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设计方案.doc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启发与引导,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并应用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则寓言故事,如《北风和太阳》,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育对我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2.新课讲解(15分钟)(1)学生讲述上学期学过的内容,如字的基本结构和笔画、识字笔记等,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

(2)引入新课,以课文《自己给自己拍照》为例,解读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3.学习任务(30分钟)(1)学生个人阅读课文,并做好阅读笔记。

(2)小组合作完成阅读理解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课堂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学习笔记和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并选择代表进行汇报。

5.概括、归纳(10分钟)(2)通过学生的概括和归纳,引导学生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情感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审美教育。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在小组合作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态度、互动情况、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观察评价。

2.学生的个人阅读笔记和小组合作完成的阅读理解题作为评价的依据。

评价标准包括正确率、完整性和合理性。

五、教学延伸1.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诗歌、故事或讨论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教案题目:触碰到电会有什么感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传导方式以及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触摸带电体时,表达出电流通过人体的感觉,并能正确地进行安全操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际触摸带电体进行探究,了解电流的概念和传导方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电池、导线、灯泡、开关、铁丝网、球形电灯泡等。

2.实验仪器:万用表3.教学媒体:PPT、实物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图片(例如:雷击、触电的人、电流传导等),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触碰到电会有什么感觉吗?为什么不能随便触碰电源?”引发学生的思考。

2.实验探究(约15分钟)(1)展示实验装置,并向学生介绍实验内容。

将实验仪器连接好,使电流能够流动,然后让学生触摸带电体。

(2)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触碰带电体时,你们有什么感觉?有没有感觉到什么?”学生可以用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

(3)学生体验电流传导的不同方式,比较触摸导体和绝缘体时的感觉差异。

3.知识总结(约10分钟)(1)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电流的概念:电流是带电粒子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2)使用PPT或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电流的传导方式: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电子流动而形成的,导线连接成的电路中的电流是由电子在导线中形成的闭合电路中流动的。

(3)向学生介绍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强调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

4.实验设计(约10分钟)(1)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可以防止触电的装置。

(2)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材料,用于装置设计。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帮助和指导。

5.实验展示与评价(约10分钟)(1)学生借助PPT、实物模型或手绘草图等形式,展示自己设计的装置。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设计者(姓名、通讯地址)一、概述·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概述学习内容·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修改后的课标要求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

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学生教师进行逻辑选择的运用的活动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双新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双新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与年级课程名称:语文年级:四年级课题:《小动物的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洞、舍、巢”等生字,会写“洞、舍、巢”等生字。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小动物的家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洞、舍、巢”等生字,会写“洞、舍、巢”等生字。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小动物的家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小动物的生活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吗?2. 认识生字-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教师检查并讲解生字词。

- 利用卡片游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 阅读理解-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 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小动物的家?它们的家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并点评。

4. 语言表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动物的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学生分组表演,将课文内容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

5. 总结拓展-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小动物的家?-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小动物,爱护环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生字书写、课文背诵、课后练习等。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珍珠鸟》教学设计方案.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方案.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方案设计者:余果执教者:余果作者单位:某小学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冇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二、教材内容《珍珠岛》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笫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教学重点认识珍珠吗在“我'啲照料和呵护下发牛变化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五、学习特征分析1、学生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2、小学五年级学生区别与低年级学牛.,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彖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木质与非木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

3、小学高年级学生己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H我意识、自我主张、白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4、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H•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口我主张、口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性的班集体工活,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

随着自主、H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白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耍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加强预习,学会总结;习写书信;接触自然、了解社会。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篇一: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岭南版)第十二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

2、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重复的构成方法,并运用对比色或同类色搭配作色彩的重复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掌握对比色和同类色配色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的变化规律,设计有新意。

教具准备:CAI 课件、电脑。

学具准备:电脑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课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动画、鸟飞翔和豹奔跑的动画。

师生谈话: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图片)。

师生谈话:这些重复现象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3、课件演示艺术中重复的运用。

①指导欣赏一段动听的音乐(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师生谈话:音乐中重复的应用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②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中重复的应用也很多,并能创造出很美的视觉效果。

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有趣的重复》,那是一种“形”的重复。

课件出示一些“形”的重复作品,指导学生欣赏。

问: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形”的重复的制作步骤: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②设计排列骨式;③确定排列方式;④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

用课件演示重复构成的制作过程。

)引出课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重复构成作品涂上颜色(课件演示),就成为“色彩的重复”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重复”(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色彩的重复”的设计和制作方法(1)课件出示数幅“色彩的重复”作品,学生欣赏,想:“色彩的重复”是怎样做成的?(2)请一位学生说说“色彩的重复”的制作步骤。

(教师在黑板演示: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②设计一个排列骨式;③确定一种排列方式;④将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⑤涂上颜色。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4篇)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4篇)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4篇)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较新4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小学校本课程教案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篇一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导读:小学2017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总体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三、具体措施(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班将以讲座、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为课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我校校本课程以《塞外明珠---官厅湖》为教材,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三)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依据不同年级所学校本课程内容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使用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班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2017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二)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一年级)课题:认识0-10的数字教学目标:1、认识0-10的数字。

2、能够正确的读出0-10的数字。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使用0-10的数字。

教学内容:1、数字0-10的认识。

2、数字0-10的书写。

3、数字0-10的读法。

4、数字0-1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2、数字0-10的读法。

3、数字0-1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2、数字0-10的读法。

教学方法:1、零散法。

2、游戏法。

3、实用法。

4、归纳法。

1、引入新课:播放数字0-10的视频,让学生认识0-10的数字。

2、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0-10的数字,并让他们大声读出来。

3、通过听写,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0-10的读法。

4、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数字0-1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复习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6、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数字0-10的认识、书写和读法,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零散法、游戏法、实用法和归纳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二年级)课题:认识三位数及其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认识三位数及其大小比较。

2、能够正确读出三位数。

3、能够掌握三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4、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内容:1、三位数的认识。

2、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三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三位数的认识。

2、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1、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三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理论结合实际法。

2、示范法。

3、互动问答法。

4、评价法。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播放三位数的视频,让学生认识三位数。

2、教师示范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认真观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1】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词语读准多音字“鲜、冲、朝、号”。

2、能听写“千姿百态、漫山遍野、举目眺望、纵横交错、玲珑多姿、若隐若现”6个词语。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虽然……但……”的句式写句子;能照样子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能按课文填空,进一步体会运用总分段式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能独立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给短文分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设计1、第一题读准多音字的读音,了解多音字的意思。

新鲜朝鲜冲着冲锋信号怒号朝着朝气蓬勃2、第二题先让学生把自己有可能写错的字词写一写,准备好后再听写,最后对照课本订正。

3、第三题如:薄雾蒙蒙、江水滔滔、果实累累、鲜花朵朵、高大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平静的`湖水、宽阔的江面。

4、第四题(1)一艘崭新的游船飘荡在明亮如镜的水面上。

(2)漫山遍野的水池闪耀着神奇的光彩。

5、第五题比喻:把大苹果比作胖娃娃。

拟人:海棠果“冲着你微笑”。

夸张:“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

6、第六题(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

(2)我爷爷虽然已是80高龄了,但精神很好,还抢着干家务呢。

7、第七题(2)交流,反馈。

(3)分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过了几天”第一段:(1、2)有一天,一只蚂蚁一不小心掉进水里,喜鹊衔了一片树叶丢进水塘里,救了蚂蚁的性命。

第二段:(3、4)过几天,猎人到树林里打鸟,蚂蚁偷偷爬到猎人的脖子上。

当猎人瞄准喜鹊准备开枪时,蚂蚁狠狠地咬了猎人一口,救了喜鹊。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2】《爷爷和小树》一、教材分析《爷爷和小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篇5篇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篇5篇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小学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教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小学数学,包括数的认识与分离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概念和含义,掌握数字名称及其表示方法。

2.认识数字0-100之间的数。

3.掌握数0-9之间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4.培养学生对数的认识和分离的能力,加强数的排列顺序的记忆。

三、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0-100的含义,并能准确记忆和表达。

2.掌握数字0-9的写法和读法。

四、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设计一个数字表的游戏,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依次念出数字0-100,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概念和认识,并加强数字的记忆能力。

2.讲解数字的含义和表示方法(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讲解数字的概念和含义。

然后教师用数字卡片示范数字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练习。

3.学习数字0-9的写法和读法(20分钟)教师放映数字写法和读法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跟着视频学习和模仿。

然后教师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演练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4.数的认识与分离(25分钟)教师设计数的认识与分离的游戏,如将数字组成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观察卡片中的数字,并试图将其分离出来。

教师通过这样的游戏引导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和分离的能力,加强数的排列顺序的记忆。

5.总结与检查(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进行检查。

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念出卡片上的数字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六、教学评价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准确念出数字0-100,掌握了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2.在数的认识与分离游戏中,学生能够辨认和分离出数字。

3.学生在总结和检查环节中能够回答问题,充分展示了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拓展延伸1.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排序的游戏,让学生练习数字的排列顺序。

2.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数字卡片,进行识别和拼凑练习。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优秀3篇)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优秀3篇)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优秀3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2、学生按要求预习3、讨论以上问题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指导读第一段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理解词语:取乐显然因而放肆(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②讨论回答3、讲读第4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甲板上的水手怎样?4、讲读5-6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五、总结全文六、作业: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2、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1、按学习小组朗读2、总结提问: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3、学生书面造句三、作业1、抄写生词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篇5篇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篇5篇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篇5篇篇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字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识字与阅读理解教学步骤:1. 播放一段有趣的影片或动画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 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识字知识,进行简要复习。

3. 引导学生使用识字技巧,掌握新的词汇并进行造句练习。

4. 分发文本材料,让学生带着问题或目标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目标感。

5. 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6. 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7.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巩固知识点。

8. 指导学生进行整理、总结,并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正确识字和阅读理解的能力等。

2. 学生完成布置的课后作业,包括识字练习、阅读理解题等。

篇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及应用教学步骤:1.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具体的实物教具或图示,展示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练习。

3. 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减法的教学与练习。

4. 将乘法引入课堂,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基本乘法运算,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5. 介绍除法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进行除法练习。

6. 引导学生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7. 巩固和拓展知识,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和练习的积极性、正确率等。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答。

篇三: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交际用语,提高听说能力。

小学励志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励志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励志的含义,明白励志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励志的含义及重要性2. 优秀人物的励志故事3.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 如何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述励志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励志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介绍励志的含义及重要性,使学生明白励志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讲述优秀人物的励志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坚持、奋斗,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优秀人物在面对困难时的心态和行动。

4. 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励志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励志精神。

1. 学生对励志含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的表现,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3.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践情况,如是否能够积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励志故事书籍或视频3.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道具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

3. 教学评价是否合理,能否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励志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地坚持下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小学各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各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一、前言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音乐、品德与社会等学科。

二、语文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教学内容(1)识字与写字: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提高书写速度和规范。

(2)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方法。

(3)写作:掌握写作基本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4)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3.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三、数学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2. 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掌握数的概念、运算、应用。

(2)空间与图形: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了解几何知识。

(3)统计与概率:掌握统计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4)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2)问题引导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3)操作探究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四、英语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小学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敢于挑战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计算速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白板、计算器、数学卡片等。

2. 学具:10以内加减法练习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引出数学世界。

2. 提问:你们在数学世界里发现了什么?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数学世界充满了神奇,我们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知识。

(二)新课讲授1. 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0以内加减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 游戏环节。

(1)抢答游戏:教师出示算式,学生抢答答案,答对者获得奖励。

(2)连线游戏:将10以内加减法算式与答案连线,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10以内加减法题目。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中的10以内加减法题目。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 教师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_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_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简单的科学现象,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科学现象: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空气、光、声音等。

2. 科学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

3. 实践活动:开展科学小实验,如制作简易净水器、观察植物生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1)介绍科学现象: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讲解科学方法:以具体实例讲解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开展科学小实验。

(2)动手实验: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科学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4. 总结评价(1)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学生自评:学生总结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 实验成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成果的准确性、创新性等。

3. 学习心得:收集学生的实验心得,了解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现象,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汉语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汉语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汉字,认识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

2. 识字写字: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8个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

3. 朗读与背诵:课文中的优美段落,要求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4. 口语表达: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生字词。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识字写字(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笔画、结构,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停顿等。

(2)学生分组背诵课文,教师检查。

5. 口语表达(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2. 识字写字: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书写所学生字词。

3.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段落。

小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知道表面张力是由液体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引起的。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观察表面张力的现象。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如何观察表面张力的现象,以及如何解释实验结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性?比如,水为什么能托起树叶?为什么水会形成球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水的表面张力是水的一种特性,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肥皂水、棉签、吸管、石子等。

2.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

(三)实验操作1. 实验一: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1)将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用棉签轻轻搅拌,使水面保持平静。

(2)将吸管放在水面上,观察吸管在水中的状态。

(3)用石子轻轻敲击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2. 实验二:验证水的表面张力(1)将肥皂水滴入水中,观察肥皂泡的形成。

(2)将吸管插入肥皂泡中,观察肥皂泡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2. 教师总结:水的表面张力是由液体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引起的,这种吸引力使得水面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态。

(五)拓展延伸1. 提问:除了水,还有哪些液体具有表面张力?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除了水,酒精、汽油等液体也具有表面张力。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和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认真、是否积极参与等。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参考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参考

一、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草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用“要是……就……”造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识记,朗读课文,用“要是……就……”造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草原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草原的课文。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3. 教师讲解重点句子,如“要是……就……”的用法。

4. 学生用“要是……就……”造句,并进行展示。

(三)巩固练习1.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草原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3.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草原?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回顾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熟读课文。

2. 搜集关于草原的资料,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2.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答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移秀兰溱潼中心小学一、概述·小学数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
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猜猜它是谁?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认识钟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2、教学整时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
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大约几时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师追问:这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
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全课小结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八、帮助和总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