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鱼妈妈生鱼宝宝了》
幼儿园小鱼儿教案及观察记录表格与游戏设计
幼儿园小鱼儿教案及观察记录表格与游戏设计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设计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方式。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小鱼儿教案及观察记录表格与游戏设计的关系。
一、幼儿园小鱼儿教案1. 小鱼儿教案概述小鱼儿教案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辅助工具。
它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内容。
在小鱼儿教案中,教师需要详细规划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
2. 小鱼儿教案的编写原则在编写小鱼儿教案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教学内容的贴近幼儿实际生活,教学活动的灵活多样,教学目标的明确具体等。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教案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3. 小鱼儿教案的重要性小鱼儿教案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
小鱼儿教案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和总结。
二、观察记录表格1. 观察记录表格的作用观察记录表格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教师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通过观察记录表格,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学习状态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2. 观察记录表格的内容观察记录表格的内容通常包括幼儿的个人信息、生活习惯、语言表达、社交能力、情绪表现等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填写观察记录表格,确保观察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观察记录表格的意义观察记录表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观察记录表格也是和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三、游戏设计1. 游戏设计的原则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游戏设计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情境化、趣味化、情感化是游戏设计的重要原则。
只有在符合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活动。
2. 游戏设计与教学内容的衔接游戏设计应该与教学内容相互衔接,通过游戏设计,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大班数学教案《鱼宝宝找妈妈》
大班数学教案《鱼宝宝找妈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图形辨认和区分各种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学生能通过观察图形辨认和区分各种图形。
2. 学生能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张大海的背景海报。
2. 教师准备鱼宝宝和鱼妈妈的剪影。
教学流程:Step 1:引入活动(5分钟)教师用海报引入活动:“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张大海的背景海报。
现在,海里有许多鱼,它们在游来游去。
我听说,鱼宝宝在海里迷了路,找不到妈妈了,我们来帮帮鱼宝宝,找到它的妈妈吧!”Step 2:呈现游戏规则(10分钟)教师用剪影呈现出鱼宝宝和鱼妈妈的形象,并贴在黑板上。
教师说:“同学们,这是鱼宝宝和鱼妈妈的形象,你们看,它们是不是很像呢?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个规则,就是鱼宝宝和鱼妈妈的形状是一样的,但大小不同。
我们要通过观察它们的形状,找出鱼宝宝的妈妈。
你们准备好了吗?”Step 3:观察图形(20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鱼宝宝和鱼妈妈的剪影分发给学生。
教师说:“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手上的剪影,看一看哪个是鱼宝宝,哪个是鱼妈妈。
”Step 4:展示答案(10分钟)教师用鱼宝宝和鱼妈妈的剪影在黑板上展示,然后请学生逐个说出自己的答案。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你们通过观察图形,找到了鱼宝宝的妈妈,真棒!观察图形是一项很重要的数学能力,通过观察图形,我们可以识别、辨认和区分各种图形。
你们在这个活动中能否感受到观察图形的乐趣呢?”Step 6:小结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图形,找到了鱼宝宝的妈妈。
现在,你们能找到其他相同形状但不同大小的图形吗?请举一个例子。
”Step 7: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给学生出示其他一些图形的剪影,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相同形状但不同大小的图形。
Step 8: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总结活动:“同学们,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学会了通过观察图形辨认和区分各种图形。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学会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
2.通过观察和模仿,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界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互动。
3.认识植物、鱼类、虫类等生物,并学会保护它们。
4.幼儿通过对话,激发对一些简单的生活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唱《鱼之歌》,让幼儿马上进入主题。
2.通过幼儿园内部的大体验和小体验和预先策划的假设实验,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
3.阅读《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绘本,激发幼儿们的求知欲。
4.协助幼儿制作鱼妈妈和鱼宝宝的手工制品。
5.创设一个室内漂浮池,幼儿可以体验水中生物。
6.观察荷花并作相关手工制品。
教学过程1.通过唱《鱼之歌》来让幼儿们更好地感受主题,并介绍海洋生物。
2.带领幼儿进行水族馆中的大体验和小体验活动,让幼儿更深入了解鱼类及其生活习性。
3.阅读《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绘本,让幼儿愉悦地认识海洋环境。
4.协助幼儿制作鱼妈妈和鱼宝宝的手工制品,并鼓励幼儿们将手工制品带回家与家长们分享。
5.创设室内漂浮池,让幼儿体验水中生物,并了解水中有哪些生物。
6.观察荷花并作相关手工制品,让幼儿深入了解植物世界。
教学评估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某些方式记录幼儿的表现,以确保幼儿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评估幼儿的学习效果: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学习习惯和个人能力。
2.利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评定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通过开展幼儿参与的绘画、手工等活动,评定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让幼儿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来评定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小组网上搜索的图片、信息和录像等资源。
2.教师课堂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图书馆中各种相关书籍。
教学体会在教学资源和学习效果方面,教学班级的环境和动态落实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开设体验活动版、协助幼儿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创设室内漂浮池等多种教学方式,也能培养幼儿的探究习惯,帮助幼儿解决实际的问题并取得实际红利。
《鱼儿你好》小班教案:探秘不同鱼类的特征与生活方式
小班教案:探秘不同鱼类的特征与生活方式听众对象:幼儿园小班学生学习目标:1. 了解不同的鱼类2. 掌握不同鱼类的外貌特征和生活方式3. 培养幼儿的自然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活动安排:1. 自然拼贴:请幼儿园的老师为幼儿准备一些海洋动物的图片、海草、沙子等材料,让幼儿自由组合拼贴。
2. 观察游鱼:老师为幼儿准备了一缸水,水中有不同的游鱼,可以请幼儿逐个观察、描绘、探究。
3. 鱼儿故事:老师为幼儿讲有关鱼儿的故事,如《小鱼找妈妈》、《寻找尼莎》等,并引导幼儿思考有关鱼实物的特征,如形状、颜色、游姿等。
4. 做手工:请幼儿根据老师的示范,用画纸、颜料和布料制作逼真的鱼儿。
5. 探究不同鱼类的生活方式:老师为幼儿播放一些有关鱼儿的视频资料,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鱼类,了解它们的栖息地、生活习性。
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鱼类进行探究,如金鱼、小丑鱼等。
6. 签约活动:请幼儿园的家长和学生签约,保护海洋环境,爱护鱼儿。
授课流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海洋生物的视频,或者出示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幼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探究环节老师可以选择简单易懂的鱼儿故事,引导幼儿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
通过自然拼贴活动,让幼儿对鱼儿有近距离的接触和感受。
接着是观察游鱼环节,幼儿可以逐个观察不同鱼类,由老师带领幼儿发现、观察鱼儿的外貌特征。
是制作手工活动,让幼儿们进一步加深对鱼儿的形态和颜色的了解,同时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总结活动在探究不同鱼类的生活方式环节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系统地获取信息,了解不同鱼类的特征和习性,并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4. 签约环节在签约环节,老师可以让幼儿们意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爱护鱼儿,保护海洋环境,让世界更加美好。
活动具体实施细节1. 观察游鱼环节中,老师需要守护好幼儿的安全,请注意幼儿不要接触镜片,勿在水缸里伸手摸头。
2. 关于制作手工环节,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鱼儿种类引导幼儿进行制作。
小班优秀主题教案《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小班优秀主题教案《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教案名称:《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优秀主题教案适用年龄:3-4岁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故事书《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2. 卡片,上面分别写上鱼妈妈和鱼宝宝的角色。
3. 盲目。
4. 相关道具:鱼妈妈和鱼宝宝的玩偶。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鱼妈妈和鱼宝宝的图片,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这两个角色,如颜色、形状等。
2. 教师边展示故事书边简单介绍故事内容,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步骤二:听故事(15分钟)1. 教师读故事,学生按照老师读故事的节奏拍手鼓掌。
2. 给学生发放盲目,让学生闭上眼睛,只听故事。
步骤三:讨论故事(15分钟)1. 学生合作小组讨论问题:“鱼妈妈和鱼宝宝最开始要去哪里旅行?”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记录学生的回答,当大多数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步骤四:角色扮演(20分钟)1. 教师将卡片上的角色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分到的角色,表演故事中的情节。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边演边解释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
3.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但必须遵循故事情节。
步骤五:练习关键词汇(10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教学和复习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2. 学生根据图片,依次说出词汇。
步骤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教师展示鱼的图片,让学生用纸和颜料自由画画。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故事的引入和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角色扮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表现较为活跃,但在听故事环节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师在引导学生听故事时,采取一些激发兴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听故事能力。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分析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分析1. 引言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分析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发展状况,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以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分析为主题,探讨观察记录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展示一份典型的教师观察记录及分析。
2. 观察记录的目的教师观察记录的目的在于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以便为幼儿提供个体化的教育和支持。
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可以掌握以下信息:•幼儿的兴趣爱好:了解幼儿对不同活动的反应和偏好,有助于安排有趣和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
•幼儿的社交能力:观察幼儿与他人的互动情况,了解他们的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认知发展:观察幼儿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和记忆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幼儿的情绪状态:观察幼儿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
3. 观察记录的方法3.1.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收集信息并进行记录。
在直接观察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方面:•幼儿的行为:记录幼儿的玩耍、学习和社交行为,包括参与度、表现和态度等。
•幼儿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观察幼儿的面部表情、动作和姿势等,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和身体感受。
•幼儿的言语和语言表达:记录幼儿与他人的交流情况,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词汇量和句法结构等。
3.2. 间接观察除了直接观察,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幼儿的信息,这被称为间接观察。
间接观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家长反馈:与幼儿的家长交流,了解他们在家中观察到的幼儿行为和发展情况。
•学习档案:阅读幼儿的学习档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评估和教养计划等。
3.3. 多角度观察为了获得全面的观察结果,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幼儿,收集来自多个渠道的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在班级会议上汇报和讨论观察结果等。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鱼宝宝找妈妈》1500字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鱼宝宝找妈妈》1500字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小于、大于。
2.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加法、减法。
3.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小于、大于的概念。
2.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四、教学准备1.《鱼宝宝找妈妈》卡片。
2.桶、鱼、瓶等实物。
3.计算器。
五、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自由游戏(5分钟)(学生们自由游戏环节,放松心情,活跃气氛,由老师在旁边观察观察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以便设计好进一步的教学内容)2.引入新课(5分钟)老师找来一个鱼宝宝和一个瓶子,引导学生们认识小于、大于的概念。
然后引入问题:这个瓶子能装下几只鱼宝宝?3.学习新知(15分钟)第一步:加法老师用桶里的鱼引导学生加法的运算方式。
老师给出题目:桶里有2条鱼,再往里加上3条鱼,一共有几条鱼呢?请与同桌商量,然后用计算器验证答案。
第二步:减法老师提供一组情景:鱼宝宝失落的找不到自己的妈妈,请大家帮助它找妈妈。
老师出示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数字,在其中选取两张卡片,将两个数字相减,得出差值,再从瓶子里取出相应数量的鱼宝宝,看看它是否是鱼宝宝的妈妈。
4.游戏练习(10分钟)老师发给每组一些卡片,让学生依次选择两张卡片,计算出差值,并从池塘里取出相应数量的鱼,看看是否能找到鱼宝宝的妈妈。
5.游戏评价(5分钟)老师邀请学生回顾这个游戏,分享他们怎样从游戏中学到了数学。
七、教学后记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简单的数学概念:小于、大于,掌握了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加法、减法,并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园中班保育老师随笔观察记录
幼儿园中班保育老师随笔观察记录自开学到现在虽说不是很长,但对每个孩子性格的了解我觉得还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表面上看,许多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活泼、可爱、好动、爱说,或者内向、斯文、不主动等等性格,但其实少数极个别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她本来的性格有着很大的“两面性”。
我们班的胡昕言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例。
刚接手这个班,我对孩子做了大致的了解,熟悉她的老师说言言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表现,也很少与人交流。
开学前家访时碰巧她和她的妈妈出去了没见着。
但家长会上她的妈妈和我说言言其实是个很爱讲话、很爱表现自己的,在家里就她一个人说起来没个完。
带着对言言“两种反差很大的表现”这个疑问,在一个周末我们三位老师去她家作了详细了解和观察,结果正如她妈妈所说的,她是个爱说爱笑,闹个不停的孩子,一点没有对我们老师戒备的那种心理表现,和在幼儿园的那个言言相比真是判若两人。
她和我们说起在上海动物园看各种动物的事,还向我们表演学动物叫声,兴奋得夸夸其谈,把在幼儿园学的歌大声地唱给我们听,还讲一些特别幼稚的话逗得我们大笑……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性格的“两面性”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么小的孩子难道还能长时间的抑制自己“本来就很开朗活泼”的性格吗?我想在以后的班级活动和日常教学中对言言再仔细观察引导。
20XX年我到幼儿园当中班保育员,虽然我从教过小学低年级,但是负责幼儿的保育工作是一点经验也没有,只能在工作中摸索。
一个多月来我和孩子们也有了感情,早上看到孩子们很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脸上还带着甜蜜的微笑,让我感觉很充实。
平时,孩子们遇到困难也喜欢和我说说他们的事,我是孩子们的一份子,我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中午,我进教室盛饭菜的时候,孩子们喜欢听我告诉他们今天吃什么,然后再由老师告诉孩子们今天吃的菜对自己身体有什么好处。
孩子们都会很开心地把所有的饭菜都吃完。
每次见孩子们大口大口地吃饭,我心里有也特别高兴。
对于有个别幼儿偏食的现象,我会很有耐心地让他尝一尝,再问他:"好吃吗?”他也会很努力地慢慢把饭吃完。
幼儿园阅读绘本观察记录《长长的》
幼儿园阅读绘本观察记录《长长的》
背景
今天璁璁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圣诞亲子活动,在阅读时光中和妈妈一起阅读绘本《长长的》。
在整个阅读活动中他参与积极,能安静的和妈妈一起阅读,并且自己一页一页的翻书。
在阅读中璁璁能主动表达:鳄鱼的身体长长的;企鹅在排队,长长的,我们做操也这样开火车,但是针对妈妈对画面的提问尚不太理解。
在最后集体问答的环节,他能主动举起小手说出绘本故事里的小动物有长长的什么,他能记住阅读过的一些情节。
但用完整的句型:什么的什么是长长还不会。
事件记录与思考在阅读时光中璁璁和妈妈一起阅读着绘本《长长的》,我在他们身后仔细观察着:璁璁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表现得很不错,能安静主动地参加阅读活动。
从他逐页翻书的动作可以看出,孩子已经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一种好的习惯。
从整个观察来看,璁璁在阅读时会主动和妈妈交流,主动表达的观察到的画面内容:鳄鱼的身体长长的这时妈妈指导说:鳄鱼的背长长的,像座桥,看,小蜗牛在它背上安全过桥;企鹅在排队,长长的,我们做操也这样开火车也许是家长是初次接触这个新绘本,也没有完全明白阅读目标:学说什么的什么长长这个句型,加之老师给予的阅读时间过短,家长尚不能仔细地引导:p14p16页的动物是什么家长不认识(食蚁兽\飞鱼),所以引导孩子完整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做得不到位。
思考:
1.托班孩子毕竟小,要通过和老师、家长的亲子阅读,不断习得读书的常规技能:正确分辨书的封面、封底。
一页一页翻书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都有必要让家长明白。
2.今后如有类似活动,可请家长先熟悉绘本,明确指导阅读的目标,再具体指导孩子阅读,以更好地培养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在活动中也能找到更多的自信。
幼儿园观察记录-大班《动物园的乐趣》
幼儿园观察记录-大班《动物园的乐趣》时间:[日期]地点:[幼儿园名称]观察目的本次观察旨在记录大班幼儿参观动物园的乐趣和研究成果,以便进一步评估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观察内容1. 参观动物展览- 宝贝们参观了各类动物展区,如狮子、大象、长颈鹿等。
他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观察、听取解说员的解说。
- 有的幼儿会主动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或者:“老虎为什么有斑纹?”教师耐心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并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和发现。
2. 动物园活动- 幼儿参与了一些与动物相关的活动,如喂食小动物和触摸小动物。
他们通过亲身接触观察和感受动物的外貌和动作,进一步加深了对动物的认知。
- 幼儿还参与了动物园内的游戏和互动表演,比如踩着大象形状的地面图案跳远、模仿动物的动作等。
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团队意识。
3. 研究成果展示- 参观结束后,幼儿们回到幼儿园,展示自己在动物园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有的幼儿制作了精美的手工模型,展示各类动物的特征;有的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了所见所闻,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 幼儿们在展示中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和鼓励,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感。
观察评价本次观察中,大班幼儿表现出了极高的研究热情和积极性。
他们通过观察、提问、亲身参与和展示学到的动物知识,不仅增加了自己的认知水平,还提升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下一步计划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延伸幼儿在动物园参观中的研究成果,建议在之后的活动中设计一些与动物相关的游戏和互动环节,以及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和绘本,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性和保护意识。
---注:以上观察记录以个别幼儿为例,仅供参考。
幼儿园观察记录大班《娃娃家中的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大班《娃娃家中的观察记录》娃娃家游戏中,小朋友分别担任了“妈妈”和“孩子”的角色,但我发现两人始终没有说过话,于是进行了观察和记录,通过本次观察活动引导孩子在排列方法等技能上从纵深出发展,并采用“扮演角色”等方法促进游戏间的交往。
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而教师的指导一定要把握时机。
以下是完整内容,请各位教师查看。
参赛作品名称《娃娃家中的观察记录》观察目标关于角色游戏老师适时介入的几点想法观察对象幼儿年龄段/班大班观察时间2021、10观察分析娃娃家游戏中,苑和艺分别担任了“妈妈”和“孩子”的角色。
游戏开始后,每人拿了一盆“水果拼盆”的操作材料各自进行操作,对外界的干扰不闻不问。
游戏过半,我发现两人始终没有说过话、离开过娃娃家,就说:“妈妈,你家的孩子生病了吧!需要送医院去吗?”“妈妈”还没答话,“孩子”却先回答说:“我不去!”“妈妈”看了看孩子,继续操作“水果拼盆”。
此时我发现孩子根本不理睬就走开了。
过了会儿,我又走过去说:“妈妈,去超市吗?等一下我来找你!”孩子并没有回答。
我随即出去,回来时手里提着小食品说:“妈妈,我给你们买了些小食品回来,放哪里?”孩子一概不理,专心致志的操作着“水果拼盆”。
为什么我多次执意的介入?我起初认为:“孩子太专心于操作“水果拼盆”了,都忘记了自己‘妈妈’、‘孩子’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行为,游戏间也没有进行交往,我想通过自己的提示或介入使孩子获得更多的交往经验。
实际上我是以理想的游戏模式束缚了孩子的自由游戏的空间。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情感的、知识的、技能的等等目标我们都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实施来实现。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并不是每一次游戏都能达到促进孩子全方位的发展的理想教育目的。
采取措施在上例中出现了孩子专心操作“水果拼盘”的情况,而暂时忘却了娃娃家“妈妈”、“孩子”的身份和角色职责。
我一次又一次的介入孩子游戏实质已构成对孩子游戏的干扰,也失去了进一步了解孩子需要的机会。
(幼教精选)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鱼妈妈生鱼宝宝了》 - 观察记录 -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鱼妈妈生鱼宝宝了-观察记录-我们班的动植物角里养了几条小金鱼,没几天细心的孩子们就觉察了这几条金鱼特别圆鼓的肚子。
他们在一起谈论:"是不是小鱼要生鱼宝宝了呢那生下来的小鱼是不是就会游泳了呢小鱼妈妈能生几条鱼宝宝呢孩子们对金鱼布满了猜想和期望。
课下孩子们围在鱼缸前好似有点目不转睛,就连上课时鱼缸四周的几个孩子们也会"偷看'小鱼的变化。
在四天之后,小鱼妈妈间续开头生小鱼宝宝了。
孩子们惊喜的为主鱼缸前看着、数着,连眼睛都不愿眨一下。
"你看,鱼宝宝生下来就会游泳。
'"老师,这个鱼妈妈生了五条小鱼。
"老师,小鱼和鱼妈妈长得真像啊!'孩子们的之前的种种猜想,最终有了答案。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的专注点分别集中在鱼妈妈和鱼宝宝身上。
"鱼宝宝吃什么呢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喝奶呢鱼妈妈的肚子瘪瘪的,那什么时候还会再有小宝宝呢我把问题留给了孩子们,而孩子们在家长的关心下,通过网络、翻阅图书查找答案。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答案。
有的说:鱼妈妈生完小鱼很累,肯定要放在单独的鱼缸里休息,鱼宝宝刚诞生第一天最好不要喂食,最好其次天喂;有的说:鱼妈妈生完宝宝肯定要分开,要不鱼宝宝会被妈妈吃掉;还有的说:鱼宝宝太小了,不能喂太多鱼食孩子们争着说着自己找到的答案。
听着孩子们关于喂养小鱼的表达,我特别惊异同时又感到兴奋,惊异孩子们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探寻答案,兴奋的是孩子们竟然会对鱼妈妈生鱼宝宝如此的感爱好,并能够保持持续的关注度。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爱好、体验探究过程、进展探究力量。
孩子对小鱼诞生后的喂养及生活习性产生了极大的探究爱好,接下来我应当让孩子体验过程。
于是,依据孩子查阅的结果,我请孩子们每天担当观看员、喂养员对小鱼进行观看,并表达观看状况。
孩子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觉察小鱼长得特别慢、喜爱在水草里游来游去,五六天鱼缸里的水脏了,必需需要更换孩子们边观看边总结,并回忆与查阅的资料的内容是否相同,这个过程不仅是体验探究的过程,也是有阅历总结提升的过程。
幼儿园水池里钓小鱼观察记录
幼儿园水池里钓小鱼观察记录
(一)
9月27日星期二天气:中雨
小鱼是没有四肢的,它只有一条大尾巴。
虽然没有四肢,但它借助这条大尾巴游得却非常快。
想要抓住这个“速度王”,必须得用瓶子才能抓住它。
再早上,我想去抓住些鱼,可是我一去,小鱼儿就像遇到坏人一样飞速地钻进较大的石头地下,让我防不胜防。
它们可真活泼好动、机灵顽皮啊!
最后我想出一个办法来,就是一直看着那里,等鱼出来打探的时候,我就马上用瓶子堵住小鱼的出路,就能抓住小鱼了。
(二)
9月28日星期三天气:晴
小鱼真是游得太快了,看得我眼花缭乱,小鱼真是太机灵了。
最后我看见鱼妈妈和鱼宝宝们在家门口查看情况,发现没有危险小鱼们就游出来自由自在的玩耍了。
我突然发现鱼妈妈的背上有两条粗细不等的黑线。
从背一直延伸到尾巴上,我想这两条黑线有助于隐藏他们吧。
他们出来觅食,遇到比他们大的食物时,它们会找其他的鱼来帮忙把食物搬回家。
我还以为水里有一个很大的蛋糕在水里游呢。
原来是鱼儿在搬着蛋糕往家里运呢!
(三)
9月29日星期四天气晴
到了晚上,鱼儿们都浮出了水面,从高处往下看,就像水面上的许多小圆片,非常美丽。
青蛙都跑出来了,跳到水里,把鱼虾坏了,纷纷逃窜,水面上泛起了波纹,像老人脸上的皱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鱼妈妈生鱼宝宝
了》
我们班的动植物角里养了几条小金鱼,没几天细心的孩子们就发现了这几条金鱼异常圆鼓的肚子。
他们在一起议论:是不是小鱼要生鱼宝宝了呢?那生下来的小鱼是不是就会游泳了呢?小鱼妈妈能生几条鱼宝宝呢?孩子们对金鱼充满了猜测和期望。
课下孩子们围在鱼缸前似乎有点目不转睛,就连上课时鱼缸周围的几个孩子们也会偷看小鱼的变化。
在四天之后,小鱼妈妈陆续开始生小鱼宝宝了。
孩子们惊喜的为主鱼缸前看着、数着,连眼睛都不肯眨一下。
你看,鱼宝宝生下来就会游泳。
老师,这个鱼妈妈生了五条小鱼。
老师,小鱼和鱼妈妈长得真像啊!
孩子们的之前的种种猜测,终于有了答案。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的专注点分别集中在鱼妈妈和鱼宝宝身上。
鱼宝宝吃什么呢?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喝奶呢?鱼妈妈的肚子瘪瘪的,那什么时候还会再有小宝宝呢?我把问题留给了孩子们,而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翻阅图书寻找答案。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答案。
有的说:鱼妈妈生完小鱼很累,一定要放在单独的鱼缸里休息,鱼宝宝刚出生第一天最好不要喂食,最好第二天喂;有的说:鱼妈妈生完
宝宝一定要分开,要不鱼宝宝会被妈妈吃掉;还有的说:鱼宝宝太小了,不能喂太多鱼食孩子们争着说着自己找到的答案。
听着孩子们关于喂养小鱼的讲述,我非常惊讶同时又感到高兴,惊讶孩子们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探寻答案,高兴的是孩子们竟然会对鱼妈妈生鱼宝宝如此的感兴趣,并能够保持持续的关注度。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孩子对小鱼出生后的喂养及生活习性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接下来我应该让孩子体验过程。
于是,根据孩子查阅的结果,我请孩子们每天担任观察员、喂养员对小鱼进行观察,并讲述观察情况。
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小鱼长得非常慢、喜欢在水草里游来游去,五六天鱼缸里的水脏了,必须需要更换孩子们边观察边总结,并回忆与查阅的资料的内容是否相同,这个过程不仅是体验探究的过程,也是有经验总结提升的过程。
通过这则教育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对周围表现出探究兴趣是,作为成人我们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给予幼儿探究的机会,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查阅资料来体验过程,积累相关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