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效应下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_袁锦富

合集下载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_袁锦富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_袁锦富

44 实例研究规划研究动态 Planning Research Information栏目主持: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规划编制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袁锦富 郑文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一)欧洲——重视城市环境欧洲是最早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的。

从1863年英国伦敦的第一条地下铁道到英吉利海峡隧道,欧洲国家对地下空间的开发水平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其目的是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局面,保护城市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景观等,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欧洲国家城市中心区进行立体化开发,发展了多种类型的地下空间,形成了大型地下综合体。

它的特点是规模大,内容多,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布置也比较复杂。

它把市中心的许多功能(特别是交通)转入地下,而在地面实行步行化,并充分绿化。

包括法国巴黎卢浮宫的扩建工程、巴黎市中心区的列・阿莱(Les Halles)地区再开发等。

德国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则注重保护有历史意义的旧城建筑。

(二)北美——城市地下网络北美利用地下空间出于克服恶劣气候、创造出舒适生活环境、节省能源等需要。

美国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点、线、面方式,以整体网络型组合起来。

除地下街、地下铁、道路隧洞外,还有半地下式大学、地下贮藏设施、地下核防护设施。

加拿大的地下空间利用以蒙特利尔市为代表,号称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地下城。

其寒冷的气候、拥挤的交通以及城市用地紧张,是城市中心向下迁移的直接动因。

从地铁站延伸出的无数通道将地铁、郊区铁路、公共汽车路线、地下步行道与大量的混合型开发联为一个庞大的网络。

而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均纳入地下开发控制的范围之内。

据统计,蒙特利尔地下城长达30公里,被连接起来的60多个建筑群的建筑面积达到了360万平方米。

近2000家店铺通过这种方式联为一体,此外还有可停放1万辆汽车的停车场。

每天通过这一地下网络的人数超过50万。

(三)亚洲日本——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亚洲地下空间利用进行最早,理论与实践最为成熟的国家当推日本,是比较典型的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代表。

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与规划布局建议

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与规划布局建议

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与规划布局建议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规划布局建议。

二、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 提升交通效率高铁作为高速、高效的交通工具,能够大大缩短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这将带动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链条的配套发展,为区域经济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联通经济圈高铁建设能够联系起区域内的不同城市,形成一个更广阔的经济圈。

通过快速的交通网络,人员、资金和资源可以更加便捷地在区域内流动,跨城市的经济协同发展将大大强化。

3. 促进人口流动高铁的快速和便捷使得人们在城市间的流动更加频繁。

这种人口流动将推动区域内各城市的人口逐步均衡,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性,避免过度集中,减轻大城市压力,同时也为城市人才流动提供更多选择。

4. 激发旅游消费高铁的建设还将对旅游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原本距离较远的景点将因为高铁的便捷而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旅游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5. 优化资源配置高铁建设加速了区域内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将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联系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投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6. 增强城市竞争力有了高铁的加持,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再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城市可以通过打造高铁站周边的商业圈、产业园等来提升自身吸引力,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7.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铁的建设使得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形成了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

这有利于区域内资源的集聚和协调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8. 带动城市远郊发展高铁线路通常会经过一些城市远郊地区,这将为这些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些原本相对较为边远的地区将因高铁的便利而变得亲近城市,吸引投资和人口流入,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铁作为一种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铁不仅可以加快城市间的人流、物流流动,还可以带来诸多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

一、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 促进地方经济增长高铁的建设和运营不仅需要大量的工程建设和运营人员,还会拉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例如,高铁线路的建设会带动铁路建设、工程建设、建材和机械设备等行业的发展。

高铁的投入也会促使相关产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2. 优化区域布局和分工高铁的建设可以打破地理和交通的限制,使得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通过高铁,人员和物资可以快速到达不同地区,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推动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和分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 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高铁的运营使得城市更加便捷可达,也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通过高铁的连通,城市之间的交流情况更加频繁,促进了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种加强的城市间互动对于吸引投资、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 资金压力高铁的建设和运营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

而有些城市在高铁建设初期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这就要求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和运营模式,从而减轻资金压力并确保高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市场竞争与成本控制随着高铁的运营范围不断扩大,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城市需要充分考虑乘客需求、票价控制、班次安排等方面,制定合理的运营策略,同时努力控制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运营效益。

3. 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高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有些时候还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城市需要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的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更好地实现高铁和城市的双赢。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综述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综述

1.6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4)协调性原则。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 依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部门的专项规划相协调;与城市规划 体系内的其他专项规划相协调。 5)可操作性原则。在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下,制定能适应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性行动计划、年度计划,合理控制和指导近期 重大建设规划项目的实施。
1.5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
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1.6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法定性原则。以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规定 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组织、依据、程序、内容、审批等法定要求,依法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严格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城市 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政策性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 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3)近远结合原则。处理好城市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需要与可能 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
1.1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认识
1) 近期建设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近期建设目标、 内容和实施部署,并对城市近期内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 2) 近期建设规划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同时也必须对近几年总体规 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问题予以解决。近期建设规划是近期建设项目 安排的依据,其目标是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经济 社会的健康发展,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 近期建设规划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高铁建设对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铁建设对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铁建设对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高铁建设正在中国各地蓬勃发展。

然而,高铁建设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时也对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带来了诸多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铁建设对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土地利用方面高铁建设通常需要大量土地用于铺设轨道、车站建设等工程。

这会导致农田、林地等土地资源被占用,从而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另外,高铁沿线也可能出现土地开发过度、乱建乱搭等问题,加剧土地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在高铁建设前进行充分的土地调查和评估,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划定高铁沿线保护范围,保护好农田和生态环境。

同时,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制度,加强土地管理监督,防止乱占乱用土地。

二、城市规划方面高铁建设通常会带动沿线城市的发展,吸引人口和资金向高铁沿线聚集。

这会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居住环境。

为应对这一挑战,应当结合高铁建设规划城市发展蓝图,通过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建设高铁枢纽、城市副中心、产业集聚区等功能区域,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高铁建设对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需要从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加强规划引导,严格监管执法,确保高铁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研究和探讨,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更科学的对策,为高铁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高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高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高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许多城市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和快捷。

高铁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高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一、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高铁运行速度快、舒适安全,成为了城市品牌的重要宣传点。

高铁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一个城市。

例如,扬州和苏州之间的高铁开通,让更多的人更加了解扬州,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要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不仅仅是靠高铁的介绍和推广,还需要发挥城市的品牌文化内涵和特色。

城市品牌要建立在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和城市服务上,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体验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铁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很多城市抢抓高铁机遇,积极发展高铁经济,例如,武汉发展了高铁旅游,南京园博园等地开展了高铁+旅游等系列配套项目,带动了地方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高铁的发展还提高了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性和交流,促进了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使得城市间的区域经济得以更快更稳健的发展。

这样的区域间合作和竞争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挑战城市规划及治理高铁的发展对城市的规划和治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高铁地下工程的建设,要求城市要有更高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能力,同时也应该加强施工监测和管理,保障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另外,高铁的运行会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噪音等环境问题产生影响。

城市应该重视高铁沿线的环境问题,采取措施减少震动、噪音、污染等影响,从而为市民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环境。

结语总体来说,高铁对我国城市发展影响显著,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确保高铁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各城市需要秉承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市规划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牌价值,同时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目录1.绪论 (3)1.1选题背景 (3)1.2文献综述 (3)1.2.1国内研究现状 (3)1.2.2国外研究概况 (4)2.高铁与高铁经济概述 (5)2.1高铁的定义 (5)2.2高铁特点 (5)3.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6)3.1高铁对城市影响的概述 (6)3.2高铁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6)3.2.1城市GDP和房地产的快速增长 (7)3.2.2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7)3.2.3加快了城市化、一体化进程 (7)3.3高铁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8)3.3.1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 (8)3.3.2对传统运输行业带来的冲击 (8)3.3.3城市基础设施脱节 (8)3.3.4资源的流失 (8)3.3.5城市内部发展的不协调 (9)4.高铁时代下城市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对策 (9)4.1建立人才吸引机制 (9)4.2促进优势产业、刺激其他产业的发展 (9)4.3完善招商引资的机制 (9)4.4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 (10)4.5统筹城镇协调 (10)4.6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城市合作体系 (10)4.7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10)5.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

高速铁路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的动力,使经济实现了新的飞跃式发展。

高速铁路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速铁路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样,高铁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影响。

当前社会发展强调是科学发展观,分析高铁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制定对策协调城市发展才是当下社会科学发展的旋律,本文打算从人才、资金、产业结构几个方面入手,从政治经济学的维度切入,通过对宏观体制架构、政府层级结构、及其微观基础的考察和审视,推进问题的解决。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_袁锦富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_袁锦富

44 实例研究规划研究动态 Planning Research Information栏目主持: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规划编制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袁锦富 郑文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一)欧洲——重视城市环境欧洲是最早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的。

从1863年英国伦敦的第一条地下铁道到英吉利海峡隧道,欧洲国家对地下空间的开发水平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其目的是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局面,保护城市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景观等,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欧洲国家城市中心区进行立体化开发,发展了多种类型的地下空间,形成了大型地下综合体。

它的特点是规模大,内容多,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布置也比较复杂。

它把市中心的许多功能(特别是交通)转入地下,而在地面实行步行化,并充分绿化。

包括法国巴黎卢浮宫的扩建工程、巴黎市中心区的列・阿莱(Les Halles)地区再开发等。

德国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则注重保护有历史意义的旧城建筑。

(二)北美——城市地下网络北美利用地下空间出于克服恶劣气候、创造出舒适生活环境、节省能源等需要。

美国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点、线、面方式,以整体网络型组合起来。

除地下街、地下铁、道路隧洞外,还有半地下式大学、地下贮藏设施、地下核防护设施。

加拿大的地下空间利用以蒙特利尔市为代表,号称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地下城。

其寒冷的气候、拥挤的交通以及城市用地紧张,是城市中心向下迁移的直接动因。

从地铁站延伸出的无数通道将地铁、郊区铁路、公共汽车路线、地下步行道与大量的混合型开发联为一个庞大的网络。

而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均纳入地下开发控制的范围之内。

据统计,蒙特利尔地下城长达30公里,被连接起来的60多个建筑群的建筑面积达到了360万平方米。

近2000家店铺通过这种方式联为一体,此外还有可停放1万辆汽车的停车场。

每天通过这一地下网络的人数超过50万。

(三)亚洲日本——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亚洲地下空间利用进行最早,理论与实践最为成熟的国家当推日本,是比较典型的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代表。

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对策

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对策

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对策近年来,高铁建设在我国发展瞬息万变的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高铁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交通出行领域,而且在产业转型与升级、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其对策。

一、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高铁的快速便捷和便宜的票价使其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

同时,高铁建设还可以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例如,沿线城市的经济活动相互联系,交流合作之间更加紧密,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高铁建设不仅仅是交通出行方式的变革,也是基础设施的升级。

高铁线路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这有助于吸引更多产业投入。

同时,高铁的建设和开发也需要大量的土地和空间,这有助于推动当地产业布局的升级。

例如,高速铁路的开通使得当地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区域性、国际性贸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并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重要的地位铺平了道路。

3.提高城市化水平高铁的建设为城市之间开辟了更加便捷的交通通道,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空间。

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对当地居民来说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需求。

高铁的发展也为城市规划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方向。

这与城市化的发展不解离,在交通效果上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新面貌。

二、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挑战然而,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延伸和高速铁路散发的强大气势形成的“高铁经济圈”,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利的情况。

旅游业、物流业等传统产业又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会面临负面效应。

1.资源利用不合理高速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源,这呈现出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土地和开发资源的浪费等问题。

在高铁整体供给过程中传统产业和非高铁城市需要大量的耗费和资源转移。

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方法与反思——基于江苏省规划院的实践

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方法与反思——基于江苏省规划院的实践

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方法与反思——基于江苏省规划院的实践周立【摘要】高铁时代的到来催生了"高铁新城"的建设热潮,也使"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成为城市规划"热点领域".该文对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以相关实践为基础对设计方法进行初步总结,并结合高铁站点地区建设的现实问题与相关研究成果,对设计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优化方向.【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6页(P75-80)【关键词】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方法;反思【作者】周立【作者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持续推进,高铁沿线城市对高铁及站点建设极为重视,特别是对依托高铁站点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和空间拓展寄予了厚望,由此催生了“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热潮,仅京沪高铁沿线23个站点就有15座高铁新城已在建设或规划。

借鉴国外理论与案例,各设站城市围绕站点地区建设开展了大量的规划实践,“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前沿热点”领域之一。

然而,随着武广、沪宁、京沪等各条高铁干线陆续通车、各城市高铁站点投入使用,高铁新城规划定位目标以及建设模式趋于雷同、建设规模大而无当、站点地区形象单一等问题逐步显现,有的高铁新城空有建设规模而无人口集聚,导致“空城”、“鬼城”现象频出,引发了规划业界和公众媒体对于高铁新城的关注。

本文旨在新型城镇化的宏观背景下,结合江苏省规划院在江苏省高铁建设先发地区(沪宁高铁、京沪高铁沿线等)开展的一系列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实践,从设计方法层面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并尝试提出优化方向与建议,以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站点地区规划建设开展。

1 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1.1 “触媒”理论美国城市设计师Wayne Attoe和Don Loga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城市触媒”概念,意即通过某一项目的开发作用于邻近的城市地区,通过不断改善周边外在条件或内在属性,引发并带动其他项目的连锁开发。

高速铁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高速铁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高速铁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应对措施作者:尹冲胡晓东冯川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04期【摘要】高速铁路能够快速解决大量的旅客交通运输问题,并且对于线路旁边的区域建设和城市发展,以及对于当地的空间结构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化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对沿线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城市综合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本文主要对高速铁路对城市的规划影响作出详细的论述,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的发展和竞争等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速铁路;城市规划;影响;措施引言:通过高速铁路的发展,对于城市的进程发展和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对于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第三产业运输变得非常迫切,对社会的运输和周转量非常巨大。

因此,建设高效能、环保型的高速铁路是首要选择,同时,高速铁路对城市的规划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城市人口布局以及生产生活、产业等都受到一系列的影响。

1、高速铁路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

中国的铁路,根据运行速度分为高速铁路、快速铁路、普通铁路三种,其中高速铁路是具有高科技、高标准建设、高速度的铁路,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一。

2、高速铁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首先,高速铁路对于区域城镇体系有着重大影响。

高速铁路主要是对沿线城市在区域范围内的空间和城镇体系得到加强和有效提升,能够体现出高速铁路强大的时空压缩性效果。

高速铁路能够改变沿线城市以及中小城镇和非沿线城市等的空间结构地位。

使这些地区和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发生巨大的变化,并有效促成沿线的发展主轴,促使城镇网的快速发展。

其次,高速铁路对于城市空间布局有着重大的影响。

高速铁路可以对老城区的中心区域的稠密人口进行疏散,并促进新区域的协调发展,使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合理发展,减轻发展中带来的诸多问题,使城市空间得到合理利用,促进城市的合理布局。

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铁对都市经济发展旳影响及对策研究目录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选题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文献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国内研究现实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国外研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高铁与高铁经济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高铁旳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高铁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高铁对都市经济发展旳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高铁对都市影响旳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高铁给都市经济发展带来旳有利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都市GDP和房地产旳迅速增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增进了旅游产业旳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加紧了都市化、一体化进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高铁给都市经济发展带来旳不利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生态环境导致了压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对老式运送行业带来旳冲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都市基础设施脱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资源旳流失....................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5都市内部发展旳不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高铁时代下都市经济发展旳合理化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升高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效应的对策

提升高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效应的对策

提升高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效应的对策提升高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效应的对策高铁通车,带来的不仅是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还有观念的变化。

如何放大高铁优势,极限降低高铁带来的冲击,是每个地方政府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转变观念,创新思路高铁机遇不是“普惠制”,高铁经济不会均衡发展。

谁起步早、行动快、措施好,谁就能抢占先机、加速崛起,否则“被遮荫”、“被屏障”、“被虹吸”。

从上述国外和我国已开通高铁的沿线城市发展实例来看,并不是所有沿线城市都“因高铁而兴”,“因高铁而衰”的例子屡见不鲜。

高铁就像强大的“吸管”它能把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吸来,也能吸走。

日本、法国高铁建成几十年后,有很多城市因此而兴盛起来,但也有一些城市被逐步“边缘化"。

从客观上讲,高铁本身对沿线城市的机遇是相同的,关键看如何应对。

高速度需要大视野,大视野需要新思路。

因此,必须深刻认识高铁机遇的实质和核心,以崭新的视野和全新的观念,来定位和谋划龙华“两区一城”建设发展路径。

一是树立“同城”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高铁时代的最大特点是“同城效应”,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可在更大范围内加速流动,传统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技术优势、人才实力等依附性相对减弱。

必须彻底打破传统的狭隘区域经济理念,把龙华置于粤港澳大经济区乃至全国、全球的大背景下,在更大范围、更宽视野、更高层次上谋划循环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二要强化开放意识,拓宽发展领域。

高铁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高铁时代的到来,使广深港澳成为龙华开放的“市场”、“门户”和“窗口”,加速龙华开放开发,融入全国、全球进程,必须进一步强化开放、高效、创新、文明意识在巩固扩大现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和“同城效应”产生的倍加“磁场”,吸引更多优质外商来龙华投资创业,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空间。

三是强化差异观念,用好发展优势。

高铁开通对于沿线城市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高铁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高铁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高铁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高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篇关于高铁与城市规划协调的简短作文。

---**高铁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高铁已经成为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纽带。

高铁的快速、便捷和舒适,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也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首先,高铁站点的选址对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合理的站点布局能够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避免资源过度集中,缓解城市中心的压力。

例如,将高铁站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新区,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扩展。

其次,高铁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高铁站应与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实现无缝对接,形成高效的交通网络。

这样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再者,高铁的发展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也产生了影响。

高铁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这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高铁的便捷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加强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最后,高铁与城市规划的协调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实现绿色建设。

同时,高铁的运营也应该注重节能减排,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高铁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实现高铁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高铁的优势,推动城市的和谐发展。

---这篇作文简要分析了高铁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协调发展的建议。

在实际写作中,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扩展和深化。

城乡特色危机与规划应对

城乡特色危机与规划应对
过去我们谈城市特 色塑造往 往偏 重于地域文 化 历史文脉 和建筑风貌 ,国内很 多具有鲜 明特 色的城市也得益于这些方 面的特 色挖掘与营造 , 取得 了非 常好 的效 果 。今 天我 们 站在 历史 交汇 的节点展望未来 ,新 时代是 否会 赋予城市特色更 丰 富 的 内 涵 7我 们 应 当如 何 多视 角 地 认 识 城 市 特 色7如何多渠道地塑造城市特 色7下面我 以深圳 为例谈一些我们的思考 :
美 丽城 乡、特色 小镇 、特 色 田园乡村 等 行 动在全 国产生 了广 泛 影响 。城 乡特 色有 着鲜 明 的地域 性 、民族性 和 阶段性 特征 需要 因地 、 因时 而异 ,不 可盲 目照 搬 ,城 乡规 划工作 者 必 须 深 刻理 解城 乡特 色 危机 产生 的根 源 ,深入 了 解特 色 塑造 的文化 性和 在 地性 探 讨保 护 、彰 显 、塑 造 城 乡 特 色 的 规 划 应 对 策 略 与 方 法 希 望 通 过 本 论 坛 的 交 流 总 结 各 地 经 验 、汇 集 各 方 智 慧 、 凝 聚 大 家 共 识 ,为 建 设 新 时 代 人 民满 意 的 城 乡人 居 环 境 共 同 出 谋 划 策 。下 面 请 大 家 就 这个 命题 展开 讨论 ,我 们也 准 备 了如 下参考 议 题 :特色 危机 产 生的症 结 与 出路 ?特色 塑造 如 何 体 现 中 国 文 化 的 价 值 导 向 7 如 何 彰 显 与 塑 造 区域 .城 市 (镇 ),乡村的空 间特 色7如何 从特 色 角度 进 行 城 乡规 划 的 编 制 7
人 ) 我 国城 乡 发 展 已 经 由 量 的 扩 张 为 主 进 入 到
质 的 提 升 发 展 阶 段 干城 一 面 万 楼 一 貌 ” , 城 不 城 、 乡不 乡 ” 等特 色趋 同 问 题 是 城 乡规 划

高铁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与规划

高铁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与规划

高铁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与规划一、引言高铁是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具有速度快、便捷、安全等特点,对于促进城市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高铁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与规划关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高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1.高铁带动城市经济发展高铁的建设和运营,不仅增加了城市之间的联系,还为沿线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高铁的快速、舒适的特点,吸引了更多的人流和货物流进入城市,促进了旅游业、商业、物流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活力。

2.高铁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铁的到来,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出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居民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进行更加自由的交流和互动,享受到更多的机会和便利,提高了整体的生活质量。

3.高铁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高铁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因素,如站点的选址、线路的布局等。

合理的规划可以带来更高效的高铁交通系统,方便更多的人群的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高铁与城市发展的协调1.整合城市交通网络高铁作为一种高速、高效的交通方式,应与城市内部及周边的交通网络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体系。

通过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地铁站点等,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互联互通,提高整体出行体验。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高铁的开通,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有序规划高铁线路,突破地域限制,促进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需注意地区的差异性,结合当地的特色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发展高铁相关产业高铁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设备供应商等支持。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需加强高铁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升相关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高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形成,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高铁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1.合理规划高铁建设高铁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避免出现功利性、短期利益导向的规划。

合理选址和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Vol.28No .5May 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第28卷第5期(下)2012年5月当前我国经济进入科学发展期,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现有的城市规划教育严重滞后,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促进城市规划专业健康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全国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通过整体布局优化,促进了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高校在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催生出一批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要解决改革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发达国家经验教训,努力开拓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发展新局面.1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发展及课程体系改革状况国内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根据学科背景划分大致有四个类型:一是建筑类,约占65%;二是工程类,约占15%;三是地理类,约占15%;四是林学类,约占5%[1],结构类型特点是过去国民经济和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截至目前,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初创期、形成期和加速发展期.初创期主要指20世纪50、60年代,这个时期学习前苏联,以建筑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形成期主要指70、80年代,城市规划专业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专门化教育;加快发展期主要是从9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城市规划专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规模和速度空前,专业人才需求前所未有.虽然如此,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核心理论尚不明晰,科学性受质疑,专业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许多院校规划专业教育历史短,有的盲目开设专业,设施与师资力量不足.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课程主要有四部分:基础课、主干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要求,基础课包括城市生态学、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建筑设计概论、中外城市建设史、制图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等;主干课包括区域规划概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设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建筑设计、详细规划等;选修课包括社会建筑技术类、规划技术类、景观工程类和经济类课程等.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具体课程设置会因办学传统、师资力量和地域特色等因素影响出现一些差异.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育的头等大事.自20世纪末我国实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以来,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根据相关要求,陆续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不同程度改革.经过一段时期摸索,总的改革思路基本形成,一是顺应规划发展潮流,重视宏观控制与微观设计;二是弘扬传统规划思想精髓,强化中国特色理论教育;三是运用新科技成果,改进规划设计技术手段;四是以规划实践为导向,注重管理及政策法规教育;五是迎接市场经济挑战,加强执业教育和素质教育[2].同时,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结合学科背景特点,选择改革侧重点.例如,工科类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多突出工程设计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案例分析和研究[3],强化学生能力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2高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1改革目标方面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要求,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生能从事国土规划、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能参加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环境生态、景观系统以及城市、区域、社区的规划工作[4].各高校在改革中都突出强调“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城乡规划建设人才,促进学生就业”[5].这样的目标定位,体现了当前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强烈需求.但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学生专业基础、学校专业教育水平等制约,本科毕业生难以达到“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要求,与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市场对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率数据将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赵蕊,姚祎(安徽科技学院城市环境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摘要: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发达国家经验教训,努力开拓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发展新局面.关键词:高校;城市规划;课程体系;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5-0169-02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教研课题基金项目(X201074)169--. All Rights Reserved.题较好地掩盖了起来,但是循环发展下去,不仅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专业发展不利,而且会使经济社会发展遭受损失.2.2改革内容方面当前城市规划专业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存在三大缺陷.第一,学科基础不广泛.建筑学和地理学长期占主导地位,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律等还未成为学科基础.第二,专业基础课比例不合理.课程体系中基础科比例偏高,致使学生理论深度不够,视野不够宽阔.第三,教材质量不高.教材内容整体老化,与社会实践脱节,不能及时对社会变化做出反应.高校根据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安排,削减核心课程数量,保持既定人才培养框架体系不变,将课程体系改革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体系重构和教学方法更新上,未能使问题得以根本解决.总体来讲,这种课程体系改革是微调有余、宏观设计不足,对培养高素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促进专业健康良性发展作用不明显.2.3改革措施方面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牵涉学生、高校、政府等多方利益,要彻底改变现有格局必然遭遇到巨大阻力.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180所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高校中仅有26所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业评估[5].尽管高校在深化专业课程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受政府财政支持不足、改革政策保障缺位等因素制约,要抛弃急功近利思维,拿出根本和有效的改革方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3.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促进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科学化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发展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规划,城市规划工作以其复杂性、综合性、长期性和可变性特点,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观点,要有“高屋建瓴”的统筹能力,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维护公众利益[6].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仅靠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内的微调显然不够.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科学化.一要打通学科教育壁垒,开展“通才教育”,不断拓宽课程体系设置广度,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为专业教育奠定良好基础;二要加强专业知识教学理论深度,开展“专才教育”,通过训练,真正达到“专业知识扎实”目标;三要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四要推广多样化办学体制,加强素质教育,实施弹性学分制,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保障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质量.3.2与时俱进,实践创新,推动城市规划专业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关系到国计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经济发展、城市扩张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一届领导一套规划”成为通病[7],虽然官员“政绩观”是主要问题,但城市规划不理性、不科学、难持续现象也反映了国内城市规划专业人才教育的缺陷.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必须把可持续性发展观念的培养摆在突出的位置.与时俱进,实践创新,推动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回头看”,要总结国内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经验教训,找准问题;第二要“向前看”,借鉴全世界城市规划,尤其是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探索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规律;第三要“抓当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规划.3.3加大投入,凝练特色,巩固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新成果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政府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为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和法律保障,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巩固和提高课程体系改革新成果,高校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教学软、硬件建设.集约师资、实验资源,完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一手抓课程体系特色建设.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结合学科背景、教学传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专业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3.4增进交流,合作共赢,实现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国际化城市规划教育的质量,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未来,影响着人居环境的改善.高校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共性问题,如:怎样摆脱应试教育制约;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城市规划由技术手段走向公共政策,教育如何应对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鼓励高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国际接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制和机制等全方位变革.———————————————————参考文献:〔1〕冯娴慧.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课程体系设置初探[J].会议论文,2004.〔2〕黄光宇,龙彬.改革城市规划教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J].城市规划,2000(5).〔3〕阎瑾,赵红红.浅议工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重点及方法[J].规划师,2005(3).〔4〕高等学校土建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城市规划专业, 2004.〔5〕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站点·2010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议文集[Z].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6〕黄光宇.城市规划学科特点与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J].城市规划,1998(3).〔7〕“重面子轻里子”成为中国城市通病[N].人民日报,2011(8).170--. All Rights Reserved.。

灾后重建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思考——以四川省绵竹市为例

灾后重建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思考——以四川省绵竹市为例

灾后重建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思考——以四川省绵
竹市为例
袁锦富;赵毅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9(025)011
【摘要】震后绵竹市面临着城市住房和公共设施破坏严重、产业布局急需调整、城市面貌受到重创等问题.其总体规划特别强调近期恢复重建与长远城市发展的统筹考虑:近期首要进行居民安置与公共设施重建,加快产业恢复重建和布局优化;远期着重考虑以重建为契机,优化交通组织、调整功能布局、塑造风貌特色、构建防灾体系,以促进城市灾后的全面复兴.
【总页数】6页(P5-10)
【作者】袁锦富;赵毅
【作者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交通规划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
【相关文献】
1.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以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生态旅游规划为例 [J], 蔡军;阮娟;陈其兵
2.灾后重建背景下的村庄建设规划方法探析——以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四组村庄建
设规划为例 [J], 孙秀峰;屠泳博;陆元晶
3.震后绵竹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考 [J], 赵毅
4.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背景下闵行区现状评估的思考 [J], 梁晓冬
5.总规改革背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探索——以江门恩平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 陈文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作者简介】袁锦富(1963-),男,硕士,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修改日期】2015-06-10【文章编号】1002-1329 (2015)07-0019-06【中图分类号】TU984.11;U238【文献标识码】A【doi 】10.11819/cpr20150704a极应对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目前国内的研究以宏观、定性、专项及个案研究为主[1~4],针对高铁效应下城市总体规划应对的全面系统研究则相对不足。

一些欧洲、日本高铁发展的案例被片面解读,误导了当前国内高铁及站点的相关规划建设。

本文在前期对5条高铁线路(京沪线、哈大线、武广线、成渝线、沪杭甬线)、90多个高铁站点余票抓取、50多个高铁站点实地调研、19个典型高铁站点的详细分析、385个城市的数据统计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围绕高铁是加速了城镇体系的中心极化还是均衡提升、高铁究竟给城市带来哪些发展机会、高铁与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的关系、高铁站与城市中心的关系、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与高铁枢纽集散交通组织、站点周边开发等问题,对我国国情下高铁对区域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影响进行客观、系统的解析,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措施。

1 我国高铁效应特征研究自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铁在日本投入运营后,国外关于高铁对区域及城市的影响研究就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中,并由此总结出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结论。

但在国外的高铁相关理论向我国引入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在城镇化阶段、经济发展阶段、高铁兴建速度、高铁网络形成时间、单条线路的长度、选站址的决策过程、所连接城市的规模、高速公路网络、航空客运发展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5],所以高铁效应在我国的表现还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1.1 高铁影响下的区域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高铁对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高速铁路的诞生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可移动性,促进了劳动力市场向高铁设站城市集聚[6],也促进了劳【摘要】高铁时代的到来为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许多城市对高铁效应的认识和应对存在问题和误区。

本文以实证分析结论为基础,对我国国情下高铁效应进行解析,提出了设站城市在区域影响、功能定位、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站点选址及其周边布局等方面较为系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铁效应;总体规划;应对ABSTRACT: The High-Speed Rail (HSR) era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to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Cities have many problems and misunderstandings in dealing with HSR effects in China. Based on empirical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unde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roposes systematical measures and respons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gional impact, function positioning, spatial structure, traffic organization, station location, and surrounding layout, for cities with HSR station.KEYWORDS: HSR effects; urban master planning; planning response至2014年末,我国高速铁路①总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6000km,占到了全球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50%以上,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城市政府纷纷利用高铁建设契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在全国“四纵四横”高铁网上,已有30多座高铁新城正在规划或建设,投入资金超过百亿。

在大规模、高强度的高铁及站点地区开发建设的背后,存在着中小城市受益不足、高铁“鬼城”现象频出、站点周边开发不集约等一系列问题和隐忧,尤其是各类城市中高铁新城规划目标与建设模式趋于雷同,引发对于“高铁效应”的深层次反思。

在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对高铁效应进行积高铁效应下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袁锦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高铁效应下的城市规划编制技术研究”(2013-R2-35)的部分研究成果。

*RESPONSES OF CHINA’S URBAN MASTER PLANNING UNDER HSR EFFECTSYUAN Jinfu高铁效应下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对袁锦富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5年 第39卷 第7期 VOL.39 NO.7 JUL. 201520动力、商务服务和休闲服务的集聚;长期动态来看,高速铁路促成了生产和相关服务的专业化分工[7]。

高铁对旅游业的影响则尤其表现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中小城市中,如我国长三角地区高铁沿线的句容、海宁、桐乡等小城市在高铁开通后旅游业发展迅速,浙江省中南部山区地带由于资源丰富,且高铁极大地提高了交通可达性,其设站城市旅游业发展明显快于周边其他地区。

在区域格局方面,高铁会引起城镇体系的进一步极化。

处在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的优势地位会借助高铁而得到强化,进入高铁网络的小城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也会上升,而未进入高铁网络的边缘地区城市则会变得更加落后[8]。

但与国外高铁建设时区域城镇体系已步入成熟发展阶段不同,我国目前大部分区域尚处于城镇体系培育阶段,高铁对既有空间结构的影响会进一步放大,如武广沿线的株洲、郴州、岳阳等次级中心城市,在高铁建成后人口增长明显,同时沿线城市的贸易消费影响也呈现次级中心城市快速增长的现象,可见高速铁路的开通正在促生一批新的区域节点城市。

1.2 高铁所在城市的空间发展高铁对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

高铁的影响只是带来再分配而不是产生新的经济活动,高铁也只是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对那些已经拥有很强竞争力的城市来说,高速铁路的出现是有利的,而对那些相对欠发达的城市,高速铁路只是给了它们一个改善地位的机会,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外溢与回波效应的叠加结果[9],这些欠发达地区在通过高速铁路的服务提高其可达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与发达地区竞争的条件[10~11]。

所以高铁建设一方面强化了有些城市的发展,使区域生产要素进一步向部分中心城市集聚,同时,一部分城市因高铁建设导致生产要素外流,其发展能力反而被削弱。

高铁站点在城市中的区位不同所带来的影响效应也不相同。

在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地区,位于城市中心的既有车站周边地区发展有限,而位于城市边缘的新建车站地区则因为与原市中心有便利的交通联系和良好的规划政策支持,所在地区都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中心[12]。

在欧洲高铁沿线地区,情况却有所不同,对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城市远郊的高铁站和专门用途的高铁站四种区位类型站点的研究发现,位于城市中心的高铁站比外围地区更有优势[13];在里昂、里尔等大城市,高铁开通之后,城市人口分布改变了从城市核心区向外围区扩散的趋势,开始重新向高铁站点所在的城市核心区聚集[14]。

与欧洲在高度成熟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建设高铁以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活力不同,我国高铁建设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大部分城市的高铁建设都承载着带动城市发展与空间拓展的重任。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高铁站点中,有一半以上都处于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其中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高铁站得益于人口、经济、资源等优势,往往能够促进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形成高铁新城或新区(如南京南站);而中小城市由于要素集聚不足,导致周边土地开发缓慢,形成规模较小的城市功能区或者单纯的交通枢纽(如鞍山西站)。

1.3 高铁站点地区发展高铁站点周边重点关注“两类价值、两种功能”。

借助贝尔托利尼(Bertolini)的节点—场所模型,高速铁路站点周边地区是一个集“节点交通价值”(transport value)和“城市功能价值”(functional value)于一体的区域[15]。

其中,节点交通价值在空间体现为高铁本身的交通运输、人流集散功能所带来的功能,可作为基本功能,包括交通集散、交通接驳、商业、餐饮、旅馆等,此种功能的设置与站点规模相关。

城市功能价值在空间体现为乘坐高铁到达城市后的目的所衍生出的功能类型,可作为衍生功能,如商务、展览、旅游等,此种功能与城市性质、规模和功能相关。

国外大城市周边的衍生功能更加丰富,包括系统设施、邮政设施、相关产业、商务、休闲、教育、医疗、政府机构、零售餐饮、客运服务等等[16]。

但我国目前站点周边功能构成还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如无锡站、昆山南站),部分大城市站点借助城市发展契机,周边形成专业中心(如沈阳北站)。

高铁站与城市传统商业中心不宜重叠布局。

在站点周边空间布局上,国外研究呈现出“三个发展区”的空间结构[17],或以高铁城市综合体的形式出现。

但我国由于开发机制的限制,高铁城市综合体并未大量采用,站点也不宜与城市商业中心重叠布局。

这是由于高铁站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人流以快速到达和集散为主,属中转性人流;而作为城市商业中心要求创造多样化的城市空间,满足人流停留、集聚、慢行的需求,属到达性人流,这与交通快速集散的需求相矛盾,会在空间上产生一定的冲突。

集聚效应一般产生在高铁站点的单侧。

在高铁站点周边实际建设中,大部分情况下高铁站点周边功能集聚并不是围绕站点对称布局,而是集聚于高铁站点一侧。

这是由于高铁站点的设置为单方向集散时,站点背侧由于高铁线路的阻隔,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用地形态,甚至可能几乎不存在开发;高铁站点的设置为双向集散时,经济活动集中在高铁站的一侧比分散布置在高铁站的两21侧更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用地开发在一侧不断集聚并自我强化。

2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应对2.1 高铁站点的系统分类高铁站点所在城市规模、站点的相对区位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着高铁效应的发挥,所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当对高铁站点对城市及站点区域的实际影响进行系统评估,以明确规划应对的重点与内容,对高铁站点系统、科学的分类则是提出规划应对措施的基础。

根据李松涛(2009)[18]、林辰辉(2011)[19]、窦迪(2012)[20]等的相关研究,高铁站点效应的发挥及周边建设水平与城市等级、人口规模、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例、站点区位、站点客流量等一系列要素相关,可归纳为城市能级规模、站点交通特征、站点区位条件三大类。

本研究以城市等级规模为主分类因子,对应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将高铁站划分为超大城市站(城市规模大于1000万人)、特大城市站(城市规模500万~1000万人)、大城市站(城市规模100万~500万人)、中小城市站(城市规模小于100万人)四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