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放大高铁经济效应,拓展发展空间(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放大高铁经济效应,拓展发展空间(最新)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对地方发展影响重大。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X从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降交通物流成本、强公共出行服务、优交通生态环境、增创新发展动能五个方面,提出深化X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任务。

其中,解决铁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补齐全省综合交通体系铁路短板,尤其是加快补齐铁路设施最为薄弱的X地区高铁短板,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推动X高质量发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点工作任务。

从当前规划和在建的铁路来看,X、X将成为X“十三五”期间的建设重点,“十三五”末初步构建X“两横一纵”高铁网。

至2020年,X路网总里程近2000公里,全省占比由35%提升至45%,其中高速铁路达863公里,全省占比由6.5%提升至41.6%,X路网密度达381公里/万平方公里。

其中,连盐铁路、沪通铁路和青连铁路是我国沿海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启铁路二期是我省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立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淮扬镇铁路和徐宿淮盐铁路是我省“三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淮扬镇铁路作为X腹地的第一条高铁,是纵贯X大地
的“脊梁骨”,徐宿淮盐铁路则是横穿X的“金绶带”。

“高铁时代”的来临,为X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生集聚效应。

随着X地区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等从苏南等先进地区加快迁移、集聚到X地区,进一步强化X 地区与苏南等地的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产生共振效应。

高铁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缩短了空间距离,全面提高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速度,使相邻或更远的城市、地区彼此呼应、联动,产生共振放大效应,提高效率和效益。

三是形成产业效应。

X 地区高速铁路建成后,往返的巨大人流会带来大量的餐饮、购物、消费、休闲和服务需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物流、会展、金融、商务、餐饮、公共娱乐等行业以及旅游业、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高铁建设提升了区域可达性,产生了时空缩短效应,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凸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高铁本身不是绝对的经济“增长引擎”。

由于X交通运输中长期存在铁路发展不均衡问题,尤其是高铁资源不均衡发展,X地区高铁网络建设将面临如下挑战。

一是形成过境效应。

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仅在当地经过,并未对当地产生任何效应。

如果不能加快打造高质量的旅游环境、高品位的购物环境和高效率的市场环境,那么高铁将成为X地区游客外
流、消费外移的高速通道。

二是形成“虹吸”效应。

即能源、资源、人才等要素向条件更优质、环境更优越的地区集聚。

由于高铁的开通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人才和物资的流动更加便捷,可能会加速人才和资金向大中城市集聚,抢走X地区的优势资源。

这种“虹吸效应”不利于X地区经济发展。

三是形成冲击效应。

高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工具,必然对水路、公路特别是航空等运输行业造成一定冲击。

四是形成错配效应。

所谓错配,主要是不同物类在边际产出价值的不对等。

就高铁来说,作为未来几年在X地区即将建成运营的新型交通工具,原有城建规划、交通布局、商业圈层和产业体系等,没有考虑高铁这一因素,导致边际生产率不一致,发生资源错配、要素错配等一些不匹配的问题。

当前,需要全面认识和对待高铁的外部效应,科学研究高铁经济效应与区域发展机制转型,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铁红利,以推动X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X 地区要紧紧抓住机遇,根据《X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X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要求,抓住X“高铁路网”建设任务不放,增强高铁网络对X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拓展X发展空间,重构X发展板块,为高质量建成“强富美高”新X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做好顶层设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X各市要与省有关部门沟通衔接,进行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