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篆刻概述
齐白石篆刻
七、一般不用质地特别细密的印材, 大部分以青田为主,寿山为辅。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草木未 必无情”等等都是以青田老料为之。 八:不可重复性。由于用刀的独特, 很多人都无法复制它的味道和图式。 即使学齐白石的风格创作,也很难 达到他的精神高度。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齐白石的篆刻以雄悍直 率、生辣猛劲、酣畅淋漓为 主要艺术特征,而形成这种 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 独特的单侧冲刻的“单刀法”
一、以刀代笔,以书法做印法。齐老的篆书 取法高古,在制印中,白石老人充分发挥了 书法的长处,直接了当,沉着痛快。 二、布白以书法虚实为印法黑白。在这一点 上,最微妙,也最难体会。但这也是理解篆 刻之美的关键。
三、特别是红白以外那些“看不到”的地方, 但能量巨大。以“寂寞之道”(白文),白石 (朱文)印为例,即可体会到不刻之刻的妙用。
四、红白反差巨大,这给他的绘画构图平 添了极大的,非金石家所不能为的金石味。 而这种味道不是调出来的,而是本能天然 地从白石的内心迸发出来的。 五、刀法简单,构图精妙,不加思索,巧 与拙相得益彰。白石印的线条,一面光洁, 一面粗糙,好像是侧锋用笔一样,全以真 刀出刀。 六、在字与字,字与边的处理上大胆而别 具匠心,借边、损边、去边、细边、粗边, 方寸之地,充满智慧。
偷得浮生半日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谓“单刀法”,是指刻时入刀的一种方 式,也可称之为“单侧入刀法”,“单刀 法”是在刻完第一刀后不旋转印面,直接 按同一方向在线条另一侧下刀刻线,甚至 在刻白文线条时仅用一刀完成一条线。 “单刀法”所刻线条一侧为背线刻,是光 滑的,另一侧为向线刻,是毛糙的,常常 一刀即刻一线,注重线条的气势,显得生 辣果敢。
齐白石
湖南湘潭人 代表作: 《蛙声十里 出山泉》 《墨虾》
浅析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M A S T E R 023大家艺术摘 要:齐白石的篆刻内涵丰富,体现了他对中国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吸收与转化,是诗、书、画、印共同发展相互滋养的结果。
他的篆刻开一代新风,刀法以气取韵气强韵盛,章法高古奇崛自然空灵,意境尽显书境画意的灵气。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体现了书印合一、刀法浑融的表现精神。
关键词:齐白石篆刻 艺术美 表现精神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上一位蜚声中外的艺术大师,以诗、书、画、印皆精的大家形象独步中国画坛。
他以全面精深的艺术造诣传承和创新中国民族艺术优秀传统而赢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一生对艺术孜孜以求,努力探索和创造,诗作清新宜人,书法刚健古拙,绘画质朴天真,篆刻则奇恣跌宕、气魄雄浑。
齐白石的篆刻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趣味和精湛的艺术水平,对现代篆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篆刻演绎着一种精神——一种对艺术、对人生直抒胸臆的写意精神。
一、造诣非凡的齐白石篆刻齐白石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从事篆刻有六十多年的时间。
他一生刻苦好学勤奋治艺,学养丰富识见精深,所从事的诗、书、画、印艺术领域,都在其创作的艺术作品中显示了无人企及的艺术创造力。
齐白石自评其艺术成就是:“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足见篆刻在齐白石艺术生涯中的重要地位,也可以看出篆刻与齐白石从事的艺术领域之间的关联。
齐白石的篆刻,印文彰显独得天趣的篆书神韵,是他书法尤其是篆书功力的体现。
印章布局纵横平直,一任天然,是他对书法和绘画形式美表现手法的大胆创新,对人格精神、情志襟怀的体现。
篆刻刀法运用别开生面,以传统的“横冲刀法”单刀侧锋直入,以刀情合一、挥洒自如的铁笔抒发自我情感,是他汲取传统而能变的刀法悟性使然。
印章质朴天真、淋漓快健、境象环生的意境美感,来源于诗情画意的深厚人文学养和新时代文人审美情感的体现。
二、齐白石篆刻的艺术美(一)篆刻作品的意境美篆刻艺术的意境,是作者以篆写文字为载体,在方寸印面上镌刻汉字造型来表达主观思想情感的形象与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齐白石的书法篆刻艺术分析
•艺术研究175齐白石的书法篆刻艺术分析1 齐白石书法篆刻的艺术美感1.1 书法篆刻中的意境美篆刻艺术的总体意境以文字为主要载体,在方寸之间展现出汉字造型,表达作者的思想观念,将情感与作品形象有机融合,体现高尚的艺术境界。
齐白石的篆刻书法艺术在于书写易趣中,不仅能增强篆刻的肃穆和高雅之感,更能以诗情画意书写并抒发个人情感,诗的清秀与生命之间的美好增添了篆刻中的飘逸和幽深之美,更能使篆刻将虚与实环环相扣。
齐白石将情、意、境彼此交融,形成不同作品的不同意境美感,虚实之间对比十分强烈,能够运用大胆构思创造出密中求疏,疏中求密的意境,使作品呈现出空旷悠远的氛围。
1.2 书法篆刻中的刀法技艺美篆刻中的刀法运用是否得当,是能展现出作品神采的关键步骤,也是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古至今的篆刻家都十分重视刀法的呈现,齐白石在篆刻时将传统抽刀法创新发展。
首先,通过刀笔混融的方式,运用传统横撑刀法,提高刀笔相通的境界,挥洒自如地展现出篆书中有笔有墨、虚实相融的意境。
例如,在白文印《中国长沙湘潭人也》中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特征。
其次,齐白石通过刀行合一的方式展现篆刻作品。
通过刀法纵横快立,大刀阔斧的形式产生更加痛快直爽的意境,这也是齐白石在书法篆刻中融入个人素养和审美价值观念的体现,篆刻更加雄伟壮观。
齐白石能够将传统篆刻手法运用自如,展现出书画的笔韵,也能释放出豪壮之情和质朴之情,不仅发展了篆刻的刀法技艺,更能使篆刻技术提高到新的境界。
1.3 书法篆刻的章法布局美书法篆刻中的章法布局能够体现出作者对构思和形式美整体表现。
齐白石篆刻章法和布局具有多样和统一的特征,既矛盾又和谐。
在布局中,齐白石讲求虚实之间产生对比,整体布局自然又存在疏密,这源于齐白石个人对民间艺术、绘画、书法等领悟的综合素养。
因此,在齐白石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当中,章法布局都有密中求疏和虚实对比的情趣,能够产生错落有致的意境。
例如,在朱文印《人长寿》中,就能感受到大胆的虚实对比,更能让人体会到自然的活泼、生动,领会自然之美,给人以浑然天成的体会。
02[1].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在我心目中,白石老人在篆刻艺术史上的地位比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更高,作用也更大。
因为,齐白石为篆刻艺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而他的绘画,仍然属于八大、吴昌硕这个大写意文人画体系,尽管他的虾、蟹、等等题材都画到了空前绝后的艺术水平,他仍然未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写意画历史阶段。
前人刻印,都是先打印稿,精心安排,在古典遗范的圈子里面,将印文形象料理得更美,然后一刀一刀刻成。
这是“字主宰人”。
齐白石刻印,往往不打印稿:“一手执刀,一手握石,先痛快利落地将印面所有横划刻完,再侧转印石,用刀方向不变,将所有竖划刻完,然后在笔划转折处略加修整,只闻耳畔刀声咔咔,顷刻之间印已刻成。
”(见陈滞冬《走近陈子庄》一文)前人刻印,大都是双刀,齐白石却惯用单刀侧锋向前冲。
刻《游戏》这方巨印,竟然一排8根竖线,有6根长4.5公分以上,最长的戈字一笔,长达5.6公分,这些线,根根力贯始终,不停顿、不犹疑,劲健之极。
这样长的线,用指运力是无论如何刻不出的,他是用臂力向前直推,每根线略带弧形便是运臂所致。
这样的刀法几人能企及!他那自幼操练的木雕运刀功夫竟在这里用上了。
齐白石篆刻变法不仅是刀法大变,篆法,章法全都大变。
其篆法、章法变转为折,变曲为直,变笔画均匀为大疏大密,变横平竖直为适当倾斜,变双刀、切刀为前冲刀,变工整守法为自由奔放,而且简化字形,易读易认。
这样,齐白石的篆刻艺术突破了“古典期”,跨入了“现代期”。
印人治印,不再是“字主宰人”,而成为“人主宰字”。
艺术家的性格、趣味、情绪及由此凝聚成的刀味、线条组合方式,成为主宰的一方。
印人不惜损益文字,笔画、结构,冲破了古典遗范的圈圈。
当然,由于白石老人字学精深,便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就不同于当今某些人的乱刻一通了。
将齐白石的篆刻仅仅视为创造了一个新风格,那是贬低了他在篆刻史上的地位。
白石老人,是篆刻艺术由古典期走向现代期的第一人,是现代篆刻的开山祖。
丁亥大暑。
211102717_齐白石篆刻印章之最
·室馆天地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总第 期2023 04162索刻未果,气忿之下,用修脚刀即刻之。
《白石老人自述》曾记:“我那时刻印,还是一个门外汉,不敢在人前卖弄。
朋友中间,王仲言、黎松安、黎薇荪等,都喜欢刻印,拉我在一起,教我一些初步的方法,我参用了雕花的手艺,顺着笔画,一刀一刀的削去,简直是跟了他们,闹着玩儿。
”1896年,时年34岁的齐白石去皋山黎桂坞家画像,工余即从黎鲸庵、黎鲽庵昆仲学习钟鼎篆隶,继学治印。
尔后,又访长塘黎松庵研习篆刻之道,黎为齐白石诗友,也是齐氏刻印真正的启蒙者。
二说,据语言学家、教育家黎锦熙回忆说:“白石到了34岁,才开始讲求篆刻之学。
那时师的人生转变。
对于齐白石最早刻的闲文印,存有两种说法。
一说,据白石弟子、美术家王森然回忆:“齐先生34岁的时候,才开始学刻印。
他和黎松庵、黎鲸庵等一同研究治印,兴趣非常浓厚。
说着,他从西边大柜橱里的石印中,拣出一块青果大小、橄榄形、全面浮雕着两柄荷叶,一朵半开的莲花,还有两个长颈水禽,整个的形象好像一顶戏台上皂隶所戴的毡帽的石章。
刻的是‘金石癖’三个字。
他说:‘这是我刻的第一颗印,刻得很不好,可是保存几十年了,你留着作纪念吧!’”其实,齐白石32岁时,在人家画像遇上一个长沙来的人,号称篆刻名家,齐白石论艺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曾自谓“平生诸艺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以“胆敢独造,超出千古”的创新精神,形成了“雄强恣肆、豪迈奔放”的篆刻艺术风格。
本文选取齐白石早、中、晚期代表性印章十方,以“最”为引,以“史”为镜,以“印”为论,以“赏”为趣,阐述齐氏的印艺风格和印话掌故。
最早的闲章“金石癖”之两说齐白石32岁开始自刻印章,源于27岁拜师后,“读书拜陈老夫子(陈少蕃),学画拜寿三爷(胡沁园)”。
这是齐氏从雕花木匠向民间画□ 敖 晋齐白石篆刻印章之最齐白石在篆刻家父松庵和族兄鲸庵正研究此道,白石一见就产生浓厚兴趣,也随之篆刻起来。
浅谈齐白石篆刻艺术的特点及成就
大 众 文 艺大78中国的篆刻艺术起源于商代,前秦印形态各异,秦印简洁、清晰,两汉及魏晋南北朝印端正庄严,唐宋元印清秀、雅致,明清现代印仿古、创新、百家争鸣。
各个时期印章所表现的特征都与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息息相关。
齐白石身处我过封建社会晚期、民国和新中国建设三个时期,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齐白石是集诗书画印四门类艺术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在篆刻和绘画方面又有更突出的艺术成就,和他本人的生活背景、艺术经历有很大影响。
文章针对齐白石四门类艺术中的篆刻艺术所展现特点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一些艺术感悟。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集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齐白石篆刻艺术历程分为四个时期:描摹时期,主要是师从于黎铁庵,后来又钻习丁敬、黄易两家刀法,处于齐白石篆刻艺术的萌芽时期,针对前辈的印谱加以摹仿,代表作品有《我生无田食破砚》。
成长时期,这一时期齐白石对篆刻家赵之谦的印谱进行研究,融合了汉印的格局,刀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具显古朴意趣,同时深受黄牧甫、吴昌硕、陈师曾等篆刻家的影响,齐白石与陈师曾亦师亦友,陈师曾师从吴昌硕,而齐白石这一时期恰出吴派印风风行,不难从他的篆刻艺术中寻找到吴昌硕和陈师曾的篆刻意趣,代表作品有《乐石室》。
成熟时期,齐白石钻研《三公山碑》,刀法、笔法为之一变,研习秦权,平直纵横,协调自然代表作品有《老夫也在皮毛类》。
升华时期,这一时期也可以说是齐白石篆刻艺术的巅峰时期,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用到干净利落,刀法、笔法和章法融会贯通,高古、朴素、雄浑,代表作有《齐白石藏》。
齐白石篆刻艺术的特点及成就。
一、融笔法与刀法,独具一格。
齐白石的笔法特点,多把《祀三公山碑》等篆书变化为较易辨识的简体篆书。
齐白石曾说:“吾人欲致力刻印,首宜临摹古代文字,然后弃去帖本,自行书写,帖本上所有者,故能一挥面就,然帖本所无者,亦需信手写出,如此用功,始能挥洒自如,不然必为帖本所限矣。
白石老人的篆刻
草虫》一画中,根据『天琴琴天同赏』一印,题了一段跋,最后说: 『其下 左角乀印有「天琴琴天同赏」大字,此印系予三十岁为樊山翁刻也。 』此即 是仿丁黄印派癿,因而抱石先生讣为,白石在三十岁旪刻癿就很丌错了。其 实,白石最刜不樊山订交是在四十岁,丌是三十岁,订交旪是给樊山刻了一 批印章癿。白石自题乀误,使抱石先生也弄胡涂了。但这段题跋倒告诉了我 们,白石到四十岁旪,走癿仌是浙派癿路子。 白石四十三岁在友人家里看到赵乀谦癿《二釐蝶堂印谱》 ,十分喜爱,用朱 笔精摹复制了一套,仍此舍弃了浙派癿刻法,转而学习趟乀谦癿印艺。白石 在一九二八年给仐癿学生周铁衡作印序旪曾说: 『刻印者能发化而成大家, 得天趣乀浑成, 别开蹊径, 而丌失古碑乀刻法, 仍来唯有赵撝叔(乀谦)一人。 予年巫至四十五旪, ,尚师《二釐蝶堂印谱》 ,赵乀朱文近娟秀,不白文筑法 异,故予稍稍发为刚健超纵,人刀丌削丌作,绝摹仿,恶整理,再观古老碑 刻法皀如是,苦工十年,自以为刻印能矣』 。这番话,丌但倾吏出对赵乀谦 癿敬佩,实际上也是仍摹仿到创作癿自我回顾。赵乀谦癿篆刻艺术,比起丁 敬和黄易来,丌但叏杅广博得多,而丏有笔有墨,风神跌宕。赵乀谦试用癿 单刀直切法, 给白石后来自创体貌以很大癿影响。 白石在赵氏作品癿熏陶濡 染乀下,研索了十多年乀丽。我们试看白石印集中癿『小名阿芝』『戬元居 、 士』『刚兊斋印』 、 『泽洪长寿』『虎公。等印,都是深亍赵法乀作。白石自 、 巫说在四十五岁还摹拟赵谱,其实何止呢!仐癿自用印『五十以后始学填词 记』以及五十二岁所作癿『乐石室』 ,用癿纯是赵癿家数。白石在五十五岁 定居北京, 当旪, 鬻印旪出赵法, 陈师曾乢赠一诗, 『齐君印工而画拙, 中有 皀有妙处难匙分』 乀句, 正是针对白石当旪还在赵乀谦严整而遒丽癿印风影 响乀中而言癿。 白石癿摆脱摹仿,自行创造,是仐牛近六十旪才开始癿。仐以《三公山碑》 癿筑法, 运用赵乀谦在章法癿注意聚散, 《天収神纤碑》 以及 癿刀法来刻印。 印集中有一斱『木居士』癿白文小印,刻亍庚甲四月,旪白石五十八岁,就 是自创面目癿尝试。白石在辛酉年,也就是仐五十九岁癿旪候,曾有题记写 道: 『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在丌蠢, 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丌拘古人绳墨,而旪俗以为无所本,余尝 哀旪人乀蠢,丌怃秦汉人,人子也,吾侪亦人子也,丌怃吾有独到处,如令 昔人见乀, 亦必钦仰。 在这里, 』 可以看到白石对自巫癿创造是充满自信癿。 白石六十一岁所刻癿 『老齐郎』 朱文印, 六十三岁所刻癿『白癿掌索途程,曾在《白石印章.自序》中说 过: 『余乀刻印,始亍二十岁以前,最刜自刻名字印,友人黎松庵借以了黄 印谱原拓本,得其门径。后数年,得《二釐蝶堂印谱》 ,斱知老实为正,疏 密自然,乃一发。再后喜《天収神纤碑》 ,刀法一发。再后喜《三公山碑》 , 篆法一发。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发。 。在这里,揭示白 石由刜师浙派, 而改习赵乀谦, 迚而融会贯通, 《三公山碑》 把 癿篆法不 《天 収神纤碑》 癿刀法熔成一体, 最后又在这基础上, 挹叏秦代权量铭文癿意趣, 彖成自巪面貌癿四发其艺癿全部经过。 白石早年刻印幵无师承。前述《白石印章.自序》 ,说是在二十岁前开始学 习刻印。有具体年月事迹癿《白石老人自述》(张次溪笔彔),则说是在三十 岁以后。白石在三十四岁癿自述中说道: 『前二年,我在人家画像,遇上了 一个仍长沙来癿人,号称篆刻名家,求仐刻印癿人很多,我也拿了一斱寿山 石,诶仐给我刻个名章。隔了几天,我去问仐刻好了没有?仐把石头还了给 我,说: 「磨磨乎,再拿来刻! 」我看这块寿山石光滑平整,幵没有甚举该磨 癿地斱,既是仐这举说,我叧好磨了再拿去。仐看也没看,随手搁在一边。 又过了几天,再去问仐,仌旧把石头扔还给我,说: 「没有平,拿回去再磨 磨! 」我看仐倨傲得厉害,好象看丌起我这块寿山石,也许违我这个人也丌 在仐癿眼中。我想:何必为了一斱印章,自认没趣。我气忿乀下,把石头拿 回来,当夜用修脚刀自巫把它刻了。第二天一早,给那家主人看见,很夸奖 癿说: 「比了这位长沙来癿宠人刻癿,大有雅俗乀分。 」我虽觉得高共,但也 自知,我何尝懂得筑法刀法呢!我那旪刻印,还是一个门外汉,丌敢在人前
新发现的齐白石石篆刻
新发现的齐白石石篆刻作者:罗随祖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8期罗随祖白石先生篆刻作品,初看给人的感觉是拙而不工,在白石“变法”之前,陈师曾明确指出其篆刻“纵横有余,古朴不足”。
为求朴拙与自立面貌,白石“胆敢独造”,趋“拙丑”以避“遒丽”,将赵叔、吴缶庐开创的“新风”,推向极致,以工细求不工,形若肆意天然,全不用心;实则精工细琢,以细节取胜,这正是白石先生篆刻面貌的精髓。
最近作者见到一批齐白石印章,共计24方。
这批印章不见年款,边款只属“白石”二字,同时不见于已出版的各种“白石印谱”。
这批印章中只有一对姓名印,两对闲文,皆作一朱一白,刻制精致。
齐璜白石先生,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在近六十年,不论是画册的刊印还是研究专著、文章,乃至于报刊等媒体的报道,都广为大众所熟知。
白石先生生活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他亲身经历了清末、国民政府、日伪统治及新中国这样四个阶段,是一位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传奇人物。
但对于他的作品,历来却颇多争议,誉之者称其独步天下;贬谪者则不屑一顾。
但其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勤奋;力争突破自我束缚的变革精神;以及对后人的影响,则是人所共识的。
在其艺术创作中,绘画与篆刻成就最大,而篆刻又最具独特的面貌,个性鲜明,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
白石先生生于1864 年1 月1 日(清同治三年),逝于1957 年9 月16 日,在世94 个春秋。
他的篆刻从1896 年(光绪二十七年)从黎松安、鲸安始学篆刻起,至1949 年为毛泽东、王朝闻、吴作人、李可染刻印止,时间跨越五十四年。
在这五十余年期间,以1919 年定居北京为界限,在地域上可分为湖南与北京两地,在时间上后者略长。
若以“齐白石篆刻”论,前者是其“积淀、摸索”,而后者是其“创造、产出”。
白石晚年由于目力日衰,篆刻数量骤减,同时面貌也大不如前。
其实从1944 年84 岁(自报虚龄)朱屺瞻拓成《梅花草堂白石印存》以后,则多以写篆书代之刻印了。
5篆刻学习齐白石篆刻基本点画分析之横的变化一
5.【篆刻学习】齐白石篆刻基本点画分析之横的变化(一)2023-05-1702:09•快雪晴时手工篆刻齐白石(1864-1957),现代书画、篆刻大师,原名纯芝,字渭清。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又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借山翁等,湖南湘潭人。
齐白石刀法受赵之谦“丁文蔚”印冲刀直入的启示,又取法《天发神谶碑》《三公山碑》等文字笔法,以“木人”特有的气魄与胆略,用刀如槌凿,猛利强悍、激越痛快、气势宏伟而创新貌。
他有不少作品,难免锋芒过露而欠含蓄,用刀单一而少变化,然有少数精品极富视觉冲击力,震撼人心,猛利中有蕴藉,痛快中寓沉雄。
中国传统篆刻艺术,是一处充满生机、蕴藏着无限丰富的形式美的宝藏,有待我们去深入开采,深入研究。
为此,我们开设“篆刻讲堂”栏目,与读者分享西泠名家篆刻及其章法等相关知识。
XZ×z基本笔画的笔法与刀法篆刻是以点、横、竖、折、弧等为基本笔画的。
由于印章使用的汉字是篆字,而篆字的用笔相对楷书、行草书则要简单得多,所以篆刻的基本笔画也常常被误认为简单、易掌握。
其实用笔、用刀的不同也能使它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它是初学者进入篆刻艺术殿堂的门槛,也是一位篆刻大师个人艺术风格的基本元素。
所以探求一位篆刻大师的艺术风格,从分析他的基本笔画入手也许是一条捷径。
一、单横小篆中的横画以臧头护尾、光洁挺拔为正宗,形似“玉箸”。
清人在此基础上多了分用笔的随意。
齐白石就没有那么温文尔雅了,由于用单刀偏刃直冲,他的横画在挺劲的同时呈现一面光洁一面毛糙的效果,显得大气磅礴、势不可挡,这正是他最为鲜明的个性所在。
“十年令长”中的“十”字一横,结实、挺拔、浑厚,在印面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由于周围空白较多,这一横处理不好容易显得轻浮。
用笔为逆锋入笔,行笔迟重,回锋收笔;用刀是双刀冲成,注意疾徐、轻重的区别。
上年令长“一家多事”中的“一”字横作弧笔略俯状,用笔轻重略有变化。
一家多事“一年容易又秋风”中的“一”字横用笔极有力,用刀稍残破,显得含蓄、苍茫、朴拙。
齐白石晚年篆刻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101刻于1933年的这方印章“知己有恩”,为齐白石先生晚年的一方常用印。
边款上述其渊源:“欧阳永叔谓张子野有朋友之恩,予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刻石记之。
”这时的齐白石已经完成“衰年变法”,不仅立足于京华,更是名望渐隆。
在成名之际,齐白石仍感念恩师故友,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他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57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1889年,27岁的齐纯芝还在大户人家做雕花木工。
湘潭本地的士绅胡沁园在看到他的画稿后,觉得可以造就,便主动收他为徒,亲自教授他画工笔花鸟草虫,又请来私塾老师陈少蕃指导他学习诗文,还一同商议为他重新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以备他将来题画所用,从此便有了世人所熟知的“齐白石”。
1899年,齐白石经人引荐,拜入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门下。
王门弟子的扶助和师出王门的身份,对齐白石今后的人生影响甚远。
《超览楼禊集图卷》中本是一派春日聚会之景,看后却不禁让人唏嘘。
1939年,王闿运离世已20余年,齐白石终于补画了当年恩师在一次雅集上提议的画作,并在画中题诗感怀:“忆旧难逢话旧人,阿吾不复梦王门。
”当年雅集间同赏樱花海棠,同饮美酒,却“因事还乡,未及图画报命”,这幅迟到的作业,也算是了却了齐白石的一桩心愿。
倡导中国画改革的徐悲鸿对齐白石的艺术革新理念十分推崇,齐白石对徐悲鸿的知遇也心怀感恩。
齐白石大写意印,单刀直切,粗旷豪放!
齐白石大写意印,单刀直切,粗旷豪放!齐白石(1863~1957),名璜,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寄居北京。
书画篆刻艺术大师,生前曾任全国美协主席,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和平奖,年逾九十尚作画不辍,为现代世界最有名画家之一。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具有极强的包孕性,它蕴含了齐白石诗的才气、书的神气与画的灵气,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人文情怀缔造了他雄豪放旷的大写意意趣的篆刻,并于方寸之中展示了心灵的大开合。
印文:寒雨山房边款:白石。
印文:勇边款:白石。
印文:未知肝胆向谁是边款:齐白石。
印文:广陵边款:白石山人。
1953年作印文:杨尚仑印边款:尚仑先生正,九十白石。
1936年作印文:余舒之印边款:沙园君正,丙子白石。
1939年作印文:1.兰芬轩 2.乙巳生人 3.家淦之印边款:1.己卯冬白石翁。
2.家淦先生正,己卯冬月白石并记。
3.白石。
印文:袁熙鉴印边款:白石。
印文:贺伯诺印边款:贺伯诺先生属,曾一橹赠,白石刻。
旧款:1. 立夫好书,惜印章太陋,即欲刻石奉赠,苦无佳石。
近立夫以此石见赠,雪□间坐,因以刻之。
立夫仁仲雅正,诗梦。
2. 近浙十家精刻已传世,惜所印不佳,曩时曾藏有七家印存似与近见不同耳。
辛亥正月大雪凝寒,砚池已结冰澌矣。
友人以铜錬成小刀因刻此试之。
荷汀持赠。
印文:山神边款:白石。
旧款:伯父大人六衷大庆,乙酉六月十一日,侄乃中谨刻祝。
1934年作印文:1.适 2.适边款:1.璜。
2.为质雅先生刊,甲戌白石。
印文:自强不息边款:白石。
印文:1.叶氏藏 2.叶浅予边款:1.白石。
2.白石。
印文:1.张一尊印 2.太虚洞樵边款:1.白石,乙亥。
2.一尊棣,白石。
印文:1. 李膏煜印 2.远光边款:1.白石。
印文:晋斋边款:白石山翁。
印文:石头陀边款:白石。
印文:娄氏边款:白石。
印文:不碌碌边款:白石。
印文:濠园边款:濠园君正,白石。
印文:重作诗边款:白石。
1940年作印文:1.王毓霖印 2.泽民边款:1.泽民先生,庚辰白石。
小议齐白石印风特征与艺术感染力
小议齐白石印风特征与艺术感染力一齐白石作为现代篆刻大家,其篆刻风格特点已多有论述。
现就个人看法补充如下。
一、刀法方面。
论及齐氏刀法特点,前人多概括为:单刀侧锋直入。
个人以为齐氏刀法的本质特点在于:第一个以个人风格的形式以向线下刀的毛面来表现线条的质感。
齐白石之前,篆刻的主流仍是印崇秦汉。
尤其追慕汉铸印风格。
或有追慕原印之工整,而以冲刀为主要创作手段者;或有追慕历史原因赋予汉铸印浑厚特点,而以切刀为主要创作手段,直向曲中求。
但无论冲刀,切刀,主要都以被刀面的线条即光面为线条的主要展示面。
虽有发现光面的表现力的不足,修补此不足的主要方式为做印。
从文彭至吴昌硕皆如此。
少有跳出此思维局限的。
明清以来,虽也有个别篆刻家的个别作品有采用向线下刀,以线条的毛面作为主要表现面的,但多为偶尔为之。
缺乏深度技巧,风格的处理和提炼。
二、观念方面:事实上齐白石已放弃了当时篆刻的主流:以汉印,尤其是汉铸印为崇的主流意识。
更强调了印章的表现意识。
白石之前,明清以来。
篆刻界自从明清篆刻复兴以来,就一直张扬一面大旗:印崇秦汉。
即以秦汉古印风格特点,为航标来引导篆刻艺术风格的建立。
汉印古雅,浑厚。
此是大目标。
即使是吴昌硕的石鼓文入印,亦没背离此取向方向。
而事实上,自从明清篆刻复兴以来,汉印风格之外,一直存在和延续的另一篆刻风格则是:圆朱文。
圆朱文虽然跳出了以汉印风格为导向的追崇轨迹。
但仍未跳出温文雅致的风格取向。
这一风格取向定位于篆刻复兴者的文人身份及印配书画的需要。
但篆刻发展至齐白石,齐氏事实上背离了这两大取向。
特别凸突显了篆刻的表现意识。
风格取向上放弃了儒雅为宗的汉印风格和圆朱文风格,猛烈强悍,激越痛快,气势宏大。
极具视觉冲击力。
齐氏对篆刻的意义犹如徐渭对文人写意画的意义。
也正是基于此表现意义。
齐氏在刀法,篆法,章法等方面都对篆刻实施了改造。
刀法方面除了以上所说的以向线下刀的毛面来表现线条的质感以外,更以单刀侧冲的形式,造成线条的一面毛,一面光来强化对比,造成突出的视觉冲击力。
齐白石篆刻艺术
齐白石篆刻艺术
齐白石篆刻
齐白石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诸家,重视创新,擅长山水花卉、虫鸟鱼虾、蜻蜓蝉蝶等。
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篆刻的基本特色是“胆敢独造”,在艺术面貌上是以“苦心经营”达到“藏巧于拙”,形成“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对现代中国篆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主张,通过其作品将朴素执著、怀乡恋土、变革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直接表达出来。
如果说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印,在制作上主要是一种技艺,明清时期的印人把篆刻发展成一门艺术,齐白石则通过篆刻作为倾诉感情、寄托理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把这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齐白石篆刻轶事
齐白石篆刻轶事齐白石最初是学木匠的,这是人所共知的旧闻了,但他是如何从一个木匠的起点,最终成了民国后乃至近代名声大振的篆刻大师呢,今天说一点他的旧事。
据齐白石自己在《印说》里记的原话是:“我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我们知道,他是著名的画家,这也是尽人皆知而使他闻名海内外的原因,但他自己却认为,自己的诗第一,印第二,远比自己的画好,这显然不得不让我们从他的篆刻艺术经历上挖点可供我们学习的东西出来。
(齐白石在画画)最初的齐白石是跟着师傅胡沁园做木匠活的,据《白石老人自述》(下称《自述》)称:“我们师徒常去的地方,是陈家垅胡家和竹冲黎家。
胡、黎两姓都是有钱的财主人家,他们家里有了婚嫁的事情,男家做床厨、女家做妆奁,件数做得很多,都是由我们师徒去做的。
有时师傅不去,就由我一人单独去了。
”在黎家的走动让他结识了黎家许多影响他一生的人。
这个时候,齐白石已经二十八九岁,他在胡沁园家里学习绘画和研习诗文,这是齐白石最早的诗文艺术基础,是他的艺术启蒙期。
在黎家结识了第一位艺术同好是黎丹,据《自述》载:“有位朋友黎丹(黎培敬长房长孙),号叫雨民,是胡沁园的外甥。
到我家来看我,留他住下。
夜无油灯,烧了松子,和他谈诗。
”这是与学友共同研习学问的记录,齐白石也有诗提及:“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其实,齐白石在胡沁园处所学的诗文毕竟有限,而黎丹则是家学渊源,两个人水平应当是有一定差距的,所幸的是黎丹比齐白石年纪大10岁左右,又有木匠手艺和绘画功夫,这使黎丹很喜欢跟齐白石交往,甚至当齐白石两人分开后,齐白石因为诗文水平差,不敢跟黎丹通信,黎丹还专门买来信笺送给齐白石,强制要求齐白石跟自己通信。
《自述》里载:“我自知文理还不甚通顺,不敢和朋友们通信。
黎雨民要我跟他书信往来,特意送了我一些信笺,逼着我给他写信,我就从此开始写起信来,这确是算得我生平的一个纪念。
”在与黎丹交往这一断时间里,正是齐白石“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的时间节点,他有次去黎家给老人画遗像,给人画像时,他获得机会观看黎家收藏的名画,有心的他尽心临摹,画艺猛增。
讲座︱齐白石篆刻:大道至简
讲座︱齐白石篆刻:大道至简齐白石印风的“农民意识”(14)□薛元明五、印证人生篆刻对于齐白石来说,意义重大。
因为书家或印人需要找到一种与自身情感相适应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最终又可以强化情感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相互生发。
对于齐白石而言,印章可谓正对脾胃。
齐白石没有博大精神的印学理论体系,但他的题跋、批注、款识,片言只语折射出智慧之光。
不仅有个人的理念主张,而且能够在技法中不断突破和加以实践,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
理念上强调痛快、直接,实际上就是对偶然性的捕捉。
一般不习惯用质地特别细密的印材,大部分是青田。
青田最大的特点就是石脆而受刀,刀刻效果与白石艺术感觉最相称,尽管结果可能好坏悬殊。
齐白石晚年画风日趋简化,强化“不似之似”的造型,也日益强化“神”的主导地位,最终臻于“笔愈简而神愈全”的境界。
印章推崇“大道至简”,在视觉审美上有共通性,呈现出鲜明的个性。
齐白石篆刻一生经历“四变”,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技法上有创造性。
变法轨迹概而言之:变转为折,变曲为直,变笔画均匀为大疏大密,变横平竖直为适当倾斜,变双刀为侧刀前冲,变工整守法为自由奔放。
以刀代笔,全以真力出刀。
单刀成就了齐白石,齐白石成就了单刀。
在字与字、字与边的处理上大胆而别具匠心,借边、损边、去边、细边、粗边,大巧若拙,相得益彰。
章法具有构成意识,注重虚实对比,“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这种韵味不是刻意调出来的,而是本能地、天然地从个人内心迸发出来的,有一种敏锐的直觉。
简单之中蕴藏着繁复之美,这正是齐白石的高明之处、过人之处。
白石醉白一是动态平衡。
善用斜线穿插。
“白石”“醉白”“甑屋”“乙亥”等印疏密自然安排,极其强烈。
“白石”两字笔画少,布局极难,经白石之手遂有奇妙章法。
二字错落排列,重心生成变化。
“白”字一撇一竖一横各有穿插分割之妙。
最令人赞叹的是“石”字上方横画,左侧撇画以及“白”字的右下角等几处残破,印面遂由静变动,相互呼应。
“醉白”和“白石”有异曲同工之妙。
齐白石篆刻介绍
齐白石篆刻介绍齐白石(1864-1957),字敬之,号琴瑟,晚号石鼓老人,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湖北咸阳,是中国现代书画史上的伟大艺术家之一,也是篆刻大师之一。
齐白石篆刻早年受到咸阳木刻名家吴声玉、杨叔子的影响,后又向陶宗仪、赵之谦等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现存较多的是1900年至1930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石鼓文》、《玄秘塔题记》、《桃花潭水》等。
齐白石以篆刻装璜论画,视篆刻为“石上画”,刻刀为“画笔”,将篆刻与书法、绘画融合,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他的篆刻作品,麻利精巧,形神兼备,刀法秀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齐白石的作品,刻印时精准、传神,几乎做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
他的篆刻作品,在尺幅大小上变化很大,有的作品只有0.8厘米见方,有的作品则高达1.8米以上,但不管尺寸大小如何,他的作品都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齐白石擅长用“平”、“立”、“圆”、“合”的技法来表现不同的主题,其篆刻作品丰富多彩,内容涉及佛教、道教、历史、文学等方面。
其中,最为有名的作品当属《石鼓文》。
这部作品刻划细腻、神韵流畅,是中国篆刻史上的经典之作。
《石鼓文》是一部唐代的碑刻,是唐玄宗时期刻于南京石鼓山的石刻碑文,全文有7000多字,主要记述了释尊入岳麓山,庵舍黄粱,坐忘庵中“爆竹一声添一日”的寓言,和释迦牟尼在净慧寺说法教导弟子的事情。
齐白石以剪影、阴影的手法,将这部古文诠释得精彩绝伦,其篆刻版更是以神来打磨,俨如真迹。
除了《石鼓文》,齐白石篆刻的其它作品中,还有《桃花潭水》、《玄秘塔题记》等,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被誉为中国著名篆刻作品之一,也成为青年篆刻爱好者学习的经典范本。
总之,齐白石是篆刻艺术的巨擘之一,他的篆刻作品丰富多彩,艺术价值极高,无论在篆刻史上、还是在中国书画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在现代艺术史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和独特性。
齐白石是怎么刻印的(一)
齐白石是怎么刻印的(一)(一)印从刀出齐白石早年主学丁敬、黄易,多见“浙派”碎刀短切法,40岁以后学赵之谦,改用冲切结合。
赵之谦较之丁、黄,不但取材更广,而且强调笔意,“古印有墨尤有笔,今人但有刀与石”。
齐白石55岁左右形成个人风格,用刀上具有小刀、锐利、深刻等三个特征,至死未变。
单刀侧锋直冲为其要旨,一是汉凿印的启示,二是赵之谦的单刀直切法。
单刀古已有之,不是齐白石的发明,但他将单刀发挥到极致,演绎成一个完备的系统。
《白石老人自述》中有阐述:“我刻印,同写字一样。
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
我的刻法,纵横各一刀,只有两个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纵横来回各一刀,要有四个方向,篆刻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得刻印的人,自能看得明白。
”齐白石选择和推崇单刀法,既契合其个人优势,也符合个人艺术理念,最终呈现出鲜明的个性风貌特征:一是善以“斜笔”入印,注意弧度和倾斜度;二是简单、直接的“农民意识”主导,反做作、反修饰。
但对齐白石刀法的理解切忌固化,必须留心三类特殊的用刀法:心耿耿中和小盐轻刀。
单刀并不一定都非常猛烈、剧烈,也有柔秀、柔和的一面,尤其注重行刀方向和角度的细微变化,细腻才能耐看、耐品。
这在白石印章中不在少数,如“心耿耿”“中和”“小盐”“大津泽一郎”等。
大津泽一郎并刀。
通过刀法残破来改变章法,进而重塑分朱布白,如“石泉居士”篆字的并笔粘连,“泉”字乃点睛之笔,用刀淋漓之妙,果非虚言。
“淡容轩”一印中,“淡”字的“三点水”旁的处理,技法已是炉火纯青。
石泉居士牵牛不饮洗耳水复刀和补刀。
理解这一点尤为关键。
对于《白石老人自述》的表白,有些地方需要设身处地去看待。
喜用单刀直冲并不是永远不复刀,只是尽量不修饰弥补,降到“最低限度”。
有些粗笔画不可能一刀完成,需要两次甚至三次的复刀或补刀,视情况而定。
从“白石老年赏鉴”和“牵牛不饮洗耳水”二印来看,字形端庄,笔画浑厚洁净,全无单薄之弊,很明显地有复刀,增加了厚重感。
齐白石篆刻及其刀法,汪星燚,篆刻作品案例剖析
齐白石篆刻及其刀法,汪星燚,篆刻作品案例剖析齐白石的篆刻笔力雄强刚毅,章法变化多端,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务追险绝而复归平正”。
后人尊称他为“中国近代印坛三大家”之一。
他的印章艺术深受世人推崇,至今习者如云。
齐白石一生所刻印章在三千方左右,本书选取齐白石的篆刻作品为例,辅以例图剖析,适当以文字阐述其主要特征,给篆刻初学者,或有兴趣的研究者以参考。
本书目录:一、齐白石篆刻艺术简述二、基本点画的笔法与刀法(一)点的变化(1)短点(2)长点(3)三角点(4)折点(5)两点并列(6)三点水(7)四点并置(8)多点组合(二)横的变化(1)单横(2)二横或三横(3)多横组合(4)横画不横(三)竖的变化(1)单竖(2)二竖(3)三竖(4)四竖(5)竖画不直(6)以弧作竖(四)斜、弧、折、曲、叉的变化(1)斜画(2)弧画(3)折画(4)曲画(5)弧折(或折弧)(6)叉笔(四)“口”字的变化(1)方框口(2)方中有圆口(3)圆形口(六)边界的笔法与刀法(1)朱文边(2)白文一条边(3)白文宽边(4)朱文宽边(5)缺角边(6)残边(7)借边、借格(8)特殊形状的边三、用笔、用刀与结字、章法(一)用笔、用刀对结字的影响(1)露锋显精神(2)粗笔形变重(3)长笔易突出(4)粘连形变重(5)同字异形(二)用笔、用刀对章法的影响(1)穿插(2)参差(3)疏密(4)斜直对比与呼应(5)直弧对比与呼应(6)直曲对比与呼应(7)直叉对比与呼应(8)欹侧(三)章法需要而变更笔画(四)章法需要而变更结字(五)印面风格决定笔法、刀法下载链接:/s/1bPKHps 提取密码:ufmw。
齐白石学篆刻的经历,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齐白石学篆刻的经历,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齐白石:光绪二十二年(1896),我三十四岁。
我起初写字,学的是馆阁体,到了韶塘胡家读书以后,看了沁园、少蕃两位老师,写的都是道光年间,我们湖南道州何绍基一体的字,我也跟着他们学了。
又因诗友中,有几位会写钟鼎篆隶,兼会刻印章的,我想学刻印章,必须先会写字,因之我在闲暇时候,也常常写些钟鼎篆隶了。
前二年,我在别人家画像,遇上了一个从长沙来的人,号称篆刻名家,求他刻印的人很多,我也拿了一方寿山石,请他给我刻个名章。
隔了几天,我去问他刻好了没有?他把石头还了给我,说:“磨磨平,再拿来刻!”我看这块寿山石,光滑平整,并没有什么该磨的地方,既是他这么说,我只好磨了再拿去。
他看也没看,随手搁在一边。
又过了几天,再去问他,仍旧把石头扔还给我,说:“没有平,拿回去再磨磨!”我看他倨傲得厉害,好像看不起我这块寿山石,也许连我这个人,也不在他的眼中。
我想:何必为了一方印章,自讨没趣。
我气忿之下,把石头拿回来,当夜用修脚刀,自己把它刻了。
第二天一早,给那家主人看见,很夸奖地说:“比了这位长沙来的客人刻的,大有雅俗之分。
”我虽觉得高兴,但也自知,我何尝懂得篆法刀法呢!我那时刻印,还是一个门外汉,不敢在人前卖弄。
朋友中间,王仲言、黎松安、黎薇荪等,却都喜欢刻印,拉我在一起,教我一些初步的方法,我参用了雕花的手艺,顺着笔画,一刀一刀地削去,简直是跟了他们闹着玩儿。
沁园师的本家胡辅臣,介绍我到皋山黎桂坞家去画像。
皋山黎家和长塘黎松安家是同族。
黎桂坞的弟弟薇荪、铁安,都是会刻印章的,铁安尤其精深,我就向他请教:“我总刻不好,有什么方法办呢?”铁安笑着说:“南泉冲的楚石,有的是!你挑一担回家去,随刻随磨,你要刻满三四个点心盒,都成了石浆,那就刻得好了。
”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也很有至理。
我于是打定主意,发愤学刻印章,从多磨多刻这句话上着想,去下功夫了。
白石老人将汉印中平正方实、转折圆而结体方的构图特点加以变化,使一字之内,外形方正,笔意疏密参差变化生动,穿插自然而恣肆纵横,使章法在强烈的对比中达到和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钝叟有此印,寄老仿之,直得神似,近来以铁书称者,吾家松庵,鲧公而外,他人未许梦见斯种也,戊戌春,三鲽庵获观识此。 此印其实是仿黄易的,丁敬(钝叟)无此印,而只有一印“竹解心虚是我师”(图8),风格与此印相类似。齐白石所刻的这一方印,与黄易的原作相比较,的确十分相像(图9),但改略横长印为稍竖长印,由此字体反而显得瘦长均称,其用切刀的转角处亦比原印稍圆润,另有情趣。综上二印可见,齐白石即使是临仿前人,亦不为方寸形状所限制。齐白石后来主张不
又参以秦权量铭文的意趣,不断锤炼,至八十岁达到高潮,最终完善了自己大刀阔斧,直率雄健的篆刻风格。
齐白石的篆刻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他从治印入手,未曾于《说文》和小学方面下过工夫,更未上溯到商周的金文,在这一点上,与其诗文有某种“相通”点。他仅将篆书当作一种艺术化的字体,故而印文常不合于“六书”的篆体,甚至以僻字、俗字入印,自我作古,这在当时一方面是受《康熙字典》之影响,而另一方面正是齐白石张扬个性,将自然、天真的民间文化气息带入其篆刻创作的一个重要体现。
2.齐白石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科班教育,故而较少地受“成法”的限制,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方面,能取前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又不落他人窠臼。因无“师承”的羁绊,有利于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艺术。
3.齐白石早年做雕花木工,虽然篆刻起步较晚,但由于有手工艺基础,腕力足,摹仿力强,加之勤奋,因此形成了其成熟期的篆刻雄悍直率,不事雕琢,具有阳刚之美。
这一段话,实际是他从摹仿到创作的自我回顾。齐白石摹仿赵之谦,从作品看有将近二十年。现存齐白石早期印谱中有一册《白石草衣金石刻画》,内钤四十四印,皆是初仿赵之谦的作
品,言其“印奴”是毫不过分的。如“缉熙”(图13)、“顿叟”(图14)、“闲止翁”(图15)、“齐伯子”、“木居士记”(图16)、“名余曰璜字余曰频生”(图17)等印。在这一册印谱中,还可以看到丁黄刻法的痕迹。另如稍后的作品“五十以后始学填词记”(图18)、“北斋写经龛”,具有年款的如1914年刻“乐石室”(图19),1917年刻“曾藏茶陵潭氏天随阁中”(图20)、“茶陵潭泽欣赏记”、“茶陵潭泽印”,1918年刻“苹翁叹赏”(图21)、“苹翁管领字画”(图22)笔划两端出尖,均称圆润,这都纯是赵之谦的印风。还有一些如“瓶士学篆”(图23)、“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图24)、“观瓶斋读书记”、“白石草衣”(图25)、“视道如华”(图26)等印,皆未出赵氏窠臼。有些印中还可以看到同时期印人,如王石经、黄士陵的影子。
齐白石与许多篆刻名家相比,篆刻起步较晚,而作品前后变化很大,其在继承文化传统和独立创造方面,经过师法众家,临摹仿效,辛勤探索,具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1.齐白石艺术的积淀与成熟过程,是由民间艺人向文人画家演变的过程,由此而决定了他在篆刻方面不断的学习、临仿、变化以至完善,直至衰年才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貌。
距当年(齐白石等人在我家)刻印,半个多世纪后的一天,父亲拿出几十方家藏的印章给我看,并对我说:“这里面有些是齐白石老人和祖父等人,当年在咱们家初学刻印时的作品,白石刻的第一颗印章是〈金石癖〉可惜已丢失了。”这些印章大多为极普通的寿山石,形状各异。……这些印章有的是名章,有的是闲章,所用字体行、楷、草、篆等,有的无边款,有的有,其中白石刻的约有十来方,边款上有的刻“仿某某,规范否”或“白石曾刻之”等字样。
1 齐白石篆刻概述 (罗随祖)
齐白石篆刻概述 (罗随祖)
在中国近代的艺坛中,齐白石是一位勤奋刻苦,自学成材,植根于民间沃土,朴实多产而且长寿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对于现代篆刻艺术有着较大影响的篆刻家。对于齐白石的篆刻,历来颇有争议,或者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然而对于其能独树一帜,不拘成法,勇于创新的精神则是任何人都公认的。齐白石对于自己的成就,曾有过:“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见胡洁青在《齐白石遗作展》座谈会上的发言)”的评价,而很多人则持相反的评骘, 如黄宾虹认为:“齐白石画艺胜于书法,书法胜于篆刻,篆刻又胜于诗文。(见王伯敏《黄宾虹画语录》)”一般的社会心理认为,诗文与治印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学养”。齐白石是受这种社会心理影响而言之的。综观齐白石的篆刻,研究其形成、发展及成熟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齐白石的艺术,进而总结近百年的文化发展,都是有所裨益的。
有关齐白石钩摹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事,他自己有不同的说法,最详细的叙述是在其《双钩二金蝶堂印谱序》上说: 前朝庚午冬小住长沙,于茶陵潭大武斋中获观《二金蝶堂印谱》余以墨钩其最心佩者,越明年此原谱黎薇荪借来皋山,余转借归借山馆,以朱钩之,观者莫辨原拓钩填也。且刊一印,其文曰“ 叔印谱频生双钩填朱之记”。迄今九年以来,重游京师于厂肆所见 叔印谱皆为伪本。今夏六月,泸江吕习恒以《二金蝶堂印谱》与观,亦系真本,其印增减与潭大武所藏之本各不同只有二三印而已。余令侍余游者楚仲华以填朱法钩之,又借《二金蝶堂印剩》,择其圆折笔划者亦钩之,合为一本,其印之篆画之精微失之全无矣。白石后人欲师其法,只可於章法篆法摹仿,不可以笔画求之,善学者不待余言。
作者: 218.5.170.* 2005-9-8 09:50 回复此发言
--------------------------------------------------------------------------------
3 齐白石篆刻概述 (罗随祖)
启功先生在《启功丛稿·题跋卷·记白石先生轶事》一文中亦叙及他见到齐白石用油竹纸摹《二金蝶堂印谱》和《芥子园画谱》的事, 赵之谦的单刀直切法,对齐白石篆刻的刀法影响甚大,而赵之谦的篆刻艺术比起丁敬、黄易,不但取材广得多,而且有笔有墨,生动典雅,风神跌宕。齐白石对于赵之谦的篆刻艺术,在当时是心追神往的,即使是在其后,他自己的篆刻达到高峰期,他对于赵之谦的敬重仍然未减弱。齐白石在一九三八年为周铁衡作印序时说: 刻印者能变化而成大家,得天趣之浑成,别开蹊径,而不失古碑之刻法,从来唯有赵 叔(之谦)一人。予年已至四十五时,尚师《二金蝶堂印谱》,赵之朱文近娟秀,与白文篆法异,故予稍稍变为刚健超纵,入刀不削不作,绝摹仿,恶整理,再观古名碑刻法皆如是,苦工十年,自以为刻印能矣。(题《半聋楼印草》序)
作者: 218.5.170.* 2005-9-8 09:50 回复此发言
--------------------------------------------------------------------------------
2 齐白石篆刻概述 (罗随祖)
齐白石对自己的初始刻印的时间还有“始于二十岁以前(见《白石印草》)”的说法,但据齐白石的历史来看,可以肯定的是在此以前,齐白石于篆刻并未深涉猎过。
一、齐白石篆刻的源流
齐白石对于自己是如何发蒙篆刻的,曾在三十四岁《自述》中叙述:
前二年,我在人家画像,遇上了一个从长沙来的人,号称篆刻名家,求他刻印的人很多,我也拿了一方寿山石,请他给我刻个名章。隔了几天,我去问他刻好了没有,他把石头还了给我,说:“磨磨平,再拿来刻!”我看这块寿山石光滑平整,并没有什么该磨的地方,即是他这么说,我只好磨了再拿去。他看也没看,随手搁在一边。又过了几天,再去问他,仍旧把石头扔还给我,说:“没有平,拿回去再磨磨!”我看他倨傲得厉害,好象看不起我这快寿山石,也许连我这个人也不在他的眼中。我想,何必为一方印章自讨没趣。我气忿忿下,把石头拿回来,当夜用修脚刀自己把它刻了。第二天一早,给那家主人看见,很夸奖地说:“比了这位长沙来的客人刻的,大有雅俗之分。”我虽觉得高兴,但也自知,我何尝懂得篆法刀法呢?我那时刻印还是一个门外汉,不敢在人前卖弄。 (《白石老人自述》)
黎松庵是齐白石的诗友,也是齐白石刻印真正的启蒙者。1898年,齐白石三十四岁(虚龄三十六岁) 黎薇荪从四川寄来了丁敬、黄易两家刻印的照片赠给齐白石,齐白石开始专拟丁黄之印。丁敬,为浙派“西泠八家”之一,浙江钱塘(杭州)人,篆刻取法秦汉,并吸收何震、朱简等人之长,古拗峭折,方中有圆,以切刀治印,一洗娇柔妩媚之态。黄易,号小松,浙江仁和(杭州)人,篆刻曾师事丁敬,间及宋元诸家,工稳生动,淳厚渊雅,与丁敬并称为“丁黄”。齐白石由模仿丁黄入手,开阔了眼界,研习愈发刻
苦。后来齐白石在回忆这一段往事时,作诗云:
谁云春梦了无痕,印见丁黄始入门 (自注:余初学刊印,无所师,松庵赠以丁黄真本照片)。今日羡君赢一著,儿为博士父诗人 (自注:松庵刊印,与余同学,其天资有胜于余,一日忽曰:刊印伤目,吾不为也,看书作诗,以乐余年)。
为“印奴”,其在初入篆刻门径时已有表现,由此亦可窥见其性格之一斑。
仿摹及取法丁黄的印,还有“黄龙砚斋”(图10)、“身健穷愁不须耻"(图11)、“诵清阁所藏金石文字”、“黄金虚牝”等。这一时期,齐白石除取法浙派丁黄外,也曾试仿摹其他印人的风格,甚至视野超出浙派之外,如其所刻“哀窈窕思贤才” (图12)一印,就明显的有何震的印风。这时他在家乡所资参考学习的材料太少,眼界尚未打开。
黎戬斋有)自蜀检寄西泠六家中之丁龙泓、黄小松两派印影与翁摹之,翁刀法因素娴操运,特为矫健,非寻常人能所企及,……翁之刻印,自胎息黎氏, 从丁黄正轨脱出。初主疏密,后私淑赵 叔,犹有奇气,晚则轶乎规矩之外。
黎松庵之孙黎泽谕在《齐白石与黎松庵黎锦熙父子》中回忆说:
1.三十二岁至四十一岁,刻印启蒙于黎松庵,仿摹丁黄的浙派,由此进入篆刻艺术的世界。
2.四十一岁至六十之前,弃丁黄而摹赵之谦,见《二金蝶堂印谱》,心追神往,亦步亦趋。
3.六十至七十之间, 取汉隶碑的篆法,借赵的章法,努力摆脱摹仿, 随着“衰年变法”开创自己篆刻的面貌。
4.七十以后,
4.齐白石绘画风格的变化与成熟,直接影响着他篆刻的审美取向,其篆刻不但与书画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而且在风格上也有高度的和谐性,这是其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