治理原则及措施
浅谈配网“低电压”治理原则及措施关键词: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措施;原则;问题原因分析;前言低压配电网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近年来,低压配电网继续改善,随着国家能源机构在新一轮农村电网现代化项目中取得进展,电力的可靠性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力市场全面启动。
对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多点、长线路、大规模和难以管理的低压配电网的特点,一些地区低压配电网的总体结构薄弱、过载、低压。
此外,一些私人接入等电力使用行为不正常,导致低压配电系统经常故障,影响了低压用户的正常电力使用。
因此,一线工作人员仍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进行大量修复。
为了保证低压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对低压故障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更好的对策。
一、"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分析供电半径很大。
10kV配电线路移至线路,供电半径过大,线路阻抗增大,增加了压降,最后10kV线路末端电压较低,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较低。
低压配电站区供电半径较大,低压线电压降增大,导致低压线末端低压。
配电装置过载,配电线路设备过载和过载可能会增加电路电流,从而增加电路电压降,从而降低电路两端的电压,最终导致低压问题。
10kV线路越细,阻抗越大,线路电压降越大,导致线路端出现电压,最后配电变压器出口出现电压。
此外,由于家用线路和家用入门线路等低压线路配置不合理,线路路径相对较窄,随着用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逐渐增多,很容易出现卡舌现象,从而进入无功补偿不足。
配电网中有大量异步电动机和配电变压器。
当负荷率不高且感应负荷设备较多时,反应负荷相对较高,需要无功补偿。
当补偿并联电容器未及时投入使用或容量达不到要求时,线路应传输大量无功,造成电压损失过大,最终电压过低。
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应尽可能平衡,不平衡不应超过15%,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要求。
对于单相负荷较低的三相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25%。
低电压台区治理方案
低电压台区治理方案
低电压是指台区内电压低于标准值的情况,为了保障用户正常用电需求,需要针对低电压台区进行治理。
下面是一些低电压台区治理方案的建议:
1. 加装电压稳定器:在低电压台区的电源线路上安装电压稳定器,能够调节电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确保用户用电质量。
2. 更换变压器:如果低电压台区的变压器老化或容量不足,可以考虑更换新的变压器,提高台区供电能力和电压稳定性。
3. 改造线路:对于线路过长或者电缆质量差的低电压台区,可以考虑进行线路改造,缩短线路长度,提高电缆质量,减少电压损耗,改善供电质量。
4. 优化配电系统:通过优化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如增加直供台区数量、优化线路布置等方式,减少电压降低的影响。
5. 用户节电措施:用户可以采取节电措施,如减少并联用电器的使用、降低电器功率等,以降低对低电压台区的需求,缓解台区问题。
6. 加强监测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电压监测体系,定期对低电压台区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低电压问题的发生和扩大。
以上是一些低电压台区治理方案的建议,具体的治理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由电力部门根据台区情况进行实施。
低电压问题的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
低电压问题的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
低电压问题是指电力系统中电压低于正常工作范围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损坏,影响生产和生活。
针对低电压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
1. 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定期对电力系统进行检测,包括变压器、配电设备等,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避免设备故障引起低电压问题。
2. 提高线路输电能力,通过增加线路容量、减小线路损耗等方式提高输电能力,减少线路电压下降,从根本上解决低电压问题。
3. 安装电压稳定器,在电力系统中安装电压稳定器,可以在电压波动时及时调节电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优化电力系统结构,通过优化电力系统结构,合理规划变电站布局、线路走向等,减少线路损耗,提高电压稳定性。
5.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电压监测系统,及时监测电压变化,一旦发现低电压问题,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
发生。
6. 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电力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低电压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确保在低电压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应对。
综上所述,针对低电压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提高线路输电能力、安装电压稳定器、优化电力系统结构、加强监测和预警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多种措施来进行整改和防范,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低电压问题的发生。
低电压治理实施方案
低电压治理实施方案一、问题分析低电压是指电网中供电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情况,通常是由于负荷增加、线路电阻增大、配网规模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低电压问题可能导致用户用电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损坏等后果,严重影响用户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二、方案目标1.提高电网供电电压,确保用户用电设备正常工作;2.解决低电压问题,降低用电设备损坏率;3.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用电故障发生频率。
三、实施方案1.配网规模扩大通过对配网进行规模扩大,增加电缆、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以增加电网供电能力和改善供电电压稳定性。
具体措施包括:a.新增电缆线路:根据实际需要,在低电压区域增设新的电缆线路,以增加供电能力。
b.新增变压器:对低电压区域的变压器进行增容或增设新的变压器,以提高供电能力和电压稳定性。
c.新增开关设备:在低电压区域增设开关设备,以实现远程投入和抽出,降低电压降低风险。
2.负荷控制措施对于负荷过大的区域,可以通过负荷控制措施来减少负荷,以改善低电压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a.调整供电模式:对低电压区域的供电模式进行调整,如改变供电线路等,减少电网中的电压降低。
b.负荷分担:将低电压区域的部分负荷分担至相邻区域,以减少负荷集中,改善供电电压。
c.负荷控制:对低电压区域的重要负荷进行控制,如通过限电等方式,降低负荷峰值,改善供电电压。
3.配电线路优化通过对配电线路进行优化,减少线路电阻,以改善供电电压。
具体措施包括:a.线路改造:对低电压区域的线路进行改造,如更换导线、减少连接点等,降低线路电阻。
b.线路增容:对低电压区域的配电线路进行增容,以提高供电能力和电压稳定性。
c.线路升级:对低电压区域的老化线路进行升级,使用新的材料和技术,降低线路电阻。
4.电压补偿装置安装在低电压区域安装电压补偿装置,以提高供电电压稳定性。
具体措施包括:a.静态无功补偿:通过安装静态无功补偿装置,对低电压区域进行电压补偿,提高供电电压。
b.动态无功补偿:通过安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低电压区域进行动态电压补偿,改善供电电压质量。
配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技术原则(试行)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为加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施运维管控和相关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立项、审查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制度标准,特制定本原则。
第一章总体原则1.1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治理,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先管理、后工程”、“一台区、一方案”的要求,综合管理、基建、技改、大修等多种手段,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1.2加强与电网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衔接,根据电网规划落实进度、城区或村镇搬迁情况及“低电压”程度,区分轻重缓急优化项目立项,提高治理有效性,防止低效、无效投入。
1.3加强治理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应用公司配网典型设计、标准物料、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等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1.4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推动低电压治理中退役设备再使用工作,探索退役配电变压器跨省调剂使用的有效途径,避免设备大拆大换。
第二章电压采集及统计2.1配网用户电压原则上应通过符合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的电压采集装置自动采集,在其布点未实现低压用户全覆盖的情况下,可通过配变终端、智能电表等监测手段采集。
2.2“低电压”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即2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10%,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低电压”用户应纳入重点治理范围。
2.3“低电压”主要包括长期和季节性“低电压”。
长期“低电压”指用户全天候“低电压”持续三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六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4为加强配网用户电压全范围监测,应建立完善基于营配贯通的电压自动采集分析相关信息系统,扩大电压监测覆盖面,强化重点时段对中压线路首末端、配变台区首末端及重点用户的电压采集分析,为开展“低电压”运维管控及工程治理创造条件。
2024年农村低电压专项整治方案
2024年农村低电压专项整治方案一、背景农村低电压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农村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低电压不仅影响了农民家庭的日常用电,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低电压问题,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制定2024年农村低电压专项整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1. 力争在2024年底前,全面消除农村低电压问题,确保农村居民的正常用电需求。
2. 提高农村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3. 优化农村电网结构,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方案内容1. 提升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1) 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投入。
增加资金投入,对老旧电网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变电站、配电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承载能力,增加供电容量。
(2) 完善农村电网监控系统。
建立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农村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3) 加强对农村电网的维护和管理。
组建专业化运维队伍,加强农村电网的巡检和维护,及时排查和修复设备故障,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低电压问题。
2. 优化农村配电网结构(1) 进一步提高农村配电网的覆盖率。
在农村地区新建或升级配电变压器,并增加配电箱数量,确保电力供应到每个农户。
(2) 提升农村配电线路的承载能力。
加大对农村配电线路的改造和升级力度,提高线路的承载能力,减少线路阻抗,降低电压损失。
(3) 推广使用先进的配电设备。
推广使用智能配电箱、电力电子变压器等先进设备,提高配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减少用电过程中的电压波动。
3. 加强农村电力供应调度能力(1) 建立农村电力供应调度中心。
建立农村电力供应调度中心,统一调度农村电力供应,优化电网运行,提高供电质量。
(2) 加强与电力公司的合作。
积极与电力公司合作,共享资源,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制定相应的电力调度政策。
根据农村用电需求,制定合理的电力调度政策,保障农村居民的用电需求。
四、推进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及治理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摘要:农村电网虽然经历了多次农网改造工程,但是由于改造工程的不彻底,致使农村电网仍然出现重载甚至过载运行,造成线路末端用户电压过低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着我国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改变农村电网的低压情况,改善供电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农村低压电网问题,提出了农村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电网;低电压;配电网1农村配电网中“低电压”问题1.1三相负荷不平衡配电台区中三相电流不平衡,也是引发低电压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农村低压配电系统中大多数采用的是TT或TN-C三相四线制供电,有时候接线人员为了取线的方便,通常会随机取两相(如A、C相)接到用户线进行供电,如果该区域连接到A、C相的负荷较多,尤其是接入的有大功率负荷[2],就会造成A、C相电流比B相电流大,而B相电压较A、C的相电压偏高,若配电台区的负荷依然无序的扩展,那么起初相对平衡的三相电流,会出现较大的不平衡,造成客户端电压质量下降。
1.2无功补偿能力不足农网中存在大量的感性负荷,这些感性负荷消耗大量的无功,造成无功功率在配电网线路中的流动,极大的增加了有功网损与电压降落[3]。
目前,因为对农网区域内无功缺额的统计不到位,致使无功就地补偿的能力不足,存在较大的无功缺额,间接的造成农网低电压的问题。
1.3配变布点不合理、线路选型标准偏低由于早起配电变压器布点的选址没有基于配电网整体来考虑,造成了选址不合理、容量不满足要求的问题,同时由于所在台区的供电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大型用电负荷由于场建问题距离变压器较远,致使大功率负荷位于线路的末端,而早起的配电变压器选址往往安装村头位置,这种不合理的配电布点加剧了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
同时,之前的农网改造资金主要应用在了解决偏远地区少数用户的用电问题上,配电线路的选型相对较低,存在大量的未改造线路,经改造的线路也大都采用的是线径较细的架空线路,这显然不能满足农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在用电高峰时段部分农村线路存在长期过载运行的现象,加速了线路老化,造成导线出现断股现象,线路上的损耗非常大,电压降落较大。
配网低电压问题及治理分析
配网低电压问题及治理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用电设备成为现代人們生活不可缺乏的部分,但同时也促进了用电需求量的断增加。
在用电高峰期,配网线路频繁出现严重的过载现象,从而导致配网供电能力不断下降。
因此,为有效解决供电的需求,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低电压"问题的严重性,并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以确保用量的正常供应,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1 配网低电压存在的现状目前,配电网出现供电低电压的情况,多出现用电的高峰期,主要是集中在夏季,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用电,夏季都是用电的高峰时期。
电压过低还与供电的范围过大有关,我囯的面积非常广阔,在农村地区通常一个供电厂要负责很大范围内的供电,这样就会导致供电的半径过大,在供电的过程中极易出现低电压的情况。
为了解决配电网在供电的时候出现的低电压就一定要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2 配网存在的低压问题的原因2.1 配网改造比较落后对配网存在低电压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线路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负荷。
虽然供电企业对配网线路实施了改造升级,但是改造速度难以跟上电能负荷的提升速度,导致电网运行环境较差,一旦受到外力干扰,就会导致配网运行故障。
此外,对于配电网结构以及线路的管理如果缺乏规划性,就会导致电网新增业务缺乏有效监管,使得资金投入过高而难以实现配网改造升级。
2.2 负荷分配不均,引起低电压问题配网运行受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线路半径无法深入到负荷中心,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偏相,难以对三相负荷均衡分配,导致低压现象出现。
三相负荷不均衡,一旦电压出现偏移,相电压一再下降,电能用户的电器设备将无法运行。
特别是处于用电高峰阶段,供电所要对台区的三相电流进行普测,但是,多为人工测试,很难对客户的用电准确掌握。
且受到用电负载功率存在较大差异的影响,使得处于低压状态的线路难以通过调整三相电流而恢复到电压均衡状态。
2.3 用电时段较集中,引起低电压问题电能用户的用电时段集中是低电压问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配电网低电压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_2
配电网低电压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发布时间:2023-02-06T02:47:39.34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9月第18期作者:武慧敏[导读] 文章首先结合配电网供电实际情况分析低电压出现的原因,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希望能够对配电网高质量供电提供参考。
武慧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摘要:近年来,人们用电需求不断增长,配电网在电能供应质量方面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高负荷运转下,配电网低电压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为有效治理和解决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当前应对配电网低电压的成因做具体分析,然后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从而促进供电质量提升。
基于此,文章首先结合配电网供电实际情况分析低电压出现的原因,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希望能够对配电网高质量供电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低电压;问题;措施1低电压成因分析1.1无功补偿不合理与城镇相比,农村电网无功电源建设相对滞后,在老旧的配电变压器中,存在无功补偿容量不合理或没有配备无功补偿装置等现象,导致用户消耗无功较多时出现线路过载情况,致使线路末端用户出现低电压问题。
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具有季节性和时段性波动特性,在高峰负荷时配电变压器接近满载,而低谷负荷时则出现轻载甚至空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无功补偿配置的难度。
另外,部分供电局采用电容器补偿无功负荷,存在补偿不到位、线路内基本无局部分散补偿现象,也是导致低电压问题频繁发生的原因。
1.2低压三相负载不平衡在农村配电网中,由于存在低压三相负载不平衡,导致出现低电压现象,也是引起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低压配电系统中一般采用TT或TN-C三相四线的供电方式,但是在实际接线中,接线员通常会忽视综合考虑负载平衡问题,而是随机选取其中两相(如A、C相)进行连接,当该区域出现大功率负荷,A、C相电流就会大于B相电流,随着A、C相电流越高线路末端的电压越低,低压三相负载出现不平衡,直接导致A、C相所带的用户出现低电压现象。
配网“低电压”治理典型示范
配网“低电压”治理典型示范前言配网“低电压”是关系千家万户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消除“低电压”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和践行服务宗旨的基本要求,是供电企业迈向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2010年以来,公司持续开展配网“低电压”专项治理,配网结构、装备水平及配网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用户端供电质量明显改善,已累计解决2307万户“低电压”问题。
据统计,目前公司系统配网“低电压”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共有847.6万户。
为有效指导各单位开展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升治理成效,公司运检部选取江苏、浙江、福建、北京、冀北、湖北、湖南、宁夏等单位25个典型案例,编制配网“低电压”治理典型示范,旨在积累和传承“低电压”治理工作经验,便于一线工作人员开拓思路,寻找差距,取长补短,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供示范。
配网“低电压”治理典型示范主要内容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是典型运维管理措施,包括调整配变分接头档位等6个典型案例;第二部分是变电站中压母线电压治理,包括变电站压控调容无功补偿装置等3个典型案例;第三部分是中压线路末端低电压治理,包括35kV配电化等5个典型案例;第四部分是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包括新增配变布点等9个典型案例;第五部分是配网“低电压”监测,包括智能公变监测系统等3个典型案例。
目录1.典型运维管理措施 (1)1.1调整电网AVQC系统控制策略 (1)1.2调整配变分接头档位 (2)1.3调整配变低压三相负荷 (4)1.4维修导线及接头,降低接触电阻 (5)1.5维修配变中性点接地装置 (7)1.6整治违约用电 (8)2.变电站中压母线电压治理 (9)2.1变电站压控调容无功补偿装置 (9)2.2变电站10kV智能投切无功补偿装置 (12)2.310kV SVG (15)3.中压线路末端低电压治理 (22)3.135kV配电化 (22)3.210kV线路单向调压器 (27)3.310kV线路双向调压器 (29)3.4配电网无功电压三级协调控制 (31)3.510kV快速开关型串联补偿装置 (33)4.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 (36)4.1配变新增布点 (36)4.2在线滤油有载调压配变 (38)4.3单相配电变压器 (43)4.4三相自动调容调压配变 (46)4.5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 (47)4.6低压SVG装置 (54)4.7低压无功补偿 (56)4.8低压线路动态电压电流调节器 (59)4.9低压线路改造 (64)5.配网“低电压”监测 (66)5.1电压监测点设置及数据召测 (66)5.2智能公变监测系统 (67)5.3配网“低电压”监测系统 (68)1.典型运维管理措施1.1调整电网AVQC系统控制策略1.1.1适用范围适用于安装有自动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变电站10千伏母线电压优化控制。
配网低电压排查与治理
配网低电压排查与治理摘要:配电网的“低电压”问题将影响到配电变压器下属用户的正常用电,损害用电设备,降低电压合格率,是配电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介绍了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状况,分析了“低电压”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治理措施。
一、低电压排查背景用电负荷居高不下,空调负荷持续增加,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工况,在用户高峰时段低电压现象将不可避免,低电压治理日益突出。
因此,要详细分析了产生低电压的各项原因,遵循低电压治理的“先急后缓分步实施”整体原则,针对性制定具体措施方针,并予以精准实施,以保障城乡居民安全可靠用电。
二、低电压原因分析从用户低电压原因分布来看,配变档位设置不合理、用户超容量用电、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表计接线不良是造成用户低电压的主要原因。
1. 配变档位设置不合理:配变档位设置不合理是用户低电压的主要原因。
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一是配变投运时档位设置不准确,放置在了电压较低的档位,二是在春秋两季配变下负载较轻时,为了保障电压合格率将配变档位调高,后来没有随着负载上升再次调整。
2. 用户超容量用电用户超容量用电的主要原因是营销部门对低压用户超合同容量用电的管控措施和力度不够,导致低压商业、小工业用户实际用电容量长期超过合同容量,使得用户侧电压偏低。
3. 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配电变压器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是配变低压负荷接入时没有均匀分布在三相,导致低压某一相负荷过重,从而使该相上的用户出现低电压。
二是低压三相接线用户内部三相用电负荷不平衡,导致用户某一相电压偏低。
4.表计接线不良表计接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计量表计内部电压线松动、断裂,电压连片松动,表计外部接线端子松动,熔丝过热、烧断,表计整体损毁等故障。
此类“低电压”问题其实是一种假性低电压。
由于计量表计发生故障,不能反映真实的配变电压情况,使得用采系统显示电压值与实际不符。
三、整治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措施面对配电网“低电压”问题,首先要在管理制度上确立“低电压”问题常态排查、动态治理、跟踪分析三大机制,通过用采系统、95598报修等渠道,主动发现“低电压”问题,然后及时开展排查,找出低电压成因,制定并落实治理措施,最后还要对已完成治理的“低电压”问题开展分析,并进行后续跟踪监测,防止“低电压”问题复发,并为将来的治理工作积累经验。
配电网低电压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_1
配电网低电压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9-27T02:27:29.85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3月第5期作者:王琳[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王琳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辽宁丹东 1183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与日俱增。
近年来,人们用电需求不断增长,配电网在电能供应质量方面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高负荷运转下,配电网低电压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为有效治理和解决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当前应对配电网低电压的成因做具体分析,然后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从而促进供电质量提升。
关键词:配电网;低电压成因;治理措施引言电能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
随着配电负荷水平的持续提升,对电力配电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电力配电而言,电压是评价电能质量的重要因素,也会给电力设备的成长运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1配电网低电压成因分析1.关于供配电设施的运维管理过于粗放,供配电设施的运行质量对配电网供电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保证供配电设施高效可靠的运转,需在其日常运转工作中做好运维管理。
但是当前部分供电部门在针对供配电设施的运维管理上却显得较为粗放,以致供配电设施运行效率受到影响。
此外,还有许多供配电设施管理人员在日常运维管理中未及时发现供电设施、设备的故障或缺陷,以致在需要应用时无法正常投入工作,这也是造成配电网低电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2.配电网的供配电能力达不到要求,配电网的供配电能力主要受到变压器的布置影响,由于在设计建设的初始阶段,缺乏对配电变压器布点的科学考虑,对区域内的电压降未进行有效的校核,使得建设完成后的配电台区未达到合理的供电半径要求。
2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措施2.1光伏低电压穿越特性的交流微电网保护微电网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微电网保护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配电网低电压问题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配电网低电压问题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影响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性因素。
近些年在配电网,特别是农村配电网中低电压问题出现频次越来越高。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电网状态监测系统功能完善,以往无法感知到的低电压问题得以充分暴露;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用户所使用的电气设备有所增加,且对电压水平要求提高,电压偏差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将无法正常使用电气设备,用户直观感受到低电压影响。
为解决低电压问题,本文将对配电网中低电压问题成因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提升电能质量。
关键词:配电网;低电压;成因;分析;治理;1 前言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近几年电网用户用电负荷急剧增长。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供电的最后一公里,其在供电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在负荷高峰时段的低电压问题更为突出,如何正确认识低电压问题的成因,并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2 低电压问题的成因分析要治理低电压问题,首先需要对低电压问题的成因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然后再对症下药。
根据低电压时配电网电压分布特点,可以把低电压问题分为以下两大类来对成因进行分析:2.1 供电线路首端电压偏低2.1.1 电网10kV线路供电电压低10kV配网线路供电电压偏低一般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主网变电站布点不足导致10kV线路供电距离较远,引起10kV线路末端的低电压问题。
二是主网变电站未能根据实时负荷变化及时调整主变运行档位,造成10kV线路首端电压较低,取电于该10kV线路的配变自然会出现首端低电压的情况,进而造成配电网低电压事件的发生。
三是功率因数较低,无功功率补偿不足,导致电压降过大,出现电压偏低的问题。
2.1.2 配变档位不合适在日常运维中可能存在一些配电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不合理的情况,配变分接头处于变比偏大的档位,从而使得配变低压出线侧出口电压偏低,进而导致出现线路低电压问题。
部分台区负荷为季节性用电或临时性重负荷,配变档位未能及时根据负荷变化调整时也会出现低电压的情况。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分析电力线路配网管理和低电压综合治理是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
电力线路配网管理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质量,降低配电系统运行成本,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
低电压综合治理则是针对电压稳定性问题展开的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旨在解决低电压问题,保障用电安全和稳定。
一、电力线路配网管理(一)线路选型电力线路的选型应根据供电区域的用电负荷和供电设备的容量来选择,根据不同的用电负荷可选择不同的线路类型,例如架空线、电缆等,对于重要用电负荷区域应尽量选择配备双回线路的方式。
(二)线路维护定期进行线路巡检、维护和故障处理,对电力线路及其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做好线路的清扫、修剪和更换老旧设备等工作,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确保电力线路运行的正常和可靠。
(三)智能化管理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监控手段,实现对电力线路的远程监测、遥控和智能管理。
建立电力线路监测系统、智能告警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为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低电压综合治理(一)涉及范围低电压的综合治理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的维护管理、线路电缆的检修改造、低电压监测系统的建设和电力负荷管理等方面,需要从根源上解决低电压问题。
(二)技术手段低电压综合治理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电力稳压器的应用、电容器补偿、负荷控制等,还可以利用智能配电变压器的技术,实现自动调节电压,提高电力质量。
(三)工作流程低电压综合治理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先进行低电压问题的现场调查和数据采集,然后进行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最后进行效果监测和维护管理,以确保低电压问题得到解决。
三、总体思路电力线路配网管理与低电压综合治理应当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化管理和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用电服务。
同时也应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合作,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做出针对性的服务和调整,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配网低电压是指电力系统中输电网、变电站、配电站和用户端所处位置的电压低于设计标准或合同约定的电压范围。
低电压问题在配电网中非常普遍,不仅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还会给用户造成诸多不便和损失。
因此,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十分重要。
1.优化配电网结构:通过优化配电网的结构,合理布局变电站和配电站的位置,增加配电站的容量,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以提高配网的供电能力和质量。
例如,将变电站从远离用户的位置调整到靠近用户的位置,缩短线路长度,减少线路电阻损失,增加供电可靠性。
2.添加电力负载平衡设备:通过添加电力负载平衡设备,如电容器、电抗器等,对电网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电容器可以补偿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提高电压质量,抑制低电压现象;电抗器可以补偿电网中的功率因数,增加线路的输电能力。
这些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低电压问题。
3.提高配电网的电压水平:为了解决低电压问题,可以采取提高配电网的电压水平的措施。
例如,将低压变压器更换为高压变压器,提高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通过提高电压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质量。
4.完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是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安装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及时发现低电压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同时,通过对电能质量的监测分析,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提高供电质量。
5.加强配网管理和维护: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需要加强配网的管理和维护。
对配电网进行定期巡视和检修,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设备,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综上所述,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的原则包括优化配电网结构、添加电力负载平衡设备、提高配电网的电压水平、完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以及加强配网管理和维护。
通过采取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低电压问题,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电力供应。
论述配网低电压的若干治理方法
论述配网低电压的若干治理方法引言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用电需求快速增长,作为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电网末端10kV及以下配电网正面临巨大的供电压力。
通过低电压数据的收集、分析、对低电压进行整治,着力解决设备老化、设备过负荷、线径过细、供电容量不足等容易导致低电压的突出问题,大幅度提升辖区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保障社会安全可靠用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5-2008)明确要求:(1)1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系统电压允许偏差不超过额定电压的±7%;(2)220V单相供电时电压允许偏差不超过额定电压的+7%与-10%。
综上所述:配网低电压现象指10kV供电时低于9.3kV;380V三相供电时低于353.4V;220V 单相供电时低于198V。
1、“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分析1.1配網产生低电压的主要原因(1)供电半径大。
10kV配电线路存在迂回线路,供电半径过大,线路阻抗增加,导致压降增大,最终使10kV线路的末端电压偏低,从而造成配电变压器出线侧电压低。
低压配电台区供电半径大,低压线路压降增大,导致低压线路的末端电压低。
(2)配电设备重载过载。
配电线路设备重载过载会引起线路电流增大,从而造成线路压降增大,进而导致线路末端电压降低,最终引起低电压问题。
(3)导线、电缆截面积小。
10kV线路导线越细,阻抗越大,线路压降越大,导致线路末端电压越低,最终造成配电变压器出线侧电压越低。
此外因为接户线、进户线等低压线路配置不合理,存在线径较细,再加上用户生活水平提高,各种电器逐步增加,容易出现“卡脖子”现象,造成用户末端电压低。
(4)无功功率补偿不足。
配网中有大量异步电动机和配电变压器,当负载率不高以及感性负荷设备较多时,无功负荷相对比较高,需要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当补偿并联电容器存在投运不及时或容量不满足要求时,线路需要输送大量无功功率,导致电压损耗过多,最终引起电压偏低。
农村“低电压”治理典型方法
农村“低电压”治理典型方法农村低电压是指农村供电网电压低于正常电压水平的现象。
它常常引起家用电器故障、电器寿命缩短、电能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治理方法:1.增加电源容量:在农村电网电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电源容量来解决低电压问题。
这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电源、提高现有电源的容量或采用新的配电方案来实现。
例如,可以增加农村变电站容量,以提供更多的电力,满足居民的用电需求。
2.优化电网结构:农村电网结构复杂,线路多、长,容易出现电压损耗和电网负荷不平衡的情况。
因此,可以通过优化电网结构来减少输配电损耗、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而解决低电压问题。
例如,可以优化配电线路的布置,缩短供电距离,减少输电线路阻抗,增加供电可靠性。
3.加强电网设备维护和升级:农村电网中的设备老化、线路接触不良等问题,也是导致低电压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对电网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升级工作。
例如,定期清理变压器和线路接触器,保持设备良好的导电性能,防止电压损耗和电器故障。
4.提高居民用电意识:农村居民的用电观念和用电行为对电网的运行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对居民的用电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用电意识和节约用电意识。
例如,通过开展用电安全知识和节约用电的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合理用电,避免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减少电网负荷,缓解低电压问题。
5.优化农村电网管理体制:农村电网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低电压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优化农村电网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并完善监管机制。
例如,建立健全农村电网管理机构,加强对电网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农村电网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农村低电压治理需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增加电源容量、优化电网结构、加强电网设备维护和升级、提高居民用电意识和节约用电、优化农村电网管理体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解决低电压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最新版
第6章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6.1 配网低电压产生原因6.1.1 低电压特征分类依据低电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特点,大致可分为3类:长期性、季节性和短时性。
①长期性低电压指用户低电压情况持续3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6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的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③短时性低电压主要是指由农村居民临时性挂接负荷或建筑用电负荷引起的不具有长期性和季节性特点的阶段性不规律低电压现象。
6.1.2 低电压发生时段分布1)农村集中排灌期间。
每年1~3月份、6~9月份和11~12月份.农业排灌负荷较为集中.用电量较大.部分带有排灌负荷的公用配电变压器短时间出现满载、过载现象.造成处于低压线路末端负荷的供电电压较低。
2)日用电高峰时段。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用电器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村配电台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农村日用电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日用电高峰时段Tab.1 Daily peak load time季节月份时段备注夏季 7.8 中午:11:00~15:00晚上:19:00~22:00 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加工季节.如南方春季采茶期等冬季 12.1 晚上:19:00~22:006.1.3 低电压产生的管理层面原因1)供配电设施运维管理粗放。
中低压供电设备台账不健全或更新不及时.网架和设备的基础性资料不完善。
营销、配电、调度数据资源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变电站、线路、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和低压用户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调管理机制.未依照季节性负荷情况和用电峰谷状况及时调整配变分接头位置和投切无功补偿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和补偿效果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对损坏或缺陷设备发现、处理、更换不及时。
2)部分地区营销管理不精细。
个别地区农村用户报装接电管理较为松散.存在较大集中负荷接于公用配变用电或农村居民用户生产负荷报小用大的现象.造成配变过负荷低电压情况;配电台区管理人员对台区单相用户未均衡分配接入A、B、C相.大量农村用电负荷集中在农忙时节.如春耕秋收和排灌期间.用电负荷分布不均.造成配变低压侧用电负荷三相严重不平衡.导致重载相中后段用户低电压。
配电网低电压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_6
配电网低电压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7-22T05:55:50.999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5期作者:张卫新[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升,各类用电设备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增加,直接造成各地区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张卫新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大理洱源供电局云南大理 6712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升,各类用电设备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增加,直接造成各地区用电负荷迅速增长,超过配电网的安全供电能力,以致出现低电压的情况,造成供电质量不良,不仅影响到人们正常用电,而且对相关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为有效降低配电网低电压的发生概率,全面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当前应加强对配电网低电压引起原因的分析,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使配电网供电质量满足当前人们的用电需求。
本文对配电网低电压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配电网;低电压;成因;治理措施一、配电网低电压成因1.配电网管理层面的原因(1)关于供配电设施的运维管理过于粗放供配电设施的运行质量对配电网供电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保证供配电设施高效可靠的运转,需在其日常运转工作中做好运维管理。
但是当前部分供电部门在针对供配电设施的运维管理上却显得较为粗放,以致供配电设施运行效率受到影响。
如,在供电营销、配电调度数、据信息等方面未实现有效共享,以致配电网供电未与低压用户实际数据进行关联,在出现季节性高用电负荷、个别时段高用电负荷时,未能及时完成无功补偿设备的偷窃操作,进而造成低电压出现。
此外,还有许多供配电设施管理人员在日常运维管理中未及时发现供电设施、设备的故障或缺陷,以致在需要应用时无法正常投入工作,这也是造成配电网低电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2)配电网低电压监测存在不足在配电网供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电压监测点配置不足的现象,以致在实际供配电管理中不能及时发现低电压供电的情况。
如,部分农村配电网管理中,按照每百台配变设置1个电压监测点的方式进行管理;部分城市配电网管理中,按照每百台配变设置2个电压监测点的方式进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6.1 配网低电压产生原因6.1.1 低电压特征分类依据低电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特点,大致可分为3类:长期性、季节性和短时性。
①长期性低电压指用户低电压情况持续3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6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的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③短时性低电压主要是指由农村居民临时性挂接负荷或建筑用电负荷引起的不具有长期性和季节性特点的阶段性不规律低电压现象。
6.1.2 低电压发生时段分布1)农村集中排灌期间。
每年1~3月份、6~9月份和11~12月份,农业排灌负荷较为集中,用电量较大,部分带有排灌负荷的公用配电变压器短时间出现满载、过载现象,造成处于低压线路末端负荷的供电电压较低。
2)日用电高峰时段。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用电器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村配电台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农村日用电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日用电高峰时段Tab.1Daily peak load time季节月份时段备注夏季7,8 中午:11:00~15:00晚上:19:00~22:00 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加工季节,如南方春季采茶期等冬季12,1 晚上:19:00~22:006.1.3 低电压产生的管理层面原因1)供配电设施运维管理粗放。
中低压供电设备台账不健全或更新不及时,网架和设备的基础性资料不完善。
营销、配电、调度数据资源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变电站、线路、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和低压用户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调管理机制,未依照季节性负荷情况和用电峰谷状况及时调整配变分接头位置和投切无功补偿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和补偿效果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对损坏或缺陷设备发现、处理、更换不及时。
2)部分地区营销管理不精细。
个别地区农村用户报装接电管理较为松散,存在较大集中负荷接于公用配变用电或农村居民用户生产负荷报小用大的现象,造成配变过负荷低电压情况;配电台区管理人员对台区单相用户未均衡分配接入A、B、C相,大量农村用电负荷集中在农忙时节,如春耕秋收和排灌期间,用电负荷分布不均,造成配变低压侧用电负荷三相严重不平衡,导致重载相中后段用户低电压。
3)中低压配电网电压监测不全面。
按照电压监测点一般配置要求,农村电网每百台配变设置1个电压监测点配置,城市电网每百台配变设置2个电压监测点进行配置。
农村居民用户点多面广,客户端电压监测不全面;个别电压监测点代表性不强,依据监测数据难以准确掌握农村电压质量真实情况;配电台区监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的运行和状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可用率低,通过系统性关联分析定位低电压问题原因难度大。
4)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
对用户用电性质掌握不全面,对台区负荷发展的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造成台区配变过负荷运行,未得到有效监测和及时处理;对用户用电知识宣传不够,部分用户的户内线未根据实际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同步进行增容改造,超年限超负荷使用,线路老化严重,电压过低致使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对类似农产品加工的季节性负荷缺乏有效的调峰措施;对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传和引导不力,负荷过于集中,未能及时转移负荷,造成用户低电压问题。
6.1.4 低电压产生的技术层面原因1)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不足。
农村用电负荷相对城市负荷密度小,部分农村特别是丘陵、山区等地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变电站布点不足,缺乏合理规划,配变布点和线径配置凭经验,缺少必要的电压降落校验;个别新上或改造的配电台区设计时超合理负荷距供电,配变容量配置不足,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
2)中低压配电网电压调控能力弱。
农村未改造的部分变电站中的无载调压主变压器还占据一定比例,高峰负荷期间无法保证10kV馈线出口电压质量;对长期存在低电压问题的中低压配电线路未加装自动调压装置。
配变主要为无载调压型,调压范围基本为±2.5%或±5%,无载调压型配变因需要停电进行调压操作,一般只做季节性调整或不做调整,对于日负荷波动较大的配电台区无法满足电压调节频度技术需求。
3)无功补偿配置不足或不合理。
农村用电负荷具有季节性和时段性波动特性,高峰负荷时几近满载或过载,低谷负荷时接近空载,对农村配电网各层级的无功补偿配置、调控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农村电网无功电源建设严重滞后,普遍存在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或不合理等问题。
部分地区对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较为重视,10kV线路与配变无功补偿配置不科学,一般按照标准容量配置,装置的投运率和可用率较低,电网末端无功缺乏,所需无功功率由发电厂或上级变电站远距离输送到电力终端用户,造成较高的电网损耗和较大幅度的电压降落。
4)农村配电网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低。
农村电网电压无功在线监测与可控、能控和在控设备相对较少,通信网络建设也相对滞后,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薄弱,已有的监测和可控设备多为分散型和就地型,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低电压问题情况、发生原因,无法实现电压无功多级联调和全局性优化控制,依靠运维人员的巡视、抽测等方式查找与解决处理问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差,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方案的形成往往缺乏电网各层级的运行数据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
6.2 现有的治理措施介绍6.2.1 综合治理管理措施1)提升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
通过加强低压用户报装接电管理和强化营销数据分析,合理确定用户负荷装接容量,在营销业务系统中标注单相用户所接相别,统计分析分相用电量,辅之以现场测量,及时调整单相用户所接相别,控制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度。
结合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或集抄系统建设,全面收集配变和低压用户用电负荷数据,并进行负荷特性分析,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对无法及时改造的低电压配电台区,实施用户错峰用电管理,引导和鼓励小型加工等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
2)加强中低压供配电设施运维管理。
建立健全中低压供配电设备台账信息,严格遵照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及时处理电压无功设备存在缺陷,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可用率;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负荷曲线和电压曲线,制定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策略,确定配变分接位置,及时投退电压无功设备。
3)建立健全配电网低电压监测网络。
构建城乡配电网电压质量监测网络和管理平台,在还未普及智能配电台区和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区域,增加电压监测点数量,加强电压监测仪日常维护和检查,发现运行异常的监测仪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依据低压用户典型日电压波动规律,不定期开展“低电压”情况普查和抽查,跟踪低电压事件处理过程,及时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
6.2.2 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低电压产生原因可归结为3方面问题,即电网运维管控问题、设备配置问题和电网结构问题。
可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优化控制、建设模式和评估决策等,具体分析见图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信息成为电力图1 低电压产生原因分类及综合治理技术手段Fig.1 Classification of causes of low voltage problem and its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asures行业创新发展的最重要构成元素,数据将成为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维管理相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依据颁布的《关于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展用户电压数据采集的指导意见》,正加快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配变、典型低压用户的电压数据采集,推进营配贯通和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运维控制提供了基础条件[8-10]。
6.2.1 优化控制技术1)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
结合变电站、中压线路、配电台区中可控设备的运行状态,综合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短期负荷或超短期负荷预测技术,实现同层的多项和不同层的多级电压无功协调控制。
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对降低网络综合损耗、提高电压合格率、提升经济运行水平以及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的意义重大。
2)自适应负荷有载调压。
配电网有载调压包括变电站层级的有载调压主变压器、中压馈线层级的线路自动调压器、配电台区层级的有载调压配变以及低电压补偿装置等,可通过智能控制部分判断输出电压值与基准电压值的偏差,如大于允许范围并延续一定时间后,控制有载分接开关调节输出电压;低电压补偿装置可直接串联在低压线路中,通过自动跟踪电网电压调节升压幅度,保障低压用户电压质量。
3)低压负荷在线换相。
在配电台区合理配置适量的低压负荷在线自动换相装置,通过综合控制终端实时监测配变低压侧三相电流不平衡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优化计算,发出最优换相控制指令,按照设定的换相流程执行换相操作,实现带载情况下用电负荷的相序调整,A、B、C 三相负荷平衡分配,解决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造成的重载相低电压问题。
6.2.2 建设模式应用技术1)单三相混合供电模式。
针对不同用电性质、负荷大小、用户/区块分布情况,在一个供电区域内采用单相配变与三相变压器混合进行供电的配电方式,使中压线路深入负荷中心减少低压线路的综合损耗。
2)3 5 k V 配电模式。
包括 3 5 k V 线路轻型化和35~0.4kV 变配电集成化设计2部分。
按照10kV电压等级线路的标准优化设计35kV线路,降低线路造价,提高远距离供电能力;按照10/0.4kV配电台区模式集成化设计35/10/0.4kV配电变电站、35/0.4kV直配台区,大幅度降低变配电环节造价,保障用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3)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模式。
从配变到用户的供电区域,应用智能配变终端、智能电能表等设备,以及通信、信息等技术手段,实现供用电的综合监控、管理与双向互动功能,并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化特征。
6.2.3 评估决策技术1)配电网优化规划技术。
在配电网网架参数和运行数据分析及负荷增长预测的基础上,以满足未来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要求为目标,寻求一个最优或次优的设备选型、容量配置、接线模式、馈线回路数量方案作为规划、建设与改造方案,使建设投资、运行维护、综合损耗及可靠性损失费用之和最小。
2)供电能力在线评估技术。
针对中低压配电网设备拓扑关系和运行数据进行潮流分析,分析当前电网供电的健康程度和供电能力水平,修改相应设备属性、调节相应负荷,仿真分析在不同负荷特性下的供电能力变化情况,仿真评估电网运行指标情况。
3)低电压在线治理仿真和辅助决策支持技术。
依据各监测点的电能质量指标进行判断与决策,其顺序为:用户层监测点电压—配电台区低压侧监测点电压—中压线路监测点电压—变电站母线监测点电压,针对低电压改变电网设备参数实施仿真治理并给出效果分析对比,为实际低电压治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6.3 含储能装置的低电压治理方法(1)电池模型电池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和变流器两部分组成,首先介绍电池模型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