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的具体步骤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观测手段,它可以用来监测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基础结构的变形情况。
对于处于地下的隧道结构,沉降观测更是必不可少。
本文将介绍隧道沉降观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1.建立测站沉降观测首先需要建立测站。
测站应选在隧道两侧的非开挖区域,地表水位深度低于2m,距离隧道紧贴线不小于50m,并且与隧道距离相等的两个测站间隔距离不小于2倍隧道直径。
2.安装测站设备在建立了测站之后,就需要安装测站设备。
其中包括:管形沉降仪、光纤光栅传感器、温湿度计、天线、数据采集器、锚杆和锚具等。
3.编制监测计划和程序监测计划是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它应包括:监测对象、监测周期、监测精度要求、测点数量和位置、数据处理方法等。
监测程序应包括:观测前的准备工作、观测时的测量流程、数据收集和处理等。
4.召开调研会议在监测计划和程序编制之后,需召开调研会议,与参与该项目的各方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实施阶段1.现场勘测在实施阶段,需要进行现场勘测,确定监测站的准确位置和安装测站设备的具体要求。
在勘测过程中,需要考虑周边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影响。
在现场勘测后,需要根据测站位置和要求,安装测量设备。
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水平和垂直度,保证设备能够准确测量。
3.数据采集在安装完测站设备后,需要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的数据包括:隧道沉降、位移、温度、湿度等参数。
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按计划执行,并记录现场情况。
4.数据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毕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可视化等步骤。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分析和评价隧道沉降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数据报告在数据处理完成后,需要撰写数据报告。
数据报告应包括:监测结果及数据分析、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来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数据报告应及时向项目管理人员汇报,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向监管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光伏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光伏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光伏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观测目的和要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当地地质条件,确定沉降观测的目的和要求,例如观测周期、精度要求等。
2. 选取观测点:在光伏板下方、支架基础等有代表性的位置布设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具有一定的密度,以保证能够全面反映项目的沉降情况。
3. 制定观测计划:根据观测目的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频率、周期、精度要求等。
4. 采购和校准测量仪器:根据观测计划,采购合适的测量仪器,并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在每次观测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观测计划,定期对选取的观测点进行沉降测量,并详细记录每个观测点的数据。
6.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记录的沉降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沉降曲线或表格,分析沉降趋势和规律。
7. 报告编写: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编写技术报告,报告应包括观测点布设、观测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
8. 监测和维护:在项目运营期间,定期进行沉降监测和维护,以确保光伏发电项目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以上是光伏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的大致步骤,具体的方案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为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整个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沉降观测报告一、观测目的与意义沉降观测是指通过实地测量手段,对土地或建筑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便对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作出评估,并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工程安全和保护土地资源。
本次沉降观测旨在了解某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工程运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观测方法本次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标志点:在建筑物周边设置4个稳定的标志点,用以确定测量基准;2. 测量基准点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测得标志点与测站的高差,计算出各标志点的高程;3. 测量建筑物沉降点高程:选取建筑物4个角落附近稳定的地面点,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记录各点高程值;4. 数据处理:根据基准和建筑物沉降点高程的测量数据,进行差值运算,得出各建筑物沉降点的沉降量。
三、观测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与数据处理,得出建筑物各角落沉降量如下:1. 角落A:下沉0.5毫米;2. 角落B:下沉0.4毫米;3. 角落C:下沉0.3毫米;4. 角落D:下沉0.4毫米。
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建筑物的沉降量较小,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2. 角落A的沉降量最大,可能是因为该处地基较软,导致建筑物沉降较为明显;3. 角落B、C、D的沉降量相对较小,说明地基较为坚实,沉降情况较为稳定。
四、建议与措施鉴于观测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 对于沉降量较大的角落A,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观测和分析,以确定其沉降情况的稳定性,如果沉降速度较快,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固地基;2. 对于沉降量较小的角落B、C、D,可以继续进行定期的观测,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在后续的工程运营和管理中,应加强对建筑物地基情况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本次沉降观测提供了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沉降情况的了解,为工程运营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步骤1. 水准点和观测点的设置水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它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距沉降观测点20~100 m,观测方便,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为了相互校核并防止由于某个水准点的高程变动造成差错,一般至少埋设三个水准点。
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应用DS1 级水准仪、铟瓦水准尺和尺垫,或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定,将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或进行往返观测,其闭合差不得超过0.5 mm(n 为测站数)。
水准点的高程自国家或城市水准点引测,或者通过假定得到。
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是建筑物的垂直位移监测,建筑沉降观测的首次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的初始值。
从基准点开始,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按照二等水准观测精度施测,经平差计算后求出各观测点的相对高程,从而计算出沉降点的沉降量。
本项目自始至终都遵循“五定”原则。
“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可靠。
观测点的数目和位置应能全面、正确反映建筑物沉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在民用建筑中,沿房屋四周每隔10~15 m 布置一点。
另外,在房屋转角及沉降缝两侧也应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的埋设要求稳固,通常采用角钢、圆钢或铆钉作为观测点的标志。
2. 观测时间、方法及精度一般在增加荷重前后,如浇灌基础、回填土、安装柱子和厂房屋架、砌筑砖墙、设备安装、设备运转等,都要进行沉降观测。
施工期间,高层建筑物每升高1~2 层或每增加一次载荷,如基础浇灌、安装柱子等,就要观测一次。
3. 仪器设备DSZ1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4. 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
沉降观测步骤与方法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工程施工沉降观测规范
工程施工沉降观测规范一、总则1.1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及其周边地面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1.2 沉降观测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同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1.3 沉降观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测量单位或者专业人员进行,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观测准备2.1 观测方案设计观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施工进度等因素进行设计,包括观测点的位置、数量、观测方法、仪器设备及观测周期等。
2.2 仪器设备沉降观测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仪器设备,并应经过检定和校准。
观测仪器应具备足够的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观测要求。
2.3 观测点设置观测点应设置在能反映建筑物和地面沉降特征的位置,如建筑物的角点、中线、重要支撑点等。
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观测方案的规划。
三、观测实施3.1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可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测量、激光测量等方法。
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观测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3.2 观测步骤观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测定初始值:在施工前,对观测点进行初始值的测定,作为后续观测的基准。
(2) 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按照观测方案确定的周期和时间点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3) 施工后的观测:工程竣工后,对建筑物和地面进行长期观测,直至沉降稳定。
3.3 观测数据记录和整理观测数据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编号、观测值、观测人员等信息。
观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
四、观测成果分析与处理4.1 观测成果分析观测成果应进行分析,包括沉降量、沉降速度、沉降分布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以评估建筑物和地面的沉降状况。
4.2 观测成果处理观测成果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修约、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观测成果的汇总和报告等。
五、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5.1 质量控制沉降观测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观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观测成果的质量审核。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高层沉降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岩层的情况,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指导工程建设等。
下面将介绍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1. 确定观测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高层沉降观测的区域,通常是在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地质灾害预测的地区进行观测。
选择观测区域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人口密集度等因素。
2. 布设观测点:在确定观测区域后,需要在地面上布设观测点,通常采用GPS或者全站仪等设备来确定观测点的坐标。
观测点的布设需要均匀分布在整个观测区域内,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 安装测量设备:在确定观测点后,需要安装高精度的测量设备,用于测量地面的沉降情况。
常用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激光测距仪、位移传感器等。
安装设备时需要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开展观测工作:一旦测量设备安装完毕,就可以开始进行高层沉降观测工作了。
通常会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地面的沉降情况。
观测数据需要及时上传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地面沉降的具体情况。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变化情况,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6. 结果呈现和报告:最后,需要将观测结果进行呈现和报告。
可以通过绘制曲线图、制作报告等形式来展示地面的沉降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观测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进行高层沉降观测工作,了解地下岩层的情况,预测地质灾害,指导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观测结果。
愿我们的工作能够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早上起来,一杯咖啡,打开电脑,就开始构思这个沉降观测方案。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不过十年经验也不是吹的,咱这就开始。
咱们得明确一下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监测建筑物或者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所以,第一步咱们先来谈谈观测目标。
一、观测目标1.建筑物沉降观测:主要包括主体结构、基础、地下室等部位。
2.地基沉降观测:针对地基处理、填筑、挖方等不同阶段进行观测。
咱们聊聊观测方法。
二、观测方法1.水准测量法:这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通过测量地面高程变化来确定沉降量。
2.钢尺测量法:适用于建筑物内部沉降观测,精度较高。
3.光电测距仪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沉降观测,精度较高。
确定了观测方法,下面就是具体操作步骤。
三、操作步骤1.布设观测点:在建筑物或地基的关键部位布设观测点,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测量基准点:选择稳定可靠的基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参照。
3.进行观测:按照观测方法,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将观测数据整理、分析,绘制沉降曲线图。
沉降观测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咱们还得谈谈观测周期。
四、观测周期1.施工期间:每周至少观测一次,特殊情况加密观测。
2.竣工后:前三个月每月观测一次,之后每季度观测一次,持续观测五年。
五、注意事项1.观测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观测仪器要定期检定,保证观测精度。
3.观测时要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如气温、湿度等。
4.数据记录要清晰、完整,便于分析和查阅。
来谈谈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
六、质量控制1.观测数据要真实、可靠,不得造假。
2.观测过程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3.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处理。
4.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期审查,确保观测质量。
好了,这个沉降观测方案就写到这里。
十年经验告诉我,这样的方案既实用又靠谱。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咱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加油!沉降观测这事儿,细节决定成败,注意事项多了去了,但也别慌,解决办法都在这儿呢。
沉降观测主要步骤
第十一讲沉降观观测评讲人沉降观测主要步骤:1、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要求: (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c=Hh,I—Hn,I -1 .N表示某个观测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1,2,3……)且 H1=H0累计沉降量:△C=∑△ c(n),n表示观测点号。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介绍高层沉降观测是一种用来监测建筑物或地下结构沉降情况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为什么需要高层沉降观测高层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沉降问题。
沉降是指建筑物基础下沉的现象,这会导致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
通过进行高层沉降观测,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步骤一:确定观测点高层沉降观测需要在建筑物周围选择合适的观测点。
观测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可以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观测点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 1. 观测点应尽量靠近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以便更好地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2. 观测点应尽量避开可能导致较大误差的地质构造和地下设施。
3. 观测点应距离建筑物外墙一定距离,以免建筑物的结构变化对观测数据造成干扰。
步骤二:安装观测设备在确定好观测点后,需要安装观测设备,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设备常用的包括水准仪、测斜仪、压力测量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高精度的测量来获取建筑物沉降的数据。
观测设备的安装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观测设备应妥善安装在观测点上,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连接紧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观测设备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观测需求来确定,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精度要求。
3. 观测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步骤三:进行观测记录安装好观测设备后,需要进行观测记录,以获取建筑物沉降的数据。
观测记录可以通过手工记录或自动记录系统来完成。
观测记录的频率和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建议定期观测并保持观测记录的连续性。
观测记录的注意事项: 1. 观测记录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位置、观测设备读数等关键信息,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比对。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引言沉降观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用于监测土地、建筑物等结构物在运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
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是确保工程安全和运营稳定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沉降观测的意义和应用。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1. 确定观测目的和范围在制定沉降观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观测的目的和范围。
观测目的可能包括评估工程运营安全性、监测土壤稳定性、预防地质灾害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观测的范围,即哪些区域或结构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2. 确定观测方法和仪器根据观测目的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法和仪器。
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点法、水准高程法和全站仪法。
不同的观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或结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观测计划和安排根据观测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安排。
观测计划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频率、观测点的选取和布设方案等内容。
观测安排应考虑实际工程进展和运营情况,确保观测过程不会对工程造成干扰。
4. 实施观测按照观测计划和安排,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法和仪器操作要求进行,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测过程中的安全事项,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筛选、数据平滑、数据插值等。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后续的工程管理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1. 测点法测点法是一种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通过在土地或建筑物上设置观测点,测量观测点的垂直位移来监测沉降变化。
测点法可根据观测点的设置方式分为固定观测点法和移动观测点法。
2. 水准高程法水准高程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地或建筑物上参考点的高程变化来监测沉降变化的方法。
建筑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1.引言建筑物沉降是指建筑物地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
沉降的过程会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变形和地基土的变形等。
为了及时了解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建筑工程中通常会进行沉降观测测量。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沉降观测测点设置我们选取了该建筑工程的四个不同位置进行沉降观测测量,具体的位置信息如下:-位置1:建筑物的西北角-位置2:建筑物的东北角-位置3:建筑物的东南角-位置4:建筑物的西南角3.沉降观测测量方法在沉降观测测量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测量结果以毫米为单位。
每个观测点的测量都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在观测点设置固定的测量点,通常使用金属钉或铁棒来标记。
步骤2:测量固定点的高程,作为基准高程。
步骤3:进行测量,准确记录每个观测点的沉降情况。
步骤4:汇总和分析测量结果,并制作图表。
下面是该建筑工程四个观测点的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观测点1:观测次数沉降量(mm)10.520.831.241.551.7观测点2:观测次数沉降量(mm)10.320.631.041.351.6观测点3:观测次数沉降量(mm)10.420.731.041.251.6观测点4:观测次数沉降量(mm)10.220.430.741.151.45.结果分析通过对测量记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所有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发生,表明地基的变形是普遍存在的。
-观测点1和观测点4的沉降量较小,而观测点2和观测点3的沉降量较大,可能是因为地基土的性质在不同位置有所差异。
-在观测过程中,沉降速度逐渐增加,说明沉降问题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
6.结论建筑物的沉降在工程实践中是常见的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对于维护建筑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沉降观测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地基沉降问题,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原因而产生沉降现象,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建筑物的沉降情况,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设计和实施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二、沉降观测施工步骤2.1 方案确定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确定观测的范围、观测的周期和频次、观测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方式。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案。
2.2 仪器校准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对使用的沉降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仪器进行标定和检查,保证其运作正常。
2.3 观测点设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设置合适的观测点位,确保能够全面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4 观测数据采集在观测过程中,需要按照预定的周期和频次采集观测数据。
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性,在采集数据时避免干扰和误差。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沉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建筑物的沉降量和速率。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必要的控制和修复措施。
三、沉降观测施工注意事项3.1 安全第一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仪器和设备。
3.2 精心施工沉降观测属于精密测量工作,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定期维护在观测过程中,要对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测量。
四、总结沉降观测是建筑物管理和维护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关于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沉降观测步骤
沉降观测步骤
沉降观测步骤:
①选择合适基准点设置于稳定区域确保长期不变形;
②在建筑物四周关键部位布设观测点标记清晰便于识别;
③采用精密水准仪对基准点与观测点进行初次高程测量记录;
④建立完整档案包括各点坐标高程及周围环境资料备查;
⑤定期重复水准测量对比初始数据计算差异值大小方向;
⑥利用固定周期如每月每季度进行复测确保数据连贯性;
⑦遇到异常天气或施工活动前后增加观测频率掌握动态变化;
⑧每次测量后及时更新档案录入新数据并分析差异原因;
⑨当发现某处沉降速率加快超出正常范围需立即通知相关人员;
⑩对于持续下沉点加强监测频率并考虑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恶化;
⑪长期跟踪记录形成趋势曲线图直观显示沉降过程供决策参考;
⑫定期总结观测结果编制报告提出维护建议指导后续工程调整。
桥梁沉降观测操作方法
桥梁沉降观测操作方法桥梁沉降观测是对桥梁结构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测量和记录桥梁沉降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桥梁结构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桥梁沉降观测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桥梁沉降观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沉降观测的目的和内容,明确观测的要求和假设;然后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的时间、频率、位置等;接下来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观测人员,包括测量仪器、辅助设备、数据记录与处理软件等;最后,需要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确保观测过程中的安全。
2. 设置测点在进行桥梁沉降观测之前,需要确定合适的测点位置,通常选择在桥墩顶部或底座,以及桥梁主梁的中心位置。
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桥梁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既要保证观测的全面性,又要避免测点过于密集造成冗余。
3. 安装测点安装测点是进行桥梁沉降观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点安装方法,常见的有沉降管法和测斜法。
沉降管法是在桩基或桥墩上安装沉降管,通过测量管内的浸润水位变化,可以推算出桥梁的沉降量;测斜法是在桥墩或土体中嵌入测斜孔,通过测量测斜孔内安装的测斜仪器的倾斜角变化,可以推算出桥梁的沉降量。
4. 进行观测在设置和安装完测点后,即可进行桥梁沉降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预定方案进行,包括观测的时间、频率、方法等。
在观测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测点周围的环境安静稳定,避免外界环境干扰观测结果;然后根据观测方案,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观测,比如水平仪、水准仪、测斜仪等;同时要记录相关的观测数据,包括测量时间、位置、仪器读数等。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桥梁的沉降量。
首先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核,排除异常数据和误差;然后根据观测数据,使用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出桥梁的沉降量;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桥梁的沉降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沉降观测旁站记录文稿
沉降观测旁站记录文稿一、观测概述本次沉降观测旁站记录是针对土地上的建筑物进行的沉降观测。
观测目的是为了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其结构安全性,并提供数据支持给相关部门进行决策。
观测程序包括:标定测点、安装测点支架、安装沉降仪、开始观测、数据记录、仪器检查与维护等。
二、观测步骤1.标定测点首先,选取建筑物周围的平稳的地面点作为测点,并在每个测点上设置标志,以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安装测点支架在每个标定测点上,使用水泥或其他稳定材料建造一个测点支架,用于支撑沉降仪。
3.安装沉降仪将沉降仪安装在测点支架上,确保仪器的水平和垂直度都符合要求,并保证仪器与建筑物之间没有干扰物。
4.开始观测启动沉降仪,开始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
观测时间通常以周为单位,每天进行一次数据记录。
5.数据记录在每次观测时,记录下观测仪器上显示的沉降数据。
同时,还需要记录下观测的时间、天气情况、观测员姓名等相关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对比。
6.仪器检查与维护每次观测结束后,需要对沉降仪进行检查和维护。
主要包括清理仪器表面的污垢、检查仪器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校准仪器的读数等。
三、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确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主要包括数据归档、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
1.数据归档将每次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归档,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存档,以便后续对比和参考。
2.数据计算通过计算每次观测得到的沉降数据,可以得到不同时间段内建筑物的沉降速率。
根据观测结果,可以进一步对建筑物的沉降趋势进行分析。
3.数据分析将观测结果进行图表化展示,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参数,如降雨量、地下水位等信息,对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观测成果与建议观测成果的主要目的是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在观测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沉降观测数据表将观测得到的沉降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观测时间、测点编号、测点位置、沉降值等。
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沉降观测方案设计引言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通过沉降观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土壤沉降问题,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设计,详细阐述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观测方法1. 定点观测法定点观测法是沉降观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适用于对土地、建筑物等进行长期稳定性观测。
观测点的选择原则是代表性、稳定性和易于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观测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在不同类型的土壤或建筑物上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应远离可能影响沉降的因素,如地下水位变化、施工活动等。
2.设置标杆:在每个观测点上设置标杆,标杆的材料应具有稳定性和耐久性,常用的材料包括钢筋、石头等。
标杆的设置应符合测量精度要求。
3.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高程测量,记录标杆的高程数值。
观测周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观测。
4.数据处理:对观测得到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量。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趋势分析法等。
2. 区域观测法区域观测法是一种对大面积土地或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对大规模土地沉降问题的监测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划分观测区域:根据实际需要,将待观测的土地或建筑物划分为多个观测区域。
观测区域的划分应考虑地质条件、土地类型等因素。
2.布设观测点:在每个观测区域内选择代表性点位进行布设观测点,观测点之间的间距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观测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卫星测量技术等手段获取观测区域的数据,包括高程数据、形变数据等。
4.数据处理: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区域内的平均沉降量以及沉降分布情况。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插值法、统计分析法等。
观测仪器沉降观测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观测需求和经济条件进行。
常用的观测仪器包括:•水准仪:用于测量高程变化。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沉降观测是一种对建筑物或其他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
1. 确定监测点:首先需要确定需要监测的建筑物或结构的位置,并在其周围选择合适的监测点。
监测点应该分布均匀,覆盖整个建筑物或结构。
2. 安装监测仪器:在每个监测点上安装相应的监测仪器,如沉降仪、水准仪等。
这些仪器应该能够准确地记录建筑物或结构的沉降情况,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3. 进行基础观测:在建筑物或结构完工后,需要进行基础观测,记录下初始状态下各个监测点的高程值和水平位移值。
4. 开始实时观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建筑物或结构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
因此,需要对各个监测点进行实时观测,并记录下相应数据。
5. 分析数据并评估结果:通过对实时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建筑物或结构的沉降情况。
如果发现沉降超出了允许范围,需要进行进
一步评估,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6. 定期维护和校准:监测仪器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并记录准确的数据。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建筑物或结构的沉降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监测和评估,从而保障其使用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的具体步骤
本工程沉降观测采用闭合圈法按一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DS使用级精密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
建筑物四周至少留出3m的场地,便于闭合圈法沉降观测,观测前通知工程处和施工现场负责人,事先清理好现场,确保视线、场地畅通,安排好测量跑尺人员。
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做到每施工一层结构层次即进行一次沉降观察,沉降观测时间为砼浇筑结束后一天,不上荷载的情况下进行,中间停、复工各观测一次,以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建筑物竣工验收前观测一次。
特殊情况如发现严重裂缝,沉降速率增大,沉降差较大等,亦相应增加观测次数,并整理出资料由主管工程师审核,及时提交给业主。
使用阶段每半年一次,共两次,以后每年一次,预计观测五年或直到沉降稳定,使用阶段预计共测6次,由建设单位负责观测,施工阶段的观测费用,按勘察设计文件规定,由业主负责,施工企业在提交成果时,向业主按专项收取费用。
观测成果管理
本工程沉降观测应有专用外业手薄、记录表和建筑物平面图及观测点布置图等,并根据沉降观测成果绘制沉降分布图,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最后计算整个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量和相对沉降差,每季提供给业主一份资料。
工程沉降观测资料,由专人整理,当每次观测
一周后,提交工程技术科和工程队各一份,最终将系统观测资料作为工程技术资料的一部分存档,并交建设单位一份。
基准点和观测点的保护
经常检查基准点和观测点有无变动,并防止砂浆落在观测头上,将观测点按观测平面图相应的编上号,每次观测后旋下观测头集中保管,下次观测时再按编号旋上观测头,注意防止柱上槽口被杂物堵塞或被现场材料挡住,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碰撞观测点头的螺牙铁管口,详见图《水准点埋置及观测头构造图》。
设置基准的原则是合理埋设,观测方便,并能保证水准点的稳定,基准点的埋设数量不少于三个,距离观测点30-50m,基准点的设置应在基坑挖土前15天完成,基准点必须加盖保护,在观测平面中,基准点位置应明确标注。
观测点的设置,依据图纸设计要求。
详见附图《沉降观测点平面图》。
观测点的设置采用预埋螺牙铁管,使用活动观测头,便于装拆。
装修前先旋下观测头,在柱装修材料上留孔并预埋套管,装修完再旋上观测头,观测头就朝外,便于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作者: lsb2007 点击率: 2974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根据本工程引测的水准点为基准点引测,该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2、沉降观测点按设计要求埋设牢固稳定,能长期保存,观测点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求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以保证观测点上能垂直置尺,通视条件良好本工程采用燕尾形观测点。
3、沉降观测时,应特别注意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确定。
4、沉降观测与工程的位移、倾斜和可能出现的裂缝观测必须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定期进行,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观测,并在浇筑基础时开始观测,工程竣工后亦需由建设单位进行变形观测,以便积累大量资料直至稳定为止。
5、沉降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成果处理,并输入电脑进行存档比较。
6、沉降观测作业中应特别遵守以下规定: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m。
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3)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4)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会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与水准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