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一字千金成语故事概括

一字千金成语故事概括

一字千金成语故事概括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概括如下:
故事背景:
在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经商时,遇见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吕不韦认为异人是个潜力股,于是开始资助他,并帮助他回到秦国竞争太子之位。

故事情节:
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功登上了王位,成为秦庄襄王。

为了感谢吕不韦,庄襄王封他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并赐予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然而,尽管吕不韦现在地位崇高,但他深知自己的政治资历尚浅,许多官员可能并不服他。

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力,吕不韦决定采用一种独特的方法。

他命令门客撰写一部书,书写成后,他将其挂在咸阳的城门上,并发布告示:“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故事意义:
这个成语原意是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现在,这个成语的意义已经扩大,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的每个字都非常有价值或非常重要。

关于小学语文成语故事之一字之师

关于小学语文成语故事之一字之师

关于小学语文成语故事之一字之师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生,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小学语文成语故事——《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讲的是一个叫张果老的道士,他懂得了一种非常神奇的方法——只要把一个人的名字或者生辰八字中的一字写在纸上,就可以根据这个字推算出这个人的命运。

有一个叫李世民的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来到张果老面前请他算一下自己命运如何。

张果老把李世民的名字写在纸上,推算完后对李世民说:“你一定要成为大明星,功名显赫!”李世民听了,非常开心,并给了张果老很多钱作为谢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字也可以是关键的力量,能够改变命运。

我们在学习成语的时候,也要像张果老一样,重视每一个字,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要注意每一个字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读懂优秀的文章。

写作重点:讲述故事,明确主旨;展示观点,阐述受益。

用词分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故事的情节,体现主旨。

同时,用到了“重视”、“作用”、“优秀”等词汇,充分表达了阐述受益的观点。

总体写作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

范文二: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生,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小学语文成语故事——《一字之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渊博的人能够通过一个词或一句话,发挥出它的深厚内涵。

这些经典的成语经常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助于我们提高语文能力,更好地应对考试和与人交流,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和思考范围。

只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重视每一个字,从小积累,我们才能在写作、阅读和口语表达方面更加自如和流畅。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每一个成语,体会其中的道理。

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运用到文章中,让文章更富有深意和思辨性。

我们也要像小故事里的张果老一样,在学习语文的路上不断努力,不断求索,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和灵光。

写作重点:阐述观点,给出建议;反思成长,总结收获。

用词分析:用到了“知识渊博”、“深厚内涵”、“扩大知识面”、“思辨性”、“不断努力”等词汇,表达了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对个人成长的要求。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一字之师: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小编收集了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一字之师[释义]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语出] 明·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用法] 一般作宾语。

[结构] 偏正式。

【成语故事】: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

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

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

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

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

”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

”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造句】:1、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2、海云瘘,正是王一亭先生书屋之名,这首诗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写来的,诗中表示了他对这位一字之师的真挚酬谢。

其勤奋好学,勇于改过的谦谦君子之心,跃然纸上。

一字之师造句。

3、上世纪40年代,历史剧<屈原>中的渔翁的扮演者张逸生,建议郭沫若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仔细品味后,不仅欣然应允,而且写文章称张逸生为“一字之师”。

4、老师说:“为人一事之师不易,为人一字之师更难。

”5、杨万里很欣赏他这种好学精神,称赞他道:“好,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6、学生感激不尽,您可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呀!。

一字开头的成语及故事

一字开头的成语及故事

一字开头的成语及故事一字开头的成语及故事一字开头有很多的成语,这类的成语不乏有趣的故事和内涵。

下面就是啦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一字开头的成语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字开头组成的成语一叶迷山意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落知天下秋〖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一语破的的:箭靶的中心。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一语道破道:说;破:揭穿。

一句话就说穿了。

一隅之说片面的说法;偏见。

一隅之见见:见解。

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一隅之地隅:角落。

形容地域狭小。

一隅三反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拥而上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一拥而入〖解释〗拥:拥挤。

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一迎一和一味迎合。

一应俱全一应:一切;俱:都。

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一饮一啄原指鸟类随心饮食,后也指人的饮食。

一吟一咏指吟诗作赋。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一叶报秋同“一叶知秋”。

一噎止餐犹因噎废食。

语本《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一开头的励志成语故事:一箭双雕长孙晟(shèng)字季晟,是南北朝北周时洛阳人。

他聪敏过人,又有军事学识和本领,特别善于射箭。

所以,十八岁时就当了一名禁卫东宫的武官。

那时,北方游牧民族突厥的首领摄图和北周互派使节往来。

为了炫耀各自的实力,双方都选派有勇有智的人充当使者,但傲慢的摄图对北周派来的使者大都瞧不起。

有一年,北周的皇帝为了进一步安定突厥,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摄图。

为了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

摄图大摆酒宴。

酒过三巡,按照突厥的习惯要比武助兴。

摄图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

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支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

“好!”大家齐声喝彩。

摄图见到长孙晟这一番本领后,一改往日对北周使者的轻蔑态度,竟要求宇文神庆将长孙晟留下来。

一字开头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一字开头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一发千钧枚乘是西汉时的辞赋家。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分封了很多同姓诸侯王,他的侄子刘濞被封在吴地为吴王。

汉高祖死后,汉景帝即位,重用主张削弱藩王势力的晁错。

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阴谋发动叛乱。

这时,枚乘正在刘濞手下担任郎中之职。

他得知刘濞预谋叛乱的消息后,就写了一篇《谏吴王书》,劝谏刘濞不要发动叛乱,以免自取灭亡。

在《谏吴王书》中,枚乘对吴王进行劝阻。

由于当时吴王的反叛计划还没公开,枚乘只能用比喻的方法暗示吴王。

他写道:“现在的形势十分危急。

就像在一根很细的头发丝上悬挂着千钧(一钧为30斤,千钧为3万斤)的重物一样,真是太危险了。

如今,国家处于存亡的紧急关头,如果您能听从忠臣的劝谏,那么国家幸甚。

”然而,刘濞一意孤行,不久就发动了叛乱。

枚乘见刘濞不听自己的劝谏,便投奔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那儿去,接着又写了一篇《再谏吴王书》,但刘濞仍然不听。

汉景帝得知吴楚七国发生叛乱,派大将周亚夫率军平叛,很快将叛乱平息。

七个诸侯王全都被杀或自杀。

后来,“一发千钧”这一成语,用来比喻极其危险或形势十分危急。

成语出自:《汉书·枚乘传》一见如故房玄龄是唐王朝的开国功臣。

房玄龄从小机警聪慧,博览群书,能写一手好文章,草书和行书也十分了得。

他曾悄悄地告诉他父亲:“别看隋朝一统江山,太平无事,殊不知皇上无德无功,又重用奉承拍马之辈,滥杀无辜,百姓怨声载道;还随心所欲地废了皇太子。

隋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了!”其父吓得连连喝住:“畜生,不要瞎说!”房玄龄十八岁中进士,授羽骑尉。

吏部侍郎高孝基十分看重房玄龄,曾对人说:“我见过的人很多,但从未见到像房玄龄这样忠诚有才学的人才,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

”后来,汉王陈友谅反出隋朝,房玄龄受牵连,被贬上郡。

房玄龄听说举义旗、反隋朝、名声显赫的秦王李世民(后为唐太宗)巡行渭北,便策马赶来投奔,匆忙间竟拿着马鞭子上军门求见。

李世民对房玄龄早有耳闻,也真投缘,一见如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成语故事50个

成语故事50个

成语故事50个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含一字的成语故事精选四篇

含一字的成语故事精选四篇

【导语】我们中国⼈喜欢成语故事不但因为是⽼祖宗传下来的⽂化,更主要是能从中学到⼈⽣经验以指导⾃⼰的⾏为做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含⼀字的成语故事精选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含⼀字的成语故事精选:⼀窍不通 商朝的时候,有⼀个⾮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常喜爱他的妃⼦妲⼰,⼀天到晚跟妲⼰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百姓的⽣活过得好不好!他还听信妲⼰的话,杀了很多忠⾂和⽆辜的⽼百姓。

纣王昏庸⽆道,梅伯因为正直敢⾔⽽令纣王不快,⼜加上听信妲⼰的谗⾔,纣王便⽆情地杀害了忠⾂梅伯,还残忍地命⼈将其⼫体剁成⾁酱。

纣王的叔⽗⽐⼲是个正直善良的⼈。

看着纣王犯下的诸多罪孽,他实在忍⽆可忍,于是跑去劝谏纣王,希望纣王改邪归正,重整朝纲,勤政为民。

极⼒劝谏纣王不要错杀⽆辜,专宠妲⼰,听信谗⾔,误国误民。

妲⼰得知⽐⼲如此劝谏纣王,怀恨在⼼,寻找机会加害⽐⼲。

有⼀天,纣王的叔⽗⽐⼲看不下去,就很⽣⽓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直沉迷在酒⾊⾥⾯,不可以乱杀忠⾂和⽆辜的⽼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百姓做点有⽤的事情呀!”妲⼰知道以后,⼼⾥很不⾼兴:“这个⽐⼲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王的事来,我⼀定要好好教训他!” 妲⼰就跑去对纣王说:“⼤王!如果⽐⼲真的是⼀个忠⾂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胸膛剖开,把他的⼼肝拿出来献给您呢!” 纣王听了妲⼰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把⼼献给我呀!妲⼰真是聪明呀!”纣王⽴刻下令赐⽐⼲剖胸⽽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段话:“纣⼼不通,安以为恶,若其⼀窍通,则⽐⼲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通了⼀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杀了! 从此以后,⼤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窍不通”这句成语,⽤来骂⼀个⼈⾮常愚蠢或是很糊涂!【篇⼆】含⼀字的成语故事精选:⼀饭千⾦ 帮助汉⾼祖打平天下的⼤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便可以解决⽣活。

一字之师成语故事

一字之师成语故事

一字之师成语故事
今天给您讲个“一字之师”的故事。

齐己自己觉得这诗写得挺不错的,就兴高采烈地拿去给他的朋友郑谷看。

郑谷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呢。

郑谷看完诗以后啊,就琢磨了一会儿,然后对齐己说:“你这诗啊,其他地方都很好,就是这个‘昨夜数枝开’有点不太对劲儿。

你想啊,既然是早梅,那就是说梅花开得比较早,数枝开就体现不出早了,要是改成‘一枝开’,那就更能体现出早梅的‘早’字了。


齐己一听,这简直是点醒了梦中人啊!他特别佩服郑谷,觉得郑谷这一个字改得太妙了,马上就恭恭敬敬地向郑谷行礼,说:“您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就这么着,“一字之师”这个成语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意思就是说,能改正一个字的老师,哪怕就改了一个字,那也是很了不起的老师呢。

这也告诉咱们啊,有时候在做学问或者搞创作的时候,别人哪怕只给一点小建议,说不定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成语故事: 一字千金

成语故事: 一字千金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一、背景与起源一字千金,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描述的是一位名叫吕不韦的战国时期富商的行为。

吕不韦是一个极具商业头脑的人,通过买卖珠宝玉石和古代文物等珍贵物品积累了大量财富。

他对文化也颇有研究,常常收藏并阅读古代典籍。

二、故事情节有一天,吕不韦在欣赏自己珍藏的古籍时,注意到其中有不少错误和疏漏。

他意识到,这些错误可能会误导读者,甚至造成思想的混乱。

为了纠正这些错误,吕不韦决定组织一批文人志士来对这些古籍进行校正和编撰。

这项工程耗时长久,成本极高,但吕不韦不惜一切代价来完成这个任务。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这批文人志士终于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吕不韦将校正后的古籍命名为《吕氏春秋》,并悬赏千金,公开宣布:任何人对书中的任何一字进行改动,都可以获得千金的重赏。

然而,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千金一直没有人来领取。

这说明了《吕氏春秋》的编撰之精良和准确,也证明了吕不韦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贡献。

三、寓意与教训一字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字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在这个故事中,吕不韦不惜花费巨资来校正和编撰古籍,因为他深知文字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吕氏春秋》的编撰之精良和准确,即使是一个字都不轻易改变其原意。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重视文化传承和尊重知识的价值。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传递知识、经验和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文字的价值,认真对待每一个字词的使用和表达。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知识的价值,学习和掌握真正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人生中更好地前进。

此外,一字千金的故事还蕴含着商人应诚信经营、有社会责任感的思想。

吕不韦作为一个富商巨贾,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的事业中。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诚信经营和社会责任的理念,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四、现代应用与启示在现代社会中,一字千金的故事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文字的表达和运用。

无论是写作、演讲还是日常交流,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字词的使用和表达。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战国末年的时候,卫国(今河南濮阳)有个人名叫吕不韦,他年轻时就走南闯北行商贩货。

由于他聪明能干,生财有道,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商人。

有一年,吕不韦去赵国都城邯郸经商,认识了在那儿当人质的秦王孙子楚。

子楚当时背井离乡,一直郁郁寡欢。

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他只身逃回秦国。

后来,子楚被立为太子,又继承了秦孝文王的君位,史称庄襄公。

为了报答吕不韦的救命之恩,他任命吕不韦做了丞相,并封为文信侯。

当时,东方诸国执掌大权的皇族,为了笼络人才,巩固自己的地位,纷纷广招人才。

其中,以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最为著名,他们手下的宾客都在3000人以上。

秦国是当时国力最强盛的国家,其他国家难望其项背。

吕不韦虽不是秦国的皇族,但他身为丞相,声名显赫,当然不甘落后。

他用比别人更为优厚的待遇接纳宾客,很快也达到了3000人。

在吕不韦的门客中,有不少是各国著名学者的门人,他们都有着渊博的知识,才华横溢。

吕不韦常常听他们探讨学问,渐渐产生了一个念头,想依靠他们的力量写出一部前所未有的巨著,使自己流芳后世。

于是,他从宾客中挑选了几十位才华出众的学者,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毫无保留地写出来,最后由他亲自修改审定,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6卷,20多万字,并取名《吕氏春秋》。

这部书糅合了儒家、道家及其他各家的思想学说,令吕不韦非常得意。

他下令把《吕氏春秋》张贴在京城城门上,公开宣布:“如果有谁能增加或减少一个字,就赏赐给他1000两黄金。

”人们见他这样狂傲,都前来观看。

但过了一个月,还没有人敢出来指摘他的缺点。

吕不韦更加得意,下令把《吕氏春秋》抄了几百部,在全国传布。

不多久,他的名声也传遍了天下。

后来,人们用“一字千金”这个成语,来称誉文辞极其精妙。

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诗文及译文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诗文及译文

“一字之师”的成语故事、诗文及译文
一字之师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帮助别人改正诗文中一个字,而使得作品质量大幅提升的人。

这把整理分享与这个成语有关的故事、诗文及译文。

【故事】
唐朝有个法号叫作齐己的和尚,很喜欢写诗,他的一个叫郑谷的好友也是诗人,两人经常以诗会友。

一天,郑谷来访,齐己和尚便把自己新近所作的《早梅》推荐给朋友看。

郑谷看后称赞诗的意境美、情致高,但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早梅是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开一大片,建议将“数枝”改成“一枝”。

齐己和尚听后,就像郑谷恭敬一拜,并对他说:改得好啊,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渐渐的这个故事就变成“一字之师”的成语,比喻指代帮助别人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诗文】
早梅
[唐]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译文】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第1页(共1页)。

一字成语故事(一)

一字成语故事(一)

一字成语故事(一)【一笔勾销】比喻:一下子全部去掉。

范仲淹做皇家秘阁校理时,看到刘太后独揽大权,把宋仁宗当成了傀儡,直言上书奏请刘太后还政。

范仲淹做了参政(宰相)后,他选派了一批干练的按察使去各路(路为地方行政区)考察官吏善恶。

每当得到按察使的报告,就毫不留情的把不称职的名字勾掉。

副职富弼见他勾掉一个又一个官员,劝他:“您一笔勾掉了事,要知道这一笔之下会有一家人痛哭呀!”范仲淹说:“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要好!”——出自《五朝名臣言行录》【一动不如一静】指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

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西湖灵隐寺前有飞来峰,飞来峰的东麓有天竺寺。

有一次,南宋孝宗皇帝到天竺寺和灵隐寺礼佛,途中经过飞来峰,孝宗皇帝问相陪的净辉和尚说:“既是飞来,为什么不飞去?”净辉说:“一动不如一静。

”——出自宋·张端义《贵耳集》【一代楷模】指一个时代的榜样。

李靖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帮助唐高祖李渊统一了中原。

又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彻底解除了西北边疆突厥的威胁。

而后李靖为平定边患,经常统兵在外,大小百余战,立下赫赫战功,升为尚书仆射。

李靖看到天下基本平定,觉得自己是员武将,在朝廷已经不会有太大作为,就给太宗写了奏章,请求告老还乡。

唐太宗看了李靖的奏章,觉得措辞十分得体,态度非常恳切,同意了。

第二天,派人对李靖说:“我看从古至今,做了大官而能知足的人太少了,不论聪明人或庸俗的人差不多都不能自知。

有些人本来没什么才能,还留恋权势,不肯辞官,还有人生病,根本不能办事,仍然占据高位。

我同意你辞官,不仅成全你的志向,更重要的是想把你树为这个时代的模范人物,让人们学习。

”李靖辞官后,在家安安静静地度过了晚年。

——出自《旧唐书·李靖传》【一饭千金】“一饭千金”指受人点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

韩信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很艰难。

他和下乡县的南昌亭长相熟,到他家住了几个月。

亭长的妻子厌烦起来,连着几天起大早,做好饭后,就直接与亭长在床上吃完。

一字不苟成语故事

一字不苟成语故事

一字不苟成语故事一字不苟成语故事1出处:清代褚人获的《坚匏七集》。

意思:指文人对诗文的认真态度,一字不妥,也不轻易放过。

唐代诗人高适新任两浙观察使的职务,路经杭州的清风岭。

这地方就是当年谢安隐居东山的名胜古迹,于是题诗云:“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励志英语,僧在翠微开竹房。

”那以后,高适翻阅旧稿,觉得月落时江水随潮而退,应该只有半江了,想改“一”字为“半”字。

巡检台州结束后,又来到这个僧堂,要笔来改前诗。

和尚说:“前月有一个官员经过这里,称赞这首诗极好,只‘一’字不如‘半’字,改过后离开了。

”高适吃惊地问这人是谁,和尚说:“是义乌骆宾王。

”古人对每一个字都反复推敲不马虎,只不过才思有快慢罢了。

读书笔记一字不苟成语故事2【注音】yī zì bù gǒu【出处】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解释】苟:马虎,随便。

形容写__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作文每一个字都要斟酌【结构】主谓式【近义词】字斟句酌【同韵词】邂逅不偶、一递一口、丢下耙儿弄扫帚、河门海口、蛾眉螓首、望风而走、旁观袖手、如失左右手、捏捏扭扭、金飞玉走。

【年代】古代【教学同步】像“推敲”的故事,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名句,作为认真仔细、一字不苟的写作态度,说明写作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是马马虎虎就可以取得成就的,讲讲未尝不好。

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高中六册·课文·7【成语故事】唐代两浙观察使高适过杭州清风岭题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后来过清风岭时想把“一”字改为“半”字,和尚告诉他义乌骆宾王已早帮他把“一”字改为“半”字。

【成语举例】一字不苟,前人所难。

明·陈子龙《明诗选》。

幼儿一字开头简短成语故事50字以内

幼儿一字开头简短成语故事50字以内

幼儿一字开头简短成语故事50字以内一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故事集锦篇一【成语】:一身是胆【拼音】:yī shēn sh&igrave; dǎn【解释】: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蜀国大将赵云带领几十名骑兵去救援被曹操军队围攻的黄忠。

他们在杀死了很多敌人后冲出了曹营,曹军紧迫不舍。

等赵云回到自己营寨时,敌人的大队人马已经追到了门前。

在这敌我力量悬殊的生死关头,赵云反而命令大开营门,自己骑马横枪站在门口。

曹军以为营里有伏兵,只好退去。

刘备知道这件事后,称赞说:赵云一身是胆。

这个成语形容那些身临险境而从容不迫的人。

一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故事集锦篇二【成语】:一诺千金【拼音】:yī nu&ograve; qiān jīn【解释】: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

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

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

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丘生,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lsquo;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rsquo;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包含“一”字的成语典故5篇

包含“一”字的成语典故5篇

包含“一”字的成语典故5篇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具有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含“一”的成语故事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一言九鼎【拼音】:yī yán wéi dìng【解释】: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成语故事】:战国时,商秧在秦国变法革新。

当新法令制定好后,商鞅为了树立新法的威信,就在国都咸阳的南门立了根木头,公布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他十两金子。

大家都感到奇怪,没人敢动。

商秧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有个人将信将疑地去搬了,果然得到了赏金。

人们这才相信商秧说话是算数的。

商鞅随后就颁布了新法令。

这个成语指说到做到,不再变动。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解释】:蔽:遮。

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了。

他信以为真,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

嘿!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正准备捕捉知了呢!他连忙把那片树叶摘下来。

不料那片树叶掉下来,混在地上的落叶里,再也辨认不出了。

他只好把所有的树叶扫回家来,一片一片地试。

他把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总是说:看得见!后来,妻子被他问得厌烦了,随口答了一声:看不见!他马上带着这片树叶,当面去取人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门去了。

县官经过审问,忍住笑,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成语】:一衣带水【拼音】:yī yī dài shuǐ【解释】: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一字开头的成语故事精选

一字开头的成语故事精选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

下⾯是分享的⼀字开头的成语故事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字开头的成语故事精选:⼀⾔为重 古时候秦国有个相国叫商鞅,秦王⾮常器重他。

公元前359年,他打算在秦国实⾏变法,但他怕百姓们不相信官府,就决定做件事以取得他们的信任。

有⼀天。

他把⼀根10⽶长的竿⼦竖在都城南门外,然后告诉百姓如果谁把这根⽵竿拿到城边北门,就赏给他10两银⼦。

开始,⼤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吃惊,但没⼈敢试。

于是商鞅⼜提⾼声⾳说:"谁把这根⽵竿拿到北门,赏50两银⼦。

"这时,有⼀个胆⼦挺⼤的⼈愿意去试⼀试。

当他把⽵竿拿到北门时,商鞅⽴刻赏给他50两银⼦。

其他⼈看见了,都⾮常后悔⾃⼰没去试。

经过这件事,⼤家都相信了官府。

后来商鞅的变法进⾏地很成功,秦国因此成为了当时⼤的国家。

后来,⼈们就⽤"⼀⾔为重"来⽐喻⼀个⼈信守诺⾔。

【篇⼆】⼀字开头的成语故事精选:⼀丝不苟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宰杀耕⽜,就是信奉回教的⼈也不例外。

⼀天,乡绅张静斋与举⼈范进相约去拜访⾼要县知县汤奉。

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

席间有位⽼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个信回教的⼈拼凑起来的五⼗⽄⽜⾁。

汤知县⼀向贪赃受贿,⽽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但是上⾯有禁令,⼀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

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宰杀耕⽜的事正该与你商量。

刚才有⼏个信奉回教的⼈为了开禁,送来五⼗⽄⽜⾁,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

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

你我都是做官的⼈,⼼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顾得上信奉同⼀教的⼈?想起洪武年问的刘⽼先⽣(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诚)送来⼀个菜坛⼦。

当⾯打开⼀看,是⼀坛⾦⼦。

皇上⼤为恼⽕,第⼆天就把刘⽼先⽣贬为青⽥县知县,后来⼜⽤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

一开头的成语故事

一开头的成语故事

一开头的成语故事1.一字千金“一字千金”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有一天,吕不韦召集门客进行商议,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他接着问其它:“还有其它的好办法吗?”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大家都清楚,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著有《春秋》;孙子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

我想,如果我们也效仿前人,著书一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为后人做些贡献。

”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他的门客开始这项工作。

他再分门别类,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共计20多万字。

吕不韦自以为这部书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为《吕氏春秋》。

后来,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

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

“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2.一鸣惊人“一鸣惊人”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这个人,是齐国人的赘婿。

身高不足七尺,聪明机智擅长辩论,多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统治时,喜欢话里有话,爱好过度享乐彻夜饮酒,沉沦不改,把政务委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废乱政,各诸侯国同时侵犯,国家存亡危在旦夕,齐王左右的人都不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对齐威王说:“国家里有只大鸟,停驻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直冲云霄;不鸣就罢了,一鸣震惊国人。

成语故事:一字之师

成语故事:一字之师

成语故事:一字之师引言: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数智慧和人生哲理。

有这样一个成语,它来自一个古老的故事,诉说着坚韧不拔、虚怀若谷、言行一致和积少成多的内涵。

这个成语就是“一字之师”。

正文:第一部分:一字之师“一字之师”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郑谷的故事。

相传,郑谷在少年时期就才华出众,有一次他读到一位名叫齐己的诗人的诗作,被其中的“一树寒梅白玉条”诗句深深打动。

他觉得这句诗中“寒”字用得不够贴切,于是他灵机一动,将“寒”字改为“早”字。

这个修改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刻,也赢得了齐己的敬佩。

自此以后,齐己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这个故事传递出的信息是关于坚韧不拔的品质。

只有经过刻骨铭心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正如郑谷对诗句的精益求精,寒梅的意境因“早”字的加入而更加丰富,这正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所致。

第二部分:一字之差“一字之差”这个成语来自《孟子》中的一则故事。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询问孟子关于“勇”的含义,孟子回答说:“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公孙丑说:“难言也。

”孟子接着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公孙丑听了之后若有所悟地说:“我明白什么是浩然之气了,它不就是您常说的‘勇’吗?”孟子微微一笑说:“非也,非也。

勇者有五种境界,我只在其中之末。

”这个故事所体现的是虚怀若谷的智慧。

孟子并没有因为自己在“勇”的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而自以为是,相反,他鼓励公孙丑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正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习的。

第三部分:一字之误“一字之误”讲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名叫魏野的隐士在居住的房屋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门庭清且弟,诗书达于天。

”一天,苏轼偶然路过看到这副对联,他发现“且弟”应该是“弟且”,于是他上前去跟魏野说明。

魏野听后恍然大悟,连声赞叹苏轼的见识和胸怀。

这个故事强调的是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作为隐士的魏野,他的思想和行为应当是一致的,因此当他发现自己的对联中出现了错别字,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时,他愿意接受别人的指正并表示赞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字成语故事
阅读天地
0518 2138
一字成语故事
一字之师,增色生辉
上世纪40年代初,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公演。

郭老一次又一次地作为观众坐在台下看戏,细细琢磨演员们的每一句台词。

他对戏中婵娟怒骂宋玉的一句:“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总觉没力,就找扮演婵娟的演员商量:“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是不是会分量加重些?”没等“婵娟”回答,一位正在化妆的演员在旁边说:“‘你是’两字不如改成‘你这’,这样念起来就够味儿了。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品了一下台词,不禁拍手叫绝,连声称“好”!后来《屈原》的公演获得极大成功。

郭老专为此写了一篇题为《一字之师》的文章,把那位演员尊称为“一字之师”。

一字之差,胜败易位
1930年4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摆开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中原之战。

战前,冯、阎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沁阳会师,然后集中兵力聚歼驻守在河南的蒋军。

不料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进军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碰巧河南就有个地方叫泌阳,泌阳与沁阳一南一北相距数百公里。

冯玉祥所属部队接到命令,日夜兼程向泌阳进发,贻误了与阎锡山部队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使蒋介石得以从容调动军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将近半年的中原大战,因多写一撇,以蒋介石的胜利、冯阎联盟的失败而告终。

一字之增,价值万金
1938年10月,卓别林写了以讽刺和揭露希特勒为主题的电影剧本《独裁者》。

当影片即将开拍时,有电影公司说:他们曾用“独裁者”写过一出闹剧,因此,这个剧名是他们的“专利”。

如果卓别林一定要“借用”这个名儿,就必须付出2.5万美元的“转让费”,否则就要“法律解决”。

卓别林灵机一动,在自己的片名前加了个“大”字,变成了《大独裁者》。

事后,卓别林对朋友们说:“我多用了一‘大’字却省下2.5万美无,这可是一字值万金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