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逢入京使
注释∶
[唐]岑参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
双袖龙钟泪不干。
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 遥远。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凭:托。
译文: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 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弹琴复长啸.
或弹弹琴,或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明月来相照。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 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 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 意境,融情景为一体,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 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 平淡淡,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 大手笔。
•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意: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 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 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 色。一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意: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 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但是他们也不 自卑,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 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 章四大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适合朗诵的古诗词2~3分钟

适合朗诵的古诗词2~3分钟

适合朗诵的古诗词2~3分钟
有许多古诗词适合朗诵,但在2~3分钟的时间内,选择一首适合的古诗词确实需要一些考量。

以下是一首适合朗诵的古诗词: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著称。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简短精练,意境深远,非常适合用于朗诵。

在朗诵时,可以通过语调的起伏和停顿来表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如在“白日依山尽”一句中可以稍微放慢语速,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沉思;而在“更上一层楼”一句中可以加重语气,表现出对远方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此外,在朗诵时还可以通过轻重缓急、声音的高低变化等手法来丰富表达,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感染力。

朗诵古诗词需要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语言的表达,希望这首诗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会写“德”这个生字。
③你觉得诗中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思乡之愁,孤独之愁,一种前途渺茫之愁。)
预设: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候,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西湖边;“醉书”是指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可见这首诗是作者于六月二十七日这天,饮酒微醉后,在西湖湖畔所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古代诗词三首诵读欣赏之晚春【唐】韩愈

古代诗词三首诵读欣赏之晚春【唐】韩愈

——(唐)韦应物《滁洲西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 透窗纱寒碧。 ——(宋)朱敦儒《好事近》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 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 却,挂斜阳? ——(唐)欧阳炯《春光好》 Nhomakorabea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惟解:只知道
走进古诗词中的春天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唐)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朗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xiáng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lú
诗意速通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烽火台名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笛
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笛,惹得征人们 一夜都在望乡。
走近作者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 人 , 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 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 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 情 , 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 降城闻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785) 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 当作于此时。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 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 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岑参
cén shēn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bàng 应傍/战场/开。
诗意速通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 灾祸的风俗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 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
旁边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我)在远方怜惜故乡长安的菊花, (这时它们)应在战场旁边盛开。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 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2022-12-1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1 《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古代诗词三首诵读欣赏之秋词【唐】刘禹锡

古代诗词三首诵读欣赏之秋词【唐】刘禹锡

知人论世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 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 写的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 (今天湖南常德市)三十 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 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 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 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 人云亦云。
便晴我自 引空言古 诗一秋逢 情鹤日秋 到排胜悲 碧云春寂 霄上朝寥

刘词
禹 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 寂寥,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 春天更美好。
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 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 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 豁达的心境。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 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 上了蓝天。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 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 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 反映作者高远爽朗的心情。
• 这首诗感情真挚动人,虽是在萧瑟的秋 天所作,却少了些淡淡的哀愁,而是一语 道破“秋日胜春朝”,诗人一反常态,折 射出诗人豪迈自负的心境,被贬朗州后的 他丝毫没有悲哀、怅惘,在这天高云淡、 鹤群南飞的秋日,却把诗情引向碧蓝的天 空,表现出诗人那博大豪放的心境,不为 世俗所累的超脱天然,真令人叹服!


刘 禹 锡
知人论世
刘禹锡 字梦得,洛 阳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曾和柳宗 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 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 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 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 友,并称“刘白”。他的仿 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 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 得文集》40卷。
“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诗情”指的是什
么?
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 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诗情”指豪情,也是 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 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 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古代经典诗歌朗诵大全

古代经典诗歌朗诵大全

古代经典诗歌朗诵大全篇一:中华古代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三年级中华古代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1、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三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6、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2、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4、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来自: 书业网:古代经典诗歌朗诵大全)。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篇二:古诗经典诵读朗诵稿《古诗苑漫步》朗诵稿男: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

女: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拥有楚辞、汉赋的绝唱~拥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诗歌顶峰。

男:今天~站在这文化的圣殿~请允许我们用稚嫩而嘹亮的童声~唱响千古流传的不朽名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虞美人》翻译注释加赏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虞美人》翻译注释加赏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虞美人》翻译注释加赏析1.《静女》静女¹其姝(shū)²,俟(sì)³我于城隅(yú)⁴。

爱⁵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⁶。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¹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静:娴雅贞静。

²姝:美丽,漂亮。

³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⁴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城:城墙。

隅:城墙上的角楼。

⁵爱:同“薆”,隐藏。

⁶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踟蹰: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luán)¹,贻(yí)²我彤管³。

彤管有⁴炜(wěi)⁵,说(yuè)怿(yì)⁶女(rǔ)⁷美。

翻译: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注释:¹娈:面目姣好。

²贻:赠。

³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tí)”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⁴有:形容词词头。

⁵炜:色红而光亮。

⁶说怿:说同“悦”。

怿,喜悦。

⁷女:同“汝”,你,指彤管。

自牧¹归(kuì)²荑(tí)³,洵(xún)美且异⁴。

匪⁵女(rǔ)⁶之为美,美人之贻(yí)⁷。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¹牧:城邑的远郊。

²归:同“馈”,赠送。

³荑:初生的白茅草。

象征婚媾。

⁴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确实。

异:特殊。

⁵匪:同“非”。

⁶女:代词,代前文所说之物。

⁷贻:赠与。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5.《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唐.杜甫)(唐.韩翃)(宋.王安石)黄四娘家花满蹊,春城无处不飞花,京口瓜洲一水间,千朵万朵压枝低。

寒食东风御柳斜。

钟山只隔数重山。

留连戏蝶时时舞,日暮汉宫传蜡烛,春风又绿江南岸,自在娇莺恰恰啼。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明月何时照我还?【重点词语】:江畔娇莺啼叫御柳日暮隔离数字【词语解释】:江畔:江边。

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树。

还:回。

【中心思想】《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写了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表现出一派春光烂漫的景象。

诗中“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体现出花很多。

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的诗。

这首诗讽刺了唐肃宗、代宗时期的宦官专权。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按风俗这天禁火。

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由白天写到了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泊船瓜洲》作者宋朝诗人王安石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2篇古诗三首一、默写三首古诗。

望洞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二、先解释重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赠 从 弟 ( 其 二刘 )桢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 人,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 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 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 今有《刘公干集》。
诗歌解读
梁甫行
八方:东、西、
曹植
南、北与东南、
异气:气候不同。 殊:不同。
东北、西南、 八方各异气,状元成才千路 里殊风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西北合称八方。
剧哉状边元成才路 海民,寄身于草野。
剧:艰难。
行止:行动止息,
这里泛指生活。
林阻:山林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险阻之地。
妻子:妻子儿女。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 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 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 的赞美和追求。诗人如此赞颂松之品格,其用意 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 的性格与抱负,另外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重点赏析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是采用的比兴手法。 本诗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 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最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松柏就 不怕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作品在此处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了 松柏的品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主旨归纳
本诗表明了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与天, 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的道理,可见 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 心的乐观主义精神,全诗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 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

历时很久。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意: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 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赏析: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 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 的鲜花,经不起时间的等待,更经受不起风吹雨打。
【 主旨归纳】
主旨是抒发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借花表达对亲 人的思念、追忆往日的痛苦等。全诗虽然看起来比 较欢快,诗人也并没有直接诉说心中忧愁,但是从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一句中,我们可以看 到女人心中的愁苦。。
【 诗词赏析】
1.理解性默写。 《龟虽寿》中说明生老病死是不可违背的自然
规律的四句诗是:神__龟__虽__寿__,_犹__有__竟__时_;_腾__蛇__乘__雾__, __终__为__土__灰__。
2.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运用比兴的手法,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千里马虽然 老了,终日伏在马棚之下,但是它的志向仍在驰骋千里; 有志之士即便到了晚年,他的壮志雄心也不会消沉。表 达了诗人人寿有限而壮志无穷的豪迈气概。后人常引用 这几句诗来比喻说பைடு நூலகம்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自在地行走。
房屋。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诗意: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周围自在地 行走毫无顾忌。
赏析: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 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 反而变成狐兔们的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非常可悲的 现实。
【 主旨归纳】
表现了边海人民的艰苦生活以及诗 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人通过 对边海人民的悲惨生活的描述,为民生 疾苦呼吁,揭露了旧时代下层百姓悲惨 的生活图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诗词是的语⾔艺术。

诗词常常⽤最精练的语⾔来展⽰世界的万千⽓象,形象⽽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路难(其⼀) 唐·李⽩ ⾦樽清酒⽃⼗千,⽟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梦⽇边。

⾏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调歌头(明⽉⼏时有) 宋代·苏轼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此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教案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诗词,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的语⾔,体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化的思想感情,提⾼⽂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诗词,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标】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化的思想感情,提⾼⽂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路难(其⼀)》 【情境导⼊】 同学们,说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

余光中在《寻李⽩》中这样赞叹他:“酒⼊豪肠,七分酿成了⽉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绣⼝⼀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仙歌》中这样描述李⽩:“李⽩⽃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呼来不上船,⾃称⾂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的名篇《⾏路难(其⼀)》,⼀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扉。

【新课解读】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专题03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课件精选(部编版)

专题03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课件精选(部编版)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 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 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 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 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 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 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 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因而,这种 写法显得浑成无迹。“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 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应傍战场开”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 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 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 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 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 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 “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 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 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 “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 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 这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但长安不仅是故园, 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 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了。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 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 撞击着他的心房。

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上 21《古诗词三首》》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第 21 课《古诗词三首》为我们展现了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这三首诗词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它们风格各异,却都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山水田园画卷。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的开头就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

一场新雨过后,山谷显得更加空旷幽静,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凉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的缝隙洒在地上,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淌。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欢声笑语,那是洗衣的女子们归来了;莲叶轻轻摇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这里展现了山中居民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最后诗人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山居生活的喜爱和留恋,即使春天的美景已经消逝,这里依然是令人向往的。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我们领略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

张继的《枫桥夜泊》则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孤独、忧愁的氛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已经落下,乌鸦在枝头啼叫,寒霜布满了天空。

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陪伴着诗人满怀愁绪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寂静的夜晚,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悠扬的钟声,钟声回荡在江面上,传到了诗人所乘的客船上。

这钟声不仅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更增添了诗人的愁绪。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声音的巧妙运用,烘托出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独和忧愁之情。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词作。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向着山海关的方向前进。

夜晚营帐中灯火通明,千千万万的灯火连成一片。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六年级上3《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3《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3《古诗词三首》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为我们展现了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这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它们风格各异,却都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日暮时分,新的愁绪又涌上了心头。

放眼望去,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月影倒映在水中,仿佛与人更加亲近。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出了建德江黄昏时分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羁旅在外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

诗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千古名句。

在这空旷的原野中,天幕低垂,仿佛压在树梢之上,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让人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压抑和孤独。

而清澈的江水中,月影近在咫尺,似乎能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可又反衬出他的孤独无依。

整首诗情景交融,以景衬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江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佳作。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未来得及遮住山峦,白色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将乌云吹散,望湖楼下的湖水变得像天空一样开阔、平静。

苏轼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乌云比作翻墨,将雨点比作跳珠,形象地写出了暴雨的迅猛和激烈。

同时,通过对风雨前后景色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神奇美丽。

前两句写雨势之急,让人感受到紧张和压迫;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又让人心情豁然开朗。

整首诗节奏明快,富有动态美,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夏雨。

最后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地名,在今湖北赤壁。 【折戟】指折断的戟。 【销】锈蚀。 【将】拿起。 【 前朝】以前的朝代。 【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 【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三国时吴国的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参考译文】折断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锈蚀,拾起磨 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以前朝代的刀光剑影。倘若不是东 风给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了。
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入旧年”铺垫。
---精品---
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 时间?
残冬腊月 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 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 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 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古代诗词三首
---精品---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精品---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 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 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 “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
不要徒 发衰老之叹。
---精品---
唐代诗人白居易 《醉歌》中有“听 唱黄鸡与白日”句, 意思是说,黄鸡催 晓,白日西落,时 光流逝,人生易老。 苏轼在这里却说 “休将白发唱黄 鸡”,反用其意, 劝阻人们不要徒发 自伤衰老之叹。
---精品---
---精品---
讨论两个问题:
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1、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二、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 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见识。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 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精品---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 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 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 观向上的精神。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清沙小 路干净无泥, 傍晚萧萧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精品---
兰芽浸溪 路静无泥
上阕 写景
萧萧暮雨 子规啼
自然美 景和生机令 人心旷神怡。
门前流水尚能西
下阕 抒情
休将白发唱黄鸡
---精品---
探究:
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 出现在我们眼前。
---精品---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品---
赤壁
---精品---
浣溪沙 苏轼(宋)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精品---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 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 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 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精品---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 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 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 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 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 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 留19年,汉使要苏武,单于谎称 苏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苏 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 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 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 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精品---
理解诗歌内容
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 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 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 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 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 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精品---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 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