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的定义

合集下载

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熊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随着“天价烟事件”、“邓玉娇事件”、“孙志刚事件”、“钓鱼执法事件”等一系列事件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用自己影响并形成社会舆论高潮并最终影响了事情的发展的强大力量向社会显示着当代网络舆论监督在舆论监督方面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底什么是网络舆论监督?我们知道,舆论监督从广义上讲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充分发表建议和呼声,通过社会舆论对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行的检察和督促。

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舆论监督一般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一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在公共论域的言论空间中通过公开指控、评论,提出改进建议等手段,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认为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舆论监督从传播学角度看就是指利用网络实现的舆论监督监督。

具体而言,分为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凡是通过网络监督的行为,都属于网络舆论监督。

另一种观点认为,上述观点太过笼统,网络舆论监督主要指的是网络意见监督。

总而言之,网络舆论监督涵盖了传统舆论监督的内容并以网络为新的载体呈现。

网络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起到怎样的功能?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共同起到监视社会环境,调整社会心态与社会意见,对社会进行控制、制衡的作用。

但,落实到实处,网络舆论监督和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有很大区别。

舆论监督的主体应是社会公众,但传统媒体的舆论中,大都是由新闻媒介代替公众进行并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公众舆论监督等同于媒介监督。

话语权被牢牢掌握在媒介手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传者也很难收到受众的反馈,即使收到反馈,其时效性也非常差。

而在网络传播中,传统媒介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被打破,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也促使了信息获取能力和言论表达的平台,普通民众可以更方便、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网络的匿名性也给言论的发表者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感。

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孔建会内容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民参与社会、表达意见的方式,推动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快速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当今广受关注与好评的监督方式,成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最好途径。

本文采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存在的缺陷及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初步阐述网络舆论监督中应该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传播控制,理性发展,信息传播作者简介:孔建会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当今时代,是个网络信息的时代。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表达方式及生活方式。

一切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道德的领域,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一个产物,也迅速发展起来,业已成为广大网民表达意见、行使监督权的平台。

自互联网在国内出现以来,国内外的每一件重大事件,都会在网络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形成强大的公共舆论。

与此同时,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由于网络本身固有的开放性、便捷性、时效性,作为网络传播之一的网络舆论监督得以快速发展,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极大程度的实现,主体意识日益崛起,主体地位日渐形成。

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推进社会制度与法制的建设,推进社会精神文明与法治文明的发展。

通过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推动社会舆论监督的发展,为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改进自身不足,更好服务社会提供了理论与信息的支持。

但是,目前网络舆论监督仍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与主体多样性,使得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合法性不明确;监督手段缺乏或受到限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法律意识淡薄等。

网络舆论监督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部性、片面性或虚假性的缺陷,以至于会出了现有人通过网络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不满,侵犯他人隐私,形成“网络暴力”的现象。

怎样利用网络这种工具,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怎样消除网络舆论监督的缺陷,使网络舆论监督更有效,更合理合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广大网络用户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监督和评论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中文的网络舆论监督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讨论。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给予舆论更多的声音和视角。

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主要由媒体机构掌控,而网络舆论监督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具备上网条件的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和监督。

这使得网络舆论监督能够引入更多新鲜的观点和意见,丰富了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提高社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到政府部门、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和举措。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信息,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也迫使相关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接受舆论的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帮助发现和纠正错误。

网络舆论监督的参与者们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分享等方式来指出他人的错误和不当行为。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公众可以快速找出信息中的错误,例如虚假的报道、谣言的传播等,从而避免公众受到误导。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迫使责任方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改正和赔偿。

网络舆论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网络匿名性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容易导致网络舆论监督的失真和不公正。

有些人可能会利用网络舆论监督进行恶意中伤、谣言传播等不当行为,从而伤害他人甚至破坏社会秩序。

网络舆论监督可能过度追求热点话题,而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在中文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给予舆论更多的声音和视角,提高社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帮助发现和纠正错误。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网络舆论监督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保证网络舆论监督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网络舆论监督是指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的监控、研究、分析和引导,以保持网络空间的健康和谐。

由于网络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公众参与度高、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网络舆情的监督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制。

本文列举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维护公众利益。

网络舆情监督主要是为了调节公共传播的秩序,保护公共利益、社会稳定。

当网络舆情发生时,应当首先解决的是公共利益问题,而不是私人或专业权益的问题。

例如,当某项政策引发大量争议和批评时,应该重视这些声音,优先考虑公民的权益,重视他们的声音,适当针对问题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

第二、坚持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网络舆情监督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尊重公民的人权、民主权利和市民的合法权益,遵循公正、公正和不利于公共意愿的原则,遵守网络伦理和公共秩序。

第四、坚持创造数字化公共空间的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旨在促进公共对话和信息交流,为社会的公共领域创造一个开放、透明、多样化和公正的数字化公共空间。

通过倡导信息公开、参与公民社会、支持公共问责和建立公正的法律程序等方式,促进网络公共空间的发展和完善。

第五、坚持法治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必须遵循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

网络性质的监督必须遵循程序正义和事实真相的原则,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恶意捏造和误导性信息。

法律规制网络舆论监督的行为,不仅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也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

网络舆论监督需要遵循基本的法律规制,以保证其有效性和效率。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必须依法处罚,树立法治的信心和效力。

因此,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不仅是对网络舆情的修复和保护,也是对网络空间的维护和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及应对策略探讨

网络舆论监督及应对策略探讨

关键词]网络舆论;民主监督;网民;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社会热点的重要平台。

据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

基于这一背景,网络舆论监督成为继报纸、电视媒体后的重要监督形式,这是因为网络舆论监督传播及时,涉及范围广,具有透明性。

本文通过研究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和功能。

网络舆论监督概念界定1.概念界定网络舆论监督是网络主体通过交流讨论,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实现对监督客体进行监督的重要形式。

网络主体主要指网民,监督的客体包括相关部门机构,网民一般通过微博、博客、贴吧论坛等形式,对相关政策、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意见。

2.重要性和传统监督形式相比,网络舆论监督更加广泛和透明。

通过互联网,网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来自世界的各种信息,这已超过传统媒介的范围,同时互联网的信息是透明的,网民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到各种信息,这是网络媒介的优势。

网络舆论监督一方面有利于网民参政议政,行使监督权利;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互联网是传达民意的重要渠道,政府通过互联网国家相关政策,网民可以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并发表言论,政府在考虑民意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政策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诉求。

同时网民可以将一些违法乱纪、违背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的事情到网上,引起社会的关注,督促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行动,对相关企业及部门有所警示。

例如,地沟油、三聚氰胺等事件出现后,政府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药家鑫事件告诫人们司法权威不可动摇;北大学生杀母事件告诫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等。

人们在关注社会热点的同时也会有所启发,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

除此之外,国家司法机关也与时俱进,采用网络公示的方法,使法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司法机关在进行审判时,注重审判过程的透明度及执法的公正性。

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对司法机关进行有效监督,更有利于表达人民意愿,让网民有归属感和参与感。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网络舆论监督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途径,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人物进行舆论监督和评论的一种行为。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大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的行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

由于网络舆论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也存在着虚假信息、谣言传播和人身攻击等不良现象,因此需要法律规制来维护网络舆论的公正和健康发展。

在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网络空间的公共秩序。

第一,言论自由的保障。

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必须要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允许他们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评论。

只有在言论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保护。

法律规制不能对合法的言论进行限制,而应该对违法的言论进行惩处。

第二,平等和公正的原则。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的表达权利,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公共人物。

法律规制需要确保所有的言论和评论都能够得到公正对待,不应该因为言论的内容或者发言的身份而被歧视或者压制。

对于虚假信息、谣言和人身攻击等不良现象,也应该进行公正的处理,不应该出现双重标准。

依法治理的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必须依据法律和法治原则进行。

即使在网络空间,也不能够违反法律进行言论和评论,任何人都不得利用言论自由进行煽动、侮辱、歧视、谣言传播等违法行为。

法律规制需要对违法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并对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四,民主参与的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行为,更应该是广大公民的参与。

在法律规制中应该重视民主参与的原则,通过公众听证、互联网调查、舆论征集等方式,让广大公民参与到网络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来。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舆论监督的公众性和民主性,还能够使法律规制更加符合社会公众的需求和愿望。

第五,多元共生的原则。

网络空间是一个多元共生的空间,各种不同意见和声音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包容。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指通过网络手段对公共事件、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进行跟踪和监督的行为。

它通过民众的参与和监督,促进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公正行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实时性。

任何一个互联网用户都有可能成为参与舆论监督的主体,通过发布消息、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参与性使得网络舆论监督的声音更加多样化、立体化,有助于挖掘和发现一些原本被忽视的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可以弥补传统媒体信息的不足。

传统媒体的报道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有时难以得到保证。

而网络舆论监督可以通过大量的参与者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收集和分享各种观点和信息,避免信息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网络舆论监督可以促使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进行自我约束和改进。

网络上的评论和批评有助于监督公共机构和个人的行为,促使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回应民众关注的问题,并纠正一些错误和不当行为。

网络舆论监督还有助于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一些社会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从而催生了更多的专业研究、深入调查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一些公共事务也能够得到主动和及时的处理,避免了延误和不公平。

网络舆论监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着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恶意攻击的行为,这会给被监督的对象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网络舆论监督往往受制于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一些问题可能得不到充分的讨论和解决。

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人群并不完全代表整个社会,有些声音可能会被忽视或者被压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需要政府、媒体和互联网企业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地行事,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以供监督,同时加强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打击。

媒体应该加强与网络舆论监督的互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9月中旬刊M 110传媒与艺术丨C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姜睿雅(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山东烟台 264000)【摘 要】 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新兴舆论监督方式,它具有监督范围广、监督速度快、监督力度大和监督隐蔽性强等特点。

当前,在网络监督方面还存在着舆论缺乏理性、网络虚假信息泛滥和滥用网络监督权力等现象。

本文就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当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的建议:如加强正确引导,使网络舆论监督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依法治理网络空间,规范网络监督活动等。

【关键词】 网络;网络舆论监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上升,网络逐渐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有效平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其中在监督层面上要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也就是监督机关对法律运转形成严密监督体系。

这包含了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多样的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形式。

值得我们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

一、网络舆论监督及其特点网络舆论监督是以网络为媒介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与传统的舆论监督方式不同,有其自身的鲜明特色和显著特点。

1、网络舆论监督的含义传统的舆论监督通常指的是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等新闻媒体对公共权力不合乎道德和法纪的行为进行报道,督促有关机关予以纠正的监督方式。

[1]它是传媒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行的一种社会行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通过新闻留言,BBS 发帖和跟帖以及微博等形式介入到新闻事件和社会事务中,使得网络逐渐成为了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

在1998年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互联网被正式命名为“第四媒体”,由此,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新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浅析我国当前网络舆论监督

浅析我国当前网络舆论监督

浅析我国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中,除了行政内部监督外,还包括行政的外部监督。

它是行政体制外权力与非权力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其中权力主体的监督包括人大的监督、党的监督及司法机关的监督;非权力主体的监督包括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及社会民众及新闻舆论的监督。

在近几年,网络作为社会舆论集中的地方,在行政监督体制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概念界定(一)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具体的方式,它以网络为载体,区别于传统的新闻媒介,以其广泛的民众参与度、低廉的成本等等优点迅速成为我国目前新闻舆论监督的先锋。

(二)腐败与网络舆论反腐腐败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及生活当中利用权力与职务获取不正当收益的行为,主要有权钱交易、官商勾结、跑官卖官等等现象,这种利益是以损害国家的公共利益为前提的。

腐败并不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它具有普遍性,存在于任何类型和任何时代的国家,但是它也具有差异性,在各个地方和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腐败还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这就为国家和人民的反腐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利益重新分配,社会阶层差距不断明显。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干部和公职人员受到利益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地为自己和家人谋福利,从而导致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的三十多年中伴随着大量的腐败现象,并且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腐败的范围和领域不断的蔓延。

从现在查处的腐败问题来看,腐败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一些粮食、建筑和财政部门,还蔓延到了证券、地产、资源等等部门,人员已经从传统的中层扩散到如今的下中上三层。

其次就是腐败的程度也加深了。

通过检察机关的披露,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腐败程度比改革开放之前乃至20个世纪来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上千万已经成为常态。

再次就是手段不断更新。

为了躲避国家对于腐败的打击,一些腐败分子不断地进化腐败手段。

网络舆论监督案例

网络舆论监督案例

网络舆论监督案例网络舆论监督是指通过网络媒体对社会舆论进行监督和引导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方式。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对被监督对象起到了震慑作用,更为社会舆论监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网络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毒品贩子被网友揭露”。

在这个案例中,一名网友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现了一名在校大学生涉嫌贩卖毒品的行为,并第一时间将其举报给了公安机关。

随后,警方展开了调查,并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这一案例充分展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和效果,通过网友的举报,成功揭露了一起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还有一个案例是“网络舆论推动环保行动”。

在这个案例中,一篇关于某地河流被严重污染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愤怒和不满。

随后,一些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发起了环保行动,积极清理河流,呼吁政府加强环保治理。

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环保行动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河流得到了清理和治理,环境得到了改善。

另外,还有一起案例是“网络舆论监督推动食品安全整治”。

在这个案例中,一则关于某知名食品企业生产过程存在严重卫生问题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响。

网友们纷纷表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担忧,要求相关部门对该企业展开调查和整治。

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相关部门对该企业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整改,保障了食品生产的安全和质量,也提醒了其他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网络舆论监督案例充分展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揭露一些不法行为,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同时,网络舆论监督也提醒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避免出现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保持网络舆论监督的公正和客观。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通过网络媒体对社会舆论进行监督与调节的一种新型舆论监督方式,因其及时、公开、广泛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网络舆论监督具有信息即时性和传播广泛性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
体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渠道更广,信息的时效性更强。

这就为网络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多的
可能。

网络舆论监督能够及时获取和传播公众关注的事件和问题,促进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对形成和引导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网络舆论监督呈现出高度互动性和公众参与的特点。

网络舆论监督以群众利益
为导向,扮演着公众的代表和监督者。

网络环境下,人们的话语权更加平等,即便是社会
中的弱势群体也可以通过网络舆论发表自己的声音。

同时,网络舆论监督极大地激发了公
众的参与性和社会的民主意识,这对于加强社会监督和推进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网络舆论监督对传统媒体法规的补充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
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并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型的媒体环境。

传统媒体
法规的监管范围和行为规范可能存在着不适应这种新型媒体环境的不足。

而网络舆论监督
能够在这个拓展监督范围的基础上,为传统媒体法规的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最后,网络舆论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报道、评论和监督,
网络舆论的虚拟性、不具名性和声音的不信任度可能增加了不实言论和恶意攻击的概率。

此时,网络舆论监督也需要进行规范和引导。

同时,对于公众的正确引导、参与和维权也
需要重视和加强。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网络舆论监督是指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监督,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为了加强网络舆论监督,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规制体系。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如下: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网络舆论监督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法律规制应该面向所有人,保障每个个体享有平等的表达权利和知情权利。

任何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 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法律等同: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监督也应和现实空间的舆论监督一样,遵循相同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

网络上的言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约,不得违反法律、危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

3. 全面保护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互联网的发展也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应当促进言论自由的实现,保护每个人的合法言论权利。

在规制上要遵循合法性、必要性、妥当性原则,不得滥用权力对言论自由进行限制。

4. 依法保护个人隐私:网络舆论监督需要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

个人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应受法律的保护,当他人恶意侵犯个人隐私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个人也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得通过网络散布与事实不符的信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5. 公正和透明原则:网络舆论监督需要保持公正和透明。

监督的过程应当公开透明,确保信息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监管部门应当依法行使权力,不得滥用职权,保证监督的公正与公开。

6. 互联网的特殊性: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庞大用户群体给舆论监督带来了许多特殊情况。

法律规制应当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特殊性,制定相关规定和机制,确保监督能够顺利进行。

7. 鼓励公民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制应当鼓励公民参与监督工作。

国家可以通过设立监督渠道,提供举报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监督,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

8. 国际合作:网络舆论监督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

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指借助网络平台和技术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

网络舆论监督既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社会民意,也可以促使企业加强自律,更可以推动社会舆论的公正和平衡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在过去,政府工作的信息透明度较低,很多重要决策和政策都是在幕后完成的。

而如今,通过网络舆论监督,政府行为不仅能够被及时曝光,也能够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使得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民意和舆论的影响,也促进了政府的公开透明和负责任。

网络舆论监督有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正常的行为,但同时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社会公众可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也能够引导社会舆论的公正和平衡发展。

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受到发行量和传媒控制的限制,容易受到一些利益集团和权力机构的操纵。

而通过互联网,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够质疑和监督传统媒体的报道。

这使得舆论更加多元化,也更加能够反映社会的多元声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网络舆论监督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广泛的公众,因此网络上的言论泛滥和不实信息的传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这容易导致网络舆论的失真和偏颇,也容易引发一些不良的社会情绪。

网络舆论监督也容易受到一些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的操纵和控制。

利用网络舆论,一些不法分子和政治势力可能会进行造谣、攻击和煽动,破坏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如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防范网络舆论的不良影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网络信息管理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情况汇报

网络舆论监督情况汇报

网络舆论监督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凸显。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通过网络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评论,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公正、公开、公平。

在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情况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一次全面的汇报。

首先,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除了传统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外,网络上的自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也成为了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

这些新兴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舆论监督的主体更加多样化,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其次,网络舆论监督呈现出立体化的特点。

传统的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传播,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的舆论监督也逐渐兴起。

这种立体化的舆论监督形式,使得监督更加直观、真实,也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共鸣。

再次,网络舆论监督的效果逐渐显现。

通过网络舆论监督,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得到了及时曝光和舆论引导,一些不法行为也得到了舆论的谴责和制止。

同时,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开始重视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积极回应和处理社会关注的问题,使得网络舆论监督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最后,网络舆论监督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网络虚假信息、谣言的传播给舆论监督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加强网络信息真实性的监管和管理;另一方面,一些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着过度炒作、偏激情绪等问题,需要规范和引导舆论监督的方向。

总的来说,网络舆论监督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主体多元化、形式立体化、效果显现等特点值得肯定。

同时,也需要认识到网络舆论监督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引导,推动网络舆论监督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就是对网络舆论监督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共同促进网络舆论监督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舆论监督名词解释

舆论监督名词解释

舆论监督名词解释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媒体和公众对政府行为、社会问题等进行监督和批评,以推动政府及相关机构履行职责、改进工作,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和民主进程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舆论监督相关名词的解释:1. 舆论:指公众对某一事态、事件或问题的意见、观点和评价。

舆论通常通过媒体传播,是公民表达对社会问题和政府行为的态度和意见的重要途径。

2. 监督:指对某一机构、组织或个人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估和指导,以确保其遵守规定和法律,履行职责和义务。

舆论监督主要通过舆论引导、批评指责、舆情研判等方式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

3. 媒体:指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是舆论监督的重要传播工具。

媒体通过采访、报道和评论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相关的信息和观点,引发公众讨论和反思。

4. 公众:指社会中具有公民身份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公众对社会事务和政府行为具有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权力和责任。

公众通过媒体和其他渠道获取信息,并对政府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5. 政府:指执掌国家政权的组织和机构。

政府在行使职权和决策时,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价,以保证其决策和行为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期望。

6. 社会问题:指社会中存在的不正当、不公平或不合理的现象或现实。

社会问题可能涉及教育、环境、医疗、就业、住房、贫富差距等方面,对公众利益和社会公正产生重要影响。

舆论监督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并推动解决,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

7. 公正:指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公正地对待每个人或事物。

公正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基础,舆论监督通过对不公正行为的揭露和批评,推动政府和相关机构公正履行职责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8. 公平:指在平等的基础上,依法对待每个人或事物,并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舆论监督通过关注社会问题、揭示违法行为和不公平现象,推动政府改正不公平的政策和做法,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权保障。

舆论监督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众、媒体、政府的共同努力,推动政府的改进和社会的进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公正。

如何看待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

如何看待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

如何看待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13级广告二班肖梅芳学号:1413090212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早已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被称为“第四媒体”,当今世界信息传播的发展潮流,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因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已经发展为一个新的趋势。

作为公众,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在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呢?所谓的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监督主体通过网络了解国家事务,交流意见看法,提供信息线索,对监督客体进行监督的一种监督形式。

主要有网络上的媒体言论、论坛、博客、微博以及新闻跟帖等形式,是一种主要以决策阶层为监督重点的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网络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具有网络传播的范围广、效率高、速度快、互动灵活的特点,其力量是强大的,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如果说钓鱼岛事件让中国民众及时了解信息,从而全民一心保护钓鱼岛不被日本侵犯,那么文章出轨事件就彻底揭露了民众的隐私权在缺乏法律制约的网络舆论监督下近乎于无。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既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网络传播信息,但同时也应该加强网络的新闻舆论监督管理。

当今时代,互联网不断发展,技术的力量对于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从印刷术到无线电再到因特网,每一次的技术力量的勃起都让信息的传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既有传播媒介、传播结构、传播方式的转变,也伴随着传播效果、传播理念和传播文化的跃进。

更新快是网络固有的特点,使得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异常迅速,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效果。

人们在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后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进行发布,而那些有价值、新鲜的东西很快就会得到大范围的传播,进而成为新闻,这样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这样新型的传播方式,让新闻传播快速,让新闻尤为新鲜。

尤其在许多重大的事件的发布,显得极其重要。

例如国际动态、国内重大新闻等,这对于我们能否及时了解信息,有着很大的意义。

谈加强网络舆论监督

谈加强网络舆论监督

谈加强网络舆论监督作者:王宇飞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4期王宇飞网络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对社会中的负面信息和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产生舆论监督效果的活动,属于全新的社会监督手段,也属于法制监督的关键环节。

它能够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公权力,维护私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升法制建设水平。

但网络舆论监督同样具有两面性,行使该权利就意味着会损害部分公民的隐私以及名誉等权利,因此在监督效力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作为法制监督的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优势(一)网络舆论监督中的权利保障有别于以往的媒体监督形式,网络监督具有传播快、影响大、范围广、聚合度高以及非常零散等特点。

社会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的人们通过网络将信息资料及观点意见综合到网络中,产生了极具多样性的舆论平台,从而使得约束公权力与保护民众权利的构想变成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活动。

网络舆论监督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媒体传播格局,由于它讲求自由、平等,且属于匿名活动,所以没有任何主体能够对其加以实时控制,由此产生的舆论效果才是较为真实和可靠的。

它不仅能够对公权力进行制约,也能让权利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网络舆论监督中的权力制约对于网民来说,监督权可采取以下手段加以实现,比如在网络中对相关国家部门所开展的工作进行报道,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对意图进行不法活动的人施加压力,以规范权力的行使;还能对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者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以此来提升国家机关和其中的内部工作者的执政水平,充分显示出网络舆论监督的效果;此外,也能对社会整体的法制情况以及权力运作的大局趋势加以分析和评价,从而在更深的领域中,对公权力行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舆论监督自身具有非凡的公众影响力,民主水平又很高,因此能够明显增强政务的公开程度。

(三)网络舆论监督中的法治精神培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广泛的沟通活动。

最新1、网络舆论监督的定义

最新1、网络舆论监督的定义

知识延伸:
2、网络舆论暴力

网络舆论暴力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多数网
民通过网络言语和现实行为对网络最新事态中的当事人表
达非理性的基本一致意见,从而造成人格侵权的不公正力
量。
• 1、网络舆论暴力的主体是多数网民。
• 2、引发网络舆论暴力的是网络最新事态,包括私人事 件和公共事件。
• 3、网络舆论暴力的形式是网络言语和现实行为,两者 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网民表达对网络最新事态的意见,是虚 拟空间向现实空间的延续与扩散。
课堂讨论:
• 问题2: • 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10
年。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 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 适德秩序;谴责者也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无异于网络暴 力。那么“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暴力的关系 到底如何?
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研究确定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
的迁移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
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等。
②监视性监测,亦称常规监测。主要是对在不同功能区
内的水、气等环境要素,进行长期的定点、定期监测,
从而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情况,评价治理效果和判断环
境质量的好坏。
络舆论加强约束和引导,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 作用。 • (2)重视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之间的互 动,并着重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 (3)大力开展网络素质教育,一方面不断增强网民的道 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网络服务商也要加强行业自 律。
课堂讨论:
• 问题1:

网络是作为“公共领域”、“自由信息表达平

网络舆论监督简介

网络舆论监督简介

网络舆论监督简介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1]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特点一.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更广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延伸了传播范围,使得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在监督范围的广泛性方面显著强于传统的舆论监督。

1.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相对于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提供的用于舆论监督的媒介资源不仅廉价易得,平台广阔畅通,而且几乎是用之不竭的。

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这就为广大普通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2. 网络舆论监督的客体即被监督对象具有广泛性:网络舆论监督的客体将整个社会都纳入自己的监督视野。

国家机关的各级工作人员,涉及公共事物和公共利益的组织和个人,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和机制,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道德现象,都属于监督的范围。

由于网络舆论监督主客体的广泛性,网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对众多事件进行大规模的讨论、批评和建议,,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网络舆论监督民意新通道二.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更高互联网是一个公共的论坛,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可以在这里直抒己见,相互交流,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体,也增强了舆论监督的有效性。

网络舆论监督的平台已经不限于民间自发创建的网站,还包括一些传统网站设立的评论栏目。

三.网络舆论的监督方式更灵活网络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带来了传播技术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

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形象、直观、立体化,增强了感染力和影响力。

不仅如此,它还使公众能够更有效快捷地整合信息,让舆论监督有声有色,灵活凸显。

舆论监督采写札记

舆论监督采写札记

舆论监督采写札记一、引言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政府、企业、组织等相关方面的行为和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过程。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机制,舆论监督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舆论监督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舆论监督的定义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上的事件、问题和决策进行评价、批评和监督的行为。

它可以通过媒体报道、网络评论、公众演讲等形式表达出来。

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政府和企业的公信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三、舆论监督的目的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的权益,促进政府和企业的诚信和透明度,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

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地发现和揭露一些不法行为,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舆论的压力,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四、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舆论监督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舆论监督可以起到预防和警示的作用,通过舆论的力量,可以有效地阻止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

其次,舆论监督可以促进政府和企业的改进和进步,通过舆论的批评和建议,可以推动政府和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最后,舆论监督可以提高社会的公信力和行业的规范化水平,通过舆论的监督和评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更加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整体的道德水平。

五、舆论监督的形式舆论监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比如媒体报道、网络评论、公众演讲等。

媒体报道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媒体通过对事件和问题的报道和评论,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网络评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形式,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形成舆论的声势。

公众演讲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形式,公众可以通过参加公开场合的演讲,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六、舆论监督的效果舆论监督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舆论监督可以起到震慑作用,通过舆论的声势,可以让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人和组织收敛自己的行为。

其次,舆论监督可以推动问题的解决,通过舆论的批评和建议,可以引起相关方的重视和行动,从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网络舆论的兴起与现状
• 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
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 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 中国境内的网站数为183万个。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 从6311万增长到 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在网民中
第 8章
网络舆论传播
引 论
• 近些年来,网络舆论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事实 上已经成为当下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无论是新闻学、传 播学,还是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甚至法学都在从各 自的学科视角探讨网络舆论的相关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因 素在促使我们如此关注网络舆论问题呢?
一、网络舆论的兴起与现状
• 互联网传播符合舆论多元化的现实

知识延伸:
2、网络舆论暴力
• 网络舆论暴力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多数网民 通过网络言语和现实行为对网络最新事态中的当事人表达 非理性的基本一致意见,从而造成人格侵权的不公正力量。 1、网络舆论暴力的主体是多数网民。 2、引发网络舆论暴力的是网络最新事态,包括私人事 件和公共事件。 3、网络舆论暴力的形式是网络言语和现实行为,两者 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网民表达对网络最新事态的意见,是虚 拟空间向现实空间的延续与扩散。 4、网络舆论暴力的性质是不公正。
• • •


案例:“史上最毒后妈”事件
五、网络舆论引导
• 江泽民曾说过:“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 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网络舆论也是如此,我们应 该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舆论,充分发挥好舆论对社会的监 督作用。 • 陈力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现在不想把舆论导向 作为专门问题。舆论导向不是学术,是政治要求;舆论是 自然存在的意见形态,社会的意见是多元的,舆论也是多 元的,非要把社会的意见有目的、有计划的向一种意见趋 同,是不对的。舆论一律不正常,舆论多元才是正常现 象。” • 思考:网络舆论应不应该引导?
• 陈力丹认为,我国拥有世界上独特的媒介制度,即一元体 制,二元运作。“一元是指媒介为国家所有制,二元是指 传媒用国家所有制赋予的政治优势在市场上获取经济收入, 又用这种收入完成意识形态领域需要完成的政治任务。” 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大众媒体扮演着复杂的角色,正如 《南方周末》的负责人所说的,办《南方周末》是在解一 道“三元方程”,这三元是:是否符合政策环境、是否符 合市场需求、是否符合新闻人的理想且对得起历史。身处 这样的过渡时期,普通人如果想要进行表达,很难在传统 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上自由实现。
四、网络舆论的社会效应
• 网络舆论的正面效应 • (1)网络舆论是民意的“晴雨表”,有利于党和政府及 时了解舆情、器”,有利于扩大社会公 众的知情权。
• (3)网络舆论是社会的“粘合剂”,有利于扩大公众的 参与权和公民社会建设。 • (4)网络舆论是监督的“千里眼”,有利于促进透明度 的提高和社会良性发展。
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
一、网络舆论的兴起与现状
• 网络舆论的超强影响力已经凸显 • 网络舆论第一次引起世界的瞩目始于1998年的美国“德拉
吉报道”。
• 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2003年被称为“网络舆论 年”。 • 案例:孙志刚事件、山西省镇平县假华南虎事件、云南躲 猫猫事件、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新余干部出国旅游
三、网络舆论的特征
• 形式崭新、性状复杂的舆论主体。匿名性与虚拟性;泛化 与分散; • 五色杂陈、包罗万象的舆论客体。与社会传统舆论相比,
网络舆论客体远远要丰富、复杂得多,这一新特点的形成
主要是因为网络信息的海量和“把关人”力量在网络传播 中的削弱两方而共同作用的结果。 • 形成迅速、不易掌控的舆论自身。即时性、情绪化。
清单事件、贵州习水官员嫖宿幼女事件、农民工张海超开
胸验肺事件等。 •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一、网络舆论的兴起与现状
• 网络舆论已经引起官方的重视 • 2003年胡锦涛对一位参与防治非典的一线医生说:“你的 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 • 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看到《互联网信息择要》后,次日便 就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批示。 • 继胡锦涛总书记去年与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对话后, 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8日也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 与网友在线聊天。仅人民网“有话网上说”栏目开设半年 来,就有17位省委书记或省长回复了网友留言。据媒体统 计,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30个省(市、区)106名 官员,以及23个中央单位的30名官员先后与网友互动。
稳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4)网络舆论有时可能会成为少数利益集团的“宣言书”, 导致网络话语权的失衡。
知识延伸:
1、网络舆论与个人隐私

2006年2月,一网友在网上贴出了一组一女子踩死小猫 全过程的视频图片,天涯、新浪、网易等各大网站迅速传 播,立即引起网民的强烈的震动。有网友甚至将虐猫女头 像制成“宇宙A级通缉令”寻找线索。不到6天,被怀疑和 虐猫事件相关的三个人的个人资料被网友公布。 2006年4月,一丈夫声称自己的妻子有外遇并在网上私 自公布了妻子和情人长达五千字的QQ对话记录,痛斥与妻 子有染的“铜须”。随后一网友发布“铜须”的照片和视 频并贴出“江湖追杀令”,短短几天内,追查此事的人数 达到数万。网友查实并公布了“铜须”的真实身份、住址、 电话等个人信息,受到网友的责骂和羞辱。
二、网络舆论的定义
• 所谓网络舆论,是在网络空间产生并传播的、通过对社会 焦点问题关注而产生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或言 论。简而言之,网络舆论就是网络空间的舆论形态。
• 网络舆论的舆论主体是所有使用互联网的公众,他们具有
明显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带着“面具”在网络上发言,同 时,网民的个体意识和主动参与传播意识更强,他们无处 不在,对所触及的社会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5)网络舆论是道德“风向标”,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
四、网络舆论的社会效应
• 网络舆论的负面效应 导致信息误导和舆论失范。 • (2)网络舆论有时可以成为消解社会凝聚力的“分离器”, 导致社会信任危机。 • (3)网络舆论有时可以成为不满情绪的“导火索”对社会
• (1)网络舆论有时可以成为假信息、谣言的“扩音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