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合集下载

财政变化趋势的原因

财政变化趋势的原因

财政变化趋势的原因
财政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
1. 经济发展:经济状况的变化会影响财政收入和支出。

当经济增长时,财政收入通常会增加,因为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的增加都会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

相应地,当经济衰退时,财政收入可能会下降,因为收入减少了。

2. 政策变化: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变化也会影响财政变化趋势。

例如,减税政策可能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而增加福利支出可能导致财政支出增加。

3. 人口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财政变化趋势。

例如,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医疗和养老保险支出增加,而人口减少可能导致财政收入下降。

4. 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也会对财政变化造成影响。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财政支出的剧增,例如用于修复灾区或军事行动。

5. 收入分配:财政变化趋势还可能受到社会收入分配的影响。

当富有阶层的收入增加,他们支付的税收也会增加,从而提高财政收入。

相反,如果收入不均衡加剧,可能导致财政收入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变化趋势的原因很复杂,可能还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而且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导致财政变化趋势的具体原因也会有所
不同。

改革开放30年我国财政收入的变化及原因

改革开放30年我国财政收入的变化及原因

改革开放30年我国财政收入的变化及原因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我国财政收入的变化及原因改革开放30年我国财政规模变化及原因摘要: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财政预算规模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通过对这30 年预算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政预算绝对规模逐年上升,财政预算收支占GDP 的比重则呈U 型变化。

结合改革开放的历程,得出我国财政收支规模变化与改革有密切关系的结论,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源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改革开放;财政预算收入;财政预算支出;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财政体制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 年来,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体制变革使得财政体制的变动更为剧烈。

财政收入和支出占GDP 比重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这种变化已经出现太大的负面影响,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有人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变化尚属正常,国家财力下放和集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还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财力就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不存在一些人担心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伴随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是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变化,显示了在这30年中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财政收入绝对数除1979 年和1980 年略有下降外都有增加,财政支出绝对数也除了1980年和1981 年略有减少外都以不同速度增长。

与1978 年相比,2007 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加了45.76 倍和44.62倍。

从财政收支增长率来看,有的年份增长快,有的年份增长慢,而且在1994 年前后几年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如果与GDP 增长率变化结合起来看,可以发现在1994年以后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率基本大于GDP 增长率,而在1994 年之前是有的年份GDP 增长率大于财政规模变化率,有的年份小于财政规模的变化率。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目录一、引言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三、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四、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变化五、参考文献一、引言自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财政收支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来揭示我们的主题。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1.财政收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繁荣的直接体现。

从增长速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0—1977年为第一阶段,财政收入长期保持在百亿元的水平。

1978—1998年为第二阶段,财政收入走上了千亿元的台阶。

l999—2007年为第三阶段,财政收入跃上了万亿元新高。

其中1994-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是我国财政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表l)。

在第一阶段中,1950年是开国的第二年,由于经济还处在战火之中,因此是新中国历史上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总收入只有65.19亿元。

1951和1952年由于长期衰败的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上升到了l00多亿元。

之后在逐渐增加,长期保持在200亿元~80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1977年的874.46亿元。

在第二阶段中,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从几百亿元跃上了千亿元大关。

l978—1984年,财政收入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最多是l984年的1642.86亿元;1985—1998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其中1978—1984年为l000亿元左右,1985—1990年为2000亿元左右,1991—1997年为3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最多是l998年的9875.95亿元。

第三个阶段从l999年开始,全国财政收入迈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三年财政收入支出情况 报告

三年财政收入支出情况 报告

三年财政收入支出情况报告一、引言近三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财政收支状况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

本报告将对近三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财政收入情况分析1. 近三年的财政收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财政收入为X亿元,2020年为Y亿元,2021年为Z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A%。

2. 财政收入结构方面,税收仍是主要来源,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占比较大。

非税收入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资源税、城市建设税占比较高。

3. 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国内经济稳步增长,部分税种税率调整以及税收征管力度加大等。

三、财政支出情况分析1. 近三年的财政支出总体上也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财政支出为X亿元,2020年为Y 亿元,2021年为Z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B%。

2. 财政支出的结构方面,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仍然占据较大比重。

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也是财政支出重点领域。

3. 财政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

四、财政收支状况分析1. 三年来,财政收支状况总体上保持平衡,财政盈余主要用于国债、基金等领域。

2. 财政收入增速略高于财政支出增速,导致了财政盈余的形成。

这有利于国家财政的稳健发展,降低了财政风险。

3. 财政收支状况的平衡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财政支撑。

五、对策建议1. 加大财政预算管理力度,提高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 加强跨部门协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

3. 加强税收征管工作,进一步提高税收征收效率,促进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4. 健全财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六、结论近三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财政收支状况基本保持平衡。

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

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

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
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是指中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

从过去几十年来看,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税收制度的改革和扩大开放政策带来的经济增长所带动的。

2. 政府支出不断扩大:我国的政府支出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政府支出的主要方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发展等。

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在扶贫、教育、环保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

3. 财政赤字不断减少:我国财政赤字的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减少。

通过有效的财政管理和减少隐性债务,政府在控制赤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4. 透明度提高:我国的财政透明度不断提高,公开和透明的财务报告成为一项重要举措。

政府财务公开平台的建立和财政数据的公开使得政府的财政变化趋势更为清晰可见。

总的来说,我国的财政变化趋势是向着财政收入增长、支出扩大、赤字减少和财政透明度提高的方向发展的。

这些趋势是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到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历年数据分析总结

2010年到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历年数据分析总结

2010年到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历年数据分析总结一、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2010年到2022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2010年的1132.26亿元到2022年的51304.00亿元,扩大了近45倍。

回顾29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的1132.26亿元上升至202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3483.37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51304.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

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

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2022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降的过程是1979年至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从28.4%降至10.7%,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年至1982年,财政收入相对数从28.4%下降至22.9%,降幅达5.5个百分点;另一次是1985年至1988年,从22.4%跌至15.8%,降幅为6.6个百分点。

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相对数从1995年的10.7%升至2003年的18.6%。

,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

财政形势变化情况汇报

财政形势变化情况汇报

财政形势变化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财政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就财政形势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我国财政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税收政策的不断优化和改革,以及财政管理的规范和透明。

另外,我国还通过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等举措,进一步增加了财政收入的来源。

这些变化表明我国财政收入整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支撑。

其次,从财政支出方面来看,我国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扶贫攻坚、生态环保和教育医疗等领域,政府投入的资金不断增加,为改善民生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我国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次,从财政政策方面来看,我国在近年来也不断加大了财政政策的调节力度,通过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及时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同时,我国还加大了对财政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增强了市场和社会的信心,提升了宏观经济稳定的能力。

最后,从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来看,我国也在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这包括深化税制改革、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等方面。

这些改革举措有助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政策灵活有效,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这些变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支撑,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形势依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从2001年至今,我国财政收入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趋势,其中2019年的财政收入为18.3万亿元,同比增长3.8%。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家政策扶持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使得一些行业快速发展,进而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从而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其中,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支持的产业,给予了政策扶持,使得这些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

此外,政府还通过财税政策的调整,降低了一些企业和个人的税负。

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等,引导和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刺激了经济发展,从而增加了财政收入。

二、税收法律的变化我国税收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变化,也是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首先,税法的完善使得很多涉税问题得到了明确的解决,加强了税收管理,提高了税收征收效率。

其次,税收法律的改变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的纳税方式发生了变化。

例如,实施了增值税改革,采用了增值税的方法进行计税,相比之前的一些税种,增值税具有征收面广,税负平稳等优点,从而使得税收征收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此外,税收法律的变化也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经济发展的带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近些年的时间里,国内房地产、金融、股票等市场上呈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这些行业带来的财富效应也相应地带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同时,还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高速公路、高铁等的普及,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这一切都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经济的稳定发展过去40年间,我国一直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这也反过来促进了公共财政的稳定发展。

经济稳定发展可以引导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了税收的增长。

同时,经济稳定发展也保证了财政支出的平衡和合理性,从而确保财政收入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财政收入的趋势

我国财政收入的趋势

我国财政收入的趋势我国财政收入的趋势是多变的,受到经济、政策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财政收入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首先,我国财政收入的总体增长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应的财政收入也随之增长。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通过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了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的增加,进而提高了财政收入。

此外,通过减税降费和简政放权等措施,也提高了财政收入水平。

其次,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在过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资源型经济,如原油、矿石等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带来的收入。

这导致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相对单一,对于经济的依赖性较高。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推进,我国财政收入逐渐向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倾斜。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少对资源型产品的依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促使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调整。

再次,我国财政收入的分配也在逐步改善。

过去,我国在财政收入的分配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间收入差距较大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以及推进城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财政收入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最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保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

这些举措包括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深化税制改革、加大财政支出的调控力度等。

政府还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以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

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和调控,以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收入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逐年增长、结构调整、分配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政府不断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创新,我国财政收入将继续稳步增长,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充足的支持。

财政形势变化情况汇报

财政形势变化情况汇报

财政形势变化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财政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就我国财政形势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财政收入呈现出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都在不断增加,这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撑。

同时,我国也积极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次,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国家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重视,财政支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提升了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财政支出也在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者,我国财政体制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预算管理、税收体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同时,我国也积极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为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我国财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化解了各种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的稳定运行。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债务风险的监管和防范,有效控制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障了国家财政的稳健运行。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了收入持续增长、支出结构优化、体制不断完善和风险有效控制的特点。

这些变化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促进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分析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49一、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趋势分析我国的转轨时期是指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主要来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变化。

(一)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变化1978年到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1978年的1132.26亿元到2007年的51304.00亿元,扩大了近45倍。

回顾29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的增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平徘徊阶段,财政收入由1978的1132.26亿元上升至1982的1212.33亿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72;二是缓慢发展阶段,财政收入由1982的1212.33亿元上升至1992年的348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1%;第三是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由1992年的3483.37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51304.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64%。

(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变化1978年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绝对数上升的同时,相对数也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1995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表现为快速回升的趋势。

1978年—1995年,财政收入的相对数由31.06下降为10.27,17年间每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

1995年到现在为止,仍呈现出单边上升的趋势,相对数由10.27上升到20.80,表现为比较平稳的趋势。

(三)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相对数变化的原因分析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解放,表现为GDP的高速增长。

在1978-1995这一时期,我国两次放权让利,对居民提高收入水平。

我国的“利改税”是1994年完成的,八十年代还处在“利改税”的中前期,那时的“国企”利润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企”留利多了,上缴自然也就少了。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

2023年度财政收支情况及分析

2023年度财政收支情况及分析

2023年度财政收支情况及分析2023年度财政收支情况及分析2023年的财政收支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改革,我国财政收入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同时,财政支出也在合理控制中有所上升。

以下是我对2023年度财政收支情况的具体分析。

一、2023年度财政收入情况2023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财政收入来源,如政府投资收益等。

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达到了18.2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5.6%左右。

我分析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近年来政府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税收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税收征管力度得到加强,减少了税收流失,提高了税收征收效率。

国家加大了对科技、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刺激了创新创业,促进了经济发展,从而增加了财政收入。

二、2023年度财政支出情况2023年我国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的财政支出约为21.6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5.7%左右。

对于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提高了民生福祉。

为了尽快消化产能过剩,我国政府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刺激消费,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此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医疗保健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得到了更多的投入,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财政收支情况分析通过对2023年度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认真分析,我认为,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在逐渐稳定的同时,财政支出也在逐步增加。

同时,政府在财政管理中也掌握了更多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为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更积极的贡献。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减少低效投入和财政浪费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减税降费、优化税收结构等方面的力度,让财政收支更加均衡稳健。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下面将从经济增长、税制、财政政策调整等方面解析变化的原因。

首先,经济增长是影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对财政收入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服务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崛起,企业利润的增长以及个人收入的提高,税收基数不断扩大,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税制也对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通过多项税制政策,对税收制度进行了完善和优化,逐步建立了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核心的现代税收制度。

这些旨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改善税收环境,加强税收征管力度。

税制的推进使得税收征管能力得到增强,财政收入得以稳定增长。

此外,财政政策的调整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近年来财政政策从稳增长转向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五稳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也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创新和技术提升,进而带动经济的增长,从而推动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增加。

最后,加强税收征管也是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重要保障。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通过建立信息化税务管理系统,强化税收征管能力,加大对逃税、偷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提升了税收征管效率,减少了税收漏税现象,增加了财政收入。

总之,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增长、税制、财政政策调整以及加强税收征管等方面的进展,为财政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税制的深入推进,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近十年财政收入变迁的统计分析

我国近十年财政收入变迁的统计分析

我国近十年财政收入变迁的统计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前进,国家财政收入较之前有大的改变,从财政收入比重,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总量上都有很大的改变。

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财政收入的总量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在总量上有了显著的增长。

财政收入近年来发展也是高于GDP的增长,相较于从前,呈现出增长态势。

一、财政收入总量变迁特征分析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财政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看都有了很明显的增长。

伴随着这种增长态势,说明我国财政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很强。

1、财政收入总量的提高图1在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财政收入的提高也是相应的快速提高。

我国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03.64亿元到2011年的103874.43亿元,十年中的发展中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近5.5倍。

相较于改革初期,财政收入的稳步发展主要可归结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在经历了二十年的经济建设以来国民经济基础有了很大飞跃;其二是在1998年明确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政策之后伴随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能力的提高。

其两点是稳固财政收入增长和保障其平稳发展的原因。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增长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财政收入能保持稳步发展,总量不断提高,作用于经济建设能力逐渐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依赖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不断提高,而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随之不断提高。

图2图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15.71%到2011年的21.96%,从图2 中可以看到,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GDP中财政收入的比重是一项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宏观赋税的指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赋税的总量是不断提高的。

但是从表3中可以看到的是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的,可以看出国家是在调整税收体系,在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减轻赋税。

二、财政收入结构变迁特征分析1、中央与地方财政年份财政收入(亿元)比重 (%)中央地方中央地方2002 18903.64 10388.64 8515.00 55.0 45.0 2003 21715.25 11865.27 9849.98 54.6 45.4 2004 26396.47 14503.10 11893.37 54.9 45.1 2005 31649.29 16548.53 15100.76 52.3 47.7200638760.20 20456.62 18303.58 52.8 47.2 2007 51321.78 27749.16 23572.62 54.1 45.9 2008 61330.35 32680.56 28649.79 53.3 46.7 2009 68518.30 35915.71 32602.59 52.4 47.6 2010 83101.51 42488.47 40613.04 51.1 48.9 2011103874.43 51327.3252547.1149.450.6表4表5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总来看在近十年来都在提高,中央财政所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常年保持在50%以上。

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财政管理的主动调整等原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展望。

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首先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GDP的不断增长,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个人收入水平提高,税基不断扩大,税收规模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收体制的完善也是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税收体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逐渐从简单的单一税制向多层次、多种类的税制转变。

通过对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使得税收征管更加灵活高效,有效增加了财政收入。

同时,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对于减少了税收逃避与规避现象,提高了税收征收的效率,并增加了财政收入。

财政管理的主动调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财政管理的主动调整。

在经济发展和税收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财政部门积极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推动财政收入增长。

例如,通过优化和改革税收政策,减少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同时,还加强了财政预算管控,做到了收支平衡和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使得财政收入得到了有效管理和使用。

未来趋势展望尽管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级阶段,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税制改革和调整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阻力,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税收体制的深化改革。

此外,还需要加强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确保财政收入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财政管理的主动调整等因素。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目录一、引言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三、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四、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变化五、参考文献一、引言自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财政收支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来揭示我们的主题。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1.财政收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繁荣的直接体现。

从增长速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0—1977年为第一阶段,财政收入长期保持在百亿元的水平。

1978—1998年为第二阶段,财政收入走上了千亿元的台阶。

l999—2007年为第三阶段,财政收入跃上了万亿元新高。

其中1994-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是我国财政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表l)。

在第一阶段中,1950年是开国的第二年,由于经济还处在战火之中,因此是新中国历史上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总收入只有65.19亿元。

1951和1952年由于长期衰败的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上升到了l00多亿元。

之后在逐渐增加,长期保持在200亿元~80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1977年的874.46亿元。

在第二阶段中,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从几百亿元跃上了千亿元大关。

l978—1984年,财政收入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最多是l984年的1642.86亿元;1985—1998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其中1978—1984年为l000亿元左右,1985—1990年为2000亿元左右,1991—1997年为3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最多是l998年的9875.95亿元。

第三个阶段从l999年开始,全国财政收入迈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我国财政的变动趋势

我国财政的变动趋势

我国财政的变动趋势
我国财政的变动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税收收入逐年增加。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力度,如土地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也在稳步增长。

2. 财政支出逐年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政府的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

3. 财政赤字规模逐渐扩大: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促进宏观调控,我国逐步推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扩大内需。

这使得财政赤字规模逐渐扩大,但整体水平相对可控。

4. 财政结构优化调整:为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进行财政结构优化调整,加大了对创新、科技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并逐步减少对传统重资产行业的支持。

5. 财政改革深化推进:我国的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包括推进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监管和风险防控等。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我国财政的变动趋势是收入稳步增长、支出逐年增加、赤字逐渐扩大、结构优化调整和改革不断深化。

这些变动趋势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全国财政收支变化分析

全国财政收支变化分析

全国财政收支变化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深化,全国财政收支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对全国财政收支变化进行分析。

首先,全国财政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税收政策的。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为财政收入的增加打下了基础。

此外,税收制度的推进也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增加了税收的征收规模,使财政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其次,全国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支出也在增加。

这些支出的增加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民生事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全国财政收支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支出的增长速度不完全匹配,导致财政收支之间的缺口逐渐扩大。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压力不减反增,导致财政收支的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弥补收支差距,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非紧急性支出、增加债务融资等,来维持财政平衡。

此外,全国财政收支还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

经济波动和周期性因素也会对财政收支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在经济下行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速减缓,而财政支出的压力增大。

反之,在经济回升时期,财政收入增长可能加速,财政支出也可能有所减少。

因此,财政部门需要根据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及时调整和控制,以确保财政收支的平衡稳定。

综上所述,全国财政收支出现了逐年递增但不平衡的趋势。

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推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而民生领域的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导致了财政支出的增加。

然而,财政收支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财政平衡面临一定的压力。

宏观经济状况也会对财政收支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财政部门需要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和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以保持财政收支的平衡稳定。

财政基本情况汇报

财政基本情况汇报

财政基本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财政基本情况呈现出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首先,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全国财政总收入达到了18.3万亿元,同比增长8.3%。

这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税收政策的不断优化和改革,以及有效的财政管理措施的实施。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同时加大对环保、科技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财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我国财政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财政收支状况总体平衡。

同时,我国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和规范,有效防范了财政风险的发生,保障了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财政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不断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地方财政体制,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推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了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的来看,我国财政基本情况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风险防范,推动财政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保证,其规模和组成结构反应了财政政策的导向。

财政收入也一直是社会大众相当关注的一项统计数据。

在漫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比例不断调整,数量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变化,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持续波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在不断改变.财政收入的改变直接反应了财政政策对平衡贫富差距,调节经济运行,强化政府效力的影响,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分析:从财政收入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

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

22 、5252.82 、7110.91万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

25亿元。

与GDP的增长对比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大增长,2007年GDP达到24.66万亿元,比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了66.7倍,比2002年增长65。

5%。

近五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6%,而名义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

09%,实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69%,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31。

06%下降到1996年的10.41%,1997年这种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扭转,并在近10年间稳步上升,从1997年的10.95%上升到2007年的20。

8%,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年该比率比2006年上升了2。

4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加速的势头。

从增量对比来看,财政收入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近五年逐年升高,其中2006、2007两年显著上升.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仍然偏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保证,其规模和组成结构反应了财政政策的导向。

财政收入也一直是社会大众相当关注的一项统计数据。

在漫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比例不断调整,数量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变化,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持续波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在不断改变。

财政收入的改变直接反应了财政政策对平衡贫富差距,调节经济运行,强化政府效力的影响,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分析:从财政收入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

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22 、5252.82 、7110.91万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亿元。

与GDP的增长对比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大增长,2007年GDP达到24.66万...年均增GDP65.5%。

近五年来,我国亿元增长了66.7倍,比2002年增长亿元,比1978年的3645.2,相比之下,财政收入16.69%21.09%,实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长10.6%,而名义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78从20年间持续下降,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改革开放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年间稳步上升,10年这种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扭转,并在近年的10.41%,1997年的31.06%下降到199620062007年该比率比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1997从年的10.95%上升到2007年的20.8%,增量的比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加速的势头。

从增量对比来看,财政收入增量占GDP 年上升了2.4 2007两年显著上升。

重近五年逐年升高,其中2006、年税收所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仍然偏低。

虽然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08 90%的税收收入相比仍然偏低。

占财政收入比例为88.41%;与美国、英国、阿根廷等国则超过7,046.15;而非税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只有4.7%09年前10月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1,317.65 33.8%,非税收收入过快增长会影响经济运行效率。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4583.212009年增加112.4%,比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83101.51亿元,完成预算的年全国财政,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平均增幅基本持平(2005-2008亿元,增长21.3% 。

和19.5%)收入增幅分别为19.9%、22.5%、32.4%2009,比73210.7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6%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

23.0%,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88.1%年增长国有资罚没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年增2009,比年全国非税收入20109890.72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个百分点。

年下降1.29.9%,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1.9%,比2009长对比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水平可以发现,欧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普遍在30%-45%这一范围内,而中国无论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是人均财政收入都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

(二)近年财政收入结构及比例对比——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不断上升,收费仍有不可替代左右,宏观税负水平处于稳定水平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10.7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6%,比2009年增长23.0%,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88.1%。

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2010年全国非税收入9890.72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比2009年增长9.9%,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1.9%,比20091年下降1.2个百分点。

税收依然成为财政收入中的主要组成,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大致呈现了9:1的比例态势。

世界各国的财政收入基本都是以税收为主,但收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12011-08-0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基本情况》《2010,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

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

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尤其是PPI下行、进口增速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四大因素,导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虽然在四季度出现反弹,但全年经济增速回落至7.8%。

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关联度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收的增长放缓符合预期。

一些税种的税基与物价密切相关。

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在低位温和运行,尤其是PPI同比大多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相应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幅出现回落。

数据显示,2012年出口退税10429亿元,比2011年多退1224亿元。

总体来看,结构性减税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初见成效。

从目前来看,出于经济增长小幅增长的预期,多地下调了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再加上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都将减少2013年的财政收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仍然面临压力,难以重现高速增长态势。

在2012年全年经济数据中,消费的稳定增长是一大亮点。

消费扩张势头没有减弱,对税收的支撑度越来越强。

2013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以及“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将有望进一步带动消费性需求的上升,从而拉动税收的增长。

从理论上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对增长速度应该有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上,超额负担最小、效率最高,各国均应力求本国财政收入达到这一标准。

但从现实来说,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政府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以及统计口径不同,这个标准不能够简单划一,只能在考虑多方因素的基础上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最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就是诸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经济发展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

就我国情况来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到1996年下降了20.65个百分点,从1997年到2007年上升了9.85个百分点。

这一趋势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

可见,我国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且在个别年份出现超高速增长有其合理性,而进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需要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因素,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简单地横向比较或套用发达国家标准不具有现实意义。

(二) 宏观调控因素财政收入是政府宏观调控、财政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

因此,应调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使其与当前发展阶段政府所承担的职责相当,这比考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合理更为重要。

1. 财政职能的影响财政收入的规模应以财政正常履行职能为标准,由于各国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范围不同,...政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财政职能也随之不同。

就我国来说,在市场机制逐渐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为了满足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财政收入规模必须足够大。

尤其是当前公共财政致力于改善民生,财政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少,更需要充足的财政资源来支持,当前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为其提供了条件。

2. 财政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是最重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其主要手段是调整财政收支规模。

“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灵魂,在财政收入方面,通过运用相机抉择的收入政策消除宏观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的扩散效应逐渐显现,尤其是2007年物价结构性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政策应以防止过度投资、维持物价水平为目标,理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加财政收入规模。

(三) 体制因素政府通常要通过健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其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体制因素直接影响财力的集中度。

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经历了长达20年的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

但由于转轨经济体制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还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尤其是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步入了“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需要强化政府职能,纠正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市场失灵和各种偏差,客观上要求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提高政府在改革和发展中的主导能力。

本文认为,我国近些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包含几大部分:一是“自然性增长”部分,即单纯由经济增长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二是“政策性增长”部分,即由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三是“结构性增长”部分,即由个别税种超高速增长而引致的收入增加;四是“管理性增长”部分,即由于加强征管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五是“价格性增长”部分,即由物价上涨而引致的收入增加;六是“虚增”部分,包括由统计方法和口径不统一而引致的“占比虚增”,由物价上涨而引致的名义收入增加,由追求政绩而扭曲征管引致的“预收”和“超收”等等。

对上述六个部分进行科学划分后,我们不难发现,2007年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其绝大部分是合理的,仅“虚增”部分存在不合理性,而这一部分的影响力不大。

同时,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与转轨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范围决定了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客观的、必然的,在特殊年份,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发生明显的波动,这是受一些不确定的、一次性因素影响的结果,不具有可持续性。

当增收部分主要用于民生支出等方面时,财政收入的挤出效应也不会被强化,反而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

为了消除和防范可能发生的不利影响,可采取如下对策:第一,树立科学政绩观和科学理财观,将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列为政绩考核指标。

第二,采取措施稳定物价,防止经济由局部过热转变为全面通货膨胀,建议适当增加稳健财政政策的紧缩度,重点对税收政策从紧,并注重发挥税收政策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