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下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统编版七下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
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 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 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 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 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 辐射很广。
隋末瓦岗寨起义 英雄程咬金
隋末瓦岗寨起义 英雄秦琼
2.原因: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暴政(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三征辽东)、贪图享乐(奢靡巡游)、朝廷腐败。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 的诞生。
进士科考试主要是三场,其后各代基本沿用下来。
第一场是贴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填空。主考官从诸子经书中选取一行,然后把其
中的三个字贴盖住,让考生读出被贴的字是哪几个,其用意不过是考考生的背功,
测试一下考生对经书的熟练程度。 第二场考诗赋,每个考生作诗一首、赋一首,这一场极为重要。 第三 场考试策,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对治 国方略的独到见解,以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的英才。这三场考试都实行淘汰制,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激增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隋朝全盛时期疆域图
隋朝强大国力的象征——含嘉仓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城进行发 掘 ,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 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 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该仓建于隋朝。
14. 右图是一幅描绘隋末农民起义场景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起义发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C) A. 陕西 B. 山西 C. 山东 D. 河北

初一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思维导图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初一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思维导图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目的
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大运河
时间 概况
从605年起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唐江五大水系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 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诞生
隋文帝进,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
进程 意义
581年,北周外威杨坚夺权建隋,以长安建都,杨坚 即为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 史发展
隋朝的发展
措施 作用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纺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降雨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
意义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维持约1300年
隋朝的灭亡
原因 时间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被杀死,隋朝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千百年来,隋炀帝都是作为暴君、昏君的典型代 表受到人们人口诛笔伐,这样的评判对他来说是否 公平?真实的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人?
走近隋炀帝和他的时代——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探活 究动
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积极: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局限性: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造 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隋炀帝时期,为了加强南北 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 统治。从 605 年起,陆续 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 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大运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海河
洛阳
通济渠
黄河
邗沟 淮河
江都
长江
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河 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三点 四段 五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北朝
(北周)
南朝
(陈)
隋朝
(581年 杨坚 长安)
南朝
(陈)
隋朝
(589年统一全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解析)一、选择题1.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在:①盛世局面的出现。

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②以“和”为贵的民族关系。

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③对外的友好交往关系。

如玄奘到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等;④辉煌的隋唐文化。

如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在时代。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A.秦灭六国B.西晋C.隋朝D.元朝【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隋朝。

589年,隋朝隋文帝灭掉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所以C是正确的。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公元前221年,是在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出现之前;西晋是三国统一归晋后出现的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元朝在中原建立统治是在结束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之后。

所以A、B、D三个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择C。

3.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隋朝1 / 17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用人做官的制度,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成绩择优录用,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4.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81年建立隋朝B.589年实现国家南北统一C.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D.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答案】C【详解】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21张PPT)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21张PPT)

课后练习
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看谢 谢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 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 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 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 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 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 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 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 享乐,奢侈无度。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
问题思考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前朝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 太注重才能;科举考试选官的标准是人才的学识,具有较 高程度的公正性和开放性。
课后活动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 进了社会基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 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 3、人物:隋炀帝 4、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重 人民负担,加速隋朝灭亡
数字巧记
历代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时间: 581年
1、隋朝的建立 建立者:杨坚(北周外戚),(隋文帝)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温故知新
北朝


六 北国
东 北魏
三 国

西 晋
方: 并 存

(鲜卑族)
西 魏
北齐 581年
北周


南东 方: 晋
宋 齐梁陈 589年
南朝
第一第课一单元隋:繁朝荣与的开统放的一时与代 灭亡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建立与统一
我是杨坚,是北周的_外__戚___,历史
上把我称为_隋__文__帝__。__5_8_1_年,我
3、评价大运河。 积极意义:
消极意义: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谢谢 观看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 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与隋炀帝的事功与保证 》
结合材料与教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目的是?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D ,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
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朝的统一
B.隋朝的灭亡
C.开创科举制度利工程隋朝大 运河,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
2、大运河的起止点是哪里?中心在哪里? 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中心洛阳
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605年起 开凿者 隋炀帝
概况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4张PPT)

五、苛捐杂税,搜刮民膏 六、耽于巡游,劳役百姓 七、大肆征战,劳民伤财
八、忠言逆耳,冤杀贤良
九、卖官鬻(yù)爵,奸佞(nìng)当道
十、言而无信,立功无赏
——《旧唐书·李密传》
隋末农民起义:
爆发地点:山东
发展状况:席卷全国,形成 了许多反隋队伍
斗争结果: 使隋朝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 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统一:开皇之治(隋文帝) 2、隋炀帝:隋朝大运河 3、开创科举制度 4、二世而亡
概括隋朝的特征: 繁荣而短暂
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
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③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
三点
海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四段
洛阳
通济渠
五河 黄河
淮河
邗沟
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
最长的运河。 长江
江南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江,即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材料分析(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开通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真的是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 凿长达四五千里的大运河吗?
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 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 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清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清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清单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1)时间: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强盛的隋朝(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力,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

“三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

“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由北向南依次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三征辽东),社会矛盾激化。

2.隋末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3.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C.郡县制
D.科举制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史事: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 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 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 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 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 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这一史事说明了什么? 隋朝经济繁荣
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 隋文帝在政治上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 治;在经济上,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在自身行 为上提倡节俭,以身作则,生活简朴。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复习回顾
《中国古代历史》上册中统一的王朝:


西晋

南北朝时期各自包括的朝代: 东魏
北朝: 北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 宋



一、隋的统一
1.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2.建立时间: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3.都城: 长安 4.统一全国的时间: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二、开通大运河
1. 目的: 2. 时间: 3. 人物: 4. 概况: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
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5. 意义: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长 安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 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涿郡,南至余杭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 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 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 “福手福足”。有的地区 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 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 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 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 流恶难尽。”
隋炀帝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每年都要征发 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 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夯实基础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论功不较多。”下列关于这首诗理解正确的是( )
A.赞扬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 B.诗人认为,隋灭亡是因为开凿大运河 C.大运河的开通实现了我国南水北调 D.大运河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答案】A【详解】根据诗句中的“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诗
隋炀帝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 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 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隋炀帝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 工,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2、概况:隋末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 隋朝灭亡
知识拓展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 隋炀帝即位不久,就派人前往流 求,先后有三次。第三次是在610 年,由文臣武将率领10000多人, 从义安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 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 地区的认识比前代前进了一大步。 在《隋书》中,就有对流求的专 门记载,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地 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 习俗等方面宋朝
明清
1905年
增加考试科目
开武举 创殿试
大幅度增加 科举取士名额
八股取士
清政府废除 科举制
3、影响:
(1)积极: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皇权;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
的统一与灭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思维导图模板_知犀官网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即隋文帝。

随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的分裂,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604年,隋炀帝即位
开通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公里。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皇帝杨迪在江都被军队杀死,隋朝灭亡了。

1、发展经济
2、编订户籍
3、统一币制
4、统一度量衡
5、加强中央集权
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大增加了人口和耕地面积。

587年,隋文帝在位期间,废除前朝选官制度,初步建立了科研体系。

606年,杨迪增设了进士科,正式建立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选官用人权力,扩大了选官范——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一直维持约1300年。

杨迪喜出望外,对人民的力量漠不关心,纵情享乐,生活奢侈。

大量的劳动力被招募去挖运河,战争屡屡发动,人民苦不堪言,社会矛盾激化。

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走向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28张PPT)

-----胡曾《汴水》 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样 学习与
看?
探究
你总怎的样来看说=是对好开事通,大但只运用河一的个评“价好”字或一个“坏”字来 评论(大积运极河影的响作和用太消简极单影化响了)。
隋朝的灭亡——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遂至灭亡。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 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当民夫,使人民无法从事生产劳动
隋文帝:初创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 试成绩选拔人才。
只 注 重
特 点:
门 第
1.国家层面组织的考试。
2.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
3.国家大事决策有参考。
凭 才


科举制正式诞生

学习与探究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材料一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 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 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 人人机会均等。”
每月二百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十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四十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

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

能力提升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1)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它的中心在哪里? [答案] 皇帝:隋炀帝。中心:洛阳。
帝统治时期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D ) 。
A.长期分裂
B.开凿运河
C.战争不断
D.统治残暴
5.[2023年山东东营] 杜佑在《通典》中对一位皇帝做了这样的描述: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
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据此判断,这
位皇帝是( C )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自主学习
1.通过了解隋朝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 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年,__杨__坚__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隋朝 末年,_隋__炀___帝__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_农__民___起__义__;618年,隋朝灭亡。 2.开通大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__隋__炀__帝__ 命人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__洛__阳__为中心,北抵__涿__郡__, 南至__余__杭__,连接海河、__黄__河__、淮河、__长__江__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大 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观点各 自的依据。 [答案] 观点:《汴河怀古》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和大禹治水的 功绩一样大。依据: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流。观点:《汴水》认为隋朝灭亡与大运河的开凿有密切关系。依据: 隋炀帝滥用民力、财力,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百姓的反抗,导致隋朝的 灭亡。(言之成理即可)

201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1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炀帝
1.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 2.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大兴土木,多次 迅游,三征辽东) 3.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 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 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 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小结:成由勤俭败由奢。
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 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概况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 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2000多千米。
4、作用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 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到现 在的“北煤南运”以及防洪灌溉干 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 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完成下列 各题。
1、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从哪一 年开始开凿的?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大运河的起止点是哪里?中心 在哪里? 3、请对大运河做出客观的评价。
1.时间:605年。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 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起点涿郡,终点余杭。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 文化的交流,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 隋朝的灭亡。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 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秦朝和隋朝对比
参考答案:
相同点: 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七下历史知识点

七下历史知识点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2、意义(影响)3、地位4、中心,南北端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3、科举制的影响四、隋朝的灭亡1、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灭亡时间五、启示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3、唐太宗时期三个宰相: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二、女皇武则天1、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三、“开元盛世”1、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2、唐玄宗时期两位宰相:姚崇,宋璟四、启示第三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发明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方面:蜀锦,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3、商业方面: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3、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4、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5、唐太宗期间,唐蕃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2、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3、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2、鉴真6次东渡,在754年抵达日本,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2、朝鲜半岛的音乐页传入中国三、玄奘西行1、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佛经)2、在那烂陀寺游学,玄奘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3、《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四、鉴真和玄奘的高贵品质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时间:755年——763年人物:安禄山,史思明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2、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启示: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典故——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2、赵匡胤采取的措施:①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收兵权②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③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二、重文轻武政策1、宋朝科举制及影响2、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三、王安石变法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①建立时间:10世纪初②民族:契丹族③人物:耶律阿保机④都城:上京临潢府2、西夏:①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②民族:党项族③人物:元昊④都城:兴庆府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涉及人物:宋真宗,寇准2、宋辽盟约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内容:元昊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完成女真各部统一2、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二、金灭辽及北宋1、1125年,金灭辽2、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1、1127年南宋建立,建立者是赵构(宋钦宗),定都临安2、郾城大捷①涉及人物:宋高宗,秦桧,岳飞②宋金议和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宋代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经济作物:茶树,种植棉花二、手工业的兴盛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2、南宋后期,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3、宋朝时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定窑,汝窑,钧窑,官窑,哥窑4、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瓷都。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是否认同两诗对“此河” 的评价?
胡 同增意对胡时大增间 运观河点的,开因河通为段 以大否运定河征为的发主民修夫,建认劳为民大伤运财民河,是引谣隋起朝了暴社政会的的表不现满,, 是 加隋快灭了605亡隋年的朝主的要灭通原亡济因。渠。 100余万 运河水,荡悠悠, 皮 过 或 的日。同灭休意亡660058对皮是年年大日因运休为河观隋永的点朝邗济开沟,的渠通因暴以为政肯大。11定0运00余余为河万万主起,到认贯隋一为通炀心大南皇只运北帝把河的下 琼造作扬花福用州看后,。,代同,时功隋大朝于 评 价61:0年贯通南江北南,河却劳民1伤0余财万,加速万隋里朝江灭山亡一(旦一丢分。为二)
王损之的仕途
王家世代是平民阶层,家中只有一个弟弟和老母 亲。弟弟前几年被朝廷抓去开凿大运河,王损之自己 空有诗书却苦于无人举荐,怀才不遇。一年,朝廷贴 出告示,告知民众,朝廷设置进士科,通过诗赋,时 务策等考试,登科及第者就可以进入朝廷做官。这对 于王损之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新政策出来,所有 人都可以凭借才学入仕,一时士人沸腾,学子争先苦
③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 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④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给社会带来革新气息和 创造精神。
⑤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2点以上】
建立背景: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政权特点: 都制定了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大运河。 历史地位:
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灭亡教训为后来朝代的统治者借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解析】隋朝于581年建立,618年灭亡,统治时间不到40年; 但隋朝短暂的统治时期内也曾出现了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故B项 最全面且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
11. 材料一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易错易混: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而 不是隋文帝建立考试选拔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社会矛盾激化。 2.过程: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__6_1_8_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了解隋朝的兴亡 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时间的分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周末年,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B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2.[2019·内江]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 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 是( B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解析】 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它否定按门第选官”等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 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答案选D。
8.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确 立于( B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裂割据局面的朝代是( B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点悟】 本题考查隋朝建立和统一的相关知识。581年, 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 安。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自西晋 末年以来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 设立,标志着科举制 的产生。
隋文帝
隋炀帝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 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 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 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 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4.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 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 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 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③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 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 年。
问题:应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评价大运河:Leabharlann 1.利: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弊: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 徭役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动脑筋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 大运河?(课本上哪些内容体现出这一点)开通后
的影响是什么?
含嘉仓示意图
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 文帝次子。589年灭 陈,升任太尉,后与 杨素等合谋夺取太子 之位,604年杀父自 立为帝。史称隋炀帝。
2.大家仔 细看图, 说说大运 河的最北 端是哪一 座城镇? 大运河的 中心那里? 最南端是 哪座城镇?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 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动动脑:
材料一 渠。” 材料二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
皮日休的诗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新课探究
一、隋朝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589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 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历史 传说
胭脂井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 “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 山坡下。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2.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 施巩固统一
隋末瓦岗寨起 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
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义英雄程咬金
灭亡篇——隋炀帝的残暴统 治
江南河 余杭(杭州)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 全经一巩国济言固的目以隋统的蔽王治:之朝;搜:对刮为全江了国南加的财强统富南治;北交通, 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隋炀帝
琼花
民谣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 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 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根据背景,讨论魏晋选官制度及其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官吏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 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 家的长治久安。
①经济: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 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 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杨坚
2.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 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 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 大幅度增长,隋朝成 为疆域辽阔、国力强 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 的盛世局面。
材料: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 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 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 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 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根据材料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
原因: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影响(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 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1)中小地主有经济实力后,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提高 政治地位。
(2)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 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有才能的人,科举制让选官权 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样达到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的目的。
开创科举制,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了 什么贡献?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分 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四、隋朝的灭亡
1.词语史实:
福手福足:隋朝末年,人民为避免徭役和兵役, 被迫采取断手断足,史称“福手福足”。
罄竹难书: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 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 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 之波,流恶难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 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 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炀帝的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导入新课
一支《玉树后 庭花》,成了一 个没落政权的亡 国之音;
一首《泊秦淮》 ,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
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 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 帝国的短暂兴亡……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
3.大家可 以依次说 出大运河 的四段河 流的名称 吗?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海河
长 洛阳 黄河 安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涿郡(北京)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七百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江都(扬州)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
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