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12.词四首 (23页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12.词四首 (23页PPT)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了 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 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形象。 从侧面烘托战斗的激烈。
了却君王天下事, 表现了词人想要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及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
交代写作时间、地点,
早又是中秋佳节。
⇨ 流露出词人不安于现状、 不想无所作为的情怀。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下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 , 人 不 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狂”字奠定了全词 豪迈纵横的感情基调。 “千骑”运用夸张, 表现出队伍的威武。 “卷”极言行走之快, 人数众多,场面壮观。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化用“孙权射虎”的 典故,词人以孙权自比, 展现打猎时情绪高昂、 精神抖擞的形象,表现出 词人的英雄气概。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 集》。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 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 优秀词人。词仅存五首,但能 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其边塞词突破了“词为艳科” 的限制,开一代之风气。
塞下 sài 浊酒 zhuó 羌管 qiā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嶂 zhàng 燕然未勒 yān lè 寐 mèi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范仲淹
塞 下\秋 来 \风 景 异,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羌 管
什么时间?听到悠怨的羌笛 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 何感受?

悠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
霜 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戒备森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气氛紧张
1、千嶂,长烟,落日,表现出苍凉壮阔的景状, 然而“孤城闭”,又是何种情形,暗示了什么?
分为
上下。阕
2、词的流派: 豪放派 和 婉约派 。 3、豪放派以 苏轼和辛弃疾 为代表 婉约派以李清照和秦观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13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13张PPT)

万里
·“浊酒”是什么酒?有什么表达作用?
·古代以酒清为好,如李白诗中“金樽 清酒斗十千”,这里的“浊酒”指质量 低劣的酒,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
9
品析诗词
·将士们为什么有家不能回? ——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诗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用典,表达将士们不甘无功而返, 体现建功立业与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5
疏通词意
②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 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 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 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 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 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6
品析诗词 ·上阕和下阕各写什么?
·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
7
品析诗词
·上阕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的是哪一个字?
——塞下秋来风景异。
“异”在 何处?
·衡阳雁去无留意 ——寒悲凉凄婉
·千嶂里
——塞外雄奇壮阔风光
·长烟落日孤城闭 ——戒备森严,肃杀紧张
8
品析诗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了将士什么情绪?
思乡之情
一杯
3
初读课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4
疏通词意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①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 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 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这首词上阕写塞下秋景,下阕抒发身处边塞的 征人之情。全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 乡忧国的情怀。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背景链接:
宋朝自建立起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 内加紧控制,而边疆长期放松警戒,武备松 弛,与西夏作战,屡战屡败。
范仲淹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 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 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 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始终处于孤立 状态。
上阕中,词人运用衡阳雁、边声、千嶂、 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从听觉和视觉角 度,将所听、所见之景象连接起来,描绘出 一幅孤寂寒冷、辽阔荒僻、萧瑟荒凉、戒备 森严的边塞秋景图。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学习目标:
• 1、诵读本词,读出韵律,领略边塞风光。 • 2、品读词句,学习鉴赏诗词的常用方法。 • 3、知人论诗,感悟词人的家国情怀。
任务一、初读感知,体会韵律之美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能治盛世
在朝堂,实行庆历新政,政局焕然一新,开 北宋改革风气之先。秉公直言,大胆进谏,三次 被贬,初心不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在地方,修捍海堰、治理水患、兴办郡学、开 仓济民,“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
武能镇山河
在戍边,整顿边防,大兴营田,招抚流亡,抵 御外患,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来犯。西北 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古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李白《关山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渔家傲 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渔家傲 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表达了将士们思乡心切而不得归,渴望建功立业而功
业未成的愁苦之情。
词与诗的区别
诗庄词媚:诗歌一般 庄肃严整,词相对婉 约媚气。


历史
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历史悠久,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
题目 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
一般有题目,题目和内容密切相 关
题材 多言情(多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多言志(多写家国之事、人生沉
2.选出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B )。
A.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点、季节,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 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上阕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视觉角度 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C.下阕前两句写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与征人们还未建立军功,还乡 之计无从谈起的矛盾心理。
形势异
“衡阳雁去”说明天气极寒冷,与家乡 吴地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 中原所没有的
“长烟落日孤城闭”,不同于内地城市 华灯初上的景象
【对比】“一杯”与“万里”形 成鲜明对比,勾画出戍边将士想 借酒消解乡愁,却因家乡遥远返 归无望而乡愁更浓的情状。
默写常考
【用典】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抒 发了戍边战士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情。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 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 治家、文学家。工于诗词散文。其文章多指 陈时弊,直抒怀抱。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 为明健。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背景链接
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积弱积贫之势益加明显,表面上一片升 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 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担起西北边疆防 卫重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34张PPT)
--李贺《雁门太守行》
边塞诗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 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 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 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 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 伏。
第二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塞马鸣、风号随风到 处响起,在层层叠叠的山峦 中,长烟与日落同时升起, 勾画出一幅边疆凄美而壮阔 的苍凉画卷,王维“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 者无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对家乡、对亲人的思恋 ,仅仅一杯浊酒是消解不了 万里的乡愁。未功成名就, 战争还没有结束,因此,归 家之期是无法计量的,可以 说是“归期无期”。 正 如 “刻石勒功而还。”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 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 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 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 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 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本课小结
第四章
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
第三章
全词分析
第二章
同为“词牌”,有何不同?
(3)从情绪表达上看,《渔家傲》抒 发的是戍边将士的壮志难酬、思家忧国之 情; 《天净沙•秋思》则是抒发天涯游子 的思乡之情。
第四章 本课小结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 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 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 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 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 形象生动鲜明。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影响深远。有 《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写作背景
1038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 积 弱 , 边 防 空 虚 , 宋 军 一 败 再 败 。 1040 年 , 词 人 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延州为西夏入关要冲, 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落城中。范 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 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 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诵读课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疏读课文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①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 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 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 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文学常识
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 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 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 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 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 展而推向高峰。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 的内容。 (重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重点) 3 .积累,赏析名句。 (重点) 4.领会词中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难 点)
文学常识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 、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 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作“词牌”,“渔家傲” “江城子”等都是词牌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优秀课件

“词中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 也反映了作者及战士们思乡忧国之情”。 ——《历代史家词赏析》
必做: 积累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选做: 阅读范仲淹的其他诗词。 观看视频:品读《渔家傲 秋思》
“末句,直道将军与三军之愁苦,大笔凝重而 沉痛。惟士气如此,何以克敌制胜?故欧公 讥为‘穷塞主’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内容积极
“他的《渔家傲》通过边塞的凄清景象表现边 防将士忧国的深心。” ——游国恩 “很明显,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的内心抑郁 的。抑郁是由于不曾击破敌人为国立功,而不 是消沉,……” ——《宋词鉴赏辞典》
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担负起了 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在西北边塞生活 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 有较深的理解。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 夏战争对峙时期.
我从
中看到
画面
(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
——汪国真
我从 中感受到 情感 (尝试读出这种感情,四人一 组讨论完成)
据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记载:"范文 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 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 呼为穷塞主之词。" 魏泰认为此一“穷”字带有贬义,意思是 指《渔家傲》内容过于悲凉萧索,缺乏泱泱 大国的气势和身为主帅的气魄。对此你有何 看法?
内容消极:
“公以总帅而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 成功。” ——瞿佑《归田诗话》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朗读的基本技巧
读对读音
读准节奏 抑扬顿挫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课件(共28张PPT)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 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 城紧紧关闭。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 们怎样的情怀?
• 抒发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 乡忧国的情怀。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 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范仲淹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 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 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 谪的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 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 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呢?
渔家傲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 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 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 家傲”句,便取“渔家 傲”三字作词名。
12、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 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13、这首词所写的塞下秋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天冷、声杂、城孤。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 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14、请揣摩“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计。羌人的笛声悠扬, 寒霜撒满大地。将军 和战士不能入寐,每 日哀伤落泪,直等到 头发花白也难以回归。
-:
赏析诗歌







“塞下”点明了地点,
“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字统领全词。
赏析诗歌
衡阳雁去无留意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感苦受寒,:突雁出尚边且塞无的留异恋常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赏析诗歌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课件(1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课件(1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041 年正月,韩琦派大将任福率军进攻西夏,在好水川遇伏被 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英勇阵亡,士卒惨死一万余人。
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衡阳雁去无留意
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
塞下天气极寒 风吼、马嘶,起伏的号角
千千嶂嶂里里,,长长烟烟落落日日孤孤城城闭闭 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朗读下阕,想想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拓展阅读:请从内容、情感方面比较诗词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sì),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业
❖ 1、背诵这首词 ❖ 2、扩写【作业本】
在翻译的基础上,扩充内容: 场面(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 人物(语言、心理、行动……) 事件(过去,现在,未来;原因,经过,结果) 环境(烘托人物;点染气氛;推动事件) ……
渔 范家 仲傲 淹·
秋 思
渔家傲
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 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前 后片除一个三言句外,约略相等于一首 七言仄韵绝句,
在句中的平仄安排是和谐的,而从 整体的落脚字来看,音节却是拗怒的。
加之句句押韵,显示着情绪的紧张 迫促,是适宜于表达兀傲凄壮的爽朗襟 怀。
读,注意读音、节奏和押韵
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 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 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
➢ 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 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掮 动历史车轮的人。 (梁衡《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小范老子; 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 (共24张PPT)【推荐下载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 (共24张PPT)【推荐下载课件】
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
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从视觉表现边塞风光
3、词的上片,词人充分运用了听觉、视觉, 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地风光。在这样 荒凉、萧条的环境下,词人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词的下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归家不得,只 能借酒消愁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范 仲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淹 lè 夫泪。
qiāng
mèi
•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 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 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hào]称帝,宋廷 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 延州成为孤城。
这首词题目《渔家傲·秋思》 ,我们之 前学过一篇与之相似的课文,你们还有印象 吗?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从内容上来看,这两部作品都选用了一 些意象来描写秋景 。
那么,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作者各 自又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同学们,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 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 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那么,现 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 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从视觉表现边塞风光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 日孤城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渔家傲-秋思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渔家傲-秋思PPT课件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考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 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 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 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 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渔 家 傲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 (969 - 1052) ,字希文,江 苏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 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 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 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 《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赏析诗歌:
“塞下”点明了地点, 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字统领全词。
衡阳雁去无留意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写边塞黄昏 的苍凉景色: “边声连角起 ”表明战事紧, “孤城闭”暗 示敌强我弱。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 (共24张PPT)
从视觉表现边塞风光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 日孤城闭。
首先,我们来找出这里所出现的意象: 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注释,一起看看这些词的 意思:
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声:指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 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从听觉上又表现战事吃紧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
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从视觉表现边塞风光
3、词的上片,词人充分运用了听觉、视觉, 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地风光。在这样 荒凉、萧条的环境下,词人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词的下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归家不得,只 能借酒消愁
《渔家傲》抒发的是戍边将士的壮志难酬、 思家忧国之情; 《天净沙·秋思》则是抒发天涯游子的思 乡之情。
课后作业 1、背诵《渔家傲》,巩固学过的五首诗词 2、完成《南方新课堂》第93页
诗歌大意: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 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 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 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 门。
1、我们知道,诗词的创作往往讲究情景 交融,说说上下片分别主要写什么?
上片: 写景 下片: 抒情
当词人身兼重任之时,他的笔下 又会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接 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词人眼中的 西北边塞大漠风光。朗读词的上片, 想象词中所写情景——想象画面之美。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范 仲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淹 lè 夫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
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
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 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 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 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 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 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写作背景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
(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
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 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 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诵读课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
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
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 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 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 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 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 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 人。
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
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 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 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因此,“燕然未勒 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羌管悠悠霜满地
承上启下,深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 乡的情绪,并由此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 和感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
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
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
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
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
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 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
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 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 “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 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 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 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 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 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 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 而且是合理的。
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 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 人信服。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 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 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
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
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
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 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
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
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
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 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 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课文主旨
赏析词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
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
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 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 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
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
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
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
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
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 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 的特色。“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 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词四首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 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 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 政”,有《范文正公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