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1)第17课 与妻书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1)第17课 与妻书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

第17课与妻书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背诵文中名句。

2.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革命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及高尚情操。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使之肖.我( ) (2)相和.( )(3)一恸.( ) (4)称.心( )(5)能彀.( ) (6)不能禁.( )答案(1)xiào (2)hè(3)tònɡ(4)chèn (5)ɡòu (6)jī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婉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卿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率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婉转解释(2)古代夫妇间的爱称,多用于女方(3)依本性而行,勇敢(4)出自《孟子·尽心上》。

原意是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操守,文中是只顾自己、苟且偷生的意思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几家能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念.六夜四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够”(2)通“廿”,二十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

《与妻书》课堂学案

《与妻书》课堂学案

《与妻书》课堂学案【学习目标】(一)反复诵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感受作者对妻子、对国家的挚爱深情。

(三)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重点难点】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导语: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诗作:“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勇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百年前,中国也有一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一曲情真意切、撼人心魂的绝唱,他就是林觉民的《与妻书》。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这位革命家的壮志豪情与侠骨柔肠。

(二)检查预习1.林觉民,字——,号——。

福建闽侯人。

————起义烈士之一。

2.投影预习答案,学生自我订正;解答预习案中的疑难问题。

(三)诵读课文,体悟文章的感情。

1.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林觉民爱他的妻子吗?通过哪些段落或句子可以体现出来?这些段落或句子表达了对妻子怎样的情感?(2)林觉民深爱妻子,为什么还要”勇于就死也”?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关段落或语句,并具体体会作者的情感。

(3)既挚爱妻子,又深爱天下之人,作者最终选择”率性就死”不顾妻子,他死得无怨无悔,但却有牵有挂。

他在写作此信时心情是如何的呢?从文章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4)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作出如此的抉择?你还想到了哪些人的生死抉择?3.精讲点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想一想,这篇绝笔为什么如此感人?本文的情感是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来的?4.巩固训练林觉民烈士最终选择了舍弃小家顾念大家,他的事迹与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缅怀和敬仰。

现在的你,一定想对烈士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或敬意吧?请你给林觉民烈士的墓碑拟写一则墓志铭。

(形式不限,字数控制在30字内)三、课后提升类文阅读:阅读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体会现代军人的高尚情怀。

学练优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与妻书》导学案

学练优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与妻书》导学案

《与妻书》导学案预习导航【文本助读】1、走进作者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人。

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

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

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2、探寻背景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

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响应起义。

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于是他改变计划,回福州召集同盟会会员十余人,筹办军火。

为了避开敌人的耳目,原计划叫自己的妻子陈意映装扮孀妇,以出殡的仪式,把炸药装在棺木里,运往广州,但是陈意映已怀孕八个月,难以长途跋涉,后来只好由方声洞的姐姐方君瑛等人化装掩护,秘密到达广州。

到达广州已是4月27日,他们立即投入了战斗中。

林觉民率领敢死队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堂,发现张鸣岐已逃走,遂退出东辕门,同迎面冲来的大队清兵血战,不幸中弹负伤,力尽被俘。

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第一课时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顺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3、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学习围绕关键性语句展开议论抒情的方法,体味文章情感真挚、说理深刻的写作特点2、翻译全文【课堂探究】一、朗读全文,理解并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同“够”,能够)(2)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3)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陪伴)2、一词多义[竟]A动词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终了《与妻书》)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汉书、霍光传》)轻舟竟川(从头到尾,曹操《善哉行》)B副词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刘禹锡《天论上》)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身]A名词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躯体,《国殇》)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本课)B代词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出师表》)身是张翼德也(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C副词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陈涉世家》)3.词性活用A. 名词用作动词汝幸而偶我(婚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

初中语文《与妻书》教案汇编

初中语文《与妻书》教案汇编

初中语文《与妻书》教案汇编《与妻书》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一)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二)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三)沉潜涵泳,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并初步疏通文意。

(2)读顺文,并圈出感情真挚、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意,朗读全文,初知文章大意。

2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民主战士林觉民就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豪杰、大丈夫。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3文学常识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侯(现在福建省福州市)人。

他的父亲在当地中学堂任国文和图画教师。

林觉民1900年进入福建高等学堂,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年轻时代就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思想先进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曾动员自己的妹妹、嫂嫂和妻子到女子师范学堂读书。

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学习,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还写了《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起义响应。

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于是他改变计划,回到福州,召集在福州的同盟会会员十余人,筹办军火,在福州西郊西禅寺制造炸药。

为了避开清政府的耳目,原计划叫自己妻子陈意映装扮孀妇,以出殡的形式,把炸药装在棺木里,运往广州。

但是陈意映已怀孕八个月,难以长途跋涉。

后来只好由方声洞的妹妹方声璧等人化装掩护,秘密到达广州。

那已是4月27日,他们立即投入起义。

林觉民率领敢死队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就愤然点了一把火,在退出东门时,同迎面冲来的大队清兵遭遇,血战中,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

[粤教必修二]《与妻书》导学案

[粤教必修二]《与妻书》导学案

[粤教必修二]《与妻书》导学案[粤教必修二]《与妻书》导学案《与妻书》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顺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3.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第一课时快乐自学(一)资料大展台1.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人。

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

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

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2.时代背景(见资料夹)3.本文的写作经过(见资料夹)(二)初级自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体会感情。

自由地朗读课文。

小组内朗读展示并评价。

反馈练习: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卿()晤()彀()恸()语()婉()嗟()虐()2.多音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今义:)④翻译以下重点句子(1)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2)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3)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4)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5)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2.思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脉络。

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4):第三部分(5-7):3. 交流展示(四)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如晤()几家能彀()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嗟夫()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使之肖吾()的的非吾所忍()2.解释下面的字词①如晤:②腥云:③婉:④切切:⑤第:⑥抑:⑦破镜:⑧率性:⑨的的:⑩独善其身:3.翻译下列句子。

《与妻书》导学案__教师用

《与妻书》导学案__教师用

《与妻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3、通过诵读,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学习重难点]1、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课时]: 1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时代背景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满清统治。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认真总结了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并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

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广泛的响应与支持,又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

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人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上百名烈士。

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

《与妻书》导学案

《与妻书》导学案

《与妻书》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

”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

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

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2.相关背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

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

本文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3.解题①与,②妻,③书,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眷( ) 卿( ) 彀( )恸( ) 栖( ) 肖( )三、文本研究【思考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 )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 与妻书导学案 语文版(2021-2022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 与妻书导学案 语文版(2021-2022学年)

24、与妻书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能流畅的翻译课文.2、理解文中“司马春衫”“太上之忘情"两个典故.【学习重难点】理解文中“司马春衫”“太上之忘情"两个典故。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知识链接积累常识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人.1900年进入福建高等学堂,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年轻时代就确立了“中国无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1907年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林觉民率敢死队冲入总督衙门后堂,点了一把火,在退出时遇到大队清兵,血战中不幸中弹被捕,从容就义。

时年24岁,是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书信是他在起义前三天写的,共写了两遗书,一封给父亲,一封给妻子.导学设计第1课时【导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流畅的翻译课文。

2、理解文中“司马春衫"“太上之忘情”两个典故。

【导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司马春衫"“太上之忘情”两个典故。

【导学过程】【导学一】知识链接积累常识(5分钟)1、导入语:同学们,大家还记得辛亥革命是哪一年吗?(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广州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起义,事后群众收得尸骨72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

遇难的烈士中,有一位年仅25岁,他叫林觉民。

他起义前,共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父亲,一封给妻子。

给父亲的信字数不多,其内容是:“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二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请恕之。

”(大屏幕显示)给父亲的信字数不多,其内容是:“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请恕之。

”关于文中的两个典故:错误!司马春衫:白居易任扬州司马时,有一次在客船上听琵琶女演奏,听其诉说了悲苦身世,道出惊人的诗句:“同时天意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且泪湿青衫。

○,2太上之忘情:太上,指圣人,意思是最高明的人不为情所困,要豁达面对.【探究活动二】初读课文积累字词学法指导:对照课文仔细听录音朗读,在课文中给疑难字和加点字注上拼音。

《与妻书》学案

《与妻书》学案

《与妻书》学案《与妻书》学案 1一、学习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解释词语:(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三、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说明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

请在这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

(原句略。

小结: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

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

“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第3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汝”的感情。

这一段主要回忆夫妇生活中的数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与妻书》导学案课件

《与妻书》导学案课件
【探究整理】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 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 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 胸怀。
(四)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思绪澎湃,委婉曲折地叙写了自
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表现了 一位民主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文章紧紧围绕“吾至爱汝”而又 不能不“忍舍汝而死”这一矛盾复杂的感情,写得缠绵悱恻而又 豪情满怀,是爱的颂歌,又是一曲正气之歌,更是一篇宣传革命 的战斗檄文。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正气之歌”,是一篇 “檄文”?
【译文】在你哭泣之后,(希望)你能体 谅我这种心情,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顾 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 的利益幸福,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 (4)卒不忍独善其身。 【译文】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苟且 偷生。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 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 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2)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先于汝”,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3)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主谓倒装句
(4)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使……无宁,固定结构,与其……不
如……,固定句式 (5)将奈之何
奈……何,对……怎样,怎么办,固定句式 (6)厅房一室,为吾与汝两栖之所
为,表判断,判断句
要点一: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
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 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 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 械的人叛变了,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十路进兵 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 27 日,黄兴率 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已逃走,黄 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 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在这次 起义中,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 林觉民等人。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 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做“黄花 岗起义”。

《与妻书-林觉民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与妻书-林觉民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与妻书-林觉民》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及其作品背景;2. 理解《与妻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3. 分析《与妻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4. 探讨《与妻书》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价值。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林觉民,原名林志炯,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当代闻名作家、诗人、散文家。

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著有小说集《窗外》、《夜》、《黑夜白天》等。

《与妻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致的文字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二、作品背景《与妻书》是林觉民的一部散文作品,讲述了作者与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书信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和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三、主要内容和主题《与妻书》以书信的形式展开,内容涵盖了作者与妻子相识、相知、相恋的全过程,以及他们在婚姻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主题主要包括爱情、家庭、责任、生活等,通过对情感的精致描写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和感悟。

四、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在《与妻书》中,作者对自己和妻子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心里情感的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情与温暖。

五、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价值《与妻书》虽然是一部以个人情感为主题的作品,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家庭、爱情、责任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对当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迪和价值。

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珍惜身边的亲情和爱情,以及珍惜当下的幸福。

导学案设计:1. 请阅读《与妻书》全文,了解作者林觉民及其作品背景;2. 思考并讨论《与妻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价值;3. 分析《与妻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思考作者通过这些形象和描写想要表达的意义;4. 思考并分享自己对爱情、家庭、责任等话题的看法,以及从《与妻书》中所得到的启迪和感悟。

九年级(新版语文版)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4单元 14 与妻书

九年级(新版语文版)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4单元 14 与妻书

14与妻书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和议论的写法;品味情真意切、朴实无华、亦文亦白的语言特色。

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发爱国热情。

2课时【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在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的有72位革命志士,其中有一位叫林觉民的革命者,在起义前夕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与妻书》,看看作者在起义前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些什么。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将生字字音和重点词语词义整理在下面。

(1)字音(学生借助工具书整理)(2)文言知识梳理①通假字几家能彀.(“彀”通“够”)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傍,依靠。

)②一词多义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敬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名词,老人)幼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动词,爱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名词,孩子)③词类活用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名词用作动词,“写”的意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的意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的意思)2.作者名片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1905年与陈意映结婚。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作品有《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法论》。

3.背景资料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响应起义。

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

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下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另一封给他的妻子。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请同学们谈一下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交流点拨】作者是怀着悲痛而又复杂的感情来写这封信的,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但为了国家、民族,最终选择了离开妻子,投身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与妻书爱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是执手相看的缠绵;是海誓山盟的誓言;是耳濡鬓染的相守。

可当爱情遭遇血雨腥风的革命;横亘家国天下的选择。

相爱的人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今天,我们跟随林觉民一起感受他的家国情仇。

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1、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词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思路。

3、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裴多菲有一首诗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面临爱情和事业的选择,我们应该选择哪一边呢?今天我们来看看革命烈士林觉民在《与妻书》里是怎么选择的。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卿卿..如晤.(qīng wù)搁.笔(gē)称.心快意(chèn)不能禁.(jīn) 使之肖.我(xi ào) 一恸.(tòng) 嗟.夫(jīē) 相和(hè)2.听老师范读,注意停顿并划出朗读的停顿。

3.知道学生大声读课文,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与:①与妻书(动词,给,给予)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③吾与(汝)并肩(携连词,表并列,和、同。

)竟: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②何竟日默默在此,(也副词,全,整,终。

)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到)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

)书: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名词,信)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写)(2)词类活用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形作动,尊敬;后两个“老”形作名,老人。

)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形作动,爱护;后两个“幼”形作名,小孩。

)③称心快.意(使动用法,使……愉快。

)④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意动用法,以……为乐。

)⑤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作状,象切瓜一样;死,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⑥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动作名,远行的事情。

)⑦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名作动,追求。

)⑧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名作状,用数字。

)⑨汝幸而偶.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配偶。

)⑩卒不忍独善.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好。

)(11)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尽:形作动,写尽。

万千:数作名,很多的话。

)(12)意洞手.书(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13)当尽.吾意为幸.(尽,形作动,领会尽,领会透;幸,形作名,幸事。

)(3)古今异义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②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

)③汝泣告我(古:筹划、治理。

今:整理过的蚕丝,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④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以后的日子。

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⑤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想像、揣摩。

今义:模仿。

)⑥钟情如我辈者(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4)通假字①几家能彀 (“彀”通“够”)②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③念六夜四鼓 (“念”通“廿”)(5)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2、省略句①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省略介词宾语)②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省略介词“于”)③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④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⑤天灾可以死(人)(省略宾语)⑥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省略介词“于”。

)⑦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省略谓语)3、倒装句①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定语后置)②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③吾爱汝至(状语后置)④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4、固定结构①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表选择,与其……不如……则)②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表疑问,把……怎么办,对……怎么样,拿……怎么办。

)5.作者链接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

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

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

于是他便停止了建州起义响应的计划,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

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

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

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6.背景链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忱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7.文体链接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鼓)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懂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点拨】本文是一篇以写情为主、情理结合的记叙文。

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崐的"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崐──"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崐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三)文本探究1.“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说明这是一封什么信?【交流点拨】诀别信。

2.文章开头说,“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妻子解释的?【交流点拨】:一方面表明他是爱妻子的;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不忍当前时势,愿“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3.“卒不忍独善其身”一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交流点拨】“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

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

4.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

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交流点拨】文章第1段“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

第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中心前半的“吾至爱汝”。

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点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5段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

第6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

第7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5.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交流点拨】本文的写作特色是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记叙,议论。

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黯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于一体。

信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生人作死别”的显豁,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

(四)深层感悟1.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交流点拨】(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

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

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

(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其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写遗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3.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而在第4段末了又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这是简单的重复还是论述的深入?【交流点拨】是论述的深入。

第一次向妻子解释,是在概括的述说后得出的结论;第二次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是在详细叙述钟爱之情以及与当时形势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

4.有人说,很多革命烈士的遗书往往写得激昂慷慨、大义凛然,而《与妻书》为何如此委婉,“汝忆否?”一节,近乎闲情逸致?【交流点拨】这是一封非同平常的绝笔书,因为担心妻子不理解而产生误会,因此处处要作安慰与解释;再则,写爱得深——爱妻子,爱生活,更见其精神境界之高,死得伟大。

5.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交流点拨】(1)直接抒情;正是作者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