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第十章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及更新
汽车理论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动力性: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汽车动力性主要由三方面指标来评定:1)汽车的最高车速µamax: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2)汽车的加速时间t: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
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Ⅰ挡或Ⅱ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挡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超车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档或次高挡由某一较低车速权利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ⅰmax:是指Ⅰ挡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上坡能力实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ⅰmax表示的。
3汽车的驱动力: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方向与Fo相反)即是驱动汽车的外力,此外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4汽车驱动力公式Ft=5汽车驱动力图6汽车的行驶阻力的分类1)滚动阻力Ff2)空气阻力Fw(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与摩擦阻力两部分压力阻力又分为四部分: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3)坡度阻力Fi(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表现为汽车的坡度阻力)道路阻力:由于坡度阻力和滚动阻力均属于与道路有关的阻力,而且均与汽车重力成正比,故可以把这两种阻力合在一起称作道路阻力4)加速阻力Fj(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7汽车行驶方程式Ft=Ff+Fw+Fi+Fj (N)Ff=Wf f-滚动阻力系数 W-车轮负荷Fw=C D Au a²/21.15 C D-空气阻力系数A-迎风面积m²u a-汽车行驶速度km/hFi=Gsinα G-汽车重力Fj=δm d u/d t δ-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m-汽车质量kg d u/d t 行驶加速度m/s²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
汽车理论余志生版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出现,激发了汽车工业的技 术创新,促进了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
3
提高了汽车设计的效率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应用,使得汽车设计过程更 加规范、高效,缩短了品研发周期。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对学术界的影响
丰富了学术研究领域
01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
汽车维修应以预防为主
余志生主张,汽车维修应以预防性维护为主 ,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减少故障发生,延 长车辆使用寿命。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实践应用
在汽车设计领域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为汽车设计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 导,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优化车辆设计。
在汽车使用和维修领域
该理论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了解车辆性能,合理使用和保养车辆,减少故障发 生率。同时,也为维修人员提供了故障诊断和维修的理论依据,提高维修效率 和质量。
余志生版的汽车理论涵盖了汽车动力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 系统、转向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全面且系统。
理论性强
该理论注重数学模型和物理概念的运用,对汽车各系统的原理和运 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实践指导意义
余志生版的汽车理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际应用, 为汽车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02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出现,促进了学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步。
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03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应用,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水平,为学术界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余志生版汽车理论的未来发展前景
持续优化和完善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余志生版汽车理论将 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变化。
汽车理论 全套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
7
第一节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三个指标: 最高车速——水平良好路面 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1)原地起步时间t——由一档或二档起步,逐 渐换至最高档,行驶到预定距离或车速所需时间。
(2)超车加速时间t在最高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 车速30、40km/h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
26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令 f a ——滚动阻力系数
r
则
F p1 Wf 或 f
F p1 W
F f Wf
Tf r
只要知道f,就可求出滚动阻力,即 Ff Wf F f 无法在真正的受力图上表示出来,它只是一 个数值。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
27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Ft
1PT Pe
Pe——发动机发出的功率 PT——传动系中损失的功率
(2)PT的讨论
它由传动系中的部件—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
速器等的功率损失组成。
分类:机械损失—摩擦损失、液力损失—消耗于润滑油
T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对汽车进行初步的动力分析时 可把它看作一个常数。可查表。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
2
绪论结束!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
3
第二章 汽车的动力性
1-1 汽车动力性指标 1-2 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1-3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汽车的附着力 1-4 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1-5 汽车的功率平衡
汽车理论讲义(第1版)
.
4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3)用车速—时间曲线全面反应加速能力。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10
燃烧过程
11
结论:膨胀
发动机的实际膨胀过程与压缩过程很相似,也是一 个复杂的热力过程(吸热量大于放热量、吸热量等于 放热量、吸热量小于放热量)。总体来说,缸内气体 的吸热量大于放热量。 膨胀过程不仅有散热损失和漏气损失,还有补燃损 失。 膨胀过程终了b点的压力和温度越低,说明气体膨胀 和热量利用越充分。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2
课程内容概述
第一章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章 汽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四章 柴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五章 燃气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六章 发动机的特性 第七章 汽车的动力性 第八章 汽车的制动性 第九章 汽车的使用经济性 第十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十一章 汽车的舒适性 第十二章 汽车的通过性 第十三章 汽车性能的合理使用
原子数,单:k=1.67,双:cvk=1.4,三:k=1.3。
根据热力学公式和循环平均压力可求出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 压力为:
pt
k 1
p1
k 1
1
k
1t
影响因素
定容加热循环。
由4个热力过程组成:(ρ=1)
循环净功为W 。
将ρ=1代入混合加热循环计算式中。
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为:
t
1
1
k 1
定容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 pt
k p1
1 k 1
1t
影响因素
18
4.理想循环的影响因素
(1)压缩比ε。ε提高,循环热效率ηt和平均压力pt提高。因 为ε提高,可以提高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在定容加热量一定 时,缸内最高压力提高,使膨胀功增加。
(2)压力升高比λ和预胀比ρ。在定容加热循环中,压力升高比 λ增加,循放加热量增加(在ε一定时),使循环净功W0和循环放 热量Q2均相应增加, 所以循环热效率不变,但循环平均压力提高; 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在ε和总加热量一定时) ,λ提高,预胀比 ρ减小,循环热效率和平均压力提高。
汽车理论知识
汽车的驱动力与发动机的转矩、传动系 的各传动比及传动系的机械效率成正比,与车 轮半径成反比。驱动力Ft随发动机的转矩Te的 增大而增大,当发动机的转矩达到最大转矩时, 驱动力也达到最大驱动力。
2、附着力和附着系数
汽车驱动力的最大值受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情况 影响。在容易打滑的滑溜路面上,如冰雪、泥泞路 面,即使增大驱动力,也会出现不能使车辆行驶的 现象,即驱动车轮在原地空转或滑转,原因是附着 力过小。
所谓附着力F,是指地面对轮胎的切向反作用 力的极限值。 为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根据 试验,在硬路面上附着力的大小与驱动轮法向作用 力Z成正比,即F= Z 。
由于地面给驱动轮提供的驱动力的最大值受 到附着力的限制,Ftmax≤F ,这也是汽车行驶 的必须满足的条件,即附着条件,否则驱动轮将 出现滑转,车辆将不能行驶。
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 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 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1)制动性评价指标 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 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 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 的性能。
(2)制动距离:指汽车以一定的初速度紧急制动, 从驾驶员踩上制动踏板开始到完全停车所行驶的 距离,即在制动系协调时间和持续制动时间两个 时间段内汽车驶过的距离。
(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一般以连续制动时制动 效能占冷制动效能(制动器工作温度在100℃以下) 的百分数作为评价指标。
2、汽车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3、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汽车的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 直 至停车的能力。评价制动效能的指标有制动减速度 和制动距离。 制动过程包括: 1)驾驶员反应时间 2)制动系协调时间(即制动器的作用时间) 3)持续制动时间 4)制动释放时间
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
表1-1 汽车外部宽度参数测量结果
2)测量结果分析
表1-2 汽车外部高度参数测量结果
表1-3 汽车通过性参数测量结果
表1-2 汽车外部高度参数测量结果 单位:mm
表1-3 汽车通过性参数测量结果
2.汽车质量参数及转弯直径测量 测量日期: 测量地点: 实验车型号: 制造厂名: 轴数: 天气: 测量仪器和设备: 实验指导: 驾 驶 员:
2)轴载质量修正值 当轴载质量之和不等于整车质量时,以整车质量G0为基准,用各轴轴载பைடு நூலகம்量之比例 分配整车质量G0,即:
(1-3)
式中:
——第i轴轴载质量修正值,kg。
3.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中的表1-6,并判断所测参数是否 合格,如不合格分析其原因。
2.汽车质量参数测量注意事项 1)实验车必须清洁; 2)无特殊规定时,一般只测量空车及满载质量; 3)测量时,汽车应停稳,发动机熄火,变速器置于空档,制动器放松。
3.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量注意事项 1)测量场地为平坦、硬实、清洁的水泥或沥青地面,其大小应允许汽车作全圆 周行驶; 2)汽车的前轮最大转角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规定; 3)保证汽车全部车轮着地。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汽车结构参数测量结果应填入实验报告中的表1-1~表1-4,与该车的技术条件进行比较,判断所测参数是否合格,对不合格参数分析其产生原因。 2.计算汽车质量参数测量结果,并填入实验报告中的表1-5。 1)采用车轮负荷计法一次显示值不必计算,地秤法计算如下: (1)整车质量
3.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量步骤 1)在前外轮和后内轮胎面中心线的上方,在车体离转向中心最远点和最近点 的垂直地面方向分别安装行驶轨迹显示装置。 2)汽车以低速行驶,方向盘转到极限位置、保持不动、待车速稳定后,起动 显示装置,使测点分别在地面上显示封闭的运动轨迹之后,将车开出轨迹 外。 3)用钢卷尺测量各测点在地面上形成的轨迹圆直径,应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 向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汽车向左转和向右转各测量一次。 前外轮、后内轮、最远点和最近点最小转弯直径分别以d1 、d2 、d3 、d4 表 示,见图1-1。
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理论课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仅仅传授汽车相关的技术知识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汽车理论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及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大纲。
一、课程目标汽车理论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汽车行业的工作。
然而,仅仅掌握技术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课程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理解和认识,包括汽车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市场状况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汽车行业中有所作为。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使他们能够成为负责任的汽车从业者。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注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
二、课程内容汽车理论课程的内容应该涵盖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同时还应该包括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程内容:1. 汽车发展历程:介绍汽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汽车的演变过程和对社会的影响。
2. 汽车技术原理: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知识。
3. 汽车市场状况:介绍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4. 汽车安全与环保:探讨汽车安全和环保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
5. 汽车文化与社会责任:介绍汽车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在汽车理论课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2.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地考察和调研: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生产企业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使他们能够了解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汽车理论是指对汽车制造、驾驶、维修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完整的解释和总结,是我们学习和了解汽车的基础。
以下是对汽车理论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归纳。
1.汽车构造与组成部件汽车是由多个组成部件组成的复杂机械装置。
主要构造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气系统等。
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通过协调工作来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
2.汽车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汽车能够运转的核心。
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和驱动系统。
发动机负责生成动力,传动系统负责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驱动系统则将动力转化为车辆的行驶能力。
3.汽车驾驶原理汽车驾驶原理包括驾驶技巧和安全知识。
要合理控制油门、刹车和转向来确保行驶的平稳和安全。
此外,还要了解交通规则和道路标志,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行车安全。
4.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维修与保养是延长汽车寿命和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维修包括对汽车故障的排除和维护保养工作。
保养则包括定期更换机油、检查轮胎和刹车系统、清洁和调试发动机等工作。
5.汽车电气系统汽车电气系统由电池、电机、开关和电线等组成,负责提供电力供应和控制汽车各个系统的工作。
了解电路原理、故障排除和电气设备的维护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6.汽车底盘和悬挂系统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骨架,支撑和固定各个组成部件。
悬挂系统则负责保证车轮与路面的接触,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
了解底盘结构和悬挂系统的调节和维护,对提高汽车性能和乘坐舒适度有重要意义。
7.汽车制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装置。
百米冲停距离、刹车灵敏度和制动平衡是制动系统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
学习制动系统原理和正确使用刹车是驾驶安全的关键。
8.汽车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的装置。
学习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了解不同传动形式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
9.汽车燃料系统汽车燃料系统负责燃油供应和调节。
了解不同类型的燃料、燃油喷射技术和燃油供应系统的调整方法对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理论
20xx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01 内容提要
03 推荐 05 序言
目录
02 作者简介 04 目录
《汽车理论》是200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作者是余志生。
内容提要
该书共分七章,根据作用于汽车上的外力特性,分析了与汽车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动力性、 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以及通过性,并在满足这些整车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选择汽车 设计参数的一些原则,比如汽车发动机功率的选择、传动系传动比的确定、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悬架参数、重 心位置、轮胎型式、车辆几何参数的确定等。各章分别介绍了各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建立了有关的 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进行性能预测的基本计算 方法。各章还对性能试验方法做了简要介绍。还介绍了近十年来汽车技术的新发展。
本书为全国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小组制订的规划教材,并于“九五”期间 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于“十五”期间被教育部 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简介
余志生,教授,江西人,生于1925年,1951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工程方 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汽 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北京汽车行业协会顾问。主编了《汽车理论》第1版一第4版,其第2版 曾获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优秀教材二等奖,第3版于2002年获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一等 奖。
为此,本次修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将原教材的单色改为双色,即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改为蓝色,以突出重点,使读者更容易学习和掌握。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一、选择题:1、在机械损失中,占比例最大的的是_____D__。
A.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B.排气损失C.进气损失D.摩擦损失2、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循环有效功称之为____A_____。
A.升功率B.有效热效率C.有效扭矩D.平均有效压力3、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____A______。
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4、发动机的有效功We与所消耗的燃油发出的热量Q1的比值称之为_____B_____。
A.有效燃油消耗率B.有效热效率C.有效扭矩D.平均有效压力5、关于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B____。
A.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B.指示指标是考虑到机械损失的指标。
]C.有效指标它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D.有效指标用来评定发动机性能的好坏。
6、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每循环做的指示功称为______A____。
A.平均指示压力B.循环指示功C.有效功率D.平均有效压力7、评价发动机经济性的指标是_____D_____。
A.平均有效压力B.有效扭矩C.有效功率D.有效热效率8、评价发动机动力性的指标是____D______。
A.有效燃油消耗率B.有效热效率C.每小时的油耗量D.平均有效压力9、发动机负荷一定,当转速增加时,则______A____。
A.机械效率下降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下降C.指示功率增加D.平均指示压力增加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选择题:1、发动机的整个换气过程约占曲轴转角的______D______CA。
A.180~270 B.300~360 C.340~400 D.410~480(2、关于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A______。
A.强制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大于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
汽车构造课程简介
目录汽车构造课程简介 (1)汽车实验学课程简介 (2)汽车运用工程课程简介 (3)汽车电器课程简介 (4)汽车理论课程简介 (5)汽车设计课程简介 (6)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简介 (7)车辆概论课程简介 (8)工程软件基础课程简介 (9)汽车构造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课程编号:21211022英文名称:课程性质:技术基础必修课学时:80 学分:5讲授:70学时实验:10学时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与交通运输课程内容:《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汽车新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以汽车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功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国内外主要车型的构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其它车型结构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或主要总成、零部件进行一般运动、受力和性能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识读汽车或主要总成的装配图、电路图和结构示意图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汽车及主要总成的装配关系,一般的技术要点和调整方法。
教材:汽车构造陈家瑞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参考书:奥迪100型轿车构造图册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东风EQ1090E载货汽车构造图册第二汽车制造厂人民交通出版社上海桑塔纳轿车维修手册王俊源种衍庆中国物资出版社汽车设计徐逢源译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拖拉机电气设备宋景禄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汽车柴油发动机张荣禧译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车的传动系刘世恺人民交通出版社大客车车身黄天泽湖南大学出版社汽车发动机蒋兴阁、孟昭林、孙伟译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车构造与原理张锦星原勇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车实验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汽车实验学课程编号:21211001英文名称:课程性质:技术基础必修课学时:48 学分:3讲授:42学时实验:6学时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课程内容:《汽车实验学》是车辆工程专业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汽车理论分章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分章知识点总结1.1 汽车的构成部分1.2 汽车的动力系统1.3 汽车的传动系统1.4 汽车的悬挂系统1.5 汽车的刹车系统1.6 汽车的转向系统1.7 汽车的电气系统1.8 汽车的车身结构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原理2.1 内燃机的分类2.2 内燃机的结构2.3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2.4 内燃机的燃油系统2.5 内燃机的点火系统2.6 内燃机的润滑系统2.7 内燃机的冷却系统第三章:传动系统与变速器3.1 传动系统的分类3.2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3 传动系统的离合器3.4 传动系统的变速器3.5 变速器的工作原理3.6 变速器的工作方式3.7 变速器的润滑与冷却第四章:悬挂系统与车架结构4.1 悬挂系统的分类4.2 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4.3 悬挂系统的弹簧与减震器4.4 车架结构的分类4.5 车架结构的材料与设计4.6 车架结构的疲劳寿命4.7 车架结构的安全性设计第五章:刹车系统与制动器5.1 刹车系统的分类5.2 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5.3 刹车系统的刹车片与刹车盘5.4 刹车系统的液压系统5.5 刹车系统的防抱死系统5.6 刹车系统的制动力分配系统5.7 刹车系统的维护与保养第六章:转向系统与转向装置6.1 转向系统的分类6.2 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6.3 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6.4 转向系统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6.5 转向系统的液压助力转向装置6.6 转向系统的电子转向系统6.7 转向系统的协调控制系统第七章:汽车的电气系统与电子控制7.1 汽车的电气系统结构7.2 汽车的电气系统原理7.3 汽车的起动系统7.4 汽车的充电系统7.5 汽车的点火系统7.6 汽车的灯光系统7.7 汽车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第八章:车辆性能与安全8.1 车辆的性能指标8.2 车辆的动力性能8.3 车辆的行驶稳定性8.4 车辆的制动性能8.5 车辆的通过性与悬挂性能8.6 车辆的安全指标8.7 车辆的 pass/fail 标准第九章:汽车的维护与保养9.1 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9.2 变速器的维护与保养9.3 悬挂系统的维护与保养9.4 刹车系统的维护与保养9.5 电气系统的维护与保养9.6 车身结构的维护与保养9.7 车辆的定期检修与维护周期第十章:汽车行驶安全与驾驶技巧10.1 汽车行驶安全的基本常识10.2 汽车驾驶技巧的基本要领10.3 复杂道路环境下的驾驶技巧10.4 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驾驶技巧10.5 在特殊路况下的安全驾驶技巧10.6 在紧急状况下的车辆操控技巧10.7 在多车辆行驶情况下的驾驶技巧结语: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代表,其结构与原理是汽车技术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融入课程思政的《汽车理论》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汽车理论》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1 引言近年来,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及实践得到了迅速发展[1]。
相比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创新工程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空间、时间、方式和评价等的混合[2]。
其充分结合在线教学和面授教学的优点,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借助多样化的全过程教学活动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个性化及高阶性需求,从而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回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3]。
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不同,课程思政立足于专业教育,依托教学大纲与内容,通过挖掘和提炼相关思政元素,在进行专业知识授课的同时,隐性开展思政育人,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同向而行。
由于其专业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等特征,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开展仍旧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
如何在工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有效避免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两张皮”问题,真正的实现立德树人,是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汽车理论作为典型的车辆工程类及交通运输类专业必修课,其先修知识要求高,需要掌握理论力学、机械原理与汽车构造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同时课程教学内容量大,知识重点和难点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因此无论是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都存在一定的难度[4-5]。
为了进一慕文龙 王振锋 曲建华 高献坤 周开塬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2摘 要: 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将课程思政融入全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实现协同育人、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4版《汽车理论》
01汽车基本概念与原理Chapter汽车定义及分类汽车定义汽车分类汽车工作原理简述内燃机工作原理电动汽车工作原理燃油经济性汽车在行驶一定里程时消耗的燃油量,通常以百公里油耗来衡量。
汽车行驶过程中,乘客对振动、噪声等方面感受的舒适程度。
传动系统将发动机或电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的装置,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部件。
内燃机一种热力发动机,通过燃料在电动机关键术语解析02汽车构造与性能参数Chapter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030201发动机类型及特点底盘构造与功能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身设计与安全性能车身材料车身结构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提高车身强度和刚度,降低车身重量。
安全性能01020304通过最大功率、最大扭矩等参数评估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动力性通过百公里油耗、燃油消耗率等参数评估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经济性通过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参数评估汽车的制动性能。
制动性通过操控稳定性试验如蛇形试验、麋鹿试验等评估汽车的操控稳定性。
操控稳定性性能参数评估03汽车动力学与操控稳定性Chapter动力学原理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转动惯量与动量操控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车辆重心高度重心高度越低,车辆稳定性越好,因为低重心可以减少侧倾和翻滚的风险。
轴距与轮距轴距和轮距的大小对车辆的操控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轴距和轮距越大,车辆越稳定。
空气动力学设计良好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可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1 2 3悬挂系统类型悬挂系统刚度与阻尼防倾杆作用悬挂系统对操控稳定性影响01020304轮胎类型选择轮胎花纹深度与磨损轮胎尺寸与扁平比轮胎气压与调整轮胎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04燃油经济性及其影响因素Chapter燃油经济性定义和评价标准燃油经济性定义评价标准通常以百公里油耗或每吨公里油耗作为评价标准,数值越低表示燃油经济性越好。
发动机排量与功率适当减小发动机排量和功率可以降低燃油消耗,但过度减小可能会影响汽车动力性能。
汽车理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汽车概述1.1 汽车的定义1.2 汽车的构造和分类1.3 汽车的动力系统1.4 汽车的驱动形式1.5 汽车的结构特点二、汽车发动机2.1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 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2.3 发动机的性能参数2.4 发动机的燃烧室形式2.5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2.6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2.7 发动机的点火系统2.8 发动机的燃油系统三、汽车传动系统3.1 传动系统的种类3.2 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3 变速器的种类和结构3.4 差速器的作用和结构3.5 离合器的种类和结构3.6 传动轴的结构四、汽车底盘系统4.1 底盘系统的构成4.2 制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4.3 转向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4.4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结构4.5 轮胎的分类和结构4.6 轮毂的结构和分类五、汽车电气系统5.1 电气系统的组成5.2 蓄电池的结构和种类5.3 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4 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5 灯光电路的种类和原理六、汽车车身系统6.1 车身的结构特点6.2 车门的结构和种类6.3 窗玻璃的种类和结构6.4 车窗的结构和种类6.5 车顶的结构和种类6.6 座椅的结构和种类6.7 仪表盘的结构和功能七、汽车安全系统7.1 安全带的结构和作用7.2 安全气囊的种类和安装位置7.3 制动系统的类型和结构7.4 ABS系统的作用和原理7.5 ESP系统的作用和原理7.6 车辆防盗系统的种类和功能八、汽车节能环保技术8.1 发动机节能技术8.2 传动系统节能技术8.3 制动系统节能技术8.4 轮胎节能技术8.5 电气系统节能技术8.6 新能源汽车技术九、汽车维护保养9.1 发动机的维护保养9.2 传动系统的维护保养9.3 制动系统的维护保养9.4 底盘系统的维护保养9.5 电气系统的维护保养9.6 车身系统的维护保养十、汽车驾驶技术10.1 转向技术10.2 加速减速技术10.3 公路驾驶技术10.4 偏斜公路驾驶技术10.5 夜间驾驶技术10.6 高速公路驾驶技术十一、汽车事故处理11.1 车辆事故的分类11.2 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11.3 交通事故的处置程序11.4 交通事故的报警和救护11.5 交通事故的调解和赔偿11.6 交通事故的鉴定和处理总结:上述为汽车理论背诵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包括对汽车概述、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系统、电气系统、车身系统、安全系统、节能环保技术、维护保养、驾驶技术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点的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汽车理论》是一门专门研究汽车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的学科,涉及到汽车结构、机械传动、发动机、燃油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多个方面内容。
下面对《汽车理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1.汽车结构和分类汽车的基本结构由车身、底盘和驱动系统组成。
根据用途和性能不同,汽车还可以分为乘用车、商用车、货车、客车、越野车等多个类别。
2.发动机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
其中,汽缸内的活塞在上下往复运动时,通过曲轴的连杆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驱动车辆前进。
3.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喷嘴等。
燃油经过泵抽送后进入喷嘴,通过喷嘴喷到汽缸内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
4.点火系统点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定的点火能量,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着火。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火花塞等部件。
5.启动系统汽车启动系统通常由启动电机、启动开关和电路组成。
当启动电机转动时,驱动发动机的曲轴旋转,使发动机开始工作。
6.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的装置。
常见的传动系统有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改变输出轴的输出转矩和转速。
7.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减速和停车。
常见的制动系统有脚踏制动、手刹和制动补助系统等。
脚踏制动通过踩踏制动踏板产生制动力,实现减速和停车。
8.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重要部件,主要功能是缓和车身和车轮之间的震动,提供良好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常见的悬挂系统有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
9.车辆电气系统车辆电气系统包括发电机、电瓶、线路和电器设备等。
其中,发电机负责为汽车电器设备提供电力,电瓶则负责储存电能供给其他设备使用。
10.汽车安全系统汽车安全系统包括安全气囊、制动辅助系统、防抱死系统(ABS)等。
汽车理论pdf
汽车理论pdf汽车理论一、功率分配1、燃油系统:汽车燃油系统由油箱、燃油泵、油嘴、油管和滤清器等部件组成,用于提供燃料以及维护系统的工作。
2、车辆传动系统:车辆传动系统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从而带动车辆前进。
传动系统中的主要部件有驱动轴、驱动框架、变速器、轴承、润滑油箱等。
3、车轮系统:汽车车轮系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行驶过程中最具动力的部分。
车轮系统由轮胎、轮毂和把手组成,其中车轮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
4、刹车系统:刹车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汽车的行驶速度,使汽车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刹车系统的主要部件有制动鼓、刹车片、踏板、刹车踏块、刹车轴等。
5、发动机系统:发动机系统是一种由汽车的内、外部部件组成的汽车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点火系统、燃料系统、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等。
二、车辆稳定制动系统1、ABS制动系统:ABS(反馈防抱死制动系统)是汽车车辆稳定制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能有效控制车辆的制动效果,从而提高汽车制动时的稳定性。
2、制动助力器:汽车的制动系统中有制动助力器的存在,它可以增加车辆刹车力。
制动助力器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油室和活塞两部分组成。
3、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稳定性的十分重要的一个部件,它是汽车万向节、桥架等结构部件连接使车辆在地面上跟踪行驶的关键组成部分。
4、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汽车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转向轮、转向机构等构成,主要功能是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正确的向前或向后行驶。
5、电子稳定系统:ESP是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主要功能是在遇到突发的操纵性状况的出现的时候,能迅速检测和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从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三、清洁能源1、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将汽油机和电动机结合起来发动,用电动机替代汽油机部分时间供汽油燃烧和机械传动,以提高汽车续航里程,改善汽车排放污染物。
2、燃气汽车:燃气汽车是指采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液氨等燃料进行发动机燃烧的汽车,主要特点是低污染、经济,是一种环保的新能源。
汽车理论_重点内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01、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02、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由汽车最高车速,加速时间t,最大爬坡度来指示。
03、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04、汽车加速能力评价: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05、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汽车由I档或II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档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06、超车加速时间: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07、汽车的上坡能力:汽车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克服行驶阻力和风阻后的余力全部用来即等速克服爬坡阻力时爬上的坡度。
08、代表了汽车的极限爬坡能力,它应比实际行使中遇到的道路最大坡度超出很多,这是因为应考虑到在实际坡道行驶时,在坡道上停车后顺利起步加速、克服松软坡道路面的大阻力、克服坡道上崎岖不平路面的局部大阻力等要求的缘故。
09、驱动力是由发动机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得到的。
u10、发动机转速特性是指将发动机的功率,转矩以及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
这一曲线即为转速特性。
如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高压油泵在最大供油量位置则此曲线称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如节气门不分开启或部分供油。
则此曲线称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11、传动系功率损失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12、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用于汽车动力学分析)。
滚动半径:以车轮转动圈数与实际车轮滚动距离之间的关系来换算(用于汽车运动学分析)。
13、滚动阻力F :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受到的道路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产生机理:轮胎和支承面的相对刚度决定了变形特点,在硬路面上,轮胎的变形是主要的,由于轮胎有内部摩擦,在硬支承路面上行驶时,加载变形曲线和卸载变形曲线不重合,会有能量损失,即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这种损失表现为阻碍车轮滚动的一种阻力偶;当车轮不滚动时,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的分布是前后对称的,当车轮滚动时,由于弹性迟滞现象,处于压缩过程的前部点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就会大于处于恢复过程的后部点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这样,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分布前后不对称,而使他们的合力相对于法线前移了一个距离a,它随弹性迟滞损失的增大而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第二节 车辆的技术管理 第三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分级 第四节 汽车更新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汽车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汽车的技术状况不断变化。其变化 速率和原因除与汽车结构质量有关外,还与汽车运用条件、使用环境、汽车合理 运用水平等因素有关。研究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 规律,是汽车合理使用的前提。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汽车运用性能包括动力性、经济性、行驶安全性、通过性、行驶平顺性、 使用可靠性、载质量和容积等。
汽车运用性能下降会导致汽车运输生产过程中运输生产率下降、运输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变差,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加剧,并易于发生行车安全事故。表 所列统计数据反映了载货汽车随使用时间增加,其运输生产率、维修工作量和 运输成本的相对变化关系。
运输生产率、成本、维修工作量与行驶里程的关系
汽车工作时间(年) 运输生产率(%) 维修工作量(%) 运输成本(%)
1
100
100
100
4
75~80
150~170
130~150
8
55~60
200~215
150~170
12
45~50
250~300
170~200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汽车运用性能分为初始性能和实际运用性能。汽车的实际运用性能除取 决于汽车的初始性能外,其变化速率取决于汽车的运用条件、运输工作情 况和合理运用水平。因而,汽车整个寿命期的平均运用性能也与汽车的合 理运用水平有关。在汽车制造方面,可以通过改进汽车的机构设计和完善 汽车的制造工艺来提高汽车的初始性能;在汽车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汽 车的合理运用,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来提高汽车的运用性能。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1.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基本原因
汽车零件损坏的常见原因有:零件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磨损,零件与有害 物质接触而产生的腐蚀,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零件在外载、温度和 残余内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橡胶及塑料等非金属零件和电气元件因长时间使用 而老化等等。汽车在某种特定使用条件下,其零件各种损坏所占百分比如表所示。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一、汽车的技术状况 汽车的技术状况指能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的外观和性能的参数的总 和。汽车的技术状况可用汽车的工作能力或运用性能来评价。 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汽车的技术状况将逐渐变坏,致使汽车运用性能逐 步低劣化。如动力性下降、经济性变坏、使用方便性下降、行驶安全性和使用可靠 性变差,直至最后达到使用极限。运用性能变差的主要的外观症状有: ① 汽车最高行驶速度降低。 ② 加速时间与加速距离增长。 ③ 燃料与润滑油消耗量增加。 ④ 制动迟缓、失灵。 ⑤ 转向沉重。 ⑥ 行驶中出现振抖、摇摆或异常声响。 ⑦ 排黑烟或有异常气味。 ⑧ 运行中因技术故障而停歇的时间增多。
腐蚀磨损是摩擦表面在酸、碱等腐蚀物质作用下而产生的磨损。腐蚀物质对零件表 面的腐蚀可使表面形成薄而脆的氧化层,在摩擦力作用下,氧化层脱落,腐蚀作用进一 步向零件深部发展,再形成氧化层。如此,氧化层不断生成,不断脱落,从而造成了零 件表面的损伤。
零件表面特征
磨损
塑性变形与损坏 折断、破裂、脱离、剪断
拉伸、弯曲、压缩
裂痕
疲劳损伤
断裂
剥落
烧毁
高温损伤
烧损
炭化
其他
总计
载货汽车 40 20 6 12 5 1 5 4 3 4 100
大型载货汽车和公共汽车 37 19 10 7 8 1 7 3 1 7 100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汽车零件的主要损坏形式有: (1)磨损
右图反映了汽车运用性能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汽车实际运用性能(曲 线2、4)从汽车初始性能1开始,随着 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低劣化。在汽 车使用过程中,通过合理运用可以使 汽车运用性能随使用时间增长而下降 的速率和程度减小,提高汽车使用到 某行驶里程时的实际运用性能。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要实现汽车的合理运用,必须对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因素和在各种运用条 件下提高汽车技术状况的措施进行研究,依靠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员和汽车技术 状况管理组织等手段来保证汽车的工作能力;同时,要做好汽车运用技术管理的 基础工作,在汽车运用过程中要经常按运用时间(或行驶里程)测量、记录汽车 运用性能的变化情况,以作为分析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并确定提高汽车技术状况 相应措施的依据。
磨损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中表层材料不断磨耗的过程。磨损速度的快慢既 与零件的材料、加工方法有关,又受汽车运用中装载、润滑、车速等条件的影响。主要 磨损形式有:磨料磨损、分子—机械磨损和腐蚀磨损。
磨料磨损是零件相互摩擦表面间由坚硬、锐利的微粒的作用下产生的磨损。微粒的 来源有的来自外界,如尘埃、沙土等;而有的微粒是从零件工作表面上脱落下来的,如 金属磨屑。在零件相互摩擦过程中,磨料的作用将加速零件的磨损过程。 分子—机械磨损也称为黏着磨损。当零件接触面承受大载荷、滑动速度高、同时润滑又 不良时,零件表面在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材料强度降低并形成局部热点,而 易使零件局部表面金属黏结在一起;而黏结点在零件表面的相对运动中又被撕开,是一 部分金属从一个零件表面转移到另一个零件表面而造成零件表面的损伤。
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三、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影响因素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汽车内部零件之间、零件与工作介质和工作产物之间、 汽车与外部环境之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汽车零件在机械负荷、热负荷 和化学腐蚀作用下,引起零件磨损、发热、腐蚀等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 使零件尺寸、零件相互装配位置、配合间隙、表面质量等发生改变。如发动机汽 缸活塞组的尺寸、曲柄连杆机构的尺寸、制动器制动蹄片的尺寸、制动蹄与鼓的 间隙等,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汽车是由机构、总成组成的, 而机构和总成又由零件组成,所以零件是汽车的基本单元。零件性能下降后,引 起汽车工作质量下降,从而使汽车的技术状况发生变化。因此,汽车技术状况的 变化取决于组成零件的综合性能,是汽车使用过程中诸多内在因素和外在原因综 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