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中图版选修5
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检测: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一、选择题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多西少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解析:第1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新疆、青藏、华北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
第2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
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答案:1.C 2.D3.在图中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解析:选C。
地震造成的滑坡和崩塌为堰塞湖的形成带来了物质来源,暴雨所产生的降水使大量破碎的物质形成泥石流阻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
4.关于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B.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信息C.滑坡的形成是因为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地势起伏较大D.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解析:选C。
A项表述的是泥石流的概念;B项中说滑坡没有任何先兆信息不正确,因为典型滑坡的形成要经过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D项中滑坡的形成自然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5.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滑坡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控制性因素:图中①③不存在软弱面(岩层之间交界面)。
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一、选择题1.关于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无论何种情况,都应该“躲”②在室内“躲避”时,应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③在行驶的汽车内,应抓牢扶手,震后再下车④地震多发区的居民应做好应急预案,并准备一个避难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地震发生时,如能“逃”应逃出房屋到空旷的地方避灾;不能逃时,应在房屋内“躲”,应做到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用毛巾或衣袖掩住口鼻,以免灰尘进入体内。
在行驶的汽车内,应尽快停车,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
地震多发区的居民应有家庭应急预案,并准备避难袋,以防不测。
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据此完成2~5题。
2.桑枣中学的师生在地震发生时无一伤亡,成功避险,关键之一是充分利用了逃生时间。
地震防灾中,有一个名词叫“黄金12秒”,具体指()A.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B.纵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C.人在地震中从意识到到躲避所用的最短时间D.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的时间3.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4.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5.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用砖块、木棍等支撑周边断壁,设法脱离险境D.不停地祷告解析:第2题,地震来临时,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震发生需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时间也只有7~9秒,这个时间被称为“黄金12秒”。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第二节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掌握避震及震后救助的方法技巧。
掌握如何做好防洪准备及洪水中的应急措施及救助。
掌握如何防避台风及其他自然灾害。
地震灾害的防避【自主学习】1.室内(1)不同位置的防避①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迅速跑到室外的空旷区。
②其他情况: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之地躲避。
(2)注意事项①用柔性物体护住头部,用手帕、衣服等捂住口鼻。
②关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③在公共场所,切忌拥向出口。
④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保持呼吸畅通,自己设法脱离险境或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⑤如被埋压在废墟下的时间较长:尽量寻找食品和水,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
2.室外(1)迅速向地形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
(2)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
(3)山区的居民应注意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3.其他情况:地震多发区的家庭,应当为每个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应急包和一张应急卡片;每个家庭都要经常清理家中物品,不要在门口、楼道、走廊等处堆放杂物,以保持通道畅通。
4.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合作探究】1.读教材P67“探索”、教材P67 图3-2-2和教材P68“阅读”,探究下列问题。
(1)在10~20秒的时间内,你应该怎样正确地防避地震呢?(2)地震时是应该跑还是应该躲?(3)地震发生时,在学校的学生应怎样避震?(4)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如何自救?提示:(1)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纵波和横波两种地震波。
在震中区,纵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颠簸,但它造成的破坏并不大,它给人们发出了地震的信号。
横波的运动速度比纵波慢,通常平均每秒4~5千米,是继纵波后到达地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并造成建筑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波。
因此,家庭及自我救助便主要是在纵波到达地面后的数秒钟之内的事。
当纵波到达时,应立即反应出发生地震了,若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之前的十几秒内迅速躲到安全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一般称为12秒自救机会,或黄金12秒预警时间。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中图选修5

课时跟踪检测(二)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一、选择题图甲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乙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发生图甲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2.图乙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A.a B.bC.c D.d解析:1.B 2.B 第1题,根据图甲可知,上面表示滑坡,下面表示泥石流,这两种地质现象都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地。
第2题,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山区不受山峰、山脊遮挡的地区,阳光照射的时间最长;结合等高线可知,b位于小山峰的南侧山脊上,周围没有山峰或山脊遮挡该处的阳光。
此外,该处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因此不易出现滑坡、泥石流。
读图,回答3~5题。
3.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地裂缝B.滑坡C.旱灾D.泥石流4.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5.该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有(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③季风气候区④沿河、沿湖、沿海地区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3.C 4.B 5.B 本题组旨在考查对干旱现象的认识和旱灾的危害。
第3题,图中展示的是土地龟裂的景象,是长期无降水,土地失去水分所致。
第4题,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第5题,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是地震多发区,沿河、沿湖、沿海地区是洪涝多发区。
读百年以来的五大地震列表,回答6~7题。
6.百年以来里氏9.0级以上大地震主要分布在( )A.太平洋中脊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D.大西洋中脊地震带7.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大地震,是由于(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解析:6.B 7.A 第6题,百年以来里氏9.0级以上的地震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中图版地理选修5《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word教学参考

中图版地理选修5《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word教学参考3.2 地震和台风灾难的防避有关素材震后自救震后专门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专门近的位置。
因此学习自救是地震后专门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冷静自若的态度。
只有冷静,才有可能运用平常学到的地震知识判定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受,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一样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尽管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幸免和操纵,然而只要能把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难降到最低限度。
总结有以下几点:1.保持冷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看到,许多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期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惧怕中“扼杀”了自己。
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冷静,分析所处环境,查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损害。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第一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
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样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
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
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当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洁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赶忙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大面积创伤和严峻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难”,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截了当浇泼灭火。
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检测:第一章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一、选择题下图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度分布示意图。
图中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2.下列关于图中岛屿受地震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岛屿东侧大于西侧B.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小于bC.同样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dD.同样震级,震源d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c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分析,读图所在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从“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分析可知该地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第2题,根据地震震级与裂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答案:1.A 2.D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017年6月12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将于12日傍晚到夜间在广东珠海到汕头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仍将为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广东中东部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东南部局地有大暴雨。
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表示台风“苗柏”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4.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气旋B.台风常发生在秋冬季节C.台风是在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D.台风有百害而无一利5.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地区是()A.西北太平洋沿海地区B.加勒比海沿岸地区C.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D.欧洲西部北海沿岸地区解析:第3题,台风“苗柏”为北半球气旋。
A为南半球气旋,B为北半球反气旋,C为北半球气旋,D为南半球反气旋,故C图正确。
第4题,台风是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台风在带来破坏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降水,缓解旱情。
第5题,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地区。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中图版选修5

课时跟踪检测(五)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一、选择题读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 50 mm 的日数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是因为降水较少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2.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A.4~9月B.5~11月C.7~8月D.6~8月解析:1.A 2.A 第1题,从图中看,降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
暴雨可以导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相关性。
洪水的成因还有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西北地区易发生融雪洪水,东北三种洪水均可发生。
平原洪水多于山区。
第2题,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4~9月。
长江流域是我国洪灾多发区。
据此回答3~4题。
3.一般来说,发生下列条件中的哪些情况,长江流域会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 )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②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长江流域的面积扩大,中下游湖泊众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下列哪项措施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长江流域内发生特大洪灾( )A.加强流域内的用水管理B.修筑河堤C.加强全流域内的绿化D.围湖造田,发展农业解析:3.A 4.C 第3题,中下游湖泊众多,可以发挥湖泊对长江径流的调节能力,减轻洪涝灾害。
第4题,加强全流域绿化,可以使入河泥沙量减少,增加河道泄洪能力。
修筑河堤仅能防御洪水,不能从根本上减轻洪灾。
5.读我国部分地区降水示意图,若图示地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解析: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强度最大的区域位于珠江流域,以大雨和暴雨为主,因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高中地理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综合检测 中图版选修5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减灾防灾的核心是“减”,即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损失。
为此,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据此回答1~2题。
1.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有( )①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②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③在高山陡坡修筑梯田④大力发展水稻种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B.修筑河堤C.加强全流域的绿化D.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壮大经济实力【解析】第1题,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如修建水库、打机井可以防御干旱。
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林地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有效防御干旱。
高山陡坡修筑梯田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破坏植被,从而加剧干旱。
水稻需水量大,发展水稻种植业不属于防御干旱的措施。
第2题,林草植被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减少、减缓地表径流,从而防止地表水大量、快速地汇入江河。
【答案】 1.A 2.C3.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 )A.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B.监测病虫害的扩散情况C.收集洪水受灾的面积D.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解析】通过遥感可以观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并监测其动态,还可以利用它对洪灾进行跟踪监测,但不能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
【答案】 A4.地震发生时正在上课的我们应该 ( )A.抓紧跳窗逃生B.赶紧躲藏在课桌之下C.趴在教室当中,以防墙倒塌被砸D.贴近门边,伺机逃生【解析】因地震时留给我们逃生的时间很短,若在室内,最好“伏而待定”躲在课桌下。
【答案】 B5.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②严禁开发山区③进行山区移民,使它们迁到山外④禁止滥采滥伐,进行植树造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防御自然灾害不能束缚经济发展,严禁开发山区不合理,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2024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课时跟踪检测(十)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一、选择题我国自然灾难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卫自然灾难,我们要实行工程性防卫和非工程性防卫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协作。
据此回答1~2题。
1.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库可以起到的减灾作用是( )A.变更地表环境,提高灾难强度B.限制灾难与人口的干脆相遇C.变更水循环,提高抗灾实力D.消退旱灾灾情2.下列哪一措施能起到变更地表环境,减轻灾难强度的作用( )A.加固房屋,提高抗震度B.修建防洪大堤C.植树造林D.挖掘机井解析:1.C 2.C 修建水库可以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提高抗灾性能。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实力;挖掘机井、加固房屋属于变更财物特征;修建防洪大堤属于阻隔灾难与人口、财产的干脆相遇。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难分布略图,完成3~4题。
3.这种自然灾难最有可能是( )A.寒潮B.旱灾C.台风D.洪涝4.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难的措施是( )A.建设水利工程B.营造海防林C.改进耕作制度D.改进浇灌方法解析:3.B 4.A 第3题,该种灾难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最为严峻,西北内陆最轻,应为异样天气引发的旱灾。
第4题,建设水利工程是抗旱最为快捷的措施。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爱护农田B.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爱护农田C.③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攻击,爱护农田与城市D.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6.①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的灾难是( )①霜冻②干旱③土地荒漠化④泥石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5.C 6.B 第5题,①是防风固沙,爱护农田;②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第6题,“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进而导致日益严峻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中图版选修5

课时跟踪检测(十)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一、选择题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庞大的财产损失,因此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式尤其重要。
请依照已有的知识和地震自救和互救方式判定1~2题。
1.关于地震预报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目前人类对地震的熟悉尚处于试探时期,尚未准确预报地震的方式B.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都与必然的地质构造相关,弄清地质构造是进行地震预报的重要基础C.地下水的异样转变、动物的异样反映,小震频繁、地壳形变等都属于地震预兆,是预报地震的重要依据D.当动物有异样反映时,地震即以后临,要马上发出地震警报2.大地震停了下来,你在家里侥幸躲过一关,接着,你将如何做?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 )A.关闭水电及煤气开关B.及时抢救陷在碎物底下的人员C.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照明,查看损害情形D.及时离开衡宇,到开阔地带解析:1.D 2.C 第1题,判定地震的发生,不能单靠一种现象,要综合多种现象才能判定。
第2题,打开电灯或打火机照明,容易引发火灾、燃气爆炸等次生灾害。
台风是广东省要紧的气象灾害。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以下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峻的岸段位于(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4.台风过境前后,以下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大风暴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C.台风来临前预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平安地带解析:3.C 4.B 第3题,关于图中地理事物位置的描述,属容易题,可直接由图读出结论。
第4题,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来临之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预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等方法是正确的。
而且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平安地带,因为台风中心周围天气状况为暴风暴雨。
B选项中大风暴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由于风力较大,可能会使临时建筑物倒塌,带来生命危险,因此不对。
【措施】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中图版选修5

【关键字】措施课时跟踪检测(三)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一、选择题某年夏日,灵江边居民目睹了一座厂房的“人间蒸发”,一座建在山坡上的化工厂的厂房在小雨的陪伴下,缓缓滑入江水里,不到十分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据此回答1~2 题。
1.材料中反映的灾害是( )A.水土流失B.滑坡C.泥石流D.火山喷发2.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A.灵江水对山体的长期浸泡B.降水增加了下滑的动力C.坡体载重过大D.建筑基础不牢固解析:1.B 2.C 根据材料信息,自然灾害是在斜坡上,发生的土体滑坡,由于人类选址不合理,厂房建在具有潜在威胁的斜坡上,导致该自然灾害的发生。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A.水土流失严重B.洪水频发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D.海水入侵4.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A.过量开采地下水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C.沙尘暴盛行D.拉尼娜现象影响5.该问题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山崩C.塌陷D.地面沉降解析:3.C 4.A 5.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地下水埋深“高程”线不断增加,这反映了北京市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并有加快的趋势。
第4题,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原因,一是补给量减少,二是过量开采。
北京城市人口多,需水量大,因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过量开采。
第5题,地面沉降是一种渐发性的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在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尤为突出。
下图为广东省1975~1995年干旱、洪涝农田成灾面积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6~7题。
6.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B.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C.位于东南沿海,地形雨较多D.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7.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的影响,下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B.目前对洪涝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C.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台风灾害D.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是减轻气象灾害的重要措施解析:6.B 7.A 第6题,我国东部地区水水灾害频繁,主要是由于季风的影响。
「精品」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九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新人教版选修5

课时跟踪检测(十)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一、选择题我国空间技术逼近深空,资源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水利、地矿、环保以及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C.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进行监测D.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2.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3.RS和GIS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②灾中做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1.B 2.D 3.C 第1题,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还起到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的作用。
第2题,每隔9天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的优势。
第3题,遥感可以快速获取资料,GIS对资料进行处理整合,从而灾中能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天津高考)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图,回答4~5题。
4.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5.不能有效防御风暴潮灾害的非工程性措施是( )A.完善预警系统 B.进行防灾演练C.制定防灾预案 D.加固沿海堤坝解析:4.C 5.D 第4题,题干突出强调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A选项中完善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警报,及时作出防范措施,减轻危害,但不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围海造田可能加剧风暴潮的危害;建防护林也能抵御风暴潮,可以抵御大风,但不能抵御海水涌向陆地,并且目前还没有适合在北方海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植被类型(盐碱度高),亚热带或热带地区的红树林海岸可有效防御风暴潮灾害;修筑沿海堤坝可有效防御海水涌向陆地且效果直接、明显,并与题干相符,故选C项。
高中地理 3.2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每课一练 中图版选修5

第二节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基础过关]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东部9.0级地震让人始料未及,自然之手瞬间就将人类和谐的家园毁于一旦。
截至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 063人死亡,13 691人失踪。
在此次地震中,日本福岛县一座核电站1号机组爆炸,2号机组存在泄漏迹象,数万人被迫紧急转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1.地震发生时,若某居民恰好位于自家门口,他应() A.迅速回家搬出贵重物品B.跑到室外空旷区C.在外墙窗下就地躲避D.迅速回家关闭电源2.地震发生时,若某居民正在5楼的公寓内,他应() A.迅速利用三角空间避震B.躲在坚固的电梯间C.用高压锅护住头部D.迅速从窗户跳下3.地震发生时,若某居民恰好在车站候车室候车,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迅速跑向出口B.就地避震C.充分利用三角空间避震D.用衣服捂住口鼻4.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外的居民应() A.寻找下风向和靠近水源的地方B.充分利用狭窄巷道的三角形空间C.迅速跑向山顶D.注意山崩和滚石5.地震发生后,某居民被废墟掩埋,他应首先() A.保持呼吸通畅B.稳定和扩大生存空间C.用力敲打物体,并大声求救D.寻找食品和水6.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
如果只考虑震级大小、震源深浅和震中距远近对地震烈度的影响,下面3幅示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乙甲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乙甲丁丙2010年7月12日上午,“康森”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14日傍晚前后穿过菲律宾吕宋岛进入南海东部海面,16日晚在海南登陆,造成海南8个市县68个乡镇、57万余人、11.64万亩农作物受灾,房屋倒塌544间,死亡2人。
据此回答7~8题。
7.“康森”最可能生成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8.读下图,台风“康森”的移动路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9.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
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检测:第三章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B.依靠群众,依靠集体C.生产自救,互助互济D.加强灾后重建解析:选A。
我国多年来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
新华社雅加达2016年5月2日电,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2日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15 km。
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不属于地震来时保障安全的关键的是()A.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B.要远离高大建筑物C.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D.地震发生时应快速跳楼逃生3.下图中属于室外避震的是()解析:第2题,地震发生时如在楼上应就地躲避,防止坠物砸伤。
第3题,图A是火灾自救演练,图B是洪水中的互救,图C是地震时的室外躲避演练,图D是地震时的室内自救演练。
答案:2.D 3.C4.有关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叙述正确的是()A.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B.确定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C.灾后恢复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挽救生命D.灾中应急最重要的工作是要通过建设加强灾区的抗灾能力解析:选A。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故A 项正确;提前做好预防,做好监测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故B项错误;灾后恢复还要做到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灾害,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共有目的,故C、D项错误。
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宣传周内: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日”活动主题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防灾减灾演练活动,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
据此完成5~6题。
5.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属于()A.工程性防御B.非工程性防御C.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D.以上选项都不对6.实施防灾减灾对策要因地制宜,下列对策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上海市要注意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C.我国西南地区要建设护坡工程和抗震工程D.四川盆地大力植树造林,防治沙尘暴解析:第5题,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三节 地理信息

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一、选择题1.减轻自然灾害的高新科学技术主要包括(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球定位技术④通讯技术⑤减灾工程质量探测技术⑥先进的防灾建筑技术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选D。
以上选项均为高新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中央电视台每天天气预报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选A。
卫星云图制作的过程是先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的分布状况图,然后将其作为信息源输入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将来的24小时或48小时云系的移动和发展作出预测,最后根据其影响的地区作出天气预报。
3.GPS技术在减灾防灾领域应用广泛,下列不是其应用领域的是( )A.绘制地图B.人员救生C.地震监测D.淹没分析解析:选D。
淹没分析主要是借助RS技术和GIS技术。
4.重大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计算机系统解析:选B。
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是遥感技术。
5.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 )A.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B.监测病虫害的扩散情况C.收集洪水受灾区的面积D.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解析:选A。
通过遥感可以看到沙尘暴、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并监测其动态,还可以利用它对洪灾进行跟踪监测。
6.当化工厂出现有害气体泄漏后,有关部门需要迅速确定有害气体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消防和救援人员赶往现场的最短路径,并拟定救灾方案,预估灾害损失。
能够实现这一综合目标的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卫星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雷达预警技术解析:选A。
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查询检索、输出各种地理信息。
7.遥感技术和GIS技术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②灾中做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
一、选择题
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
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地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判断1~2题。
1.关于地震预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人类对地震的认识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
B.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都与一定的地质构造相关,搞清地质构造是进行地震预报的重要基础
C.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动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壳形变等都属于地震前兆,是预报地震的重要依据
D.当动物有异常反应时,地震即将来临,要马上发出地震警报
2.大地震停了下来,你在家里侥幸躲过一关,接着,你将如何做?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关闭水电及煤气开关
B.及时抢救陷在碎物底下的人员
C.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照明,查看损害情况
D.及时离开房屋,到开阔地带
解析:1.D 2.C 第1题,判断地震的发生,不能单靠一种现象,要综合多种现象才能判断。
第2题,打开电灯或打火机照明,容易引发火灾、燃气爆炸等次生灾害。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4.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暴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解析:3.C 4.B 第3题,关于图中地理事物位置的描述,属容易题,可直接由图读出结论。
第4题,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来临之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等措施是正确的。
而且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因为台风中心附近天气状况为狂风暴雨。
B选项中大风暴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由于风力较大,可能会使临时建
筑物倒塌,带来生命危险,所以不对。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②预备钢制家具③听汛期天气预报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⑤学会游泳⑥学会救生演习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6.当洪水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不正确说法是( )
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
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C.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低处转移
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7.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解析:5.B 6.C 7.D 第5题,钢制家具易沉入水中,不适宜防洪。
第6题,应对洪水灾害,不同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不同的方法、步骤。
当洪水来临时,没有转移出去的人,应采取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
第7题,对落水人员应及时救治。
二、综合题
8.(浙江高考)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解析:第(1)题,由图知,高风险区多断层,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第(2)题,暴雨可破坏土体平衡,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为洪灾提供水源条件。
泥石流流向低处,应向高处逃生;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方向可以最短路径远离危险区。
第(3)题,对不稳定山坡加强监测;减少破坏山体平衡的工程活动;采取措施加固坡体,修建排水工程,减小流经滑坡体的水量。
答案:(1)断层坡度(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5月8日8时至9日11时,广东大范围遭受暴雨、大暴雨袭击,强降水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等地, 6小时雨量较大的站点是:台山市端芬镇田坑站433 mm,台山市端芬镇爪排潭站409.5 mm,均超百年一遇。
据广东省防办报告,此次强降雨过程造成江门台山市、新会区等地共31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1万人,有43个村庄受涝,直接经济损失6 000多万元。
材料二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
(1)由材料一、二可知,此次洪水灾害类型为______,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洪水灾害的类型、时空分布特点及洪水中的应急措施和救助措施。
由材料可知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大江河的下游,针对洪水灾害,灾前要关注天气预报,学习游泳、划船等基本技能,准备应急物资等。
答案:(1)暴雨洪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2)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③准备逃生物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